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状元农家妻-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你枕着吧,我给你用手梳梳头发,按摩一下。”

    苏辰的头发被乔宝莹解了下来,乔宝莹便伸手过去替他梳了起来,一遍一遍的很是细心。

    苏辰便借势闭上眼睛,慢慢地享受。

    天完全黑下来了,乔宝莹轻轻地唤了一声苏辰,没想到他就这么靠着她的腰睡着了,他还坐在地上呢,这怎么行啊。

    乔宝莹要起身,可是想起苏辰那么辛苦,看了在半日的手扎,便让他再多睡会儿吧。

    屋里点了油灯,可是只有一盏,要是放在以前没有什么,可是今日那后间小院出了离奇的事,就算事后查明不是陵墓,可是里头也死了不少人。

    乔宝莹还在给苏辰按压,忽然感觉到一个黑影似乎扑了过来,就在背后,她吓得汗毛直竖,立即回头一看,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可是刚才的那感觉却是如此的明显,感觉来的黑影还刮起一阵阴风。

    乔宝莹差点吓死,再也不顾苏辰疲惫了,上前摇醒苏辰。

    苏辰睁开眼睛,乔宝莹便缩着身子靠了过来,眼睛在屋里四处瞥,接着说道:“苏辰,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书房里好像有什么东西。”

    苏辰朝书房里四处看了一眼,并没有什么啊,睡意全无,他坐起身来,在长榻上抱住小媳妇,接着把人放在自己的大腿之上,“这下你不用担心了吧。”

    想不到小媳妇胆子这么小,以前怎么不见她胆子小,还敢做小人去吓唬李老三,那会儿两人住在荒凉的茅屋里,她也不曾这么害怕过。

    乔宝莹却是抱住苏辰的腰,把头捂他怀里,闷闷的说道:“那些手扎可都是底下那位知县大人的,定是死去的前任知县了,不知他是如何冤死的,咱们拿了他的东西,会不会从那枯井里跟出来讨要。”

    乔宝莹越想越是这样的,苏辰一听就忍不住想笑了,“怎么可能呢,人死如灯灭,不要乱想。”

    不过书房里的油灯太少,这会儿风一吹,影影卓卓的,越往这方面想还当中有些令人惧怕。

    苏辰却是不怕的,他抱起小媳妇,直接出了书房,见外头有人,忙把小媳妇放下来,俯身在她耳边说道:“外头有人,你下来走,咱们还没有吃晚饭呢,今个儿我便不上前衙了,咱们吃完晚饭就睡觉得了。”

    乔宝莹点头,她巴不得苏辰不要去前衙,就在这儿守着她好了。

    两人去吃饭,齐氏和喜姑早已经准备好,饭桌上大家伙的还算沉默,一吃完饭,齐氏和喜姑便拉着乔宝莹说道:“咱们还是请寺里的法师过来念念经,这会儿后院挖出了尸体,咱们都有些害怕了。”

    乔宝莹立即点头,“你们说的是,我正好也害怕。”

    三人忍不住相视一笑,不过天黑透了,也不敢再在外头久呆,皆分别回了各自的房中。

    苏辰倒是听到了三人的计谋,忍不住想笑,说道:“你们呀就是心里做祟,要是真有这些东西,指不定早年的巴蜀尸体遍地,流血成河,而今百姓不还在喝河里的水,耕种地里的土么?”

    “水是流动的,不会有问题。”

    “那种的地里头呢,我先前下乡听说有人在地里头挖出来的白骨,于是把白骨给埋了,接着干活的。”

    乔宝莹一听,有些受不住了,决定不跟苏辰理论,说不过他的,反正她怕啊,上午的那一幕都还在脑海中,她若是看了现场或许会好一点(她以为),不然总是想起这些画面来,却是前一世的僵尸之类,若是有个僵尸从井口跳出来。

    想一想,乔宝莹就忍不住抱住苏辰,哆嗦着嘴道:“咱们还是回屋里头睡去。”

    苏辰无奈,只好跟着她入了屋。

    这一夜屋里不敢熄灯火,还点了两盏油灯。

    乔宝莹在苏辰的怀里还算睡得安实,第二日精神饱满,可是齐氏和喜姑却没有她那么好了,生生熬了一宿,睁着眼睛到天亮的,要不要吓成这样的。

    不过后头枯井里的事,乔宝莹再也不管了,由着苏辰去安排。

    而喜姑却是迅速,上午叫人去寺里头请了法师过来念经,念了半日,到傍晚把人送走了,整个院子就祥和了。

    呸,晚上三个人还是吓得半死,哪还有像以前心安理得的跟着苏辰半夜里借着月光坐在花园里调情的那种心态,眼下一入夜,乔宝莹只想抱着苏辰睡觉是怎么回事,苏辰都被她弄得好笑起来,倒是很享用她的热情。

    折腾一下,一但累得睡着了,一夜都好眠。

    不过这一次喜姑却睡了个好觉,齐氏却还是睡不着,她说每次一想起后院里还有几具尸体,心里头就发闷,害怕的紧。

    终于苏辰带人把几具尸体给提了出来,移到郊外下了葬。

    喜姑便点了纸钱,还有先前法师给的符纸一并甩在枯井里,没想喜姑这么一做,那些工匠也跟着胆大起来。

    至少苏辰叫他们下井,他们没有再犹豫,陈意也跟在他们身边一并下的井,有陈意在,这些人似乎放心了一些。

    苏辰特别交代那地下密室里的书本不能随意乱动。

    陈意几人领了命。

    赵远的手扎被苏辰看完了,看完后感觉能解读赵远此人短短的一生,虽然后头没有再留下支字片语,但苏辰也能猜得到,必定是他生母的身份暴露后,赵家遭了殃。

    瞧着李易还不曾回来,他便去信一封催促,倒也没有写下什么话来,只是说家中有事,叫他快些回来。

    相信李易看到这信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后来地下密道的事,乔宝莹给了苏辰一个建议,因为乔宝莹怀疑底下的人未必都是死在刀剑之下,恐怕是最后关了石门,他们找不到机关,于是在里头活活给憋死的。

    苏辰一听,还刻意的查验了一些尸体,还当真有几具没有受到重伤,瞧着是憋气而死。

    这地道里头不能气,人住在里头会很难受的,所以为何赵知县会把书房和起居室建在离井口不远处,显然是为了空气的缘故,所以这一次修建密道,他们要修一些小孔来通气才成,就像当年在酱坊里一样。

    乔宝莹的话立即被苏辰采纳了,至于那枯井里的石板,为了遮人耳目还是要有的,只是这石板的重量很重,不知前头那位是怎么从这么狭小的井口弄进去的,正暗自犹豫。

    乔宝莹便见书房里的苏辰似乎在哪处按下机关,随着书柜的转动,里头出现在一条密道,顺着那条密道往前走,居然到了枯井里,看来赵知县为了逃避夫人,还真的想得周到,居然在这书房里头布下通道来。

    从书房这边把石板门抬过去是不成问题,如今他们手上有莫金,简直力大如牛,他一个人扛着一块石板便往密道里去。

    到了枯井的下头,他把石板装上去,原本已经人空阔的石板门,正好与那枯井的尺寸相同。

    这一次的石板不同,是一整齐打磨,把石板往那枯井里一放,乔宝莹下去看了一眼,发现方便多了,便是踩在上面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

    陈意问那机关装哪儿,乔宝莹和苏辰却叫他们千万别装枯井底的石板下,再犯这样的错误,下次没有一个莫金,那关在里头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枯井底的木板,他们也设下了机关,若要入口按下机关便能进去。

    有了这些设计,瞬间整个密道都安全了,只待前头地道挖好,便把那刺客首领暗押下去,正好那儿有书看,还能自己做饭,把人软禁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挖了两个多月,地道终于挖到了尽头,苏辰和乔宝莹跑到码头上去看,见这码头被他们修缮过后,大了一倍不止,若是在这儿出来,着实还挺显眼的,不如在这儿建一个瞭望台做为掩护。

    于是便把瞭望台建在了这儿,倒是真的看不出来了。

    有了这一条密道,乔宝莹不知不觉安心了,只要不想起先前里头的尸体,这一条密道还是没有半点不高兴的地方。

    工匠们交回给李家掌事,李原却还没有回来。

    这个时代的通讯太不发达了,找个人只能依靠着快马加鞭,或者信鸽,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有可能被人劫走的危险,还会造成信息被人得知,所以眼下乔宝莹要找李原还真是难得了。

    苏辰在书房里人拿出一块玉佩来,这是先前埋葬赵知县的时候从他身上掉下来的,上头写了一个虞字,苏辰便把玉佩给收了起来,将来或能有大用。

    看到小媳妇送来点心,便问道:“眼下赵知县的案子我给结了,移交了臬司,我倒是有两日休息,不知九儿可否有时间,为夫可以陪你去一趟灵福寺。”

    说起去灵福寺,乔宝莹就有些郁闷了,才来梅县第一次去灵福寺就遇上了刺客,这一段记忆可不怎么好,不过先前院子里请了灵福寺的法师过来念经,他们这一次去一趟也有这个必要。

    于是乔宝莹便把喜姑和齐氏都叫上了,叫了齐氏自然就叫上了毕成良还毕浩一家三口子。

    皆浩的媳妇儿头胎生了一个儿子,没把齐氏给美的,对这个媳妇可上心了,什么好的都往小院子里送,乔宝莹说齐氏这么爱小孙子,要不搬去小院住算了,齐氏却是摇头,她不想去打扰小两口的生活,再说原本就隔得不远。

    乔宝莹把大大小小的人一叫来,苏辰目瞪口呆的看了一眼,他原本是有点私心的,就带着小媳妇一人去往灵福寺里烧了香,求个平安符过来,把心头那些惧怕给抹掉,再带着小媳妇去爬山。

    当初承诺的带她出门踏青的事还没有实现,这会儿他正生了心思想要实现,这倒好,小媳妇把一家老小都叫了。

    苏辰倒是没有说什么,却是一路上有些郁闷,看着小媳妇跟喜姑和齐氏谈得可起劲了,说起那酱坊的生意来,似乎有不少的计划,可有劲头了。

正文 第214章秋收节

    他不便上前打扰,可是原本两人出行的变成了一行人出行,他也不抱希望了,于是从一旁拿起书来细看,正好毕成良坐着也无事,便也拿着书看了起来。

    到了水滩处,一行人要坐船,那儿陈意早已经备下了好几艘船来,这一次乔宝莹倒是跟苏辰坐在了一个船里,喜姑带着自己的义女黎三,还有应氏三人一同坐另一艘船头,有不少护卫相护。

    乔宝莹来到船舱内,到现在才发现苏辰有些闷闷不乐似的,于是靠近他,悄声问道:“夫君,你怎么了?”

    苏辰掀眸看了她一眼,似乎更加生气了,不说话,手里拿着书却半天没有翻。

    乔宝莹却是靠近苏辰的耳垂,悄声说道:“呆会在寺里头吃了斋食,咱们就跟主持在后院要间小院给喜姑和毕家休息,咱们两人去爬山如何?”

    这个安排正合苏辰的意思,立即点头同意,乔宝莹却是笑了起来,原来苏辰想跟她一起单独行事,想起那山野里头,若只有他们两人,当真会不会发生一点什么来?

    思及此,乔宝莹就有些脸红了,朝苏辰看了一眼,他却还在看着书。

    “呆子,咱们呆会一定要爬到山顶,可好?”

    苏辰点头,忍不住笑道:“成,都听你的,你可别叫苦。”

    当从水道上下来,站在寺庙山脚下往上一看,乔宝莹就有点自掘坟墓的感觉,这山这么高,她说要爬到山顶,想想就郁闷了。

    苏辰却在她身边站定,朝着山头看了一眼,扬唇,看着她问:“可是反悔了?”

    “小女子言出必行,从来不知道反悔是怎么写的。”

    苏辰听后,伸手摸了摸乔宝莹的额发,“孺子可教。”

    乔宝莹连忙甩了甩头,把他的手甩了下去,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摸她的头,把她当孩子呢,两人都不小了,人家毕浩比他们还小都已经做父亲了。

    乔宝莹红着脸走到喜姑身边去了,都不挨着苏辰。

    他们一起登山,那寺庙也建在半山腰呢,爬得很是辛苦,尤其是喜姑,毕竟年纪大了。

    这一次县衙小后院里头挖出尸体来,大家伙的心里头都不爽落,来寺里头斋戒一日,听听佛经也是好的。

    吃完斋饭后,乔宝莹按着原计划把他们都安排在后寺院后头香客的小院里休息,她却跟苏辰两人接着往山顶上爬去。

    这一处幽静,眼下梅县还算太平,便没有叫上陈意几人,只是夫妻两走在林间小道上,站在这山腰上便能看到他们建好的信台瞭望塔,想想就有成就感。

    苏辰拉着她的手,两人不知不觉聊起在林源县的时候,那时陪着师娘去上香,两人去了一趟湖边,那样美好的记忆仿佛就在昨日。

    两人一边谈着一边往上爬,不知不觉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往下看,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之感。

    乔宝莹寻了一块石板坐下来,苏辰便在她身边跟着坐下,指着底下的绿油油的农田说道;“灵福寺后边有不少农户,他们倒是聪明,他们主要种菜,种下的菜送去灵福寺里做斋菜。”

    “有的农户还会做一些小吃背到山脚下卖,尤其是香客多的那几日,会有很多的人来买。”

    乔宝莹听着倒是新奇,想不到靠近寺庙也有赚钱的法子的。

    苏辰又指了指侧边,“那处农户里头,很会打猎,猎物多的时候会把肉腌起来,送往酒楼或者为酒楼专门供应。”

    乔宝莹听着,不知不觉靠在苏辰的怀中睡着了,这一路上有些累了,再加上晌午这会儿,夏季歇晌也有道理的。

    苏辰见状,便把她放平在石板上,把她的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手痒的在她头发上有一下没有一下的梳着,目光却盯着底下的农户,看到庄户人家在地里忙活。

    两年的时光,梅县越来越好,山路太平了,山匪少了,路也修通了一部分,若是他三年任期过后还是调离不了这儿,再过三年,恐怕梅县还得变个样子去。

    苏辰有些犹豫,要不要暂时不离开呢?可是人生能有几个三年,不能为了一个小地方而浪费了三年时光,苏辰有满怀抱负,自从他踏上这科举之路后,他便开始有了些想法,这些想法是造福百姓,同时他也得站在这朝堂之上,位列两班,方能达成理想。

    梅县地方太小,按着他的思路朝着方向去,相信梅县也会慢慢变好,就算他不在这儿。

    乔宝莹醒来时,苏辰居然在一边打盹,瞧着也有些困了,可是他却是坐着,为了使她能睡个好觉,硬是把她的头枕在了他的大腿上,手还抚在她的头发里。

    乔宝莹心中一甜,轻手轻脚的起来,没想这样也能把苏辰吵醒了。

    “好了,现在轮到你了,你枕在我的大腿上,我已经睡醒了。”

    苏辰见状,听话照做,把头枕在乔宝莹的腿上,转眼就醒熟了过去,乔宝莹垂着头看苏辰,只见他那一双浓眉煞是好看,不知不觉上前吻了吻他的眉,接着是他的鼻梁,他的唇瓣。

    乔宝莹很小心,可是苏辰却是忽然睁开了眼睛,四目相对,乔宝莹面颊一红,不知如何做解释。

    苏辰却是起了身,把她拉入怀中,“你呀,就知道你会偷偷的欺负人。”

    欺负他是本能,有没有,乔宝莹脸颊红了,可是却有点儿心猿意马。

    “苏辰要不,咱们把先前在小湖边不曾完成的再完满一下,如何?”

    苏辰红着脸说道:“不可,此乃圣地。”

    “都到山顶了怎么算,再说了,这边山下都是庄户,难道他们不用生儿育女,按你这么一说,岂不也是在圣地上做这种事。”

    乔宝莹说得理所当然,可苏辰却是脸都红透了,硬是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双手却是捉住她的两只小手不准她乱动。

    这呆子,他不愿意还不准她来了不成。

    乔宝莹于是借势上前吻住他的唇瓣,舌尖极尽挑逗,两人原本就熟悉着对方,爱恋着对方,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挑逗来,苏辰开始动容,双手不知不觉松开,乔宝莹的手得了自由,便不安份的伸进他衣裳里了。

    摸到那两点茱蓃,乔宝莹明明听到他轻轻地一声叹息,她忍不住越发的振奋起来,接着一把推倒苏辰,整个身子扑了上去。

    苏辰眼看着小媳妇是不能收手了,只好抱住她滚入草从。

    两人滚在深深的草从里,在远处看着根本看不到两人的身影,只看到那草从有节凑的动着,过了好半晌才停住。

    乔宝莹顶着一头乱发坐起来,有些愤愤不平,自从他做了知县后就一直在上面(没做知县前也在上头,但某人忽略不计),是因为她不够强势。

    苏辰可没明白小媳妇的意思,在他看来,谁上谁下都一样,反正动的那个皆是他,她又没有力气。

    苏辰温柔的为乔宝莹把头上的草屑弄下来,接着又为她梳了发。

    乔宝莹打理好后,看着苏辰在为自己梳发,便接了他的手,“我似乎没有给你梳几次,你倒是不怨我,若是在别人眼中,我可不是一个称职的媳妇。”

    苏辰却是霁颜一笑,“各人自有各人的感受,我觉得你是最好的,谁敢说不好去,再说不过是梳一个头发的事儿。”

    乔宝莹爱听这话,当即就笑眯眯的,上前替他梳花也温柔多了。

    两人还算齐整了,除了那衣裳有些皱巴,倒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于是两人便准备下山了。

    一路走下来,又跟大家伙的在底下吃完斋饭,便打道回府。

    这一次苏辰为乔宝莹求了一道平安符,就是怕她再想着后院那些事,半夜害怕。

    一路回到城里,还是挺顺利的。

    秋收时节来了,梅县的百姓获得了一个大丰收,自年初苏辰听了乔宝莹的话,在布示栏里贴了天气、气节,以及对各种种子适应的土壤环境及气候都写了出来,百姓们便养成了习惯。

    什么时节该做什么事,皆跑到镇上的布示栏前看,反正县里头一公布,便有秀才公带着去往各镇上把同样的内容贴出来。

    于是百姓们发现自从有了这个,只要没有灾难的情况下,还当真比往年丰收多了不少,正好今年风调雨顺的,梅县的百姓便欢呼起来,说要举办一个丰秋节。

    苏辰看到后,便大手一挥,同意了,为了这个丰收节,苏辰带头,捐了自己的俸禄一百两银子,商会会长是李原,李原不在,那李家掌事立即响应知具大人的号召,李家捐了一千两银子,很快商会里大小商人皆纷纷解襄。

    这些银两捐出来后,由成广记录在册,再安排这次秋收节,县城里举办自然要热热闹闹的。

    乔宝莹也很开心,只要梅县百姓的生活过好了,她跟苏辰才会觉得自己终于实现了价值。

    两夫妻坐在花园凉亭里,清风吹来很是惬意,乔宝莹说道:“咱们明年还得修路,还是有不少人住在山里头,这路真要修好没有个几年搞不定,到时咱们把规划好的地方移交给下一任知县去。”

    “还有那些信号台,若是资金和人工容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密一点,这样反而更加安全。”

    苏辰点头,补充道:“还有官船场必须仔细打理了,眼下都是私船场当道,朝廷征用,还得在私船场里买不是,虽然眼下朝廷没有征用。”

    乔宝莹点头,“秋收节,咱们两要不要也出去转一转?”

    苏辰点头,“秋收节难得的县衙里的人沐休一日,我带你出去转一转,有免费的美食,还有不少表演,百姓会有不少人进城里来吧。”

    “安全也得注意,人太多了,怕拥挤。”乔宝莹又下意识的提醒,苏辰应了。

    没想当天傍晚时分,李易忽然回来了,回来的方式果然又是故技重施了,正好是乔宝莹做晚饭的时候,她刚炒出来菜转眼不见了,一开始还到处找,以为自己记错,之后她就恍然大悟,大喊一声:“李易。”

    李易从梁上跳下来,手里一串珠子,二话不说便套在乔宝莹的脖子上,乔宝莹拿起来看了看,瞧着是珍珠。

    “看着好看,便顺手买了,是京城里最便宜的东西,你收着也成,丢了也成。”

    乔宝莹忍不住想笑,算了,也没有从脖子上取下来,便是叫来苏辰,把这贪吃的给带走,她好多妙几个好菜,呆会儿几人坐一起下酒吃。

    李易回来,后院的几人皆很高兴,吃完晚饭后,几个人又坐在花厅里喝茶,李易便把自己去往京城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

    这一趟他倒是乔装的好,没有遇到危险,他在京城时住在贫民区,没有出现意外,不过却曾远远地看到过皇上一眼,正是皇上出游,百姓们都涌到了街头,于是他也挤在人群里看了一眼。

    乔宝莹忍不住问道:“皇上长什么样子?”

    李易语气一顿,似乎在回想,接着笑道:“感觉同我很像。”

    苏辰自然是见过皇上了,看着李易时他便有这种感觉,两人很像,直到知道他是皇上的儿子,他就很肯定了,其实证据是给世人看的,便是李易这一张脸,相信皇上见了也会动容的。

    李易见到了皇上后,便没有再在京城里呆了,他打算尽快寻找证据,早日认回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