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帝师(出书版)-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施哲身着灰蓝色圆领袍子,端正立在寝室的门口。我忙还礼道:“大人安好。玉机知道施大人早就来到历星楼了。再寻不出这只妆奁的消息,玉机就要派人去寻大人了。”
  施哲好奇道:“大人如何得知下官就在这历星楼中?”
  我微笑道:“这历星楼是无人居住的,平日锁着。玉机推门即开,可见是有人已经来了。今日是慎妃娘娘的尾七,这么一大早,除了大人,还有谁会来呢?”
  施哲道:“不错,正因为今日是慎妃娘娘的尾七,一来,下官想祭奠慎妃,二来,下官早些来,朱大人就不用唤宫人开门了。”
  我屈一屈膝,感激道:“多谢大人来祭奠慎妃娘娘。玉机还以为,大人到历星楼来,是来找寻线索的。”
  施哲拱一拱手道:“下官愚钝,奉圣旨查问慎妃一案,至今毫无头绪。但下官知道,慎妃娘娘自缢,无非是不想弘阳郡王沾染上昔日废骁王与外祖武英候的干系,失宠于父皇。其情可悯,其心可敬。”说罢走上前来,竖起妆奁上的镜子,右手在镜子背后摸索一番,抽出一块薄薄的金漆剔花木板。我上前一看,镜子后面竟有一个浅浅的夹层,刚好只能放得进几张纸。
  我叹道:“这消息当真隐秘。”
  施哲道:“不错。当时下官无意中见到这只妆奁的镜子似乎有异,细细琢磨了半日,才寻到这个暗格。于氏的信便是在这里寻到的。”
  我亲手开关了一次暗格,钦佩道:“若非施大人仔细,于氏的这封信将永不见天日了。”忽然心念一动,又道,“那一夜玉机去掖庭属与于氏相见,亲耳听她说她写信教唆慎妃自尽,怎么大人还说慎妃一案至今毫无头绪呢?”
  施哲道:“大人请细想。于氏这封信是在一年前皇太子薨逝的时候写的,慎妃得知自己因何退位的真相,也有一年,为何到上个月才自缢?而且她故意诋毁已经出走的周贵妃,惹恼陛下,伪装成惊怖恐惧、畏罪自尽,这时机选得甚好。再者,她既然要伪装成畏罪自尽,为何又要留着这封信,教下官发现线索?慎妃留着信,是不是为了万一有一日陛下怀疑她的用心,好归罪于氏?据闻慎妃性情耿直,如此九曲心肠,不似她的为人。所以下官猜想,教唆她自尽的,或者另有其人。”
  我哑然失笑。他说的,与我这几日来的所思所想分毫不差。我明知道于锦素是代人担了罪责,却狠心与她绝交,由她去死。绝交是为了要让窗后的皇帝和施哲相信,我深信是锦素杀死了慎妃,背后隐情我丝毫不知。由锦素去死,是为了——她。
  不错,锦素是代她去死的。
  我虽恼恨锦素写了那封信,却也深知慎妃绝不是只因看了信就自尽了。见死不救,我对她是有愧意的。然而真真假假,也只能如此了。
  施哲不但仁慈公允,而且聪慧敏感,怨不得皇帝选他来查慎妃之案。我又惊奇又敬佩:“果真么?那此人会是谁?”
  施哲道:“此信未当发现之时,人人难逃干系。此信一出,就更加棘手了。下官一时还想不到。”事涉查案机密,我也不好多问。只听施哲又道:“其实今日来历星楼,还有一件事,便是与朱大人道别。”
  “道别?”
  施哲道:“下官谬荷皇恩,被擢为御史中丞。新年一过,便要去御史台上任了。”
  御史台,御史中丞。果然皇帝还是倚赖施哲将慎妃之案彻查到底。我暗自冷笑,却带着最和煦不过的笑容屈膝道:“玉机恭贺大人高升。”
  施哲道:“下官在掖庭属任职的这一个多月,能识得朱大人这样的好朋友,幸何如之。愿来日还有相见之时,能聆听大人的教诲。”
  我微微一笑道:“御史中丞主理官场与内宫的刑案,玉机可不愿意在御史台与黄门狱和大人相见。”
  施哲一怔,笑道:“大人怎会在御史台和诏狱与下官相见?自然是在一处山明水秀的地方了。”我与他相视一笑,深觉惭愧。
  用过晚膳,我早早来到定乾宫等候传唤。走到玉阶下,忽见高曜从大书房中走出来,身后跟着四个少年内监为他背书袋、拿文具。他身着茄灰紫色蟒云纹锦袍,负手立在檐下。宫灯照得庭苑如白昼,他的身周蒸腾出淡薄邈远的烟。我忙上前见礼:“都过了晚膳的时辰了,殿下才放学么?”
  高曜道:“孤因请教林夫子许多疑问,所以耽搁了。倒误了林夫子出宫。”
  我微笑道:“殿下好学是好的,可也不能误了饭时,不然李嬷嬷可要着急了。”
  高曜道:“朱大人放心,孤省得。”
  我关切道:“不知殿下最近在读什么书?”
  高曜道:“仍旧还是《孟子》。读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100',心中颇有疑问。‘为君辟土地,充府库’,未必是苛剥庶民,也可先教民丰衣足食,按古制十一而税,府库亦足;‘约与国,战必克’,未必是穷兵黩武,也可像父皇这般,攘敌于国门之外,保境安民。而君主求富国强兵,又有何错?向道志仁,固是没错。只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从实民之腹,安民之心开始,又怎能说是‘民贼’呢?孤以为,孟子从未治过大国,不知治国之难。
  “就拿当今之西夏来说,民以畜牧为业,不事农桑,不治器物,但有所需,便得依靠互市。若我大昭国力羸弱,他们便长驱直入,掠城而去。民生如此,焉能与他长久为好?
  “林夫子却说,人心本善,夏人亦可用仁义感化,未必要用兵戈。所以孤与夫子辩了几句。”
  我微笑道:“殿下说得有理。只是孟子处于战国乱世,一心想止息干戈,与民休息。他并不懂得止戈之道,除去仁义,亦在武慑,后人也不必苛求。还记得《汉书》的《汉元帝纪》中,宣帝说过什么么?”
  高曜想了想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我淡淡一笑道:“殿下如此深悟,陛下定然欣慰。”
  高曜笑道:“听闻朱大人入宫殿试的时候,敢出狂言批评《论语》不堪为治国准绳,父皇母后甚为赏识,所以选为女巡。孤颇为向往,所以效仿一二。”
  我低头一笑:“当年不知天高地厚,殿下不可当真。但凡事能多想一想,总是好的。殿下还是快回宫用膳吧。”
  高曜道:“孤先去向父皇请安。告辞。”说罢恭敬一揖,带着一个小内监往仪元殿去了。两个内监将门开了条缝,迎高曜进去。殿内深阔而昏暗,像猛兽洞张的口,寥寥几盏宫灯,如同黄牙利齿。虽然皇太子高显薨逝,但前路仍然幽深艰难。
  忽见小简从殿中闪身出来,见我呆站在阶下,忙迎上来道:“天气这样寒冷,大人怎可独自站在外面?若冻病了,奴婢可吃罪不起。请移步月华殿,容奴婢奉茶。”


第四十一章 穴不容窭
  定乾宫的西配殿叫作月华殿,东配殿叫作日华殿,被当作皇子们的学堂。于是我随他进了月华殿北厢安坐等候。北厢是大臣等候觐见的场所,摆着桌椅书案、文房四宝。我见松纹砚中溢着浅浅的墨汁,细细的紫竹狼毫笔尖未干,不觉好奇道:“这里怎么还有笔墨纸砚?倒像是刚刚用过的样子。”
  小简笑道:“大人们在此等候,多在想御前的应对之策。若想起什么来,一时要用纸笔记下,这都是现成的。才刚陛下赐膳司农大人,大人从御书房出来,又来北厢待了一会儿才出宫去的。朱大人请宽坐,想必一会儿郑司刑就该来了。”
  我欠身道谢,安坐饮茶。待小简出去,绿萼终于忍不住道:“姑娘,才刚殿下为何称姑娘为‘朱大人’?怪生分的。”
  我起身到书案前,就着砚中残墨,画了几笔:“这是在定乾宫,姐姐妹妹的多不好听。还是生分一些好。”
  绿萼笑道:“也是。奴婢虽然蠢笨,却最喜欢听姑娘和殿下讨论学问。才刚殿下随口一说,便说了那么一篇大道理。依奴婢看,那个林夫子定然被殿下说得无言以答。”
  我用极细的工笔绘了一幅美人以书抵颌、闲坐望天的图,微微一笑道:“说倒林夫子有什么难的?”说着压低声音,靠着她的肩头道,“要陛下也说殿下说得好、说得对才好。”
  绿萼笑道:“殿下是姑娘一手调教的,说话怎能不合陛下的心意?”
  我轻斥道:“小声些。我如今已经不是殿下的侍读了,被人听去了,难免生事。出了漱玉斋便要谨言慎行,不可得意忘形。”
  绿萼惭愧:“是。奴婢谨记。”
  刚刚画完,小简便来请我去御书房。御书房没有焚香,熏笼中炭火不足,反倒没有北厢中温暖,颇有些刑律的清冷肃杀之气。皇帝身着银白地青丝团龙袍,头戴乌纱冠,坐在宽阔的罗汉榻上饮茶。行过礼,皇帝命我坐在他的下首。我坚辞,只是站着。
  皇帝笑道:“你来御书房也不是一遭两遭了,何必如此拘谨?”
  我垂头道:“臣女不敢与陛下同榻而坐。”
  皇帝笑道:“在漱玉斋,朕与你又不是没有同榻坐过!闹这些虚文做什么?”
  我忙道:“臣女那日无礼,请陛下宽宥。况且在漱玉斋中,怎同于在御书房中?”
  皇帝道:“也罢。”他执起榻上黄竹筐中的一枚黑子,在小几的棋盘上比了几下,微笑道,“听闻你很爱看戏。胡才子的戏如何?还入得你的眼么?”
  我屈膝行了一礼:“胡才子的戏文好,陛下出的题目更好。”
  皇帝落了一子,道:“可惜那一日西南疆急报,朕不得闲陪你去。听说你昨日又去看了?”
  我微笑道:“是。臣女感怀天恩,所以昨日忍不住又去听了一折《惊变》。”
  皇帝笑道:“你喜欢便好。”说着一指棋盘,“可识得黑白之道么?来陪朕手谈一局。”
  我忙道:“臣女不识博弈之道,恐扫了陛下雅兴。请陛下恕罪。”
  皇帝自己落了一枚白子:“难得,竟然还有你不懂的。”
  我谦逊道:“臣女愚钝,自幼只是读书与作画,琴艺、弈道、诗词、歌舞,都不曾学过。”
  皇帝殷切道:“读书能使人忠厚明智,所以朕的玉机才有季布之诺、尾生之信。”
  听到这样亲昵的口气,我双颊一红,垂头不语。两位郡王用看戏为借口请我去梨园相商,自是不欲皇帝知晓。我虽不能答应锦素之事,却也不愿向皇帝出卖两位郡王。我自知瞒不过皇帝。然而他仿佛知晓我的心意,竟将此事轻轻揭过。
  一丝感动沛然而生,我心领神会地一笑。皇帝弃了白子,又道:“朕的御书房缺个打理书籍奏章、章记表诔的女官,朕看你就来定乾宫做个书佐女官好了。”
  御书房乃是全国政令的源出之地,我并非不向往。只是,高曜的心愿未了,现在远未到最好时机。贸然应承,也只是步了皇后的后尘。《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101'
  如此思忖着,心也跳得又快又沉。皇帝催促道:“怎样?”
  我定了定神,款款下拜道:“臣女才疏德薄,怎堪如此重任?陛下青眼,臣女受之有愧。臣女愿在文澜阁校书,为我圣朝文治,尽一分心力。”
  皇帝微笑道:“罢了。文澜阁校书的重任,也的确比御书房无趣的文事要紧。你既愿意修书,就在那里安心待着吧。御书房书佐女官之事,日后再说。”说罢虚扶我道,“平身。”
  我站起身,感激道:“谢陛下恩典。”
  皇帝起身,自向书案后坐了,赐我坐在下首的交椅上。御书房中墨香隐隐,茶依旧苦涩难言。皇帝细细翻阅着一本奏折,我便拿起手边的一册诗经读着。小简见状,忙拿了一盏琉璃灯放在我身边。各自埋头,竟似幼时与玉枢相对读书的安宁静好,又分明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愉悦淳美。
  《诗》云:“既见君子,云胡不喜?”'102'
  庭院中安静明亮的灯光照得窗纸微微搏动。这一刻,我竟盼望司刑郑新能晚些来。
  酉时正,郑司刑来了。郑司刑年逾古稀,银发萧然,须如钢针。自从上一次在御书房与他交谈过,我便深知此人驯如鸽,黠如蛇,深得皇帝的器重和倚赖。听闻他数次请奏致仕归老,皇帝只下书命他“强医药,起视事”。
  郑新向上拜过,我亦向他屈膝行礼:“经年未见,老大人风采不减。”
  郑新还礼道:“朱大人少年得意,风姿更胜往昔。”
  皇帝笑道:“一老一少,老相识了。赐座,上茶。”于是我和郑新对面而坐,三人一齐端起茶盏。皇帝道:“朕等这一日已有一年,郑司刑快些说来。”
  郑新欠身揖道:“微臣遵旨。”说罢清嗓欲诉,却听皇帝已经忍不住问道:“那奚桧是何时缉拿到案的?”
  郑新道:“回禀圣上,是本月初六。本月初六一大清早,汴城府衙刚刚开门,便见一个破麻袋靠在门当边。打开一瞧,原来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昏厥之人。此人苏醒后自称奚桧。汴城尹陈大人将他送至刑部大堂。微臣一瞧,果然是奚桧。”
  皇帝奇道:“这么说此人并非刑部缉拿,而是被人扭送的?”
  郑新惭愧道:“臣无能。据奚桧言道,他易容改装,浪迹江湖,以打卦谋生。上个月被一个将门豪奴识破,不及躲避,被人追杀至今。”
  皇帝眸光一动,斜睨道:“将门豪奴?是谁?”
  郑新道:“请陛下听微臣慢慢道来。那奚桧自言不知此人是谁,只看他身着绉绸袄子,身材粗壮,右手有一条刀疤,才猜测此人是将门豪奴。这豪奴率门客家甲将他驱赶到京城左近,终于将他抓住,一顿乱棍,就要打死……”我不觉坐直了身子。郑新接着道:“当此危急时刻,一位女侠不知从何处飞临,施展奇妙掌法击飞了众人的棍棒,提起他跃马狂奔,直到城下。”
  皇帝双目异常明亮,颤声道:“此女是谁?”
  郑新从容道:“当时是凌晨,天黑得很。奚桧借着灯光看了她一眼,只说此女身着绿衣,容貌甚美,看不出年纪。”
  皇帝欣喜道:“绿衣女侠,武功极高,容貌甚美,普天之下还有第二人么?她说她要出宫去找寻真相,果然便找到奚桧了!”
  郑新迟疑半晌,银须一颤,终是没有开口相询。皇帝像个孩子一样振奋不已,过了好一会儿,才对郑新道:“后来怎样了?”
  郑新道:“那位女侠提着他到了城下,后面追兵甚急。于是从马上取下爪钩,蹬马上墙,将爪钩抛在城堞上。女侠回身提起奚桧,右手攀着钩绳,脚下几个起落,便上了城墙。她轻巧避开所有巡城士兵,从石梯下了城墙。奚桧说她脚步轻浅无息,行迹宛若鬼魅。女侠在城中寻了一口破麻袋将他装起,他顿时动弹不得。那女侠将他丢在府衙门口,径自走了。奚桧听得外间全无动静,便几番挣扎着要爬出麻袋。然而他一动,便有一个极硬的东西像弹子一般飞来,不是打在他的腕上,便是打在他的膝头。想是那女侠在旁窥伺,只要他意图爬出,便发硬物打他的关节。因此他动了几下,便不敢再挣扎。后来因伤势太重,也无力再动,不久便昏了过去。”
  我像幼时听说书般,瞠目难言,挢舌难下,良久道:“他装在麻袋之中,那女侠也能认清他四肢关节在何处?当真匪夷所思。”
  皇帝道:“学武之人,对人身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甚为了解,远胜常人。有此手段,并不出奇。”
  郑新恍然道:“陛下圣明。微臣初听奚桧此言,只是将信将疑。而且据衙役所言,当时府衙大门外方圆数丈之地,并没有什么细小硬物掉落。微臣去城外查看,也询问了当夜守城的兵士,都是一无所获。于是微臣便想,若奚桧所言不虚,那豪奴一定会进城找寻他,臣便请汴城尹在巡城时留意一二。果然见到一个右手背上横贯一道刀疤的人,一副豪奴管家的模样。后来臣又询问那只麻袋的去处。直到微臣亲眼看见扎紧麻袋的淡绿布条,才信了八分。只是寻不到打人的硬物,微臣甚是不解。”
  忽听皇帝叹道:“是她,就是她。那打人的硬物,是冰块……”
  郑新与我相视一眼,道:“启禀陛下,这些日子并没有下雪,城中并无结冰之处。”
  皇帝微微一笑,目视远方,甚为神往:“她内力卓绝,阴阳双修。这是她用真气凝成的冰块,普天之下,再无第二人。”
  御书房静了片刻,似有一抹微弱的暖风拂过,吹得每个人的心头都痒痒的。皇帝的向往中充满了失而复得的欣喜,昔日对周渊擅自出走的愤怒和哀怨如冰雪消融,只余春水的柔情。郑新由震惊而叹服,由叹服而遗憾,由遗憾而遥想,由遥想而神往。而我的心中,已生出一点不多不少的悲哀。
  忽听皇帝唤我道:“朱女丞笑什么?”
  我惊醒,笑意转深:“臣女听闻讯息,得知她平安无恙,甚为安乐,故此微笑。”
  皇帝道:“从前你便说过,朕与她未必没有相见之日,朕还有些不信。如今她抓住奚桧,又回了汴城,这真是……真是……”
  我是第一次见到皇帝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我淡淡道:“真是近在咫尺。”
  皇帝笑道:“说得好。”说罢对侍立在旁的老内监李演道,“你现在就去告诉汴城尹,巡城时留心那绿衣女侠。若发现此人,立刻进宫回朕。”李演躬身领旨,正要退下,皇帝又补了一句,“不分白日黑夜,要立刻进宫回朕。你记得嘱咐把守各门的侍值卫尉。”
  郑新终于忍不住问道:“请恕微臣无礼,难道陛下识得此女?”
  皇帝叹了一声,满含遗恨、焦灼和期待:“她便是出宫远游的周贵妃。”
  郑新怔了片刻,慨然叹道:“微臣记得二十年前贵妃之姐元平郡主周澶殁了的时候,先帝命微臣查验郡主的命案。当时所有的疑点都在废王高思谏一个侍妾李氏的身上,是贵妃怜悯李氏母子,不计前嫌,按下此议,独自扶灵回北,查出了长姐被谋害的真相,着实愧杀微臣。那时贵妃只有十八九岁,便有这样的仁心与机变。如今这般处江湖之远而忧君事,微臣叹服。”
  皇帝摆摆手,挥去满心的兴奋与不安:“想不到郑司刑还记得贵妃当年的旧事。是了,那追杀奚桧的豪奴是谁家的,可查出来了么?”
  郑新道:“回禀陛下。汴城府衙的人说,这名家奴从大将军府的后角门出入两次,后率人出城了。”
  皇帝嘿的冷笑:“陆愚卿!他是要杀人灭口么?!”
  郑新道:“这……微臣不敢断言。要将此人提审到案,问过才知。只是大将军府臣不便擅自缉拿,请陛下降旨。”
  皇帝沉吟半晌,手执青玉簪将一封奏章敲得笃笃轻响。我心念一动,向上道:“启禀陛下,臣女有一言启奏。”
  皇帝道:“准。”
  “多谢陛下。”说罢我转向郑新道,“请问大人,那奚桧身上可有新的刀剑之伤?”
  郑新道:“奚桧的皮肤上有许多挫擦伤和瘀伤,还受了很重的内伤,胸前肋骨被打断几条。并没有刀剑创口,因此流血甚少。”
  “那就对了。下官记得郑大人说过,舞阳君陆玉卿的儿子吴省德得知母亲与人私通,颇为震惊。可见吴省德并不知母亲的丑事,是不是?”
  郑新道:“不错。”
  我笑道:“连亲生儿子都不知道的事情,一个异母兄弟会不会知道?”
  郑新捋髭沉吟:“可知可不知。”
  我又道:“好。假如奚桧当真是受废武阳君陆氏的指示杀害三位公主,且陆大将军不但知道奚桧此人的存在,还深悉长姐的所有用心处分。大人说,大将军会派人杀奚桧灭口么?”
  郑新向上恭敬道:“启禀陛下,奚桧的确是说,指使他联络小虾儿杀死三位公主的人,就是废舞阳君陆玉卿。若陆大将军是知情的,的确有可能千里追杀,为的是绝不让刑部先找到奚桧。”
  皇帝冷哼一声,面色铁青:“不错。”
  我凝神道:“假如大将军一心要杀死奚桧,那些家甲为何不用刀剑,而要用棍棒如此废事?若一刀毙命,或乱刀砍死,还怕武功高强的贵妃么?舍刀剑而用棍棒,于理不合。”
  郑新合目思忖,微微颔首。我又道:“会不会是这样,大将军只是想用棍棒将奚桧叉架回府,却险些被他逃脱,幸而贵妃在旁,才又将他擒住?而那奚桧被追缉甚久,东躲西藏,惶惧不已,才误以为那些人是想杀他。所以慌不择路,想进城自首,这才来到了汴城外。”
  皇帝和郑新相看一眼,齐声道:“原来如此。”
  我又道:“大将军并非鲁莽之人。试想,假如大将军对长姐和奚桧之事并不知情,他寻到奚桧,第一件事,当是问清实情才对。再看是藏匿,杀死,还是送官。而不是糊里糊涂就将他杀死在城外。臣女以为,当是这种情形,那家奴这才舍刀剑而用棍棒。”
  皇帝面色稍霁,却仍是大大不悦:“不论如何,这是钦犯。他怎能用私甲追捕!即便不是杀人灭口,也脱不了罪。”
  郑新道:“大将军关心则乱,这也情有可原。”
  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