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园似锦-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价过高,凉面是不能卖的了!
原因很简单,一碗凉面平时卖五文钱,可现在的粮价已经飙到三十倍、五十倍的天价,凉面的价格定低了,不够本钱,定得高了谁吃得起?好在去年收的干海毛菜还剩下不少,卖上两三个月应该没问题。不过,凉粉的价格上,也提升了一些,要五文钱一碗。码头的生意,虽说没有往年好,但每天也还能赚些银子。余小莲自然不会放弃了。
现在家中最忙的,就是余小莲和余航了。她们都有自己的生意要做。其他人都赋闲在家,收拾院中的那几亩菜地。
柳氏把给菜地喷药的活儿,交代给大姐余彩凤。余海往马车上装了十袋粮食,每袋大约五十斤左右。柳氏见了,很是感动。五百斤粮食,够娘家吃上两三个月的了。娘家的侄子侄女都大了,顶个大人吃饭,光靠救灾的粮食,吃个半饱就不错了!官服所说的平价粮,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运来呢,她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娘家挨饿啊!
家中的粮食再多,那也是余家凭本事挣回来的。不给柳家一斤一两,别人也说不了什么。毕竟灾年粮食最重要。她不过提了一嘴,她家男人就弄了满满一马车粮食,让她给娘家送去。柳氏心中怎能不感动?
“娘,我都没去过姥爷家呢,能带我去认认门吗?”余小草没穿来的时候,整日卧病在床,哪儿也不能去。分家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也未曾去过西山村。她这两天在家中闲着无聊,一听有机会出门,忙央着要求一起去。
小石头也从他房间里窜出来,嚷着:“我也去,我也去!”
余海笑呵呵地道:“好!都去,一起去!”
柳氏白了他一眼,道:“你呀,就会惯着他们!”
余小草从地窖里取出做好的蚂蚱酱,又把昨天做的饼干带上一包,还有自制的腊肉和风鸭。这样的伴手礼,绝对拿得出手!
马车上的粮食,用草苫子和玉米秆遮掩着,余小草和小石头,爬到粮食顶上坐着,柳氏坐在车辕上,余海赶着马车,一家四口从西山脚下新修的路,朝着官道的方向而去。
本来,余家老宅要想去出门,必须穿过整个村子。后来,靖王府在西山修别院,就另行开了一条道,正好经过余家老宅门口,能够避开村子直通官道,省了不少路程。
村子里唠嗑的妇人们,远远看到余家出来一辆马车,上面满满当当地装着不知什么货物。嘴巴最碎的熊氏,对李氏道:“你婆家兄弟拉了一车什么往西边去了。柳氏也跟着去了,不会是给她娘家送粮食去的吧?”
李氏三角眼一翻,道:“谁是我婆家兄弟?我婆家兄弟只有余波,他正在府城读书,等着来年考秀才呢!”
另一个看不惯她的媳妇,撇撇嘴道:“对呀,你们已经跟余叔彻底划清关系,不是一家人了。人家大海兄弟,宁可补贴外家,也没你们的份儿喽!”
李氏眼睛一瞪,可看清眼前这个打架最是一把好手的媳妇,又怂了:“‘大海兄弟’,叫得怪亲呢。可惜你再巴结人家,人家也不会分你一粒粮食。”
那媳妇又撇了一下嘴,道:“我可不像某些人,好吃懒做上面还有婆婆压着。我们家在灾前把番薯都收回来了,加上赈灾的粮食,吃上三五个月是没问题的。有些人啊,领了粮食却吃不到自己嘴里,真可悲啊!”
李氏一听,心里的火蹭蹭往上冒,却又找不到发泄的途径。她今天为什么能跑出来跟人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就是因为她婆婆不在家,去府城给她宝贝儿子送口粮和银子去了。
家中领来的粮食,都被婆婆锁在柜子里,她出门的这三天,只给留了三斤粮食。家里两个大人加一个半大小子,三斤粮食不够一天吃的呢!
李氏总是在她男人耳边念叨,她们领的粮食,都让婆婆克扣给她小叔子了。李氏还因此跟张氏大吵了一顿。可她的段数哪里是张氏的对手,被饿了一顿作为惩罚后,就老实了。
这个媳妇这么一说,等于揭开了她还没好的伤疤。李氏蹭地站起来,瞪圆了眼睛,正要破口大骂,却看到那媳妇捋起袖子,一副“你敢骂一句老娘大嘴瓜子扇你”的架势,登时像漏了气的气球瘪了下来。她狠狠地瞪了那媳妇一眼,如果眼刀能够杀人的话,那媳妇已经死了很多次了。李氏“哼”了一声,拍拍屁股回家去了!
熊氏却酸溜溜地道:“余海家这两年赚了不少钱,灾前我还见他们从镇上买粮食回来呢。他们家肯定不缺粮!那一马车绝对是装的粮食,瞧着是往西山村的方向去的!唉!这余海可真大方,粮食一送就是一车。西山村的柳家可有福了,坐在家里什么都不干,白白从天上掉下几百斤粮食。我们家咋没有这么阔绰的亲戚呢?”
跟李氏对上的那媳妇,也看不惯熊氏的作风,站起身来准备走人:“说这么多干啥?人家送谁是人家的事,说再多也轮不到咱们头上。我去帮我们当家的去挖海肠,一天下来也能赚些买盐的钱呢!总比坐在这儿等天上掉馅饼的好!”
余海一家不知道自己被人叨咕了,兴冲冲地赶着马车一路往西山村而去。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能找到门路做工的,已经出工去了,找不到门路的都在家猫着,尽量少活动能少消耗点粮食。
一家人出发比较晚,马车拉着几百斤粮食走得也不快。西山村、东山村一字之差,差别可就大了!首先,西山村没有哪个王府在这建别院,替他们修路。因而下了官道之后,有段路走起来坑坑洼洼的,可费事了。
另外,西山村不临海,不像东山村的村民,能够在闲暇时候赶些海货换钱。不过,西山村的良田比较多,除了在山上开荒的地种番薯外,其他都种上了小麦。
这次蝗灾,西山村损失可大了。小麦再过不久就能收割了,全被糟瘟的蝗虫给糟蹋了。番薯埋在地下,多少还能收点儿回来。
柳家有十来亩良田,种的小麦颗粒无收。就五亩山地种了番薯。灾前听到余家传过来的消息后,柳家三兄弟在老爹的带领下,把番薯全部抢收回家,又连天加夜地割了几亩地的麦子。虽说麦子未曾成熟,可毕竟正在灌浆后期,青麦用火烤烤,然后搓出麦粒来,也能当粮食的。
余海一家四口赶着马车到柳家门口的时候,一家老小都坐在院子里搓麦子呢!
“爹——”看着老爹头上白发又多了不少,柳氏的鼻子一酸,忍不住喊了一声。
小草三舅舅柳浩的儿子,十三岁的柳志民抬起头来,惊讶地喊了一声:“小姑!爷爷,小姑来了!!”
柳存金抬起头来,看到闺女眼圈红红地站在门口,忙站起身子迎过来道:“云丫头,你咋来啦?是不是粮食不够吃的了?咱家收了不少青麦,你带些回去救救急吧!”
柳氏听了,眼泪刷刷地就出来了。她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儿,从小就被爹娘偏爱,上面又有三个哥哥宠着,出嫁前一直都活得无忧无虑的。
出嫁的时候,家中陪送了不少东西,都被张氏给没收了,说是没分家她给保管着,打那以后,她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嫁妆。
出嫁后,她的日子难过,偶尔会跟娘家诉诉苦。娘家人多地少过得也不宽裕,可每年都会从牙缝里省些银子和粮食给她送去。可惜她不争气,银子粮食都被张氏给哄了去。
刚分家那会儿,是她家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年迈的爹娘,带着娘家哥哥嫂子们,帮着修房子,送粮食,给她银子置办日用品,让她们家熬过最困难的时候。
第二百八十七章 娘家(二更)
现在,爹一看到她,首先想到的是她缺不缺吃的,还把自己家为数不多的粮食分给她,让她怎能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小草的姥姥姚氏,见女儿不说话一个劲儿的流眼泪,登时急得团团转:“这是咋地了?出啥事了?说话呀!甭管什么事,咱们合计合计,总能度过难关的!”
柳氏的大嫂韩氏,也走过来,关心地望着她。柳氏抹了抹眼睛,咧开嘴笑了笑道:“没啥事,就是想你们了。来看看你们好不好,缺不缺粮食!”
柳存金听自家姑娘一说没啥事,顿时放心了不少,他笑着道:“不缺,不缺!家里收到传信,抢收了不少青麦,每亩地也能见个几十斤粮食。再加上朝廷的赈灾粮,够吃几个月了。你们家怎么样?玉米啥的可被蝗虫糟蹋吗?”
姚氏白了自家男人一眼,道:“你们父女俩就准备在这唠上啊?别在门口杵着了,快让闺女屋里坐吧!”
“姥姥、姥爷!”小石头被送粮食上面抱下来,一下地就冲进门,朝着柳存金老两口喊上了。
余小草跟在他的身后,也喊了句姥姥姥爷,又朝着院子里站着的韩氏和卞氏称呼着:“大舅妈、三舅妈……”
姚氏高兴地把小石头搂在怀里,又腾出一只手摸摸小草的脑袋,笑眯了眼睛,道:“哟!我们小草和石头也来啦?瞧这小脸晒的,都红了。走,进屋姥姥给你倒糖水喝!”
小石头乖觉地道:“不用了,姥姥,我们不渴!我帮您搓青麦吧?”说着,在本来姚氏蹲着的地方,拿起一穗烤干的麦子搓了起来。
姚氏忙拉住他,道:“小心,别被麦芒扎了手!我们石头的手可是写字做学问的手,要是扎肿了,咋完成先生的作业唻?”
门外的余海,正在卸着马车。柳家的左邻右舍,听到动静出来看。看着一马车的粮食,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都说柳老头家闺女发达了!果不其然,瞧瞧,瞧瞧!这么金贵的粮食,一送就是一马车。”
“就是,就是!这一车粮食得有个四五百斤吧?省着吃的话,够老柳一家吃几个月的呢!”
“以前你们还笑老柳家的闺女嫁个穷鬼,婆婆又厉害,被磨搓得不行!老柳一家没少贴补这个嫁出去的女儿。现在看看人家,要是早知道女婿能发达,就是早先贴补再多也不亏呀!”
“可不是嘛!这一车粮食,放在现在,不得十几两银子啊!柳大叔以前贴出去的,不都挣回来了?”
余海在众人艳羡、嫉妒的目光中,扛了一袋子面粉进了院子。自从闺女回来一直都关注在她身上的柳存金,这才发现原来女婿还在外面呢。看着他扛进来的粮食,柳存金忙皱了眉道:“来就来!干嘛还带着粮食?难道我们家穷得管不起女儿女婿吃顿饭?”
柳氏忙替男人说话道:“爹,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早前准备得粮食多,后来郡王爷又给送了两车过来。我们家吃不完,所以给您送些过来。”
柳存金脸色依然有些不悦,道:“现在是灾年,多储存点粮食是好的!那些蝗虫只有到冬天才能彻底都冻死,一直到明天年春天地里都产不了粮食。你们家能有多少粮食?怎么可能吃不完?赶紧把粮食扛回去!”
余小草忙道:“姥爷,您就放心吧!我悄悄告诉您,小郡王给我们拉了两千斤粮食过来,还有抢收的玉米,也给留了三千斤。我们敞开肚皮吃上一年,也吃不完!”
小石头也跟着道:“二姐还捣腾出一种能够驱逐和消灭蝗虫的药水,我们家院子里又重新种了不少青菜,都长这么高了!”小石头用手比划着。
姚氏惊喜地道:“有能灭蝗的药水?那岂不是可以种一茬大豆了?”
柳存金想得比自家婆娘复杂,他压低声音问道:“草儿,做药水的药贵吗?一亩地的药水,得多少银子?”
余小草看了有些兴奋的姥姥一眼,小声道:“配制药水有两味药挺贵的,一斤药水少说得五两银子,能洒四五亩地的样子!”
小草姥姥一听,一亩地要一两银子的药水,顿时打了退堂鼓,道:“种一亩大豆,能卖几百文钱,用了那啥药水,还不亏得找不到家啊!这买卖太不划算了!”
余小草笑着道:“多的咱种不起,咱们可以少种些秋菜和蔬菜,到冬天不至于没有菜吃。姥姥,姥爷。我给您带了一罐子药水,每天取几滴用水稀释了,给菜地浇水,保证蝗虫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
韩氏的小闺女柳飞燕,惊叹地看着余小草手中的陶瓷罐子,小声道:“这么厉害?娘,我们现在就去收拾菜园子去吧?好早点把蔬菜种下去。”
文静温柔的卞氏,轻轻摇头道:“不能在菜园子里种!你想想,别人家都种不出菜来,只有咱家菜园子里有,不招贼才怪。我看,还是把后院收拾出来,洒上点萝卜白菜的,再加上家里晒的干菜,也能对付一个冬天的了!”
二舅舅家的小女儿柳飞絮,眨巴着大眼睛,道:“反正家里的鸡都宰了,不如把鸡圈扒了,在那个角上洒些青菜种子,咱们秋天就不愁青菜吃了!”
柳家除了大舅舅、二舅妈、小舅舅还有二舅舅的大儿子柳志伟上工去了不在家,其他人都围在小草身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种蔬菜的事。
姚氏扒拉开人群,把小草从中解救出来,笑着斥道:“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种蔬菜的事,咱们晚上在一起合计!草儿,跟姥姥进屋洗把脸凉快凉快!”
两个舅妈带着孩子们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搓着青麦子。二舅舅柳汉,跟妹夫余海一起,一趟趟地把粮食从马车上搬进自家地窖里。柳存金夫妇在一旁看着,不住地道:“怎么送这么多粮食?你们家够不够啊!还是拉一半回去吧?”
柳氏一手一个把爹娘拉回屋里,笑着道:“爹、娘!这是女儿女婿孝敬您二老的!你们就放心地收着吧?过两个月要是平价粮不能运回来,女儿再给你们送。”
两个壮年劳动力,来回四五次就把粮食都搬进了地窖。柳汉搓搓手,对柳存金道:“爹,妹子送过来的都是细粮。有七袋子白面,三袋舂得很干净的大米。你看……”
余小草抢在姥爷前面道:“姥爷,小郡王给我们送的都是细粮,您想问我们要粗粮的话,我们家还真拿不出来呢!”
柳存金闻言,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笑容满面地看着女儿女婿和外孙们,道:“客气的话我就不说了!以后你们家要是忙不过来,记得支应一声,咱家别的不说,就是劳动力多!就连志民那小子,也能抵大半个劳动力了!”
这时候,他突然想起女婿家替官家种的十亩玉米,道:“大海啊,你们家玉米收成怎么样?减产了没?唉!谁能想到快丰收了,又遭了蝗灾!要不是有老神仙示警,玉米可就保不住了,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老天保佑!总算给咱家留条活路!”
余海嘿嘿一笑,道:“玉米的产量还不错,郡王爷很满意。他前阵子过来,拉走了十几车呢,还说替我们要赏赐!”
柳汉是种田的一把好手,他在心里算了算,十几车粮食,一车至少也有五六百斤,那么妹夫家的十亩地少说也产上万斤……他的脸上露出惊骇的神色:“十几车?那一亩地不得收个千把斤啊!种玉米这么高产?一亩地跟我们六七亩地差不多了!”
余小草笑眯眯地道:“二舅舅,玉米要是普及后,只能算粗粮!就跟黍面差不多,卖不上价的!”
柳汉心里明镜得很:“正常粗粮的价格是细粮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这么算下来,种玉米还是划算的!还有一点,种了高产作物,以后哪还会吃不饱肚子?敞开了吃,也吃不完!”
余小草点头如捣蒜:“嗯,嗯!吃不完还可以喂鸡喂猪,喂大了杀了吃肉,以后就不会一年到头只过年舍得吃顿肉了!”
柳志民眼睛亮亮地看着小草,道:“表妹,照你这么一说,咱家以后就能三天两头地吃肉了!”
卞氏笑着点了点儿子的脑袋,道:“瞧你这馋猫样,也不怕表妹表弟笑话。这一年来,少你肉吃了?”
柳家现在的日子过得在西山村也算数一数二的了。柳家老大老二跟着妹夫卖西瓜,赚了老些银子。老三手艺过硬,被靖王府雇去修建西山别院,每个月有二两银子的工钱,一年下来也不少挣。家里的伙食也直线上升,虽然不能像余家三天两头吃肉,可一个月还是能吃上三五次的。
中午的时候,柳氏的两个嫂子把小草带来的腊肉和风鸭,都做成了菜,又把家里所剩不多的鸡蛋炒了,弄了满桌子的菜。家里人口多,大人坐一桌,孩子坐一桌,相谈甚欢。
第二百八十八章 又赚一笔
余家四口人走的时候,柳存金知道闺女喜欢吃青麦煮的粥,就把家中搓好的三十多斤青麦子全给带上了。余海一再推辞,老头儿生气了:“你嫌弃我们家的礼物拿不出手可是?你要是不收,就把你带过来的米面全拉回去!”
柳氏很清楚自家爹的倔脾气,赶忙拉了拉男人的衣角,笑着道:“这是爹送给我的,你无权拒绝。爹,您还记得我喜欢吃青麦煮得粥啊!”
“记得,咋不记得?”见闺女把青麦拎上马车,柳存金脸上的表情和缓不少。
姚氏在一旁笑呵呵地道:“大海,你别跟这老头子一般见识。他啊,最疼的就是这个闺女了。云丫头爱吃青麦煮的粥,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每到夏初的季节,他都会背着全家,去地里掐些麦子回来,偷偷地搓出来,给他闺女煮粥喝!云丫头出嫁后,每年这个时候,他都念叨‘闺女今年吃不上青麦粥了,要不,给送两斤青麦过去?’”
余海也是个疼闺女的,要不也不会由着小草折腾这折腾那的。他动容地喊了声:“爹……青麦我们收下了,回去专门给慕云煮粥喝。”
余小草在一旁凑趣道:“爹,我也喜欢喝青麦煮得粥,你可不能光想着娘,不顾我这个闺女了!”
余海嘿嘿笑着道:“那就多煮一碗,草儿跟你娘一起喝!”
小石头在一旁不乐意地喊着:“还有我,还有我呢!”
余海朝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你小子,跟着瞎凑什么热闹?缺你吃了还短你喝了?不是有大米白面吗?你娘和你二姐就这点爱好,你也好意思跟着抢?”
小石头哭丧着脸,向姥姥寻求安慰:“姥姥,爹偏心眼!石头好可怜,没人疼没人爱,就像地里的小白菜……”
姚氏笑着把他抱在怀里,安抚道:“石头不哭,姥姥疼你!大海,咱家青麦多着呢,你可不能苛刻了孩子们,吃完了,我叫你二哥再给你送去!”
余海瞪了自家儿子一眼,笑道:“娘,您别被这小子给骗了,他啊,哪是喜欢吃青麦粥,就是跟着找存在感呢!”找存在感这个词,还是从他闺女那学来的呢。
柳存金看了看天色,对柳氏道:“不早了,这边路不太好走,你们车赶慢点儿。过些日子,家里没啥事,我和你娘去看你。财不外露,家里的粮食放好,手别那么松,别有了俩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他说一句,柳氏就点一下头。父亲的话虽然有些糙,可句句都是为了闺女着想。
马车送西山村驶出好远,一回头依然能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在夕阳中朝她们招手,柳氏心里酸酸的,决定以后多回几次家,免得爹娘惦念。
回到东山村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了。好在除了西山村那十来里路,都是平坦的大道,马儿在夜色中也能平稳地奔跑。
回到家后,老余头告诉他们,今儿珍馐楼的二掌柜钱小多,奉了周三少的命给家里送了一车粮食,看到院子里的蔬菜,激动得非要预定一些。见余海一家四口都去了西山村,家里没一个能做主的,便告辞说明日再来。
“大海,珍馐楼对咱可真不错,咱家种了老些蔬菜,就匀点给他们吧!”老余头觉得人家周家堂堂皇商,对余家一向帮助挺多,这大灾年的还不忘送粮食过来。礼尚往来,也该匀些蔬菜给人家。
余海没有搭话,而是把询问的目光投向自家小闺女。余小草想了想,道:“咱家院子里的菜地,少说也有三四亩,自己吃肯定是吃不完的。不过,每天需要浇驱虫的药水,成本就增加了不少。要不……咱们匀两亩地的蔬菜给珍馐楼,就光收个药水的成本钱?”
余小莲却有些不乐意了:“那咱家的种子、人工都不算钱啦?照你这么卖,不亏死才怪!要我说,人家珍馐楼家大业大,根本不在乎咱这一星半点儿的,就照高价菜卖就是了!咱们家的蔬菜,可是镇上的独一份!珍馐楼要是赶在这时候推出绿叶菜,价格肯定不能低了,还能给他们拉来许多顾客。这买卖,上哪找去?”
余小草笑眯眯地看着她,道:“小莲现在满脑子生意经,说得头头是道的。行!明儿小多哥来的时候,你跟他谈!”
余小莲一扭身子,道:“我才不呢!明儿一早我还要卖凉粉呢,哪里有时间管这些事!你不是跟钱小多熟吗?你问问他准备咋收咱家的菜不就得了!”
第二天,钱小多早早就来到东山村,大掌柜也跟着过来了,足见他们对这次买卖有多重视。以周家的财力,从南方运蔬菜过来并不是不行,不过蔬菜的价格再加上运输的成本,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再说了,运过来的蔬菜哪有现摘的水灵?镇上那些有钱人家,嘴可刁了,新不新鲜一吃就能吃出来。
大掌柜在钱小多的引领下,走进了余家的院门,大大的院子里,种满了鲜嫩碧绿的菜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