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笙-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啥的都准备好了么,弘光兄,坞主到现在还未发动,莫不是因为没有人挑头拥立?”
    弘光沉声道:“眼下局势未稳,坞主只怕没有这个心思。”
    王十三不以为意:“弘光兄既然不愿出头,那我王十三就当仁不让了,我和东方有仇隙,可不能让他占了这个先。”
    慕鹏望向弘光,目露怂恿之意。
    弘光目光一闪,没有作声。
    一行人来到宫门外,弘光直接带着他们进去,守宫门的看服色应是杨氏父子当权时的旧人,见着弘光等人无端矮半截,别说搜身,大气也不敢出。
    直到穿过外廷,守卫中才看到白云坞的人。
    王十三左顾右盼,悄悄将所见记在了心里,老贼这明显是人手不够用,只好鸠占鹊巢。上回就看出来了,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还留着杨昊御父子性命,强逼着杨昊御认他做了义父。
    来到老贼住处,弘光叫二人在外头等着,自行进去通报。
    直过了好半天,里头才出声唤慕鹏进去。
    没想到竟还是分开过堂,慕鹏汗都快下来了,王十三只能目露鼓励,一路目送他进了大殿。
    王十三到不担心慕鹏将自己供出来,他越是惧怕白云坞主,越不敢说实话,只有按照自己教给他的话说,只要他不是恰好在里面药瘾发作,老贼短时间内便发现不了破绽。
    与其担心,不如好好想想一会儿怎么应付老贼的询问。
    王十三在殿外足足等了大半个时辰,里边才叫进。
    他进门时偷眼一扫,隐约看见老贼穿了件道袍,阴沉着脸盘膝坐在幕帘后头,弘光站在一旁伺候,既没看到慕鹏,也没看到东方。
    老贼面前案桌上摆着香炉,里边不知燃着什么香,还挺好闻,旁边堆积如山的全是奏折,丢得到处都是。
    王十三怕他生疑没敢多看,见礼道:“属下见过主公。自从上回离京,足有两三个月没有见坞主的面,属下甚是想念,不知您老人家一向可好?”
    停了半晌,才听着白云坞主道:“王十三,你好大的胆!”
    王十三毫不犹豫答道:“属下的人是坞主的,命是坞主的,胆子再大也是坞主的。”
    白云坞主滞了一滞,抓起一本奏折来,劈头向王十三丢去,冷声道:“胡言乱语,我且问你,为什么不趁纪南棠与吉鲁大军交战,出兵开州?”
    王十三没有躲,奏折被他内力弹开,掉在地上翻开来,里面所写正是李承运所发的檄文。
    老贼抓着这个发难,意味着慕鹏那里顺利过关了,至于赵康那只替罪羊会不会因之倒霉,王十三才不会多管,他心下大定,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如此这般一说,声音里带着委屈不甘。
    “坞主,东方是您的左膀右臂,又是前去督军的,属下对您忠心耿耿,他的话我不敢不听啊。属下就不明白了,不过是服个神丹,他哪来这么大的怨气?”
    白云坞主淡淡地道:“他有错,我会罚他,你只说你自己,若是真心想打开州,别说一个东方,十个东方在你那里,你也能找到办法。”
    这就是有些不讲理了,偏偏王十三无法反驳。
    他深吸了一个气,梗着脖子道:“那要这么说,属下知错,请坞主处置。”
    停了一会儿,方听白云坞主道:“处罚不急,目前的形势想必你也听说了,你且说说,我该如何对付李承运?”
    王十三道:“依属下之见,坞主不如早登大宝。周典一颁,天下皆知主公才是真命天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连杨昊御都认您为父了,李承运又算什么?”
    白云坞主“唔”了一声:“主意不错,话更动听,‘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如此,本坞主打算公开处斩鲁大通的几个儿子,就由你来监斩吧。”
    
    第五百四十三章 连杀九天
    
    王十三一听这话便暗叫“糟糕”。
    鲁大通的儿子是什么人,那是李承运的妻兄妻弟,只要李承运没有换元配夫人的打算,等他坐上皇位,鲁氏自然就是皇后娘娘。
    王十三纵有一万个理由,杀了国舅爷,肯定会被皇后娘娘记上一笔。
    这若在他刚开始诈降的时候,一心只想为文笙报仇,除此万念俱灰,连自己的命都不顾了,哪还管得了别人死活。
    但他现在知道文笙还活得好好的,自然就不得不考虑以后。
    就算李承运能看文笙的面子和他屡次立下的功劳,体会他的难处,把这一页翻过去,可等到李成运的儿子登基呢?
    难道说到时候他和文笙,还有他们的孩子,就只能避祸海外了?
    这种种念头刹那间闪过脑海,白云坞主还在等王十三回话,情势不容他多加考虑,只得先答应下来:“坞主放心,属下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白云坞主的语气这才变得缓和了一些:“赶了这么多天的路,你累不累?”
    老贼突然关心起他来,王十三心中警铃大震,只觉寒毛都要竖了起来,笑着道:“属下有内功护体,并不觉着如何疲惫。”
    白云坞主静静地望了他一会儿,橘子皮一样的脸上皱纹堆积,竟然露出一丝笑容来:“我想也是,邺州到奉京,不过七八天的路,竟然走了小半个月。”
    王十三欲待解释张起失踪的事,白云坞主却是挥了下手将他打断:“李承运最近连下几州,气势正旺,我已命杨廷父子率兵回撤。退守靖定门户雄淮关,你在邺州仗打得不错,可有什么办法遏制对方,化解眼下的困局?”
    王十三眨了眨眼,知道他若此时提出来取代杨廷,势必令老贼更加起疑,再说他和文笙已经商量好了要擒贼先擒王。找机会在京里解决掉老贼。假装忧虑道:“雄淮关易守难攻,杨廷之前又有经验,只是他父子和手下众将都是梁朝廷的臣子。忠心方面……”
    白云坞主注视着他:“你回京之前,我已命人盯着文武朝臣七十余人服下了神丹,杨廷父子皆在其内,他若敢背叛我。必定死得凄惨无比,连魄魂都不得安宁。你说我还有什么好怕的?”
    奶奶的,老不死的疯了吧,真是病得不轻!
    王十三自然听出来这话中暗含的威胁之意,肚子里骂声不绝。脸上却装出一副恭顺的表情,低头道:“坞主圣明。”
    白云坞主淡淡地道:“叫你回京来,不是要听你拍马屁。而是要叫你说点做点有用的!”
    王十三目光微凝,耳听他又道:“一会儿我召集了群臣议事。你也参加。你把适才那番话当着他们好好说说。退下等着吧。”
    王十三只好应了一声,退出去在殿外等候。
    此时天将傍晚,白云坞主执掌生杀大权,比建昭帝在时更加霸道,他要叫人来议事,才不管什么时辰,不大会儿工夫,就由宫外气喘吁吁赶来了二三十位大臣。
    其中大半王十三看着面熟,叫得出名字的有七八位,就见这些人一个个面如土色,神情委靡不振,想是近来日子十分不好过。
    众人静悄悄地列队等着,并不敢交头接耳。
    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天完全黑下来,里面才叫进。
    王十三自觉排在了最后。
    殿里依旧是老样子,只将那些奏折收拾起来,群臣分列左右站定,白云坞主所处的幕帘旁侍立了两人,一个是弘光,一个竟是东方。
    王十三不知东方什么时候来的,两人目光一触,东方看上去面无表情,眼神中却迸出锐利的寒芒。
    王十三有心气他,含笑冲他点头示意。
    那幕帘无风自动,就听白云坞主道:“今日叫你们来,是要商量一下怎么对付离水的李承运和纪南棠。眼看李承运的人马就快打到雄淮关外了,谁要是有退敌致胜的良策,不妨说来听听,说的好了本坞主重重有赏。”
    群臣面面相觑,说实话,上头坐着的要是摄政王杨昊御,说不定还有人愿意出谋献策,这个来历不明的老家伙,程国公那篇檄文说的不错,这就是个关中的强盗头子。
    听说杨昊御连忧带吓,已经病得起不来床了。
    他们被这老家伙的恐怖手段吓住,不敢反抗,可也别想叫他们主动出主意,更何况,这次来的可不是杨昊俭和钟天政那帮乌合之众,和纪家军交战,他们是真没那实力。
    白云坞主眼见没人吱声,也不气恼,点名道:“王十三,你既然为此事专门从邺州军前赶回来,便先说一说吧,他们大家一直呆在京里,不如你了解情况。”
    王十三应声出列。
    众人目光一齐落在他身上,疑惑有之,不屑有之,其中还夹杂着羡慕和憎恨。
    王十三不予理会,恭敬冲着上座一礼,先将自己打邺州时同纪家军交战的情形添油加醋讲了讲,道:“由此可见,纪家军不过是名声大吹得响,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好怕。”
    白云坞主脸色微霁:“那时他们还未同吉鲁人开战,眼下实力必定更是不堪。”
    王十三事先得了老贼受意,劝进道:“主公乃是幽帝后裔,持有大周朝玉玺,李承运的檄文颠倒黑白,对您多有污蔑,属下觉着您不如就此恢复大周朝正统,您做皇帝名正言顺,我等就做大周的臣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他挑头,那二三十名大臣虽然心中鄙视,却架不住怕了那神丹,稍一迟疑,就又有数人出列,很快跪倒了一片。
    白云坞主淡淡地道:“都起来吧。难得王将军人在邺州,还惦记着老夫这里。叫东方捎了封密信来。本坞主仔细想过,准备应你所请,十日之后登基为帝,恢复国号大周。”
    群臣都有些傻眼,这老东西说当皇帝就当皇帝,只有十天时间,这也太痛快了吧。
    连弘光都颇为意外。躬身禀道:“坞主。时间太匆忙,只怕来不及准备。”
    白云坞主笑道:“有什么好准备的,你们不是给我准备了一份大礼么。就用那些乱臣贼子的血来叫天下人知道,谁才是真命天子。”
    说到这里,他扬了扬手里一份奏章:“接连九日,将那些同李承运勾结的权贵大臣们开刀问斩。大牢里听说人满为患,九户人家还是挑得出来的。明日就从鲁大通的几个儿子开始吧,王十三,主意既是你出的,明日就由你和东方监斩。”
    王十三躬身领命。
    老贼还真看得起他。这屎盆子一扣,别说即将被杀那九家了,整个大梁的权贵都得恨死他。
    东方皮笑肉不笑地道:“我这还是第一次做监斩官。还请王老弟多多配合,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
    王十三瞥眼见老贼双目微阖。半个屁都未放,不禁暗骂一声。
    得,搞了半天,弄得人尽皆知,他这监斩官还是个不管事的副职,全程跟着看热闹,顺带着挨骂。
    王十三笑嘻嘻回道:“好说。哪里不对我一定提。”
    不管了,先膈应膈应对方再说。
    明知道是个套,他哪还能闭着眼睛往里头钻。
    王十三回到队尾站定,无视各色目光,心念电转:为今之计,只有想办法赶紧和文笙联系上,提前发动,劫不了狱便劫法场,到时候只要他拖住东方,其他人肯为老贼卖命的应该不多。
    这些好命的大老爷们,早有机会走,恋着京中的荣华富贵,左右摇摆不定,还要观望,这会儿走不了了身陷囹圄,还要他暴露自己,想办法营救。
    王十三思及此一百个不甘愿,但却不得不如此。
    老贼张嘴就是九家,至于会是哪九家,不用设法打听,他都猜得出来,这头一家是延国公府,后头三位驸马,什么永成侯、长庆侯……哪一家的男丁都不少,涉及这么多人,实不能袖手旁观。
    就不知老贼盯得他这么紧,一晚上的时候,能不能联系上文笙?
    此时文笙这一队人已经顺利混进了奉京城,并且与杜元朴会合。
    王十三今晚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文笙根本没打算去见他,她和杜元朴另有计划。
    他们悄悄混入了秦侍中的府邸。
    秦和泽的家上回厉俊驰等人便踩过点了,后来是通过付春娘收服了其父付兰诚,顺利救出杜元朴等人,秦和泽那边就没有动,这次正好用上。
    秦和泽家中人不多,只一妻一妾,子女都出自嫡支,已经各自成亲嫁人,儿子儿媳住在跨院,这段时间外出探亲,没在京中,偌大一个秦府显得冷冷清清。
    秦和泽进宫去议事,还没有回来。
    以厉俊驰等人的身手,进来秦家不过绑了三名下人,神不知鬼不觉。
    众人在跨院里等着一家之主,没有惊动女眷。杜元朴道:“这时候把儿子送出京去,这位秦大人可是做着两手准备啊。”
    秦和泽一直兼任奉京府尹,杜元朴上次落在他手里,吃了不少苦头,一直坐了大半年的轮椅才能行走,此番他不计前嫌亲自上门,正是要试试能不能说降这个忠于杨氏父子的能吏。
    文笙眼见天黑许久秦和泽还不回来,心中忧虑,问杜元朴道:“杜先生,你觉着说降他的可能性有多大?”
    杜元朴想了想,道:“他这会儿应该是对杨昊御父子不抱幻想了,白云坞主除了杀人下毒还会做什么,这样的人又如何同咱们国公爷相比,秦和泽是个聪明人,看他早早把儿子送走,就知道此人擅长审时度势,只要咱们诚意到了,应该不是难事。”
    文笙微微点头。
    杜元朴稍一沉吟,又补充道:“我只担心他为那老贼胁迫,白云坞的那些刺客还是很厉害的,还有那‘神丹’。”
    说起神丹,杜元朴想起付兰诚、董涛等人的惨相,不禁心生寒意。
    白云坞在阎王洲折损了那么多人,文笙已经向毛右问明白了,像秦和泽这种的,他们已经没有人手再去监视。
    天将二更,秦和泽才由宫中回来,负责盯着主屋的人回来报说,他一进门就命令传饭,神情颇为疲惫。
    杜元朴道:“我去会会他,顾姑娘你就别露面了。”
    文笙跟来有她的用意,闻言点头:“好,你们先谈。”
    厉俊驰带了两个人陪杜元朴过去,文笙抱着琴,跟到了屋外,同陆汾几个站在暗处以备万一。
    耳听里边一声低呼,随即房门关上,屋里重陷安静,文笙抬头看看天上的繁星,耐心等待。
    今天是十三回京的第一天,文笙自是牵挂他在白云坞主面前的言行,担心他能不能蒙混过关,不过两下相比,还是秦和泽这里更重要一些,只有从他这里突破了,才能把大牢里那些李承运的亲朋故友全都营救出来。
    不知道杜先生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礼。
    文笙在夜风中足等了大半个时辰,房门才再度打开。
    厉俊驰闪身出来,走到文笙身边,悄声道:“秦和泽说朝廷中大半臣子都被逼着服了一种会上瘾的毒药。”
    文笙抬头,厉俊驰又道:“杜先生就说咱们也有不少人中了招,连谭五先生也未能幸免,但好在你通过神医燕白已经找到了破解之法。”
    文笙没有作声,那株草药已由云鹭送到了燕白手上,研究它虽然还需一段时间,但破解是早晚的事。
    “杜先生又说会保证他家人的安全,若能立此大功,满朝权贵都念着他秦大人的好,来日国公爷必有重谢。”
    “秦和泽怎么说?”
    “他答应了。他还说刚才在宫里,老贼已经定下要连杀九天,明日先将国公爷的妻兄妻弟开刀问斩,因为主意是十三出的,老贼命十三监斩。”厉俊驰顿了顿,不确定地道:“我看杜先生也有些拿不准,那秦和泽已然服了‘神丹’,会不会骗咱们,一旦他出尔反尔,咱可就没法收场了。”
    文笙点了点头:“我知道,所以我才跟来。”
    她需得亲自见见秦和泽。
    
    第五百四十四章 法场
    
    当天夜里,王十三没能联系上文笙。
    他住在国师府,这时候不知道暗中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不敢轻举妄动。
    到后来只得咬咬牙,发狠暗忖:“管那么多,等明天见机行事吧!我总得先保全了自己,才能想办法救人。”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一大早太阳就热辣辣的,叫人燥得慌。
    吃早饭的时候,王十三见到了慕鹏,旁边还有别人,两人心照不宣使了个眼色,慕鹏就问起王十三中午监斩的事。
    王十三嚼着牛肉大饼摇了摇头:“不过是个副监斩官,没什么意思。”
    等到巳时,待斩的犯人已经自牢里押上了囚车,游街示众,除了鲁大通的三个儿子,还有延国公府二十几名男丁。
    长长一串囚车从府衙大街出来,前面是官府的差役鸣着锣吆喝罪状。
    奉京百姓躲得远远的,听到动静的大多面有戚色。
    倒不是延国公府名声多好,而是他们知道今日处斩的是李承运的姻亲,朝廷撕破脸要动真格的了,这一场腥风血雨不知会死多少人。
    十三穿戴整齐,会合了东方,由一队兵士护卫,准备前往法场。
    白云坞主还未登基,听说下面的人正在给他紧锣密鼓地缝制龙袍,他们这些亲信也没有官服穿,都穿着白云坞统一的服饰。
    此番又要和东方共事,王十三摆出了一副尽弃前嫌的样子,主动问了好。
    东方阴不阴阳不阳地道:“王将军精神饱满,看来昨夜睡得不错。”
    十三笑回:“我也这样觉着,昨晚神丹的瘾头没有犯。”
    东方没想到他还敢主动提这茬。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王十三笑嘻嘻道:“那事又不是我算计你,我也是不知情的,要怪就怪赵康好了。我只是没想到你会为这事这么生气。”
    东方冷冷地道:“赵康说不是他做的。”
    王十三耸了耸肩:“那我就不知道了,当时我在同你划拳,不是赵康,就是张起,再不然就是慕鹏。反正必是他们三个中的一人。其实想开了也没啥。坞主不是也没说什么吗?”
    就是这样,东方才心中隐隐发寒,不敢继续追究下去。
    他冷眼看王十三。原本不觉,邺州一番接触,他才意识到这小子貌似老实,心中一肚子坏水。
    别当自己看不出来他百般拖延。不肯出兵攻打李承运。
    要按东方的意思,这小子一回京就该拿下。严加拷问,查查他是不是和李承运暗中勾结,可坞主摆明了还想用这小子。
    东方已经打定了主意,今日要死死盯住对方。最好他不老实,想要从中做手脚,那自己就可以将他当场拿下。看他还如何狡辩。
    一行人骑马直奔城西,路上行人稀少。见到他们无不远远躲开,二十几辆囚车游街这种大场面,竟没多少人出来瞧热闹。
    王十三有些不满意,水不浑怎么摸鱼?他看看左右,继续刺激东方:“其实服过神丹之后,除了犯瘾的时间不固定有些麻烦,其它也没什么害处,你没觉着更得坞主信任了么?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东方很烦听这个,并不搭理他,王十三继续叨叨不停:“就怕办正事的时候药瘾发作,你说若是正和敌人交着手,突然鼻涕眼泪一块流,这命送得冤不冤?”
    东方额上凸起青筋,一旦沾上这神丹,整个人就像是被无形的绳索缚住,若非如此,他哪会这般生气。
    王十三说的这个他也怕,因为担心被人趁隙而入,他只好每隔个三两天便背着人先行服下神丹,而这么做也有个弊端,那就是发作的间隔越来越短,瘾头越来越大。
    他咬了咬牙,勉强道:“不知道王将军对此可有良策?”
    王十三神秘笑笑,压低了声音:“你知道我现在每隔几天服一回神丹?”
    他屈起拇指,抬手冲东方比了个“四”,然后装得若无其事收回去,抓住了马缰绳,喝道:“驾!”
    东方目光不由一凝。
    四天!他尚且不敢拖那么久,何况王十三比他还早服了将近两个月。
    据他所知,王十三上次来京里的时候瘾头还挺大,差不多隔个两三天就得来上一颗。
    时间延长了不说,王十三若不是在吹牛,他能清楚地控制发作时间,将其固定在四天一回,不知用的什么办法,这法门对自己太重要了。
    东方深吸了口气,眼见对方目不斜视,显是有意卖关子,不禁有些后悔和他把关系闹得太僵了。
    其实没那必要,脸上笑嘻嘻背后捅刀子的人实在太多了,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没看得起对方啊。
    临近午时,东方和王十三带着手下到了法场。
    所谓法场就是距街口不远的一大片黄土地,远看地势平坦,中间隔不几步远便竖着一根木桩子,西北方向搭了个官棚,其下摆着长桌,桌后设了两个高座椅,那便是监斩官的位置。
    这法场由来已久,数百年间不知在这里杀过多少人,王十三当初跟着王光济混的时候,便曾好奇来这里看过犯人砍头,知道那些木桩子的用处,等行刑完毕,砍下的头颅会挂在木桩子上示众。
    此时法场四周到是围了许多看热闹的老百姓,王十三一路过来仔细查看,没在其中发现自己人,更不用说找着文笙。
    他不禁暗自合计,文笙不会是还没进奉京城吧,否则这么大的事她定会听到消息,又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今日杀的人多,刽子手全都出自刑司,负责押解和保护法场的却大部分是奉京府的差役。
    王十三没有多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