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云芳挑眉,啥意思?
  “不过要我说,这肉也没啥事,只要煮熟了一样吃,就是卖不上价了,你这一年白辛苦了。哎,正常收生猪肉要是宰杀好的,得六七毛一斤,但是你这病猪肉最少得降一半的价格,能卖上三四毛一斤就不错了。”沈大娘说着,还看了看沈云芳手里的肉,又看了看杀猪匠的背影。
  沈云芳顿时了悟了,自己是知道这肉不是病猪肉,要是按市价的话怎么也得一块多钱,所以她给自己家人的是肉,而没给钱,但是沈大娘可不知道啊,她这是觉得两斤病猪肉没有一块钱合适啊。
  “呵呵,大娘你说的真对,这猪一病,我这一年的功夫基本上就白搭了。”沈云芳说着,就把手里的肉也塞到了麻袋里,你不要我就都卖它。“大娘既然不要肉,那我就直接给钱了,大娘你这次可说啥都不能不要了,要不下次我要是有啥需要大爷大娘帮忙的,我都不好意思张嘴了。”
  沈云芳的这番作为正和沈大娘的心意,只是面上还是要顾的,两个人推拒一番,最后沈大娘还是拿着一块钱走了。
  之后沈云芳把一块块猪肉塞进干净的麻袋里,驾到自行车的后座上,让大栓驮着卖到城里去了。
  看着大栓哥的背影消失,院子里也没有了外人,沈云芳这才打趣大栓媳妇,“嫂子,你是要肉还是要钱啊,要是嫌弃肉不好不值钱,我给钱也行。”
  大栓媳妇白了她一眼,“你当我傻啊,这肉一斤外面卖*毛,还得有票才能买到,就这一块怎么也得两块钱,你想给我一块钱就给我打发了,美得你。”
  “嘿嘿,还是嫂子精明会算账。”沈云芳拍着马屁。
  大栓媳妇笑着打了她一下,“在精明有你精啊。对了,你那药人吃了没事吧?”
  “没事,你就放心吧,我给猪就吃了那么一点点,只是让它有那个症状,你没看我紧催着下刀吗,就怕再过一会儿,药劲过去了那猪在扑棱起来可就坏事了。再说这药对人体可一点坏处也没有,即使让人吃了,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只要过了两三个小时就自然挥发了,根本就没有任何残留,所以咱的猪肉还是一等一的猪肉。”进嘴的东西,沈云芳哪敢瞎弄啊,她这是有十足的把握才这么干的。
  大栓媳妇听了,拎起手里的肉,喜滋滋的说道:“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我可不管你了,我还赶着回家给我家小娟炖肉吃呢。”
  “哎,嫂子,我这还有这么多东西没处理呢。”沈云芳看着盆子里的猪头、猪蹄、猪下水皱眉。
  “哈哈,我这肚子里还有一个呢,你好意思让我累到啊,所以你自己慢慢收拾吧,反正今天你也不上工。”大栓媳妇说话的功夫已经出了院子。(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卖钱
  
  当天晚上八点多,王大栓才披着夜色匆匆回家。
  猪肉一共一百七十八斤,因为自家养的,肥膘多,所以这次卖的价格也高点,一斤肉人家给了一块五,一共卖了二百六十七块钱。
  沈云芳数出八十九块钱就推给了大栓媳妇,说好了的,她不管猪肉卖多少钱,她就收一元一斤,剩下的就都是大栓两口子的。
  只是这次大栓媳妇说啥都不要,理由也很简单,当初卖野猪肉的时候,那是因为野猪是白捡的,她才好意思拿那老多钱,但是现在这猪是沈云芳辛苦一年养大的,她哪好意思啥也没干就分了人家三分之一的钱啊,那也太不是人了,所以说啥都不要。
  但是沈云芳可不是这么认为的,要是没有大栓哥帮着卖,她就是辛苦一年,顶多一头猪也就卖个一百出头,现在却多卖了好几十块,还留下了猪头猪下水这些东西,所以咋算她都合适,所以这钱就应该大栓家拿着。
  两个人推来推去的,谁也不肯占对方便宜,最后还是大栓看不下去了,直接说,谁也别争了,依他看还像上次那样,每斤猪肉他抽两毛钱,剩下的都是沈云芳的。
  两个女人想了想,也就都欣然接受了。最后二百六十七块钱,沈云芳拿了二百三十块,大栓媳妇拿了三十七块。
  算是皆大欢喜了。
  第二天一大早,沈大爷又来了沈云芳家,来了就去后院看猪圈里剩下的那头猪,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就觉得这猪不太精神。
  他看了一会儿,就进屋找沈云芳了。
  “云芳啊,我看你家剩下的这头猪也不精神,不会是也被传染上了吧。”他一晚上都在寻思这事,昨天那头猪都病成那样了,云芳家剩下那头还能好了吗。
  沈云芳愣了一下,她还想着过两天在故技重施让剩下这头猪病倒呢,结果她大爷更心急。
  “不能吧。”沈云芳下意识的回答道。
  “我看没准,要不这样,我看你家的猪也不小了,也别等了,趁早杀了给国家交上去吧,要是真的等它病了,那你今年的任务猪又交不上了。”沈大爷考虑的是这个事情。
  沈云芳这个时候才想到,现在养猪都是带着任务的,她根本没想着要卖给国家的这个事。哎呀,差点又拖她大爷的后腿了。
  “行,大爷,你说咋办就咋办,我听你的。”
  于是沈大爷就着急忙慌的又找人来杀猪,忙活了一早上,一百斤猪肉让王大栓给她送到副食品收购站去了,算是她今年交的任务猪。
  交任务猪有两种交法,一种就是赶了猪直接交活的,一斤五毛钱,够一百三十五斤就行,另一种就是在家杀好了,直接交一百斤猪肉,一斤六毛五,跟收一百三十五斤的毛猪差不多。
  剩下的猪肉,沈大爷去村里问了一圈,要是有想要的,就赶紧的来沈云芳家换,要是没人要就把剩下的猪肉都卖给国家了。
  沈云芳的猪肉在村里不卖钱,就换粮食,一斤猪肉换五斤大米或者八斤稻谷,用白面换也行,四斤白面换一斤猪肉,苞米十斤换一斤。
  她暂时不缺钱,缺粮,主要是粮食比钱还不好弄啊。
  盖家屯今年丰收,也难得有人家这个时候杀猪的,所以到是有几家舍得拿粮食来换的。
  整个猪有二百多斤,杀完后,去了边边角角,肉有一百六十斤,卖到县里副食收购站挣了六十五块,剩下的六十斤肉,换出去了三十四斤肉,沈云芳得了一百七十斤稻谷,二十斤白面,八十斤苞米。剩下的二十六斤肉,她拿到沈大爷家十斤,还拿了点粮食,让沈大娘帮忙张罗两桌饭菜,请这些亲戚朋友吃一顿,也就是个意思。
  剩下十六斤肉,她还是给了大栓媳妇家二斤,总不能让人家白忙活吧,剩下的她都自己留着了,这可是她废了大劲养了一年的猪啊,当然得留点给自己打打牙祭。
  不管怎么说,猪杀完了,也了却了沈云芳的一桩心事,到是屯子里的人大多为她心疼,费劲巴拉养了一年的猪,马上就要熬到头了,结果这一病就给贱卖了一头,这一年的功夫算是白费了。这件事也间接的让有些蠢蠢欲动准备来年也跟着多养几头猪的人家又畏手畏脚起来,直到年底几家养猪的正常卖掉猪肉之后,才有所好转。
  沈云芳不知道这些,在冬天之前,她还有好多活要干呢。
  首先就是把后院的萝卜白菜收了。然后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腌了一大缸的酸菜。把后院靠着房子这边的地空了出来,然后找大栓两口子帮忙,在家里后院把塑料棚子支了起来,一共有一间半屋子那么大。
  不是不想弄的更大一些,只是冬天天气冷下来之后,太大的地方,保暖就是问题,像这么大的暖棚,沈云芳也在里面安了两个炉子,砌了一个烟道,和屋里的烟道通了,这样屋里屋外一起加热,家里哪都热乎了。
  这是个大工程,几个人足足弄了半个月才完事。
  之后又在两个炉子周围扎了半人高的栅栏,怕鸡不懂事,自己往炉子跟前靠,在给烤成烧鸡了就赔了。
  暖棚初步完事之后,就把家里那八十多只鸡鸭都放了进去,当然这还不算完,沈云芳已经打算好了,等有空的,她就用稻草给这些母鸡每个都做个窝,咋也让它们过得舒舒服服的啊。
  这些做完之后,沈云芳还是利用上工的时候去林子里搂柴火,这次她不光要烧屋里,还要给暖棚烧火,所以柴火的需求量更大了,她不努力可不行。
  然后早晚的,她就在家开始杀鸡杀鸭。
  家里的鸡鸭都长得不小了,不能下蛋的养的时间长了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杀了吃肉呢。
  家里公鸡一共就十只,留下两只当年的小公鸡以后踩蛋用,剩下的八只沈云芳可没客气,都给杀了褪毛,然后扔到空间里去了。
  这些鸡她不打算卖了,都是家养的小笨鸡,还是留着自己吃的好。
  退下来的鸡毛她也没扔,而是把软毛都攒着,以后给自己做个鸡毛垫子铺到炕上肯定暖和。
  鸭子杀了两只,公的她一只都没留,家里的八只母鸭子,明年就能下蛋,估计能供得上她自己吃,至于卖就算了,卖不上价,而且没有鸡蛋受欢迎。
  至于鹅,还有点小,沈云芳没舍得杀,那就再留一个冬天,等明年开春的在杀。
  这些做完之后,也将近到了十一月份,沈云芳又收到了李红军的来信。(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盖家屯首富
  这次随信邮来的可不是二十七块钱了,而是足足有五十,沈云芳挑了下眉,然后看信封里的两张纸。
  一张是信,另一张居然是欠条,一张五百块钱的欠条。
  沈云芳嘴角挑了挑,还算他识相,她可是都打算好了,把李红军踹掉,这么麻烦的人这么麻烦的家庭她才懒得掺和呢。不过她弹了弹手里的欠条,既然李红军态度这么诚恳,她勉勉强强的在继续考察一下吧。
  最后她才翻开信看了起来。
  沈云芳同志你好:
  事情我已经了解清楚了,你做的很对,我代表我的母亲诚挚的向云芳同志道歉……
  沈云芳笑了笑,这人还算说点人话,他要是敢跟自己说一个不字,看她还理不理他。
  信里李红军说了他爹根本没病,那都是他娘管她要粮的借口,让她不要上当,还说她就过自己的日子就行,要孝顺父母还有他呢。他也跟家里说明了确实有借五百块这事。欠条是他亲自写的,具有法律效率。
  信里反复强调,他绝对不会退婚的,让沈云芳也死了这个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其他人即使是他爹娘说的也不算数,还让沈云芳放松心情,不要让这件事影响了她过年来看他的计划。
  沈云芳笑出声来,这人真是,这个时候还想拐她去看他。
  还有真没看出来,李红军那样的居然也升职了,现在已经是一个连长了,工资也涨了,涨到了五十八块。他已经和家里说好了,以后每个月不给家里邮钱了,先还外债,等什么时候还完了,什么时候再说。
  沈云芳都可以想象,李红军肯定被他娘骂的狗血喷头,希望他能顶住吧。
  沈云芳郑重的把那五百块的欠条收到了自己的空间里,然后拿出本子和笔开始给李红军写回信,不过刚写了几个字就把笔一扔,把纸团了团扔掉。
  不能现在就给他写回信,咋也得让他着着急,自己可不是那么好哄的,她在他娘那挨了多少骂啊,虽然骂不回去,但是这气也得出一出。
  想好了沈云芳就把本子收了起来,然后把自己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开始数。
  李红军走的时候给扔了一百二十块钱,后来买粮食坛子卖鸭苗鹅苗什么的,林林总总花了不少,最后就剩了不到五十元,后来卖野猪挣了二百一十块,可是回头又买了塑料布和毛巾被什么的,手里就剩下将近一百块了。
  平时卖鸡蛋一个月也就三块钱,买个油盐酱醋啥的都不够,根本攒不下钱来。基本上月月都在吃老本。
  这次卖猪肉,前后一共进账二百九十五元。
  加上李红军这一年邮回来的二百多块钱,她手里现在已经有将近七百块的存款了。
  在二十一世纪这些钱可能根本不算什么,请几个同事或者朋友吃顿饭可能都不止这个数,不过在这个年代,人民币还是很坚挺的,一根冰棍才一分两分的,这老些钱,正经能买老些东西了,就是盖房子都能盖好几间的大瓦房了。
  沈云芳手里这八百块,别的地方不知道,但是在盖家屯肯定能当上首富了。
  想到这她就偷着乐,这一年的劳动还是很有成果的吗,嗯,明年肯定比今年还好。
  今年地里的收成不错,按今年的这种喂养方式,她心里算了一下,在多养两头猪也是能行的,要是舍得花钱,从别人那买点糠皮什么的,她还能再多养两头。
  当然这只是她的设想,具体养多少还得等明年开春之后再看。
  还有明年家里的小母鸡也能开始下蛋了,天天五十多只母鸡下蛋,六分钱一个,她粗粗的算了一下,一个月就将近七十块钱啊,要是喂的好,从年头下到年尾,这一年光卖鸡蛋就能挣不老少。
  当然不能光说不练,为了让小母鸡们能过个温暖的冬天,在下雪前的这些天,沈云芳天天领着羊上山尽可能的多搂柴火。
  十一月下旬,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拉开了七三年冬天的序幕。
  盖家屯村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最清闲的猫冬时节,沈云芳也不用天天领着群羊上山了,而改为早晚去喂些干草就行。
  她把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家里。
  西屋早已经开始烧起了炕,屋里温暖潮湿,韭菜和蘑菇长的都非常好。空间里的蘑菇已经差不多有六百斤了,还有韭菜,从三月份的时候就哩哩啦啦的种,一直都没有断过,虽然每次种的都不多,但是这大半年来,空间里已经积攒了好几百捆的韭菜,每捆都有一斤重。
  她已经想好了,要趁着过年去看李红军的机会,到大城市去看一看,看有没有机会把空间里的这些存货往外销一销,倒出地方她来年才能接着种不是,当然要是有可观的钱拿,她的积极性不是更高吗。
  再有家里的小母鸡也给了她一个惊喜,没有想到在将要进入寒冷冬季的时候,家里这些小母鸡居然一个个的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裆下蛋了。
  那天她拌好了鸡食,到后院鸡棚里喂鸡,看着头顶上多加了一层的木板,心里暗暗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要不是她当时坚持要在塑料棚顶在支一个木板的话,这种天气她就得隔一会儿就出来扫雪。
  要知道塑料棚顶可经不住积雪的重量,现在有木板在上面顶着,下雪的时候,她只要偶尔出来扫一下就行。
  正庆幸着呢,就听小母鸡们一个个的好像很兴奋的咕咕叫着。
  沈云芳还以为咋地了,结果到鸡窝里一看,好几个鸡窝里都有一个小小白白的鸡蛋。她赶紧的捡起来细看,真的是鸡蛋,就是比平时的小了点。
  她以前也见过这样的情况,小母鸡刚开裆的时候下的蛋都小,过两天就能好。
  家养的笨鸡一般都是头年春天养,来年开春下蛋,可能是沈云芳喂得好,加了蚯蚓,再加上又把她们养在了温暖如春的塑料棚子里,它们居然就这么给力的下蛋了。
  这个时候她在心里一个劲的夸赞自己有先见之明,这些天她抽空用稻草给每只小母鸡都编了一个鸡窝,挨排放到了地上,一鸡一个,不用挤不用抢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当天她就在鸡窝里捡了十四个鸡蛋,之后的每一天,她一大早的就喜欢往后院的鸡棚里钻,然后挨个鸡窝的捡蛋,第二天捡了二十八个,第三天捡了三十七个,一个星期后,每天捡的鸡蛋都稳定在了五十个左右,都没有偷懒哦。
  这样沈云芳这个做主人的也不能吝啬了,为了让这些小鸡保持营养,每天都能下蛋,她在拌鸡食的时候都多抓了一把苞米面,把空间里的存货都用上了,天天的新鲜野菜供着,还从自己嘴里省下来一粒生命精华,捏碎和到鸡食里给小母鸡们吃,这是为了怕它们生病,小母鸡要是哪天不下蛋都对不起她的付出。
  到了七四年的一月份,她空间里鸡蛋已经攒了好几筐了,足有两千多个,她从下雪之后就没在卖过鸡蛋,打算留着到时候去省城看看能不能卖高价。
  某次大雪过后,沈云芳把家里的活都干完后,又重操旧业,把家里所有的厚衣服都穿到了身上,拿着筐子就去了后山。
  今年她自认为长了本事,不打算单一的扣麻雀了,而是想深入林子瞧一瞧,看能不能逮到野兔什么的。
  结果当时的情况却让她备受打击。
  林子里的野兔野鸡啥的都有,连傻狍子她都看到了一只,只是她虽然增加了力气,但是却没增加速度。这些东西不是四条腿就是带翅膀的她都撵不上啊。想了想她这身力气还不足以跟野猪抗衡,最后在林子里溜达一圈,她又灰溜溜的老实去扣麻雀去了。
  去扣了两次麻雀,沈云芳就再也不去了,每次去两三个小时,她就能扣到十多只麻雀,收拾出来都不够她吃一顿的,还冻够呛,她觉得有些不划算,再加上她现在的经济条件也没有去年那么困难了,空间里不是鸡就是肉的,还真不差这一口,所以也就不在浪费时间了。
  而且她决定为了打猎,她要学习一个新技能,就是用弹弓。以自己的力气,要是准头在上去,那还不想要啥要啥,打哪指哪啊。想到未来她将会横行整个大山,她就控制不住的想叉腰大笑。
  为此她还专门找二狗子用一把糖换了个弹弓,家里的墙上也让她挂上了一个自制的靶子,天天没事她就练习,很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换粮票
  今年过年比较早,进入一月中旬,沈云芳就开始准备起要出行的种种。
  现在这个年代,要想出门,必备的有几样东西,一个就是介绍信。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份证明,可以说走到哪干什么都要看介绍信,乘车乘船住旅店都要看介绍信的,要是没有介绍信那对不起,你只能露宿街头了,所以说介绍信非常重要。
  这个沈云芳不担心,因为自己大爷就是生产队长,对她来说,这个很好拿到。
  另一样就是粮票。这个年代就是计划经济,粮食都是国家统一发放的,所以不管到哪吃饭都是凭粮票供应的,要是没有粮票,即使手里有一大把钱也没人卖给你吃的。所以出门必须准备一些粮票。
  这个沈云芳也提前打听好了,农民也是可以有粮票的,只要自己拿着家里的粮食去县里的粮站换就可以。只是这换也不是随便换的,还是要生产队给开证明,证明你确实要去外地,人家才会给你换全国粮票,否则人家只会给你省内粮票。
  再有就是这证明光是小小生产队的章可不行,必须要公社开证明才行。这样只能是沈大爷帮她去公社盖章了。
  再一个,粮站也不是什么粮食都给换粮票的,它只收大米或者玉米这样的粮食,像地瓜就不给换。
  这天,趁着外面天气好,沈云芳特意去友根叔家求友根叔帮出趟车,送她去县里换粮票。
  因为已经跟沈大爷打好招呼了,所以沈友根痛快的答应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马车是国家的财产,不是他沈友根的私有物,所以这个时候社员们想用车还得要生产队长同意才行。
  就这样,沈云芳和建军媳妇一个人背着五十斤玉米,一个人背了一百斤大豆,又从家扛了床厚被,晃晃悠悠的就从盖家屯出发了。大栓媳妇肚子大了,出不了门了。
  还是先去大队,她这些天和村里人私下又换了点黄豆,趁着今天没有村民同行,赶紧的去大队再榨点油。四十斤豆油真的不够吃啊!
  建军媳妇缩在厚被里和沈云芳唠嗑。
  “你又换那老些黄豆榨油啊?太败家了。”建军媳妇知道沈云芳手里有钱,可是对于沈云芳的大手大脚还是不赞同。
  “我可不觉得这是败家,都吃到肚子里了咋叫败家呢。”沈云芳不服气,她这已经是收敛了再收敛,低调了再低调了,从秋后她榨了四十斤豆油之后,她就一直消停的眯着,这次是专车接送这才想着再去榨点油,没人看到也省的一堆老娘们眼红不是。
  “这还不叫败家,一百斤黄豆才出不到一半的豆油,得浪费一半多呢,那豆油哪是咱这些老农民吃得惯的。”建军媳妇啧啧两声,她可吃不惯豆油那股豆腥味,她长这么大也没吃过几次豆油,吃油都是买块肥肉自己在家炼。
  “嘿嘿,我能吃的惯,我不嫌豆油的豆腥味。”沈云芳嬉皮笑脸的说道,“总吃荤油对身体不好。”
  “瞎说,俺们一辈子都吃的荤油,也没看谁不好的,矫性。”建军媳妇瞪了她一眼。
  沈云芳想想也是,现在的人一年能吃一斤荤油那都是好人家了,所以想身体不好都不行。“其实也不算浪费,虽然出油还不到一半,但是最后不还拿回那老些豆饼吗,我可跟你说,这豆饼也是好东西,当饲料喂猪可好了,就是人也能吃。”
  她记得小时候她爸曾经给她烤过豆饼吃,香脆可口,越嚼越香。当然只是偶尔吃吃,不能当饭吃的。
  建军媳妇不以为意,“人吃的东西,你都给猪吃了,不是糟践东西是什么,你啊,就是手里有俩钱不知道咋嘚瑟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