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了热闹的街道时,那人果断一溜儿就下了车,作揖说着:“沁儿姑娘,我还有事,先忙活着去了。”
  福儿和黄小丫鲜少到县城,没见过这般二流子,不觉看的目瞪口呆,等人离开之后,才忍不住抿嘴笑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初跟着郑成凯的人大多是这般性情,瞧着是赖皮,其实也心细的很,很多时候这些人都是忽然串出来,又忽然就走了,弄的张沁儿现在都分不清谁叫谁来着。
  该办的事情,大多已经办好了,张沁儿就随着福儿她们的意愿,专门朝热闹的地方走去,即使什么都不买,也图个热闹好玩。
  十字街算是热闹的地方,两旁商铺不断,间或有不少摆着摊子的小贩,或者挑着担子的货郎,你吆喝一句,我吆喝一句,显得十分的热闹,街道上满是爱俏的大姑娘小媳妇的。
  黄小丫如今也算是小姑娘了,家境逐渐好了之后,爱美的心思就开始活泛起来,尤其她常常和福儿在一块儿玩,总是见福儿会带着一些绢花之类的,显得十分的好看。
  张沁儿见她一个劲的盯着一个卖绢花的摊子,不由得拉着两个人的手,上前仔细挑选一番,这些绢花做工好的不过五文钱,做工一般的也就二三文,张沁儿任由黄小丫和福儿各选一个,付钱走人。
  黄小丫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担忧,支吾着说:“我娘不准我要沁儿姐给买东西的。”
  “没事,不值当什么钱,和福儿一块儿戴着玩吧。”许氏说这话,无非就是不让黄小丫不占他人便宜罢了。
  除了小女孩喜欢的绢花之类,又买了一些甜食零嘴,张沁儿看到有人挑着苹果来卖,瞧着挺新鲜的,又买了一堆回去慢慢吃。
  逛到中午的时候,更是在一家混沌摊子吃过一碗混沌之后,这才准备回去,一路上福儿和黄小丫因为逛街兴奋的缘故,吱吱喳喳的说个不停,你看着我的绢花,我把玩着你的绢花,笑声不断。
  张沁儿不紧不慢的赶着车,面上一派风轻云淡,从容不迫。
  待到了家中,杨氏和元绣娘出来帮着提东西,福儿就缠着杨氏叽叽喳喳说着自己这回儿买了些什么东西,一一拿出来给杨氏看过,杨氏夸一句好看,她才心满意足的和黄小丫一块儿去玩去了。
  杨氏把车厢卸了,把驴子牵到树下吃草歇着,然后对张沁儿说:“这几日瞎忙,也该去林子村把租子收回来了。”
  因为崔家小麦割了之后,种了一季花生,这会儿正好已经成熟收割了,因为崔家没有牛马,这来往运输不便,而换成银子给的话,对于崔家也是一种负担。
  “嗯,那就现在去一趟吧,反正还早。”张沁儿打定主意要和杨氏一起去的,因为她得问崔家父子是否愿意和他们签订长工,不愿意的话,还有许多事情都还等着尽快解决呢。
  杨氏没有阻止她,这些事情张沁儿处理起来的手段,可比她强上许多。
  于是喝过水润口,杨氏就去套板车,方便装花生一些。
  家里就交给元绣娘照看,元绣娘满口答应,拿出针线坐在桂花树底下做起针线活来。
  等到了林子村,照旧是先要去属于自家地上转悠一圈的,发现两块地都是空着的,因为没有种东西,地里长了不少的野草来,不过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张沁儿打算冬天的时候再弄一些农家肥过来堆在地里养地,只等明年大干一场才知道是否能够顺利榨糖了。
  家中种植的甘蔗并不多,张沁儿只做了一次实验,虽然外形上不是特别好看,但是方法和过程都很成功,按照这个法子来,绝对是能够榨出糖的,就是外形上还需要法子改善一下。
  驴车继续前进,一直到村尾才停住,不过半路上倒是遇到赵倩儿,赵家就是那二十亩地的前任主人,张沁儿也甚是喜欢她爽利性子,也就停下和她聊了几句,却见她已经改做妇人装扮了。
  “上个月成的亲。”初为人妇,泼辣的赵倩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低垂着头,两颊绯红。
  “恭喜恭喜。”张沁儿忙道喜。
  赵倩儿也就害羞了一会儿,随即就说:“卖地的时候,我就说过,等我日后嫁出去,定要帮着我哥嫂翻新一下屋子,这会儿就为这事回来呢。”
  张沁儿也想起这件事了,其实就魄力而言,赵倩儿还是不错的,如今看样子她也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那感情好啊,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翻新?用青砖的话,到我们村子找里正家说一句就行了。”
  “正是惦记着你这句话呢,我打听过了,还是富足村的青砖最便宜,我哥嫂的意思是趁着现在有空,赶紧翻新,赶在今年年前住上新房子,我家的那个得了我们家的银子之后,还清了债务,又做了一笔生意,如今也渐渐起来了,我和他一说,就拿出二十两银子给我操办这事。”
  赵倩儿利落的说着,脸上有着藏不住的笑意,她拼着一股劲劝说爹卖地拿钱给未婚夫还债,如今未婚夫安然渡过危机,又体面的迎娶了她,还这般体谅她照顾娘家人,任何女子遇到这般事情,都得高兴的不行了。
  “二十两都可以砌一幢大气的宅子了,看来你爹娘哥嫂可就有福气了。”张沁儿笑着恭喜着,在乡下这种地方,能够拿出二十两来,确实是可以置办出一幢大气的宅子。
  谁知张倩儿摇了摇头,说:“哪能呢,这有了新房子,不得新家具来配?我嫂子这人最是讨厌,说她好,她又不好,说她不好,又还行,总之我多受累,尽量满足她了。”
  张沁儿就抿嘴笑了,并不再接话,毕竟这是别人的家事了。
  和赵倩儿又说了几句话,就各自离开办事了。
  到了崔家门口,只见屋子附近的丝瓜架子已经枯败了,不过还有两个架子的叶子鲜绿着,黄色的花朵和嫩绿的丝瓜看起来生机盎然,这些应该是后面种的,破烂不堪的屋中看起来没人,张沁儿就唤了一句:“有人在家吗?”
  不多时就从厨房走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是七八岁的模样,浑身黑黑的,沾了不少灰尘的样子,他们的手里还拿着一个被炭火烤的黑漆漆的红薯。
  张沁儿认出这是崔家的儿女,崔老汉的婆娘在生了这对兄妹之后,由于产后身子虚,家里又穷困的很,所以疾病缠身,前两年就已经没了。
  如今家中只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儿在主持着家务,地里的活则是崔老汉和崔老大崔老二在干。
  “你们父亲和哥哥呢?”张沁儿温和的问着。
  这两个孩子也认得张沁儿她们,只是显得有些怯懦,低声说:“爹和哥哥在地里挖红薯,姐姐在山里捡板栗。”
  “那你们谁去地里叫一下你们爹和哥哥?就说张家来人收租子了。”张沁儿话音刚落,那个男孩就撒腿跑了,女孩则怯懦的站在那里看着张沁儿,手里不安的捏着烤成炭般的红薯。
  张沁儿想起身上还带着几颗糖丸,这是今天在县城里买的,因为和福儿她们玩闹,就随手放在身上了,此时正好拿出来。
  “来,给你吃好不好?”张沁儿拿出用油纸包着的糖丸,这会儿的糖丸并没有单独包装,都是散装的,女孩子看见糖丸时,就狠狠的咽了咽口水,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糖丸,忍不住上前想拿。
  “先去洗手吧。”杨氏是有孩子的人,对这可怜的孩子自然语气慈祥,她带着女孩去打水洗手,又细细问了女孩的名字,因为她是在田里出生,所以她叫田妹子,而刚才的男孩则叫小山。
  嘴里吃着甜甜的糖丸之后,田妹子就显得不那么怕生,杨氏问她话,都能够乖巧的回答。
  不多时,崔家兄弟就回来了,崔老汉则还在地里干活,因为大家猜测着东家除了拿租子,还是要问上次说过的那件事,崔老汉人老了,脑筋也不甚灵活,干脆让崔家兄弟自己做决定。
  果然,张沁儿和杨氏点清了租子之后,就开始旧话重提了。
  “崔大哥,上次我爹他们的提议,你们想清楚了吗?”
  崔家兄弟对视一眼,最后崔老二先开口了,他说:“上次东家说做长工每年十两银子,还算数吗?”
  这个数目张沁儿听张志仁说过,也就比现在的长工价钱稍微高上一些,她当然是可以接受,于是点头:“当然算数,如果这地种的好,逢年过节我们做东家的也会送些猪肉红包什么的。”
  一听还有这等好处,崔老大也不再犹豫了,忙不迭声的说:“那好,我们兄弟两个愿意做东家的长工了!”
  张沁儿见他们愿意了,心里也高兴,不过还得把话说清楚:“这长工的银子,要从明年春天开始算起的,嗯,就从二月开始算吧。”
  如果现在就签订契约算长工的话,就白白多给了几个月的闲钱了。
  好在崔家都是老实人,自然不会打这个主意,忙点头,纷纷说着:“这个自然应该的。”
  说好了这些,张沁儿又好奇的多问了一句:“你们怎么忽然想清楚了,我听爹说你们当初不是很乐意。”
  崔家兄弟一愣,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过了一会才支支吾吾的说:“如果我们兄弟两个都做长工,一年就有二十两的收入了,家里日子也好过了,妹妹也不用委屈的换扁担亲了。”
  崔家打算用那儿女换扁担亲,这事张志仁和张沁儿提过一句,不过当初是因为张沁儿不知道何为扁担亲,张志仁才细细解释了一下。
  话说出口,崔老大也感念自己家穷,耽误妹子了,感慨着说:“要不是家里穷,又没个女人操持家务,也犯不着把妹妹留到十六岁啊!要是还拿妹妹去换扁担亲,就更对不起她了。”
  “我们兄弟两个都想好了,第一年得到的钱,就风风光光的把妹子嫁出去,第二年再慢慢找自己的亲事,总之男人年纪大点也不算什么。”
  说起钱,崔老大又不好意思、又颇有些期待的看着张沁儿:“这个……要是我们兄弟两个都去做长工了,这工钱是怎么给的?一年尾才结算吗?”
  张沁儿自然也考虑过结算工钱的事情,拖到一年尾结算对家里有负担的长工可不太好,所以就说:“你们两个想怎么给才好呢?”
  崔老大和崔老二都愣住了,哪里还有东家问长工的呢,于是神态紧张的说:“我们……我们当然是希望一月一月的结。”
  张沁儿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可以接受,略微一算,就说:“那也行,每个月发八百文,年底两个月就发一两银子,你们看怎么样?”
  崔老大面上一喜,只觉得这东家也太好说话了,忙激动的点头:“要得要得。”
  这事就算是说好了,于是按照规矩拿租子,租子崔家早已经分开准备好了,崔家兄弟帮着把花生搬运到车上,然后说:“都是晒干的,东家就放心吧。”
  杨氏为人很细心,特意打开一袋子,伸手抓了一把花生,见果然已经甩干净泥土,晒的很干的了。
  “你们做事,我们放心。”杨氏笑着夸赞了一句。
  临走时,张沁儿又吩咐了崔家兄弟一句:“这林子村或者附近的人家但凡有想卖地的,你们都要先问清楚,然后到富足村告诉我家,良田最好,山地和坡地如果土质好也是可以的。”
  知道东家这是想买地呢,于是崔家兄弟点了点头,就说:“现在地里活少了,我们兄弟就替东家在附近多走动走动。”
  听了这话,张沁儿就放心了,跟着杨氏一块儿赶着驴车慢悠悠的回到富足村,如今已然黑的早了起来,刚走到富足村,天色就暗沉了下来。
  刚进家门,就看到厨房已经升起了烟火,杨氏就有些急了,还以为是福儿饿了,自个儿去厨房煮东西了呢,等进了厨房,却见元绣娘和福儿都在,福儿这会儿正在帮着烧火,而元绣娘则在砧板上切菜。
  “元婶子,你身体还没有大好,怎么可以到厨房这种烟火味重的地方呢,快放下吧。”张沁儿忙说着,元绣娘身子骨底子不行,虽然病已经好了,还得再养一段时日。
  元绣娘却摇了摇头,说:“我自己身体我自己知道,我可不是什么千金小姐的身体,这动一动反而好,今儿你们都别动手,我给你们做几个菜出来尝尝。”
  说罢,又有些骄傲的说:“当初我在员外府服侍员外小姐,这些菜品和点心什么的,可没有少做,府里请的厨娘可都是有手艺的,这么些年,我也学到许多。”
  元绣娘很是感慨,出了员外府之后,自己独身生活,很多时候怕麻烦,反而很少做饭,能在外面吃,几乎都在外面吃,就算不在外面吃,那也是胡乱下碗面或者贴几个饼子解决了事。
  有多少年没有这样下厨房,高高兴兴的做东西给自己在意的人吃了?
  这些伤感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元绣娘依旧兴致勃勃的很,她欢快的说:“今天时间不早了,就先做几样菜品,你们要是觉得好吃,明天我再给你们做几样点心来吃,我的手艺可比店铺里卖的还要好还要精致呢。”
  大户人家不缺吃喝,所以特别讲究点心的材料和外形,对于点心铺来说,太麻烦的点心可费功夫的很,做的大多是简单、适合大众口味的。
  “真的吗?比我今天买的点心都要好吃?”福儿立马问着,一双眼睛里写满了期待,火光倒影在她的两眸之间,熠熠闪闪。
  “当然是真的。”元绣娘笑吟吟的点头。
  杨氏见元绣娘这是真心想下厨做饭的,也就不再阻止她,自己出门把花生都搬进库房放着,这才进了厨房,给元绣娘打下手。
  当天晚上的饭菜果然得到张家上下的一致好评,福儿吃的差点连舌头都想吞下去了,恨不得要求元绣娘天天给她做饭吃。
  就连张沁儿都说:“元婶子这手艺可真是好啊,我还以为你只刺绣好呢。”
  元绣娘淡笑,凭借绣活可以在绣庄或者绣铺找一个绣娘的活干,但是若是凭借厨艺,岂不是又要进入大宅门给人做厨娘或者灶娘了么?
  “你们喜欢吃就好,索性以后我来做饭吧,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这刺绣的活时时刻刻对着眼睛,人也难受的很。”
  元绣娘从大家的笑容中看到了对她饭菜的满意,不由得主动提议,省的她们不好意思让她这个客人下厨。
  果然,杨氏是第一个反对了,她忙说:“这哪能呢!你可是我们家的客人,哪里有让客人下厨的!”
  元绣娘正要说些来争取,张沁儿却调笑着说:“我娘这是恼怒了。”
  元绣娘不解,就连杨氏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恼怒了。
  “客人抢了主人的厨房,岂不是嫌弃主人的手艺吗?我看啊,元婶子你得空就做些点心饭菜,这一日三餐可不敢都让你操劳了。”
  几个人一听这话,还真是这个理,于是笑了笑,算是这么决定了。
  不过第二日时,厨房还是被元绣娘霸占了,原因自然是福儿这个吃货缠着元绣娘给她做好吃的点心来。
  元绣娘清点了张家有的主料配料之类的,脑海中已经拟定了几个点心单子,便按照流程独自忙活了起来。
  等做出来大家一看,果然发现不管是外形还是口感,都绝对胜出普通的点心了,元绣娘却谦虚的说:“大户人家都藏有点心模子,用点心模子做出来的,这才好看,家里没有点心模子,都是我用手随便捏的。”

☆、191。第191章 :赵家买砖

  如今家中也不缺钱,张沁儿也喜好那些好看又好吃的点心,于是说:“那我们也买些点心模子就是了。”
  “那点心模子都是定制的,材质很多,一般是用红木,但是有些大户人家也喜欢用金银打造。”
  “这些我也不懂,等过几日元婶子的身子好些了,咱们在去县城走一走。”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将做好的点心都吃了,因为口感不错,杨氏就起了再做一些送给冯氏许氏她们吃的心思,把这话和元绣娘一说,元绣娘当即点头,本来她借住在这里,深受张家人的照顾,这会儿能够帮着做些什么,那也是好的。
  于是杨氏和元绣娘就自去厨房忙碌,张沁儿则钻进了她的实验室,今年的乌桕籽已经下来了,因为大多人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听说张家愿意用钱来收购乌桕籽,无一不背着背篓上山捡乌桕籽,除了实验室堆着一大堆的乌桕籽,地窖中还放着好多呢。
  除了捣鼓这些,张沁儿还得准备好养殖蘑菇的房子,主料辅料都已经按照以往的鼻梁配置好了,窗子用黑色的粗布挡住,整个屋子里潮湿而阴暗。
  菌丝经过培育之后,已经开始长了出来,小小的菌丝密密麻麻的生长着,看起来十分的强壮,张沁儿带着福儿一块儿小心的把菌丝种植在主料上,然后仔细的洒了一些水,接下来每日洒两遍水,保持湿润,等待菌丝生长成大的蘑菇。
  忙碌完这些,杨氏和元绣娘她们也已经做出一大堆的点心零嘴了,并且还用上昨天收回来的花生,炒花生、盐水花生,还有将炒熟的花生压碎做馅料的,看着品种繁多,让人超级有食欲。
  杨氏忙着用油纸分开包着点心,既然要去送给许氏,那么陈氏和张家老宅自然也是该去送一份的。
  因为手头无事,大家决定一块儿去走走,散散心也好,出了门,最近的自然是张乐儿家,将一包点心递给她们娘俩闲吃着解闷。
  张乐儿于是也和冯氏说:“娘,我也去走走,都坐了一上午了,眼睛都疼了。”
  现在家中无杂事,冯氏和张乐儿又开始做起针线活了,因为之前得到宋漪凝的指点,两个人的手艺都进步了不少,现在刺绣出来的荷包手帕之类的,价钱都比以往高上不少,也算是不错的收入,冯氏自然舍不得丢掉,拉着张乐儿成天的干活。
  “你去走走吧。”冯氏温和的点头,绣活固然重要,也比不到眼睛重要,别说张乐儿坐不住了,冯氏做了这么久的绣活,眼睛也酸痛,捏针的手指也疼了。
  “哎,那我去了,娘你也适当休息休息,省的老了眼睛瞧不见了。”张乐儿欢快的丢下活,拉着张沁儿的手,像一只逃出牢笼的小鸟似得快乐。
  地里还是青绿一片,种着各种菜蔬,唯有水田中,水已经逐渐干枯,留下稻茬挺立着,因为根系没有受到伤害,此时依旧在生产,从枯萎的稻草中又长出嫩绿的稻苗,这些稻苗正是牛羊的好嚼口了。
  越过大片田地,才到张家老宅这边来,路上偶尔遇到几个扛着锄头出门干活的村民,也各自停下来随意说上几句话,极具庄户人家特色的便是:“吃了没?”“去哪儿。”等等。
  因为准备的点心很多,杨氏很大方的拆开一包点心,送给村民们尝一尝,尝过的人无一不夸口说好吃,并且问这是在哪里买的。
  这些朴素的夸赞听的元绣娘心底异常的满足,只在心里暗暗的计较,这也是多年未做,手艺生疏了,等模子配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那才要做出几样员外小姐才吃的到的好点心呢。
  到了周光勇家,只有陈氏在家带孩子,周光勇则在外面干活去了。
  “小石头,婶娘来看你了。”一进门,杨氏就忍不住洋溢着笑容,伸出手从陈氏的手中将孩子抱了过来。
  周光勇为了孩子好养活,还没有取大名,现在就取了个小名,叫小石头,时人讲究贱名好养活,很多村子里都是什么二毛、狗蛋等等的名字,周光勇和陈氏都嫌弃这样的名字太俗气,不好听,就用了小石头,寓意孩子就如石头一样健康长存。
  小石头刚满月,还不会说话,只是伸出嫩嫩的手试图去碰触杨氏,嘴巴一张一合,吐着泡泡,被人逗弄时,还会咧嘴笑着。
  陈氏因为带孩子的缘故,两眼都有些乌青了,看见杨氏,就忍不住埋怨着:“这孩子皮的很,一个晚上要醒来几次,不是喂奶,就是把尿,折腾的我一个多月没有睡好了,我怕他爹累着,现在都分开睡了。”
  家里里里外外的活基本上都是周光勇在做,如果晚上还睡不好的话,就算是大男人,那也是挺不住的,所以陈氏体贴丈夫,这才分房而睡,只是这样一来也苦了她自己了,别人家上头有长辈帮衬的话,婆婆和媳妇轮着来照顾,这样就不会太辛苦,可惜陈氏上头是没有婆婆的。
  杨氏是过来人,知道孩子闹腾的时候是多么的麻烦,只是劝慰着:“这也是没办法,你且再熬一熬,等以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陈氏这也是随口埋怨,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孩子,岂会真因此不喜了?于是当即就笑着说:“我现在就盼着这小子赶紧长大呢,省的再折腾我。”
  关于怎么照顾孩子的话题,张沁儿她们都没有话语权,元绣娘虽然三十多了,但是因为没有嫁人生育过,而大户人家有奶娘专门照顾孩子,她自然也是不懂的。
  逗弄了一会孩子,杨氏就拿出点心请陈氏尝尝,陈氏尝过之后,果然满口夸赞,说味道好的不行。
  因为带孩子喂奶的原因,陈氏现在胃口很大,身体也胖了很多,因为之前大多在家里歇着,所以鲜少晒太阳之后,皮肤也白皙了。
  张沁儿看杨氏很喜欢孩子的样子,恨不得就留在这里说话,于是自己就拿着给黄大安家和张家老宅的点心送去了。
  先到了黄大安家,黄大安自然不在,他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