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里有气,语气自然也不太好了,她愤愤的说:“娘怎么就这么相信沁儿?难道我还说假话不成?他们两个亲密,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冯氏一想好像也是,张沁儿和郑成凯一直是走的比较近的,想来乐儿也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只不过沁儿毕竟是二嫂的女儿,她也不好直接说什么,只好含糊的说:“如今他们年纪也大了,下次我和你婶子提一下。”
  嗯!张乐儿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就算张志仁和杨氏想睁只眼闭只眼,当作没看到,但是要是自己娘出面说的话,怎么的也要拘束起张沁儿了!
  一想到这里,她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却丝毫没有察觉冯氏悄悄的打量了她一眼。

☆、305。第305章 :妯娌谈话

  当晚,冯氏就去了张沁儿家串门子,却见杨氏正忙里忙外的准备东西,看样子倒像是谁要出远门一样。
  “哟,在忙呢!”冯氏进门,打了招呼。
  杨氏抬头看了她一眼,笑着说:“沁儿过几天就要去一趟鄱阳县,所以我给准备一些东西。”
  随身带去的衣裳用品等,是早已经准备妥当了,现在杨氏准备的是一些家里的土特产,到时候肯定是要送些给郑家,算是感谢他们的照顾。
  原本今天郑成凯来时,杨氏就想着让郑成凯带些东西,不过郑成凯是骑马来的,有些东西带也不方便,尤其是鸡蛋鸭蛋之类的,山路崎岖,等一路跑到县城,鸡蛋肯定都碎了。
  冯氏一愣,脑海中想起张乐儿说的话来,又仔细瞧了瞧杨氏的脸色,发现她准备的很用心,却没有半点不乐意的样子。
  一下子她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过了一会,才干笑着说:“沁儿一个人出门,你们也放心呀!”
  “哪能一个人呢!是跟着郑夫人他们一块儿去的,有人照顾,一路上也安全的很。”杨氏倒不避讳冯氏,就将事情仔细说了一遍。
  说完,又叹息一声:“沁儿是个有主意的,这安排的也妥当,既然她想去走走看看,那就去吧!”
  冯氏想了想,觉得那般安排也还算妥当,两日的路程,说快也快,应当不会有什么事情。
  冯氏感叹着:“至从家变之后,沁儿的性情的确变了不少,以前我虽然住在镇上,很少回家,但是还记得小时候的沁儿性情更柔顺一些呢,每次都低着头,站在最后面。”
  杨氏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以往的景象,竟生生的打了个冷颤,不敢再回忆,心有后怕的说:“遇到那样的事情,别说孩子,就是大人,那也得变性情了。哎,原本我也是舍不得沁儿出远门,但是一听你提到以前的时候,我又觉得现在好的很!当初我们……”
  当初他们日子那般艰难,她和张志仁被捆的死死的,她的孩子也被欺负的死死的,当初的种种,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如同做梦一般,一点都不真实了,也不知道当初她是怎么忍受过来的。
  冯氏看到杨氏的脸色,自知失言,赶紧打岔:“哎呦,以前的那些事情不提了,沁儿打算去多久?眼看着再过不久就是莲儿的好日子了,也不知道看的了姐妹出嫁吗?”
  杨氏笑了笑,说:“具体的也说不好,因为是跟着郑夫人他们一块儿去的,想必郑夫人估计会在鄱阳县停留的久一些吧。莲儿添箱的东西,都是沁儿用心准备的,就算没有亲眼看到莲儿出嫁,那份心意也是有的,何况莲儿也不是嫁到远地方去,就在县城呢!”
  那也是,郑夫人可不是去游山玩水的,而是去探亲的,哪能才去就回呢,提起添箱的钱,冯氏又愁了,眼看着没有外人,忍不住抱怨一句:“这定亲成亲的日子也太赶着了,哪怕等到腊月也好,手里的钱都买地花了,这一时半会又是两场亲事,愁人的很啊!”
  杨氏也同情冯氏,只是她也没法子,大房那边发生那样的事情,难免急了些,这也好在脏病治好了,要是没治好,拖肯定是拖不久的,听说得了脏病的人大老远就能够闻到一股臭味,并且也活不长久的。
  “这也是没法子的,你要是实在没钱,尽管开口,我们能帮一定帮的。”杨氏柔声安慰着:“等莲儿俊峰的亲事都办好了,以后也就好过多了。”
  大房那边一共三个孩子,办了莲儿俊峰的,也就只剩下俊杰了,而俊杰年纪还小,起码也得等个几年。
  有这几年的缓冲和累积,家境肯定会好上许多。
  冯氏也是如此安慰自己的,笑着说:“少不得今年得多努力一些了。”
  屋内灯影晃晃,张沁儿从门外走过,穿着一件自制的睡衣,拿着一大块棉帕子正擦着湿头发,看到冯氏也在,就笑着打了招呼:“三婶过来了呀。”
  杨氏招手让她进来,和她说:“你们是大后天走,后天的时候,就让你爹送你到县城的宅子住一晚,省的到时候让人家等,我准备了五十个鸡蛋,五十个鸭蛋,还有五十个咸蛋,另外去年冬天剩下的腊肉和猪血丸子香肠也各准备了一些,这些你也一起拿去,另外再带些鸡鸭蛋放在宅子里,让你三叔和晗生他们吃,如今家里鸡蛋多了,也犯不着去卖,让他们每天煮粥的时候,就放三颗鸡蛋进去一起煮,可千万别舍不得。”
  杨氏絮絮叨叨的吩咐着,张沁儿一直点头应着,表示自己知道了,而冯氏在一旁听了,心下也颇为感动,忙说:“你家的鸡蛋给晗生永安吃就好,志礼的那份我家有呢!等你们去县城的时候,我就准备一篮子,让你们给带去就行。”
  杨氏笑着点头,没和她在这种小事上争,反正冯氏家里也养了二十多只鸡,下的蛋是足够自家吃的。
  细细的听过杨氏的叮嘱,张沁儿就挥挥手和冯氏告别,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上次不是说永安去考童生了吗?结果出来了没?”冯氏开口问着,颇为关心这个话题,毕竟再过不久小宝也该启蒙了。
  看到晗生永安读书,冯氏越来越觉得自家想要真正的富起来,靠自己和张志礼是不行的,还得试试科举这条路。
  “还不知道呢!他们半个月才休沐一次,我们又不常常去县城,不过这次沁儿她爹送沁儿去县城的时候,就可以问下了。”杨氏摇头,表示结果还没有出来,又笑着说:“不过沁儿她爹和晗生都说永安是一定可以过的,夫子也夸永安读书认真,应该是会过的。”
  冯氏跟着点头,张志仁是秀才出身,而晗生是过了童生的人,他们既然都说永安可以过,那就肯定可以过。
  “眼瞧着小宝虚岁也有七岁了,我盘算着是今年送学堂启蒙还是明年再送。”
  话题转小宝身上,杨氏想了想,就说:“按理说越早启蒙越好,我听说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三五岁就开始启蒙的了。那些有名的大儒也大多都是出身世家,比咱们这庄户人家强上不知多少倍呢。”
  一句话说到冯氏的心坎了,她把希望寄托在小宝身上,蹙眉思索了一下,说:“我看还是现在就启蒙吧,反正大哥大嫂如今身体也好了,学堂也开始上课了。”
  (PS:今天看了《一怒成仙》耽搁了时间,晚更抱歉了,还有一章三千的,见谅。)

☆、306。第306章 :明了

  定下这事,冯氏顿时心里轻松了不少,开始盘算着给小宝准备上学用的东西了,这才刚上学,准备的东西倒也不多,主要的还是得让小宝收收心,他这个时候正是贪玩坐不住的时候。
  妯娌两个就孩子的话题又聊了一会儿,眼看着时间不早了,张志仁也从外头回来,到厨房提水准备洗澡了。
  冯氏打算告辞离开,但是又迟疑的很,她心里还压着一件事。
  杨氏瞧出了,猜测着是不是想借钱又不好意思,于是主动问着:“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冯氏心一定,还是决定把那件事说了。
  只不过不是直接说,而是侧面试探:“眼看着一年过去了,沁儿和乐儿也都渐渐大了,都成小姑娘了。”
  杨氏一笑,说:“是啊!孩子们都在长大呢!甜儿眨眼间也能跑能跳,闹腾的很了。”
  “沁儿今年看样子长高不少呢,我看去年的衣裳穿在身上都短了些,夏衣还好,冬衣怕是得重新做了。”
  “孩子这会儿都是长个子的时候,我做衣裳的时候就留了一些布,等拆线放出来之后,就还能再穿一年。虽说沁儿长高了不少,我看你家乐儿才真是高挑呢!她这个年纪,怕是村里身量最高的了。生的又好,皮肤也白白嫩嫩的,你啊,真是有福!”
  杨氏笑眯眯的夸赞着张乐儿,就外表而言,张乐儿是当仁不让的村中一枝花,任谁都没有她那般漂亮的。
  冯氏却笑不起来,别人夸她有福,媒人都踏破门槛了,她却有苦难言,不是她嫌弃提亲的人家世平平,也不是她挑剔对方如何,其中也有一两个人冯氏是真的觉得不错,但是她一个都不能答应,因为她知道张乐儿根本不看不起那些提亲的!
  不想提张乐儿,冯氏又把话题扯到张沁儿身上:“郑小少爷今天又来了?他倒是和张沁儿关系好,常常过来,两个人也有说有笑的。”
  提起郑成凯,杨氏若有所悟的看了冯氏一眼,用眼神询问冯氏是否是那个意思,冯氏没有回避,而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冯氏也不是外人,杨氏想了想,就索性把事情说清楚:“我也晓得他们关系好,如今年纪大了,是该避讳着些……但是……上回郑夫人过来做客的时候,和我提了一句。”
  冯氏一愣,没想到郑成凯的娘……她有些激动的问:“提亲了?”
  如果提亲的话,以郑家的门第,的确算是高攀了,而张沁儿和郑成凯眼看着相处融洽,日后肯定感情和睦,小日子过的也舒坦,最最重要的是郑夫人喜欢张沁儿!
  没有谁比杨氏和冯氏更明白一个媳妇得到婆婆的喜欢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若是婆婆喜欢你,你自然可以过的顺顺利利,若是婆婆不喜欢你,那磋磨人的手段有的是呢。
  杨氏却摇了摇头,说:“没有提亲,只是那么一提,说得看两个人的感情怎么样,我想了想,也觉得这样好,毕竟现在两个人都还小,要是现在定下,反而不太好了。以后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呢。”
  冯氏仔细想了想,虽然觉得张沁儿和郑成凯年纪大了,却来往频繁,举止亲密不是很好,但是又想张沁儿性子沉稳,又有主意,应该不会有什么越逾的地方。
  “虽然没定,但是今年过年的时候送了年礼过来,我这边也回了。”杨氏笑着说,似乎对这样的现状比较满意,双方彼此走动,也说明一种态度了。
  冯氏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这样也好,既然你已经心里有数了,别的我也就不多说了,时间不早了,我先回去了。”
  杨氏起身送她到院门口,看着她走远了,才转身把院门关好。
  冯氏回到家中,没了心事之后,她也觉得畅快了不少,先去看看小宝甜儿如何了,张志礼不常在家,冯氏都是带着小宝甜儿一块儿睡的。
  小宝和甜儿这会儿正盘腿坐在床上玩积木呢,这是张沁儿捣鼓出来的小玩意,不只小宝甜儿,整个村里的孩子都很喜欢玩。
  时间也不算太晚,冯氏就没有催着他们睡觉,又转身去了蚕室,看了看乌桕蚕的情况,看到叶子快没了,赶紧从地上的竹篮中将叶子撒了一些。
  门口传来脚步声,不用想都知道是张乐儿了,冯氏撒叶子的动作丝毫没变,头也不抬,说:“这会儿过来做什么?小宝甜儿他们都洗了澡了吧?”
  张乐儿一心盯着冯氏,想知道冯氏是否把那些话说给杨氏听了,她心里急切,但是也不好直接问出来,就说:“已经洗过了,我也洗了,锅里还有一些热水,待会娘就去洗吧。”
  冯氏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又说:“我打算送小宝进学启蒙了,你明日给他做一个书袋吧,以后小宝去学堂读书了,你就帮着多看着点甜儿。”
  “哦。”张乐儿淡淡的应着,看冯氏依旧一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心里痒痒的,实在忍不住问出口了:“娘,沁儿和郑成凯那事……”
  冯氏终于抬眼看她了,但是眼中一派清明,甚至带着几分淡淡的喜悦:“这件事你不要操心,沁儿是个懂事的。”
  末了,再无旁的话,这话听的张乐儿直吐血!
  什么叫做她不要操心了?什么叫做沁儿是个懂事的?
  按理说她还比沁儿大几个月呢!怎么她做的事情就是不懂事?
  说什么刘家的家世攀不上,郑家也不过比刘家差那么一些而已!怎么沁儿就能够攀上?
  摆明就是看不起自己吗?别人看不起也就罢了,凭什么自己的娘也看不起?
  越想这些,张乐儿的气就越不顺,她执念般的盯着冯氏,好似不给个回答,就不走一样。
  冯氏却没有理她,把所有养蚕的竹篾簸箕都撒了叶子之后,就走到门口,这是打算去洗澡了。看到张乐儿依旧站着不动,蹙眉说了句:“站在这里做什么?早些回房休息,晚上少做针线,省的坏了眼睛。”
  张乐儿一张脸憋的红红的,暗暗冷哼一声,满眼失望的转身走了。
  手紧紧的握成拳,背对着冯氏之后,张乐儿一张脸十分的委屈,眼中一片水雾,泪珠盈眶而落。
  看着张乐儿倔强的背影,冯氏轻轻的叹息一声,从张乐儿这边怕是问不出什么,冯氏心里想着得找个时间问下张沁儿,看她们两姐妹之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明明以前瞧着多亲热啊!
  两家人又是亲戚,又是邻居,小女儿家闹出什么矛盾,两家的大人脸面上也不好看不是?
  第二日的时候,冯氏就寻了一个时间,专门找张沁儿问了这事。
  冯氏的问法是单枪直入,一心想弄明白。
  张沁儿听了这话,略微想了想,才说:“如果我说我也不知道,婶子会信吗?”
  不知道为什么,冯氏就是相信张沁儿的话,当下一愣,随即露出一个苦笑,艰难的说:“你……尽量说说,就说为什么会这样的引子……你们以前感情好,肯定发生什么事情才会变成这样。”
  要张沁儿开口说张乐儿那阴暗嫉妒的心,尤其是当着人家的娘,张沁儿觉得自己说不出,但是说引子倒是可以一句话概述:“我想去鄱阳县,乐儿想去府城。”
  简短的一句话,冯氏却听的心惊胆颤,忍不住高声说了句:“什么?”
  “婶子想必已经知道我要跟着林伯母去鄱阳县的事情了,因为赶巧,就打算跟去看看热闹,我听说鄱阳县地产丰饶,是个很不错的地方,以后置办庄子之类的倒不错,而乐儿知道后……她提议去府城,说府城才富饶,想置办家产去府城更好,但是我拒绝了。”
  冯氏的一颗心跳个不停,无声的呐喊着,她知道了,她知道了!
  张乐儿居然想去府城?
  她怎么会这么想?
  府城虽好,却非她们如今能去的,就张沁儿这点身家,去府城置办家产还真不够看的。
  冯氏沉默了好一会儿,面容似水,良久才说:“我知道了,你一个人出远门也自己小心一些,然后……自己多注意一些总没错的。”
  看到冯氏脸色有异,张沁儿嘴角动了动,但是终究是没有说什么话来,目送冯氏离去。
  因和冯氏的这番谈话,张沁儿的心情不太好,而今天的天气似乎也不太好,进入五月天,正是晴空万里的好时候,今天却浮云密集,将阳光遮挡的严严实实,不到傍晚,光线就暗淡了不少,等到晚上时,果然下了一场阵雨,阵雨又急又大,噼里啪啦的声音打在树枝上、打在地上。
  张沁儿难以入眠,明天就要去县城住一晚了,接下来大概得有一个月在外头,也不知道外头的世界到底如何?来到这里后,生平第一次以游玩的目地出门,张沁儿有些隐隐的紧张和期盼。
  这次之后,她得学会出门准备什么,又该如何租车打尖,以后没了郑家的照料,她也要去附近的城镇走一走才好。
  如此种种,一一细想着,不知不觉听着雨声缠绵,倒也入了梦境,梦境中春暖花开,景致极好,而她轻松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307。第307章 :出发

  出发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因为张沁儿提前在县城住了一天,所以出发那日一大早,郑家就派两轮小车过来接她,在郑家聚合之后,就准备上车了。
  一辆两轮轿车,一辆四轮骡马车,这里的轿车可不是沁儿前世所说的那种,而是因为车型像轿子故名的,这种车的轮子特别大,车身上安置竹制的车厢,门开在前面,用布帷遮挡,箱侧有窗,上面有盖,可以避风雨,车座上用了很厚的垫子,可以减少车子的颠坡,令人舒服一些。
  后面那辆四轮骡马车就显得大了许多,四轮车前后备有一横轴,轴上竖立短柱,上端安装纵梁,纵梁承载车厢,当车停下、骡马脱驾时,车厢平正,非常安稳,是用来载运物资最好的车辆。
  林氏和张沁儿上了前面那辆九成新的轿车,有专门的车夫赶车,后面那辆四轮骡马车就用来装行李箱笼以及供小丫头坐的,赶车的是一个熟练的婆子,又能赶车,又能做粗使的活。
  郑成凯穿着簇新的衣裳,骑在他的高头大马上,少年英挺的模样顿时吸引旁边看热闹的人,人已经到齐了,郑成凯问过林氏可安置妥当,就让马车开始赶车,缓缓出城而去。
  等出了城门口,车子的速度就快了不少,赶车用的大青骡正值壮年,腿脚有劲,跑起来风声呼呼而过,郑成凯则一直控制着马速,伴在车子左右。
  林氏见已经出了城门,路上人迹渐少,就把车布帷掀开,让风吹拂了进来,又可以从车窗望出去,瞧一瞧景色。
  五月的风是轻柔而舒适的,吹在人脸上,觉得舒服极了,张沁儿头一回出远门,心情好的不得了,好奇的眺望着,旁边是一垄垄修的齐整的田野,庄稼欣欣向荣,田野间的农人穿着粗布衣,抡着锄头,正在努力干活,听到路上的车轮滚动的声音,偶尔好奇的抬眼看了看。
  纵横阡陌,这块地倒是好的不得了!地势平坦,土壤也肥沃的很,远远不是富足村那些瘦田可以比拟的,张沁儿看的眼热,笑着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些地看上去可真好。”
  “这是李家村,是这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子,土壤也好,庄稼的产量很高,只不过去年遭灾严重,这里的百姓日子也不好过啊。”
  张沁儿瞧这李家村地势平坦,若没有提前预防蝗灾,一旦蝗灾起,损失的确会很大,车子又渐渐走了些路,入目的是一个池塘,呈一条细长的形状,上面有鸭子浮游在上,整个田园一派安宁。
  车速不慢,眨眼间李家村已经过去了,又进入一个山路,山路弯弯,两旁是苍翠的林子,车马声惊起丛林飞鸟,一时叽叽喳喳的热闹,路上不只是他们,还有不少车辆,大多是四轮骡马车以及一些大型的太平车,太平车是用来运输货物的,一次能够运很多,拿两头骡子驾车,上面堆的满满的,像座小山,用油布紧紧的覆盖着。
  三辆四轮车,五辆太平车,每个车上看样子都装了不少东西,车轮痕迹很深,想必是商队运货的。
  车道很宽,大家彼此互让一下,也就过去了,接下来倒是静谧了一会儿,张沁儿趴在窗口,兴致勃勃的瞧着外头的热闹,猜测着刚才那个商队运输的是什么货,又是从什么地方运过来的,如此想着,也不觉得无聊了。
  林氏倒是比较安静,看着张沁儿满脸的欢喜,笑着说:“我记得我第一次出远门玩的时候,都已经是成亲之后了呢!女人出趟门可不容易。”
  张沁儿深有感触,若是容易,她也犯不着直到今天才搭上林氏的顺风车,到外头瞧瞧热闹去。
  路途无聊,不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是不会停下速度的,林氏就和张沁儿有一嘴没一嘴的闲聊着,一上午也就这么过去了,直到到了杨阜镇,才寻了一个客栈打算吃午饭,粗使婆子和马夫就把车牵到客栈专门放置车辆牲畜的地方,两个小丫头寻了空桌子后,就服侍着林氏和张沁儿坐下,又叫小二赶紧上茶上菜。
  这家客栈在路口,专门做来往行人的生意,这会儿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店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家吃饭说话声音极大,一时间有些喧嚣闹腾,张沁儿无事,就竖起耳朵听大家的谈论,发现说的不过都是些小事,也就失了兴趣。
  林氏上了年纪了,虽然轿车平稳,放置的垫子也厚实,但是赶了一上午的车,这会儿也挺辛苦的,懒懒的坐在那里,叫小丫头过来捶一锤。
  带过来的两个小丫头,一个叫做钱儿,一个叫小巧,都是十五岁的年纪,能顶得上事,才带过来服侍的。
  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林氏才舒服的呼了口气,看着张沁儿说:“还是年轻好,看你就一点疲倦都没有,我啊,真是老了。”
  张沁儿笑着说:“伯母也还年轻呢!哪里就老了?不过是平日里常常在家,这一时半会坐车不适宜罢了,我以前坐的都是自家的驴车,简陋的很,今天坐这样的轿车,倒觉得舒服的很,再坐上一两天都没事。”
  一句话说的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