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可好,我肚子饿得咕咕叫,你们等我下,我去下厕所,到现在都不敢去呢。”
  吴秀莲一听全部体检完了,可高兴坏了,也没有注意到赵民生脸色不对。
  “爸,过去先和小姨商量下,我觉得最好能马上到市里,吃完饭到市里还赶得及呢!”
  “这可是大事,还得知会下你外公吧?”
  赵民生一想到去市里,还得带笔钱呢,可是他身上出门只带了50多块,还是刘桂珍这次特别开恩,因为要带她妈去体检,才让他多带的。
  赵菲一瞬间也想到了钱的问题,钱她倒是还有,和邱良伙合伙的钱还没投进去呢,只要能治好外婆的病,就算把钱都拿出来也无所谓。只是怎么把这钱拿给父亲呢?
  赵菲一阵头大!
  吴秀莲这时候从厕所出来,一身轻松,笑着对赵菲道:
  “好啦,走,去你小姨你,我也好久没见着她了。”
  赵民生发动车子,不一会儿仨人就来到了位于县城最繁华地段的刘桂玉家中。
  刘桂玉家是独立的小楼,丈夫在县工商局做临时工,是个市场协管员,还有一个大伯在部队里做军官,长年都不回家,家属也随军了,所以一幢三层的小楼里只住了她和公婆,日子过得比刘桂珍宽裕多了。
  小楼临街,挨着街的店面刘桂玉自已开了间杂货店,由于紧邻着县供销社,人流量大,生意还挺好的,就在赵菲他们进来的当口,就来了好几个人买东西。
  “妈,姐昨天说你要来,我就告诉弟一会也过来吃中饭。”
  刘桂玉好久没有看到母亲了,象她这样绑在店里,一年到头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去,不由得歉疚满满的。
  “你忙你的,没事。阿菲非要我来做个免费体检,就顺道过来了。”
  吴秀莲出门在外,看到女儿,满心欢喜,但在别人家里,又有些不自在。
  刘桂玉知道妈的心情,便笑着道:
  “我公公婆婆都到部队去看大伯了,上周才去的,要下个月才能回来呢!”
  一听亲家公都不在,吴秀莲顿时自在了许多,她舒展了笑容问:
  “文斌在部队里又升官了吧?好多年了也不转业。”
  “是啊,听说这次升了营长,公公婆婆一高兴,就去看他们了,说要多住些日子。”
  刘桂玉边招呼着客人,边和母亲说话。
  “姨,你陪外婆吧,我帮你看店。”
  赵菲做个小买卖并不在话下,上一世为了赚钱,她瞒着黄家仁也摆过夜市小摊。
  赵民生沉重地看了一眼小姨子,却不知道如何把体检结果告诉她。

☆、178。第178章 做生意的料

  “哎,老板,这羽毛扇卖多少钱啊?”一个顾客走进店里,一眼就看到今天早上赵民生刚放到刘桂玉店里的鸭毛扇,惊喜地道,“前几天想买说卖完了,今天就看到进货了。这扇子又轻又软风也大,给孩子扇一个晚上手也不会酸。”
  原来如此,现在不光没有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是富裕人家才有的稀罕电器,所以一把称手好用又便宜的扇子就成了人们夏季的居家必备。
  刘桂珍生产的扇子好就好在正好抢占了市场的空白,现在市场上有卖折扇的、团扇的、草编扇的,就是没有卖羽毛扇的,而且正好电视剧正在热播《三国演义》,里面最夺目的主人公诸葛亮手里轻摇的不正是这样的扇子吗?
  “阿姨,这扇子两块钱一把。现在刚进货,您可以随便挑。”
  赵菲赶紧递了几把扇子给顾客挑。
  “哟,两块钱,不便宜呢!”顾客嘴里这么说着,手上还挑挑拣拣的,“一块五卖不卖?”
  “阿姨,这扇子一块五还不够本呢!两块钱免费赚两毛,你说这世上还没有赔本的买卖是吧?”
  赵菲笑嘻嘻地,一脸孩子气的可爱,挑扇子的阿姨也就笑笑不再还价,掏了两块钱给赵菲,拿着把中意的扇子就走了。
  “哟,阿菲,看不出来你还是做生意的料呢。每次遇到这种讨价还价的顾客最烦人了,明明都是实价了,她还还价还个不休。”
  刘桂玉的性格和刘桂珍有点象,心直口快,性子急,心里有什么说什么。以至于她做生意也是如此,合则卖,遇上讨价还价烦的,就干脆不做了。
  还好她这店面是自家的,不用店租,要不就她那火爆脾气,赶走了不少顾客,赚的利润还不够付店租呢。
  当然,在娘家人眼里,刘桂玉一个月能赚上两百来块钱,日子已经过得很滋润了。
  刘桂玉上一世和赵菲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她家在县城,赵菲家在黄坑镇上,每次回娘家,刘桂玉也只是匆匆到姐姐家里坐上一坐就走人,虽然心里想和侄子侄女们亲近,到底时间和地点上都不凑巧,难得能长时间地聚在一起。
  赵菲对这个亲姨的形象,除了短短的每年几次谋面外,就是从母亲刘桂珍口里的念叨听来的。总体来说,这个亲姨给她的印象还不错。
  一听刘桂玉这么说话,显然平素为此没少和顾客顶嘴啊!赵菲便给刘桂玉支了个招:
  “姨,我听说在城里有一种商场,叫超市,是从外国学来的新鲜卖场的做法。
  就是把店里所有卖的东西标上实价,让顾客进门自已挑,挑的时候已经明白价格了,中意了就带走付款,不允许还价,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绝不会发生你刚才说的事情。”
  “啊?还有这种商店啊?标实价当然好,可是如果你放开让顾客挑,那东西还不被人偷走啊?”
  刘桂玉摇摇头,显然对这种叫“超市”的商场没有信心。
  赵菲可是知道,大兴县第一家做起超市的“百姓”超市,可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最后在各个省会城市都建起了分店,甚至还上到股市里上市了。
  “姨,要不你试试?从小规模做起,如果不行再改回来,就把这里改成超市的试点好了,货架得这么摆……”
  赵菲比划着说了自已的建议,可是刘桂玉听得迷迷糊糊的,她的头脑比较简单,一说起复杂的事情就不太乐意去做,于是最后连连摇着着道:
  “算了阿菲,这事我做不来。太复杂了,我还是守着这个小店就好了。”
  赵菲听了有些无奈,看来做生意和赚钱,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也讲究人的素质。象刘桂玉这样,就是把金山送到她面前,她也不认识。
  不是赵菲自已不想开超市,只是现在她一没资金,二没时间。不过,她考虑着,如果和赵良伙的投资崩了的话,不妨到大兴县来做超市,可以叫邱智巍把人带来用。
  邱智巍手下一帮人,讲组织讲纪律,摇身一变为超市员工的话,应该也挺好用的。
  至于服装公司,或许可以等到超市壮大起来后,再筹资投资。
  头脑里纷乱地想着今后的生财大计,赵菲心里的蓝图逐渐勾勒清楚。
  这时,她看到父亲把小姨叫到内屋去说话。不一会儿,小姨出来了,脸上原本健康的红润忽然没了,一缕愁云就象一层灰蔼笼罩在她的脸上。
  赵菲知道,父亲肯定是把外婆的病情告诉了小姨。
  “小姨,要镇静,外婆还不知道呢,你别这样,把外婆吓坏了。”
  赵菲上前轻轻安慰刘桂玉。
  见赵菲这么懂事,刘桂玉脸上松了一下,用手擦了下湿润的眼角,道:
  “是小姨着急了。没事没事,也许到市里查一下,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县医院里误诊的人多了。”
  “对呀,所以现在先别急。”赵菲安抚着刘桂玉的情绪,又道,“我爸和你说过下午去市里看病吗?”
  “有啊,这么赶,不过没关系,我下午把店关了,和你们一起去。”
  刘桂玉正和赵菲说着话,吴秀莲从楼上下来了:
  “桂玉啊,海涛和海鸣呢?他们中午回来吃饭不?”
  “都不回来呢,都在学校里吃食堂,晚上才回家。”
  海涛和海鸣是刘桂玉的两个儿子。海涛是大儿了,现在在大兴一中上高二,海鸣是二儿子,书念不好,现在在大兴职业学校念电工专业一年级。
  因为家在县城,两个人都没有住校,除了为了方便上学中午在食堂吃,早晚都是在家里吃了才去的。
  刘桂玉有点后悔,早知道昨晚上姐姐打电话时,她就该把两个儿子叫回家来吃饭,也让外婆看看。不过现在通知也来不及了,只能容后再说。
  “海涛这回在年段排第几名啊?我听桂富说,海涛的学习也不错。”
  吴秀莲说起这些个懂事的外孙,就精神十足。
  要说起来,他们老两口现在还都是托了女儿们的福,两个女婿都还挺懂事的,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也肯伸手相助。倒是两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整天被老婆管得死死的,一个在念书也帮不上家里。
  “弟弟那是夸他呢,海涛大约排在前五十名吧。努力一把,看能不能考个重点大学。
  不过我也不给他那个压力了,只要能考上就好。”
  刘桂玉倒是想得开,儿子如果考不上,就让他做生意好了,或许以后开个电器商场,一个管店里,一个管销售。她自已本身就在做生意,只觉得钱还是挺好赚的,并不象刘桂珍那样眼里只盯着做干部、吃国家饭那条路。
  说着话,刘桂玉看午饭时间到了,便让赵菲继续看店,她自已到厨房忙开了。
  吴秀莲是带了一锅番鸭汤过来的,所以汤也不必做了,菜是蒸鲜虾、炒回锅肉、白斩鸡,素菜是香菇油菜。
  母亲难得进一次县城,刘桂玉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东西都一次做齐了。只可惜人的胃口只有那么大,也不可能一次吃下那么多东西。
  菜端上桌,黄文江也下班回来了。一进屋,看到赵民生和岳母都来了,他十分热情地打过招呼后,便从冰箱里拿出两罐易拉罐的蓝带啤酒招待赵民生。
  “姐夫,这啤酒是香港带过来的,味道比咱现在市面上卖的好多了,你试试。”
  赵民生还是第一次喝易拉罐啤酒,更是第一次喝蓝带,黄文江打开封罐,把酒递给赵民生,自已也打开一罐,就着罐口也不倒在杯子里,两个人没吃菜就先喝了起来。
  黄文江中等个头,体态憨重,为人十分厚道,和刘桂玉虽然是经媒人牵线搭桥才认识的,但婚后感情不错。
  “你们喝,我们吃,妈,你多吃点,这虾可补了,我帮你剥壳。”
  刘桂玉动手,给吴秀莲剥了一堆虾在碗里,让她蘸着醋吃,吴秀莲直叫吃不下了,她才住手。
  看小姨对外婆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赵菲心里好受了一些。看来,并不是每个亲人都不堪。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字害的。
  没有钱,人在压力面前就会大大变形,有时候,就连亲情也因为掺入一个钱字而变味了。
  姨夫家境中等,小姨嫁过来后估计也没受过什么苦,又开了个能带来活水的小店,因此显得比姐姐刘桂珍大气多了。
  赵菲只是可惜小姨没有开拓思维,不采纳她的思路。不过,只要她自已做起超市,带来好的赚钱效应,小姨一定会心动的。
  赵菲认真看了下小姨的三层小楼,第一层有120多平方米,如果全部改造成小超市的话,也能给小姨带来一定数量的财富了。
  超市业的真正兴起,还在九十年代,所以赵菲倒也不急,现在还有的是时间抢占市场。
  就在筷子刚启动的时候,刘桂玉忽然想起:
  “咦,桂富呢,怎么这时候还没见他来?我今天早上特意一大早踩自行车过去,让他中午要过来吃饭的,难道他忘了?”

☆、179。第179章 复查

  “哟,你们都开吃啦?也不等等我。”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刘桂富踩着刘桂玉话音的尾音就进来了,一看到大家已经坐在桌上准备吃,明显是没有等他的意思,不由地有些生气了。
  “小弟过来,说什么呢,这不是刚想到你就来了吗?”
  刘桂玉才不会和这个小差她十来岁的弟弟生气呢,拿了一套碗筷,摆在赵菲边上,让刘桂富坐下来吃。
  刘桂富虽然有所抱怨,但也架不住菜色丰盛,便乖乖坐了下来。
  “桂富,这两个礼拜都没回家,看你都瘦了。”
  吴秀莲一看儿子好象瘦了,不由得心疼。
  “这是妈从家里杀的番鸭,特意煲好汤带给你吃的。喏,你最爱鸭腿。”
  刘桂玉作为姐姐,还不懂刘桂富啊,直接就把鸭腿挟给了弟弟。
  赵菲心想,小姨和妈一样,都疼小舅舅啊!
  可是她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小舅舅象白眼狼似的。面对姐姐们的照拂,面对父母的辛劳,他好象从来就不懂得感恩似的。
  “姐夫,我也要喝啤酒。”
  一看二姐夫拿出高档的洋啤酒招待大姐夫,刘桂富也忍不住了,张口讨要。
  “小弟,不是姐夫不让你喝。你还上学呢,不是在做最后的冲刺吗?等你高考完,姐夫再请你喝。你要喝多少,姐夫管够。”
  黄文江也不是个小气之人,老婆平时明里暗里拿钱给刘桂富,他也多少知道,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说过刘桂玉。
  “哼,不让喝就算了,真小气。”
  刘桂富一生气,把筷子在桌上敲了一下,但是虾还没吃够,却舍不得走。要是他吃饱了,肯定筷子一摞就闪边上去了。
  黄文江是几岁的人了?他才不和刘桂富生气呢,笑笑地举起啤酒罐,对赵民生道:
  “姐夫,你看小舅子火气还不小呢!”
  赵民生也笑着和黄文江碰了下杯,两个人各自喝了一口。在他们这两个成年男人看来,刘桂富虽然20出头了,但太幼稚了,级别相当于赵菲这个层次。
  不过,在赵民生看来,小舅子刘桂富比女儿赵菲还不如呢,他的宝贝女儿最近越来越能干了,能力和见识,远远超过了书呆子一样的小舅子。
  不过这些话赵民生当然不好说出口,只是和黄文江碰杯之后独饮了一大口,算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把刘桂富当成孩子看的两个大男人不和刘桂富生气,倒是让刘桂富觉得自已是被骄纵的,不管自已发什么态度,两个姐夫也拿自已没办法,两个姐姐更是把他当成宝贝疙瘩。
  刘桂富这么想着,心理获得了莫名的平衡,愉快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边吃着饭,刘桂富边问吴秀莲:
  “妈,你身上有带钱吗?我要买复习资料。”
  “钱?上次你回家你爸不是刚给过50块吗?”
  赵菲一听,外公不是找妈要了一百多块吗?他说刘桂富要买资料的,原来只给了刘桂富50块,看来外公还赚了。
  “50块哪够啊?现在的资料多贵你没读书哪懂啊?你还是文盲呢,资料给你也看不懂。”
  刘桂富不屑地道,一脸看不直吴秀莲的模样。
  一屋子的“大人”,大家都不好意思和刘桂富计较,就连吴秀莲被他说得讪讪的,但也没有反驳他,赵菲哪容得刘桂富这样啊,外婆还病着呢,这个死没良心的倒好,根本没问外婆为什么突然来县城,就只知道讨钱。
  “小舅舅,外婆是文盲没错,你可是文盲用辛苦劳动换来的钱供出来的文化人哦!”
  刘桂富一听,赵菲这句话不是骂人,但怎么听着别骂人还难受呢?
  “哼,小丫头片子,大人说话,哪容得你来插嘴。”
  刘桂富自认为辈份高了赵菲一截,哪里听得下赵菲教训他,气呼呼地道。
  “好啦你们两个,真是,这点小事也要吵嘴。一会姐给你钱。”
  刘桂玉二话不说,用自已掏钱的办法来解决了这个话题。
  黄文江看了一眼老婆,照旧是没说话。刘桂玉平时给自已的两个儿子都没这么大方。
  刘桂富一听钱有了着落,他也知道自已的亲妈身上哪会有什么钱,钱一向都管在父亲手里,此时见姐姐愿意拿钱,也就不吱声了,低头把鸭腿啃了个干干净净。
  吴秀莲叹了口气,不好说什么,只好扒了两口饭,却觉得没滋没味的。
  吃过饭,刘桂富就说要回宿舍睡觉,还得准备明天的摸底考试,拿了刘桂玉给的50块钱就走了,连谢谢也没有说一声。
  赵菲还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男人呢,不,他根本就不是男人,就是条寄生虫。
  赵国强上一世虽然也有刘桂富的这些特质,但这一世情况都有好转,他也开始走向自食其力的路。
  但刘桂富却似乎变本加厉,正在踏向前世赵国强吸食家人营养的路。就好象家里每个人都欠了他的钱似的,不论找谁要钱,他都是理直气壮的。
  走了也好,赵菲也顾不是刘桂富没有关心外婆为什么来县城的事了,反正刘桂富留在,让她感觉添堵。
  “妈,姐夫和我下午带你去市里再去体检一次,医生说要慎重一些比较好。”
  “什么?还要去市里?”吴秀莲以为早上检查完就结束了,没想到还要到市里去做得查,不由脸色一变,“女儿啊,你告诉我,是不是妈得了什么不好的病了?”
  “妈,瞧您说的,医生只是不能确定而已。再说县里的设备不好,拍的片也不一定准,所以为了谨慎起见,他说最好到市里复查一下,你别乱想。”
  刘桂玉打起精神安慰母亲,心里也是乱糟糟的。
  赵菲觉得小姨也不是安抚人的料,看她说话的表情,都能把人安抚得心慌意乱。
  “外婆,我和小姨还有爸爸陪你一起去,只是去拍个片,很快,你别担心。晚上就能回来了。”
  赵菲口气轻松地道。
  吴秀莲倒是觉得听外孙女说话比较顺耳,而且赵菲说起来轻描淡写的,让她有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便点了点头道:
  “好吧,你们一番好意,去就去。”
  见母亲的思想工作做通,刘桂玉也松了口气。她倒是对赵菲不由地刮目相看。
  记得以前到姐姐家时,赵菲总是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见人。没想到这多久没见,赵菲就变得落落大方,不光能做生意,还懂得安慰人,有明显超出年龄的成熟。
  刘桂玉把店关了,一行四个人就出门到车站乘车。
  在县城就是好,往云杭发的车一小时就有一趟,他们来得正是时候,一辆往云杭的车才刚要出站,把车拦上,上车补了票就行。
  补票的钱是赵民生掏的,他带的钱不多,但总不能让小姨子出钱吧?毕竟这车上只有他一个大男人。
  赵菲身上带了一张支票,还带了五百块钱,还好她背着背包,钱装在里面,也看不出来鼓鼓的。
  只是怎么把钱给父亲,这还真是个难题,赵菲又愁开了。
  一会体检肯定还要一笔钱,市里一定比县里贵,做的又是针对性的项目。
  揣着这样的心思,车子一个多小时后到了云杭。
  市肿瘤医院离车站不远,他们走到那里,也不过花了十来分钟。吴秀莲还好是文盲,虽然看到医院的名字,但并不识字,所以也没有异常的表情。
  赵菲这时候倒暗自庆幸外婆是文盲了,如果她认字,现在心里肯定就明白了吧?
  挂了号后,找到县里医生推荐的肖医生,他看了县里的片子,开了几张体检单,让他们马上去体检。
  “费用一共是328块。”
  医院的收费员好象都是一个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个个都是一样的面无表情。
  “什么?328块?这么贵?”
  刘桂玉惊呼一声,她身上才带了三百块钱,还差28块呢。
  “我这有。”赵民生不好意思地从口袋里掏出28块递给刘桂玉,两个人算是凑齐了检测的费用。
  一番折腾之后,总算把检测项目都做了下来。
  吴秀莲拍了两次X光,不由得有些头晕,就由赵菲扶着,在医院走廊上休息。
  “哎,进了这肿瘤医院,花销就大了。弟妹,你想开一些,还是人重要,房子卖了,以后总还能买回来。大刚他急需钱治疗,家里会帮你筹钱的。”
  “大嫂,你们真好。卖房子我不怕,只要大刚的病能治好就行了。”
  医院走廊上,一对听说话是妯娌的中年女人走过来,边走边说,脸上的表情都十分凝重,其中一个眼底还含着泪花。
  赵菲一看外婆的表情,坏了,还说她是文盲好吧,可外婆又不是聋了,这下全听到了。
  “阿菲,刚才那两个女人,说这里是肿瘤医院?”
  吴秀莲脸上的表情十分震惊。
  “外婆……”
  赵菲一时不知道如何解释是好,一时间纵有千百窍的玲珑心,也不知道如何说起。
  “阿菲,你别骗我,外婆是得了不好的病是不是?所以才要来做两次检查是吗?”
  赵菲看外婆表情灰黯了下来,不由一阵阵心疼:
  “外婆,没有啦,你没有得不好的病。”
  这话说得有多无力和苍白,赵菲自已都能感觉得出来。

☆、180。第180章 不治了

  “阿菲,你别骗外婆了,现在外婆已经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如果我不知道,你骗我还有用,既然是肿瘤医院,外婆肯定是得了不好的病是吧?好孩子,你说实话,都告诉外婆,没事,外婆心里拎得清!”
  吴秀莲的脸,原本因为拍片而显得有些苍白,此时更是迅速蒙上了一层黯淡的灰色死气,身子无力地轻微颤抖着,让人觉得她就象风中的枯叶一样,只要一阵大风吹过,就会从树枝上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