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女学堂-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们干脆大白天在屋子里睡觉,利用晚上太阳比较弱的时候出来辛勤劳动。
  何况晚上睡觉出来也不需要把衣服穿在身上,因为在黑夜中,没有人能够看到他们,衣服就比较不会脏了。
  这是平民的智慧。
  平民的模仿,多半是模仿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只要看到身边的人,有了新发明,或者新经验,他们就会试着模仿。
  被模仿者,也不会敝帚自珍,很高兴交待自己的本事。
  但是模仿也有限度,如果模仿需要一些钱,始者模仿需要的物资,需要从外地购入,那么就必须盘算一下,自己适不适合模仿,成本有多少,他们又能够从中得到多少。
  如果这些物资必须在外地才能够找到,那么在交通不便的这个年代,所有从外地取得的物资都是昂贵的。
  除非你有什么对方需求的物品,能够跟对方交换,要不然,你就不具有模仿的条件。
  贫富差距在这个时候,能够清易的把人拉开间距。
  想模仿的人,就算要模仿,也无能为力。
  如果这个模仿不需要任何的代价,只要本身的劳动力,或者领悟能力,绝对不需要迟疑,他们认为领悟能力不够,就能够用勤劳来补。
  而世间大部分的事情,也几乎可以做到勤能补拙。
  有些技艺,所以手就可以做到,尤其是技艺的事情,如果没有辛勤劳动的心理准备,想要提高也不容易。
  但是要辛勤劳动,不是你想要劳动就可以,有些技艺需要不断的重复。
  一个普通的农人,如果自家用不到他们又怎么能够辛勤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呢?
  他们也只能做到,可以让自己用就好了。除非,他的技艺得到全村人的欢迎,必须不断的劳作。
  但是农村里,请你劳作,也要有来有回,如果没有办法给你回报,你可能也没有办法一直做下去。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田也要照顾,如果你不是地主老爷,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勤加锻炼的。
  之所以不模仿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模仿,而是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模仿,所以这个模仿就会有延迟性。
  或者只追求能够用得上就好。至于精致,在一般农人身上,大概就不要太高强求,除非个人有这个天分。
  身为一个穿越众拿了这么多的好处,钱汝君有觉悟,她必须为这个社会付出更多的东西。
  才能够回馈她拿到的好处。
  好处,只要付出与回馈之间,它能够有剩余,在钱汝君的的账簿,就是赚了。
  钱汝君发现想要付出的时候,钱汝君就必须做以前自己最讨厌的事情,那就是接触别人。
  因为即使是你想要替众人做事。
  但是世间的事情,没有存粹的利益,有人得到好处,就有人得到坏处。
  即使你想要替别人做事。
  你也必须征询受众的意见,他的感受才能够知道,同时他在受损的同时,也能够知道,未来他能够从你做得事,得到比损失更大的好处。
  也就是知道,你这样做究尽是好还是坏事情。
  满清末期曾有人要改善交通,于是开始修筑铁路。
  但是被征地的人民不满了。
  他们觉得修铁路,会破坏他们的龙脉。
  于是白天铁路铺设上去,晚上就有人来拆铁路。
  于是,这些材料就被带到鸡腿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有些事情在做的时候,看起来是坏事,但是事后能够证明这是好事。
  代表的是你有眼光。
  但是眼光有时候,必须得到理解。
  如果没有办法得到理解,会平白增加很多的困难。
  在这种时候,你就必须不断地对对方洗脑告诉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好处,让他放弃眼前看到的坏处。
  否则在建设的时候,没有办法安心。往往会让人们做出莫名其妙的事情,甚至摧毁了这件好事。
  不过,最惨的是一般做这种眼光长远好事的人对于眼前的事情似乎不是非常的了解,往往忽视了人民的反应。
  所以事情都做不成功。
  在事情成功之前,人民会一起到各种负面的情形。始作俑者,看到的好处,甚至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带来的坏处。
  坏处永远比好处先到达你的眼前。
  好处不一定会带来但是坏处是实实在在的,而这些坏处在眼光长远者的眼中,或许在某个时候就会消失。或者是他认为这是必然的牺牲,所以。认为这是无所谓的,换取更大的好处比较重要,但是般人不那么想。
  很多人只看眼前,甚至有些人为了走得稳当一点,只看着脚下,远处的好处和危险,会让他无意中,就错过了。
  钱汝君现在的眼光非常的遥远,能看到隐藏在二千年之后的秘辛。
  但是往前一点,她还知道一些大事件,往后一点,她连当时代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
  也就是她没有眼光,就像前面说的,她只看到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但现在她在大汉,在大汉,眼光能看到二十一世纪,就非常够用了。
  基本上,二十一世纪的平民百姓已经非常幸福。
  甚至幸福到有点可耻。
  东西不好吃,他们宁愿丢掉。
  他们丢掉的食物,甚至能养活更多的人。
  但是就算他的眼光能看到二千年之后,中间的一段时间,甚至是皇帝刘恒时代究竟会发生什么事。
  人们在心中的隐藏想法,钱汝君却不知道。
  她只知道,在这个时代,还是有非常多人对造反有兴趣。
  中间的一段历史,在钱汝君眼前,似乎在一直反反覆覆,除了没有用的四书五经,伦语孟子,就没有太多有用的东西留传下来。
  对钱汝君来说,这一段时间非常的黑暗。
  就算是她所知的历史,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因为她来到大汉之后,发现大汉的人,有非常多不是她能够理解的人。
  几乎每个人,在历史中都有不同的面貌。
  或许,这是因为写史书的人,他在看待事情,或者是做事情,只是从一个面向来看。
  想要全方位理解一个人,本来就好似很困难的事情。
  而钱汝君进入历史舞台的角度,本来就跟正统的史家不同。
  甚至比大部分的人都懦弱。所以钱汝君的看法跟普通人不同,也是正常的事情。
  虽然钱汝君对于后世历朝历代的历史,也有一些兴趣,但是钱汝君对历史的接触,是因为历史本来就是很多人的生平,所以后很多的故事。
  她看的书,多半记录了一些故事。
  甚至故事太无趣的,钱汝君也没有兴趣看。
  跟故事没有关系的她就了解一些历史考试会考的重点。
  这些重点,其实也不是非常的真实。
  因为,考试不能有太多争议点。
  但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真的要两千年吗?
  钱汝君认为不必。
  在钱汝君看起来,人的生命只有百年,如果一切观念的转化需要百年时间才能够达成,也就未免太久了。
  如果观念的改变需要超过三十年的时间,人类这个物种,早就埋没在历史的尘埃,地球负责掌控的生命也不会是人类了。
  在后世记载的历史证明,有些蛮荒的岛屿,还在原始时代,但是如果太没有抗拒西方带来的转变,他们将能够快速进入二十一世纪,甚至境内如果有能人,能够带领国人在某一个产业发展,迅速致富。
  想要致富,必须境内有人能够带领。
  而带领的人,必须懂得一些文字,以及记载科学文字的典籍。
  之所以赶不上别人的速度,是因为他们必须花一段时间培养国人走向先进的方向,而且先进国家有机会阻止他们研发自己的东西。
  国际上有了智慧财产权,只要你发明一样东西,就算别人也能够不请教你制造出来,但是别人就要付你的钱。
  甚至你是个农夫,你种的种子跟他八杆子打不到一条船,但是只要证明,你用的种子,是他们公司特有的种子,你就需要付他们钱。而种子是你辛辛苦苦收集的。只要对方有智慧产权,你就要付他们钱。
  孟山都就这样把世界上很多原生的物种,申请了智慧产权。
  他们公司,也跟法院结下了不结之缘。
  再也没有人比农人更无知,更容易踩到这个地雷。
  接受新思想是他们日常生活获得快速改变的办法。
  钱汝君从后世的一些后见之明,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好处或者是坏处,可能是她进行的改变所带来的。
  钱汝君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多面性,但是她做得基本建设,是此后发展的一个开端,不得不做。
  不管是好处坏处,交通需要改善,人民需要自由,这样人们的幸福感才会增加。
  人们获得更大的幸福是钱汝君的愿望。
  虽然没有争取过大汉人民的意见。但钱汝君却固执的想要达成吃饱穿暖的共同的愿望。
  其实有少数人却不想吃饱穿暖,但他们这些小数人,不用顾虑他们的存在。
  因为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不要吃饱穿暖。


第九〇七章 观念
  既然皇帝找了一群人开始进行新工作,自然必须找一个建筑物让工作人员有个休息的地方。
  受到钱汝君的影响,皇帝知道,待这些人以高于普通的福利,这些人就会保持忠心比较久的时间。
  于是他们的屋子设计的,就比较人性化。
  请来设计的工人,甚至就是他们本身。
  这些人虽然会一些工艺技术,但是并不纳入匠级。
  屋子盖好了,依照大汉的习惯,有具体功用的屋子,必须要有名字。
  一个人命名的时候会受到时代的限制。
  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钱汝君,命名的方式时常让大汉人觉得非常古怪。
  同样的,汉人尤其是皇帝的命名方式,往往也让钱汝君觉得非常的古怪。
  因为皇帝命名的时候还不是纯粹大汉方式。
  皇帝身边有熟读历史、精通礼法、并且能卜善算的人,这些人都会参与命名。
  结果得出来的名字,如果不加以解释,一个纯粹的大汉人可能会不懂该官职的作用。
  当然,有其他官职做为类比,他们大概也能猜测出其中的功用。
  钱汝君已经算是熟悉大汉的语言文字,有时候,她也会囫囵吞枣的读一些大汉的典籍,尤其是一些后世很少见的。
  这时代写书的人受到书写工具的陷制,往往言简意赅,让人模模糊糊猜半天,还能有千百种解释。
  总之,皇帝取官署和官名的方式,钱汝君还是觉得非常的古怪。
  根本看不懂其中的意思。
  这一次的皇帝的命名可以说是破天荒,前所未有,其皇帝竟然参考了他新召募的人材,由于新召募的人,多半是接受大汉的新式教育,也就是钱汝君所带来的基础教育。
  于是名字有了后世的直接了当的味道。
  除了做为官方的层级不明以外,已经有点现代风味。据说,现在皇帝把他们当做钦差使用。
  只要不遇到别的钦差,他们的级别就会是最高。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官身。必须在做事有了功劳以后,他们才能依照他们的功劳来升级。等于说,他们处于一种内部竞争的情况。
  每个人都知道,上面的位置会很少,要替皇帝好好办事,才能爬到高位。
  当然,这种情况,是皇帝刻意为之,也是一种操控人的办法。
  “交通署……”
  “我有点好奇,你们不是负责收税的吗?怎么会叫交通署呢?不是至少要弄个商业署?”
  钱汝君回到长安就受到皇帝的热烈欢迎,然后被皇帝刘恒丢到交通署给员工进行职能讲话。
  毕竟要做什么事连皇帝本身都不太清楚。
  皇帝刘恒的工作,就是掌握新方向。但是交通署都是新人,没有老人存在。
  没有一些老人留下的弊病,但是也没有可以模仿学习的做事方法,以及对象。
  钱汝君也苦笑着。
  皇帝本身对于如何收商税不清楚,但是钱汝君本身也对收商税不清楚。
  她能够给精神鼓励,但是实际的方法却提不出来。
  然而,这个时代的员工跟后世的员工非常的不同,或许他们卫生条件做的没有后世员工好,例如他们小小的桌面也没有后世的干净,打扮也没有那么顺眼,即使穿着汉服,也看得出来,衣服皱巴巴的,不够平整。
  但是他们有一点好处就是,他当得到了一份工作的时候,都能够非常认真注视这一份工作,并且找到其中自己能够发挥能力的地方。
  所以钱汝君坐到桌子后面的时候去。
  已经开始进行工作的学生,就把他们的想法全部会整到钱汝君面前,要钱汝君来挑选,并且细心聆听钱汝君的说话,他们希望透过接触高层次的人,得到更好的做事方法,并且获得飞升的机会。
  虽然他们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见过钱汝军,但是都曾经听过钱汝君的传奇,在他们的眼里钱汝君是一个模范,同时也是他们的精神堡垒。
  大汉原本是竹简流行的时代,很多事情由于透过竹简的流传,变得非常的麻烦,至少一大碟竹简,如果要运送出去,就必须有适当的货运能力。
  但是大汉的运输能力,不说是交通工具,连道路都没有几条达标的。
  大汉的运输能力,不要说在野外泥泞的道路,在城市里都没有什么平地可以运送。
  甚至,为了最求灵活性,竹简甚至会用人来背,由人背着到处一动,如果需要短时间,小分量,短距离的运送,比用推车运送更为方便。
  竹简在背上,看似很多,承载了很多知识的力量,但是如果弄成一本书,可能只有薄薄的是二十几页。
  现在纸坊造纸不断扩大,纸张在官方的流行。使得朝廷的工作效率做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比读竹简的繁琐和笨重,使用纸张阅读比以前简单多了。
  钱汝君替这个时代发明了展叠法,还有拆分成书法,对于阅读的方便,都提高了很多。
  何况这个时代写字是一种重要锻炼,就算在钱汝君学堂的学生,对于知识不是特别的看重,但是对于学生的练习写字还是特别的看重。
  甚至让学生花很多更多时间在习字上面,因为钱汝君把这个时代写字能力,当成一种重要的技艺。
  有了这一个写字的技艺,在这个时代以及接下来很久的时代,都是可以赚钱的一种技能。
  把文字变成书画艺术,那是另外一种更高级的技能。
  能掌握什么叫美的人,对于重视生活实用的人,还是比较困难。
  至少在电脑还有打字机还没有出现的时代,字写的美,可以给人家美好的感受。
  甚至有人认为,字就代表人格。
  心乱,则字乱。
  即使是在电脑时代,字写得美,往往会让人对你的评价特别的高。在电脑时代,人们花很少的时间写字。
  所以肯耐心写字的人,就更为难得了。
  钱汝君特别要求,要写给别人看的自闭定要写得清清楚楚,不能够追求美,而是要追求整齐画一是要传达文化的一种的重要手段。
  如果要追求艺术的人,却在日常表现出这种艺术性,其实还是颇为令人厌恶的。
  普通书写,追求的不是画面,而是要传达字面的意思,写的潦草,让人家无法理解你的意思,还需要猜测你写的字,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钱汝君看过以后,也问过他们做事的方法,他们纷纷的提出各种问题,并且个人应对的方法。
  钱汝君发现,一般的事情,他们做事的方法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针对到层面比较广,有连带反应的事情,他们的应对方法很多就有些畏缩。
  “公主,那些富户把粮食藏起来,造成人们的粮食危机,市面上的粮食销售完了,没有新粮食怎么办?”
  听到钱汝君针对这点发难,学生们也觉得很委曲,他们就开始反应他们遇到的情况。
  “是啊,我们刚开始进行商税的核算,都还没有开始收钱,他们就做出了这么多的动作。
  这些事情会影响到最后商税的执行。如果人民百姓饿了肚子,皇上不会没有反应,甚至我们的工作就会这样子丢了。
  我可是丢了上一份工作,应承下这份工作。”
  这个男子,看起来非常焦虑。
  钱汝君摇摇头,看得出来这个人不会有大长进。
  “丢了就丢了,表示你们不适合作一这项工作。
  或者是你们现在还没有心理准备,做好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你们工作成功的人比较多,皇上就会成功,你们的工作,失败的人比较多,皇上就会失败。”
  钱汝君把他们呈上来的三分文件拿出来。其中拿了三份摊在他们的面前说道:“这三份是你们面对这样事情,有些人执行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就不错。
  只不过有些瑕疵需要修正而已,我认为这些瑕疵的修正,不是太难,你们可以文明执法,而不是暴力执法。
  用你们的耐心跟他们磨,磨的同时,偷偷搬走他们的米缸。”
  钱汝君的说话,让大家更迷糊了。
  不过在他们迷糊的同时,钱汝君却把写出这三份文件的人找来。
  “你们想的办法不错,你们应该已经做了。有什么心得,还有能够想想应该怎么改变吗?”
  钱汝君让三份文件的发明人思考她之前说过的话是不是合理。
  如果合理,他们有没有办法改善他们的方案。
  在钱汝君眼中,这些方法很好,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然而,钱汝君寄望他们能够自己寻找改善的方法。
  然后,改善了,如果让别人接受他们的方案。
  这才是领导需要的才能。
  至于,有多少功劳,就能升多大的官,不考虑个人能力,钱汝君是不赞成的。
  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会不断的成长,做事的方法,会改善,成长,才是一个人要不要提升地位,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个人傻眼了。
  他们做好了一件事情,但是对于改善不是他们能够想到的。
  何况,他们发现,自己做事的效率,比其他人要好,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的方案,已经是应对这件事,最好的方法了。
  改动之后,不见得能有同样的效果。
  让他们在改进自己的想法本身有比较大的困难,然而有了这些做法,在加上前路之说法,给他们的脑力激荡,其他人却很快理解这个方案,并且场中就有一些聪明脑袋比较灵活的人开始有了些新的想法,经过讨论之后,发明人也发现自己的缺失,真正的思考起来,让方案有了改进。
  于是,众人开始集合大家的脑力,脑力激荡,想出了新的办法。
  等比较满意的改善方案出来的时候,他们转头看向钱汝君,想询问钱汝君的意见,或者说,他们想要得到钱汝君的肯定。
  “你们想出来的办法很好啊!为什么看着我呢?你们应该彼此多多讨论,让彼此能够知道对方如何做的,并且思考对方的缺点,帮忙补全。
  思考别人的漏洞,总比思考自己的漏洞容易。
  看看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还有一些漏洞,尽量把事情做好。
  不只是这一件事之后,你们还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你们解决的方法只能够是依靠彼此。只有依靠彼此,你们向上的通道才能够真正的变得广阔,而且你们的办事能力才会真正的有所增长。”
  钱汝君注意到,他们思考自己做的缺点比较困难。而且这些普通的学生,不管是男是女,都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有点官迷的倾向。
  想要往上爬,是人天生的本能,不过想要往上爬的手段,因为个人品性、才智、家世的不同,却是千变万化。
  钱汝君倒是想敲打敲打他们。
  不过现阶段来说,交通署成员所做的事情,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也不能够太过苛责。
  钱汝君在在交通署里面,把事情大致上整理,也跟每一个人谈过话,希望他们能够维持好的心态久一点的时间。
  当然,如果在这次谈话,对方的品性不符合要求,只有请他换了一个工作了。
  皇帝拍出来的宦官,不见得能做到完美。
  人的性格又没有办法从,短时间的相处就知道最关键的一点,钱汝君之所以能够判断对方的性格,还是因为钱汝君有特殊的手段。
  即使如此,钱汝君也不能百分之百把心态有问题的人找出来。
  如果找出来,基本上就不会有错。
  走出大门,看着上面的牌子,钱汝君啼笑皆非,“交通署”如果发展下去,要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才能运作。
  现阶段看起来比较小,不代表未来会比较少。
  而且,钱汝君注意到皇帝没有保留商业署的名义,代表皇帝在看商业税收,还没有一个比较精准的认识。
  任何一个新的事物来到我们的身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皇帝本身也不知道,商税在开始收之后,也是不断角力的过程。
  商业税收,必须是国家最强最专业的力量。
  看起来,钱汝君又得找皇帝去好好谈谈了。


第九〇八章 鸿胪寺
  工作需要经验,但是新工作,很明显得,没有累积经验的地方,但是一个人做事的能力,要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