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师(出书版)-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触目惊心。那白衣少女痛得浑身抽搐,张大了口却叫不声来。她一仰头,我这才看清,原来救我性命的竟然是银杏。她本该在偏房里等我,却不知何时进了正殿。
  那女子踢开银杏,向右踏上一步,扯住我的胸口,伸过脸来厉声道:“妖孽!你可想过今日么!”
  离得太近,反而看不清楚她的脸,只看见她眼中的兴奋与憎恨、快意与杀意如烈火般熊熊燃烧。血在她肌肤的纹路中摸索蔓延,沿着她疯狂的笑意滑落在她耳鬓。心疼病开始发作,我又呆又骇,说不出话来。她将我按在地上,扬起银簪,簪子上的血一滴一滴落在我的心口,如桃花层层绽放。我想闭目待死,偏偏眼睛却合不上。
  她的手臂刚要落下,忽然头颅一震,眼里的火如被海水浇熄一般,瞬间涣散。几乎同时,她身躯一震,五指一松,银簪掉落在我身上。她的身体重重地压了下来。绿萼爬起身来狠狠地将她推开,俯身抱住了我。
  启春跳了进来,飞起一脚,踢在那女子的腰间。接着飞跃过去,抬起右脚,踏在那女子的胸膛上。那女子仰面而卧,一动不动。启春蹲下身子,伸指探她的鼻息和颈间的脉搏,摇了摇头。
  我惊魂未定,绿萼也喘着粗气。耳边骤然响起了许多惊慌失措的叫喊声:“有刺客!”“杀人啦!”……
  启春转头喝道:“乱叫什么!都出去!”众女不敢违拗,都退出了景灵殿。启春又命人将银杏抬出去医治,这才俯身接着查看尸体。
  绿萼颤声道:“姑娘,你怎么样?”
  我木然摇了摇头,扶着她的手慢慢站了起来。但见正殿对面的高墙上,一个白色的人影转身跃下,几个起落,已在视野尽头。有男子戒备的声音隐约响起:“何人?!”
  绿萼惊呼,语无伦次道:“那人……那人是今早……的那个人么?!”
  我抚胸半晌,方道:“你也看见了?”
  绿萼点了点头,后怕得落下泪来,但碍着启春,不敢大哭。忽听启春道:“她已经死了。妹妹若还好,就来看看此人。一会儿掖庭属和刑部来了,就看不到其中的精妙之处了。”
  我听她说得奇怪,忙道:“这就来。”绿萼拉住我道:“姑娘,死人……就不要看了吧。”
  我已见过父亲皮肉破碎的尸体,自也不怕看一个年轻女子。我没有理会她,径直向启春走去,一面问道:“她是怎么死的?”
  启春指着尸体的脸问道:“妹妹认得这个女子么?知道她为什么要来刺杀你么?”
  我摇头道:“我不认得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杀我。”
  启春将尸体稍稍抬起,指着脑后和背道:“这两处伤口,看起来都很小。”
  我蹲下,但见尸体背后红了一大片,脑后有洞创,流血却少。不过一会儿,血已在发丝间凝固成一团黑色。启春指着她背上的伤口道:“有一件暗器——或是弹子,从她背后激射过来,打中了她的心。这是致命伤。”
  我摇了摇头道:“我没有听见什么声音,姐姐听见了么?”
  启春道:“我也没有听见火铳的声音,但是我听见有尖锐的啸声从我耳边过去。应当是有人远远地发了一件暗器,打死了她。我刚才好像听见你和绿萼说‘今早的那人’,妹妹刚才看见什么人了么?”
  我转头,指一指门外的高墙,却见眼前白茫茫的都是人,堵在景灵殿门口向里张望。“刚才我看见一个白衣人从高墙上跃了下去,也许是那人发的暗器。”
  启春站起身,皱了皱眉。人群散开,让出一条道来。启春看了看墙头,又看了看我倒地之处,道:“这么远也能打过来,还能一击致命。这准头,这力道,若非武功高强,就是使用了机括。”
  我好奇道:“姐姐能看出来是什么暗器么?”
  启春道:“两件暗器都在她的身体里,要等汴城府验过了才知道。我不是不能剖出来,只是于规矩不合。”说着看了我两眼,赞叹道,“经此变故,妹妹还能如此镇定。”
  我一怔,道:“姐姐过誉,我只是呆,实在算不得镇定。”又屈膝道,“还没有谢过姐姐相救之恩。”
  启春摇头道:“离得太远,心有余力不足。幸好你平安无事。”又握紧我的手抿嘴一笑,“可见呆也有呆的好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劫后余生,至此方才回味过来,我颤抖着双手道:“虽然如此,我依旧感激姐姐。”
  忽听得外面有男子的声音高呼回避,门口人影散乱,高旸带着七八名卫士冲进殿来。只见他手持宝剑,红着眼,噙着泪,双眉紧蹙,神色焦灼。待看见我和启春安然说话,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侧过头去,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一条细细的银色泪痕。启春迎上去道:“凶手已然伏诛,殿下不必担心。”
  高旸将剑交给身后的侍卫,携了启春的手道:“我就知道你会冲进来。可有受伤?”
  启春摇了摇头。高旸一揖,不徐不疾向我道:“朱大人受惊了,大人无恙么?”
  我还礼道:“多亏有世子王妃在这里。”
  高旸点点头,放了启春的手,自去查看尸体。一弯腰,一滴清泪掉落在血泊之中,如那夜幽暗的汴河边一盏溶溶澹澹的羊角风灯,不动声色地晕开冰冷的夜色。
  高旸看了看尸体,道:“此人是从背后被人杀死的。”
  启春道:“是被暗器穿心而死。”
  高旸道:“不错。我手中正好就有两枚暗器。”说罢从袖中掏出两枚黄澄澄的三棱小梭,只有小指尖这么大,后面微微凹陷。
  启春接了过来,在手心里掂了掂,道:“虽然小,却有分量,是黄铜打的。殿下是如何得到的?”
  高旸道:“刚才那边墙上有个人跳了下来,我便带人去追。他向我们打了几枚暗器,这才脱身。”
  启春问道:“可有人受伤么?”
  高旸道:“放心。那人有意打偏,只是不想让人追到他而已。我已经派人知会了汴城府,让他们闭城大索。”
  启春道:“好。待验过尸,就能知道究竟是不是墙上那人杀死了她。他并不想和朱大人照面,却暴露了自己所用的暗器。如果我是他,便会即刻出城。待得闭城,就太迟了。”
  小小一枚三棱梭静静躺在启春雪白的手心中,阳光下,打磨的纹路清晰可见。我拈起三棱梭道:“这像是新打的。而且此人应当相当阔绰。黄铜价贵,这么实心的一团,洒豆一般就扔出去了。姐姐是习武之人,可认得这枚梭么?”
  启春摇头道:“我家传的是火器与剑术,从未学过暗器,也不知道如今江湖上都用什么暗器。”
  高旸道:“太后出身江湖,且精通剑术。昱妃娘娘也继承了太后与周贵妃的绝学,朱大人何不将此物带回宫去,问一问太后和昱妃。”我点点头,将小梭收入荷包。高旸又道:“朱大人识得用此暗器之人么?”
  我摇头道:“我不认得他。也许……见过。”
  启春道:“也许?”
  我叹道:“今早出宫时,一个身披白斗篷的人也像那样站在屋脊上。后来宫中的侍卫追了过去,他便逃走了。我不知道他意欲何为。”
  绿萼在我身后轻声道:“恕奴婢多口。奴婢觉得那人就是来瞧姑娘的。”
  启春道:“何以见得?”
  绿萼道:“姑娘后来不是自己除下了风帽露出了面孔?那人看见姑娘的容貌之后,才逃走的。”
  我诧异道:“果真?我除下风帽不过是为了要看清他的脸。”
  启春道:“罢了。咱们在这里混猜也是无用,可惜这凶手死了,要查出主使之人,恐怕要费许多工夫。”又向我道,“妹妹从来不是糊涂人,怎么这一次这样蹊跷,刺杀你的你也不认得,搭救你的你也不认得。如此看来,你是几时得罪了人、几时积了德,自己都懵懂不知。”
  我垂头道:“姐姐教训的是,玉机惭愧。”
  正说着,几个卫士走上前来向高旸禀告,说殿中并无不寻常之处。高旸命人团团围住景灵殿,不许放一个闲人进来,只等掖庭属和大理寺来勘查。启春道:“我和妹妹一道去看看那个舍身救你的姑娘。她受伤可不轻。”又向高旸道,“殿下并非殿值,且男女有别,还请暂且回避,将这里交给卫尉吧。”
  高旸道:“正有此意。”又向我道,“朱大人今番受惊不小,还请早些回宫,免得再生枝节。”说罢一揖,转身去了。只见雪白的冠带在他脑后飘起,我心念一动,恍然道:“我想起来了!”
  高旸回转过身。启春道:“什么?”
  我指着尸体的头道:“这个人并不是被暗器穿心而死的。在那以前,已经有一枚暗器打中了她的后脑,那时她的神情就已经变了。我猜,她那时已经人事不知了。那枚穿心的暗器,只是那人怕她没死,所以补上了一枚。”
  启春道:“这样说也有理。我父亲曾说过,人脑后有一处,若被刺中或是被弹子打中,便立时失觉,哪怕还有心跳,也是回天乏术。这两枚暗器接连而发,定是他左右手各扣一枚,分袭头和心。只要中了一枚,便是立时毙命。此人隔着这么远,却能认得这么清楚,他的功夫当真可惊可怖。”
  我顿时想起当年周渊捉拿奚桧去汴城府的事,虽然周渊已经离宫大半年,皇帝说起她依旧充满向往之情,“学武之人,对人身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甚为了解,远胜常人。有此手段,并不出奇。”
  念及于此,我讷讷道:“莫非是她?”转念一想,天下学武之人也甚多,高手也未必只有她一个。
  启春道:“谁?”
  我心里越发糊涂起来:“周贵妃?”
  高旸道:“绝不是周贵妃。我瞧得清楚,那人是个男子,只是仓促之间看不清楚年纪。”
  启春道:“要知道是不是和周贵妃有关,妹妹回宫去问一问昱妃便知道了。”说罢携起我的手道,“咱们有话出去说,守着尸体做什么?”
  景灵殿外一个僧人都没有了,女人们也不知去向,廊下站满了披甲的侍卫。高旸嘱咐了启春两句,这才告辞。言谈间颇有眷眷恩爱之意味,然而启春却是淡淡不言。我俩问了银杏的所在,正要一起去看,却见信王妃的亲信姑姑走了过来,向启春行了一礼:“王妃听说朱大人被刺,少夫人又在景灵殿,正在那边屋里着急,少夫人快回去吧。”
  启春叹了口气,向我道:“本来我听说你今天出宫,想着时辰差不多了,来和你说两句话,谁知刚进来,就遇上这等事。王妃还在等我,恐怕不能与妹妹多说了。”
  我忙道:“想必王妃挂心得很,姐姐快去吧。代我向王妃请安。”
  那姑姑看了看我,忙补上一礼:“王妃听闻朱大人安然无恙,甚是欣慰,直念佛呢。”
  我还礼道:“多谢王妃关怀。”
  待启春走出十几步远,我这才发现她的素袍下不知何时已沾了血迹,弯弯曲曲、细细窄窄的一条,绑缚着她的脚步,竟迟缓而凝重起来。不知怎的,我忽而不安起来,脱口唤道:“启姐姐。”一面追了上去。
  启春停步,转身望着我。我眼睛一热,却语塞了,好一会儿才道:“姐姐的恩情,妹妹永生难忘。”
  启春淡淡一笑道:“扶危救难,是我们学武之人的本分。今日不论是谁罹遭此难,若被我碰见了,也不能放过的。可恨我还是来迟了一步,不然那小姑娘可以不必受伤。妹妹若总是提起,倒教我惭愧了。”
  我甚是感动:“‘虎生而文炳,凤生而五色,岂以五采自饰画哉?天性自然也。’'99'姐姐本性仗义,与学武何干?”
  启春笑道:“我便是天性仗义,没有武功护身也不敢上来。”
  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惊恐和悲哀,我忍不住泣道:“姐姐……”
  启春掏出帕子塞在我的手中道:“刚才在鬼门关上打个转,也没见你哭。这会儿倒哭了。”
  我拭泪:“姐姐就当我是后怕好了。”
  启春宁和一笑:“不错,呆的人总是当时不怕,过后才怕。”说着拉一拉我的手道,“我该走了,改日再进宫去瞧你。”
  我和泪一笑,顿时释然。我和启春相识于少年时,一见如故,素无芥蒂。然而前人有言:“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100'
  既“未易言”,又何须多言!
  银杏被送到景灵宫西北角的一个小院落中,送我出宫的卫尉带着四名卫士将我送到门口。那卫尉道:“今日之事凶险万分,恐怕还有别的刺客潜伏在景灵宫。还请大人不要逗留太久,早些回宫为上。”
  我欠身道:“将军放心,我一会儿就出来。里面都是女子,恐将军进去不便,还请在此处稍待。”
  天气有些干冷,那卫尉却出了一头冷汗,拱一拱手道:“这……卑职还是随大人进去,候在房门外比较妥当。否则若再有差池,陛下怪罪下来,卑职吃罪不起。”
  绿萼面色苍白,侧身看了看院中进进出出的宫女,轻声道:“里面人多,咱们又都不认得……”
  我叹了一口气道:“好。”
  那卫尉忙道:“请大人稍待,待卑职将闲杂人等都驱赶出来。”说罢一挥手,两名卫士疾步走进院子,其中一人朗声道:“朱大人到!不相干的人速速回避。”众女敛声屏气,鱼贯而出。另外两名卫士持戟并列于我和绿萼前面,直到院落已空,这才让开。
  这间小小的院落当是宫女们居住的地方,院中有一口青石小井,轱辘还在转,井底传来空桶落水的声音。那卫尉伸手拦住我,命卫士上前查看。侍卫伸头看了半晌,道:“是一只水桶。”
  那卫尉松一口气道:“细细查看每一间屋子。”四人将院中的房间的门窗一一推开,每间空房都看了一遍,连银杏所在的房间都没有放过。暗沉的小屋中,银杏侧卧着,将脑袋埋在一床破絮之中,瑟瑟发抖。曾和她一道关在掖庭狱的宫人秋兰垂头坐在一旁。侍卫向卫尉禀告院中并无异样,卫尉这才放我进屋。
  一进门,我便命绿萼关上门窗。秋兰起身行礼:“奴婢秋兰拜见朱大人,大人万福。”
  我忙道:“快起来。银杏姑娘如何了?”
  秋兰布裙荆钗,一头灰黄色的长发草草挽在脑后,断裂的发丝胡乱支棱着,脸上还有灰渍。她噙着泪道:“回大人的话,银杏的肺被刺伤了,流了很多血。”
  这是一件很小的屋子,只容得下一张木榻、两只低矮的竹柜和半边靠窗的小桌,一应日用什物都陈旧不堪。银杏将自己埋在一张又脏又破的薄被中,如枯萎破碎的黄叶下一只在寂寞寒夜中苦苦求生的秋虫,虚弱得连哀鸣都发不出来。我切齿流泪,上前缓缓揭开被子。银杏赤裸的半边肩背,包扎得严严实实,伤口处还在渗血。她一见了我,便直起身子,露出欣喜的目光。一吸气,顿时痛得面色惨白,额头冷汗如珠。我按住她道:“好好躺着,别起来。”说罢解下斗篷,覆在她的肩头。她抚摸着又厚又密的风毛,感动得流下泪来。
  我掏出帕子为她擦汗拭泪,感激道:“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银杏正要说话,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她顺手抢过我手中的帕子,尚未捂住口鼻,便喷出一线血痰,噗的粘在我的裙子上。我大骇,不知所措地站起身来。秋兰转身坐在我坐过的地方,轻轻抚着她的背,一面泣道:“银杏伤了肺,不能多说话,请大人恕罪。”
  我叹道:“我与银杏姑娘不过一面之缘,却受如此大恩。请受玉机一拜。”说罢深深拜下。
  秋兰忙扶起我:“奴婢们当不起。银杏只是知恩图报罢了。”
  绿萼道:“知恩图报?”
  秋兰道:“姑娘不知道么?朱大人在掖庭属时,对奴婢们颇为照料。当时银杏病得不轻,若不是朱大人求情,掖庭令如何肯给奴婢们热汤热水?银杏恐怕早就病死了。”
  我摇头道:“银杏姑娘当时不过略感风寒,即便没有我,李大人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秋兰道:“这些对两位大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于咱们这些命如草芥的奴婢来说,却是救苦救命的。银杏常对奴婢说,定要报答大人。今日银杏听说大人要来景灵宫,便想着要来给大人磕头。想不到竟遇见这样的事情,也算偿了心愿。”
  我注视片刻,秋兰似被星火灼了一下,连忙垂下眼皮。我问道:“银杏姑娘都伤成这样了,怎么也不寻一个好一点的屋子来养伤?”
  秋兰忙道:“这已是最好的屋子了,是宫里的老姑姑住的。”
  我叹道:“我会和内阜院说,给你们换个好些的地方当差。”
  忽听银杏一字一字道:“大人……奴婢……”她一急,又咳了几声,痛得流泪不止。窗外有卫尉的声音唤道:“大人?”
  绿萼应道:“无事。”
  我重新坐在她身边,却不忍看她:“你慢点说……”
  银杏忍着剧痛,颤声道:“奴婢……想跟着……服侍大人……”她骨瘦的右手攀着我的左臂,颤抖不已,期盼的双眼陡然亮了起来,如映在窗纸上的画戟之端和银盔之纹,凝滞而尖锐、曲折而柔弱。
  心中微沉:“银杏姑娘若有此心,我求之不得。只是此事非我一人所能定夺,这要看颖妃娘娘的旨意。我会尽力一试的。”
  银杏听见“颖妃”二字,目光顿时多了几许潮湿之意,她右手一紧:“大人……”说着奋力仰起头,似有哀求之意。
  我扶她躺好:“你安心养病,等着我的好消息。”
  门外卫尉又道:“大人,此地不宜久留,请速速回宫。”
  我起身道:“这就来。”说罢吩咐绿萼留下一些银两,又对秋兰道,“请姑姑好生照料银杏姑娘,我会派人来看你们的。”侍卫自外推开门,阳光照了进来,银杏又将双眼埋了起来。秋兰将我送了出来,行礼作别。


第二十八章 我诚诈也
  一出门,春寒扑面而来。绿萼忙解下自己的斗篷披在我身上,又握了握我的手道:“姑娘向来最怕冷的,倒把衣裳给了别人。”
  我叹道:“这些宫女也真是可怜。”
  绿萼道:“这也没什么。本来景灵宫就是打发老人和罪人的地方,自然不能和内宫相比。”她回头望了一眼,见侍卫紧紧跟着,便欲言又止,上了车才轻声道,“奴婢有一事不明。姑娘和颖妃娘娘交好,若说一声,银杏要调入内宫,易如反掌,姑娘为什么支吾着她?瞧她当时的神情,失望得快要死过去了。”
  车一动,两枚白玉珠耳坠子突突地打在腮边,像是两颗心交替着上下乱蹦。我头脑一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绿萼关切道:“姑娘的心病又发作了么?”说着往身边的荷包中找药丸。
  我扬眸,淡淡一笑道:“你以为是为什么?”
  绿萼呆呆地看着我,摇了摇头道:“奴婢有一个计较,只是不敢说。”
  我接过药丸,慢慢地嚼着。满口的清苦,沉入心底,如滴水归于东海、细壤落于泰山,早已寻不着踪迹:“你跟着我这么多年,有什么没说过的?只管说好了。”
  绿萼垂头道:“奴婢怕说了,惹姑娘生气。说奴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笑道:“你没有度过,怎知是君子之腹还是小人之腹?”
  绿萼道:“姑娘若不怪罪,那奴婢就说了。嗯……天下谁人不爱惜自己的性命。这位银杏姑娘,不过和姑娘一面之缘,却舍命相救。奴婢以为,有些不寻常。”
  我倚着板壁道:“你以为她用心不正?”
  绿萼沉吟道:“这……奴婢也不敢说。只是才刚听姑娘的意思,姑娘在掖庭狱虽然照料过她,但也谈不上是救命之恩,想必她自己也清楚。说心里话,若换了奴婢……可舍不得这条小命。还有……”说着抬眼看我的神色。
  我笑道:“还有什么?”
  绿萼道:“还有……她好像心急得很,一心想进内宫服侍姑娘。若没有行刺之事,她巴巴地来给姑娘磕头,会不会还求这件事呢?姑娘没有轻易应允她,是对的。”
  我合目道:“难得有这样的机缘,若是我,我也心急。不过……”我微微一笑,阒然睁目,“凡事能从正反两面想,说明你有长进了。甚好。”
  绿萼掩口笑道:“奴婢随姑娘久了,眼力自然会比从前好些。”
  我捻着衣带,淡淡道:“汉哀帝时,傅太后贵盛,王莽身为王太后的亲侄儿,只得闭门自守。他的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王莽严厉地斥责他,命令他自尽。”
  绿萼倒吸一口凉气,道:“他竟不心疼自己的儿子么!”
  我又道:“后来王莽隔绝平帝的母家卫氏,他的儿子王宇深恐平帝日后怪责,知王莽不可谏,便深夜持血泼王莽之门,托以鬼神之言,岂知被门吏发现。王莽全然不念父子之情,将王宇送狱,王宇饮药自尽。王宇的妻子有妊,也投入狱中,产子后杀死。”
  绿萼瞪大了眼睛,我笑叹:“还有呢。王莽兄长早死,王莽抚养孤侄王光,视若亲子,当时之人无不称赞。后来王光犯事,王莽切责。王光之母便道:‘你自视比获、宇如何?’王光不能答,于是母子自尽。”
  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