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的人家自然心有不甘,指着他们心仪的产品,询问能否再照样制一个。铺子给的答案则是否定的,每件自鸣钟都是独一无二的,绝无第二件。
来人莫不失望,然而在失望之余,铺子里的掌柜却向他们解释:虽然不能再一模一样地制这名录上的产品,但是却可以按照客人们的要求“定制”,客人们可以按照名录上的样子,提出要求,做些改动,比如去掉或是增加一些装饰,改换材料或是颜色,甚至在钟身或是钟面上写字,放上家族名号,这些都是能做到的。
后来的人家一想,这岂不是比先来的更好了?于是纷纷下定,尽管这种“定制自鸣钟”的价格比“名录”上更贵,他们还是认为捡了大便宜。
没过多久,京里自鸣钟的生意也火了起来。
十三阿哥心里非常安慰,他出面张罗的这件事儿,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是有声有色的,没有搞砸。
他身为主事的阿哥,于这件事儿上也没有闲着。早先石咏他们上门求见,就是请十三阿哥和十三福晋想个法子,将京里各个有爵的人家,从前到后排了个名次出来,先邀哪家,后邀哪家,哪两家不能前后脚,免得遇上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都是十三阿哥与福晋两个花了两个晚上商量出来的。
在这桩生意里,内务府投入最多,占了五成的干股,薛家出力最多,占了一成干股,而贾家这里,也是贾琏与凤姐两个自己投了体己,占了五分股。余下都是十三阿哥投的。
然而十三阿哥却与福晋商量了,这自鸣钟的生意,赚下来的银子,他们自己一分不留,全捐给户部和皇阿玛的内库里。
十三福晋原本有些不舍,可是再一想,十三阿哥府出的这些本钱银子,其实都是雍亲王所赠,自家其实没出什么本钱,这赚到的钱去贴补户部和内库,也是正理。她是个明事理的妇人,便也支持丈夫的决定,只说:“爷,那回头你可得记着,给咱们自家也添两件雅致的自鸣钟,放一尊在咱们内院,回头妯娌们来了,妾身也可以显摆显摆。”
十三阿哥当然没二话,笑着应了。
如今石咏贾琏他们大约每月会上十三阿哥府一次,一来给十三阿哥请安,二来商量一下经营的事儿。而薛蟠则会借这机会每月向十三阿哥报账。
石咏有会见了薛蟠报账的样子,只见他抱着账簿,还带了个算盘,一面报账,一面伸手在算盘上噼里啪啦地划拉。待报完,算盘上便也复算完毕,通常情况下,少有算错的。
十三阿哥就赞:“看文起的样子,绝想不到你才这点儿年纪,不知道的,以为你是哪家的老账房呢!”
薛蟠只会嘿嘿傻笑,同时伸手挠头,老老实实地说:“谢十三爷谬赞,说老实话,家里这些都有人教……”
薛家毕竟是世代皇商,薛蟠从小,也是这么被教出来的。
“……可就是以前不爱这个,就爱在外头斗鸡走马,后来十三爷点了我家帮衬生意,我便想,可不能再这么了,才将这些都拾起来,现下想想,这赚银子的事儿么,其实比花钱还更有趣些。”薛蟠不好意思地摸着自己脑门前面剃的光溜溜的一片头皮。
旁人都笑了,心想这薛蟠也真是直肠子,什么都敢说。
薛蟠却拿眼一瞪石咏他们:“可不是么?”
他当初头一回到十三爷府上的时候,可着实被十三阿哥的皇子气度给吓住了,想想要退出么,又不敢提,要让自家的管事掌柜直接上门给十三阿哥报账吧,又显得不恭敬,怕得罪了人家。压力之下,薛蟠这个纨绔子弟便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在承德一回,在京里一回,他倒是历练出来了。
这一天待薛蟠与贾琏都告辞之后,十三阿哥单独留了石咏。
“茂行,爷留你不为别的,是想问问你,除了自鸣钟以外,还有什么旁的主意没有?”
石咏被十三阿哥这样一问,却一下卡了壳:清代工艺美术在康乾时达到顶点,自鸣钟自然是一件,是集中了机械、金银器、雕刻、器皿烧造等诸多手工艺门类于一身的产业;除此之外,还有些其他的,如瓷器这一大门类之中,也有极多的精品问世,可是有什么是最适合现在拿来做生意,赚银子用的。
“十三爷,您且待卑职略想上一想。”石咏有些犯难,他当初在康熙面前夸下海口,只说手工业的发展能够利国利民,然而到了这时,他却又有些茫然,难道靠他们所做的,这样小小一爿生意,就真的能利国利民么?
从金鱼胡同出来,石咏一直凝神沉思,默默不语。冷不防石崇向他打招呼:“小石咏,这又是犯了什么难了?是不是缺了生财的主意,要不要我给你支个招儿?”
早先在京里布置自鸣钟的铺面,石崇就出给了不少建议,有不少都是颇为实用的。所以石咏听石崇这么说,也满怀期待地问:“怎么,你又有主意了?”
石崇开玩笑道:“你叫声祖宗来听听。”
石咏一板脸:“你先说,若是主意正,你要我叫什么都行。”
石崇“哼”的一声,便道:“也成,反正这是当初我石家的不传之谜。你听过冬令有韭菜齑么?”
石咏一想:反季节蔬菜?
照他的理解,反季节蔬菜在这个时空应该已经有了,只是产量极小,只有极少数富人才能消费得起。像石咏这样的家境,自然从来没见过。
可是,石崇乃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古人,他那时候是怎么生产出反季节蔬菜的呢?是靠大棚、温室,还是靠别的什么法子?
可是待石崇一说,石咏险些没当街笑出声,被人当傻子看待。
原来石崇家冬令时候也能给客人奉上韭菜齑,竟是石家的厨子会事先将烫熟的冬小麦麦苗剁碎,然后将韭菜根磨成粉混入其中,于是这碎麦苗自然带上了韭菜味儿,旁人都以为是新鲜的韭菜做成的。1
待到石咏回家,便躲进自己的东厢,捧腹笑得不行。
石崇则莫名其妙:“怎么了?”
“我告诉你,现在这世上,已经有冬令的蔬菜了!是真的,可不似你这般假冒混充的。”石咏说,心里则想,若是往后再过三百年,冬天里可是要什么没有啊?
“石季伦,你还有别的主意不?”石咏又问。
“没……暂时还没……”石崇悻悻地说。
“看来这回你也是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了!”石咏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能损一损土豪,不损白不损。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才尽,什么技穷的?”石崇的口气显示了他听得着实是一头雾水。
石咏这才想起来,石崇是西晋人,江郎江淹比他晚一百多年,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笔下,更是晚了好多。
果然隔了一千多年,代沟就是深,他同一名古人讲起“江郎才尽”与“黔驴技穷”,竟然也是鸡同鸭讲呐。
作者有话要说: 1这个故事见于晋书,关于石土豪的各种轶事,实在是很多。
第120章
虽说石崇已经是“石郎才尽”; 可是他的话多少还是给石咏提供了一些思路。
如今工匠们的审美与工艺水准已经登上了高峰,可是做出来器物的用途; 还局限在礼器典仪、风雅赏玩、日常装饰这一类; 这也就决定了这些器物的消费者只局限于金字塔顶尖上那个小小的阶层; 还没有真正为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帮助。
连养心殿如今都还用的是蚌壳做成的明瓦呢; 谁能说大片的平板玻璃做出来会没有销路?
如今这个社会之中,专门的小手工业者这个阶层已经逐渐形成,正在脱离原本依附土地劳作的农民阶层。推动这个阶层的发展与壮大; 推动技术突破与革新; 也许就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社会矛盾,并且为底层劳动人民争取更高的地位与社会待遇。
做自鸣钟; 说到底还是从富人口袋里掏钱; 但赚来的这些钱若是投入到赈灾、河工、筑路这一类与民生相关的用途上,铁定是一眨眼就没了。
但若是有一整个阶层能逐渐富裕起来; 再加上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情势也许就会不同。
于是石咏拿定了主意; 打算就朝这个方向再去琢磨去。
他正琢磨着,薛蟠那边却下了帖子,邀他和贾琏一起去说话。
待这日石咏与贾琏两人见了薛蟠; 便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都连忙问起缘由。
薛蟠这日将石咏与贾琏请到了自家一处产业里,找了个隐秘的地方坐下来饮茶。
贾琏听了薛蟠所倾吐的“烦恼”,登时说:“竟有这等好事?”
原来,薛蟠所烦恼的; 竟是他自己个儿的亲事。
自从承德与京城中两间经营自鸣钟生意的铺子开张之后,“皇商薛家”便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昔年与薛家有生意往来的人都说,没想到老一辈去了之后,这年轻的家主经营起来,倒也有声有色。
薛蟠以前就是个纨绔,一向甩手让自家掌柜去处理生意的,难得这一回自己做上了手,心头还挺得意的。哪知名声一起,上门说亲的人立即多了起来,令薛姨妈一时有些应接不暇,挑来挑去就挑花了眼。
石咏听说,就好奇地问:“薛大哥不是在旗的吗?”
薛家是内务府包衣,也在旗籍。按照石咏所想,要是有人给薛蟠说亲,总得等三年一次的选秀之后再说。薛家可能原本也是这样想,或是在家世与薛家相当,也就是同为内务府包衣家的女孩儿里面择一为妻。
薛蟠点点头,贾琏便代他向石咏解释:“如今上门说亲,要么就是内务府包衣家里的,要么就是报了免选的,要么就是逾龄的。”
石咏一听便明白了:要么就是门第不高的,要么就是可能身有疾病缺陷的,再不然就是年龄偏大的。
当然,薛贾两家都是包衣出身,石咏可不敢当面说这两家“门第不高”,回头贾琏和薛蟠一定都嫌他。
然而薛蟠现在愁的,却都不是这个,“你说这事儿鬼不鬼,什么时候诚亲王府和九贝子府,都能出面为我这个小小的商家撮合亲事了?”
石咏一听就明白了,诚亲王府是三阿哥胤祉的府邸,九贝子自然是九阿哥胤禟。如今这两家,经过“自鸣钟”这件事,怕是都相中了薛家的财势和薛蟠的“才能”,想要拉拢薛家。或者就干脆是想用薛蟠这个人。九阿哥怕就是动着这样的心思。
果不其然,说起来,正是诚亲王与九贝子麾下门人,各自往薛家递来了联姻的意思。
贾琏想了想,说:“诚亲王麾下都是些文人雅士,怕是与文起说不到一处去的。”
他与石咏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想到了“庚黄的画儿”。
“是啊,”薛蟠叹着气说,“就是怕这个啊!”
薛蟠自然是怕与诚亲王门人联姻,薛家的家财要为诚亲王所用。毕竟本来诚亲王那边能理财生财的人才就少,每每看着站在八弟身边的九弟胤禟赚钱赚得风生水起,胤祉心头指不定怎么郁闷呢。
“那九贝子那边呢?”
薛蟠叹了口气,说:“那边倒是能说到一处去。”
九阿哥前来求亲的门人,也是皇商出身,与薛家门当户对,若是薛蟠娶了人家女儿,恐怕以后生意上能得岳家助力。
然而薛蟠依旧愁眉苦脸,说:“我就怕点了这个头,就立即惹恼了那边。”
这个薛大傻子,其实一点儿都不笨,大事儿上心里还是有把算盘的。
贾琏这次在承德,也渐渐多了解了些朝政和京中的时局,听见薛蟠的话,颇有同感地点头。两人都觉得如果答应了九阿哥的门人,立时就要惹恼诚亲王。如今大阿哥与二阿哥被圈,三阿哥就是“长”了。如果将来登上大位的是三阿哥,薛家就还是趁早收拾收拾回南边,别在京里混了。
然而石咏却知道,薛蟠现在无论是三,还是九,都沾不得。
薛蟠现在是在帮十三阿哥做事,十三阿哥背后靠着雍亲王,所以薛蟠如今等同于一个隐形的“四爷党”。如果教四爷知道了,原本帮着十三阿哥的薛家投了三九之中任何一家,那等数年之后,薛家就哪儿也别混了。
可是这话石咏却不能明着说,他只能斟酌着劝薛蟠:“眼下毕竟情势不明,薛大哥说亲之际务必小心些。若是能说个谁都不靠的人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贾琏却在一旁着急:“文起现在最紧要的,是该想想如何回绝两边。这一旦开口回绝,就两边都得罪了。所以一定得寻个妥当的理由,就算是回绝,也要给对方台阶下,否则文起等不了多久,眼前就要倒霉!”
薛蟠听了贾琏的话,皱了皱眉头,眼中的迷茫突然去了些,突然直起身,对贾琏与石咏说:“我倒有个主意。”
“不如我娶甄氏做正妻吧!”
贾琏与石咏同时吃惊:……啊?
前一阵子石咏告诉薛蟠,教他为金陵的旧案善后,便善待甄氏,也就是薛家买回去的小丫头香菱。薛蟠也应了,当即按照石咏“听来”的线索,去苏州寻人,没想到当真寻到了甄世隐的妻室封氏,便送她母女相认,又认祖归宗,重新上了户籍,算是恢复为甄家的人。
贾琏吃惊,是因为觉得甄家姑娘与薛家门不当户不对。甄家当家人又不在了,因此一旦薛蟠娶了香菱做正妻,便意味着的薛蟠以后从妻族得不到什么助力了。
而石咏吃惊,则是觉得薛蟠这条故事线改动太大,难道以后香菱就真的成为薛家大奶奶,夏金桂就被吞了么?
不过依照红楼剧情而言,夏金桂被吞……也挺好的。
薛蟠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好:“当初石兄弟不还劝我要善待甄氏来着的么?回头我就可以说,当初一见甄氏,就觉得这丫头必定是我大老婆。如今连岳母都已经寻着了,更下定决心,非她不娶。”
石咏与贾琏两人对望了一眼,分别想了想这事儿的可操作性。
香菱家世不显,而且如今人在民籍,但是就因为她家里人口简单,又找回了原户籍,抬个旗也很容易,只要花点钱即可。
而香菱与薛蟠认识在先,薛蟠当初又曾经出过为抢香菱而“误伤人命”之事,所以他这会儿说什么对香菱一见钟情,旁人无法辩驳,这样一来,就将所有为薛蟠说亲的人回绝了。
于是贾琏开口:“文起,这事儿但凡你想清楚了,你如不指着岳家的权势和媳妇儿的嫁妆,这门亲,我看倒也做得。”
薛蟠白眼一翻:“我若贪图权势,现有的不就都是么?”
贾琏一想就失笑了,现有的三阿哥和九阿哥的门人,就都是权势,而薛蟠如今想的,则是避开这些烫手山芋的法子。
薛蟠想请贾琏做男方的大媒,贾琏当仁不让,慨然应了下来,又细细与薛蟠商议,如何给女方抬旗,合时下定,女方那边请哪位做大媒,等等,一应细节。
石咏却想起一事,连忙说:“薛大哥,你即便娶了正妻,也得防着点儿,回头人送你个小老婆,看你推不推得掉。”
这个时空里赠个妾室则更容易,甚至胤祉或是胤禟也不须什么门人出面,只要将福晋身边得脸的大丫头送给薛蟠,薛家还少不得拿人家当个贵妾娶了来。而且这样一来,薛家就永远烙上了三或九的烙印,怎么抹也抹不掉。以后这个时空若还是雍正登基,那薛家以后倒霉的日子还有的是。
“这简单,”薛蟠哈哈一笑,“不早就说了么,我就瞧中了那香菱一个丫头,其他人,都是不娶的。”
贾琏素知薛蟠的脾性,知他是个耐不住的,登时笑道:“我不信,回头你能耐得住,不偷鸡摸狗?”
薛蟠则早已胸有成竹,哈哈一笑道:“耐不住就找两个清俊的小厮泄泄火,干嘛非得女人?”
贾琏与薛蟠两人玩笑惯了,熟悉这等“荤话”,然而石咏却被雷得外焦里嫩,三观碎裂。原来这个时代的男性同胞们,都是能这么泰然自若地坦诚这方面的偏好的吗?
他想想,忍不住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感到悲哀。在这个时空,他无法用后世通行的道德观念去批判薛蟠或是贾琏。可是这样一想,那些深宅大院里的女人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些,从内宅到外院,竟全是竞争对手。
薛蟠打了个哈哈之后,才掩饰着说:“说笑,说笑了。说是这么说,以后可也不敢了,听说这一位……”
薛蟠伸出两根手指头,比了个“二”字。
“……就是因为这个,被皇上罚得不轻,但凡毓庆宫二十五岁以下的,全都给杖杀了。”
薛蟠说的应当是太子未废时候的旧事,看来康熙本人对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也是深恶痛绝的。可是石咏却纳闷了,康熙要罚,为什么不罚二阿哥本人,反而将毓庆宫里的人都杖杀了呢?可见龙椅上那位的是非观念,也实在是……应当大大地批判。
“所以眼下风声紧,这种事儿最好还是别沾!”薛蟠望望贾琏和石咏,笑道,“反正我媳妇儿样貌好,又是母亲养在身边的,整日又和妹妹一处,品行定然不差,三年五载之内也看不腻,我是只打算守着媳妇儿一个的。”
他瞅瞅贾琏,知道贾琏经过璃官的事儿之后,只管守着凤姐和平儿,此外无论男女,都不敢再生什么旁的心思了。
薛蟠又瞅瞅石咏,与贾琏一起憋着笑说:“石兄弟,怕还是个不晓事的雏儿!”
石咏板着脸,作势要走,不理会这两人对单身狗恶意满满的嘲笑,被薛蟠赶紧留住,说:“别,哥哥还有正经的要紧事与你商议!”
石咏勉强慢了脚步,听薛蟠所说的当真是“正经事”,这才留了下来。
薛蟠与他商量的,则是过不了几日,十三阿哥生辰的事儿。
第121章
十三阿哥寿辰那日; 金鱼胡同自然要摆酒席。
而石咏、贾琏和薛蟠,这臭皮匠三人组自然是上不得台面在那天去贺寿吃席的; 以这三人的地位; 至多是前两天将寿礼送去; 再捡个时间去请个安罢了。
然而几个人商议的却是借十三阿哥府的寿宴; 继续推销自鸣钟的事儿。
他们仨商议了一下,决定再挑几具做工精美的自鸣钟,给十三阿哥府上送去。尤其是那种风格婉约; 做工又极精美的; 回头搁置在内院,算是专门给女眷们看的。
此前在京里的铺面; 前来选购的大多是各府的男主人或是大管事之流; 内院那边,因女子较少抛头露面的缘故; 那些设计精巧玲珑的款式反而卖得慢些。毕竟内院的夫人太太们; 见不到这些自鸣钟摆在家里的实景; 而仅凭“名录”上的一帧图画,很难让她们这些女眷有直观的感受。
当然了,内宅的消费能力是谁也不能小觑的。织金所的成功就是眼前的一个例子。
这仨一起上十三阿哥府的时候; 十三阿哥便连连夸他们想的周到。然而贾琏却一本正经地说:“十三爷; 这可不是咱们哥儿几个孝敬您的。这本就是您张罗的生意,是您的东西。这几件,才是咱们的寿礼。”
说着,贾琏将礼单递上。
十三阿哥一怔; 这才省过来,他们这几个是要避免“送钟”。十三阿哥哈哈一笑,道:“好精乖的几个。这下子爷可明白了。若是有人来想讨爷这府上的几座自鸣钟,爷可有由头回绝了,回头就让他们自己上铺子里去买去。”
他接过礼单,见也是三人联名的。这次贾琏与薛蟠不容石咏推辞,硬是要帮他一把,于是将石咏那一份寿礼也凑出来了。
“好,好……爷代福晋谢过你们几个!”十三阿哥见单子上有不少织金所的布料之类女眷用得着的东西,自然也难免感激之情。
三人一起,又提前拜了寿,才从十三阿哥府退出来。
然而到了十三阿哥生辰的正日子,石咏从内务府府署下衙,正巧遇上十六阿哥。十六阿哥一拐石咏的胳膊,便笑道:“今儿十三哥的生辰,怎么样,跟爷一道去讨杯寿酒喝喝去?”
石咏原本想要推辞的,无奈十六阿哥坚持,非要拉他同去,说是一会儿遇到十五阿哥,一定得亲口听他叫十五阿哥“姑父”。
算起来十五福晋是石咏的堂姑姑,所以十五阿哥是石咏的“堂姑父”。十六阿哥拖石咏同去,就是为了将这“长辈”的身份坐实。石咏无奈,但想十三阿哥应当不会介意的,这才勉强跟了去。
半路上两人遇上了十七阿哥胤礼。
胤礼对石咏十分好奇,而石咏也一样为十七阿哥而侧目。
石咏知道十七阿哥是个隐形的“四爷党”,将来会为雍正所重用。然而这时候的胤礼,还只是一个年轻的无爵阿哥,从上书房出来未久,偶尔奉皇父的谕令,在光禄寺与理藩院办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差事。
胤礼却问胤禄:“这就是你内务府里那个运气特别好的下属?”
胤禄点点头。
石咏倒是全没想到自己这个“运气好”的美名已然远扬,这时听见,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笑着向胤礼行礼致意。
胤礼是个好脾气的青年,便也冲石咏点点头。
三人一道,结伴来到了金鱼胡同。
十三阿哥今日精神很好,一直在前头迎客,见到十六十七和石咏,就只管点点头,让管事带着往花厅里迎。石咏自是明白,十三阿哥并不把他们这几个当外人。据说十六十七这两个年幼阿哥都与这位十三哥交好,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