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状元农家妻-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辰犹豫了一下,耐不住陈意和毕浩两人扛起他入了马车。

    马车内坐着罗氏和史姑娘,史美瑛看到苏辰入内,面颊一红,忙让开位置,坐罗氏身边去了。

    苏辰目不斜视,自始至终不曾看史美瑛一眼,他入内后向两人作揖道谢,接着在靠门帘边的位置跪坐下来,垂首不出言。

    罗氏伸手在车壁上按下机关,三人中间的矮几忽然一个反转,中间露出一个只容一人的隔层。

    罗氏说道:“公子也不必犹豫了,为了能接你入城,连夜赶制的,这会儿就躺进去,城门口要到了。”

    苏辰往那儿看了一眼,心下一惊,想不到对方早已经想到了,既然都已经上了人家的马车,不能因此而连累了他们史家,为此他也不再犹豫,便躺到那隔层里头。

    矮几又回复正常,罗氏往自家女儿使了个眼色,史美瑛红着脸挪了步子,在那矮几旁边跪坐下来,这个角度,正好苏辰从里头有一条缝隙看到史美瑛的侧颜。

    苏辰看到她便忙闭上了眼睛,心里想的却是远在零陵郡的媳妇,想不到自己入京赶个考会生了这么多变故。

    马车来到城门口,停下来检查的时候,罗氏威严的语气从马车内传出来,说出自己是史夫人的身份,没想对方才不买账,非要挑帘查看。

    史家的护卫首领差一点就要与对方起了冲突,没想城门处忽然涌下一城守卫军把史家的马车团团围住。

    罗氏没法只好挑了帘子,里头母女两人,史美瑛那气红了的脸一览无余。

    毕竟是京城里的世家,对方往里头看了一眼,没有半点异样,便同意放行了。

    而马车后头的牛车里却运的是罗氏回娘家的物资,这会儿那些准备要求打开相看,史家护卫首领不准,对方乘人不注意,手中的长刀便往里头刺入。

    只见粮食露了口子,便落下不少,对方看了看,便没有再动刀。

    终于车队从城门口入了繁华的汴京,这座令人着迷的繁华都城,没想到一入城门却杀机重重。

    马车一路上往史家府邸驶去,谁也没有对这一行车队起任何的异议。

    只是当车队在史家府门前停住,那马车却并没有停,反而从正门入,从府中过,到了小侧门又出了门,一辆马车两护卫,匆匆往皇宫里赶去。

    眼下殿试马上要开始了,马车赶得很急。

    到了宫口门,史家护卫上前呈上帖子,立即有宫人引人入宫,但马车却不得入宫。

    苏辰这个时候才从马车上下来,告别马车上的母女二人,又与左右乔装的护卫陈意和毕浩看了一眼,接着独自一人便入了宫门。

    史家的马车往不远处的酒楼驶去,陈意和毕浩两人跟随在后,毕浩走了一步,便捂住了手臂,陈意忙上前查看,见那上伤口还在流血,便赶忙从怀中拿出金疮药来。

    刚才城门处有人用刀插入粮食当中,其实当中便藏着毕浩和陈意,好在只插了一刀,也算毕浩命大,只中了手臂。

    两人跟着马车入了酒楼。

    苏辰入了宫门便看到不少应试的才子,此时正集合在这道宫门内,苏辰来得还不算太晚,他堪堪站定,那头又来了一人,此人一来,这边守着的士子不由的往那边看去,有人认了出来,“这不是北边榜首蒋元此人?”

    苏辰一听,便侧首看去,这人是北边的榜首,此人在会试当中只落苏辰一位。

    人群中倒也没有人认出苏辰出来。

    毕竟会试以后,他便出了京城,之后又病倒,不比这蒋元与这些士子们都是在京城里头等着殿试,不少人已经被榜下捉婿,有了家族庇护,平时诗会不断,自然大家伙的都熟悉了。

    人群中有人说道:“这北方榜首都出现了,就不知那南方榜首又是会元的第一人,此位不知可有来?”

    大家伙环顾了一周,有人注意到单独一人的苏辰,莫非是此人,可是此人的穿着普普通通,人瞧着也没有什么精神气,面色还有些腊黄,身子骨也不硬郎,不像传说中的会元,那人不是身子骨硬郎,还是成阳先生的关门弟子么?

    虽有人怀疑是苏辰,却还是没有人过来询问,正好时辰已到,各位应试的士子入殿门应试。

    这次发下来的试卷其实很简单,题量不多,却考核的方向不同,里面几道策论,乃是对当今皇上的一些举动和政策动向的所思所想。

    这些苏辰以前没少同师父商讨过,也没少同汪子渔信中交流过,可是到了这殿试当中考试,苏辰却还是有些紧张的。

    且主考的方向居然是新颁下不久的两税法,两税法取消了役杂税,把按丁征税改成了按财产征税,这样一大措举,不少圈地的富户与权贵,所承担的税负便重了,而普通的百姓庄户,家里人口多,田地少的,却税负轻了。

    如此一来,百姓与权贵之间的收入得到均和,税负更加公平公正,百姓的税赋一轻,生活也会越来越好的。

    不过试题不是写这税制的好处,而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苏辰首先想到了这两税制蔽端,因以钱计征,再也不是以前的以粮或布匹计征,自然市面上流通的银财就越发的重要,如此一来市面上钱币流通不足之时,必会造成钱重而物轻的现象。

    庙时百姓贱卖绢帛,粮食或其他手工艺以交纳足够的税赋,反而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同时还有可能因为税制的改革,将来权贵与富户凭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导致私下里强买百姓的土地却不移户,税赋仍计在庄户头上而偷税,庄户过不下去,百姓有可能四处逃亡,无家可归之态。

    当然这税赋才开始,眼前权贵富户已经圈入自己名下的地将是大魏目前的一大税收,可是此条律法一但久了,上面两点蔽端肯定会出现的。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苏辰提出这两点后不可畏不是深谋远虑,但如果朝廷及时解决了这两点的蔽端,那此税制算是这个时代以来最完美的律法。

    苏辰正写得入神,忽然发觉身边站着一人,他倒是一开始由于写得太投入没有注意,这会儿感觉到了,心想着恐是主考官正在细看,于是也没有停下笔来,接着往下写着。

    过了好半晌,身边的人也没有离开,苏辰还是忍了忍,没有抬头去看,依旧沉入自己的心神里头,把自己的观点一点一点的写下了。

正文 第166章苏辰要娶妻了

    待他停下手中的笔,身边早已经无人,他抬头往殿内看了一眼,殿里头除了应试的几人,哪有主考官的身影。

    苏辰暗自沉思,殿试内的主考官……岂不是皇上?

    皇上亲临?

    苏辰心下一惊,于是往殿外看去,只见门内外都是森严的金吾卫,此时一脸肃穆的站在阳光之下,目不转睛,生出一股皇家之威来。

    苏辰再也不敢乱看,为着心里的猜测暗自心惊,刚才他离皇上的距离竟然如此之近,想不到殿试的时候,皇上会亲临现场。

    很快时间到了,士子们交卷,接着便相继在先前的宫门处等着结果。

    御书房内,魏帝李清邑拿起两张试卷细看,那旁边站着的国子监祭酒肖谨,此人见魏帝举棋不定,便往试卷上看了人名。

    正好此两张试卷并是一南一北两位榜首之作,于是肖谨补充道:“此二人正为南北两处榜首,南边士子苏辰此人先是中了解元,之后中了会元。”

    遭肖谨这么一提点,魏帝便把蒋元的试卷放下了,拿着苏辰的试卷又细看了一遍,他说道:“此二人朕在殿中曾看到二人执笔,心思沉着,年纪相当都很年轻,却很是内敛,尤其是这苏辰,此人字迹有颜筋柳骨,言论胆大心细,是个人才。”

    “此人正好已得中解元和会元魁首,如此人才,多少年不曾出现,朕应该有成人之美,便定下此人为一甲一等,点为状元,蒋元为一甲二等为榜眼,至于这位卢中玉,此人人如其名,长相英俊,定为一甲三等为探花。”

    魏帝把人名定下后便交给肖谨撰录。

    殿试成试出,肖谨拿出榜单上前公布,宫门前的士子纷纷站定,一脸的紧张。

    “中一甲一等,苏辰,点为状元。”

    “中一甲二等,蒋元,点为榜眼。”

    “中一甲三等,卢中玉,点为探花。”

    “中二甲一等……”

    ……

    人群里个个屏气凝神,待那肖谨把三甲之名公布出来后,在场的士子有喜有忧的,有的人硬是站立不住,往后退了好几步,身边士子相扶,才稳住了身子。

    苏辰往那边看去,正是北边榜首蒋元,竟面色苍白,身子不适。

    成绩出来了,苏辰带领着一众士子领旨,接着是一甲三位入殿面圣。

    苏辰与另两位中一甲的士子入了殿,堂前高坐的魏帝虽是一脸和善,却还是让人不敢直视,三人上前跪下,魏帝点了点头,叫他们免身。

    三人起来,魏帝首先看到的是点了状元之才的苏辰,说道:“大魏开国至今不曾出现大三元人选,没想到到朕这一代,今日倒是看到了一位,苏辰,你很不错。”

    亲自得帝受赏识,将来必是前程无量,苏辰忙跪下谢恩。

    但魏帝却看到他身子瘦弱,面色苍白,整个人似乎带着病容,于是叫他起了身,便问出了口,“新科状元这是身体有恙?”

    没想到魏帝观察入微,苏辰连忙解释,说出自己在京城郊外养病的事,倒是没有说自己是中了毒,只是说自己中了伤寒。

    苏辰话落,其他两位士子纷纷往他看来,果然他一脸的病容,如此看来,人家身体刚愈,便来应试,居然还中了状元,果然比他们二位要有才。

    魏帝居然叫人给苏辰赐了座,还说事后叫御医为他疹病。

    苏辰不敢推脱,只好一一应下,谢了天恩。

    接下来是榜眼和探花,魏帝勉励了一番,便让三人退下了。

    苏辰下去后,果然受到了好的待遇,立即有宫人把他引入侧殿内休息,御医过来把脉,过了好半晌,御医心下微惊,便是不动声色,又上前看了看苏辰的眼瞳,手甲,过了一许,交说道:“新科状元康复的不错,只需养养身子便能回复到以前,待我开两副药给新科状元服下,必能事半功倍。”

    说完,那御医便退下了,不过他没有直接回太医薯,却是往御书房而去。

    来到魏帝面前跪下,禀报道:“皇上,臣查觉新科状元似乎有中毒之状,虽解了毒,却有余毒未清,还需服下药方静养数日。”

    “中毒?”魏帝笼了眉,天子门生,竟有人下毒相害,看来这些人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

    魏帝冷言吩咐:“安中满,派人查一查,是谁下毒坑害天子门生?”

    “是。”满公公领命退下,目光往那御医看了一眼。

    那安中满出了御书房,来到小门处,找了个小黄门,小声嘱咐:“把这次及第的名单给丞相府送上一封,并把此信交到昝丞相手中,立即去办。”

    安中满把封从袖口里拿出来交到小黄门手中,那人便匆匆去了。

    在殿中休养的苏辰拿了太医薯开的药,便出了殿门,来到宫门处,那儿的士子都还没有离去,大家看到他,一开始还有些拘紧,见他面色温和,便有人自告奋勇的上前笼络。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想不到您才是南边榜首,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三元新科状元苏公子。”

    随着这一声,便有不少人围了过来。

    苏辰与几人寒暄,一抬头便看到孤零零站在一旁的蒋元。

    蒋元此时面色有些苍白的看向他,目光里有不甘。

    师父要求他走的大三元,他已经办到了,可是就因为他的大三元之路,却与各位师兄们开始生了间隙,如今同年当中也不知几位是真心向前道贺的,苏辰虽是含笑应付,心里却对这一趟京城之行,生了寒心,还是早早的领了命,请求放外为官,远离这京城是非之地。

    士子们出了宫,各自都有家人接走,苏辰一出来,外头的人便已经知道了,这可是新科状元不说,还是大三元出身,比往年的科科状元是不同的。

    苏辰坐下史家的马车匆匆离开了这是非之地,也没有再顾得上与他们寒暄。

    这一次苏辰进了史府,但苏辰入府后,先向史家老爷史一言道了谢,便要带着陈意和毕浩两人离开史家,在外头另住,直到他收到外放的消息为止。

    史一言见他要走,面色一沉,说道:“状元郎就不曾想过留在京城为官?你是大三元,又是一甲一等的进士及等,与其他士子不同,你若留在京城里为官,将来官场事毕通顺,步步高升。”

    苏辰却是摇头,“多谢史大人美意,我一介寒门出身,刚中状元,不懂为官之道,有心想请求外放为官,去地方受任磨练,才能成器。”

    苏辰不但要离开史府,居然还生了外放的心思。

    史一言看着眼前这人,怎么有种此人的脑袋是被驴踢了的感觉,人家千方百计的想留在京城里当个京官,他明明有这么好的条件,再有他史家帮着,将来必是官场顺遂,要比那些外放的官员不知少走多少年弯路。

    史一言又再劝,苏辰却是去意已决。

    却是这时罗氏带着女儿史美瑛走了进来,罗氏质问苏辰:“状元郎如今要飞黄腾达了,可还想起救你于危难的史家?”

    “我女儿亲自落血为了救你,又在你床边守护多日,这份情意,状元郎打算要如何相还?”

    “娘。”史美瑛连忙制目母亲的话,可是为时已晚。

    苏辰却是面色一暗,果然如自己所猜测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他有今日,着实是史家给的。

    罗氏却再次质问:“如今我史家救下状元郎的事已经人尽皆知,还有我女儿在床边守护公子数日的事也传了出去,我女儿名声有损,苏公子该当如何报答?”

    苏辰听到这话当即退后了几步,跌坐在交椅当中,面色灰暗,原本还余毒未清的身体当即受不住,便晕厥了过去。

    林源县县城里头的茶庄里,乔宝莹坐在那儿泡茶,眼神却一直盯着对面的布庄眨都不眨,心里那个忐忑的,好几日了也没能把苏奕给堵着。

    她真的要怀疑这布庄后头有扇门,一定有后门,这人心虛的不敢走前门,所以走了后门,对吧。

    乔宝莹这么一想,便再也坐不住了,匆忙起了身,正要出门,外头走进来一人,正是阮知州的公子阮清,此人进来后,看到一脸着急的乔宝莹,奇怪的问道:“乔姑娘这是着急着上哪儿去?可要阮某帮忙?”

    乔宝莹见状,不好离开茶庄,便停下脚步。

    “阮公子今日过来买茶?怎得亲自来了,阮公子需要的只需开个口,我便叫人把茶叶送去。”

    阮清摇头,手中折扇打开,目光幽幽的盯着乔宝莹,可惜乔宝莹一心只想打探苏奕,倒是没有留神眼前之人的眼神。

    “一动不如一静,你坐在茶庄泡茶的时候,极为优美,你可知道?”

    阮清擅自在茶座前坐下。

    乔宝莹自从开了茶庄后,穿着不仅素雅,为了配合这茶铺的生意,学了那茶具商人的那一套,穿着举止都刻意的磨练了一番,这段时间着实因为她的装扮,再加上她醇熟的泡茶手法,卖出不少茶叶,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高兴。

    苏辰的事弄得她的心情七上八下的,也没有心情应付阮清,自然也没深想他话中的意思。

    “乔姑娘。”

    阮清再次唤了一声,乔宝莹回过神来,见他坐下了,便也跟着坐下,“我为你泡一杯茶吧。”

    乔宝莹动作行云流水一般为阮清泡上一杯好茶,那阮清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她,不知不觉竟有些看痴了去。

    “果然是一动不如一静,乔姑娘容姿秀美,乍一看不觉得出奇,可是这么静静坐着却是越看越是好看,乔姑娘是那种内秀之美,得静心相待。”

    这阮公子说话倒是新奇,说她不好看就得了,还说什么内秀之美,这么坐一坐就知道她内心优美了?虽然看人不能看脸,得看心,用心吸引人,但做为外貌协会的乔宝莹,在看到苏辰那一眼之后,这看人的三观就已经板不过来了。

    不过眼前这阮清长相还是不错的,再怎么长得好,她都觉得没有苏辰长相俊,苏辰那一双眼睛世间仅有,独一无二,与她相对之时,眼瞳里似在说话,有一种娘子快来扑倒我的感觉。

    乔宝莹一想到这儿,脸就红了,忍不住笑了起来,苏辰每次看她着实有一种,娘子快来欺负我吧,快来扑倒我吧的诱惑,唉呀,不行了,她这色女子穿越到这时代来,就是来收服苏辰的。

    乔宝莹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先前乔宝莹脸红,那阮清以为自己的话令对方动容,不免心下一喜,可是后头却看到眼前女子大声笑了起来,他便愣住了,忽然发现女子当中也有不拘小节的,可他竟然没有觉得厌恶,反而觉得有些可爱。

    乔宝莹收住笑容,就见对面的阮清正眨也不眨的盯着自己,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脸,莫不到脸上长了什么东西。

    “阮公子,这次来打算买多少茶叶,要不我给你包好。”

    阮清缓过神来,才想起自己这次来的初衷,于是答道:“茶叶倒是不缺,就是来给姑娘报个喜讯。”

    “什么喜讯?”乔宝莹倒不觉得从阮公子口中还能听到什么喜讯来。

    “京城里来的喜讯,我阮家可是京城人士,虽然告示还没有传入各地方官员手中,但京城里给我爹寄来了信,苏公子中了一甲一等,点了状元,还挺受皇上赏识,得了御口金言,如今可是京城里赤手可热的人物。”

    听到这个信息,乔宝莹手中的茶叶缸子落了地,茶叶散了一地,也不管不顾的,她从柜台后头出来,来到阮清身前,忽然双手抓住他一只手臂,惊喜的问道:“这个消息可靠么?不会有假吧?”

    阮清被她这么质问,心里生了恼意,“我阮家可是京城世家,不过是个人尽皆知的消息,怎么可能会有假?你放心,这消息准确无误,不日便有喜讯传来零陵郡,而且这次苏公子中的是大三元,咱们零陵郡要出名了。”

    “出了这么一位才子,来年我父亲考核,指不定能升迁。”

    乔宝莹才没有听他后头说的话,只要他说这事儿是真的,她就高兴了,想不到苏辰中了大三元,大三元啊,马上到夏末了,苏辰是不是入秋后便回来?

    乔宝莹再也不淡定,她很想赶紧关了铺门,回十里坡奔走相告,还有侯府,她也要回去一趟,喜姑还在等着消息的。

    这生意还做什么做,她只要一心在侯府等着苏辰回来就好了。

    乔宝莹来来回回的踱步,阮清瞧见,咳了一声,接着说道:“乔姑娘,倒还有一事得告诉你一声。”

    乔宝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问道:“何事?阮公子只管说便是。”

    阮清见她回过神来了,便说道:“这次苏公子能胜利殿试,还是史家帮的忙,先前苏公子会试后得了伤寒,命差一点没了,得史家出手相救,且还是史家小女亲自守护,连名声都没有了。”

    “所以,恐怕这次苏公子衣锦还乡之时,身边会有一位妻子相随。”

    阮清一说完,乔宝莹彻底的冷静下来,“你说什么?史家小女亲自守护?史家是不是在京城里身份很高?”

    阮清点头,“史家当家的是朝中三品大官,且史家在京城是百年世家,家势显兢,苏公子能得史家相助,再加上他大三元的身份,必能留在京城为官,将来也必会官运鸿达,不是我等之人能相比的。”

    连阮清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对方家世果然显兢了。

    乔宝莹身子一软,坐倒在茶座里。

    阮清见状,便坐下来给她亲自泡了一杯茶,“喝一杯茶暖一暖。”

    乔宝莹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茶,只觉得心中凉入寒骨,她端起茶来喝,可喝下去的却是苦涩。

    苏辰向来重诺,但凡他承诺的事,一定不会失言的,她该信他的。

    可是心里头又有另一个声音在响,这时代男人三妻四妾,何其稀松平常,即使苏辰没有弃了她这个糟糠之妻,他也可以娶平妻,纳小妾,她要如何应对?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日苏辰会纳小妾,这些小妾会与她争宠,若真的是这样,她宁愿……宁愿不曾认识苏辰。

    乔宝莹一口气把茶喝下了,阮清便又给她倒了一杯茶。

    阮清开口:“乔姑娘真的愿意等着苏公子回来受辱么?”

    “你只不过是他明义上的妻子,事实上你只是他的童养媳,并未与你成亲,也不曾同房,你们没有半点夫妻之实,他若另娶,乔姑娘也是不能多说的,最多使了银子,还了你这些年的恩情。”

    乔宝莹没有说话。

    阮清看着她,过了许久又说道:“其实乔姑娘还是另有选择的,你们虽有媒妁之意,但并未成事,若是你们二人都不曾有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