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笙-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世南是带兵之人,杀伐决断,众目睽睽之下妻子被抓走,这么多禁军在旁边看着,他能咽下这口气认倒霉?
若是他置之不理怎么办,难道她和王十三还能杀了林吴氏不成?
这还是好的,有钟天政参合,最怕的是他顺水推舟设下一连串的陷阱。
想想若是走这条路,她和王十三就得在南崇不知再耽搁多久,到时候夜长梦多,怕是连自身都难保,文笙顿时意识到自己之前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抓到林家人以交换云鹭实在是下下策。
想明白了这点,文笙抿了抿唇,当机立断:“咱们立刻撤。”
王十三没问她怎么突然要走,应了声“好”,与童白霜道:“你先撑上一阵,我下趟再来接你。”
童白霜咬着牙点了点头。
文笙却道:“还是我留下来吧。你先把童姐姐送出去。”
童白霜不敢推让,经过这一晚上,她可是知道,在乐师的实力方面文笙比她强出太多了,单独撑一阵,文笙能办到,她却未必。
只是她可不敢奢望陆少爷会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顾文笙头里。
果然王十三不大乐意,嘟嘟囔囔:“看把你能的。”
文笙将脸微沉:“你定要在这里磨蹭时间么?”
王十三顿时如火烧屁股,抓了童白霜就走:“等我,马上回来!”
童白霜心里的感激实在是无法言喻。
片刻之后三人顺利退出来,此时恐慌已自画角追风楼和三泰大街漫延至全城主要的街道。数以万计的老百姓都知道出大事了,虽然禁军在忙着封锁戒严,却拦不住赏灯的百姓急着回家。
文笙脸戴面具。拿披风将古琴遮起来,混在人群里匆匆而行。
她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上元节闹出这么大的事,南崇朝廷只要一平息混乱,控制住形势,立刻就会举城搜索。
嘉通城乱得这么快,全城这么多兵,会不会是钟天政也动手了?
自己虽然提醒过江审言。但钟天政但凡动手。很少有落空的时候,好歹是十三的亲舅舅,可千万别有闪失。
她脑袋里念头转得飞快。脚下连停也不敢停。
此时除了出事的两条大街,嘉通城各条街道上都拥挤非常。
摊贩们慌慌张张甚至来不及收摊,货架子便被挤翻在地,东西滚得到处都是。
王十三跟在一旁。不停伸出手臂帮二女挡着行人,怕有冒失鬼将文笙和童白霜撞倒。
迎面过来四五个人。看衣着打扮显是一伙的,几个均做下人打扮,围成一圈,护住中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那小孩穿着红色棉袄。颈带项圈儿,面颊胖嘟嘟的,脑门上头发湿得一绺一绺。全是汗,手里拿了个木头面具。
文笙脚下一顿。
王十三也觉着这小胖子有些面熟。
可这时候后面的人流已向潮水一样涌过来。眼看要撞上文笙,王十三只得先帮她挡住了后头的行人。
这么一停顿,文笙身前便出现了一点空当。
偏那小胖子一眼看中路旁货架子上插着的风车,自随行几人之间的缝隙里挤出来,横刺里奔着路边就去了。
这么拥挤的街道,文笙眼前那点空当稍纵即逝,那小胖子一头撞上赶着回家的路人,直接被弹开,向后一个踉跄便要摔倒。
“少爷,小心!”几个随从慌忙来扶。
文笙没想到会这么巧。
这个时候,在拥挤的大街上,遇上林世南的孙子,并且这小孩的身边只带了这么几个人。
简直送上门来一样。
她下意识就伸手扶住了对方。
昨天晚上离得远,看得不是很清楚,今天再仔细看,这生得仿佛年画娃娃一样的小胖子叫她心神一阵恍惚,想起一个人来。
谭瑶华的弟子谭吉宝。
一样胖乎乎的,最后看到谭吉宝,还是她随大军离开奉京的时候。
谭瑶华带着他在长亭抚琴一曲,以为送别。
那其实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谭瑶华。
谭吉宝当时五六岁,过去这么久,这两个孩子年纪差不多。
都言睹物思人,其实要细看,除了胖,精灵古怪的谭吉宝和林世南的长孙五官也不是那么像,但文笙却一阵心酸,险些掉下泪来。
她没有多想,琴交左手,伸右手扶住了那小胖子,柔声提醒:“小心!”
文笙的声音温和悦耳,小胖子虽然抬头看到了她脸上狰狞的面具,但因“小心”两字在前,却并没有害怕,眼睛眨呀眨地望着她。
这时候林府的下人已经围过来,向她道谢。
文笙没有说话,点一点头,快步向前。
王十三开口欲拦:“喂……”
“走吧。”文笙回手抓住他。
王十三都要奇怪死了,文笙怎么想的,送上门来的人质不要?
两下擦肩而过,很快汇入人群里,再也看不到彼此。
文笙方才低声道:“大人的恩怨,还是不要将这么小的孩子牵扯进来了。”
王十三只听声音,就觉出来她兴致不高,还以为文笙是因计划受阻在沮丧,安慰她道:“你别泄气啊,就算没救出人来咱们也没什么损失。大不了再从长计议。”
文笙却道:“不,咱们不等了。我刚想起来,上一次林世南家里防范那么严,是为了保护钟天政,今天嘉通城乱成这样,我敢担保钟天政不会老老实实呆在林家。他和林世南都不在府里,府中守卫必定松懈。我们马上去林府救人,晚了就来不及了。”
王十三应得痛快:“好。”
上一次夜他探林世南的将军府,虽然不乏凶险,却是连根汗毛都没伤着,王十三觉着以他的刀枪不入,护着文笙总能办到。
他付出那么大代价学《明日真经》,连男人的面子都快丢光了,好歹能派上用场了。
何况他也觉着文笙所料不错。
不说别的,这会儿林世南夫妻都在外头,他的亲兵卫队会不着急么,说不定早开出来了。
二人打发了童白霜先回那宅子,调头进了一旁小巷,准备悄悄绕去将军府所在的严正胡同。
此时画角追风楼前刚刚平息了一场刺杀。
天祐帝梁禧看着眼前的十余具尸体,不禁心有余悸。
刚才他听着有高人吹笛,不觉浑然忘我,等骤然醒过神来,已是有人高呼“保护圣上”!
眼前多了十几个手持利刃的陌生人,他们穿着虽然不一,脸上却戴着相同的面具。
画角追风楼一楼的门窗大开,梁禧虽然没看到方才的情景,也想像得出这些人是自哪里钻出来的。
四下高悬的灯笼映得刀剑寒气四溢。
最近的一把钢刀距离他不过丈许。
众近卫和大臣们或远或近,还处在一种呆滞当中。
显然刚才被那笛声晃了神的,不止梁禧一个。
这一声“保护圣上”将近卫们唤醒,一拥而上,就将天祐帝护在了当中。
刺客们的攻击也到了。
这些人训练有素,出手极快,寒光乍起,刺杀的不是天祐帝梁禧,而是适才凑上前来,陪梁禧看画的平安侯卫茗。
卫茗今晚是带着护卫来的,但圣驾面前,哪容那些人往前凑,管你多大高手,都被内卫挡在了后头。
可怜平安侯自从亲外甥登基便养尊处优,哪见过这等阵势,内卫都去保护圣驾去了,连个为他挡刀的人都没有,还未等反应过来,便被刺客一刀抹了脖子。
鲜血飞溅出去,平安侯应声而倒。
他这一倒,露出了站在他身后的江审言。
狄氏兄弟离远看着,眼看那些刺客直奔自家大人而去,救之不及,不禁魂飞魄散。
这时候已有离得近的内卫见势不对,赶来阻止,混乱中只来得及拦下大半,还是有四五人漏了过去。
那几人刀剑齐举,向着江审言捅刺而去。
为首一人喝道:“姓江的,你这贪官,为了敛财,昧着良心害死全家八十余口。拿命来!”
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倒抽一口冷气,暗道:“江审言性命休矣!”
第四百一十五章 闹花灯(五)
江审言是个内心极为强悍的人,一旦打定了主意便不会轻易改变。
就像当年他想要除去陆氏兄弟,哪怕陆鸿大成了自己的妹夫,也没有罢手。
所以他自笛声中醒过来的时间,其实比梁禧、卫茗等人要早了一瞬。
这一瞬能做的太少了,说实话,要不是文笙和王十三提前警告过他,江审言这一晚上都加着小心,突然之间有四把凶器袭来,他还真不见得能躲了过去。
江审言站在卫茗身后绝非偶然。
他到不是想拿平安侯当挡箭牌,而是他们这些伴驾的重臣里头除了齐肃,便只有此刻在他右手边的林世南会几下拳脚。
齐肃有护驾之责,出事之后毫不犹豫站过去以身躯护住了梁禧。
而林世南,不管文笙和王十三怎么说,江审言始终觉着刺杀之事与他无关。
二人共事有些年头了,江审言想不出除了自己,南崇还有谁能供上林世南麾下大军的需求,所以哪怕他真做出和鬼公子勾结之事,也犯不着这个时候就自断双臂。
不管怎么样,狄氏兄弟既然赶不及,就只有行险,顺便试探一下林世南。
刺客出现,林世南明显呆滞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便动了。
江审言向他身后躲避,他没有避开,而是向左探身,抬手在其中一名刺客手肘上一托,飞起一脚,踢向另外一人。
除去林世南帮忙,江审言变应之快也不像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
他哈腰闪开了削向他脑袋的一剑,最后一个刺客钢刀落下,因他突然大幅度的闪躲。原本斩向他后颈的一刀落到了后背上。
血登时便涌了出来。
虽然冬天穿得厚实,江审言仍觉着后背一阵锐痛,眼前发黑。
好在这时候狄氏兄弟终于赶到,挡住了几个刺客第二波袭击。
这批刺客眼见对方反应过来,无法成事,便要遁走。
通常情况下,梁禧出现的地方都是戒备森严。加上内卫都是少见的高手。御前行刺都是一锤子买卖,成不成的都不可能再全身而退。
但今天的环境有些特殊。
刺客们的身后便是画角追风楼。
事起突然,楼里还未及封锁。
为首的刺客打声呼哨。十余人一齐后撤,齐肃带着内卫尽力拦阻,到最后只留下了十一具尸体,还是有四个人逃进了楼里。就此失去踪影。
齐肃赶紧下令封锁御道大街抓捕刺客,必要时全城搜索。他则率手下向梁禧请罪,并清点伤亡。
方才这一阵混乱,折了两名内卫,江审言伤得虽重。性命无虞,常信侯受了点轻伤,不幸身亡的只有平安侯。
这时候有人才隐约生出一个念头:做为画角追风楼的主人。平安侯卫茗第一次被杀只怕不是偶然,也不是当了贼人的路。
但这只是怀疑。卫茗是圣上的亲舅舅,没有理由做这种事,再一个,他们也不敢触天祐帝的霉头。
经过初步检查,十几个刺客身上并没有留下明显的证物,更详细的,则需要将尸体抬回去,召集经验丰富的刑司老吏共同验看。
众人不由地想起刺客们嚷嚷的那句话。
这场刺杀是冲着江审言来的?
若是到最后查不出卫茗有问题,死者为大,天祐帝会不会迁怒,还会像以前那样信重江审言么?
还有,刺客们不惜做这飞蛾扑火之举,他们所喊是不是真的?难怪江审言能人所不能,有大崇财神的美誉,原来是以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靠破家灭门来做他的能吏!
世人往往不觉着自己不如别人是能力问题,哪怕无人引导,也会找种种理由,然后道:原来如此。
江审言受条件所限,只能简单止血裹了伤处。
他如何不知此时同僚们对他的猜疑。
但他没有急着解释,甚至没往心里去,他在想这场针对他的刺杀内里到底有什么玄机。
一旦天祐帝问起,他该怎么回答。
林世南刚才帮了他,他不大好转头就揭发其与鬼公子勾结的事。而且除了那笛声颇为可疑,可能是那个元恺之外,其余的刺客他也没看出来和鬼公子有什么关联。
行刺场面太过血腥,吴皇后受了惊吓,已经先回宫去了,吴老太师下了轿,匆匆来给圣驾问安。
林世南慨叹道:“最近怎么了,连连出事,年前吴府尹遇刺还没抓到凶手,不知是不是同一伙人干的。”
说完了,他还征询江审言意见:“审言你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江审言没有附和:“等捉到那几名刺客,自然便可以水落石出。”
出了这等大事,画角追风楼自是封了,当时在楼上的人,管你是名士也好,国手也罢,全都先行下狱。
天祐帝心中不忍,特意叮嘱齐肃对朱蕴才几个客气一些,不得动刑。
吹笛子的那人当时据说坐在二楼角落里,楼上名士太多,没有人注意到他,等刺杀起来,那人已经消失不见。
这边还在查着,禁军来报,三泰大街出现大规模骚乱,《大崇八圣》图被调换,贼人藏身观灯亭,以鼓声驱动群蛇,派了很多高手上去都未能将其擒下。
禀报到这里,还剩贼人抛洒纸张的事没说,在场那么多人,吴家再厉害也不可能捂得住,上头又写着重要的线索,所以那兵士上前一步,将拾到的几纸张交给了齐肃,小声说了说这纸的来处。
齐肃接过来一看,竟是份状告吴氏兄妹的状纸。
上面字不多,却也将事情经过讲得一清二楚。
后面具状人落款童氏白霜。
他可顾不上吴老太师脸上能不能过得去,上前几步,三泰大街的混乱禀报梁禧,又将状纸交呈御览:“圣上请看。贼人在三泰大街扔的,别处估计也有。”
梁禧将状子看见,心中已经相信了七八分。
也只有这样的深仇大恨,那童家女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歹人,当街行刺吴丰,今晚他们打得好算盘。兵分两路。一路去对付大吴氏,一路来杀江审言。
那刺客说是冤杀,童家被抄家的时候。他虽然在位,年纪还太小,哪里知道这家人到底冤是不冤。不过卷宗总是在的,若是因为这个。到也怨不到江审言。
只能说这些刺客该死。
还有惹出事情来的吴家……
梁禧想到这里坏心骤起,一边吩咐齐肃赶紧稽凶。一边不动声色将吴德水和安国公梁胜叫过来:“两位爱卿,这份状子和你俩有点关系,看看吧。”
他瞥眼看着两位重臣脸上像开了染料铺,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不觉生出一阵快意来。
刺客要抓,犯人要审,更有吴老太师焦头烂额。既担心妻女安危,又急着将这事定为贼人的污蔑陷害。梁禧灯也不用逛了,摆驾回宫,有什么事,等到了宫里再说。
摆驾之前,天祐帝还分派了一下任务,刚才据报说林世南的夫人也在三泰大街,他便命林世南领一军,与齐肃相互配合。
至于受伤的江审言和常信侯,他好言安慰几句,叫他们先回府养伤。
江审言正归心似箭。
他急着回去见一见外甥和那顾姑娘。
那两人叫他小心,果然就遇到了刺客,而三泰大街那边的乱子虽然没叫人抓到把柄,但直觉告诉他,他那好外甥绝脱不开干系。
简直太胡闹了。
这时候王十三和文笙正在将军府如入无人之境。
今夜将军府的戒备果然比前次松弛了很多,明哨少了近半,暗哨几乎少了七成。
王十三简直想打一声唿哨,带着文笙直奔小竹林。
有了上次的经验,王十三预先知道竹林里藏着机关强弩。
他绕到小楼背后,隔着那竹林相对近些,打算从这边强行突进,先毁了那些弓弩再说。
两下里大约十几丈。
竹林只有最外围的竹枝高处挑了几盏灯,里头黑沉沉的。
文笙见状不禁担心竹林深处另有陷阱,若只是枪矛之类的还好说,就怕是困人的牢笼,而对方既然知道王十三刀枪不入,寻常力道伤不了他,后者的可能性还挺大。
可别一时大意,阴沟里翻船。
“十三,你强行登楼试试,这边交给我。”
王十三从善如流。
在王光济手底下的时候,他不是没和乐师们合作过,但像元恺那样的乐师,在他心里连给文笙提鞋都不配。
和文笙并肩作战,这还是第一次,想想还不由地有点小激动呢。
王十三手按绷簧,提刀在手,见文笙放下琴,拿出了竹笛,冲他点一点头,那意思是准备好了,提气如飞鸟投林,自高墙之上疾扑而下,奔神秘小楼扑去。
今晚楼上果然疏于警戒,他都中途落下借力了,楼上依旧无人示警。
还是竹林里头先发出了敌袭的唿哨。
这一声也暴露了伏兵所在位置,文笙笛声跟着响起。
《探花》!
《行船》虽然可以再为王十三套上一层铁甲,哪怕被长矛刺中,也可保他无虞,但文笙觉着他们还是应该釜底抽薪,以削弱敌人守卫为先。
凭十三的本事,想来区区一波攻击还抗得下来。
她换了笛子,便是因为笛声清脆悠扬,比古琴更能及远。
竹林里齐刷刷飞出来数十根长矛,带着锐响,直奔王十三!
今晚圆月当空,照得清清楚楚。
比之上一次仓促应对,王十三这回有了防范,对这些长矛的轨迹也记忆犹新。
他听到风声之时,便已陡然回撤。
长矛越临近小楼越密集,王十三气息跟得上,在半空留下一道虚影,只听得“夺”“夺”连声,长矛如一阵疾雨没入地下,最近的一根离他也差不多有半丈远。
王十三心中一哂。
以这种手段来对付他,不过是欺他不备,先声夺人。
今天就算文笙没跟来,他也不惧。
既然是靠机关发射,两轮之间上弦的空隙就够他冲到楼上去了。
不过既然有文笙在,他索性不着急,落到院子里,仿如闲庭信步般,抬头细细打量眼前的二层小楼。
楼上没有亮灯,但是有人。
不知是谁眼见不好,往空发了求救信号,那枚烟花带着尖啸自二楼射向夜空,在高处炸响。
王十三啧啧两声,好嘛,还没等打就怕了。
这时候他就听着后边笛声停下,文笙开口叫他:“十三,你带着我,我也去!”
不知何时,竹林里已经没了动静。
文笙不说,王十三也不放心留她一个在墙头上。
他返身回去,伸手臂揽住文笙,带着她飞落在院子里,还有暇想:“她的腰可真细,老子一只手都快圈过来了。”
文笙叮嘱他:“楼里情况不明,小心点。”
王十三回神:“没事,若那姓钟的在里头,正好一刀宰了。”
文笙没听出来他话里头的怨念,点了点头,又道:“只怕够呛。”
这时候阖府守卫正往这边聚集,王十三不再耽误时间,携文笙快步到了楼门口,抬手摘下一旁的灯笼,晃火折点上。
楼门虚掩,王十三伸手推了开来。
与此同时,文笙手里古琴“铮”地一声响。
预料中的攻击没有到来,王十三迈步进楼。
一楼一进来是个客厅,摆了几把太师椅,客厅里没人,一眼望去空荡荡的。
文笙将灯点了起来。
客厅左右两边都留着门,王十三推开左边这扇,发现是去往二楼的木头扶梯。
楼里明明有人,却到这时候都没有露面,显是准备藏起来偷袭。
王十三问文笙:“上楼去?”方才那人是在二楼之上放得信号。
文笙却担心夜长梦多,道:“机会难得,分开找吧,你上我下,一旦哪方有发现,再行会合。”
这完全是艺高人胆大。
王十三起初不放心文笙涉险,转念又想她连姓钟的那么迅猛一箭都挡住了,碎碎叮嘱道:“见势不对喊我啊。”
文笙摆了下手,示意他快去。
王十三快步上楼,快上到顶了,突然莫名笑了起来。
客厅里灯火透过来,其实映得这场景有些阴森,文笙还当王十三有什么发现,仰头看他,就听他傻笑着道:“嘿嘿嘿,我上你下!”
人影一晃,他上了楼。
文笙手里拿的但凡不是古琴,非丢出去砸这个混账不可。
第四百一十六章 救云鹭
十三是老毛病犯了,有话忍不住,非要说出来调戏一下她,还是想打个岔,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文笙也说不大准。
或者是两者皆而有之吧。
但文笙其实一点都不紧张。
她心里只有想见云鹭的迫切和浓浓的好奇。
这座小楼有些年头了,并不是为了安置钟天政等人新建,戒备如此森严,多少会存放一些林世南的秘密吧。
林府的亲兵护卫们正纷纷赶来,外头已经有了动静。
文笙坐下来,好整以暇弹了一首《探花》。
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她完全不用管敌人藏在哪里,只要让琴声在周围几间屋子里回旋就够了。
少顷之后,她起身推开了隔壁房间的门。
这间屋子很大,显得空荡荡的,灯火照亮四墙,墙上挂着几把连鞘的刀剑。
文笙对武器的鉴赏是外行,目光一扫,但见屋里没有人,贴着墙根儿一溜兵器架,上面十八般兵器几乎摆个全,心中一闪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