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八娘-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才让小眼睛赶紧走人啊,丢脸的事怎么能让儿子看到呢,挥挥手,打发小眼睛赶紧走。
到了办公室,官家又殷勤的问,“三嫂喝什么茶?”
“不用了。”陶太君坐下后,直接问,“当年官家给我了一封信,说你会兢兢业业,让大宋国泰民安,官家可还记得?”
官家怎么可能忘了呢,才坐上皇位时,虽然朝臣们没明着反对,可也艰难啊,便给陶太君去了封信,寻求支持。
官家想得很清楚,太祖杀了郑子明,陶三春当时都杀进皇宫了,可见有多气恼!后来虽然各种原因,陶三春面子上原谅了太祖,但却带着儿子回了家乡,再也不问朝政,当然了,王府的各种俸禄一分也没少的接着了,太祖给的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鞭也收着呢。
官家认为,陶太君就算是秉着给太祖添堵的精神,也是乐意支持自己的。
于是,便给陶太君去信了,在信里是一番保证,保证会让大宋重现汉唐雄风,保证会带领大宋子民脱贫致富,保证将大宋治理得夜不闭户……口号喊得震天响,然后请陶太君支持,大家都是聪明人,官面文章是留给万一消息泄漏后让世人看的,骨子里都清楚图的是啥。
果然,陶太君返乡十多年后破天荒的上了个折子,以自己的名义,压根没用她那继承了汝南王的儿子的名号,直接宣布她,陶三春,拥护新皇,相信大宋在新皇的带领下会进入一个新纪元……
有了陶三春的支持,朝中武将更是不会轻易反对了。
郑子明是死了许多年,人死茶凉,可陶三春还在呢,虽然回家种田去了,可站出来一吼,哪个旧部敢不买账?陶三春可不是柴太后或宋太后,只在深宫待着绣花的人,人家是领兵打仗的,在军队里,某些方面,陶三春的威望比郑子明都高。
因此,官家对陶三春是感激的,加上郑子明死的冤,老赵家欠人家的,官家还得为太祖还账,更关键的是,陶三春可是个火爆脾气,能动手就绝不对口的,当初将郑子明打的到处四窜,世宗皇帝和太祖去拉都没拉住,官家亲眼在旁边瞧着的,自此,陶三春的彪悍形象便铭记于心。
再加之,郑子明死后,陶三春率人杀进宫来,拎着带血的剑比着太祖脖子时的浑身煞气,更让官家记忆深刻。
因此,对于陶三春,官家必须得礼遇,何况人家还有太祖给的尚方宝鞭。
官家相信,陶三春是真敢挥鞭子的,虽然郑奇诺有个汝南王的头衔,可人家一不去王府住,二不要属官,就在乡下种田,官家还真拿捏不到他们什么。停俸禄?郑家不缺钱,反倒让朝廷再度没了脸面。
所以,官家一听陶三春来了,脖子上就是一凉,然后赶紧跑到宫门去迎接,希望看在自己态度好的份上,陶三春能和蔼些。
听得陶三春问,官家忙道,“孤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请三嫂指正。”完全不争辩,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官家打定主意,你就是说我是昏君,我也不摇头,当然,也不点头就是了。
“人贩子横行,是国泰民安么?”陶三春难掩悲伤。
“人贩子?”官家愣了一下,历朝历代都没杜绝人贩子啊,这要求是不是高了点,但还得表态,表决心,“人贩子害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的确该严惩,孤这就让朝臣们拿出方案来,看怎么杜绝人贩子,三嫂放心,孤一定会把这当做朝廷的头等大事来办。”
陶三春看着官家,心想,原来老赵家的人都是这么能屈能伸啊,算了,本来和官家也没仇,陶三春叹了口气。
官家立马道,“三嫂可有烦心事?是乡间有小孩子丢了?”
“我孙子被人贩子拐走了。”陶三春好似真的是一无助的老太太,全无一丝当年的英雄气。
“啊?!多久的事?!县令干什么吃的?!”官家也急了,生怕陶三春以为是朝廷干的,朝廷吃饱了没事干也不会做这等事啊!“孤真不知道啊!”说完又忙加了一句,“没人报给孤!”
陶三春心想,我孙子又不姓柴,又不姓赵,当然不会是你干的,“我知道。”
官家松了口气,“三嫂明白就好!”旋即怒道,“县令是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事怎么没报上来?!”
县令也很冤枉,走失人口的案子真的没重要到需要上报的地步,朝廷规章制度里没有啊,汝南王儿子丢了,是大事么?当然是大事,可汝南王会报给朝廷啊……
县令又没有接到朝廷的密令,监视汝南王……
赵家对陶三春也就监视了5年时间,发现人家真的认真的种田,便将探子撤了,将探子派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去了,因此官家还真没任何渠道知道陶三春的动态……
“有什么线索没?”官家认真的问着,“估摸着会拐到哪儿去了?有画像没?孤派人找,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到!”
“官家就不怕歹人狗急跳墙,将人灭口?”陶三春瞪了官家一眼,哪还像个普通的老太太……
第82章 生意(一)
八娘九娘带着大宝,继续靠嘴问路,朝北行进,从应天北上,经过徐州,兖州,齐州,济南,德州,接着北上,终于抵达河间府。
绕了一大圈,三人皆不自知,没地图啊。
大宝很好带,一没洁癖,旁边就一大堆马粪,照样坐在地上,二不挑嘴,给什么吃什么,当然了,想吃肉是天性,可吃窝头也一样吃得津津有味,三身体倍好,在马上吹一整天风,头不痛,嗓不痒,除了有两晚上因白天太累,尿床外,没给八娘九娘添任何麻烦,倒累得八娘九娘白买了十多包的小儿伤风药。
八娘忍不住问大宝,你家真有钱么?有钱人家的儿子,总得娇弱些嘛。
大宝也被问傻了,认真想了一会儿,“也许家里没钱?”自己就是阿爹经常说的井底之蛙?但还是很诚恳的加了句,“但肯定比你们有钱。”换了八娘好几个白眼。
八娘九娘每天早上都要练会拳的,一日不练手生嘛,大宝有天醒得早,没睡懒觉,也跟着学了起来,就一个早上,竟然练得有模有样,“你家是习武的?”九娘很惊讶,这简直是练武的好苗子嘛。
大宝摇头,“不是,我们家是种地的,没人练武。”
“有钱人都请武师的。”八娘笑,“哪会自己辛苦。”
大宝闪着大大的眼睛,一脸的兴奋:“没有武师,家里的佃户都很凶的,拿起扁担打架可厉害了,我见过一次,将隔壁村的人打得到处跑!”
“回家让你阿爹请人教你习武,没准日后你能当大将军呢。”九娘笑嘻嘻的摸了摸大宝的头。
“阿爹说等明年给我请先生,教我识字,读书明理。”大宝扑闪着大眼睛,“免得我老去爬树。”然后顿了下,歪着脑袋,煞有其事说,“我不当大将军,阿奶说,大将军要死人的,我可怕死了。”
得,奶奶娇惯的地主儿子,胸无大志,贪生怕死。
九娘无语,“你怕死还去爬树?”
大宝觉得九娘很傻,“你会爬树么?”
九娘看着大宝,大宝摇摇头,“爬树怎么会死嘛,哼!”一副九娘蠢得让人不忍直视的模样。
但第二天,大宝还是早早起床,跟着打拳,也不要八娘九娘教,只是在后面跟着学,“我要习武,这样就没人能拐走我了!”学得可认真了,谁说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好好学习的……
一路上,三人觉得时间飞快,一点也没意识到她们已走了两个多月了。
到了河间,八娘九娘就准备往西,朝雁门关前进,但是呢,在河间府听说附近的雄州有很多辽人在那做生意,八娘就动起了心思,“咱们去雄州买些马匹,带到汴京卖,肯定赚钱,咱们欠了七郞好多银子呢,不想办法赚点,什么时候才能还完啊。”
大宋缺马啊。
“雁门关也是边境啊。”九娘觉得八娘犯蠢,“阿娘不是说,辽人不卖马的嘛。”
“雁门关外做生意的辽人少啊,可雄州做生意的人多,没准就有人卖呢?”八娘道,“就算没买着,咱们也只是多耽搁了点时间嘛。”
九娘也觉得债务太沉重,于是便同意了八娘的提议,在河间停了两日,稍作修整,三人又继续北上,朝雄州迈进。
雄州不大,但却很是热闹,外地人很多,客栈爆满,八娘九娘转悠了许久,才在一家中等旅店找到一个房间。
“没看到什么辽人啊?”九娘将马将给小二,问道,“不是说很多辽人都在雄州做生意么?”
然后,大家才知道,宋辽交易集市不在雄州城内,而是在雄州城外5里地,一大早城门一开就开市,下午结束得早,方便双方人员各回各家。
因是边境,出城入城检查便分外的严格,路引查得很仔细。
八娘九娘有路引,可大宝没有啊,不过,因大宝年纪小,一路上城门官都没刁难,许多人家都不会这么小就给孩子上户口,开路引的。
大家有些担心大宝会被拦住,“出城被拦倒没什么,就怕回城被拦住,哈哈。”八娘呵呵笑着,“大宝就惨了,只能当辽人了!”
大宝气鼓鼓的,“坏八娘!”
八娘又找小二打探,大宝没路引能出关不,掌柜的也说,这得看守城官的心情,不好说。
大宝当即说,“我不去了,我就在房里!”
八娘九娘都不放心只将大宝留在客栈,若又被人给拐走了呢?没准这回真的给拐到辽国了!
“我明天自己去看看。”八娘道。
九娘摇头,“我不放心。带上大宝,回不来的话,咱们就从辽国往西走,到了雁门关,还用担心入不了城?”
八娘看着九娘,这就是传说中的艺高人胆大么?可是,九娘力气再大,也就10岁的小娘子!遇到凶猛的一群辽人,妥妥的给虏了去,得,杨四郞还没成辽国驸马呢,杨家八娘九娘就先在辽国放羊了,还附送一地主家的大眼睛儿子。
“知道我为什么要救大宝么?”八娘问九娘。
大宝忙道,“我乖!”
九娘道,“路见不平啊。”这有什么好问的。
“我和他一样,都贪生怕死,”八娘瘪嘴,“从辽国往西走?想想就害怕,不行,肯定不行,明天我先去看看,你带着大宝在客栈待着,放心吧,我那么惜命的,见势不妙,撒腿就会跑的,有热闹都不去看。”
“做个假路引就好了。”大宝突然出声。
八娘九娘齐齐看像大宝,该表扬么?
“照你们的做啊。”大宝觉得多简单啊,为什么八娘九娘这么奇怪的看着自己。
“你会做?”半响,八娘迟疑的问了句。
大宝摇头,“阿爹会,一副那么大的画,他都能做得一模一样呢,反正我看不出来哪不同。”还伸手比划了一下。
好吧,大宝不是逆天的天才儿童,看来大宝的爹不光是地主,还是个作假高手,不知道坑了多少人,怪不得大宝说他家有钱呢。
“知道你为什么被拐么?”八娘嗤了一声。
“我可爱。”大宝是个忒自信的孩子。
“肯定是你阿爹坑了人,被人报复了!”八娘摇头,“回去告诉你阿爹,家里又不是没地,干嘛不走正道?!”
第83章 生意(二)
大宝的话提醒了八娘,任何时候,假证都是有市场的。
八娘对九娘说,“肯定有卖路引的,可咱们没多少钱了啊,还要留着买马呢。”说完叹气,一分钱难道英雄汉啊,何况许多钱。
八娘拿出钱袋,数了数,五两金子,25两银子,还有760文铜钱,九娘也将身上的钱袋取下,更少,二两金子,15两银子,238文钱。
“争取能买到三匹马!”八娘道,还得留出路费呢。
九娘不确定,“要不把我的铁锤卖了?是铁呢!铁不便宜。”
“那还不如卖我的匕首呢。”八娘道,“铁锤留着,若路费不够,你还能卖艺呢。”
大宝嘟着嘴,“那为什么不先卖马呢?”
八娘白了大宝一眼,没理他,九娘道,“八娘的意思是不卖铁锤,不是真的说要卖艺。”边说边挠头,“哎呀,有首饰啊!唉,早知道就带着金簪子,金耳环了。”
八娘九娘因经常习武,头饰戴得少,手链更是没有,碍事,耳环也只是耳钉,还是银的。
八娘九娘一人一根银钗,一副银耳钉,杯水车薪啊。
“你就没长命锁之类的?你家不是有钱么?”八娘冲大宝叽歪。
大宝挺着胸脯,“有,是金的!”八娘九娘瞪大了眼睛,下一秒就恹了,大宝大声道:“被人贩子抢走了!”好似很自豪。
“我还有这个!”见八娘九娘一脸的沮丧,大宝想了想,抬起脚,“我有个脚链,阿奶说,能将我拴住呢,结果还是被人拐了!可是人贩子取不下来!”
八娘九娘一看,链子细细的,看着像是银的,但肯定不纯,因为色泽不大一样。
怪不得人贩子放弃了。
九娘拿着轻轻一扯,然后链子就断了,九娘尴尬了,不是说人贩子取不下来么,自己只是想试试啊,为什么这么细的链子人贩子取不下来啊……可,这,这让人怎么说?能怪人贩子力气太小了么?
大宝一脸的崇拜,“九娘,我吃得也不少啊,为什么没你力气大?”
“你收好。”九娘将链子交给大宝,还是有少许尴尬。
大宝摇头,“拿去一起当了!”
要是金的,八娘肯定乐意,可这不值钱啊,从断口看,还不是纯银呢……大宝家境堪忧啊,谢礼还是不要奢望了,认真赚点钱吧。
大宝却很坚持,“总能换几个窝窝头的!”
于是,大宝的脚链便一起被送进了当铺。
然后大家在市场上转了许多圈,还是没找到办假证的,最后还是在店小二的帮助下才解决了此事。
在市场转悠,自然也打探到许多消息。
比如,宋辽如今虽然没打仗,但也没缔结友好条约,说敌对吧,也好像不达标,但是呢,双方的警惕性都很高,大宋是不准银子,铜钱和铁,火药流入大辽,大辽是不准马匹和粮食进入大宋,官方准许的交易货物大宋是茶叶和丝绸等无关军事技术的,大辽是羊肉羊皮等与军事和民生必需品无关的。
是的,大宋边境居民会从大辽买粮食,因为大宋边境这块地势不怎么好,粮食产出少,从辽国买方便。
而且,辽国还有块地方产盐,边境居民也会从辽人手里买盐巴。
盐是大宋国家管制品,朝廷自然是不准,奈何边境居民不干,买了许多年了,凭什么不让买?
最后,朝廷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不是倒卖,买个一两斤,就装作没看到。
但是,带出城的银子是有限额的,这个规定执行得很严,所以城门口都是一车车的货物在那堆着排队。
“要不我们换成茶叶和丝绸?”九娘有点迟疑。
“我们又分不出好坏来。”八娘摇头否决了,最后决定自己和九娘带足限额的银子,剩下的都藏在大宝身上。
准备一番后,才朝城门走去。
哪知守城的士兵既然只粗粗看了下路引,然后就放人了,压根没搜身,只口头提醒,“盐巴只能买一斤啊!”
看来年纪小还是有优势的。
出了城门,跟着人流走,5里路倒没费多少时间,大宝都没叫累。
榷场很大,人头攒动,热闹得很。
可是,八娘三人却被拦了下来。
榷场可不是随便能进的,小商人都得10人具保,而且宋朝还有人专门检查货物,看看是否有违禁物品,最后一道手续才是收税。
八娘三人只好在榷场外张望。
“肯定有黑市。”八娘小声道。
“咱们找不到啊。”九娘也是一筹莫展。
正发愁呢,就有一辽人装扮的人悄声过来打招呼,“要盐么?”
一般小孩来这都是买盐的。
八娘一瞅,“汉人?”汉话很正宗。
那人点点头,“祖祖辈辈都是汉人,哪知某一天就成辽国人了,要盐么?”
“有马么?”九娘贼兮兮的道。
辽国汉人惊了一下,摆手,“这是要杀头的,没有没有。”转身就要走,八娘拉住了他,“大叔,我们只买3匹,不多。”
“半匹都没有!”辽国汉人将头摇得叮当响。
“你有认识的人不?”八娘道,“中人钱我们给。”
“小娘子,做马匹买卖的都不是一般人。”辽国汉人道,“我不认得,你也找不到门路。你们买马干嘛?”
“他阿爹惹了祸,”八娘指了指大宝,“要赔钱,我爹说马匹利润大,我们就来看看。”
辽国汉人摇头,“听我的,赶紧歇了这心思,马匹买卖没点背景,做不了,本钱都得搭进去。”
八娘九娘加大宝在榷市外转悠了4天,别说马了,连马贩都没见到一个。
“要不咱们买盐吧?”八娘道,“辽国的盐便宜,咱们一路上边走边卖,也能赚钱。”
“被官府逮住了才丢脸呢。”九娘不同意,“买人参。”
“咱们不知道货物好坏啊,还是盐好,”八娘道,“汴京盐巴好像是20文一斤,这边的盐8文,你算算,利润多大啊。”
“你怎么带进城?卖给谁?”九娘依旧不同意,“再说了,8文一斤,100斤才800文,8两就是一千斤,我们怎么运?”
忘了物流了,八娘哀叹一声,盐贩子也不好当啊……“买毛皮!就买一般的毛皮,看走眼了也亏不到哪儿去!人参就算了,真假都分不出,别买人参却买成了萝卜!”
“毛皮也不好运,人参好拿啊!”九娘坚持,“我不知道人参真假,但却能闻得出萝卜味来!”
“我也能闻出萝卜味。”小宝还使劲嗅了嗅鼻子……
第84章 生意(三)
雄州城外榷市外700多米的地方,八娘九娘和小豆丁在一匹马背后查看货物,看了半天,也不知这到底是人参还是萝卜?
“这人参就是小一点,年份不够,要不早被收到榷市去卖了!”交易人是地道的辽人,不过汉话说得不错。
九娘想了想,拿起来认真闻了闻,好吧,杨家人身体好,不需要大补,在汴京就没吃过人参,八娘九娘还是在太原闻过给杨父熬的参汤,年代太久远,不怎么记得了。
九娘只能表示没有闻到萝卜味,不敢拿主意。
大宝使劲嗅了嗅,跟风而已。
八娘看了看,又闻了闻,依旧一头雾水,一咬牙,赌了,不就一百多两嘛!
于是,花了一百二十两买了三根小人参,因是银子交易,银货两讫后,卖家还搭送了五根参须。
等卖家走后,九娘心有揣揣道,“别只有参须是真的吧?”
八娘怒,“闭嘴!”
大宝忙捂住了嘴巴。
“回去了,耽搁多久了!”八娘将人参交给九娘拿好,牵着大宝朝雄州走,心里也打鼓,九娘这个乌鸦嘴可别真说中了啊。
不远处一辽人疑惑道,“那两个小娘子怎么那么眼熟?”
八娘九娘一回城,就直奔药店鉴定真假。
然后,遭雷劈了!的确不是萝卜,但也不是人参,是商陆!!!
不要问商陆是什么,八娘九娘想砍人!!
还是大宝问,“商陆多少钱啊?”
比人参便宜多了,关键是药房用的少,人家还不收!
更打击人的是,所谓的参须都是假的!!!药店都不知道是什么!!
一路上八娘九娘都很节俭,除了马料挑最好的买,客栈为了安全选中等的住,其余的都是将就,因此,虽然行程很远,时间不短,但钱也就花了70多两银子,其中马料和住宿费是大头。
如今看来,一切节俭都成了傻。
“走,咱们去把钱讨回来!”九娘咬牙切齿。
“就是萝卜也好啊,好歹能吃。”大宝也义愤填膺,“商陆?!哼,药店都不收!好歹给点参须也好嘛!坏人!”
八娘更是气急攻心,本来想挣钱的,得,赔了个精光!“人家会守在那等咱们去找?!”
“不找找怎么知道?”九娘气恼。
“铁锥带不出去呢!”八娘有些犹豫,钱很重要,可是,安全更重要啊。
“找个背篓,放点柴,守卫不严。”九娘咬牙。
于是,三人买了个大背篓,又买了些柴,回客栈将铁锤放在背篓下面,牵着马出城,防止辽军干涉,好跑。
三小孩牵着两匹马,守卫还是没怎么检查路引,只是问,“你们的马?”
“不是,有客人买的东西多,让我们帮着把马牵过去,我们才进城,这不,水都没喝一口,就赶紧给客人送马去了。”八娘笑着解释。
守卫点点头,挥手让八娘三人走了,反正没人傻的卖马给辽人,辽国又不缺马,谁买?有什么好查的?
八娘九娘在榷市周围策马溜达了十多圈,总算发现了那个奸商!!
奸商还和三个人坐在草地上吃东西呢,周围还有几匹马在吃草,不过,附近没啥人。
“竟然还没躲?!”八娘觉得比自己买了假货还难接受,太不将我们放在眼里了!
九娘勒住马,将大宝放到八娘的马背上,一马当先,直冲而去!
“冲啊!”大宝催促着八娘。
“你不是怕死么?”八娘恨恨道,有了大宝这个拖累,自己怎么冲!自己的武功只是尚可,尚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