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这一两年大家除了耕种租佃的官田,也在绕着山脚下慢慢开荒,但是开荒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都不怎么好,只能种一些粗粮,要是没了官田耕种粮食,这一年到头的口粮可就成了问题了。
  这件事自然也成了田老头急需处理的事情了,不过对于这点田老头并不急,村里的地和村里的人,种种情况都在田老头的脑海中,他完全有能力把这事处理好。
  于是选了一个天气好的日子,让村里需要租佃土地的人家派一个代表过来田家商议。
  张志仁已经提前和田老头说好了,那两百亩用来种植甘蔗的地,他是打算请长工来耕种的,而那五十亩比较好的水田则继续租佃给村里人家耕种。
  而张志廉没有请长工的打算,他是打算继续租佃给村里人,收取租子就行。
  所以田老头先是询问了大家的需求,来年打算种些什么,又打算种多少亩地,然后就开始划分了,先把官田的租佃问题解决,多余的的则让他们自己和张志廉张志仁说去。
  末了,田老头又说:“今年志仁家种甘蔗榨糖,可是赚了不少钱,大家也别只盯着官田,官田都算水田,没有朝廷允许,是不能改造成旱地种植甘蔗的,所以大家还是趁着冬闲,赶紧多开垦一些荒地出来,荒地的政策很好,只要极少的价钱,多耕种几年也就是不错的地了。”
  这话说到大家心窝子里去了,毕竟官田是不能随意变动的,而几乎村里一大半的人在听了张志仁说甘蔗的价钱之后,就心动不已了。
  于是这件事很顺利的就解决了,而田老头的威望也再一次狠狠的刷了一把,甚至有人暗地里说田老头比起前任里正可厉害多了。
  下午的时候,黄大安就到张沁儿家坐了坐,他也算是第一批知道官田可以买卖的人,不过碍于自家的钱财问题,他只把自己租佃的那些地买下,多余的则是不想了。
  “那地是我种了两年,都摸熟了情况,所以就买下那些了。”黄大安说着,又感慨张沁儿家这次出手厉害。
  “足足两百五十亩啊!你们家可真厉害!这可成了地主了!”说着,忍不住翘起大拇指来,神色间也满是激动之色。
  除了这新买的两百五十亩,还有林子村的那些地以及自家开垦的荒地,张沁儿家可算是这富足村第一大地主了!
  “地主是晗生呢!”张志仁哈哈笑着,家里大部分地都写在晗生的名下,所以如今晗生已经是小小的地主老爷了。
  黄大安一愣,随即满脸喜色的说:“那好啊,虽然我是不懂那些什么学问的,但是我觉得晗生的学问算是村里第一的了!等几年他一定给你们考个秀才举人出来,这样家里的税可就免了。”
  “虽说我也觉得他还算勤勉的,不过科举这种事情,也是说不定的,反正先努力着吧。”张志仁心中高兴,但是嘴里却没有把话给说大了。
  这有了这么多地,还打算请长工,就得提前做好准备了,于是话题一转,就说道长工上头来。
  “一事不烦二主,你在县城里的路子熟了,给我找找几户愿意做长工的人来,包吃住的,一年十两银子,过年再每人二斤猪肉。”张志仁把长工的薪酬条件开了出来,和给崔家兄弟的一样,只不过因为地都在富足村,做长工就得到这边来住。
  “成,这事我帮你瞧着,有那老实肯干的人,我就介绍过来,只不过你要多少人?”黄大安一口应下,如今买卖土地的中介他已经干的越发熟练了,结实的人脉也多,找几个长工也不算难事。
  “那五十亩水田我是要租出去的,所以也就那二百亩旱地要人手,我看要五个人就行。”在春耕秋收的时候,五个人肯定是忙活不过来的,不过到时候可以请村里的闲人帮衬几天,平日里的照料,五个人那是万万足够了。
  黄大安点了点头,表示这事会替他办好。
  (谢谢大家的月票和打赏,在考虑新书题材,大家有好的建议吗?)

☆、283。第283章 :改造旱地

  离明年的春耕还有一些时日,不过准备工作得做起来了,张志仁把找长工的事情拜托给黄大安,而水田改造旱地的事情就得自己亲自领着村里人干了。
  如今是冬闲,想找人干活是最容易不过了,再者张沁儿家一向出手大方,要是包吃饭的话,那菜绝对让人没半点说的,分量足,又有肉,还油腻腻的,比起过年吃的,也差不离了。
  事情是分两头忙的,一方面得先把那些水田深耕翻晒,然后再合并成一大片,又要在那二百亩地选出一块地方,用来砌一个小房子,到时候长工们就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又方便居住生活,又方便照看地里情况。
  于是这一动工,村里大半闲人就有了差事了,男人们出力下地干活,女人们则开窑烧砖,整个村子里都生机勃勃的,忙的热火朝天。
  而张志廉这会儿站在自家门前,远远的看着属于张志仁家的地在动工,愁眉不展。
  张老头站在他身边,虽然今天依旧有暖日,天气不错,他还是穿的厚厚的,头上带着一顶冯氏送过来的灰兔皮做的帽子,异常的暖和。
  形容虽枯瘦,不过眼神却异常的亮着光,张老头高兴哇!
  不但自家拥有一百多亩的地,二儿子家也成了一个地主了!虽然三儿子家的地不多,不过好歹日子也过的不错,都是有奔头的。这短短的几年光景,和以前的张家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爹,这甘蔗能赚钱,要不咱也把水田弄成旱地种甘蔗吧。”张志廉心里痒痒的,他是极力想种甘蔗榨糖赚钱的,但是张老头太古板了,就算甘蔗赚钱,他还是希望种水稻,只有粮食,才能够让这个庄稼把式感到安心。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说的就是张老头了。
  果然,一听张志廉也想学张志仁那般把水田改造成旱地,张老头就很不高兴了,训斥着:“就算甘蔗再赚钱,要是人人都种甘蔗了,那谁还种稻子大麦?那光吃糖能吃饱肚子吗?你别只看着老二家种甘蔗赚了钱,就想跟着种,他家不是还有五十亩是用来种水稻的吗?”
  “这五十亩水田,不说别的,光租子就足够全家一年的嚼口了。”
  “他那两百亩改造的地,虽然是水田,但是用水也不是特别方便,所以改造就改造了,但是咱家的地多好啊?那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钱是赚不完的,有了粮食才能够安心过日子,什么荒年灾年的也就不怕饿肚皮了,再说了你那个造纸作坊也能够天天开工挣钱的。”
  听着张老头的唠叨训斥,张志廉心里越发不高兴,眉头皱的紧紧的,但是终究是没有出言顶撞。
  “来找我商议租佃的人家至少有一半是希望种甘蔗的。”张志廉不说自己的主意,转说起那些佃户身上。
  一百多亩地,自家肯定是种不了的,既然是租佃出去,那么租户想种什么,也得替人家想想不是。
  果然,张老头没有马上说反对的意见,他也是知道的,如果种甘蔗的话,佃户们除了上交租子外,佃户卖了甘蔗,买了粮食之后,还能够多赚上一些钱,如果是种水稻的话,除了上交租子,就只剩下自家嚼口的粮食,别的钱却是没的赚了。
  一时没有说话,两个人静默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张老头才重新开口:“这样吧,那有六十亩左右的地是上好的地,虽然现在地力还是不行,但是养上两年就是良田了!是万万不可改造成旱地的,其余的四十亩……想种甘蔗就种甘蔗吧。”
  看张志廉还有些犹豫,张老头只好再说:“你要明白,一旦改造成旱地,日后想再改造成水田可就难了,再说了,水田可比旱地要贵!”
  的确,上好的水田,一亩能够换上两亩旱地呢!如果把水田改造成旱地,那么就是将地价折损了一半!
  张志廉心中一动,虽然他自认为自己家不会出现卖地这种事情,但是水田比旱地价贵,他是拿着水田的价钱买下的地,难道还要改成廉价些的旱地不成?
  “这样也好,那六十亩水田的租子也足够我们一年的嚼口了,这样吧,我现在就去和佃户们商量商量,看看谁种水田,谁种旱地。”说完这话,张志廉就转身走了,既然确定了四十亩改造旱地,那也该现在动手,等明年开春,就能够马上种甘蔗了。
  这忙碌的日子,一连忙到腊月才算消停,这日初雪刚下,一阵北风吹来,冻的人瑟瑟发抖,路上的行人越发少了,大家都呆在家里烤火猫冬。
  勤劳能干的张志仁这会儿也没有出门,而是站在琉璃窗前,看着外头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屋檐上,树梢上,将整个大地都蒙上一层白银。
  世界阴霾一片,不见半点阳光,倒是孩子们因为下雪的缘故,大老远传来阵阵笑声。
  “今年冬天蛮冷的,等再下一场大雪,地里的那些虫卵就该冻死了。”张志仁呼了一口气,今年的蝗虫村子里虽然不算严重,但是就怕冬天不冷,虫卵没有冻死,明年又得提心吊胆一年不可了。
  “应该没事的,地里都已经深耕冬晒过了,就算有虫也应该死了。”张沁儿很是愉快的说,她盘腿坐在炕上,帮着杨氏打下手,正忙着做冬天的鞋子呢。
  “再过半月就是过年了,这日子可过的真快啊。”杨氏手里拿着剪刀,裁剪鞋面子,鞋底都是用旧衣裳做成的,但是鞋面子却是用上好的布料,这是张沁儿出的主意,反正鞋面子用的布不多,再好的料子也不心疼,反而好布看上去会显得格外的精神。
  “上回听说爹在咳嗽,也不知道好些了没。”
  “我昨天去看过了,说是吃了志礼开的药,好些了,不过上回志礼在县城看到大嫂了,好像是为了看病还是什么,志礼叫她的时候,她却躲开了。”
  夫妻两个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提起谢氏的时候,倒也没有疑心,只说:“或许也是得了风寒病了吧,这冬天冷的很,一不小心就会生病。”
  “哎,不说这个,咱家的鸭子今年得卖一批吧?”张沁儿插嘴,她对张家老宅那边的人和事都不太关心,只要不上门找自家麻烦,什么事她都不管的。
  这次自家养了那么些鸭子,鸭蛋都卖过几回了,这五百只鸭子中,至少有一百多只是公的,所以得趁着过年价钱好,把这些公鸭都卖了。
  这事张志仁有计划,就说:“鸭子不急,卖早了,买的人不多,谁乐意买回去还养上十来天呢?我是打算二十五那天去县城里发卖。”

☆、284。第284章 :卖鸭子

  打扫卫生,祭灶神,洗刷锅具等等事情一一安排下来,日子又过去几天了。
  因为接近年关,所以整个村子也异常的喜气腾腾,大家忙里忙外的,屋檐上空飘散着肉糜的香味,大家对新年的到来感到格外的期待。
  新年好啊,新年可就有了好吃好喝的!
  很快就到了二十五这天,张志仁早早的就把准备发卖的鸭子给捉了起来,用笼子关着。
  捉鸭子是需要技巧的,不能大白天去捉,否则人累的半死也捉不到一只,得半夜的时候,这会儿鸭子还在睡觉,蹲在那里一动不动,人看准了,只管捉了往笼子里装就行。
  大部分母鸭是留着下蛋用的,所以这次卖的都是公鸭和部分体态偏瘦瞧着不是很健康的母鸭,当然,公鸭是用来配种的,也不能全部卖了,就留下十只健康的公鸭。
  除了一大车的鸭子,还有一篮子满满的鸭蛋,这些都是得一起卖掉的,张志仁忙活了好久才把东西都装到车上,张沁儿也随车一起去,就怕张志仁一个人忙手忙脚的,到时候会出错,而这个车子挤的满满当当,也只能坐下张沁儿这个瘦弱的小身子了。
  装鸭子自然不能用桐油棕盖的四轮小车,而是用适合运货的板车,板车没有遮风挡雨的,一路的冷风吹的人皮肤生疼生疼的。
  “沁儿,你冷不冷?”张志仁有些心疼,这车装的东西太多,跑不起来,他也不能坐在车上,只能牵着驴子走,这一路到县城,还有的罪受。
  张沁儿摇了摇头,她整个人都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穿着一件特别厚的棉衣不说,外头还披着一件青色的披风,就连头上也带着一顶白兔毛的帽子,十分的娇俏可人。
  “我脚上穿着牛皮靴子呢,暖和着。”张沁儿笑眯眯的说。
  今天没有下雪,但是先前下的雪并没有融化,路中间有车轮子的印迹,两旁依旧是雪白的雪地,阳光映射在上面,有些亮晶晶的感觉。
  父女两个闲聊着,翻过两个山头之后,也就到了县城。
  一般人买东西,进了县城之后,都会直奔西市买卖牲畜的地方,但是张沁儿他们自然不会这样麻烦,而是早就联系好需要购买鸭子的酒家了,把车赶到酒店的后门处,张沁儿就进去喊了一声:“送鸭子过来了。”
  里头厨房里正放着呢,小伙计听到声音,就赶紧和掌柜的说一声,掌柜的带着伙计走出来,一双利眼就把车子上装着的鸭子都看进眼底了,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就吩咐伙计搬到后院去过秤,张志仁也上前帮着一块儿搬。
  过了鸭子的秤,又数了鸭蛋的个数,掌柜的就把足够的钱银给了张志仁,随口夸了句:“你这鸭子养的还不错。”
  张志仁顿时笑着说:“今年这些鸭子没少吃蝗虫,长的可肥了。”
  八月份闹蝗灾那会,大家就捉了不少蝗虫,除了给鸭子吃的,还有许多晒干磨粉收着,到了冬天掺在喂养的饲料中,鸭子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长的自然好了。
  “我家过两日还有一些鱼和蘑菇什么的,掌柜的到时候也要吗?”张志仁随口问着,家里的蘑菇冬天是每年都要种上一回的,反正种蘑菇也不累,加上价钱也十分不错。
  掌柜的一听到有蘑菇,早已经欢喜极了,连忙说:“只管送来,有多少送多少,咱们东家还有一个鲜菜铺子的。”
  约好这些之后,张志仁就送张沁儿去繁花街的宅子,让张沁儿在县城住两天,两天后张志仁再过来卖一次东西,顺便把放假的晗生永安他们也一并送回去。
  等目送张志仁回去之后,张沁儿就趁着家中没人去了一趟郑家,如今她都成习惯了,但凡来县城小住,必定是要上郑家一次的。
  到了郑家,见里头也上上下下忙活的不行,丫头们见了她都纷纷笑着打招呼,随即又忙着擦拭家具门窗去了。
  林氏穿着一件宝蓝色的棉袄,戴着一套蓝宝石的头面,整个人显得十分有精气神,看见张沁儿神色便是一乐,招手让她过来:“你可来了,我正想这这两日你们会来县城置办东西呢。”
  “林伯母在弄卫生啊!”
  “是啊,你郑伯伯可算要回来了,先前些了家信,说是赶在三十之前回来。”郑伯景终于要回来了,林氏怎能不高兴!
  张沁儿有些诧异,要知道外出做官的人没有上头的批准,可是不能轻易离开所管辖的地方的,如今郑伯景已经是鄱阳县的县丞,那么即使过年也是不能私下回临川县的。
  “你郑伯伯是谁?他找了一个空子,算是过来办事的,只能待三天,等初三就得回去,唉!”林氏又是欢喜又是忧伤,如今郑伯景好不容易当了官,自家人却又分隔两地,不能团聚。
  “我听说鄱阳县好风光,等春天天气暖和了,林伯母就过去鄱阳县小住几日也是可以的。”张沁儿安慰着,当官的不能轻易离开,那家属过去就是了,何况张沁儿觉得郑成凯这个家伙好像压根不需要林氏专门留下照顾他的样子。
  “鄱阳县是不错,那一大片湖泊十分的好看,不过春天倒不是景色最好的时候,等到了秋天候鸟迁徙的时候,从北边飞来一群群野天鹅野鸭子什么的,那才好看呢!你郑伯伯给我的信,上回就提到过了。”
  一大片湖泊中并不是水烟淼淼,而是有一些露出水面的渚地,野天鹅们便在那里落脚,盘旋一段日子之后,再朝南方飞去。
  听着林氏的描述,张沁儿都不禁心动了,很是想亲眼看看那样的美景,鄱阳湖是很大的淡水湖,想必风光很是不错。
  林氏看她意动,也起了心思:“不如等明年天气暖和了,我们便一同去那边走走看看。”
  “这个……我得看明年有些什么事情么。”张沁儿没有马上拒绝,如果有空的话,她是很想跟着去的,反正跟着林氏出门,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我闲着,等你有空再出门也是可以的。”林氏径直替她做了决定,不容半点拒绝,接下来又留着张沁儿吃饭闲聊,她的话很多,似乎要把这几日没说的话全部说完一样。

☆、285。第285章 :送年礼

  临近年关,县城里越发热闹,以往赶集时才会出现的人山人海,如今是天天如此了。
  留在县城里的两天,张沁儿自然也没有闲着,虽说不在县城过年,不过县城里的宅子也得打扫干净,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还得买一对红色的灯笼挂在大门口。
  等这些杂事一一做好,晗生和永安的学堂也开始放年假了,张沁儿就带着晗生永安去逛大街,他们得买不少过年要用的东西,另外给夫子的礼物也得准备好,回家之前就得送到夫子的家中。
  又过了一日,张志仁赶着驴车来了,里头摆放着四个大箩筐,各两箩筐鲜鱼,两箩筐蘑菇。大部分已经一起卖给酒楼,不过每样都剩下一些,这些是用来送人的。
  “两块腊肉、两条鱼、两斤红糖、还有两斤蘑菇以及四盒点心。”张志仁在清点着礼品,分出两份来,对晗生他们说:“趁着现在你们赶紧把礼品送给夫子,下午我们就得回乡下了。”
  这份年礼算得上丰厚了,晗生和永安各自提着一个篮子,朝自己的夫子家走去。
  张志礼是给人做事的,犯不着送东家掌柜的,反而还得了东家一个一两银子的红包,不过今天他是回不去的,得三十那日才能够放假去了,他已经和田老四商量好了,等到时候搭他家的车一并回去。
  等晗生永安的时候,张志仁给驴子添了一把草料,草料里面摻着豆饼,驴子在旁边吃的异常欢乐,打着响鼻。
  “这是晗生写好的对联。”张沁儿把要带回去的东西一一搬上车。
  张志仁就拿起晗生写的对联来看,句子倒都是常见的喜庆对联,但是字迹却比去年写的对联很有长进,不由得点头笑着说:“今年晗生的进步挺多的,学问上也学的扎实,这字也写的越发好了,他又是跟着何山长的,以后肯定有一番出息的。”
  晗生的字迹沉稳大气,先是临字帖写的,不过后来就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特的字迹,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不同来,这可见他平日里是十分的用功刻苦的。
  “那是,哥哥的字和学问,何山长也是夸过的。”张沁儿笑着说,与有荣焉。
  能够被何山长那样的人物夸赞,的确是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张志仁心情激荡,早已经把自己对科举的渴望一腔灌注在晗生的身上了,他看着晗生努力学习,就仿佛看见自己当年那般。
  只可惜当年的他,条件还是太差了,就算张老头有先见之明送他上学,家境差也使得他进步有限,能够夺一个秀才的功名下来,他也是吃了大苦头的。
  看张志仁一脸唏嘘感慨的神色,张沁儿就岔开了话题,问了些村子里的事情。
  “明天你三婶家杀猪,到时候可有杀猪菜吃了。今年一年咱家都一直忙着没空,也没有养猪,所以和你三婶说好了,她家的猪咱们买一半过年,这样就犯不着再散卖出去了。”张志仁说。
  “三婶家的猪也不大啊,瞧着还不到八十斤吧?我还以为不打算过年杀了。”这会儿没有饲料,猪的生长都是很缓慢的,冯氏家的猪才养了三个多月,的确不算大的。
  不过托蝗灾的福,那猪因为吃了一段日子的蝗虫粉,倒也显得胖嘟嘟的,要是再养上几个月铁定能够卖上一个大价钱的。
  “过年哪里能不杀猪呢!何况如今咱们两家也不靠卖这猪赚钱,你娘还有些不舍得,你三婶可大方了呢!说杀了猪才有过年的感觉。”
  说着闲话,忙着手里的活,不多时晗生和永安就已经提着空篮子回来了,他们也不必准备什么换洗的衣裳,家里都是有的,何况为了过年,杨氏还特意给兄弟两个做了身新衣裳的。
  关上门,大家就上了车,张志仁坐在车辕上,驾驭着驴车朝乡下走去。
  一路上街道繁华,到处都是人挤人,熙熙攘攘,沸反盈天般的热闹,小贩的吆喝声,买家的还价声,伴随着赶车人的‘让一让,让一让’。
  短短的一段路,反而因为人多,走了小半个时辰,张沁儿一直掀开车帘子,看着外头热闹喜气的街景,路过十字街赵倩儿家的布店时,看到里头客人很多,都在挑拣着布料棉花,伙计忙不过来,赵倩儿也出面帮着做生意,因为人多,她的手一直护在小腹上,那小腹已经微微的隆起,已然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了。
  回到乡下时,天色已晚,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火,从房子里漫出温暖的橘色光芒,映照着方寸之地,村子的上空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大片的田野则是黑越越的一片。
  熟门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