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师(出书版)-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云忙道:“能谈一谈国事,总好过无话可说。”
  我不觉好笑。想起那一日高旸命我写信给昌王的事,不由问道:“昌王可回京了么?”
  朱云一怔:“二姐如何问起昌王?”
  我笑道:“那一日信王命我写信给昌王,让他回京。我便照信王的吩咐写了,自然想知道昌王究竟有没有回京。”
  朱云摇头道:“并没有。”
  车厢狭小,坐久了竟有些热了。我摇一摇自绘的火器美人图折扇,徐徐清风撩动鬓发:“看来我的信并无用处。”
  朱云摇了摇头,忧虑道:“西北的消息很难打听到。我上个月才隐约听说,昌王本来都快到京城了,不知何故,竟然回转了。”
  我淡淡道:“昌王人不在京中,却未必没有探子在。他若听说华阳长公主和昱贵太妃获罪的消息,以为朝中形势不明,自然回转。有何出奇?”
  朱云哼了一声:“如今这种局面,只怕昌王更不会回京了。”
  我合目端坐,缓缓摇着折扇,不动声色道:“信王安心辅政,昌王专心边事,两不相干。昌王回不回朝,有何要紧?”
  朱云的口气急切起来:“皇帝幼弱,皇太后又信任信王,天赐良机,怎能白白放过?”
  我嗯了一声,不急不缓道:“既是天赐的,又何惧昌王?”
  朱云还要再说,我忙伸手止住他:“我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便是了,谁做皇帝这样的事,我不想理会。”说着微微一笑,关切道,“倒是顺阳郡主,我进宫之前听府里人说,你待她十分不好。你既说信王待你恩重如山,就该对他的妹妹好些才是,况且她才生下我们朱家的长孙。”
  朱云皱眉道:“是谁这样多口?善喜么?”
  我笑道:“你别问是谁,只说我说得对也不对?”
  朱云紧靠车壁,缩了头敷衍道:“二姐所言甚是。不过二姐身子不好,家中的琐事,便不劳二姐挂心了。”
  我笑道:“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我本也不想管。只别让母亲担心便是了。”
  朱云忙道:“二姐放心,绝不会闹出什么事来的。”
  用过晚膳,我送母亲出府。因白天畏热,只穿了单衫,夜晚出了门,只觉冷风似生铁压在肌肤上,气都透不过来了。母亲怕我着凉,连忙登车先走了。朱云骑马,乳母抱着朱云的次子坐车跟在母亲后面。顺阳郡主高曈带着长女乘坐最后一辆车。
  自孩子满月后,高曈急剧消瘦下来。常常神情抑郁,消沉不语。才刚在席上,她不是发呆,便是只顾着张罗女儿的饭菜。昔日乖巧活泼、胆大心细的高曈,如今变得心事重重,木然痴呆。母亲的车已缓缓移动,高曈方才向我道别。她凝视片刻,眸光跃动,似是有话要说。然而前车已开动一丈之地,朱云驻马回首,默然注目。高曈垂眸含泪,终是黯然无语。
  回到府中,小钱已站在西耳室中等我。新沏的姜茶泛着辛辣的热气,还没有饮便已觉得周身舒泰。我坐下,抚一抚僵硬的唇角:“虽说是母亲亲手整治了酒菜为我接风,可这一顿饭吃罢,着实是累。”
  小钱奉上姜茶,笑道:“君侯回府,只有老夫人是真心高兴的。公子嘛,即便高兴,也是为了别的事情。至于郡主,奴婢瞧她精神不大好。一家子各有心事,难怪君侯受累。”
  姜茶太热,我饮了一口便放下了:“早知道是这样了,倒也不必多说。我不在府里的这三个月,府中可有事么?”
  小钱退了一步,道:“启禀君侯,这三个月府里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只是不大不小的也有几件琐事,君侯听听就好,不必放在心上。”
  未待我说话,绿萼嘻嘻笑道:“既不必放在心上,那又何必说给姑娘听?怪劳神的。”
  小钱笑道:“原本是可以不必让君侯劳神,可是君侯既然问起,奴婢便不敢不说。”说着清一清嗓子,“这三个月来,日日夜夜都有人藏在咱们屋子周围窥探,连除夕之夜、新年的三天也不例外。奴婢已严令府中的丫头婆子们不准擅自外出,违者重责。直到最近一个月,想是一无所获,所以略放松了些。”
  绿萼又笑道:“钱管家,你好大威风!”
  小钱微微一笑道:“这都是绿萼姑姑平日里调教有方,不然府中上下这么多人,小的未必能一一约束。”
  这五年来,新平郡侯府全赖绿萼方能井井有条,小钱此言倒也不虚。绿萼听了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脸一红,扬起头道:“这是自然。”
  我和银杏相视而笑。银杏笑道:“钱管家,你只说你的,何必理她。”
  小钱欠一欠身,敛容道:“不知君侯在宫中,境况如何?”
  喝了半盏姜茶,隐有汗意,我随手拿起榻上的折扇,一下一下敲着手心:“周围除了绿萼和银杏,都是宫里人,还能怎样?”
  小钱一怔,道:“是奴婢蠢笨多口。”顿一顿,又道,“老夫人每月朔望过来,各处查看一番,倒也没什么。公子也来过两次,说是找一件火器,急等着用,把咱们府里翻了个底朝天。公子把君侯收集的所有火器都翻了出来,也没见他要找的那样的。因此……”小钱忽然失神,好一会儿不说话。
  绿萼催促道:“因此什么?”
  小钱摇了摇头,歉然一笑:“这……奴婢也说不好,公爷仿佛松快了,又仿佛不大高兴,神色忽阴忽阳,忽喜忽忧。奴婢也说不清他究竟是高兴还是懊恼。”
  朱云趁我不在府中,竟然亲自来翻找证物了。我微微冷笑:“他倒是不客气。”
  小钱笑道:“公子是君侯的亲弟弟,自然也是咱们新平郡侯府的半个老爷,公子要来寻东西,奴婢们只能帮着找,不敢阻拦。说来也巧,自那以后,外面对咱们的盯梢竟慢慢松懈下来。”
  我正要命银杏去添茶,转头瞥见她焦灼与期盼的神色,顿时了然,于是放下空盏:“这三个月,刘钜去了哪里,你可知道?”
  小钱笑眯眯道:“刘公子一直不见踪影,奴婢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住了,仿佛也并没有在自己的家中居住。这三个月里,刘公子统共只回府一次,给了奴婢这个。”说罢自腰间解下一只青灰色囊袋,双手奉上。
  腰囊以丝为经线,棉为纬线织成的,平展厚实,触手光滑,并无任何纹饰。束口的粗绳断口齐整,是用利刃削断的。内中装着一枚小小铜牌,几锭碎银子,一张叠得齐齐整整的青绸帕子,两张应收的债券,各一百两白银。铜牌上端端正正铸着一个“信”字。
  铜牌直径寸许,光可鉴人。我掂一掂,笑道:“这是信王府的腰牌。黄铜价贵,那人身上带的银两也多,还有一方青绸帕子和两张大额债券,许是信王府的大管家也说不定。”说罢将铜牌装入囊中,“刘钜怎么说?”
  小钱笑道:“刘公子说,他那日出去喝酒,足足在城里被人跟了一天,做什么都不痛快。于是甩开他们,反跟了回去,便看见他们与这腰囊的主人说话,当下悄无声息地拿了来,交给了奴婢。”
  银杏忙道:“果然这些日子盯梢咱们府里和刘公子的,都是信王府的人。”
  我将腰囊交给了银杏:“收起来吧。还有别的事么?”
  小钱笑道:“还有两件小事,一是前两日君侯生辰,虽然没在府里过,礼却不少收。君侯要看么?”
  我笑道:“迎来送往的,都是你和绿萼做主,不用看了。”
  小钱道:“还有一事,西南阳苴咩城的牟亦送了好些孩子进宫为奴,内阜院特意挑了两个模样好的丫头送了过来。这二人该在哪里当差,还请君侯示下。”
  宫中府中都寻不到破绽,信王府仍是不肯放弃。我笑道:“宫里送来的,不可薄待。那就把我衣裳首饰还有私蓄交给她们掌管吧。”
  绿萼立刻道:“这些东西一向是奴婢掌着的,她们才来,姑娘怎可——”
  我笑道:“你累了这么几年,也该歇一歇了。这两个新人便交予你,好生调教。”
  绿萼还要再说,银杏用左肘轻轻一撞,绿萼只得道:“奴婢知道了。”
  小钱道:“还有最后一件事,今早信王妃派人送了帖子来,请君侯三日后去游河赏春。”
  折扇一滞,唇角泛起荒凉的笑意:“春天都快尽了,倒要赏春。”
  绿萼眉心一耸,嫌恶而后怕:“信王妃下的帖子,只怕又是鸿门宴。姑娘上一次就已经吃了大亏,这一次万万不能去了。”
  我笑道:“你觉得她会害我?”
  绿萼道:“那还用说么?!姑娘就算要去,也要带上刘钜,一刻也不离开才好。”
  我笑道:“她既邀我,自是有话要说。在王府中她或许可以杀了我,在汴河上,游船如织,想必她不敢。信王府的园子很大,景色也很好。信王妃如今的身份何等尊贵,轻易不出王府大门。有话为何不约在信王府中说,而要在河中说?”
  绿萼哼了一声,不屑道:“约在信王府,姑娘哪里还会去?真当咱们是傻子不成?”
  我以折扇掩口,微笑道:“你说对了!”
  绿萼正自不解,银杏和小钱却都笑了起来。绿萼思忖片刻,恍然道:“难道说,信王妃知道自己的用心瞒不过姑娘,知道姑娘不肯再去信王府,所以约在河上么?”
  银杏笑道:“奴婢以为,姑娘若一直装作一无所知,倒不像平日明察善断的新平郡侯了,反而让人起疑。且信王妃虽不怀好意,到底信王对姑娘还存有善念。信王妃一击不成,若无十足把握撇清自己,想来不会随意动手。”
  我点一点头,冷笑道:“她既然来约我,我也不能一辈子躲着。她跟也跟了,翻也翻了,皇太后禅位在即,她无非是要探一探我的口气。为人固当‘曲而不屈’,更该‘直而不倨’'75',事隔三月,也该会她一会了。”
  银杏笑道:“这是三日后的事,姑娘慢慢想不迟。当下之务,是好好歇息,明日一早还要回高淳县侯府呢。”
  绿萼奇道:“老夫人才来过,如何又要回去?”
  银杏道:“公子来咱们府里翻了个底朝天,说是来找火器,其实又不是。姑娘当然要回去问一问,若问也不问,公子还以为咱们早就知道他要寻什么了呢。姑娘说,是不是呢?”
  我知道朱云这些日子一直早出晚归,所以特意起了个大早回高淳郡公府。向母亲请过安,便往正房来寻朱云。谁知朱云天不亮就出去了,正房院落寂静无人,只有顺阳郡主高曈独自一人站在花树下发呆。只见她乌发如瀑,飘然垂于膝下。一身素衣,衣带半结。面色苍白,神色痴惘。高曈本来就身材高挑,晨风拂起纱衫,显得异常孤清。
  桃花灼灼如火,照在高曈的脸上,有虚浮的绯色,仿佛隔世的欢愉与热闹,得见而不得闻。门没有关,我径直走进去,笑道:“大清早的,妹妹便站在这里,小心沾了露水,着了凉。”
  高曈如梦初醒,连忙上前迎接,“二姐怎么来了?昨日才回府,怎么也不歇息两日?”
  我笑道:“我来找云弟问一件要紧的事情。不想我来得早,他走得更早。”
  高曈的眸色沁出一丝淡淡的幽怨:“二姐知道的,他在家里待不住,今天一早便随兄长进宫去了。”停了一停,又道,“夫君近来似乎常常进宫。”
  我问道:“云弟随信王殿下进宫去了?”
  高曈点了点头。柔桑如今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待高朏让位于高旸,她便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冷宫皇后,而芸儿将连柔桑也不如。再者柔桑初次有孕,周身不适,大约常召朱云进宫陪伴。
  这一瞬的出神,并没有逃过高曈的眼睛。她唤道:“二姐……”
  我笑道:“既然云弟进宫去了,那我先回去了,晚间再来找他。”说罢行礼作别。
  高曈却不还礼:“二姐这样早便过来,是不是想问夫君,他趁二姐进宫的时候,究竟在二姐的府里翻找什么。”
  她本就是极聪明的女子。我索性实言:“不错。妹妹知道他在寻找何物么?”
  高曈微微一笑:“都说二姐无所不知,这样要紧的事,竟毫无头绪么?”
  我避开她的目光,走到花树下,缓缓道:“周游五年,老病将至,怕是不如年轻时候那么机敏了。”说着眼睛一热,颓败的叹息能呵落一树的春光,“许多事情,当真是知道得太迟。”
  高曈一怔,语含歉然:“二姐……”
  我收回泪意,回眸微笑道:“妹妹既不知道,我便不扰妹妹歇息了。”说着上前一步,拉起她的手关切道:“自妹妹生下孩子,便瘦了许多,精神也不大好似的。还请妹妹好好保重身体才是。我先走了,晚间再来。”
  我正要缩手,高曈忽然反手探出,拇指与食指蓦然钳住我的指尖,指尖顿时涨得生疼:“二姐请留步。我有一事不明,还请二姐指点。二姐前些日子在宫里,是不是常见我夫君入宫?”
  我心中一凛,缓缓缩了手:“我在后宫管教女官,前朝的事不常听说。”
  高曈低头看到我微微发青的指甲,口气稍稍缓和:“夫君的身上总带着一丝幽微香气,只要衣裳不洗,这香气总也不散。这种香料,绝非普通女子所能使用。夫君又总进宫,有时候我甚至会猜,那女子说不定是宫中的。”
  晨光漫洒,她衣袂微摆,整个人似要乘风飞去,独余两道目光幽深而不可动摇。高曈资质极好,才能在一众庶出的姐妹中脱颖而出,在生母死后,养在信王正妃的膝下,更深得太妃和高旸夫妇的信任。我几乎以为她已经知道了,正要脱口问她是如何得知的。四目相对之间,心思顿时沉了下来,话到嘴边,只剩一句不咸不淡的嘱咐:“妹妹不要胡思乱想。”
  高曈冷笑:“二姐说我胡思乱想?从前的事,我并非一无所知。”
  高曈嫁入朱家已有五年,从善喜的口中知道朱云从前的一两件情事,自是不出奇。不知怎的,我亦生了一丝不悦:“妹妹既然知道从前的事,就更应该知道,即便只是一个念头,也不要随意地去想。就算永远也不打算说出口,也是会带来杀身之祸的。”
  高曈凝视片刻,垂眸道:“二姐所言甚是。”
  我亦宁和道:“你放心,今晚我会问云弟的,他若肯告诉我,我一定不瞒着妹妹。”
  高曈道:“当真?”
  我笑道:“我们是一家人,自是休戚与共。我若知道实情,自然不会瞒你。只是云弟肯不肯告诉我,却难说得很了。”
  陪母亲用过早膳,依旧回府。在西耳室坐定,竟觉得有些困倦了,于是歪在榻上饮茶。银杏在下首坐了,抚胸道:“姑娘常说顺阳郡主聪明,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她那样说,奴婢还以为她已经知道了呢。幸而郡主看不见奴婢,不然只怕奴婢要被郡主瞧出破绽了。”
  我合目道:“她若资质平常,也不会是信王府众多庶出的女儿之中,第一个被册封为郡主的。”
  绿萼一面铺排枕头褥子,一面道:“贵为郡主,也要受这种委屈。恕奴婢直言,郡主这样好的女儿家,为了公子,真不值得。”
  我冷笑道:“比起民间那些朝不保夕、手脚胼胝的女子,这点烦恼算什么?况且郡主真正的烦恼,当是抄家灭族才对。”
  绿萼险些将一只湖绿色的靠枕丢在我脸上:“要是抄家灭族,姑娘不也在这‘家’这‘族’里面么?”
  我不答,就势接住靠枕,抱在怀中。忽听小钱走了进来,行过礼道:“启禀君侯,才刚君侯回府前,信王来过了,见君侯不在,留下这样东西就走了。”说罢用漆盘呈上一只两寸见方的天青色锦盒。
  我一奇,坐起身,接过盒子,正要掀开铜扣,忽然犹豫起来。绿萼道:“姑娘怎么不打开瞧瞧?”
  我将锦盒放下,叹道:“有什么可看的,只怕是一件旧物。”
  绿萼奇道:“旧物?”她打开锦盒,但见其中躺着一串滚圆的白玉珠串,正是我入宫前高旸赠予我、父亲死后我还给他的那串白玉珠。绿萼脱口道:“这件物事奴婢认得!”
  只听小钱又道:“信王殿下还有话留给君侯。说当年蔷薇花下、易芳亭中所许诺的,决不食言。”
  易芳亭中,高旸说:“孤说过要娶你的,孤一定会做到。你信我。”蔷薇花下,他亲手赠珠,道:“口说无凭,以此为证。”十几年前的往事,追溯起来要绕过无数险滩和旋涡,初时的美好早已化成河底泥沙下掩埋的累累白骨。
  绿萼道:“这串珠子,姑娘当年初入宫时便常戴着它,后来姑娘命奴婢将它还给了信王,不想过了这几年,信王又还给了姑娘。看来这珠子,合该是姑娘的。”
  银杏也忍不住道:“都说帝王家无情,可奴婢瞧着高家的几个男儿都很长情。”
  我淡淡道:“他们不过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有博弈者乎’'76'?”
  绿萼讷讷道:“什么‘饱食终日’?什么‘博弈’?”
  我自绿萼掌心中拿起珠串,右手微颤,白玉珠汩汩地响,像是被我捏得疼痛难忍:“这点用心,在帝王家与游戏无异,是‘饱食终日’的‘博弈’。又何必当真?”
  银杏一怔,随即微笑道:“姑娘这样说,未免不公道了。旁人不说,信王殿下对姑娘这十几年的情义,咱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我将珠子扔回锦盒中,啪地扣上盖子:“这会儿说这些,又有什么用?把东西收起来吧。”
  绿萼捧起锦盒道:“姑娘不戴着么?照这个情形看,信王迟早会来的。姑娘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若戴着它,信王会很高兴的吧。”
  银杏笑道:“奴婢以为,姑娘还是不戴的好。戴着反而显得刻意,不戴才有‘博弈’的趣儿呢。”
  绿萼一怔,扁起嘴道:“你的心思不仅多,而且坏!”
  银杏与我相视一笑。银杏又道:“这一时半会儿,奴婢倒不担心信王,只怕晚上姑娘去问公子的时候,万一公子承受不住,将实情全都告诉了姑娘,反倒不好办了。”
  我依旧倒在湖绿靠枕上,懒洋洋道:“随便问一问便好,他不肯说,我也不会追着问。”
  当日用过晚膳,高曈派人来告诉我,朱云回府了。回到高淳郡公府,只见朱云和高曈带着一双儿女,围坐在母亲膝下陪着说话,四五个乳母、十来个丫头服侍着,济济一堂,甚是热闹。
  母亲一身淡银青色簇花对襟长衫,项间戴着一串细细的墨玉珠,发髻上只扣着一枚鎏金点翠的牡丹华胜,整个人华贵而明朗。我进屋时,仿佛谁刚好说了一个笑话,母亲正抱着朱云的长女开怀大笑。见我来了,忙命我坐下,又笑道:“今天是怎么了,一日来两趟。”
  我一面解了丝缎斗篷,一面在朱云下首坐了,笑道:“有件小事想问一问云弟罢了。母亲听了什么笑话这样高兴,赏一个女儿也乐一乐。”
  母亲用竹签子签起一枚金瓜,送入孙女的口中:“似你这般铁石心肠的,若有什么笑话能让你笑出来,本身便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我还是不说的好。”朱云与高曈相对莞尔,乳母丫头们想笑却不敢笑。
  我笑道:“既然母亲不肯赏女儿笑话听,那只有女儿回去学几个,说给母亲听了。”
  母亲白了我一眼:“我知道你无事绝不回家,谁敢要你说笑话?你问你的便是了。我倒要听听,你们姐弟之间究竟有什么秘密。”
  我笑道:“也没什么。就是入宫之前我回家来,就听人说云弟仿佛在找一件东西,找得很紧急。我入宫后,他还去了我家中寻找。”
  母亲道:“竟有此事?”
  我转向朱云:“云弟,你究竟在找什么?”
  室中骤然静得出奇,连高曈怀中的幼子也停止了呓语,朱云三岁的女儿一手一片金瓜,望一望我,又望一望父亲。朱云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个。钱管家没有告诉二姐么?我在找一件小时候信王送给我的火器。”
  我笑道:“这话不老实。我有多少火器,收藏在哪里,从没有瞒过你。我府里有没有你要的火器,你会不知道?更何况你小时候的物件,怎么会在我的府中?”
  朱云道:“二姐常年不在京中,我和母亲在二姐府里的日子,只怕比二姐自己还多。便是丢一两件小时候的物事在二姐府中,又有何出奇?我就是在找火器。”
  母亲和高曈各自敛了笑容,听得认真。我笑道:“当着母亲和瞳妹妹的面,我也不拐弯抹角了。我若相信你是在找火器,我早就死过一百回了。”
  母亲啧了一声,作色道:“玉机——”
  我想了想,只得道:“云弟,你不想说,我也不来问你。只是有一样,你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让父母妻儿担心和难过,否则便枉为男子汉大丈夫。”
  朱云不满地看了一眼高曈,面色十分难看,好一会儿才道:“二姐教训得是。”
  气氛顿时冷清下来,母亲将孙女交给乳母,长叹一声,起身道:“我乏了,你们姐弟二人自在说话吧。”
  我起身道:“女儿送母亲回房。”母亲没有理我,只是扶着丫头的手慢慢行走,任我无声无息地跟到她的卧房。回到房中,母亲呆坐片刻,终于捂着脸嘤嘤哭了起来。
  母亲并不是迟钝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