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笙-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南棠沉吟了一下,道:“战场上刀枪无眼,代我向云大侠说声多谢,叫他千万不要大意。”这才吩咐杜元朴去点人。
    大军出征之后就是漫长地等待。
    隔上几日,呆在鲁大通身边的纪家军会通过特殊渠道送回最新的消息。
    鲁大通的运气实在是不好,大军到达白州之后,处处透着不顺利。
    敌人一路劫掠,他率几万兵马连扑了几个空。
    这也到罢了,敌人过后,地方官要么被杀,要么逃走,按建昭帝的旨意,鲁大通还有安抚百姓之责,他只好耐着性子等手下副将以他的名义任命暂代的官员,出安民告示,然后探明敌人在哪,追上去重复这一套。
    在白州境内辗转好多天了,连东夷人的影子都没看见,大军的士气不免受影响,越来越浮躁涣散。
    纪南棠的几个手下也都觉着此次的对手大异从前,既凶狠又狡猾。
    而鲁大通其实已经有二十几年没上过战场了,也不适应这种作战的方式。
    大家商量过之后,都有些忧心忡忡,为将者的一个命令,常常会决定几万人的生死,而鲁大通所率的这支队伍,明显已经被敌人盯上了,他却浑然不觉,前景着实是不妙啊。
    云鹭因为“青冥刀”名声不错,又是李承运的人,鲁大通到没有排斥他,将他放在身边。
    云鹭找机会提醒了鲁大通几句,这位老国公当时有些警醒,想先驻扎下来整顿队伍,前方却传来了消息,离他们不足百里的随安县被攻占,敌人抢劫了粮仓,并将带不走的粮食一把火烧光。
    大军所在的位置,几乎都能感觉到那呛人的烟尘。
    
    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承运的新差事
    
    等鲁大通带人赶到随安县,只见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却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鲁大通当即分出一万兵马随后追去,一直追到临县未见敌踪,领兵的副将意识到这股敌军人数应该不是很多,白州地处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草木茂密,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敌人随便往哪个山沟里一躲,就可能避过己方的侦查。
    稍作犹豫之后,副将领兵返回。
    三日之后,鲁大通接到报告,数百里外的宁贤庄出现敌踪。
    他心生警惕,命副将再度带一万人马前往,这一万人出发不久,距离大军驻地颇近的行顺县粮仓被烧抢,鲁大通立时判断此乃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遂带着大队人马疾扑行顺。
    可实际上,行顺的敌人只是早先混进城的数百海盗,他们出其不意抢了粮仓之后,在城里杀人放火虚张声势,赶往宁贤庄那一万人马却在中途遇伏,遭遇了敌人的主力,损失惨重。
    副将陈廉战死,只逃回了两千余人。
    他们向鲁大通禀报,对方大约在两万人左右,身材高大,骁勇善战,武器多是长刀,劈人斩马锋锐无比。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白州全境多处粮仓接连遇袭被毁,鲁大通疲于奔命四处围堵,只在沧通县遇上了敌人一回。
    对方人不多,只有千余名,前队依仗有利地势据守,悍不畏死,后队从容退走。
    只一个照面,纪南棠的几个手下就判断出来,和他们交手的根本就不是东夷人。
    他们跟着鲁大通折腾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抓几个俘虏问口供,云鹭和这几个纪家军冲在交战的最前面,还真叫他们抓了两个活的回来。
    鲁大通终于见识了先前败兵们所说的长刀,战后清点,损失了足足上千人,也就是说,他在这么大的优势之下。竟然没能占到对方半点儿便宜。
    纪南棠的手下当着鲁大通的面审问俘虏。因为语言不通,还特意自州府调了译官过来。
    两个俘虏态度都十分狂妄,对自己的出身来处丝毫不加掩饰。故而很快真相就大白:他们来自东夷诸岛东南方的列登帝国。
    虎头滩一役,晏山损失了十万人马,消息传回,人心浮动。他这个大首领几乎坐不稳位置,晏山无奈。只好转向邻居卑躬屈膝地求援,以成为列登帝国属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为代价,换得列登帝国出兵。帮他震慑住宵小,迅速清除了异己。
    可由此晏山在东夷的名声也变得臭不可闻。
    人心总是贪婪的,和列登帝国的约定在晏山看来是屈辱的权宜之计。只要缓过这口气来,早晚会翻脸。可列登帝国的权贵们却觉着这点好处还远远不够。
    面对勒索,晏山不敢再向东夷诸部伸手要钱,便使出移祸江东之计,在列登人面前大谈一水之隔的大梁有多么富庶,简直是白银满谷,黄金遍地,要不是为此,他也不会屡次派兵去抢。
    列登帝国的当权者真叫他说动了心,狂妄地认为大梁虽然地盘大,臣民多,却民风软弱,只会耍耍计谋,就像是一群绵羊一样,只要自己派几万精兵坐船过去,就可以随便宰割。
    晏山想利用他们报仇,顺便跟在后头捡便宜,列登帝国的人却不想叫东夷坐享渔利。
    他们强令晏山出租借费、军费向列登帝国借兵五万,以东夷的名义来打大梁。
    自己出钱雇人去抢邻居,抢到的却半个子也不归自己,这笔交易列登帝国显然拿东夷当了冤大头,不过晏山转念一想,他也可以派人跟在后面抢嘛,就算抢来的钱都给列登帝国,那也比叫这帮疯子在自己家里折腾强。
    所以大梁此次的敌人是列登帝国的五万精兵,晏山东拼西凑凑起来的三万人马,再加上闻风而来的万余名海盗,三股人马合起来将近十万,鲁大通现在面对着是先头部队,来打前站的,因为船只不够,还有六七万人正在海上飘着呢。
    鲁大通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
    只是这两三万敌人就这么难对付了,敢情大头还在后面呢。
    他当即把这个情况一五一十写入奏章,准备派快马进京向建昭帝请求援军。
    奏章还未等送出去,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令鲁大通如坠冰窟,负责给大部队押送粮草的后军被埋伏,损失惨重,加上附近的粮仓都被毁得差不多,这一下他的十万大军要饿肚子了。
    对手渡海而来,也缺食,但他们能抢,鲁大通的军队在自己家打仗,抢谁去?
    不但不能抢,还有安抚百姓之责,鲁大通没办法,只得先召集白州的地方官,打算看看从哪里能调出食来,先把这个难关过去。
    前线的告急奏章很快送到建昭帝面前,建昭帝也意识到鲁大通所报很可能是事实,这段时间冤枉了纪南棠。
    鲁大通跟朝廷要援兵,可建昭帝却不敢再从奉京附近抽调兵马,否则一旦有个什么事,谁来保护他?
    故而他下旨调江北的平叛大军立刻前往白州,叫杨昊俭和朱子良以先前江北大营的十万人马看住林世南、王光济,确保江北不出乱子。
    兵有了,还缺将。
    二路元帅的人选也叫建昭帝头疼,本来既然知道纪南棠无辜,派他去不就行了,可建昭帝一来不想叫群臣觉着大梁除了纪南棠无人可用,再者,鲁大通资历在那里,这两个人凑到一起谁听谁的?
    思来想去,他决定干脆叫符良吉亲自出马,省得那老头儿整天在京里指手画脚。
    你不是纪南棠的老师么,纪南棠那么会打仗,你好意思说不行?
    建昭帝心中定下人选,叫了符良吉来问。
    符良吉登时有些傻眼,没想到建昭帝放着纪南棠不用,要把这烫手的山芋交给自己,脑袋里飞转,想找个什么理由推脱。
    他沉默了一瞬,露出为难之色:“圣上,延国公德高望重,在军中的威望比老臣高多了……”
    建昭帝哈哈一笑:“放心,我给你找个帮手。叫承运去帮你怎么样,有什么事,你叫他去和延国公说。”
    眼看圣意已决,符良吉只得苦着脸应了。
    
    第二百七十章 招安
    
    这时候距离长公主故去还不到一年,李承运正在家中闭门守孝呢。
    不过建昭帝发了话,他不能不去。
    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李承运接连送走了丽姬和长公主,叫这个大梁昔日有名的纨绔倍感孤独且人生无常,觉着能到白州前线去散散心也不错。
    建昭帝很快下旨,令司马符良吉为二路元帅,程国公李承运任监军,统帅十万精兵赶赴白州,和鲁大通的军队相互协作,尽早诛灭来犯的外敌,不令大梁寸土有失。
    文笙是真没想到,建昭帝会叫最会打仗的纪南棠闲赋在家,却把李承运打发去白州。
    论吃喝玩乐,李承运那是行家,可上战场?文笙只是一想,心就悬了起来。
    李承运到是一点不担心,同文笙道:“我听说监军一直呆在中军帐里,和主帅在一起,安全得很,再说杨昊俭那小子都能当得好好的,我总不会不如他。”
    说得也是,符良吉总不会将皇帝的外甥、鲁大通的女婿置于危险当中。
    文笙稍稍安心,想说若是有机会,国公爷你还是向圣上进言叫纪将军领兵吧,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皇帝若是想要冷着纪南棠,不是谁劝两句就能回心转意的,李承运过多地掺和,不见得是好事。但愿司马符大人能够旗开得胜,不枉纪南棠叫了这么多年的“恩师”。
    大军出发之前,纪南棠一直呆在恩师府上,显然也是不放心符良吉此行。
    白州的那些手下这些日子断断续续传回敌军的消息,纪南棠隐隐觉着符良吉此去怕是有一场硬仗要打。
    军情紧急,符良吉和李承运接旨后稍作准备便带队出发。
    十万援兵一到白州。登时解了鲁大通的燃眉之急。
    鲁大通和符良吉一商量,分兵几路,呈包围之势逐渐收拢,挤压敌人的活动范围,想将对方关进笼子里一举歼灭。
    几十万大军在外打仗,国库日渐空虚,再加上建昭帝身体越来越糟。虽然又是一年正月到来。奉京城的年味却很淡,宫中大大小小的宴会要么从简,要么取消。权贵们也都有些提不起劲来庆祝。
    文笙赶在年前去国公府送了年礼,顺便探望了一下李承运的夫人鲁氏。
    鲁氏如今老父丈夫都在白州,偏她又需为婆母守孝,不好到处走动。整个人瘦了一圈儿。
    一见面她就问文笙白州的战况,文笙捡着好听的安慰了她一番。见她渐渐松开眉头,情绪有所好转,这才告辞。
    三十晚上文笙是在马场陪着两位师父过的。
    她曾经想过邀请钟天政一起吃个年夜饭,顺便聊聊白州的战事。但却没在玄音阁找着他,还是听谭令蕙说,钟天政这段时间很忙。常常来去匆匆,一消失就是两三天。
    文笙这才发觉。自己确实有很长时间没看到对方了。
    戚琴和云鹭也都不在,戚琴得知东夷再度来犯之后,从邺州直接赶去了白州,现在这对老搭档已在军中会合。
    三个人的年夜饭有些冷清,听着外边仆从们燃放的鞭炮声,文笙暗想:又是一年过去了,不知道来年又会如何。
    正月里,就在朝廷大军形成合围,要同来犯敌人决一死战的时候,又有数万东夷、列登帝国联军趁着夜色自白、彰两州同时登岸,只一个照面就将岸上守卫屠戮干净。
    短短一月,两州有近半数的县城失守,来犯敌军在大梁的土地上疯狂地烧杀抢掠,两州百姓噩梦再次降临,这一次,情况比当年东夷人打进来那回更加严重。
    敌人主力到齐,对大梁的军队毫无忌惮之意,迎头杀来。
    两军在白、彰交界的新肃坡遇上,一场血战,足足杀了两个时辰,最后敌军退走。
    朝廷方面指挥这场战斗的主帅是符良吉,战后一清点死伤人数,符老大人差点哭了,折损过万,杀死了对方不足四千人,这一次交锋表面上敌人跑了,自己赢了,内里实打实做了赔本买卖。
    战事不利,使得京里也是人心惶惶,各种传闻满天飞。
    这种情况之下,谭老国师哪里在家还能呆得住,带着两个儿子进宫面圣。
    建昭帝自内侍手中接过药,一口喝了,也不漱口,强忍着头疼继续看二儿子杨昊俭写的奏章,听人报说谭老国师门外候见,立刻叫进。
    谭老国师进来,建昭帝免礼赐座,道:“国师来得正好,朕正想找你。”
    谭老国师一怔,在椅子上欠了欠身:“不知陛下找老臣,所为何事?”
    建昭帝以手指在眉间用力掐了掐,道:“你先说吧。”
    谭老国师关切地望着建昭帝:“陛下忧心国事,也要保重身体。老臣在家中,也听说鲁老公爷和符司马仗打得不顺利,我们大梁玄音阁有那么多乐师,何不派一些到军中去,为将士们分担些压力。”
    他明知道建昭帝对自家有忌惮之意,不见得愿意他插手军中,进一步扩大乐师的影响力,但此次的敌人与以往不同,来势汹汹,一旦朝廷大军溃败,怕是再无兵可用,到时大梁可就真得危险了。
    建昭帝怔了一怔:“国师,你和玄音阁的乐师是我大梁最宝贵的财富,战场上刀枪无眼,朕怕会有死伤,岂不叫人惋惜。”
    谭老国师道:“臣谢陛下爱护,主忧臣死,更何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大梁都快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大梁的财富?是不是定要等到被敌人杀到奉京城底下那天,你才会放手?
    建昭帝叹了口气:“容朕想想。”
    这就是要结束这个话题了。谭老国师不禁也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事说完了,他理了理心绪,颇有耐心地问道:“陛下先前要说何事?”
    建昭帝指了指被他丢在桌案上的奏章:“昊俭报说,近来江北局势平稳,王光济应该是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不想再折腾了,昊俭想要试试招安他,问朕答不答应。国师你觉着呢?”
    
    第二百七十一章 去白州的机会
    
    今年是玄音阁的大比之年。
    这一年,没有春秋两试,只有四月初开始直到五月底才结束的一场大比,大比不分新生老生,先个人战再团战,是奉京乃至整个大梁三年一度的盛事。
    往常年一进到三月,奉京差不多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着这个。
    但今年彰白二州正打着仗,且听说战事很是不利,朝廷派出去的大军屡屡受挫,从文武百官到平头百姓都在为此而忧心,生怕过不多久敌人会打到奉京来,哪里还顾得上看热闹,玄音阁大街上到是冷清了很多。
    可三月中旬,玄音阁突然向所有学生下了个通知,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奉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此次玄音阁大比取消团战,宫榜照旧取个人战前五十名,入榜的学生将在大比结束之后立刻动身前往彰、白二州,加入到抗击外敌的朝廷大军当中去。
    榜文明晃晃贴在丝桐殿外头,就算有乐师不信,跑去看了之后也都闭上了嘴。
    玄音阁南北两院学生加起来,总共差不多有五六百人,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就会有一个要在今年上战场了。
    榜文很短,任谁看了心中都会生出很多疑问,比如说,此次将由哪些师长带队,像两位院长、谭三先生、谭四先生这些高手会不会去,去了之后以何种的方式参战,在军中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等等。
    还有,战场之上可不像平日里乐师们斗乐那样点到为止,那是真会死人的,他们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这些榜文里都未提及。只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于本月的二十四日辰时齐至丝桐殿,进行报名签到。
    三月二十四日一大早,丝桐殿前就站满了人。
    不但学生们全来了,连师长都到了不少,像卞晴川就陪着文笙一起来了。
    文笙站着师父旁边,另一边是闻人英、项嘉荣等人,离辰时尚早。两位院长都还未到。大家议论纷纷,钟天政走过来,站在文笙身后。
    文笙回头望了一眼。冲他笑笑算是打过招呼,钟天政未做什么表示,过了一阵,他找到机会趁人不注意悄声道:“散了之后我有事找你。别又不见影。”
    文笙微微点了点头,暗道:“什么叫又不见影。常常不见影的人明明是你。”
    将至辰时,离远传来一阵骚动,文笙很快知道原因:谭老国师亲自来了。
    谭大先生、谭二先生一边一个陪在他身旁,父子三人走到殿前。丝桐殿的大门敞开,谭老国师迈步进殿,谭大先生停下来吩咐几句。很快学生们按南北两院分站成两队,开始鱼贯进殿签到。
    文笙顺利核实完身份签了到。没有抽签,也没有领号牌,负责登记的师长和颜悦色叫她先到殿外等着。
    将近午时,所有学生签到完毕,谭老国师自殿内出来,只是一露面,丝桐殿前虽然乌压压全是人,却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看样子,谭老国师是要亲自和大家解释这件事啊。
    果然,谭老国师目光自众人身上扫过,平视前方,沉声道:“去白州上战场的榜文,我想你们都看到了。不瞒大家,这是我跟圣上极力争取才得到的机会。圣上常言,玄音阁的乐师是大梁的宝贵财富,如今彰白二州的战事很不乐观,是该乐师们参与进去,好好立功的时候了。”
    虽然没有人敢出声询问或是附和,文笙却觉着周围的呼吸声突然粗重了起来,那是被谭老国师几句话激起来的热血豪情。
    “此次大比不经由抽签决定对手,阁里会根据大家一直以来的表现做安排。你们中间将通过个人战选出五十人,按圣上的意思,此次出征不会有师长同去,到了军中,除了所用武器不同,乐师也不会有任何的特权。这是你们的历练,虽然危险,但我不希望有人因为怕死而退缩。此次大比,我会一直在场看着你们。”
    竟然是只有五十位学生去军中,而且去了之后也别想着被奉为上宾,被当作秘密武器用是肯定的,除此之外,也需得令行禁止,和普通的将领甚至士兵没有太大区别。
    大约正是顾忌到师长都是成名乐师,尤其是谭家诸子的影响,怕他们去了之后依仗名望指手画脚,所以建昭帝才一个也不让去吧。
    随着谭老国师这番话出口,登时很多人就感觉被迎头泼了盆冷水,一时冷静多了,一个念头冒出来:“不是叫大家去两军阵前送死吧?”
    “大家平时在阁里分南北两院,走出去,必须做为一个整体。此次大比的前三甲,就是带队的正、副队长。好了,我就说这些,你们全力以赴迎接大比,其它的等大比结束了再说。”
    谭老国师这番话显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废话一句没有多讲,所以他讲完了,在场的众人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直愣愣地望着他,显然都在忙着消化其中扑面而来的讯息。
    等文笙回过神来,谭老国师和两位院长已经离开好一阵了。
    而乐师们都是交好的三五人聚在一起,议论地热火朝天,直将丝桐殿前变成了菜市场。
    大事临头,兴奋者有之,疑虑者有之,摩拳擦掌的有,……贪生怕死的自然也有。
    卞晴川到是很淡然,同文笙道:“咱们回去。”
    大比要到四月初一才正式开始,还有好几天的时间,怎么准备都够了,文笙这两年所下的苦功卞晴川都看在眼里,觉着徒弟闯进个人战前五十名难度不大。
    唯一叫人不放心的是,文笙到现在还同自己一样,不管古琴和鼓,都没有攻击的手段。
    谁也奈何不得谁的情况下,且看哪一方先累了放弃吧。
    文笙记着钟天政的话,在乐君堂等着他。
    只过了一小会儿,钟天政便找了过来。
    文笙猜他是为了大比的事找自己,果然,钟天政在外头同卞晴川打过招呼,敲门进来,坐下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此次白州你别去了。”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比开始
    
    钟天政这么直接,到叫文笙有些意外。
    也许是年长了一岁的关系,也或是过去的一年里,她和钟天政总是聚少离多,文笙突然觉着相较刚拿了团战第一那会儿,眼前的钟天政叫她隐隐感觉有些陌生。
    钟天政今天穿了件石青色天香绢裰衣,腰系祥云宽带,于倜傥中带着几分贵气。
    除此之外,他好像变得更加强势了。
    文笙没有盯着他看太久,对钟天政,她的态度一向很温和:“为什么,总要有个理由吧。”
    钟天政修长的手指在桌上轻敲两记,以二人的熟悉,文笙立刻就由这个小动作意识到对方正在考虑措辞。
    “军中,那是男人呆的地方,你看自古以来有哪个女子会跑去厮混?你去了,人家说不定还要背地里说一声晦气,再说那些当兵的朝不保夕,整天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你不知道他们冲动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来。”
    文笙微微皱眉:“质疑非议随时随处都有,何止军中,既然谭老国师没有单独把我甩出来,那等我去了慢慢改变大家的看法就是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我不但是女子,还是一位乐师。阿政,说说你真正的想法吧,你知道我想去军中好久了。”
    钟天政犹豫了一下,也皱起眉来,说话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不耐烦:“你怎么就不能好好听我一回呢?你那纪大将军又不在战场上,还往白州跑什么?到了军中,谁知道落在哪个白痴手底下,叫你往东就得往东,叫你往西就得往西,叫你送死呢,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