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存[末世]-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问:“到底要建多高?东南沿海的积水已经超越十米,如果再往上涨怎么办?”总不能把房子建得冲破天吧?
  “那就是其他部门该担心的问题,好了休息一下再来开会。”
  俞蘅扶了扶眼睛,合上文件夹。其他部门……他偷偷入侵过某系统,知道现在国家也在秘密地、加紧时间建造超大型游艇。
  总之两手抓,如果真的水漫大陆,至少国民也能住到游艇上。大自然带来的暴风雨下,人们为了生存准备也暗涌迭起。
  国土、生存的基石……意味着各国之间高度防备对方,这是一场战争竞争,是只有将致命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够确保生存的时刻!所以各国虽然有合作,可是谁也不敢真的信任谁,一切都需要极度保密。
  晚上回到宿舍时,临睡前他还在桌上写写画画,做出灵感浮现开始研究的模样,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将笔记本合起来塞在枕头下,关灯睡觉。
  他需要一步一步地,有理有据地将建立空中城市的想法抖出来,并且自己掌握话语权。
  时间飞快,很快新年到来,俞蘅得到短暂的三天假期,携带勤务兵两名(表面保护实则监视),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车。
  今年新年注定是冷清的,雨势没停,放烟花炮竹都没条件,一整年的雨天,到处都湿漉漉的,走亲访友也极不方便。得了,干脆自己过年算了,如果有亲近的、距离近的亲朋好友能聚一聚就很好啦。
  到家的时候是大年三十下午,张母早就接到他的电话,家里准备了一大堆的好食材。老太太站在楼道里接他,看他打开车门急急地撑伞过去:“走走回家去!”
  等回了家才后知后觉地看到,哎呀这俩人是谁呀?长得蛮帅气的咧!老太太眼睛亮了。
  “这是陪我回家照顾我的同事。”俞蘅给她介绍:“小赵和小吴。”
  “您好!”
  “您好!”
  张母愣愣地举手也敬了个礼,显然是没反应过来,俞蘅牵了她的手坐下:“妈,最近过得好不好?”
  “挺好挺好,小曾和小赵早上刚回家,一直在照顾我呢!我收拾了菜和肉让他们带走,还不肯呢,我硬塞过去了……”张母越说,就越放得开,那两个陌生的小伙子也不放在心上啦。想想自己儿子多能耐啊,回家还有人陪着呢,这是领导看中的表现哩!
  心里美滋滋的,别提多自豪。
  “他们就住客房吧?小曾和小赵住的那间,我刚刚收拾好了。”
  俞蘅点头:“行。”
  两人坐着聊了一会儿家常,张母心满意足地站起来:“我去做饭去!”
  俞蘅陪着一起去,对俩勤务兵说:“你们自便吧。”
  “是张先生。”
  于是一个站在大门后面,一个站在厨房门口,站得可直可直了。张母瞧稀奇地看了两眼,问儿子:“他们这么站着不累呀?要不我给他们搬把椅子?”
  “不用了妈,他们工作起来就是这样的。”
  张母把菜放下擦擦手:“我去搬。”俞蘅就随她去了,果然椅子搬好,年轻小伙严肃地敬礼道谢,却是不肯坐的。
  张母悄声对俞蘅说:“多好的孩子啊,有对象没?”
  俞蘅哭笑不得:“您还想帮忙介绍呀?”张母“嗨”了一声,心里想不亏是亲儿子知道她的心思:“是啊是啊。”说了几个人选,都是附近的女孩子,住久了就认识了。天灾再恼人,日子也得过吧?年纪大了就想着结婚是人之常情,张母和新认识的老姐妹们闲聊,觉得女孩子不错,心里也记着呢。
  “那你就去问问嘛,不过得打听好,成不成地看人家自己选择。”俞蘅倒是觉得无所谓,做媒不是坏事,张母高兴就成。
  “哎!”张母笑着应了。


第240章 末世之海09
  做媒的事情母子俩说了几句; 暂时也没去弄; 毕竟要先过年嘛。当晚俞蘅就和张母整治出一桌的菜,好好地吃了团圆饭。
  第二天也好好地在家陪张母; 到小区的其他邻居家里拜年。天公不作美; 大年初一也是瓢泼大雨; 走亲戚不方便; 邻里邻居走动一下倒是非常热闹,楼道里都是小孩子的笑声。
  不过在得知俞蘅只有三天假期; 大年初四就得走之后,张母格外舍不得,也不想出门啦; 就和俞蘅在家里看电视。
  说起一件事,张智过年一个电话都没打来; 张母问:“他给你打了吗?”
  俞蘅摇头:“没打。”之前发短信的时候的时候; 他把家里座机号码也写上去了。
  想了想; 他问张母:“妈; 你难过吗?”
  张母反问他:“那你难过吗?”
  “习惯了,不难过。”
  “那妈也不难过。”张母拍拍他的肩膀:“你再去找一个吧,等妈走了你也有个伴儿。如果有带孩子的更好,咱们好好对人家和孩子,以后都是你的依靠。”
  “妈……”俞蘅立刻打断她的念头; 表示自己现在专心事业; 没心情再婚。
  “哎随便你; 你自己想清楚就行。”
  大年初三那天; 俞蘅还见了曾平年一家,曾平年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过来吃饭,之后他再次将张母托付给他们。
  “你放心吧,好好工作。”
  俞蘅给曾平年和其妻子小赵敬了一杯酒,谢谢他们的照拂,饭桌上宾主尽欢。
  吃完饭,两家人又一起坐着唠嗑,主要是说起曾平年的儿子曾雨的工作问题。张恒福以前就很喜欢曾雨曾雯,每年都会给红包的,今年俞蘅也不例外,一人给了一个。
  “叔,我都工作了,不能收红包了。”
  “叔我也毕业了,不能收。”
  俞蘅就笑着说:“你们都没结婚,在我看来就是孩子,收着吧,我可有钱了,不信问你爸。”
  “接着吧。”曾平年笑呵呵的。
  “谢谢叔叔。”
  俞蘅打量着曾雨和曾雯,曾雯一毕业就找到工作了,因为去年水灾不断,父母又搬到了外婆这边来住,毕业前她就想着到西岳找工作。也挺顺利的,已经在当地的某小学任教一学期。
  曾雨就比较可惜,本来毕业两年了,毕业后也是留在中京工作,前景本来非常好,结果半年前被掉到东南的分公司。好嘛,本来分公司也不错,可现在分公司的公司大楼早就淹没在洪水里了……算是被动失业。虽然公司规模大,分公司也多,可是他没什么关系后台,那么多人等着被安排,上头现在也只是让他等一等,看哪里有岗位再把他塞进去。
  “我看没戏。”曾平年说:“他也只是底层小员工,平时木木登登的,哪里排得到他?”想起来还是太可惜了,如果当初没被调出总公司就好了。
  曾雨就嘿嘿地笑。
  现在的情况是,北边的人口急速膨胀,就业竞争力特别大,曾雨这个小伙子,张恒福是从小看到大的,老实得要命。以前张智还没被送回来的时候,他是把曾雨当儿子看的,很是疼他。
  曾平年还说过,曾雨的性子跟张恒福一模一样,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比他还像亲父子呢。
  “我说就在家里和我们一起种菜得了。”曾平年的妻子赵芸说:“这也是一门手艺嘛,过完年就别走了,找工作找了两个月,人都累瘦了。”
  “要不也去考个证,跟你妹一样教书去。”
  聊着孩子的事情,俞蘅有一个想法,不过暂时没说出来。聚会之后,他又再次往荷乡那边去。这次他向负责人提了一个申请,申请将自己的一个晚辈带到身边来,帮忙照顾自己和打下手。
  负责人柳女士接到申请后皱眉:“你是觉得部门给你提供的服务和待遇不够吗?”
  “不是不是。”俞蘅摇头:“我把他当做亲儿子的,他现在失业了,就想带到身边好好教教他,也算是个出路。是不是不符合规定?”
  “确实不符合规定,很抱歉我不能批准。”
  “真是不好意思,那就算了。”
  半个月后,俞蘅提出空中城市的建设设想,该报告震惊整个部门。这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是言之有物的方案!虽然只有初步设想,可是一鳞半爪也让人心中澎湃。
  消息层层上传,只过了一天,俞蘅就被送到某研究所,接受一堆大佬的会晤。经过一番唇枪实弹的交谈,确定空中城市建设的可实行性。
  “其他的我还没想到,不过您说的我觉得不是问题,我现在还有一个思路,通过xxx原理,可以制造一种防护罩,到时候隔绝雨水和风,就行了。”
  俞蘅又抛出来一个内容,震惊四座。
  “能写出详细的内容吗?”
  “可以吧,不过我需要再思考几天。”
  就这样,俞蘅留在了京都,在和荷乡的负责人柳女士告别之前,他又问:“真的不能把我的晚辈带在身边吗?我一个人在京都有点儿害怕。”
  柳女士:……
  这位张先生,还真像调查里头说的那样,木木木讷极了。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情商呢?她也是特别无奈。
  “我帮你向上报吧,你等等消息。”
  俞蘅就道谢,然后带着老实人的笑容在勤务员的指引下离开。他在这里又分到一间新宿舍,环境优美,说是让他好好整理脑中的思路。
  不用上班,他就自己设置时间,学习的、吃饭的、锻炼身体的……如此充实地过了一天,就有消息下来,批准他之前的申请。他松了一口气,露出高兴的表情,对勤务员说:“我要打电话。”
  他先打电话给曾平年说了这事儿:“……对,领导特别好,批准我带亲近的晚辈在身边。嗨老哥你别叫我耳朵快聋了,别别别,你好好问小雨,看他愿不愿意来,他也大了让他自己做主。我把一些要求给你发邮件过去,你和他和嫂子都看看,保密性忒强,平时活动不方便……对对,先看看,他要是同意你再给我打电话。”
  不到半个小时,曾平年就打电话来了:“去,曾雨说想去,我让他给你说。”保密就保密,不出门就不出门,又不是小孩子了每天都要出去蹦啊跳的。多好的工作啊!不是老兄弟想着,哪里能有这个好机会!还好曾雨也很想去,不然的话曾平年得揍死他。、
  然后换成曾雨接电话:“叔,我挺想去的。”男孩子嘛,总有那么几分热血和报复,他大概知道叔叔在哪里工作,那可是遥远到天边的事儿啊,为国家办事,一听就美死人。“可是我不会啊。”他是学审计的,不会盖房子哩。
  俞蘅就鼓励他:“我当你是自己儿子,你到我身边来,我会教你的,看你有没有勇气。”又给他划后路:“就算学不会,也能见见世面嘛,对你以后也是有好处的。”
  “嘿嘿,那我就去啦,叔你把地址给我,我去买车票。”
  “不用,他们说会有人去接你,你先收拾东西吧。”
  速度真的挺快,毕竟还要查曾雨的背景和其他情况,真的清白才会应允他来。第二天就把曾雨接来了,曾雨有些激动,脸都是红的,见到他就喊:“叔,我来啦,这是张奶奶给你带的吃的。”
  “走走进来。”
  曾雨就这么在这里住下来,这真是一个特别贴心、老实的孩子,俞蘅教他什么都认真听着,不懂的就问,洗衣服打饭叠被子等,做得很利落。
  他之前打报告说要家里晚辈来照顾只是借口,不是真的要曾雨来做“保姆”的,初衷是拉拔他一把,如果学得会,以后有前途,也算他对老哥曾平年的报答了。就算学不会,也好过他在家跟无头苍蝇一样找工作。
  不过曾雨将他将实在长辈,在他拒绝之后说:“我在家也干哩,叔你赶紧工作去,我一会儿就昨晚了。”
  懂事的孩子谁不喜欢?俞蘅就挺喜欢的,总之,两人相处得很愉快,俞蘅拿了很多基本知识的书给他慢慢看:“别着急,不懂的就问我。”
  日子过得很充实,俞蘅掌握好度,花了半个月将防护罩的设计初稿弄了出来,交上去之后又带着曾雨去开会,在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个任务世界真要说起来,比之前那个毒雾世界的科技水平还晚一点,所以他拿出新事物出来的时候要拿捏好分寸,既要让他们信服,又不能太超前——不然的话,他真的会被解剖的。
  这次会议不止让当局确定了未来的建设方向,也让俞蘅再战成名。
  会议中有国家的二把手在,俞蘅还跟对方握了手,二把手叫做林程,是个看起来很有威严的中年男人,不过对俞蘅的态度很好,带着对知识分子的尊重:“您的才能让人惊叹,能者多劳,我也只能厚着脸皮让您多辛苦些,早点将方案完善,这会是全国人民的幸事,我在这里也能做出承诺,应有的待遇和福利都会到位的。”
  “您客气了。”俞蘅也憨厚地做了保证:“我会努力的。”
  这一天对曾雨来说,实在像在梦中。
  那是二把手啊,还跟他握手了!握——手——了!激动死他了。他激动地对俞蘅说:“叔,我现在充满了动力!我晾好衣服就去看书!”把俞蘅给笑得。
  在那次会议之后,俞蘅还得到了一个职位,是国家科学院的一个名誉教授,享受国家津贴。曾雨也沾了光,挂上一个后勤职,待遇也不错。
  聘用书下来之后俞蘅鼓励他:“好好加油,以后也挂到科学院去,你爸肯定高兴。”
  曾雨嘿嘿笑:“我爸现在就可高兴啦,我一定会努力的。”用曾平年的话来说:“就算是清洁工,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国家部门职员,吃的是国家饭哩~”
  聘书下来后,俞蘅的生活待遇再次提高一个层次,先是换了一个独栋的新房子,还多了一个负责给他们做饭的厨师。
  在京都的工作已经进入正轨,俞蘅忙得不亦乐乎,曾雨也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因此,他较少关注外头的事情,而此时国家人口某部负责人看着电脑一脸沉重。


第241章 末世之海10
  电脑里是这两年来全国新生儿的数据; 是从全国各地计生部汇总过来的。持续的水灾并没有降低国内生育率,甚至还有轻缓的升高趋势。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新生儿中,竟然有百分之四十有畸形!根据家属回访; 这部分的孕妇十之四五都没有做孕检,有的是孕检出问题; 还是坚持生下来。不过也有的孕妇自始至终孕检都没有问题; 结果生下来的孩子却还是有不正常的地方; 让人匪夷所思!
  数量汇聚起来非常惊人,加上医院发过来的照片,更加触目惊心。
  “这样的情况绝对是不正常的。”负责人沉声说; “而且畸形的趋向都一样,肯定跟异常天气有关系!”
  没错,新生儿畸形的趋势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手脚指头之间有薄膜肉层,像蹼,也有生了罕见皮肤病的——鱼鳞肉层,手术也根除不了!较多的是美人鱼综合征; 脆弱得刚出生就撑不住了。
  这些都是外貌上的; 更有身体内部器官变异的,最常见的是肺部器官异常,呼吸系统出问题; 然后咽喉的两侧长了类似鳃的东西。不过这块骇人的新器官并无法运转; 甚至身体有排斥反应; 一定要手术割除。
  可气人的是,割除之后还会再长出来,孩子那么小怎么受得了。
  “我觉得跟降雨和鱼有关,这两年唯一的变故就是这些了,从时间轴上也大致吻合。”
  “目前已经加派人手调查孕妇孕期接触的东西,科院那边也立项在研究水和食用鱼。”
  “……”
  负责人一项项听过去,一一点头,最后说:“帮我拟一份申请报告,申请全国三级医院接收所有孕妇,全程跟进孕期情况,收治问题婴幼儿,提供国家援助……”他将内容一一阐述,让秘书去拟,最后盖上章送到上级审批。
  新生儿越发密集的异常引起国家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地质等部门检测到极低冰川正在不停融化,冰冷的冰水汇入海洋,数据非常不详……相关部门陀螺转起来,真是多事之秋!
  这件事很快俞蘅也收到消息,前面说过他换了房子,新房子就在科院的宿舍区里,这里住的都是教授级别以上的人员,安全性高。说是宿舍,其实里面的各种设备实验室等非常齐全,根本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研区。
  科院对外的建筑大楼其实只做对外工作和其他文件处理事项,真正的核心就在宿舍区。能够跟着住进来的家属,无一不是经过严格筛选、并且有科院相关岗位聘书的,单纯的家属绝对进不来。比如说曾雨就是以张恒福的亲近晚辈身份进来的,可是真要住下来,最少也帮他挂了一个后勤的职位。
  当然啦,他进来之前家底儿就被查了个底朝天,进来后也时刻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
  所以,新的环境对俞蘅来说如虎添翼,而且为了让他加紧研究,科院还特别划了一间实验室给他,专属实验室,除了曾雨和分派给他的十二个助手,其他的人都进不去。
  每天埋在实验室里,虽然可以送饭进去,可是俞蘅却不愿意一直窝在里面。这具身体已经快四十五岁不年轻了,他必须好好保养才能活得久一点。所以一日三餐必须准时吃,中午的时候肯定会自己步行到食堂吃饭。
  因为这个,跟其他教授等慢慢地就有一些交谈,大家会在吃饭的时候聊天放松一下,不过大家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单调,要聊也只能聊工作上的事情。当然机密的不可能说,一些简单的还是能吐吐苦水的。
  今天吃饭的时候,隔壁桌就是一桌基因研究和生物研究的人在诉苦,俞蘅听了几耳朵主动搭话,这才知道情况。
  回去之后他就开始上网,先上的是科院的内部网,一般来说,普通级别的实验项目都会在内部网上公告,并且注明经费、设备等投入问题。俞蘅现在负责研发的两个项目因为机密性较高,就没在内部网上出现。
  果然看到十几个科研项目,都是基因生物类的。接下来又连上外网看新闻,这方面的消息也不少。
  “xx又现人鱼婴儿!”还附上照片,新生的孩子浑身红彤彤的,下半身的双腿竟然是黏合在一起的,脚趾有着明显的薄层粘合。
  这也太严重了!
  俞蘅在网上找图片看,发现还真的不少。刚开始出现这种情况时,很是上了一番新闻,他第一时间想起了之前接生的王家小孙女,当时当地的电视台也来采访过呢,不过王家没答应。
  在他进入荷乡以及现在进入京都科院之前,新闻时不时总会有相关新闻,不过数量并不是特别多。
  “怎么现在这么多了……”越看,俞蘅越觉得事情严重,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下一代?连科院都在加紧研究,可见事情不简单。
  他手上有基因改良液和基因修补液,应该能派上用场……俞蘅摇摇头,现在不能经他的手拿出来,更不能从他嘴里吐出相关理论知识。
  张恒福不可能懂这些!他的前半生有迹可循,就连之前寄种子到某农院,俞蘅也是匿名寄出去的。
  科院里面到处都是监控,十步一岗,要动作很难。俞蘅放下念头,专心地继续研究,他相信没有他的干预,一国的顶尖力量肯定也能有所成就。
  不过他还是给王家打了一个电话,去年一起乘船北上时孩子已经做过手术,小手挥来挥去的,看起来手术很成功。想了想,他打电话联系了王家,接电话的是王老头,他叫俞蘅:“张老弟啊,好久没见啦。”
  两人寒暄几句后,俞蘅就自然地问起孙女的事情:“囡囡乖不乖啊?”
  “哎,囡囡在医院呢。”王老头显然很发愁:“之前不是做了那个手术吗?哎呀!又长出来了!囡囡说痒,说痛,一直哭一直哭,就送医院去了……”
  俞蘅赶紧安慰几句:“现在医疗发达,肯定治得好。”
  王老头诉苦一番,才笑着说:“看我啰嗦的,他爸去上班,他奶奶和妈妈都在医院里看着呢,我一个人来回送饭,难得有人找我说话就多说了一点。”
  “没事没事,我们是老邻居了嘛,你肯对我诉苦说明把我当亲近的人。”俞蘅问:“在哪个医院啊?要不要转到更大的医院去?”
  “不用不用,是西岳第二好的医院啦,还是免医药费的。”说到这个王老头高兴地说:“还是国家好,对我们好,不少娃儿都有这样的情况,只要报名就能全免药费,还会帮我们囡囡做手术做检查。”
  挂断电话后,俞蘅松了一口气。
  从那之后,俞蘅加快了研究速度,防护罩初步模型做了出来,各项数据也有了雏形,可以说是一个较大进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他也没有藏私的意思,在安全的范围内倾囊相授。
  不过此时,今年的第十一号台风又来了,这次台风空前地强劲,甚至深入内陆!毫无准备的中京及附近三省十二个城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损失惨重!
  俞蘅在吃饭的时候看新闻时也看到了,中部地区一些住在高层的住户拿手机拍的视频特别触目惊心,只见街道上的汽车跟串串豆腐干一样,一辆辆被狂风掀起,再像条死于一样敞着肚子砸落在地。
  “砰!”风声也无法遮挡的巨响连续响起,听得人惊心动魄。
  “这也太凶了吧?”
  “气象局说是几级来着?”
  “天啊……”
  食堂里,大家仰头看着墙上的电视议论纷纷。有人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