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卢作孚-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尾那双眼睛确实吸引了顾东盛——顾东盛虽一时见不出这双眼睛到底有什么与众人不同的东西,却知道这双眼睛真能见出这一趟所有带到重庆去的眼睛所没能见出的东西,莫非,这双眼睛真能从所有眼睛看后认定的“危机”中,见出“商机”?

落日又向小河尽西头落下,圆圆的,缓缓的,不溅起一丝波纹。这天,木船过白庙子,驶入刀劈斧斩般一处峡口,与瞿塘峡口那一道夔门,奇险相当,小大之辨而已。入峡门后,便是合川县无人不知的嘉陵江小三峡。

船上滩,宝锭一声收号喊,船工全都松了劲。船在静水中滑行,岸坎上,出现一里把长的一溜低矮破旧的房屋。

“这荒村野店的,什么去处?”顾东盛问道。

“回顾老爷话,这是北碚乡场。”宝锭跳上岸,拴了船。

“上行几十里,明天到合川。”船尾的卢作孚终于开口了。

顾东盛看到岸边晒坝那么大的巨石上阴刻着的“北碚”二字,指“碚”字:“这个字有些生僻,什么意思?”

“待学生回去查过《康熙字典》才敢奉告。”顾东盛听出卢作孚话中笑意。

“到家,我请大家吃饭。谁叫我岁数数老幺,排在最后一轮?”宁可行说。

“这最后一轮吃的,怕就是散伙饭喽。”程静潭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顾东盛吟道,却看到夕阳在卢作孚眼中闪着金黄的光。

卢作孚对宝锭说:“今晚的饭,你请!”

宝锭困惑地环顾破旧木船,盯着挂着的那口锈铁锅,道:“我拿哪样请他们?”

卢作孚附耳对宝锭说出两个字:“火锅。”

“北碚”巨石上,三块碎石,垒一眼灶。

卢作孚从泊在江边的木船上拎下一口锅,向江中提一锅水,架在灶上。

宝锭与几个船工从北碚乡回来,拎着沉重的一挂牛毛肚。卢作孚捧一包干辣椒,哗地全倒进锅中。

一片大红,晃了众士绅的眼睛。

卢作孚捧过一大摞土碗,先捧一只给顾东盛,然后一只只分送给士绅们。

众士绅刚接过土碗,又将一份份这两天在上行船中写下的调查表草稿,塞到卢作孚手中。

《民国十四年川江航运华资轮船公司调查》

《自宣统元年以来十余年间川江华资轮船公司破产、倒闭、被兼并情况调查表》……

卢作孚对每一份表都只看封面,再翻到最后一页“结论”栏,瞄一眼简短的结论:川江办轮船公司,重重危机

绝无商机

……

众人愣愣地瞪着卢作孚,卢作孚却关注开始沸腾冒泡的锅中。他稳稳当当地夹一块毛肚放入锅中,食欲颇佳地望着,要唤起众士绅食欲。

乐大年将所有的调查表拿起,又塞到卢作孚怀中,说:“作孚,你还有心情吃!”

卢作孚将毛肚塞进嘴中:“就为了这一摞表到手了,我胃口大开!”

顾东盛等不及了:“说说看——为什么?”

“时下民国,政府无一专司内河航运管理的统一机构。时下四川盆地,消息不通。时下川江,各轮船公司相互封锁情报。而诸君于数日之内……”卢作孚举起那摞调查表,“到手如此实在的、有翔实数据的东西!这样的工作效率,显示着你我这群同人心头的创业精神!——你我,凭啥不吃?”

“可是,这摞东西到手,你我这群从来没办过航运的人,就算办起个小小的航运公司,又如何能从浩浩川江这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洋船和挂洋旗的中国船当中,杀出一条血路?”顾东盛道。

“是哇。”众士绅应。

“还是我们这小河里头安静啊!”卢作孚津津有味地吃着,待众人静下来,说,“这安静里头,有东西啊。”

“啥东西?”

“我们从朝天门由大河拐进小河,这一路,可见过轮船?”

“一条也没见!”顾东盛见卢作孚眯着眼睛笑了。慢慢琢磨出一点道理来,“说下去!”

卢作孚却将一双筷子塞到顾东盛手中,问:“顾翁不饿?”

顾东盛不接筷子,说:“这一趟,我们查清了——岂止当年周善培第一条蜀通轮难行,川江上哪一条华资轮船不是惨淡经营?”

“这一趟,我们可曾看到——川江上哪一条华资轮船,正式标明了载客量?”卢作孚边吃边说。

“一条也没有。”

“这不就有了?”卢作孚笑得意味深长。

顾东盛听出点意思,便也拿起筷子,夹起毛肚,却不知如何吃法。卢作孚把着顾东盛的手,教他将毛肚浸入锅中红汤:“顾翁,且数三七二十一。”

顾东盛老实地数满。壮胆将毛肚塞进嘴中。又烫又辣,顾东盛低叫着,好容易将毛肚吞下肚。

“怎么样?”卢作孚问道。

顾东盛苦着脸,突然转头,将筷子伸入筲箕,再夹起好几块毛肚,顾自烫了起来。“哪一个胆大的,敢第一个吃这东西?”又问,“这叫个啥名儿?”

卢作孚望着聚在另一口锅边正吃着的宝锭和众船工。宝锭站起说:“回老爷们话——火锅。”

卢作孚看大家吃得欢喜,这才笑着开讲:“大河里,没一条轮船正式标明载客量。小河里,没一条轮船。眼见这两个现象,作孚觉得,眼下川江办航运虽看似无路,我们的实业公司,或能避实就虚……”

“实业,必得见实利!”程静潭道,“未必叫你我的血汗钱拿给你这个年轻人,到这茫茫满面上去打水漂漂?”

“程先生,不怕辣的话再来一块。”卢作孚似无心与人说实业,只劝饿极的士绅们吃火锅。

回到老家,次日,众人重新聚集合川通俗教育馆,卢作孚这才开始说实业:“这一趟实地调查,看起来,我们有一切理由不办新的轮船公司,特别是一个中国轮船公司,却找不到一条理由要办它!我却发现,其一,各家航运公司的轮船拥挤拼杀于长江,而你我门前的这条江,却只有几条木船!”

“作孚,莫非你打算……”

“弃川江,取嘉陵,另辟新航线!”

“新航线?”

“合川到重庆,五十二海里……”卢作孚胸有成竹。

门槛上,宝锭咕哝道:“五十二海里?我木船跑重庆来回这么多趟,今天才晓得跑了好多‘海里’。”

“为往返合川重庆的客人,新辟一条畅通便捷经济划算的水上通道。”

“你的新航线,用什么样的船来跑?”

“当然是轮船!”卢作孚道,“这就是我要说的——其二,调查的所有轮船,无一正式标明载客量。这一点,向我们提示:此前,所有川江轮船公司均着眼于利润较丰之货运,而不大顾客运,顶多只是随不定期载货的船搭载些旅客,所以,定期客班尚未提上日程。”

“客轮?”顾东盛思忖道。

“对,从定点客轮做起。我们要两条腿踩实了办航运实业,却要同时做到两个避实就虚!”

“作孚,讲下去!”众人都来了情绪。

“避大河轮船充塞之实,就小河无一轮船之虚。避货运激烈竞争之实,就客运无人问津之虚。”

“这就是你这双眼睛从危机中窥见的一线商机?”顾东盛盯着卢作孚问。

“他见危机,我见商机!”卢作孚道,“要搞好实业,必先造福于人,使人看得清,受得着,深信不疑我们办的是实在的事业。这才真叫‘实业’!搞客运,运的是‘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宁可行将一本《万国轮船图文史》翻开,说:“纵观世界航运史,都是由海洋而江河,由下游而上游,无论大西洋还是太平洋,无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泰晤士河还是伏尔加河,航运事业皆是由下游兴起,积聚实力后向上游发展,作孚兄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宁兄所言有理有据,却疏忽了一点,你我身在扬子江上游,生为川人,根在合川,眼下,凭啥跑到下游航运发达的上海去创办公司?”卢作孚听着窗外遥遥传来的川江号子,“大江东去,紫气东来,我自走我的路,何必管洋人走过什么路?”

“没人看出有路,你却偏要认出一条路?”

“对,今天作孚希望大家做的,就是认路。”

“认路,卢作孚是希望大家认股吧?”乐大年冲卢作孚目光一闪。

卢作孚明白乐大年正是在帮自己把下面的话引出来,笑道:“对,认股!”

“认股?”众人道。

“本来,办公司,是我向诸君提起,该我先认。”卢作孚将三弟卢尔勤捐赠给自己办实业的一叠银票全数放在众人当中的那张桌上。

“好,这公司,我认一股!”顾东盛道。

“我也认一股。”众人纷纷点头。

“子曰,必也正名乎!”举人拿着他总不离身的酒壶,边喝边念叨着走进会场。

卢作孚面对举人,依旧执弟子礼道:“先生的意思是……”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

“对了,本公司还差个名字!”卢作孚道。

乐大年道:“兴隆!”

举人答:“一般。”

宁可行道:“财聚!”

举人答:“泛泛!”

众人纷纷议着公司名字:“远达……华通……”

又一一被众人否定。

卢作孚望着面前的桌子沉思,竟与自己在省城合川会馆所用的那张没啥两样。他眼前似浮现出那张白木刨就的桌子上“民不聊生”四字,中间两字被模糊了去,只剩下“民……生”二字。卢作孚一时浮想联翩,想起那年身陷死牢,正是得合川士绅生民相救,脱险后,从自己与大哥、胡伯雄三人手心读出“生民”二字颠倒顺序……

“民生!”卢作孚脱口而出。

三十二年过去,九死一生,百转千回,卢作孚感慨万千,归根结底,就只是读懂了这两个字。

此后二十七年,做成无数事业,创下多少奇迹,卢作孚建树颇丰,万法归一,也只是践行了这两个字。

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至于今,到这21世纪,凡读懂并践行这两个字者,便能于“民生”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有能于“民不聊生”中成就“民生”事业(今惯称“民生工程”)者,便能在新版史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民国十四年,公历1925年10月11日,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八年后,这一天被定为民生公司纪念日。

这天,卢作孚来到无字碑前,面对送行到无字碑前的顾东盛与举人说:“这次的股东认股投资,非为事业,多半是为朋友。并非对公司要创的事业有认识,多半是想试试。这类股东,就是上了民生轮船,一遇险滩夹马水,也碍难同舟共济。因此,这条船越向上走,见难而退者越多!”

“你知难?”顾东盛问。

“眼下第一难的……是第一条船。”卢作孚说。

“你决计先造一条小船。那光是口头认了,还没实数交齐的八千多块股本,够么?”顾东盛问。

“我问过行情,少了三万大洋,这事决计办不成。”卢作孚答道。

举人饮干了手头壶中的最后一滴酒,说:“魁先娃,你只管跑上海造船,不足银两,石不遇就算舍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你筹齐。”

卢作孚看出举人笑容背后的苦情,看出顾东盛本想也说这话,却终于未敢贸然说出的苦情,卢作孚只苦涩一笑:“但愿这是我们合川人——最后一趟从合川跑路去重庆赶轮船!”

卢作孚带着卢子英与宝锭又住进了上海阿兴记裁缝铺的那一处小阁楼。

卢作孚呆坐长凳上,一脸苦闷,不吃也不喝。桌上,一个烧饼与一碗开水被拂开。露出桌面上一大堆轮船图纸照片,黑体字标价,大都是十万以上的天价。卢作孚手头的红笔,早已在每一项价格上划了大的红圈。宝锭坐板床边,手头抱着一本《农工识字课本》,卢子英打盘脚坐床上,二人埋头啃着烧饼,吃罢,抬头望着卢作孚。

卢子英打破沉闷道:“哥,这些天,我们连跑九个造船厂,越洽谈,越见难,订造轮船的希望越渺茫!”

正说着,听见敲门声。门打开,是当年来敲门的小伙计,如今已撑起老阿兴裁缝铺门面的裁缝师傅,他依旧是当年的腔调:“四川学生……”

卢作孚忙抓起烧饼大咬一口,面对老熟人,憨憨地拍肚皮,说:“师傅放心,刚吃过了。我再不会像上回——”他学着对方的上海腔:“三天不进一粒米,不想活啦你!”

裁缝一愣:“你吃没吃我不问……有人,指名点姓要找你!”

卢作孚一愣。就见窄窄的楼道口一个穿便装却一望便具军人气质的身影出现,随着咚咚的上楼声,这人堵在卢作孚面前,昏暗中,闷声道:“有一个四川来的卢作孚,我找他!”

卢作孚问:“你是?……”

这人戴着深度眼镜,此时,张开双臂,扑向卢作孚。

卢作孚一时认不清是谁,愣着。卢子英猛地上前,推开卢作孚,扑向这人。这人叫道:“四弟!”

卢作孚也认出了这人是谁。

老友重逢,小阁楼中装不下那一番情。卢作孚与恽代英来到黄浦江边,万家灯火交映江中,二人边走边谈。

“当兵啦?”卢作孚先问。

“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恽代英答道。

“当官啦!”

“党指派我当的。”

“代英到底走上了这条路。专门跑上海来看哥哥我?”

“差点跑四川去了。”

“除了看我,还有别的事吧?”

“招兵。”

“招了?”

“正在招呢!”

卢作孚四顾无人:“招谁?”

恽代英盯着卢作孚笑。卢作孚憨憨地拿手指着自己鼻子:“代英还是想邀作孚同路。”

“不光代英。”

“还有谁?”

“我的两个朋友。”

“贵党叫——同志”。

“一个姓毛,名泽东。一个姓周,名恩来。”

“周同志?毛同志——少年中国学会的?”

“到黄埔军校后,我告诉我的同志,”恽代英说,“四川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叫卢作孚,此人将来很有希望。周恩来、毛泽东同志说,愿与此人同路。”

卢作孚惜缘地说:“替作孚感谢你的毛同志周同志。”

后面,卢子英与宝锭保镖似的远远跟着。

卢子英对宝锭说:“我这两个哥,不见面,想得哭。一见面,准吵架。”

宝锭没睡醒,打着哈欠回应:“还没吵起来。”

附近一声汽笛,震得卢子英与宝锭什么也听不见。

汽笛声刚消失,听得前面的卢作孚与恽代英已经放了高声——

“中国落后贫穷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造成的!”

“中国人愚昧无知是缺乏教育造成的!”

恽代英望着满江悬挂外国旗的轮船说:“打倒帝国主义压迫,才是救国最要的一着!”

“过往十几年的长江川江,由中国轮船公司的创始,到外国轮船公司的继起,由着重一时利益旋起旋落的若干中外公司的经营,到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凭扬子江中下游的基础,有计划地伸入扬子江上游,形成汹涌澎湃的大势力……外国旗轮船日增,倒不容易看见本国国旗。”

“就为升一面中国旗,作孚办实业?”

“民生公司成立的会址是合川通俗教育馆,教育救国的梦,要落在实处!”

“不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经济就不能独立,而以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便显得生硬,必为不易成功的事!”

“不管旱路水路,只要能回家,就是正路。”

“必先推翻旧社会,建设新社会。”

“人的新的行动没有训练完成以前,新社会是不容许产生的……”

“我必须知如何能求国家独立、经济独立、人民独立,然后能知在此等独立运动中须要有何等品性、知识、才能的人。然后能知要施何等的教育,以为国家培养这等人。”

远远追随其后卢子英得意地说:“我说两个哥哥见面必吵吧!”

宝锭急道:“这可怎么开交?”

卢子英作老练状:“这算啥,这两个人的——阶级争斗,还没白热化呢!”

前面的卢作孚与恽代英争辩声更高——

“忠山上,我送过你马克思的书,何等精辟的论证!”恽代英放了高声。

“西哲马克思以经济解释历史,早成不磨之论证。以历来国际间之纠纷,与夫各国内政盛衰、治乱之迹而益可征信。循以推断,可知在文明进步之国家,国民经济状况足以支配政府之生命。”

“苏俄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青年送来了启示……”

“苏俄之列宁,现代伟人也。伟大就伟大在,列宁力图改善苏俄民生、改善苏俄农民之经济状况而创惊人之政绩,虽遭列强之痛恶,而无敢轻侮之者!”

第二天白天,卢作孚拿着造船图纸,率卢子英、宝锭走进造船厂,晚上,又与恽代英相会在黄浦江边宫殿般巨大的轮船框架下。

恽代英说:“若不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恢复民族独立自立,所谓国家仍是压迫、欺凌人民的工具,我们不应爱这样的国家!此时奢谈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究于救国全无益处!应首先革命夺权。”

卢作孚说:“革命党人如果仅仅经过夺取政权的训练,而没有经过运用政权的训练亦是一样,其夺取政权是应该成功的,而运用政权则应该失败的。虽然已经取得政权了,仍只有兴趣于继续取得政权,而无兴趣于已经取得的政权的运用。”

恽代英说:“不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便不能组织革命的人民政府,便不能灭绝外国的经济侵略,便不能求本国实业的发展!”

卢作孚说:“不发展本国实业,怎么战胜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怎么救中国?”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恽代英若有所思。

“这个幽灵刚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徘徊,生民需要有时间,来判断它对民生好还是不好。”卢作孚若有所思。

“作孚要的是资本主义?”

“代英,今日之中国,不造成共产主义,就必定是资本主义?”

“有第三条路么?”

“共产主义的路,在中国怎么走,作孚还看不清。代英要走,作孚没有理由挡道。但有一点,作孚早看在眼里——资本主义的路,在中国行不通!作孚反对资本主义,无论何年何月,也不会走上那条道。”卢作孚扭头道,“早在少年中国学会的表格上,卢作孚就曾明明白白写下——以政治手腕逐渐限制资本之赢利及产业之继承。”

“你眼下这样子,哪有半点像资本家?”

“再过个十年八年,民生公司做大了,作孚也绝不当资本家!”

恽代英瞪圆了眼镜片后的双眼,望着卢作孚。卢作孚只是微笑点头道:“到时候,请君为我作证!”

卢作孚说到做到,八年后,在果然“做大了”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纪念会上,他当众重申:“现在有一桩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请大家绝对不要误解,就是说恐怕民生公司将来不免沦为资本主义事业一途。大家绝对要晓得,今天不造成共产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但是,各有意义不同。在民生公司不是只图资本家发财的,他的经济立场,可以说是站在整个的社会上面的,纯全是一桩社会事业。现在本公司投资最多的股东,也不过五万元。像这五万元的数目,在现代的资本主义事业当中比较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了。然则民生公司之不能走入资本主义事业途上去,已昭然若揭了。这是盼望大家对于民生公司绝对应该有的一点认识。”

第三天清晨,卢作孚送恽代英到上海码头,惜别道:“代英兄弟,拿着股东们的血汗钱,来上海买船,作孚不敢不孚信用。”卢作孚把怀抱中的卢子英一推,推到恽代英怀中,说:“黄埔军校,让四弟跟你去吧。”

恽代英笑道:“作孚舍得?”

“代英说的,他天生是一块当兵吃粮的料。”卢作孚望着卢子英说,“愿意跟你代英哥当黄埔的学生么?”

卢子英点头。卢作孚乐了。卢子英知道二哥笑的是啥——那年在泸县码头迎接卢作孚聘请来的“恽先生”扑了空,卢子英说过:“说话不算数,算个啥——先生?换了我,就不给这姓恽的当学生!”

“我经营的,是一桩惨淡的事业,代英兄弟走的,更是一条艰险的路。我的路,或许会越走越难,你与你的同志们的路,只怕会越走越险。”卢作孚道。

“难也罢,险也罢,势在必行。”恽代英道。

“如此,你我便各自上路,勉力前行。”卢作孚道。

“你我路不同,目标相同——救国救民。”

“强国富民。”

“殊途同归。”

轮船驶出后,卢子英说:“代英哥,要不是你,我这个四川山坳坳里的农民家的娃娃,怎么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

多年后,郭沫若说:“代英在四川泸县做过师范工作,四川的青年受他的影响的,因此也特别多……四川那样的山坳里,远远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的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了代英的鼓舞吧!”

“可我就是说不动你二哥!”恽代英望着岸上挥手惜别的卢作孚,对卢子英说。

此去广州,卢子英入黄埔四期,对每一位教他骑射作战、格杀擒拿、排兵布阵、把握战争的授业教官都心存敬意。可是,唯独对那位向他传道解惑的恽教官,格外敬重与亲热,直到恽代英殉道多年后,说起他,卢子英仍保持着当初在川南师范大学校门见恽代英第一面时的那一声称呼——“哥”。

毛泽东与卢作孚两个同龄人,一同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