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香娘子:夫君,别动-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了,静静的等着。
  御书房安静的很,好半天都没有人说话,王尚书那边不是不想说,在杨若嫣话音一落的时候,他就应该说,不过他当时没想好说什么,也没想到怎么说,这样一停顿,现在反而不好说话了,如今已经弄不明白皇上的意思了,贸然的开口,有可能叫自己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王尚书呆呆的站着。
  过了很久,皇上才道:“王尚书,陈大人,你们觉着如何?世子妃叫朕给世子一个公道,朕想想,确实应该给世子一个公道,毕竟,世子现在还伤重躺在床上,朕不想伤了世子的心,也不想伤了满朝文武的心,这个公道,朕也想给,不过……还是要问问你们啊。”
  王尚书不知道怎么回答,屋里再次的安静了下来。
  外面。
  那个静静的听着的太监,脸上依然是带着紧张,焦虑,眉头都皱了起来,似乎对于屋里面,世子妃占了上风明显的有不满。
  而站在他身后一直看着他的另一个太监,似乎终于是看够了,就在这个时候,很轻很轻的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虽然很轻,但是着实的把前面静听的那个太监吓了一大跳!他猛地转过头去看,脸上甚至还带着惊悚的神情!在看到了身后站着的那个太监之后,这个太监脸上又惊又惧!
  不过惊惧也就是一瞬间的表情,一转眼的,这个太监脸上已经什么表情都没有了,满脸的堆笑,当然也不能在这边偷听了,点了点头,往外走去。
  站在他身后的那个太监,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一直笑着,跟他很有默契的也是不出声,跟着一起静静的往外走。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到了外殿,出了外殿门站在了空旷的殿门口,周围没有人一看就能看到的时候,两人这才站住了,互相的笑着行礼:“廖公公。”
  “十公公!”
  脸上一直带着笑,在后面盯着前面那个太监的太监笑着问道:“廖公公,怎么今天有空来御书房?坤宁宫那边不忙了?听说郡主回来,风寒很重,你们着实的忙了几天呢!现在郡主的病情如何?是不是快要好了?”
  廖公公脸上的笑容虽然灿烂的很,但是到底还有丝勉强,夹杂着刚刚受的那大惊,还有些不自然,道:“多蒙十公公惦念,郡主已经好了些了,今天还醒了,吃了点东西……”
  十公公突然的笑着道:“原来是醒了!难怪呢,今天遇上了太医院的御医们,瞧着说话也轻松了一些。前天见了,还是浑身的不得劲呢!幸好醒了。”
  廖公公脸色便越发的难看起来,勉强的笑着道:“是啊,是醒了……醒了。”
  十公公就道:“阿弥陀佛,醒了就好,醒了就好!皇后娘娘这几天担心的吃不好睡不好的,真叫人担心,不要郡主的病没有好,反倒又把皇后娘娘牵连的病了……哎,别说是皇后娘娘,便是我们的皇太后老佛爷,这几天也是担心的很呢,吃不好睡不好的……又是担心郡主,又是担心皇后的。而且还担心皇上,皇上这些天糟心的事情也太多了,这才叫我过来看看皇上……对了,廖公公,皇后娘娘叫你来看看皇上,是不是也担心皇上的龙体?”
  廖公公脸上几乎是挤出来的一个笑,才结巴的道:“是……是啊……皇后娘娘自然也担心皇上的龙体……”
  “虽然这样,皇后娘娘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凤体啊,廖公公,你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大公公,该劝着点皇后娘娘,不要在操心那么多事情了,还是自己的凤体要紧。”
  廖公公脸色就更难看了,几乎都快要哭起来了的样子,半天才挤出来道:“我……奴才……我会劝皇后娘娘的……皇后娘娘,确实是担心……皇上的龙体。”
  十公公脸上带着笑,点着头道:“我知道,我知道……”用一种安抚的口气道:“回去吧!廖公公,回去了跟皇后娘娘禀明御书房的事情,也就没事了。”
  廖公公满脸紫胀,想要说什么,但是又闭上了嘴,顿了顿,还是没想好怎么说,只能道:“那我就先走了……”
  说着跟十公公行礼,几乎是逃跑一样的跑掉了。
  十公公在这边盯着他的背影半天,直到看不到了,这才哼了一声,自己也急匆匆的往慈宁宫方向跑去,一路小跑的回到了慈宁宫,到了外殿门口,先喘匀了气,这才对着里面道:“皇太后,奴才回来了。”
  里面传来了一声:“进来吧。”
  太监进去了,赶紧的跪倒道:“太后,奴才去了御书房,果然,不但是世子妃去了,便是皇后娘娘那边,也派了人在听呢。”
  皇太后便问道:“还吵架呢?世子妃去了也吵起来了?”
  十公公忙笑着道:“呦,您可想不到,世子妃伶牙俐齿的很呢!质问的王尚书那些人连话都说不出来!”
  皇太后听见了惊讶的道:“真的?那些言官们……也说不出来?”
  十公公笑着点头:“是啊,正是呢!”说着,便将刚刚在御书房听见了话学说了一遍,他的记性很好,居然一句没记错,便是杨若嫣的语气,也学的惟妙惟肖的。
  皇太后听了笑着点头:“这世子妃……平常看着文文弱弱的,想不到这么能说呢。”笑眯眯的点着头,好像还挺满意,然后笑着点头半天,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了,点头的动作也慢慢的没有了。
  而随着皇太后脸上的笑容消失,十公公伏地头低低的,不敢在出声,静等着皇太后的问话。
  皇太后冷冷的问道:“皇后那边,到底还是派了人去?”
  十公公忙回答:“是。”
  皇太后冷哼了一声:“我说的话,她真当耳旁风啊。”

☆、468。第468章 :圣旨下

  皇太后冷冷的一句话,十公公是深深的低了头,根本就不敢搭腔。
  殿内静了很久,皇太后才慢慢的道:“你再跑一趟吧,去坤宁宫,带一斤银霜炭去,跟皇后娘娘说说,这是咱们城外西山官窑出的银霜炭,全天下最好的银霜炭。听说……”皇太后看向了窗户外面,声音中带着些凉意:“听说官窑的老师傅今年冬天去了,这官窑手艺也不知道传下来没有,若是没有传下来……这些银霜炭就是最后一点老师傅亲手做的了。叫皇后娘娘善加利用。”
  十公公略微的一沉吟,就明白皇太后的意思了,忙磕头道:“是,奴才这就去办。”
  往后蹭着退了出去,到了门口才起身转过去走了。
  皇太后在殿内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到了窗户边,伸手把窗户打开了,看着外面飘飘扬扬的雪花沉思着。
  御书房。
  皇上还在等王尚书的回答,但是王尚书和他的那几个言官此时全都在冥思苦想,主要是要想出来一个驳倒世子妃之前一番言论的理由,不能光拌嘴抬杠啊,这里毕竟是御书房,不是自家的后宅,跟自家的人吵架。
  理由不太好想,王尚书满脑子都是刚刚世子妃说的,匈奴人打来的时候,自己那时候到底有没有退敌之策。
  杨轩和安郡王爷冷眼看着,安郡王爷道:“王尚书,皇上问你话呢!等了半天了!公道,在王尚书的眼里,到底有没有?你既是自诩言官,自诩正直,正直的人,难道连公道两个字都听不明白?!”
  王尚书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道:“这里是皇上的御书房,世子妃一介女流……”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王尚书的话还没有说完,杨若嫣突然的开始念一首诗。听见她念的这首诗,不但是杨轩面色大变,便是安郡王爷也吓了一跳!忙给杨若嫣使眼色。
  不过杨若嫣没有停下,还是继续的念着:“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嘉祐与建中,为政有皋虁。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现在不但是杨轩、安郡王爷面色大变,就是屋里所有的人,脸色全都是紧张,变色!因为杨若嫣念得这首诗,是宋朝的李清照写的,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乃是大宋被金人占去了半壁江山,而且连徽宗钦宗两个皇帝都被掳去了!
  这是大宋朝的耻辱,也是整个汉人的耻辱!
  而杨若嫣现在念这首诗,无疑是有责备皇上的意思,匈奴人奔袭京城,这种事情对于大明朝来说,也是耻辱!
  所以屋里的人脸色全都变了,皇上脸色也终于变了,那看戏的神情消失了,脸色沉了下来,皱眉盯着杨若嫣。
  杨若嫣才不管!她就是要提醒皇上一下,别忘了前事之师!你的臣子在为你拼命,为了这个江山,为了京师的安危,所有的官僚、腐败的规定全都自己一个人扛了,现如今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皇上你还做出来一副看戏的样子,别叫人寒了心!
  杨若嫣半低着头,依然念着,声音并不大:“……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后。……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皇上终于开口了:“行了……世子妃的意思,朕知道了。”
  杨若嫣终于闭上了嘴,安郡王爷和杨轩紧张的看着皇上,只要皇上做出震怒的样子,要问罪的话,马上就准备跪下求情!
  皇上坐在龙椅上,半晌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起身背着手,慢慢的在御案后面踱步:“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天……”皇上也念了一句刚刚杨若嫣没有念完的,仰头看了看屋顶,这才看向了众臣:“世子妃这是在责怪朕啊……”
  “皇上!”杨轩和安郡王爷几乎是同时跪下了,杨轩忙道:“世子妃只是……只是提醒一下王尚书……”
  “世子妃提醒王尚书,确实也是提醒皇上,提醒众臣!”安郡王爷的声音比杨轩就顺溜多了,而且底气也足一点:“皇上!大宋江山毁于匈奴之手,这样的惨痛经历,咱们不能忘啊!匈奴人偏距草原,骑马行猎,无时无地没有忘记,前朝就是他们的天下,无时无地没有忘记,那成吉思汗逞凶天下的时候!这些人随时随地都能对咱们的大明朝发起进攻!成祖爷迁都北京城,天子守国门……这些初衷,咱们不能忘了,皇上!”
  皇上点了点头,其实并没有杨轩和安郡王爷以为了,怪罪杨若嫣,反而还过来亲自的将安郡王爷扶了起来,叫杨轩也起来,道:“世子妃说得对,王爷也说得对,世子妃提醒朕,不要忘了那些为了大明朝铁血拼命的人!王爷提醒朕,不要忘了宋朝的亡朝之痛!这些,朕确实不能忘记。”
  皇上走了回去,就在御案后面,将那些折子全都抱起来,放在了旁边的书柜中:“传旨,安郡王世子搬兵救朝,大功一件!封威远将军,一品侯,世袭,雁翅令卫队一支。世子妃赏一品诰命,三千两黄金,锦缎一万匹。”
  王尚书差点跌倒!
  杨若嫣忙跪下替朱铿寒谢恩,安郡王爷也跪下谢恩,御书房的剑拔弩张,到了现在被皇上的圣旨终于是告知了结局,落下了帷幕。
  而御书房的这个结果,很显然很快的就能传到正在焦急的等消息的坤宁宫和慈宁宫。至于皇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各自悲喜如何,心情如何,就全在她们自己了。
  杨若嫣谢了恩,皇上这边已经写好了圣旨,叫太监先去准备,准备好了就去传旨。
  众臣告退,杨若嫣这才跟着杨轩、安郡王爷从御书房出来了,杨轩一出来就指着她道:“你呀你呀……胆子也太大了!”
  倒是公公安郡王爷笑着说了一句:“有胆色!”
  杨若嫣讪然,跟在两位父亲身后走出了宫门,坐上车这才回到了府里。
  府里这会儿已经知道安郡王爷来了,但是并不知道皇宫里面的事情,当然知道杨若嫣跑御书房去了。
  还在后院陪儿子的朱铿寒听了这才着急了,换了衣裳正准备出门,进宫去呢!就听见全家都回来了,忙迎了出来。
  因为这会儿圣旨还没到,朱铿寒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反正迎出来看到了杨若嫣,就忙过来埋怨道:“你怎么跑御书房去了?皇上议事的地方,你去做什么?没事吧?我看看……”说着就上下的打量杨若嫣。
  安郡王爷在身后摇头:“你爹大老远的来了,你都不知道过来叫一声?!”
  朱铿寒看了看杨若嫣,似乎不像是有事,而且还嘴角带着笑,好像还有点得意,只能先肯定她是没事的,这才过来:“父王……您怎么来了?”
  安郡王爷就故意的吹胡子瞪眼:“你这边都闹翻了天了,我能不过来吗?!”
  杨轩笑着把安郡王爷往正房请,安郡王爷就白了朱铿寒一眼,跟着杨轩进去了。这边朱铿寒也不以为意,依然是过来问杨若嫣:“你去说什么了?没有惹怒皇上吧?”
  杨若嫣笑:“好像有点惹怒……说了不少,反正……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时辰……”
  朱铿寒眼睛都睁大了一些:“一个时辰……你到底说了些什么?皇上没有恼怒你吧?你说你能跟那些言官们说什么呀?他们那些人,惯会贬低人,你又是女子……”摇了摇头。
  杨若嫣失笑:“你是真猜对了,这些人真的就这样贬低我的,不过被我三言两语的打败了!”
  朱铿寒看她眉毛高高的扬着,失笑了都:“你还打败了……你没事就行了。”他有点无奈的道,杨若嫣有时候他还真的管不了。
  杨若嫣笑着,拉着他往前院走:“两位老爷子肯定等着跟你说呢!你也听听,我今天是怎么完胜那些所谓的言官的。”
  朱铿寒嗤的笑了,被她拉着往正院走去。

☆、469。第469章 :事实

  来到了杨轩的书房,安郡王爷笑眯眯的正在学说他儿媳妇在御书房是怎么那些言官说的哑口无言的,朱铿寒听了一会儿,又是好笑又是无奈的。
  这边正说着,来宣读圣旨的太监也到了,身后还带着二十个人的雁翅翎卫队,朱铿寒和杨若嫣又回到了自己院子,在这边接旨。
  杨浩文、杨洲文等人听说来了圣旨,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赶紧的也来前面看看出了什么事,等大家听了圣旨,自然全都是惊喜的很,这件事虽然不大,但是皇上态度不明确,就这么拖着也叫人怪不舒服的,如今终于是有了结果了,还是好的结果,大家也全都放了心。
  传旨的太监也嘱咐朱铿寒,如果好一点了,就进宫一趟,皇上有话询问。等他走了,府里头也热闹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了杨若嫣去跟言官辩论的事情,全都过来听人说着经过,一时笑个不住。
  皇上给朱铿寒的雁翅翎卫队,就和侍卫们一样,也是护卫的作用,不过雁翅翎一般是在出门的时候带着,主要是为了威武,好看,叫人知道主子的身份不一样。
  朱铿寒向来不耐烦这些俗套,因此将雁翅翎调整了一下,同样的归于侍卫统领管辖,以后也不用什么花哨的东西,依然是担任护卫之职。
  朱铿寒虽然知道皇上着急的找自己,也知道想问的问题很多,不过基于他的个性,能拖就拖,因此并没有马上的去皇宫,还是在家‘养病’,一直过了十天左右,实在是不能拖着了,这天才收拾了一下,穿上朝服,往皇宫而来。
  这时候之前的争论也已经消失了,王尚书之后虽然又上了折子,但是皇上要了结这件事,就得把奖励和惩罚的事情做足了,正好王尚书是反对的一个领头的,于是皇上把他降了一级,并罚俸一年。
  大臣们知道皇上的意思了,也就没有敢在说这事的了。
  朱铿寒来到了皇上的御书房,皇上原本在里面和大臣议事,知道他过来了,便先叫大臣们回去,先见朱铿寒。
  朱铿寒进门之后跪拜行礼,口称:“参见皇上。”
  皇上叫他起来,又赐座,这才笑着问道:“伤已经好了?听说腹部的伤势严重,已经没问题了吧?”
  朱铿寒忙道:“全都好了,多谢皇上关心。”
  皇上就笑着道:“幸好你有个懂医的娘子!哈哈,没想到竟有这样的好处。”
  朱铿寒苦笑。
  皇上笑了一会儿,便问道:“你回来之后伤势严重,不宜挪动,朕便也没有召见你,其实,关于你调兵这件事,朕有很多的疑问……不要担心,朕既然已经下了旨,这件事便已经是定了的,不会改变主意。”说着皇上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的道:“不过,朕总要知道详细的经过。”
  朱铿寒点点头,便将自己调兵的详细经过重新说了一遍。这个经过皇上是已经听人说过,不过都是杨轩啦,或者朱铿寒身边的侍卫啦,都没有朱铿寒说的这样详细,皇上这会儿总算是听的详详细细的。
  朱铿寒说完了,皇上还在御书房走来走去,半晌没说话。
  朱铿寒便道:“皇上,关于调兵的事情,其实确实是规矩有点死板了,而且管束太严苛,这样出了事情,兵马调动不了,战机稍纵即逝,很有可能酿成大灾祸……这一次就是个很好的教训。”
  皇上点了点头道:“朕也知道……详细问问,便是想要在这方面动一动了……古板迂腐的规矩,有时候真的要惹出大事来!”
  朱铿寒听了,点了点头。
  皇上沉吟了一会儿,又问朱铿寒有什么建议?朱铿寒也是想过很多遍了,于是便将自己的建议说了,皇上听了点头。
  这改规矩的事情自然是要慢慢从长计议,最好是越严谨越好,因此也不是三言两语的就要定下的。
  皇上重新回去坐在了龙椅上,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这才问道:“在深林中,你养伤的时候,世子妃带了侍卫去找你,阴差阳错的抓住了一个匈奴人……这件事详细的经过,你也和朕说说。”
  朱铿寒点头,依然是详细的说了,而且并没有一点的掺杂其他的,最后说到青青郡主为什么去放走匈奴人,也是全都说了。
  “那一天世子妃带人去找一些草药,预防回来的路上迷了路又在深林中要多呆几天,药要预备齐全。就在这个时候,郡主又来了,做出一副和臣恳谈的样子来。跟臣说,现如今唯一能做的,只有是臣回去了之后,就来皇宫找皇后娘娘说,要娶郡主为侧妃,因为郡主和臣单独在那个农家呆了几天,名誉已经毁了……”
  皇上皱着眉头听着。
  朱铿寒道:“臣实在是厌烦到了极点,只对郡主说,首先,我和郡主不是单独在农家,农家里有住户百姓,臣身边也一直都有侍卫。郡主以前经常的去打猎,不也是常带着侍卫跑到深山去了?如果名声毁了,那也是早毁了……”
  朱铿寒顿了顿道:“为了叫郡主别再缠着臣,也为了不希望世子妃回来又看到什么,臣当时说了些难听的……”又顿了顿,才道:“几乎是骂着,把郡主骂走了。”
  皇上脸色也有些不自在,半晌才叹气道:“郡主也是被惯坏了。”
  朱铿寒道:“世子妃回来,当天晚上没什么,第二天早上起来,原本是要一起走的,但是没想到郡主不忿昨晚上的臣对她的责骂,心里就已经想好了,早上起来的很早,趁着大家都没起身,还有侍卫也是疲惫的时候,竟然去将匈奴少主给放走了……侍卫虽然随后就去追了,但因为深山密林,钻进去就很难找到。”
  皇上道:“你怎么能肯定,那就一定是匈奴的少主?”
  “匈奴人用的弯刀,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们那边铁器缺乏的很,因此一般只要有了铁,都会做他们惯用的大刀,也只有他们匈奴和鞑靼人的贵族才能用这种弯刀。”说着,朱铿寒将从那个少主身上缴获的弯刀给皇上双手递了过去。
  皇上看了看,大明朝的人跟匈奴人打交道也不是一代两代了,上百年不止了,因此皇上一看也点头了,尤其那弯刀柄还带着金边,镶着宝石,明显是贵族才有的东西。
  皇上拿着弯刀看了半天道:“根据你说的,这个少主凶悍,勇猛,却又不失还有些智谋?匈奴人出了这样的少主,非大明之福啊。”
  朱铿寒点头道:“不错,从他能带着五千人,兵分两路奔袭北京城,这里就能看出来,这个少主是有些智谋的,而且善攻,还懂一些咱们大明朝的规矩……穿越城池,奔袭北京,这些事情能够成功,显然是懂咱们一些规矩的。”
  皇上点了点头:“是啊,不然也做不到。”皇上将弯刀在手里摆弄着,皱着眉头。
  君臣两个正在说这件事,巧的是,一个太监就进来了,禀报道:“皇上,边关镇守的苏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