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英豪榜-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胜想了想:“那就这么定了。独欢,我就把魏齐大人托付给你啦。”

许独欢轻点了一下头。

121.秦国国都

范雎坐在招贤馆的小厅里,翻看着一本书,有滋有味地喝着酒。

字幕:秦国国都咸阳

公孙述匆匆走进来:“大人,我刚收到消息,平原君已经从赵国启程,前往我国。”

范雎放下书简:“太好啦。”

公孙述:“经查实,魏齐确实藏匿在平原府中。”

范雎:“平原君绝对不会交出魏齐。马上通知白大帅和蒙骜大将军,命令部队随时做好攻打赵国的准备。”

公孙述:“是。”

范雎:“等等。麻烦您给我请荀况先生来一趟。”

公孙述应声离去。

过了一会儿,文士打扮的荀况走进来。

范雎起身相迎:“荀先生,我正在拜读您的大作。来来来,快请坐。”

荀况入座:“相国大人以书下酒,真是高雅之士。”

范雎:“先生见笑了。这是我的一个坏毛病,改不了啦。先生游历天下,博闻广记,才真正称得上是高雅儒士啊。”

荀况:“不敢当,不敢当。”

范雎:“从您著的大作中可以看出,您的人品很高。您主张礼教和法度合一的思想,见解确实非凡。我准备推荐您到朝中作官,专管文化教育。”

荀况:“蒙您抬爱,在下感激不尽。只是经过和大王几次交谈,在下觉得秦国注重的是法制,对礼教似乎充满排斥。所以,在下在秦国为官,看来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我想来想去,还是回楚国算了。”

范雎:“先生不要灰心。儒家思想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一味强调礼教,难免给人迂腐虚伪之感。从前天下最强调礼教的国家莫过于鲁国。可是鲁国因此作茧自缚导致灭亡。先生既然也赞成一统天下而制,这就说明礼教治国是必要的。但只有在天下太平的前提下才能全面贯彻和实施。那样全民的素质才会迅速得以提升,社会才有望繁荣和安定。”

荀况:“但是现在天下大乱,礼教治国看来是虚幻的梦想啊。”

范雎:“您似乎不是悲观主义者?”

荀况:“可人们的种种行为不免让人悲观。秦国是当今天下最富有朝气的国家,但律法的严酷一方面促使人张扬个性,一方面又令人压抑。在下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病态的国家。”

范雎:“从礼法的角度看,我完全理解您的困惑。大周王朝崇尚礼法,结果怎么样呢?几百年以来,礼教的熏陶创造了一大批死守教条、自命清高,表面唯命是从,暗中勾心斗角的知识分子。这批人张口闭口都是仁义道德,却又唯恐天下不乱。正是这批可耻的贱儒,践踏了文明,颠倒黑白,阻碍了社会进步。眼下您所看到的秦国,是一个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成熟的社会。这个社会在前进中允许有错误存在,但绝不允许停滞不前。变革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运动,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只有符合大众愿望和使整个社会受益的制度才能深入人心,为大众全盘接受。这样公众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同时全方位地在提升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准。知识和道德是没有极限的,您也提出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思想。但是长久以来,所谓的儒家学派却硬是把道德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盲目地遵从。这才是对人性的最大压制和对生命的最大诬蔑。”

荀况沉默片刻,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是啊,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可又为何要死守教条呢?相国大人,在下始终还是浅薄啊。”

范雎:“先生并不是肤浅。只是不愿放下自认是好的品德而已。纵便是好的东西,吸收得太多了,难免也会成为一种负累。”

荀况点头:“您说得对。”

这时,夏荷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夫君、夫君、夫君……”

范雎:“怎么?房子着火了吗?”

夏荷:“啊,荀先生在这儿呢。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夫君,况老爷子和我妹妹他们来啦。”

范雎:“是吗?走,赶快去迎接。荀先生,况老先生是墨子的关门弟子。走,我介绍给您认识。”

荀况欣然地:“好。”

122.寝宫

秦昭王把一份资料递给范雎,欣然地:“这是唐中期递交的关于各郡县的考查报告。很多地方官员都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如果像李冰式的官员越来越多,内政稳定,人民丰衣足食,我国一统天下的计划将会大大提前。国家治理成今天这个样子,你实在功不可没啊。”

范雎清醒地:“仅靠一只蚂蚁,永远搬不动一座大山。治国平天下,不是某个人有能量有胆识就能做到的事。大王千万不要犯常识上的错误。”

秦昭王:“我很清醒。治国靠的是人才。您是当之无愧的大才啊。”

范雎:“与天地相比,任何人都是渺小的。俗话说,众人添柴火焰高。大王,一个人是否有才,并不等于这个人是否有用。在我看来,凡是乐意为他人服务的人,为国家效劳的人,都是人才。反之,就算有多高深的知识,有多会四方营谋的头脑,若只为自己盘算,不过也只是行尸走肉而已。”

秦昭王:“明白了,我明白了。难怪荀况先生走啦,您并没有刻意挽留。”

范雎:“没有谁比国家更重要。但偏偏有人时刻在犯高高在上的低级错误。荀况先生毫无疑问是个人才,但目前他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平原君也是个人才,可惜他太轻视自己。”

秦昭王:“那依您看,如何对付平原君?”

范雎:“这件事,有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

123.六英宫

夜幕下,悬挂于亭台楼阁之上的万盏宫灯大放异彩。

秦昭王在池水环抱的亭台上设宴款待赵胜和东方不二。出人意料地,作陪的人竟是况野。

高雅流畅的乐声中,六十四名美女如仙女下凡,一面翩跹起舞,一面往倒映着灯火的池水中抛洒着花瓣。

一曲终了。

秦昭王举杯,朗朗地:“久闻平原公子贤名,今日得见,寡人实在荣幸之至。请满饮此杯。诸位请。”

众人喝酒。

赵胜放下酒杯,恭谦地:“在下薄才寡德,蒙大王厚爱,心中不胜惶恐。”

侍从斟酒。

秦昭王:“所谓受屋及乌。想当年,寡人和赵武灵王在渑池相会,一见如故。其后,赵武灵王为了实施军事改革,专程来和寡人探讨有关事宜。就是在这座六英宫里,寡人和赵武灵王开怀畅谈了三天三夜。不曾想,这段友谊后来竟被人说成是赵武灵王别有用心,乔装改扮来刺探我国军情的故事。这种别有用心的编造意在离间我大秦国和赵国的关系。可是寡人和赵武灵王都没有上这个当。屈指算来,几十年了,无论是赵国倡导合纵联盟抗秦,还是出兵帮助韩国在阏与围攻我军,我国对赵国一直都没有兵戎相见。这都是因为寡人十分珍惜和赵武灵王缔交的友谊啊。如今得见公子有赵武灵王风范,寡人欢若平生。来来来,喝酒。”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秦昭王再次开口:“寡人年过花甲,一生历经坎坷,深知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天地间唯有友谊最可贵。今日诚挚邀请公子而来,有两层意思。一来久慕公子风采,有心结纳;二来有一事相求。”

赵胜:“大王是万金之躯,尊贵无比。但凡有事需要在下效劳,在下一定竭力而为。”

秦昭王:“好!寡人有一挚友蒙受奇冤,十多年前遭人诬陷,惨遭魏相国魏齐毒打,几乎死于非命。现在这位朋友容貌被毁,落下一身残疾。寡人执意为友鸣冤报仇。听说魏齐现在藏匿在公子府上,望公子交出魏齐,成全寡人的心愿。”

赵胜:“在下对大王的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可是魏齐大人并没有在在下府上。”

秦昭王:“真的没有?”

赵胜:“真的。”

秦昭王微叹了一口气:“大丈夫敢作敢为。寡人诚心礼待公子,可公子似乎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真诚。真是让人失望。”

说着起身拂袖而去。

赵胜和东方不二对望了一眼,预感到后果严重。

东方不二斟了一杯酒,起身走到况野面前,恭谦地:“在下东方不二。请问老大人是……”

况野:“东方先生客气了。老朽无官无职,不过是一介野夫。”

东方不二:“老先生风度高雅,定非不凡之人。在下恳请您老人家指点迷津。”

况野:“老朽除了扫地,别的都不会。”

东方不二:“扫地?”

况野:“是啊。只要有路的地方,就需要打扫。可是天天打扫,路还是天天都肮脏。有很多原先被人们视为宝贝的东西,转眼就成了垃圾。所以,老朽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东方不二俯身下跪:“请老先生不吝赐教。”

况野:“不敢当。”

东方不二:“恳请您老人家给我家公子指一条生路。”

况野:“贵公子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东方不二:“不然。依您老人家的意思,我家公子在赵国是宝贝,可是到了秦国,就有可能变成垃圾。”

况野:“是吗?那太可惜了。”

东方不二:“我家公子一生仗义,绝对不会出卖朋友。在下实不忍我家公子身遭不测,故恳请您老人家出手相救。”

况野:“哦?什么是朋友?”

东方不二:“这个……”

况野:“老朽听说,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不是朋友;能共享乐、不能共患难的也不是朋友。所谓朋友,有很多种。但唯有一种朋友值得结交。这种朋友就是你随时可以为他死,他也随时可以替你死。如果你家公子交的是这种朋友,就算是死,也重于泰山;如果不是,死了就轻如鸿毛。”

赵胜脸色苍白。

况野:“现在的情形很明显,如果你家公子不交出魏齐,不仅自己会有性命之忧,而且秦国随时会向赵国宣战。为了顾及自己的仁义而不惜使江山社稷崩坏,为了成全朋友而让无数生灵惨遭涂炭,这种代价未免太大了吧。友谊有时候是一块金子,有时候则是一堆垃圾。东方先生可有同感?”

东方不二:“多谢赐教,多谢赐教。”

况野:“盲目生灾,执迷有误啊。其实历来死在所谓的朋友手中的人,比死在对手手中的还多。个中滋味,两位慢慢品味吧。人生有千万条路可走。可有一条路任凭谁都走不通。这条路就是所谓的退路!”

一队侍卫按剑走上了亭台。

赵胜强作镇静地喝了一口酒,感觉酒的滋味又涩又苦。

124.军中大帐

蒙骜升帐,众将领应召候命。

蒙骜:“诸位,我大秦国已经正式向赵国宣战。白大帅有令,各部按既定计划火速向赵国发动猛攻!”

众将异口同声地:“遵命!”

125.赵国国都

富态但深带忧郁之色的赵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赵孝成王临朝。

字幕:赵国国都邯郸

接受百官礼拜后,赵太后深沉地:“各位臣工,秦国以索取魏齐人头为名,不仅软禁了平原君,而且大规模地向我国发动了战争。形势紧迫,各位有何良策?”

相国虞卿启奏:“太后、大王,秦国军队来势凶猛,可见图谋侵犯我国已久。臣以为依目前的形势,应立即派大军拒敌!”

国尉许历启奏:“臣赞成相国大人的主张。”

大将军廉颇启奏:“老臣愿统帅30万人马急赴前线,与秦军生死决战!”

青年将领赵括启奏:“太后、大王,臣以为三位老大人的主张欠妥。目前秦国对韩国穷攻猛打,又有恃无恐地征伐我国,主要是手中捏着平原君这张王牌。况且以我军的实力,与秦军单打独斗恐怕占不了上锋。因此臣以为以目前的形势,应分三步走方能让我国化险为夷。第一步,速派兵马包围平原府,斩杀魏齐,拿他的人头去秦国换回平原君;第二步,速往前线增派兵马,但应以防御为主;第三步,速派使臣往齐国求援。一方面请齐国出兵增援我国,另一方面请齐国出面化解秦国和我国的矛盾。”

众臣窃窃私语。

虞卿启奏:“臣以为赵括将军的主张虽有可取的地方,但不能全盘接受。若我国斩了魏齐去换平原君,实在有损平原君的贤名。”

赵括冷笑:“平原君是我国的王叔,魏齐不过是一条流亡的丧家之犬!我国岂能为一个开罪于秦国的匹夫,既让平原君蒙难,又损兵失地?”

廉颇:“人生在世,名节重于性命。魏齐在落难之时投奔平原君乞求保护,皆因平原君是铮铮君子。古人说,贵而为友者,为贱时也;富而为友者,为贫时也。现在平原君为了保魏齐,不惜舍生取义,身陷虎口。我等岂能斩杀魏齐媚秦,置平原君于不仁不义之地?”

赵括:“所谓大仁大义,自古皆体现在保家卫国之上。岂能因维护个人名节而使河山受损,万民惨遭涂炭?”

廉颇:“赵括,你年纪轻轻,岂敢教训老夫?”

赵括:“廉颇大将军德高望重,卑职一向对您十分尊重。只是我等食君之禄,万事皆要以国事为重。您说呢?”

赵太后:“好啦,大家都别争了。本宫认为赵括说得很有道理。就这么办吧。廉颇大将军,您马上统兵20万开赴前线固守。”

廉颇:“是。”

赵太后:“许历大人。”

许历:“臣在。”

赵太后:“烦您奔赴齐国,请求齐国救援我国。”

许历:“太后,若无交换条件,恐怕齐国不会愿意卷入纷争。”

赵太后苦苦一笑:“是啊,天下只有交易,没什么仁义。您认为我国应该拿什么与齐国交易呢?”

许历想了想:“除非以长安君为人质。”

赵太后脸色变了几变:“什么?长安君不过才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是本宫的掌上明珠啊。”

许历:“太后,为国赴难,不分大小。若非送长安君到齐国作人质,方能充分证明我国恳请齐国出兵的诚意。太后贵为一国之母,爱江山社稷是大爱,爱儿子是小爱…”

赵太后摆了摆手,垂下了头。半晌,抬起头,竭力忍住眼泪:“为了保全先王留下来的大好河山,就按许历大人的意见行事吧。”

满朝文武无限感动。

赵太后调整了一下情绪:“赵括,你马上带人到平原府捉拿魏齐。”

赵括:“是。”

126.平原府

无数兵马团团围住了平原府。

众门客挡在大门口,纷纷拔剑对峙。

赵括驰马而来,在马上亮出一面金牌,对众门客吪喝:“王命在此,有违抗者,与逆旨论处!”

众门客不得已,纷纷收剑闪开。

赵括收起金牌,跃下马,大步向大门走去。

许独欢走出来,在门口挺剑而立。

256:第十二集

2

 第十二集

赵括停下脚步,手按佩剑,盯着许独欢,冷冷地:“你是谁?”

许独欢并不答话,缓缓抽出了宝剑。

有侍卫上前,向赵括低语了几句。

赵括仰天大笑,突然止住了笑声:“我当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抗命不尊?原来是自诩剑法独步天下的许独欢大侠。可惜,别人怕你,我碰巧不怕你。”

说着快速抽剑,纵身直刺许独欢。

许独欢应战。

两人刀光剑影,舍命相搏。

几十招一晃而过,许独欢一剑斩落赵括的头冠,收剑而立。

赵括又惊又怒,再次挥剑刺向许独欢。

许独欢一口咬住赵括的剑,咬断剑尖,吐在地上。

赵括扔了断剑,施展拳脚,扑向许独欢。

许独欢左闪右避,寻了一个破绽,单掌把赵括击倒在地。

侍卫们连忙搀扶赵括。

赵括吐出一口鲜血,凶狠地:“放箭!宰了这匹夫!”

众侍卫应声张弓放箭。

许独欢用剑鞘抵挡着如蝗的箭雨,纵身跃上房顶疾行,随后破瓦入屋。

魏齐跪在地上,闭目合什向天祷告。

许独欢不由分说,抱起魏齐纵上房顶,三跃两蹦之下,失去踪迹。

赵括连忙指挥人马追赶。

127.相国府

外面火把闪耀,人喧马乱。

虞卿和魏齐在书房中相对而坐,许独欢在一旁侍立。

魏齐:“因老夫一时之过,竟连累平原君在秦国受辱,使赵国军民惨遭涂炭。老夫真是罪该万死。”

虞卿:“魏齐大人不必自责。秦国残暴,有志者当共抗之!眼下赵国上下都在缉拿您,许大侠又违旨抗命。两位在赵国是呆不下去了。不如依旧回魏国,投在信陵君门下寻求庇护。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旧日又和您有交情,一定会结纳您。”

魏齐沉默不语。

虞卿想了想:“您若有顾虑,老夫辞官不作,与您和许大侠奔赴魏国。信陵君是大丈夫,一定会收留我们。”

魏齐长跪而泣:“老夫已经连累了平原君,岂能再连累您舍弃万般荣华?”

虞卿:“富贵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了友情,区区富贵,何足挂齿!待老夫修书一封,辞了相位,连夜潜往魏国。”

许独欢脸上流露出钦佩之色。

128.秦国国都

暖暖的阳光下,六英宫内景色怡人。

字幕:秦国国都咸阳

赵胜和东方不二坐在一座亭子里饮酒。

赵胜:“东方先生,依您看,秦王把我软禁在这里,果真是执意要魏齐大人的人头吗?”

东方不二:“喝酒的人,在乎的是酒,不是酒瓶。如果魏齐的人头被送到咸阳,秦王一定会非常失望。在秦王的眼里,魏齐是一条垂死挣扎的老狗,您是一只猛虎。舍一条狗而囚一只猛虎,真是划算啊。”

赵胜:“这就是说,我将在这块豪华的墓地里了此一生了!”

东方不二:“何处的黄土不埋人?既来之,则安之吧。”

赵胜:“我死不足惜。只怕赵国军民为我所累,被秦国大施淫威啊。”

东方不二:“恕我直言,一个国家若只有少数人有忧国忧民之心,那么国运必然不会长久。赵国现在不能算是一个腐败的国家,可一贯过份强调仁义廉耻。当年赵武灵王实施军事变革,就被一大帮奉行礼教的大臣视为异端。盲目呆板地恪守礼教,最终只会导致朝纲僵化,害人害己啊。”

赵胜若有所思。

这时,范雎拄着拐杖,沿着花径一步步走来。

赵胜和东方不二对望一眼,起身相迎。

范雎走进亭子,随和地:“听说平原君和东方先生在饮酒赏景,在下也想来凑凑热闹。不打扰两位的雅兴吧?”

赵胜:“相国大人大驾光临,在下深感荣幸。请坐,请坐。”

范雎坐下,示意两人入座:“坐,坐。在这儿生活还习惯吧…”

赵胜:“六英宫金堆玉砌,有如人间天堂。”

范雎:“可在任何一个地方呆久了,天堂也会变成地狱。”

东方不二:“相国大人真是快人快语。”

范雎:“在下深知呆在别人的屋檐下,任凭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啊。平原君和东方先生在这里受委屈,归根到底也是受在下所累。得罪啦。”

赵胜:“岂敢。相国大人蒙受奇冤,在下收容您的仇人,是对您的大不敬,甘受惩罚。”

范雎:“没有魏齐,不会成就在下的今天。人生祸福,难以分辨。是非恩怨,又岂止是爱或恨那么简单?”

东方不二:“不错。以相国大人的心胸,怎会为一己私怨小肚鸡肠?”

范雎:“但仅仅为了一个魏齐,弄得秦赵两国反目成仇。实在不值啊。”

东方不二:“恕在下直言,贵国向赵国发难,似乎并不是为了魏齐。”

范雎:“哦?”

东方不二:“我家公子宅心仁厚,文武双全,其才干远在魏齐之上。因此在下认为,贵国忌惮的是我家公子,这才找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借口把我家公子诓到秦国囚禁。”

范雎:“平原君可有同感?”

赵胜:“在下才智浅薄,似乎不值得贵国煞费苦心。”

范雎:“您太谦虚了。不过若说我国对您有所忌惮,那也不尽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您认为贵国与我大秦国为敌,有多少胜算?”

赵胜摇了摇头:“没有。”

范雎:“那么请问,贵国在什么状态下才能与我国一决雌雄?”

赵胜权衡了一番:“恕在下直言,要和贵国一决高下,除非诸侯再度联手。”

范雎:“东方先生的意思呢?”

东方不二:“在下赞成我家公子的观点。”

范雎点了点头:“多谢二位的坦诚。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迄今为止,我军连战连捷,攻下了贵国的十五座城池。贵国派二十万大军由廉颇指挥,与我军在前线对峙。另外,贵国以长安君为质,向齐国求援。齐国派田单引十万大军增援,兵马已经到达贵国。我军目前和贵国对峙的军队是四十万。依两位之见,这一仗要怎么打?”

赵胜:“我国虽有齐国增援,可是顾及在下的安危,必然只会固守。”

范雎:“加上贵国镇守兵关的将士,赵齐联军将近有五十万人马。这一天的开销不可小计啊。如果您在我大秦国呆上十年八年,贵国的财政可否能支撑得住?”

赵胜怔了一怔,脸色苍白。

范雎:“恐怕贵国的军队可以支撑,远道而来的齐国军队无法支撑啊。相反,我军粮饷充足,就算和贵国对峙一百年也不在话下。所以,对峙的结果是我军终将不战而胜。”

东方不二倒吸了一口冷气:“假设现在放我家公子归国,战争一触即发,齐国友军远道而来,属疲惫之师,我军又失利在先,士气不旺,而贵国军队连战连捷,士气旺盛,一旦交锋,贵军必胜。”

范雎:“东方先生很明智。”

赵胜:“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