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是这么说,刘桂珍还是把蓝布厚衣服的扣子解开,让身体稍微透些凉气。
  看到此情此景,就象前一世受了太多委屈,就算心里有多少幽怨,但此时,赵菲的心却有些硬不起来。其实,刘桂珍自已也挺苦的,赚钱也都是下苦力赚来的。
  如果说对孩子们也十分抠门的话,她自已也没有享受什么,从日常生活来讲,她和这个年代所有家庭清贫的母亲一样,还是基本合格的。
  性格决定命运,时代也决定每个人的生活走向!
  或许,如果能享受上好的生活,不为生活的窘迫所困,刘桂珍也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她们好好聊聊家常,讲讲母女亲的私密话题……
  “妈,下午我和妹妹要去外婆家!”
  赵菲见刘桂珍把饭盒打开,便没话找话说。刘桂珍吃完饭,她还得把饭盒带回家洗呢!
  “嗯,去吧,有什么菜带一些回来。现在整天春水雨落的,咱家菜园子里的菜都长不出来,还被吴丽梅家的鸡糟蹋了一部份。”
  刘桂珍扒拉着饭盒,黑乎乎的空心菜和咸菜,她却吃得很香。这时,也有一些工友出来吃饭,橄榄树阔大的树冠提供了一地荫凉,所以大家都围拢在这棵树下吃了起来。
  赵菲看到那串钥匙就挂在妈妈裤腰带上,随着她的动作还一晃一晃地,发出“呛呛”碰撞的响声。
  “桂珍,这是你家姑娘吧?长这么大了?和你像姐妹一样!”
  有工友热情地招呼,打趣。
  “说笑了,我哪有这么年轻啊?”
  哪个女人都喜欢人家夸,刘桂珍也不例外,见人家这是拐着弯夸她年轻,她也乐呵呵地回了一句。
  那些工友有男有女,但大家都一样穿着厚布的外套,上面沾了满满一层豆饼粉的灰。有人扯下帽子,当成风扇一样扇着风。大家吃的都是家里人带来的饭,赵菲看到,有些人,吃的还是稀饭,菜也不过是一把咸萝卜。看来,能做这种辛苦活计的,家里的经济都不宽裕。
  “妈,刚才出来时,我忘了带家里的钥匙了,爸说他一会儿要出门。”
  赵菲见妈把那串钥匙看得牢牢的,只好随便扯了个借口。反正她只是要偷偷了解一下家里的资产动向,又不会偷拿她什么东西,也不怕被家里发现,索性大大咧咧地扯开了。
  “你妹和弟不是在吗?”
  刘桂珍又不傻,她倒是没有怀疑,只是担心钥匙这么一大串的怕赵菲给弄丢了。她哪知道女儿心里有这么多弯弯道道呢!
  “谁知道啊,他们吃饱饭,就到处乱跑,我还没吃呢,一会回家要吃个闭门羹就惨了,会饿死了。”
  “这么多钥匙给你会丢了,这样吧,你把厨房的钥匙拿去。”
  刘桂珍说着,便从腰上解下那串钥匙,每把钥匙是套在钥匙圈里的,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厨房那把单挑出来。
  “妈,你专心吃饭吧,我来解钥匙,保证不给你弄丢了。”
  赵菲从刘桂珍手里接过钥匙,背过身,解了起来。
  刘桂珍倒也不以为意,继续吃着饭。
  不一会儿,赵菲解好了,拿到了厨房的钥匙,就把其余一大串还给了刘桂珍。
  嘿嘿,任务完成。
  赵菲趁着刘桂珍没注意,找到暗格的钥匙,在肥皂块上清晰地留下了钥匙的纹路。
  等刘桂珍吃完饭,赵菲收拾好她的饭盒,见饭盒吃得干干净净的,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如果可能,赵菲还真想烧上一大锅红烧肉,让家里人吃个痛快。
  前世在婚姻生活中虽然备受折磨,但到后来经济大家都随着国家的富裕有所好转,吃饭配肉,也不再是奢侈的想法,成了家常菜,反而是有些人为了注重健康,刻意控制体重,不愿意吃肉了。
  赵菲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转到黄坑镇的丁字街上,找了记忆中街头那家老丁钥匙铺,要老丁帮忙配把钥匙。
  老丁50多岁,脸上皱巴巴地堆满了皱纹,他配制钥匙的手艺,在黄坑镇上闻名遐而。
  现在的配制钥匙都是手工磨制,功夫不好的话,钥匙根本就配不成。哪有可能象后世那样电子配锁,只要把模具夹上电子配锁器,师傅不用动手,十分钟内就能搞定一把钥匙,没什么技术含量。
  “丁师傅,配一把钥匙多少钱?”
  赵菲早就忘了这个时候配钥匙的价格,所以开口问了一下。
  “普通的两毛,如果复杂一些的,要三毛。”

☆、29。第29章 差点逮个正着

  呃,虽然听着便宜,但赵菲身上只有一块钱,还是她那天想着要配钥匙,在屋里到处翻腾,从一件旧衣服里翻出来的。不过还好,钱还够。
  两毛,其实按现在的物价来说挺贵的了,一斤空心菜才要一分钱呢,能让一家人配一顿饭了。不过,镇上的人家家都有一块菜地,就连镇干部也是如此,大家习惯了自给自足,所以导致了空心菜这样的蔬菜特别便宜。
  老丁拿过赵菲给的肥皂,虽然脸上写着好奇,但他的性格十分内向,顾客不说,他也不会主动去问。
  仔细观察了钥匙的纹路后,他拿过一把钥匙坯,开始用挫刀磨制起来。
  这还是得有点心灵手巧才能做得起来,看着老丁反复地挫磨,用完大挫了,又用小挫子,赵菲看得津津有味。过了半个小时,一把钥匙总算完全成形,老丁将挫好的钥匙按到赵菲给的肥皂块上一比,嘿,一模一样,齿纹完全吻合。
  赵菲掏出一元钱付给老丁,他找了零给她,道:
  “回家开一下,如果不行,拿来我给你改。”
  “好咧!”
  这服务态度,真好,难怪生意这么好。
  赵菲刚要走,又有人拿钥匙来给老丁配了。
  总算拿到进入家庭资产保管地的钥匙了,赵菲的心里“碰碰”直跳,十分激动。她一直困惑于家里的钱到哪里去了,这下,能进入放着家庭资产的暗格,也许困惑就能解开了。
  回到家,赵民生却真地如她编的谎言一样,不在家,不知道去哪了。赵兰吃了饭,见赵菲还没回来,跑到隔壁邻居那玩去了。赵国智则早就溜得影儿也不见了,他听说昨晚的电影《英雄本色》十分刺激火爆,心里痒得不得了,跑去让有看过电影的同学介绍剧情了。
  真是天赐良机!
  赵菲进了客厅,溜到父母的卧室里,心象打小鼓似地乱跳。呃,不光是激动,这还是偷窥,万一让家里谁看到了,样子也不太好看。
  不过,赵菲心里虽然不自在,但这事却势在必行。也许,就此能解开前世困扰自已的谜团:家里的钱哪去了?
  打开父母卧室里的衣橱,那个暗格就装在下层的格子里,赵菲把钥匙对准锁孔,心里祈祷着,老丁的手艺可要好啊,手下一转,就听轻微地“喀”一声,暗格的锁应声而开了。
  太好了!
  赵菲压抑住狂喜的心情,赶紧把暗格抽开来。
  里面并没有装太多的东西,一本贴花票的簿子,一个牛皮纸的大信封,还有一些零落的铜钱什么的。
  赵菲把贴花票簿打开来翻检着,接着又打开牛皮纸信封,里面果然是几张定期的存折。
  把一切都看完,确保暗格里没有其它存折了,赵菲这才赶紧把东西原样放好,暗格锁上。
  刚把柜门关上,往客厅外走,赵民生就从屋外进来了,他看到赵菲,便问:
  “怎么饭还没吃?都凉了。”
  赵菲吓了一跳,还好自已出来得及时,要不然就被爸逮了个正着。虽然不是偷东西,但那副样子,被抓现形的话,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楚的。
  “好,我马上去吃!”
  “嗯,快吃吧,你妹说下午你们要去外婆家?快去快回,别太晚了。晚上回来,你们就能看到新书房了。”
  赵民生脸上,露出了工程终于完工的喜悦笑容。
  赵菲的脸上,却不是那么开心。
  赵民生光顾着自已高兴,也没有注意到女儿的神情,又叮嘱她要赶紧去吃饭,自已便匆匆出门了,也不知道去干嘛。
  赵菲无心追问,现在她的心里乱成一团麻,又惊诧又难过。因为在暗格里,她数了数那些贴花票的金额,不过一百多元。而定期的存折,总计起来也只有三百多元。全部加起来,如果家庭总资产都在这里的话,也就四百多元。
  虽然父亲赚得不多,家里子女成员也多,但这么多年下来,以刘桂珍的抠省劲,也就存了四百多元,那也太少了。
  这点钱,虽然对赵家来说也是一笔大数目,但是这么多年就存下四百多元,也有点不正常。
  看来,自家是真的没钱。
  赵菲清楚了自家的资产之后,心里更加沉重了。现在大家身体都康健,一时半会也看不出用钱的地方。她虽然快毕业,在别人眼里她马上要变成花钱大户,但刘桂珍已经把她划拉入中专的行列,以后是不打算在她身上花钱了。就算如此,家里万一出个什么意外需要花钱的话,这点钱就不够瞧了。
  上辈子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赵菲的这点担心。
  扒拉着已经凉了的饭菜,赵菲也没有心情多吃,随便吃了几口就放下了。
  赵兰估摸着姐姐该回家了,一步三跳地从邻居家回来了,高高兴兴地问赵菲:
  “姐,你好没?咱们去外婆家吧?”
  “好,这就好,我把碗洗一下。”
  赵菲把菜罩盖到剩菜上,省得被苍蝇光顾了。现在雨天潮湿,四周邻居们又养着猪鸡鸭,虽然是国家干部成份居多的农场,但生活环境也象个大农村,只不过比农村稍规整和干净一些,苍蝇蚊子也不少。
  赵菲洗好碗,和赵兰空着手,就往外婆家走。
  这本来就是上辈子她们去外婆家的习惯,毕竟是小孩子,去外婆家也不需要带什么礼物。但是刚要出门,赵菲觉得不妥,又到厨房里,拿了那瓶爸的四特酒,用塑料袋包好了,提在手里,才和赵兰往百级台阶那走去。
  赵兰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她觉得姐姐挺有主意的,她这么做,自然有她的道理,便连问也没问。
  赵菲其实是重生一世,第一次去见外婆,忽然觉得这么空着手去见老人家,十分失礼。外婆一向十分疼她们,她疼的方式十分淳朴,每次去就是想着办法,尽量做好吃的给她们吃,温和地对待她们。
  光是这样的疼爱,就足以温暖上一世备受众人无视的赵菲的心。
  重生之后,第一次见外婆,赵菲心态已然成熟,让她空手去见老人,她实在做不出来。

☆、30。第30章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只是,一时要找到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也不容易,赵菲身上只剩下七角钱,还真是拿不出来。只好借花献佛了,至少外公会开心一些,外公高兴了,外婆的日子就好过了。
  所以她就把四特酒捎上了,反正爸也不喝酒,妈要是问起这瓶酒,就说送给外公了。一说给外公,妈肯定也不会骂她。赵菲这下算是看准刘桂珍的心理了。
  百级台阶,是农场往黄坑镇的便道,一百多道石台阶,将农场和黄坑镇的街道相联结起来。农场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百级台阶边,又依山势垦出一个一个平台,平台上也建了一排排的大排院。
  大排院后面,居民们依着壁沟搭起一个个鸡鸭舍。白天,鸡鸭都放出栏,因此,台阶上便有鸡鸭出没,也不怕人,往来的人见多了,它们懒洋洋地在台阶上溜达,倒是要让过往的行人避让它们。
  到外婆家的后格头村,沿着丁字街往东的县道走个20分钟左右就到了。刘桂珍这算是嫁得离娘家近的了,所以孩子们经常会去外婆家,和外婆的关系也很亲。
  县道两边,都是农场的茶园,茶树半人多高,园子边上,还栽满了一人多高的合欢树,细碎的叶子在风中摇晃着,树隙间洒下细碎的阳光。
  正是茶花开的季节,香喷喷的茶花味飘满了一路。这些茶树,都是水仙品种,属于乌龙系列,赵菲记得,水仙茶后来并不为市场所熟悉,但是这个时候,做成烘焙的袋泡茶,却能出口到日本创汇。
  茶园里有工人在锄草,施肥,他们也都是领农场工资的职工,但还好现在大家干活都还挺讲良心的,也不偷懒,虽然领的是固定的工资,活也没少做。走在路上,还能听到工人锄草的“嚓嚓”声,还有施肥时化肥袋抖索的“唰唰”声。
  农场靠着出口茶叶,还有种的大片芦柑,日子过得很滋润。谁也不会想到,这么好的日子,后来也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瓦解,败退。农场的员工安置,也成了烫手的热山芋,反复辗转了许久,好容易才被安置妥当。
  赵兰想着要去外婆家,只顾着雀跃不已,哪里有赵菲这么多感概呢?
  转过一个路口,“后格”桥就出现在眼前。后格村是黄坑镇治下,但与镇里隔着一条溪,叫美升溪。
  这条溪,比赵菲印象中的要宽,大约有30来米,是了,这时溪床还未被过度的山地开发和建设流失的水土拥堵住。
  溪上架着木板桥,往来的群众,便是通过这座桥通行的。
  “姐,过桥时你要扶我啊!”
  赵兰看到后格桥,心里的高兴劲没了,就剩下脚发软了。
  这也难怪,后格桥叫得好听,其实是差不多半米宽的光木板搭起来的,下面用木桩绑着麻绳架着木板,如果桥上同时有对向的两个人通行,就必须有一方侧身相让,不然是过不了桥的。
  这样的桥,就成了胆小孩子心中的痛。比如赵兰,看到这种桥,她就吓得腿软了。
  针对这种胆小的过桥者,大家也总结出过桥的经验,比如:过桥时脚小不能停,眼睛不要看着桥下的河水,因为越看头会越晕,更加腿软不敢过桥了;
  还有,如果桥上同时有两拨人对向而行,最好是到木桩桥柱处处再错身,因为其中让行的一方,可以把脚踩在木桩上,增加让行的空间。
  这是好天气时水流不急时的通行办法,但一到雨季溪水暴涨的时候,整个后格桥,都要赶紧拆解收起来。不然整座桥就会被暴涨的河水冲走。
  到那时,美升溪上,要来往渡溪的,就必须依靠竹排或者木船了。
  前几天虽然下了场暴雨,但随着天气放晴,暴涨的溪水也渲泻得差不多了,因此现在后格桥又派上用场了。
  重生前,这条溪上,早就架了水泥石拱桥,大家通行十分方便。所以赵菲根本就忘了“过桥可怕”这档子事,此时少不得哄赵兰:
  “没事,你别看脚下,我牵着你的手!”
  姐妹二人,战战兢兢地走上了后格桥,还好对面没有人过桥,不然对赵兰来说,在桥上狭路相逢时又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折磨。
  也怪不得赵兰,曾经有镇上的孩子来走这座桥的,走到桥中间,便吓得哇哇地哭,无论如何也不敢过桥,最后只好让好心的过路人牵回去。
  顺利过桥后,赵兰有点不好意思:
  “姐,还好有你,不然我一个人可不敢来。”
  “以后修了桥就好了,你什么时候想来就可以一个人来了。”
  姐妹俩过了桥,却见一个后格村的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推着一辆巨大无比的男式自行车,“咣当咣当”地从桥上纯熟地过桥而去,过桥时,脸上犹带着对姐妹俩不屑一顾的表情,十分显摆。
  “这不是外婆邻居刘大伯的孙子吗?这么得意?看到咱们也不打招呼!”
  赵兰心中不平,尤其是看到那小破孩脸上嘲笑的表情,明明是看到她们刚才过桥害怕的样子,这才昂首挺胸地故意显摆。分明是认识的,却又装着不认识。
  赵菲却是心中一骇,顾不上生那小破孩的气。因为她记得,这个刘大伯的孙子,叫刘小乐的,18岁那年去云杭市里打工,在火车站出车祸死了。后来保险理赔的事,还是找的赵民生一个在保险公司的远房亲戚处理的。刘大伯为了这事,可没少伤心。
  死去的人复活在眼前,赵菲一时间也难以消化,固然她自已是个重生之人,但看到刘小乐,她还是骇了一骇。
  赵兰看到姐姐神色不对,便宽慰她:
  “姐,别气了,看到刘大伯就告他的状,说他不和咱们打招呼,没有五讲四美,不礼貌。”
  赵菲只觉得头突然一阵剧痛,好似有一把刀子突然****脑子里似的。还好,这种痛只是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听到妹妹稚气的话,赵菲抚抚太阳穴,微微一笑,拉着妹妹的手,快步往外婆家走去。
  外婆家门前种着一棵龙眼树,边上还种着一棵黄皮果树,在两棵果树的树荫下,便是和村里人一样的土坯瓦顶的二进小院。
  “外婆,外婆!”
  一到这里,赵兰就活泼开了,一扫在农场的拘谨和小心,仿佛她是这里的主人似的。
  “我妈去水井边洗菜了,别叫这么大声,刚睡着,就被你吵醒了!”
  屋子里打着呵欠,一脸不耐烦出来的,却是赵菲的小舅舅刘桂富。

☆、31。第31章 刘少爷

  刘桂富留着三七开的分头,瘦长的脸白白净净的,身上穿着白衬衫,衬衫上还插着支钢笔,斯斯文文,不象农村人。他是高五生,还在大兴一中复读,看来是周末回家了。
  “小舅舅,这次好象又瘦了呢!”
  赵兰看到刘桂富,倒是没有疏远的感觉,很亲热地和他打着招呼。在赵兰眼里,外婆家一切都是挺美好的。
  不象在农场,爸爸是临时工,妈是打零工的,自已姐弟几个都是农村户口,站出去都矮人家一等。而在后格村,大家都是农民,也没有人会嘲笑别人是农村户口,也没有人会因为自已是农民身份,而嘲笑别的人是农民。
  所以,赵兰在外婆家是最自在的。
  “知道你们要来,我刚才去菜园的番石榴树上,摘了些番石榴,你们拿去吃吧!不过,不要吃太多哦,要是拉不出来,可别怪我。”
  刘桂富懒洋洋地说完,又钻回屋里躺下了。
  如果不是他妈叫他去采番石榴,他才不会去呢,还好,菜园里的那棵番石榴树并不高,他最多只需要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成熟的果实,这才没有坚辞不去。
  不过,这样也够让赵兰感动的了。
  小舅舅是外公一家人的心尖尖,打小学习就不错,在班级里都是做副班长的,初中毕业后,又成为刘家第一个考上大兴一中的正取生,当时可是轰动了整个后格村,说刘家要出人才了,未来的大学生就是刘桂富了,刘裕至以后可要享福了云云。
  结果没想到,刘桂富上了大兴一中,书却是念得越来越差,到了高三,更是一落千丈,就连大专线都没摸上。不过,给刘裕至残存了点希望的是,刘桂富好歹差大专线就只有三分。
  如果这三分能补上,刘桂富也能考个大专,虽然没有本科那么好听和牌子硬,但是如果大专能考个好一些的专业,听说出来也不比本科生难混。头脑灵活的,说不定还比那些专业差的本科生混得好呢!
  刘裕至一咬牙,让刘桂富补习上了。结果,刘桂富补了一届,仍然没有考上,分数仍然是挂在大专线的边缘,眼看就要摸到,却只能眼巴巴看着。
  让刘桂富出来种田嘛,他读了那么些年书,早成了家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别说下地种田了,连家里油瓶倒了也不会扶。养成了农不农、秀不秀的一个人。刘裕至只能继续咬着牙、硬着头皮让刘桂富继续补习,把宝押在了今年。今年再考一次的话,刘桂富就是第三次参加高考了。
  可是看刘桂富的样子,虽然再有一个多月就要高考了,但他并不紧张,依然一身的懒散。
  赵菲心想,这样的精神状态,能考上本科真是奇迹,能考上大专,也得祖上积了大德、行了大运才成。
  赵兰已经从屋里拿出两个番石榴,就蹲在门前淙淙流过的小水沟里,把番石榴洗净了,递给赵菲:
  “姐,熟透了,很甜的。”
  “嗯,别贪心啊,石榴籽留在肚子里,会不舒服的。”
  赵菲见妹妹吃得香甜,还是交待了一句。现在人肚子里油水都不多,如果吃多了番石榴,便秘是逃不了的。所以虽然番石榴十分香甜,但是大家都不敢多吃。
  “知道啦,我不会全吃的,还要带一些回去给爸妈呢!对了,还有大哥,今晚上也会回来。”
  “大哥这周有空吗?我怎么没听说?”
  “我是中午吃饭时听爸说的,他去买面粉了,说要炒三合粉给大哥带去。”
  说起炒三合粉,赵兰就“咕噜”地吞了一下口水,好象想到了什么美味佳肴似的。
  “小兰、小菲,你们来啦?”
  外婆柔和的声音,远远地传来,见到熟悉的外婆的身影,赵菲不禁眼里忽然热了一下。如果说前世有不多的人曾经给过她温暖的话,外婆就是其中一个。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她蛀牙疼痛难忍,躺在床上直哭,正好外婆到农场看她们,见赵菲这么难受,便上前抱着她,让她躺在自已腿上,然后用手不断地抚摩着赵菲虫牙一侧的脸颊。
  赵菲记得外婆的手十分地温暖,抚在脸上,一阵阵舒服的感觉传来,不知不觉,牙痛竟然好了,而她也在外婆的抚摩中睡着。直到一觉醒来,才发现天黑了,而外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家了。
  象这样的温暖也是奢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