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配不掺和(快穿)-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倒是被老太君撵出去的石姨娘和林菀,过得十分舒服自在。林家子嗣众多,且个个能文能武,颇有出息,石姨娘肚子里的孩子也就不那么金贵。等孩子生下来,林家可以给他一口饭吃,但更多的却没有了。但现在,情况却完全不同。林家的好儿郎皆战死沙场,唯余林清侥幸存活,却又在边关打仗,境况十分危险,也因此,石姨娘肚子里这个孩子就成了林家必不可少的存在,定要好好保护并教养长大。
  老太君接到噩耗的当晚就派人去请石姨娘回府,石姨娘连说自己身体虚弱,不好挪动地方,竟死活不愿上马车。老太君明白她的意思,翌日便亲自去接人,还拉下脸面向她道歉。为了孩子,为了林家的未来,老太君什么都可以忍。
  石姨娘这才不拿乔了,领着林菀风风光光地回府,没住几天,林菀竟也查出有孕,好悬没把老太君气死。众人这才知道,林菀与康王沦落荒郊野外的那一晚便已成就好事,播下孽种。丁牧杰当初夸他们的那些话,如今再看简直打脸,什么品德高尚、坚守贞洁?这二人一个卑鄙,一个轻浮,真是一对儿不知廉耻的东西。
  老太君气得头晕脑胀,几欲呕血,却不得不派人去给康王送信。康王成婚五年还没有子嗣,心里也有些着急,虽然林菀没什么利用价值,林家也败落了,但孩子却是夺嫡的关键,不能不要,于是命人抬着一顶小轿来接林菀。
  林菀未能风光大嫁,心里多多少少有些不甘,但只要一想到自己肚子里怀着的是康王唯一的子嗣,母凭子贵,自己日后未必不能爬上正妃之位,便也释然了。眼见林家越来越破败,而自己入了王府,今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她心里就很得意,更甚者,还在幻想着林淡此时此刻的惨状。
  在她看来,林淡独自赶赴边关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这会儿说不定已经被哪路土匪糟蹋并杀害了。她很想对老太君说一句:您老别忙着四处找人了,直接去找尸骨吧,那样还快一点。
  只可惜她得意了没多久,边关就传来战报,说是薛照将军战死,林淡临危受命,顶替了薛照的位置,成了中军主将,并率领西征军大败匈奴,夺回了被抢占的河套地区。
  庄王在战报中频频为林淡请功,又说启用女将虽属无奈之举,但事实证明他眼光没错,林淡的确可堪重用,请父皇谅解云云,又把历朝历代的女将一一提溜出来赞颂一遍,把话说得漂漂亮亮的。
  庄王的美言令皇帝略微放心,但更重要的是林淡足够争气,竟接二连三击败匈奴残部,夺回了许多村镇甚至城池,叫皇帝无话可说。女将就女将吧,只要能打仗,怎么着都行。
  皇帝不开腔,底下的大臣自然也就隐忍不发,林淡担当主将的事情就那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随着时间流逝,林淡的战功越堆越高,威望越积越盛,竟已有了战神之名,原本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林家,慢慢又立起来了。
  老太君得知孙女儿还活着,心里委实松了一口气,又见门可罗雀的林家渐渐恢复了昔日的荣光,脸上不免多了许多笑容。病了许久的林夫人亦在慢慢康复,这些天已经可以帮着老太君打理中馈了,也不再沉浸在失去丈夫和儿子的苦痛中。本已萌生去意的奴仆全都安下心来伺候主子。
  府里唯一不高兴的人大概就是石姨娘。这些天,她仗着肚子里的孩子委实风光得意了一把,常常跑去林夫人的房间,美其名曰探病,实则耀武扬威,还准备劝说老太君把自己扶为平妻。要知道,林清还在战场上杀敌,也不知能不能活着回来,她肚子里这颗秧苗,说是林家的至宝也不为过。身为孩子的娘亲,她怎么能是一个侍妾?
  老太君一看见她那副自私自利的嘴脸就觉得心烦,几句话将她怼回去,还告诉她林家绝对不会出现所谓的平妻。正室是正室,妾室是妾室,岂能乱了尊卑?
  石姨娘气得咬牙切齿,越发仇恨老太君和林府一干人等,暗暗在心里发誓,总有一天要报复回来。但是她万万没想到,报复的机会竟来得那样快。偶有一日,她收买的丫鬟给她递了一个消息,说林将军根本不是战死的,而是被林淡亲手射杀。为了保住林淡的名誉,整个西征军都封了口,不准谈论此事,对外只说林将军与林老元帅他们一样,都是阵亡的。
  但林淡过不去心里那道坎,亲自写来一封信向老太君认罪,又说回来之后定会给全家人一个交代。老太君看完信哭得不能自已,不知不觉竟晕倒在榻上,几个丫鬟连忙去扶,也都看见了信上的文字。老太君醒来后严命几人不得声张,却架不住人性贪婪,到底还是漏了口风。
  石姨娘兴奋地直搓手,赏赐丫鬟一大笔银两,紧接着便给林菀写了一封信,让她想办法整治一下林淡,免得林夫人太过得意,盖住了她的风头。林菀正愁没有机会在康王跟前争宠,当晚就把消息透露给康王,于是翌日,弹劾林淡弑杀生父的奏折就像雪花一般散落在老皇帝的御桌上,又有许多谗言不断传入他耳里,竟叫他对林淡起了忌惮之心,这才发下圣旨召林淡和庄王回京。
  所幸庄王早有准备,命人把纪录事情真相的、将士们的联名书信递交上去,又恳请有识之士替林淡在御前争辩一二。
  原本打算隐瞒到死的事,一夜之间竟街知巷闻,闹得沸沸扬扬,听见外面的人唾骂孙女儿心狠手辣、丧尽天良,老太君心里像刀割一般难受。她没有时间惩处内贼,当即就穿上一品诰命的朝服,带上御赐龙头杖,进宫面圣去了。
  老太君曾经救过先皇和太后,她硬是要闯金銮殿,值守的御林军竟不敢很拦,连忙派人去请示皇上。金銮殿上,朝臣分成两派,正吵得不可开交,一派直斥林淡弑杀生父,罪无可赦,当即刻召回京城问责;另一派却站出来极力维护她,说她被逼无奈、情有可原,不如放过。
  皇帝脑仁都被他们吵疼了,听说老太君来了,想也不想就让她进殿。林淡有罪无罪,可恕不可恕,只管让老太君这个至亲之人去评断,朝臣要吵,也让他们同老太君去吵。
  果然,老太君杵着龙头杖走入大殿后,两方人马都安静下来,目光灼灼地看着她。
  老太君毕恭毕敬地向皇帝行礼,徐徐道:“你们方才的争论,我在殿外等候时都已经听见了。林淡为何会弑父,其具体情况,想来你们已经在庄王和诸位将领的联名信中看见了,说她枉为人子也好,说她情有可原也罢,都占着理,我也不是来与你们吵架的,只是想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老太君冲诸位朝臣一一拱手,继续道:“忠孝两难全,这句话自古有之。诸位都是文臣,感受必然不够深刻,但在我们武将之家,这却是一道千古难题。忠义与孝道该如何取舍,这是个人的选择,我不敢置喙,但在我们林家,若是把忠君爱国与恪尽孝道摆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我们必然会选择忠君爱国而舍弃孝道。我林家的儿郎,成年之后都会离开母亲的身边,前往边关打仗,生死都奉献给国家,奉献给君主,未曾尽过一天孝。在小家与大家之间,他们选择守卫大家,放弃小家,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才有了千千万万个安定祥和的小家庭。你们难道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吗?当你们过着安稳日子的时候,可曾想过他们的付出?为了魏国的胜利,为了匈奴铁骑不踏平我们的山河,我的儿子选择慨然赴死,我的孙女儿选择射杀生父。他们一个是笑着死的,一个是痛着活的,永永远远都陷在这一天。我接到消息的时候同样心痛如绞,但我并不觉得我的孙女儿做错了。”
  老太君环视周围的朝臣,一字一句抑扬顿挫:“我相信她始终未曾后悔,哪怕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照样会射出那一箭,因为在她心里,忠君爱国、保卫河山,比孝道更重要。若是没有她那一箭,军心不会稳如磐石,将士不会斗志昂扬,我大魏也不能取得现在的胜利。诸位在弹劾她的时候,必是认为她做错了,必是认为在君主、山河与父母、小家之间,她更应该选择父母和小家。孝道之于你们是重中之重,小家之于你们要远高于河山,我不敢置喙你们的想法,却也不能苟同。我林家的家训传了几百年,始终只八个字——生当忠君,死亦殉国。我们只知有国,不知有家,难道这样也是错吗?”
  老太君缓缓跪下,泪流满面地磕了一个头,言道:“我林家世世代代忠君而死,此心昭昭日月可证,求皇上明鉴!”她铿锵有力的话音回荡在大殿内,把一众朝臣羞得无地自容,丝毫不敢去看皇上的脸色。
  在这朝堂之上,当着君主的面,谁敢说自己的父母和小家,远比君主和魏国的江山社稷更重要?老太君这番话,无疑打在了所有弹劾林淡的官员的脸上,也令皇帝露出动容之色。


第72章 战神18
  朝臣弹劾林淡心狠手辣,应当重罚时,皇帝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连自己的父亲都敢杀,这个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不可重用。但听了老太君这番话,再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皇帝却又恍然意识到——正是因为把君主和家国放得太高、看得太重,他们父女二人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为侍奉君主,报效家国,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样忠心耿耿的人不能用,还有什么人可以用?难道是这些躲在后方享受荣华富贵,又口口声声说孝道重于忠君的人吗?若是把他们放到战场上,恐怕不等战鼓擂响,就已经跑个精光了吧?他们连借口都是现成的,家里还有老父母需要尽孝,不能死啊!
  如果全魏国都是这样的人,还有谁去镇守边疆、抵御外敌、护卫河山?自己能安安稳稳地坐在此处,听他们吵来吵去,难道不都是林家儿郎用生命换来的吗?皇帝越想越感动于林家的忠心,再去看那些弹劾林淡的官员,竟觉得他们一个二个都包藏异心、面目可憎!被他目光扫到的朝臣连忙低下头去,连大气都不敢喘。
  “老太君您快快请起!林家对朕的忠心,朕如何不明白!您此番话语实在是让朕羞愧啊!”皇帝亲自走下龙椅搀扶老太君,眼角已隐现一丝泪光。此时此刻,他悔得肠子都青了,暗怪自己不该发圣旨斥责林淡并把她召回来。若是边疆换了统帅,还能像她那般忠心不二吗?
  皇帝越想越憋气,亲自把老太君送走后便在朝堂上发了一通火,随便找个由头贬斥了好几个弹劾林淡的官员。在朝为官,什么最重要?自是忠心最重要,尤其是在皇子们都大了,夺嫡之争已日趋白热化的时候。
  皇帝年事已高,身体衰微,于是处处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儿子们却盯紧了他屁股底下的宝座,并暗中谋划。他难道不会惶恐不安,难以入眠吗?他难道不会日日焦心,时时防备吗?
  也因此,他用人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看重能力彻底转向了看重忠心。若非这些朝臣乱进谗言,污蔑林淡,他本不该把林淡从边关撤回来。西征军是魏国人数最多、战力最强的一支军队,牢牢握住这支军队,皇帝做什么都有底气。但现在,没了林家人的西征军,还是曾经那个只忠于君主的西征军吗?会不会被几个皇子暗中渗透并掌控?
  皇帝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上了几个儿子的当,把最有利的一张底牌给胡乱打出去了,顿时悔得肠穿肚烂!
  皇帝如何懊悔老太君不知,她只知道,自己必须护卫孙女儿,让她安安心心地回来。所幸她在朝堂上的奏对很快就起了效果,文官再无人敢弹劾林淡,生怕一顶不忠君爱国的帽子扣下来,彻底毁了自己的仕途。百姓也都纷纷转变看法,盛赞林淡的勇武和忠义。
  林家总算恢复了一些平静,但是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噩耗传来——林淡为了救庄王,竟被刺客打下山涧,不知所踪。那山涧深达数十丈,水流又十分湍急,连鱼儿掉下去都未必浮得起来,更何况是人。林淡这一回怕是凶多吉少!
  老太君这次终于病倒了,躺在床上水米不进,终日落泪。林夫人还没想好该怎么面对女儿,就已经再也看不见她了,顿时嚎啕大哭。她真的悔啊!悔当初老太君给林淡回信的时候,自己因为那点芥蒂,不肯在信里给她写几句宽慰的话。如今她想宽慰,女儿都听不见了。女儿为林家,为魏国,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却连尸骨都找不见,她不应该是这个结局啊!
  林家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老皇帝也蒙了,呆坐在龙椅上好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早就想好了,等林淡回京,他象征性地训诫几句,再厚赏一番,便把人打发回边疆替自己继续镇守河山。林淡是他目前唯一能信任的武将,怎么才几天功夫,人就没了呢?
  老皇帝如何堪不破这背后隐藏着的暗潮汹涌与阴谋倾轧,对几个儿子的愤怒、失望,乃至于憎恶,又增加几分。他脾气越发喜怒不定,接连贬斥了许多官员,令朝内朝外一片纷乱。
  与此同时,石姨娘悄悄入了康王府,抱怨道:“林淡死了,林家的光景大不如前,好些勋贵都与咱家断交了。你也知道,林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根本无法接管西征军,没有西征军,林家什么都不是。我就算把孩子生下来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得吃苦受罪?”
  林菀轻笑道:“娘,你可想错了。林家世代打仗,缴获的战利品不知几何,家里的金银财宝堆得满仓都是,你把孩子生下来,好歹能继承这些钱财,有了钱财支持,我在康王的后院也就好过很多。等康王登基,我肚子里的孩子就是皇子,我至少也能混个嫔妃当当,若是日后有大造化,说不定还会凤凰于飞,遨游九天。您别只盯着林家那一亩三分地,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石姨娘沮丧的表情立刻被狂喜取代,颔首道:“是这个理儿,那你一定要好好保胎!我这一胎我已经看过了,是男孩,你月份还小,暂时看不出来,再过一个月我来帮你看一看,定让你生一个皇子出来。”话落把几包药放在桌上,叮嘱道:“这药你一定要记得喝,是我亲自去抓的。”
  “我相信娘的医术。”林菀把药藏进箱笼里,慢慢与石姨娘畅想未来。然而她们绝想不到,美梦会破碎得那样快,只见一名丫鬟惊慌失措地跑进门,低声道:“主子不好了,边疆送来战报,说是,说是王爷被莫啸杀死了!”
  “你说什么?王爷是去与莫啸和谈的,怎会被杀死?”林菀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丫鬟跪在地上急急回话:“王爷原本与莫啸都快谈妥了,后来,林淡将军遇难的消息不知怎的,竟传入匈奴人耳里,莫啸当即叫停谈判,又回到草原修整半月,然后暗中联合了鲜卑、羯、氐、羌四族,快速组建了一支军队,当日便突袭魏国营地,杀死了负责和谈的几位官员和王爷,又开始攻打河套地区。莫啸还在阵前放出狠话,说他只是碍于林淡将军才会撤军议和,林淡将军既然已经死了,他自然没了顾虑,当直取河套,入驻晋北,踏平中原。”
  丫鬟吓得都快哭了,强忍恐惧道:“没有林淡将军震慑,庄王又被调回京城,丁军师也不在,西征军群龙无首,根本没法应对五胡联军,如今已是节节败退。外头,外头已经乱得不行了,皇上非但不体恤王爷为国殉难,反倒在朝堂上大骂他残害忠良、祸国殃民、自作自受。王妃入宫去打探消息,直接便被皇上撵出来,说是当初弹劾林淡将军的官员里属王爷和王妃的人最多,他们这是自食其果,不值得怜悯。”
  丫鬟六神无主地问道:“主子,咱们该怎么办?要不要去王妃那里看一看?”
  林菀捂着肚子软倒在榻上,根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没有康王,她梦想中的皇子、皇后、乃至于太后,全都化作泡影,哪还有未来可言?早知今日,她当初就不该把林淡弑父的消息透露给康王,如此,康王也就不会唆使麾下的官员弹劾她,令皇帝把她召回。她若是好端端地待在边疆,震慑匈奴,和谈就不会破裂,康王也不会死,自己还可以安安心心地把孩子生下来,等着当皇妃,甚至是皇后。
  可现在什么都没了,康王死了,又惹了皇帝厌弃,她肚子里这个孩子反倒成了烫手山芋。为了继承康王之位,王妃必然会把孩子抱过去养在膝下,为了日后不生事端,凭她的心狠手辣,林菀这条命铁定是保不住了!
  “娘,娘,我该怎么办?”林菀悔恨万分又恐惧不已,完全没了主意。她哪里知道害死一个林淡,后续竟会惹出这样大的麻烦。
  石姨娘也悔得不行,勉强稳住心神说道:“别怕别怕,你先把肚子里的孩子保住,好歹还能多活几个月,届时再慢慢想办法。你信不信,若是你流产了,王妃即刻就能让你暴毙!”
  林菀怎么不信?她还未入府的时候王妃就想生吃了她,更何况现在?
  母女两个抱作一团痛哭流涕,竟破天荒地许下一个愿,希望林淡没死,日后还能回来。有她在,匈奴人就怕了,魏国便可安安稳稳、太太平平的;有她在,林家也不会垮,王妃碍于林家的权势,也不好向她们下手。总之,只要林淡活着,所有人都能有一条活路。
  老皇帝这会儿已经出离愤怒。他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手里握有一员足以震慑寰宇的猛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若是林淡可以活过来,不管她是男是女,是忠是奸,他都要大大地重用她。只可惜林淡的生死,已经不是他这个皇帝可以决定的了,更甚者,就连魏国的存亡,也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


第73章 战神19
  京中和边境如何风起云涌,林淡已全然顾不上了,她掉入山涧后被卷入激流,又连连撞击在巨石林立的河床上,浑身的骨头断了多处,已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好在她颇有几分运气,最终被水流送上一处浅滩,又被几个好心人捡到,这才保住一条命。
  这几人均是边境百姓,发现林淡虽为女子,身上却穿着军服,且袖口和衣领处还绣有西征军的图腾,自是不敢见死不救。若是没有西征军,他们连命都没了,又哪里能重回家园?
  他们当即便把林淡抬回村落,碍于她是女子,不方便照顾,就把她放在一个寡妇家里,各家各户给寡妇送几碗粟米,算是救治林淡的费用。寡妇膝下育有一子,今年刚满八岁,正可守在床前。
  “姐姐,你好得可真快呀!大夫说寻常人若是伤成你这样,没有十天半月根本下不了地。”一名三尺高的小豆丁端着一碗药跑进房间,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
  林淡接过碗一饮而尽,柔声道:“眼下我已大好,这药不用熬了,免得浪费银钱。”
  小豆丁摇摇头:“这些药是孟大夫自己上山采的,晒好之后用水煮一煮就行了,不费钱。姐姐,你要走了吗?”
  林淡揉揉他脑袋,温声道:“伤好了我自是要走的,不能总留在你家白吃白住。”
  小豆丁红着脸摆手,“不算白吃白住,娘说你是军人,为了保护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供养你是应该的。姐姐,我们跟你一块儿走行吗?”
  “你们在此处住得好好的,为何要走?”这些天,林淡时常在村子里转悠,发现田地里播撒了冬小麦,正是抽穗的时候,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景象十分喜人。再等上一两个月,村民就能丰收,此时离开,这一季的粮食便都没了,饿也饿死。
  小豆丁拧着两条眉毛,苦大仇深地说道:“林淡将军没了,匈奴联合其他四胡再袭河套,声势比之前还浩大,被林淡将军赶走的匈奴便又回来劫掠我们,此时不走,等粮食成熟的时候就走不了了。”
  匈奴人不事生产,口粮全靠劫掠。这座村落好不容易重建起来,本以为可以在林淡将军的护卫下过上安稳日子,却没料她竟然被刺客暗杀,尸骨无存。如今皇帝正在严查那些刺客的来历,有人说是朝中几位皇子的死士,又有人说是匈奴人的探子,但无论是谁,这些都离边境百姓太过遥远。他们只知道,他们的战神大人没了,他们的好日子毁了,他们再无家园可归。
  “姐姐你快些走吧。你是西征军,若是被匈奴人知道了,他们一定会来杀你。昨日村长伯伯已经说了,不准把你在村子里养伤的消息透露出去,入夜之后你悄悄地走,谁也不让知道。我和我娘不跟你走了,免得拖累你。”小豆丁爬上炕头,把林淡的随身物品找出来。
  看见洗得干干净净的黑色军服,林淡目中划过一抹暗芒。她揉了揉小豆丁的脑袋,坚定道:“放心,我必不会让匈奴人再来扰你们。”
  小豆丁眼眶有些发红,心里很舍不得林淡。林淡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天天给他说边关打仗的故事,可好听了!
  一大一小正说着话,外面却传来凌乱的马蹄声和村民的嘶喊:“不好了,匈奴人来了,大家快躲起来!”
  小豆丁尚来不及反应,他娘就已经火急火燎地跑进来,把他夹在腋下,又去搀扶林淡,急促道:“快快快,快躲进地窖里去,匈奴人来了!”
  “匈奴人来了为何要躲?”林淡飞快穿上军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