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年代小富婆-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小地方能缝合嘛?”男人有些不敢相信,这种缝合手术就连大医院都得斟酌一下呢吧,毕竟现在很多专家和厉害的医生不多。
“如果信我,就缝。如果不信,那几位请自便。”赵晓晓本来看着几个人就不爽,要是今天敢闹事,她绝对不伺候了。
多说她赵晓晓是善于给人看病救人,但并不代表她是个圣母,什么人都能救。
“哎,你这小大夫怎么说话呢,治病救人是你的责任,怎么就不信你就自便了?”妇人处理事不行,说弯弯绕绕倒是有两下子。
“小大夫,你就尽力吧,别说什么救不救的话了。我们赶了好几个诊所,都关门了,就你这还开着。大过年的,我们也不想让孩子受伤啊。”这男人说话倒是还算通情达理。但是赵晓晓一想到他是周天祥相亲对象的父亲,心里就不好受。
“治病救人这件事,我自然是会尽力,但是家属如果不配合,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无能为力。”赵晓晓眼睛盯着那男人,出奇的镇定:“救不救,您一句话。”
妇女还想说什么,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在喊。
“二舅,你们来这儿了嘛!”
赵晓晓往外一看,竟然是周天祥和她的相亲对象!刚才说话的不是周天祥还能有谁。
不过,他管那个男人,叫……二舅?
“爸,我弟咋样了?”那女孩儿神情紧张,看到一旁的小男孩还在流血的手臂,惊呼了一声。
“天祥,你来了。这个小大夫你应该认识吧?”男人对周天祥说:“快帮二舅说说,让她赶紧给小杰缝上伤口啊。”
“晓晓,这是我二舅家的儿子,我知道你医术好,这会儿就不要在意那些好不好,我们……救人要紧啊。”周天祥看了看哭闹的厉害的两个小孩,也明白了小女孩儿已经治好了。
“大夫,你是天祥表哥的朋友吧?我是小杰的姐姐,我求求你,赶紧救救我弟弟吧,他刚五岁,可不能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啊。”女孩儿抓着赵晓晓的手臂,神情紧张。
“天祥哥,你不明白我的为人嘛?”赵晓晓边说,边把小男孩儿的手接过来,很认真的清理,缝合。“我赵晓晓从来不会因为别人没有钱而不给看病。关乎人命的时候,宁愿是得罪人我也会救。但是我最怕的,是别人的不信任。”
赵晓晓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周天祥的心里。
☆、第九十章真的喜欢他嘛
她最害怕别人的不信任,他周天祥又何尝不是需要别人的信任呢。
最后帮小孩裹好了手,已经快包成一个粽子了。赵晓晓真的已经尽力了。
“受伤的皮肤已经缝合好了,注意这些天不要碰水,更不能随便抹一些家里的油啊膏啊的,还有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东西,每天过来一次换药。”赵晓晓最后包扎完毕,习惯性的嘱咐着。
“那这手能长好嘛?”妇女有些担心,心疼的抱着自己的儿子。
那小子倒还是真不老实,就算是受伤了,哭闹完了之后,就又开始各种闹腾着要玩了。
赵晓晓看了那妇女一眼,穿着打扮很时尚,尤其是脚上那双乳白色方根小皮鞋,可不是普通人家敢穿的。
“放心吧,能长好,但是您可得看好了这孩子,皮的很,别再伤到了。”赵晓晓说完,就开始收拾台面上的东西。
顾忠生一直在旁边看着赵晓晓麻利的干活,时不时伸手帮个忙。
可能小孩子天生就是不喜欢医院的环境,医生也好像自带磁场,让小孩害怕。
那小女孩儿一直哭闹,也不知道到底是胳膊疼,还是不喜欢这个环境。
“天祥,咱们回去吧。”付过钱后,男人抱起那个五岁大的孩子,叫周天祥一起回家。
“这个小年过的,还让孩子放炮仗不,以后可别买这玩意了。”女人一边生气的说,一边抱着小女孩儿往外走。
赵晓晓看着周天祥,周天祥也看着赵晓晓。但是两个人四目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原来自己误会他了,根本没有什么相亲对象,那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赵晓晓很纳闷,自己明明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怎么刚刚看到女生和他在一起,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呢。
站在一旁看着两人尴尬对视的顾忠生心中有些不快。他走到赵晓晓的身边,说:“赵医生,刚才那个算是手术嘛,我有个地方不明白。为什么……”
顾忠生说的问题,赵晓晓一句也没听进去,但是为了化解和周天祥这样四目相对的尴尬,她连忙转身,跟顾忠生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刚才的事。
赵晓晓虽然是在和顾忠生说话,但是目光一直落在周天祥的身上。
眼看着二舅他们已经走远了,周天祥也不好过多停留,只好一扭头,就转身离开了。
这一次的分离,让赵晓晓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痛。
难道自己真的喜欢他?
浑浑噩噩的一上午,好不容易送走了顾忠生,赵晓晓一个人在医馆里待到了晚上才回家。到家后,大姐早就回来了,一家人正在包饺子。
难得的是,三姑竟然舍得回家去了。不过临走的时候,顺走了二斤白面,说是要回家包饺子用。
北方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不管是什么节日,都能吃饺子。
当然这会儿的饺子并不是白面做的,而是白面掺了玉米面,毕竟白面那么贵,家里人又多,一块包饺子那几斤白面没几天就吃完了。
“三妹你回来啦,怎么今天医馆忙到这么晚。我和田喜从城里回来还给你带了本书,觉得你会喜欢。”大姐拍拍手上的面,从包里拿出一本《医林改错》,说:“田喜说这是清朝谁写的书来着,市面上买不到,是在一个卖古董的老头手里淘换来的。”
刘慧兰一边包饺子一边说:“就不能一会儿吃完饭在给看看嘛,手上有面还得去拿东西。”
赵晓晓心里想着事,看上去也很疲惫。不过拿过书来的时候,突然精神一阵。
对啊,现在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什么儿女情长,不是什么家长里短,而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医术,好好治病救人,赚钱养家不是嘛?
看着一家人挤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起热热闹闹的包饺子,赵晓晓更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努力,最起码现在她要先给家里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谢谢大姐,也替我谢谢天祥哥。”赵晓晓仔细的把书收好,跟刘慧兰说:“妈,这书很珍贵的,我得先收好了去。”
“去吧去吧,这么多人包饺子也不差你一个。晓燕,快去厨房烧水去,一会儿就下锅了!”刘慧兰对赵晓燕说。
“哎!”晓燕答应的痛快,两个麻花小辫子一甩一甩的,跑去厨房了。虽然他还小,不会包饺子,但是擀面皮,烧火,这些打下手的事,早就已经轻车熟路了。
赵晓晓收好了书,来到炕上,把脚往热乎乎的炕头里一捂,就开始和刘慧兰包饺子。
刚开始她还很不习惯这种看起来很不雅的动作,但是硬着头皮尝试几次之后,她竟然也觉得很舒服。然后……就开始了一个小土妞的不归路。
“妈,我回来的时候,看隔壁何大叔家灯是关着的,过小年了咋还不在家呢。”赵晓晓问刘慧兰,虽然大院里的人都是看赵晓晓家乱,没人愿意帮忙,但是至少还没有人和他们家做对,平时打个招呼说个话还是少不了的。
“何家啊,我正想跟你商量这事呢。”刘慧兰一听到这个,神情突然严肃起来。“听说他们家出了点事,现在全家都要去南方了,我想着,要不把他家那两间房租过来得了。”
一听到这个,赵晓晓眼里有了神。
这可是天子脚下的四合院啊,放到现代,值好几个亿!
要是能把邻居的房子也给买过来,那以后的房价,还了得呀。
“妈,他们家要搬家,这以后还能经常回来收房租啊?要我说,直接买过来得了。”赵晓晓说:“您看啊,四个女孩儿,要都成家,怎么也得十来年呢吧,这么一直挤着住也不是办法,再说了,等以后晓山晓峰结婚了,您不希望两个男孩儿留在您身边嘛?”
赵晓晓知道给家里人将以后的形势,他们肯定不会愿意听,但是从刘慧兰的角度出发,买下这两间房是绝对没有坏处的。
“可是,咱家的钱……”刘慧兰被赵晓晓说的也有些心动了。“你这刚开了医院,咱家哪儿还有什么闲钱呀。”
一提到钱的事,赵晓晓也有些发愁。开医馆虽然能多挣一些,但是想要买下人家两间房,还得好好努努力。
“妈,这个机会很难得,至于钱的事,我们可以想想办法嘛。”赵晓晓说。
“那就先试试吧,我明天去跟老何家问问,他们家走的蹊跷,这房子啊,估计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卖。”刘慧兰好像听说了什么,但是这里面的事有些复杂,赵晓晓心里明白了一些,也不敢多问。
☆、第九十一章福到
一连几天,赵晓晓都在为筹钱的事忙碌,医馆里的东西不能折现,当初孙中正家算是借给了赵晓晓一百块钱,虽然她现在还没还给人家,但是已经算是挣出来了。
因为和周天祥现在的关系不是很好,赵晓晓也不好意思去找他借钱,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张田喜。张田喜每个月挣二三十,单身汉的花费又不多,所以很痛快的借给了赵晓晓五十。
“晓晓,我问过了,何家人已经走了,这房子啊,拜托给广播站的王大妈了。那王大妈说了,可租可卖,至于手续,都由她来替办。”刘慧兰一等赵晓晓回家,就赶紧跟她说了这事。
在这个家里,赵德刚不在,大姐二姐又不是能出主意的人,那三姑虽然经常在这儿住,但是毕竟是个外人。所以遇到事了,刘慧兰就只能和赵晓晓商量。
“买的话,多少钱?”赵晓晓问。
“你王大妈说了,一百六。”刘慧兰伸出手指头,比划了一下。
“啥?一百六?”赵晓晓吃了一惊。
这么……便宜!
那时候的一辆自行车,也就才一百多块啊!
不过当然了,像自行车手表这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而且对于一个普通人家来说,一个月十几块二十来块的东子东西,还要供一家人吃喝拉撒,能一下拿出一百多块,也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这一百多块钱,对于赵晓晓来说,就不是难事了啊。
大不了,买房后,日子再稍微过的紧一些嘛。
“是不是太贵了?我也觉得有点贵,但是你王大妈说了,人家何家走的时候,留的就是这个数,少了她也不好做主卖。”刘慧兰是个实在的人,砍价这种事不在行。街坊邻居的住着,她也不好意思再还价。
赵晓晓摇摇头,说:“妈,这价格正合适,咱们买吧。钱我这里有。”赵晓晓把孙中正借给自己钱的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那时候约定的是半年还钱,现在才一个月,我们可以把这钱先用上,后面的日子紧一些,也就够了。”
“说的倒也是。”刘慧兰点点头,表示同意了。
赵晓晓把合同,房本之类的东西都办好了,心里乐开了花。
这个年代,二环里的京城才算是城里,二环外那都是农村,但是赵晓晓他们居住的这个大院呢,正好在二环附近的一个镇上,以后的房价肯定是飞涨。
办完了手续,王大妈又嘱托了几句,就把房子的钥匙交给了刘慧兰。
赵晓晓看着那红色小本本,比看到什么都高兴啊。谁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要买下这两间房,得在一百六后面加五个零!
手上还有点富裕的闲钱,赵晓晓做人不敢忘本,准备了几份礼物,要去提前送个礼。
国内还是很将就礼尚往来的,这几个月里,帮助过赵晓晓的人不少,她第一个要去的就是姜万国家里。
像姜万国这样的老学究,对金银财宝和吃食口福这方面,倒不是很讲究。赵晓晓知道,老头在意的是名节和中医的发展,所以特意准备了一方砚台过去。那砚台是她亲手做的,为了做出形状,也是花了好大的功夫呢。
“姜老,晓晓看您来啦。”赵晓晓提着礼品,当然也没忘买一些常见的礼品,来到姜万国家里。
“哎呀,老伴啊,是我的小徒弟来了,啧啧,赶紧做菜去,老伴!”姜万国高兴的合不拢嘴。他的成分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所以过年过节能来看他的人的不多,这会儿赵晓晓来,真是让他心里感到莫大的安慰。
“姜老,过年好啊!舅母,过年好!”赵晓晓打着招呼,如果礼数大了,这会儿磕个头都不为过。
“过年好,过年好。晓晓,你家也都挺好的吧。”老太太跟着老头出来后,热情的跟赵晓晓寒暄着。
这种客套的场合,赵晓晓之前是非常不喜欢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她去拜访的人,都是特别尊敬,特别钦佩的人,如果是做什么巴结领导的事,赵晓晓还真的做不来。
“要不咋说我们晓晓懂事呢,这过年啦,你可是头一个来看我的。”姜万国拍拍赵晓晓的肩膀,乐的合不拢嘴。
“得了吧,您就抬举我吧。您是桃李满天下,我就怕呀,这门槛踏破了,我进来的时候还得摔个跟头,所以就提早来了。”赵晓晓打趣道。
“看看,看把你这小嘴厉害的哟。怪不得能在这块儿把医馆开的红红火火呢。”姜万国满意的点点头,他名义上的这个关门弟子,倒是比很多当初的儿徒要孝顺的很多。
赵晓晓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把自制的砚台拿出来,更是让姜万国欢喜了不少。
“晓晓啊,你有心了。”姜万国激动的抚摸着砚台,虽然不名贵,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雕饰,但是这份心,足够让他感动。
“对了,老伴,把我给晓晓写的那副对联拿过来,应该干了吧。”姜万国对老婆子吩咐着。
赵晓晓再次拿到了姜老爷子的笔迹,欣赏不已。暗道自己也要好好练一练毛笔字,老祖宗的文化不能丢。
姜万国给赵晓晓写了三幅对联,还有一叠福字,能够贴在家里的门上,窗户上。
赵晓晓欣喜不已,连忙感谢。“有姜老对晓晓的祝福,以后扁医堂啊,一定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这个老头子说,在这件事上,老头子我无条件尽全力支持你。”比起长幼辈分,姜万国更喜欢把赵晓晓当成一个忘年交的知己。
两个人都是纯碎的医学疯子,在专业问题上,总是怀着男的的一片热忱之心。
赵晓晓谢过了老爷子,把春联送回家,又分别去拜访了孙可家和陈小军家,这两家都曾受过赵晓晓的恩惠,而且又都给赵晓晓帮过忙,所以拜访时候聊的都很开心。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一家都留赵晓晓吃饭,但是她还是拒绝了。
☆、第九十二章冰糖葫芦
“妈!”刚回到家的赵晓晓,就把一份礼品递到刘慧兰的手上,说:“您让大姐去张田喜家去看看吧,平时张大哥帮咱们的不少,咱们也得礼尚往来不是。”
其实那些礼品无非就是一些桃酥,水果,再加也就是加上烟酒。
“她一个姑娘家怎么送礼去的好,这事,得你爸跟着才合适……”刘慧兰脸上的表情有些不好看。好几年了,赵德刚过年都没回来,刘慧兰一个人拉扯着六个孩子,心里不好受。
“妈,女孩儿怎么了,我不也是女孩儿嘛,照样开医馆,跟您操持家里家外的事啊。”赵晓晓吧声音压低,说道:“再说了,咱们买过来何家那两间房,张大哥可是借了咱五十块钱呢,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啊。”
刘慧兰还有些为难,不过在赵晓晓的坚持下,还是让赵晓兰去了。
赵晓兰心里害怕,还非得拉着赵晓芸和她一起去。
“你们啊,这有什么的。”赵晓晓把礼品往赵晓兰手里一塞,说:“女孩儿就不能走人情,串亲戚了嘛。再说了,没有女人哪里来的男人啊,何必吧自己看的低人一等呢,没有男人跟着就不能去了嘛?”
赵晓兰脸色一红,拿着礼品,挎着赵晓芸的胳膊出门了。
刘慧兰看着两个女孩儿出门的身影,忍不住叹了口气。
“妈,您别难过。爸不在家的这些年,您不也照样过来了。”赵晓晓劝说道:“如果一个男人对家里没有任何用处,还要给您添堵。那又要他有什么用呢?所谓的撑门面嘛?您想想,这些年您受的委屈,哪个不是他带来的,要他那虚无缥缈的门面有什么用。”
“话是这么说,可是家里没个男人,这左邻右舍的……”刘慧兰还是转不过来这个弯,赵晓晓也懒得和她费口舌,转身去厨房带上围裙准备熬糖稀了。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临近年底,各种准备工作也都要忙起来了。
“你哪儿会做这东西啊。还是我来吧,你拉风匣就行了。”刘慧兰接过赵晓晓手中的围裙,去挑黄米。
赵晓晓没有别的办法来哄刘慧兰开心,只能多做点活儿,减轻一下她的压力。
糖瓜是传统过年常用的祭祀用品,用黄米喝麦芽熬成很粘稠的糖。抽成长棍叫“关东糖”,拉成扁的叫“糖瓜”,冬天的屋外,就是个天然的大冰箱,把凝固起来的糖瓜放在外面存着,想吃的时候,随时抓一把,对于贪嘴的小孩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零食了。
赵晓晓突发奇想,把之前周天祥送给自己的一大袋干果找了出来,想做点口味不一样的糖瓜。
可是把袋子拿出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所剩无几了。
看来,又是这群孩子给偷吃了。
赵晓晓无奈的摇摇头,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孩子们已经缺嘴缺惯了,所以家里这些零食,是根本留不住的。
“这几个孩崽子,看我一会不教训他们。”刘慧兰也看到了只剩下底的袋子,本来是打算过年能摆上桌的,谁知道这会儿就剩下这么一点了,塞牙缝都不够。
“妈,算了。大过年的,让孩子们也不开心干啥。”赵晓晓赶紧劝说:“再说了,是不是几个孩子吃的还不一定呢,您忘了三姑啦?三姑走的时候,咱们都不在家,谁知道她明里暗里都顺走了啥东西。”
刘慧兰无奈,只得默默的熬制着糖稀。赵晓晓把剩下的干果一股脑都倒了出来,切成了碎块,准备一会儿沾在糖瓜外面。
糖瓜粘的香气,飘的大杂院里到处都是,大家都眼馋着,尤其是院里几个年岁不大的孩子。
这大四合院里住着近二十家人,前院中院后院的,差不多每家都有几个孩子,闻到赵家的香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晓山哥,我去你家玩好不?”二虎子留着口水,蹲下身抱着瑞瑞,说:“你要是不让我去,我就把瑞瑞抱我家去。”
“你哪里是想去我家玩啊,是想去我家吃糖瓜吧。”赵晓燕瞪了他一眼,毫不客气的揭穿。
二虎一个七岁的娃娃哪里懂得怎么周旋,只能无奈的撅撅嘴,不过赵晓燕也只是跟他开玩笑,立刻就带他回家了。
家里赵晓晓正在和刘慧兰忙活着。最后剩下些糖稀,赵晓晓看糖瓜做的也差不多了,就把家里剩下的一筐小山楂给洗净了,做了好多的冰糖葫芦。
“哇,是糖葫芦啊!”二虎子一进屋,就看见了桌上那艳红色的糖葫芦,眼巴巴的看着刘慧兰,也不敢拿。
“看啥啊,吃吧。”刘慧兰扑哧一笑,觉得这孩子也瞒可爱的,赶紧往他手里塞了一个。“那糖瓜还烫嘴呢,得凉了才能吃。先吃糖葫芦解解馋吧。”
“谢谢婶。婶过年好。三姐过年好。”二虎子虽然看起来虎,可实际上一点也不含糊,该说的客气话一句也没少。
“你也过年好,去玩去吧。”赵晓晓答应着,脸上也带着笑容。
过年这段时间啊,每逢见着人,是一定要拜年的,说几句吉祥话,互相问个好,过年的气氛就来了。
二虎子拿着糖葫芦从赵家出去可不要紧,一下就招来全院小伙伴的嫉妒。
那会儿的孩子,没有大白天在家里带着的,不像现在,有很多电子设备可以玩。那时候的家家户户,只要能在外面解决的事,绝对不在家里。如果不是冬天的话,就连吃饭,很多人都端着碗在院里一边聊天一边吃。
这个糖葫芦,把全院的小馋虫都勾引到赵家门口了。
赵晓晓一看外面这个情形,无奈的摇摇头。
“小祖宗们哟,堵在门口算咋回事啊。给你们吃,都给你们吃好不好?”赵晓晓赶紧回屋拿了好多糖葫芦,给这些孩子一人一串。
“三姐,我想给我家里弟弟带一个,他去姥姥家没回来呢。”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喊着。
“成,给你。”赵晓晓爽快的给了她。
“三姐,我也想再要一个……”
“三姐,我也要……”
顿时,赵晓晓成了这个大院里的孩子头了,分发着糖葫芦,看着小孩们流着鼻涕,玩着擦炮,再嚼一口糖葫芦,那个开心劲儿,真是给金山银山都不换。
☆、第九十三章赵德刚回家
正看着一群小孩子开开心心的吃糖葫芦的时候,三姑出现在了四合院的门口。
“嘿,这都干嘛呢,给我家门口围起来了,吃糖葫芦啊,告诉你们啊,吃我家糖葫芦得给钱啊,白吃可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