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咏想到这里,已经来不及向唐英多解释:“拜托,替我向十六爷说一声。”
他一转身就往外跑,唐英在他背后“嗯”了一声。石咏便借了上驷院主事的一匹马,上马疾奔,先去了金鱼胡同。在那里,十三阿哥只听了“人命关天”几个字,立即就命人备马,两人一起赶赴九阿哥府上。
石咏记挂着工匠的性命,生怕迟了赶不上,一时也没记起十三阿哥的腿疾。可待到了九阿哥贝子府的府门口,十三阿哥下马的时候一个趔趄,脸上现出痛楚,石咏才省过来,十三阿哥完全是强撑着骑马过来的。
石咏心里满是歉疚,赶紧上前扶住十三阿哥。
此刻十三阿哥额头上已经渗出密密的汗珠,却忍住了一声不吭,手一伸,将大半个身体的重量倚在石咏胳膊上。
“不知是什么风,竟将十三弟和这位石……大人给吹来了。”
九阿哥早已听说两人赶到之事,此刻立在外院相迎,口中却阴阳怪气,多少蕴着些得意。
十三阿哥听见哥哥的声音,身子一抖,随即放开石咏,自己蹬蹬蹬向前走去,来到九阿哥身前,拱手一躬,叫了声:“九哥!”
很明显,十三阿哥的自尊心格外强,绝不愿意在兄长面前露出自己虚弱的一面。
石咏跟着行礼,九阿哥张口问他们的来意,石咏立即答:“敢问九爷,贵产业之中的玻璃厂,近来有否收购市面上的砒、霜,以作为‘澄清剂’使用?”
见到石咏的急切,九阿哥一张俊脸上难得露出点儿幸灾乐祸:“怎么?爷收购砒、霜碍着你了?让你没有‘澄清剂’可用了?产不出玻璃干着急了?……”
石咏立即截住他的话:“卑职用的‘澄清剂’从来都不是砒、霜,九爷,您这是被人算计了!”
他知道这时情势紧急,所以这时候说话也直截了当,上来就捡九阿哥最不喜欢听的说,“您被人算计了!”
果然,九阿哥脸色一沉,盯着石咏说:“我焉知你这不是说谎?”
石咏很认真地说:“砒、霜入窑,能致人死命,恳请九爷告诉卑职贵府玻璃厂的所在,卑职赶着去救命!”
九阿哥听说会牵扯到人命,脸色更加难看,但觑着眼瞅瞅石咏,他又怕石咏是反过来借此机会去探听他玻璃厂的虚实,因此皱着眉头盯着石咏,没接茬儿。
石咏一看不行,再加一把火:“以砒、霜入炉可以澄清的传言,绝不是从卑职这里传出来的,而是有人故意为之,想挑起九爷与十三爷的误会。这虚假的传言既然能传到九爷这里,想必对方一定还有后手,能够解题发挥,对九爷不利,九爷难道要……坐以待毙么?”
九阿哥一听到这里,当然忍不住,冷哼一声对石咏身后的贝子府门房说:“备马!”
他转脸看看十三阿哥,看到对方额头上一层薄薄的虚汗,终于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又补了一句:“给十三爷套一驾车。”
就这样,九阿哥带着石咏先行,十三阿哥坐车跟在其后,三人一起出城,直奔九阿哥名下的玻璃厂。
石咏一到玻璃厂,在围墙外面瞥了一眼便知里面的大致不知,见浓烟滚滚从烟囱里冒出来,心知不好,下马将缰绳一丢,也不等九阿哥,直接往里冲进去。
果然见这间玻璃厂里已经点了炉窑,玻璃料也已炼化,有个工匠刚刚往的炉子里倒了一袋白花花的粉末,将袋子丢开,伸手取了一柄钢钎就要搅拌。
石咏一跺脚:“你不要命了?”
他冲上去,二话不说,伸手就将这工匠从站着的高处拽了下来,自己用衣袖捂住口鼻,屏住呼吸,一面找到了大小足够盖住炉窑上方孔洞的一只铜盆,“砰”的一声,将孔洞盖住。
紧接着他跳下来,大声喊:“快熄了炉火,否则大家全活不成!”
刚才被拽下来的那名工匠醒过神来,当即大怒:“这一炉再烧不成,大家才都活不成呢!”
这工匠立即冲上来,猛地抱住石咏的双腿,大力一推,将他扣倒在地面上,同时大声喊:“谁,去将那铜盆揭了,回头烧不出澄清的玻璃,惹恼了九爷,谁都活不成!”
“特么那砒、霜剧毒,你们用来澄清玻璃液,这不是找死么?”石咏愤怒地大喊。
那工匠眼圈儿一红:“我们有的选吗?”
他一扭头,说:“铁牛,去拿个帕子蒙着脸,再去揭那铜盆去。”
石咏以拳捶地,心想:弄块帕子,一点儿用都没有啊!偏生他被那工匠扣住了双腿,死死地摁在地上,怎么爬都爬不起来。
名叫铁牛的工匠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看着与李寿差不多年纪,愣愣地“唉”了一声,真的去拿了块帕子,蒙住脸,在脑后打个结,然后就爬到炉窑上,伸手要揭那炉窑上扣着的铜盆。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忽听外面有人一声断喝:“住手!”
九阿哥、十三阿哥,并这间玻璃厂子的管事一起走进来。九阿哥黑着一张脸,旁边的管事赶紧代为出声发问:“这一炉,下了多少药?”
扣着石咏的那名工匠赶紧回答:“回爷的话,下了两斤。”
石咏在一旁气得继续捶地,心想这些人是真没脑子吗?两斤砒那个霜,烧成含砷蒸汽,连外头一间大屋子的人都够毒死了。那个十几岁的铁牛,以为在自己脸上蒙块帕子就成,有用吗?
九阿哥登时哼了一声,道:“尔等如此扭打作一团,成何体统?”
那工匠赶紧将石咏一放,让他爬起来。这玻璃厂房里地面上满是灰土,石咏身上穿着宝蓝色的常服,还是石大娘亲手给他缝的,此刻从前胸到前襟,一大片满满的灰土色。
十三阿哥跟在后面进来,见到石咏这副狼狈样子,实在没忍住,“噗嗤”笑了一声。
笑声都是有传染作用的,九阿哥听到身旁十三阿哥这样,登时也觉得石咏这小子十分滑稽,看着没有那么讨厌了,忍不住嘴角也朝上弯了弯。
石咏:……
他有这么好笑吗?
“照他说的做,熄了炉火,这一窑,爷不跟你们计较!”
九阿哥随意摇了摇手。石咏面前那名工匠登时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吩咐铁牛下来,两人一起去熄炉火。
石咏再想想刚才这两人一副不要命的样子,心里也是后怕。他这会儿才知道,九阿哥其实根本没将此间工匠的性命放在心上,完全是早先自己在贝子府吼的那一句,“对方还有后手”,九阿哥才信了他的话,带他来此处的。
不过如今回想,这一招确实够毒的,谣传说是石咏放出来的话,回头这边玻璃厂死了人,九阿哥立即就跟十三阿哥和石咏这边结上仇;此外,既出了人命,九阿哥自己也难保不会灰头土脸,落得一身不是。
这一招既损了九阿哥,又挑动了九阿哥十三阿哥反目,没准儿还能顺着石咏再饶上个十六阿哥绕进去,这一招,真是毒得很那!
第138章
九阿哥和十三阿哥都是人精子; 这些年也都是从阴谋诡计里打着滚过来的,两人对视一眼; 都晓得是因为这“玻璃”而被人算计了。
九阿哥黑着脸盯着石咏; 寒着声音问:“真的不是你故意透出来的风?”
石咏摇摇头; 坦然与九阿哥对视:“真的不是!”
“再说了; 九爷若是想知道这做‘玻璃’用什么澄清剂,只消来一个人问一声卑职,卑职自当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
九阿哥眯了眼; 心里暗骂一声:扯淡!
石咏:“可是九爷您又不问,卑职怎么知道您想问呢?”
九阿哥:……
十三阿哥在一旁听得; 连腿疾都忘了; 只管低了头,拼命掩饰嘴角的笑意。
“那你说说看; 用在窗户上的平板玻璃; 那种透明无色的; 到底该用什么澄清剂?”
九阿哥陡然将了石咏一军,心想:你小子嘴上说得漂亮,若真问起来哪里可能不推脱?
谁知石咏立即答道:“食盐!”
九阿哥一怔:这么简单?
旁边的管事和工匠都是听住了。管事见惯了巧取豪夺、曲意逢迎; 也不觉得什么; 但是工匠们都震惊不已,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人这么容易将自家秘方告诉旁人的?
“回头你们尽管试,若是用食盐澄清不了玻璃的气泡,我就把你们买的盐都吃下去!”
石咏说得很有把握。
“不过今天这一炉肯定是不行了; 这一炉回头凉下来就是含了毒素的玻璃,一定要妥善处置,决不能随意弃置,那个……破坏环境!”
九阿哥这座玻璃厂炼出的一锅毒玻璃,处理起来极难,连石咏都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最后还是老尚书马尔汉府上的于老太医听说了,派人来将整个一锅都拉了去,说这种东西减低剂量没准儿可以入药。石咏知道于老太医一向有分寸,便由他去了。
而十三阿哥则找了个机会,私下与九阿哥恳谈,不为别的,只为玻璃上的“合作”。
九阿哥听了十三阿哥的建言,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回应。
算起来,他和十三阿哥也算是斗过好些年头了。当初二阿哥还是太子的时候,四阿哥与十三阿哥都是太子党,而他是支持八阿哥的,两派势同水火,斗了那么些年,到最后又怎么样呢?
二阿哥眼下是一副被圈到死的架势,八阿哥病成这样犹要承受丧母之痛。九阿哥再看看眼前的十三阿哥,记起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小十三,也实在没法儿跟眼前这个头发白了一半,走三步就要扶一扶膝盖的中年人联系在一处。
“听闻府上之前添了个格格?”九阿哥冷不丁问。
十三阿哥有些失神,着实没想到九阿哥会问他这个,便点了头。
九阿哥想:原来还是要给小格格攒嫁妆。
“这事儿,我过两天再来找十三弟,详细议一议!”九阿哥问过这句,掉脸就走。
三日之后,九阿哥拿到了他名下玻璃厂新做出的一炉玻璃器。这一炉玻璃器,正如石咏所言,用了白花花的精盐做澄清剂,做出来的玻璃果然气泡少了好多,但是毕竟没有将气泡彻底去尽。此外,那玻璃的颜色依旧是绿油油的,九阿哥心想:还好不是用来做帽子……
他知道石咏那天并没有说谎,食盐确实可以做澄清剂。但是石咏那边所掌握的制玻璃技术,远远多过他的工匠们所能想到的。若是全凭自己摸索,这玻璃还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做出来,倒不如真如十三阿哥所言,干脆双方合作一把。
他去向八阿哥打了一声招呼,八阿哥此时病已稍愈,但人还是没什么精神,只微微点头说:“哥哥这里是无妨的,你若愿意,便去吧!”
九阿哥便去寻十三阿哥。这时候石咏已经将“加盟连锁”的契约条款都拟妥,由十三阿哥带着,一起与九阿哥详谈。
“你的意思,要得你指点制平板玻璃的工艺,就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
九阿哥望着眼前的这一份契纸,在心里飞快地计算着利弊得失。
十三阿哥与石咏给出了两个选项,一个是一次性付五千两银子,石咏这边交付技术,包教包会,但是教会了以后就再不管了,以后两边各自做各自的生意,互不干涉,互不相扰。
第二个法子则是石咏这边抽成,算是以技术入股,入五分的干股,以后有了新技术、新设备,也一样会通知九阿哥这边,帮他们一起做技术升级。毕竟以后九阿哥的玻璃厂赚得越多,石咏他们就也赚得越多。
九阿哥想了片刻,又问:“这种……加盟……”
他觉得这名字实在是太过“拗口”,无奈石咏就是这么起名字的,并且一早写在了契纸上。
“……是只放给我一家还是以后别家都可以加入?”
这个问题,十三阿哥早就与石咏商量好了,当即回答:“我们每一省只选一家加盟。所以九哥在本省尽可以放心,若是直隶这边您先加盟了,那么直隶就不会再有第二家加盟的。这些都可以在契纸上写清楚,若是我们这边有违背,甘愿受罚的。”
“但若是九哥您在直隶这边加盟了一家厂子,却要管着我在广东不能再寻人合作,这就有点儿过了,九哥,您说是不是?”
十三阿哥笑着问九阿哥。
九阿哥眯缝着眼,望着石咏,看了半天,突然说:“好!直隶我许你入五分的干股,此外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四省,两万两银子我三天之内送到,其他省份,爷眼下还顾不上,再说!”
石咏脸上也忍不住露出笑意,心想这九阿哥果然是个贼精贼精,极会钻空子的。他只在直隶一省选择了技术入股的方式,其余四省都选定了一次性技术买断。然而都是九阿哥的产业,石咏在这边教,难道其他几省就不会跟着学么?
但是石咏知道,比起其他几省,直隶地方对玻璃产品的消费,不是数一,也是数二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回头九阿哥投入了大本钱,自己却能平白抽五分的利,已经是捡了大便宜了。
十三阿哥在一旁则苦笑:“九哥好魄力!弟弟总算是见识到了。只盼其他几省九哥还能给弟弟留点儿财路。”
九阿哥得意地点点头,随后命随身侍奉的管事过来,与十三阿哥府上的幕僚,和薛家一个专门管文书契纸的掌柜,再加上石咏,几个人逐字逐句地将“平板玻璃”的加盟生产契约敲定,回头这边九阿哥与十三阿哥立即用了印。而九阿哥那边一转头,已经是两万两银子的银票送了过来,效率之高,着实令人咋舌。
石咏则送了一口气,心想,下一步,技术升级和兴建厂房的钱眼见着就有了。不过仔细一想,他竟然空手套白狼就套了这两万两下来,心里还是非常得意的。
收到银票的第二天,正值石咏休沐,他立即跑了一趟城外玻璃厂,指导九阿哥手下的工匠们做玻璃。
除了那名叫“铁牛”的年轻工匠之外,这边玻璃厂还有工匠十几人,绝大多数来自于山东颜神镇。上次那个使劲儿摔他的工匠姓梁,叫梁道德。石咏很是不忿,明明这人急起来就一点儿没有道德,却偏偏要叫“梁道德”。
石咏当着所有工匠的面,把制作平板玻璃的整个流程都讲了一遍,随即递给他们一本小册子。
那梁道德却摆手不要,说:“俺们不识字——”
石咏:……
他这算是悄媚眼抛给瞎子看了?
然而在这个时空,这正是最为普遍的情形,像石咏、唐英那样,既识文断字,又懂技术,上手能做工的并不多见,而大多数工匠则是靠着师徒、父子这样代代传承的方式,将中华文明古国的珍贵工艺传承下来,一旦遇上战乱,这技术便会失传。
石咏很能理解这种传承,他自己当年也在研究院里体验过师父带徒弟这种学习方式——在职培训,毕竟很多工艺美术的技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亲自上手,才能体会这里面复杂的门道和精妙的技艺。这些技法便无法见诸文字。后世或许还能考虑用图像、视频来保存,然而在这个时空里,代代相传,或许是唯一的法子。
然而这平板玻璃的制造却不同,造这种最普通的平板玻璃,是可以量控的,用多少材料,加多少“澄清剂”,搅拌多长时间,退火窑里要放置多久,一切都可以计量,并通过这个控制质量。
石咏当下随口叫来了这玻璃厂的管事,当着所有人的面儿说:“这本册子上,记着做平板玻璃的所有要领,存放在你这儿,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九爷要是感兴趣,不妨也让他看一看。”
石咏做这本册子,其实是受到唐英的启发,唐英曾著有《陶冶图说》,这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本系统记录陶瓷工艺流程的著作。唐英画工卓著,因此亲手绘制了不少流程与场景的图样,辅以文字,能让后人得窥当时制陶工业的全貌。然而石咏这本册子,却因为时间紧迫,画就来不及画了,上头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记录着各种配比、时间之类,哪怕将来不是梁道德等人在此,换了其他的工匠,能读懂这册子的,也能根据这个,将平板玻璃给做出来。
石咏给的这本册子,管事自然也知道意义重大,非常重视,小心翼翼地藏起来,生怕泄露出去,九爷见责。
石咏则又寻来玻璃厂的工匠们,将整个平板工艺细细地与他们说清楚。他发现这些工匠记性都非常好,只说一次,他们便能记住,并按此照做。
早先九阿哥的玻璃厂始终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就是去除杂色,令玻璃无色透明如水晶。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加入一定比例的硝石而已。然而加入硝石的多少,则要视玻璃料的情形而定。
石咏教会工匠们如何判断玻璃料的质量,并如何计算硝石的数量,让他们试了一次,梁道德等人就立即烧出了纯净无色的一窑玻璃。
其次就是将气泡去尽的“澄清”工艺。上回石咏已经告诉九阿哥,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就可以充当“澄清剂”,除此之外,还有一样诀窍,就是搅拌玻璃熔液的时候,不能直接用钢钎去搅,而是要在钢钎顶端装一个陶土烧制而成的中空圆筒,用钢钎推动这个圆筒去搅拌1,只要够耐心,搅拌的时间足够长,就能将玻璃熔液中的气泡基本去尽,同时玻璃熔液也流动自如,没有半点凝重滞涩。
这么着,在石咏的指点下,当九阿哥玻璃厂的工匠们将第一块厚薄均匀、纯净无色的平板玻璃切割出来的时候,这些工匠们纷纷捧着这片明净的玻璃发出赞叹与惊呼,几乎无法相信,这竟然是他们亲手制出来的。
自梁道德往下,所有的工匠都跪倒在石咏面前,感谢他教会了他们这些素昧平生的普通人一项可供谋生的绝技。铁牛则格外老实,冲石咏就“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大喊一声:“师父!”
石咏赶紧偏身让开:“别,我不是你师父,是你们爷请我来教你们的,不是我要来收徒的!”
铁牛则头一回听说这种事,竟还能有契约教授制玻璃的工艺这回事儿,愣愣地还跪在原地,醒不过神来。
九阿哥却捧着石咏所写的小册子看不懂了,问玻璃厂的管事:“他真就那么实诚?”实诚到可以将所有的工艺写下来交给旁人?难道他就不怕自己将这小册子泄露出去,届时全天下的人就都会做平板玻璃了?
想到这里,九阿哥突然有点儿肉疼,面对这么实诚的傻小子,他那两万两银子,根本就不该付出去的。只需直隶一省的玻璃生意分给傻小子五分的干股,回头无论哪里有了技术问题,直接去问他便是。自己在其他几省建玻璃厂,根本不需要让这傻小子知道。
九阿哥算了等其他几省建玻璃厂的投入,产出平板玻璃的时间,冷笑一声,道:“算了,爷现在还都顾不上南边的省,先顾着北方再说!”
十三阿哥这边的人,贾琏薛蟠等,则自有另一番打算。这平板玻璃上手快、铺开容易,等两三个月之后,这玻璃,京城的平板玻璃价格必然应声而降。
贾琏有些担心,便问起石咏的意见。
石咏这边却说:“不怕,旁人压价,我们也跟着降就是了!”
他的理想,就是让平板玻璃的价格便宜下来,九阿哥正好帮他实现这个理想。
贾琏听着无语,旁边薛蟠则呵呵笑着说:“反正开头这阵咱们已经赚了上万两的银子回来,往后一两年的开销也尽够了。反正这玻璃的价钱就算再降,咱们也是有赚头的,不过就是薄利多销而已。”
听了薛蟠的话,贾琏不得不点头,心想毕竟是薛大傻子,一谈到做生意谈买卖,反而能看得更明白些。
岂料石咏听了薛蟠的话,嘿嘿一笑,说:“谁说咱们往后只能继续做平板玻璃的了?”
他在和九阿哥的人签的契纸上,只写了“平板玻璃”一项,可是谁说他脑子里就只有平板玻璃这一项玻璃制品了?
作者有话要说: 1平板玻璃土法制作工艺,来自网络。
第139章
早在起草平板玻璃的“加盟”契纸之时; 石咏就已经将前前后后都想过了:他们眼下所建的这座玻璃厂,并不打算只做“平板玻璃”这一项。确切地说; 他想把十三阿哥的这间玻璃厂; 做成研发各种玻璃产品的基地。
反而九阿哥这样财大气粗; 要人有人; 要商路有商路的,特别适合作为玻璃产品开疆拓土的急先锋。
石咏心想:也不知九阿哥晓得了自己的心思之后会作何感想。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他这点儿小心思; 是绝对不打算在九阿哥面前稍露一二的。
没过两天; 石咏就将玻璃厂新制的“煤油灯”给十三阿哥送来。
以前他在研究院工作的时候,养成了逛旧货市场的习惯; 自然少不了见到各种形状、各种式样的煤油灯。这种灯具距离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但是它在电灯普及之前的很多年内; 都充当了主要的夜间照明工具。较之这个时空里人们使用的灯具,煤油灯拥有相对比较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式油灯的亮度。同时这油灯外面罩着的一层玻璃灯罩则使其拥有防风防水的特性; 使这种油灯的使用避免了天气因素的干扰。
在石咏看来; 这种灯具; 比这时空里所有的灯具都要更先进些。可是他百密一疏,等到将灯制成了才想起来,眼下市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