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华-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院使略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此人姓顾名丛,以前在太医院并不起眼,不过是个八品官儿,也并不固定侍奉哪位妃嫔,只是给那些宝林御女之类的低位妃嫔们诊一诊病。只是前些日子,赵充仪有孕之后,此人就被皇帝提拔起来,时常出入春华殿了。
赵充仪早产生下畸胎后,这顾丛就又被打回原形了,依旧每天沉默地当值。可是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顾丛自己还是原来那副样子,可别人却不是如此了。当时有好几个想去春华殿侍奉而未成的太医,时不时的就对他冷嘲热讽,院使虽然制止了几次,但他总不能老在太医院盯着,所以私下里顾丛仍旧受了不少气。
不过院使眼光老辣,却从中看出了点东西——赵充仪当初有孕是件大事,甚至足以影响宫中局势,多少人都想趁机巴上赵家,最后却是这顾丛去了春华殿。虽然当时侍奉春华殿的不止他一人,但这仍能证明,顾丛是皇帝所信任的人。直到赵充仪出事,顾丛虽然又像从前一样开始坐冷板凳,但皇帝也未曾治他的罪。
院使在太医院已经呆了将近四十年,往往会比别人想得更多些,这些事联系在一起,他对顾丛就有些另眼看待,认定他日后还会有机会的。这种情形之下,顾丛若不开口,这去西北的差事未必轮得到他。这会儿他自己跳出来,倒真让院使有些意外。
“你想去西北?你专精的乃是妇人科吧?”
“下官于妇人科略有所得,不过祖上所传乃是治痈疽之症,或可于西北疫事略尽绵力。且郡王妃医术精绝,下官也想跟随左右,企得一二指点。”
说到郡王妃的医术,院使也是佩服的。不过顾丛是个男子,说这话未免就有些不大合适:“你若愿去自是最好,只是郡王妃毕竟不是医女,你还是要检点谨慎些。”别到时候郡王爷看你不顺眼了,在西北给你个暗亏吃吃,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西北疫情的事儿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寿仙宫,太后靠坐在那里让青玉揉按着额头,缓缓地道:“你说,西北的事儿是真是假?”
青玉不解她的意思,道:“这般大事,想来做不得假?”
太后嗤笑了一声:“天高皇帝远,如何做不得假呢?什么痈入五脏,我虽不懂医术,却也知道肺痈肠痈各不相同,更不必说什么痈入颅中,如何会是同一种病症?蒋氏自以为有些医术,说的话就会天下皆信么?”
青玉仍旧有些不解:“娘娘的意思,是说西北疫情是假的?可——定北侯造此假说,又是为了什么?”
“谁知道呢。”太后慢悠悠地道,“或许是又要催着户部拨饷,造出这疫症的事来,好让皇帝觉得边关吃紧,不敢拖欠了粮饷。又或者——根本是要借此机会让老四回西北呢。”
青玉不敢吭声了。太后一直想借着成亲的机会把沈数就留在京城,将他与定北侯分割开来,所以在头一个崔氏水土不服的时候只是听之任之,将沈数的婚期一拖再拖。后来崔氏死了,又欣然同意沈数为未婚妻守一年。然而这会儿西北弄出个疫情来,蒋氏要去治疫,安郡王身为丈夫,又是西北出来的,自然也要回去,这是谁都挑不出毛病来的。
如果这么一想,好像太后说的也有道理,虽然——这猜测实在是冷血了一些。
“那娘娘的意思,难道不让郡王妃去?”
太后皱皱眉头:“照说她已经是郡王妃了,这样抛头露面,也未免太不成体统。”然而这话也不大站得住脚,那可是疫情,若说从前做医家女还能治疫,得两县之人立生祠,如今嫁入帝王家就不管百姓死活,这说出去能听吗?
青玉小心地道:“郡王妃这也是为了西北的百姓……”
太后略有点烦躁:“我自然知道!”可是沈数回了西北,就如龙归大海,再想把他重新拖回京城困住,怕就没有这么好的理由了。
青玉见太后眉头又紧紧皱起来,连忙加重了手上的力道:“娘娘不要再为这些事费心了。西北边境乃是重地,若是出了乱子非同小可。如今郡王妃既然愿意去,那必能保西北无虞的。若是万一……”
若是太后拦阻,西北出了问题太后可逃不开责任,现在什么都依着安郡王,西北再出问题,那就都是定北侯一家子亲戚的事了。太后缓缓放松了眉头:“你说的也是,那就且由他们去。只是须要派人过去好好察探,莫要被殷家哄了。”
青玉笑道:“那可就是欺君了。”
太后半闭着眼睛冷笑了一下。前一阵子山东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若是这次能抓住定北侯府的把柄,休想她会轻轻放过。
“去吧去吧,都去吧。若是这疫治不好……呵——”
疫情急如星火,桃华只能在府里众人打包收拾东西的时候,跟沈数回了一趟蒋家。
成亲第三日才是回门的时候,新娘第二天就回家的情况,一般都是因为出了什么问题被男方退货,所以门上的人看见郡王府的马车到了,全都吓了一跳,连忙往里头送信。
蒋锡正在教蒋柏华写字,闻言也吃了一惊,只有蒋柏华听见姐姐回来了,高兴得把笔一扔就从椅子上跳下去往外跑。昨天晚上他才知道姐姐以后就不回来了,扯着嗓子哭了半夜。
蒋锡跟着儿子跑出去,就见两个人在簇拥之下走进来,蒋柏华嗷地就冲了上去:“姐姐!”
桃华弯腰把扯住她裙子的小胖子抱起来,一看居然眼睛都红了:“柏哥儿这是怎么了?”
“姐姐不走!”蒋柏华嘴巴一扁,“不成亲!”之前都说姐姐成亲是喜事,那天他只看见姐姐打扮得那么好看,哪知道成了亲就再看不见了呢?
桃华哭笑不得,沈数笑着伸手要把小胖子接过去,却挨了蒋柏华狠狠的一个白眼,还试图用小短腿去踢他一下。
“柏哥儿!”桃华无奈地将小胖子放下,这样伸腿蹬脚的,她实在抱不住了,“不可无礼。”小孩子可不能养成乱打人的习惯。
蒋柏华扯着她的裙子不放,被沈数一把抱起来往空中连举了几下:“柏哥儿舍不得姐姐?”
小胖子的心在失去姐姐的委屈愤怒和被举高高的兴奋之中摇摆不定,最终觉得还是姐姐更重要:“不要你举!姐姐也不跟你走。你是坏人!”
沈数哈哈大笑,把小胖子又往空中抛了几次。曹氏刚刚接到消息从后面出来,先是听见儿子说郡王爷是个坏人,随即就见郡王爷将儿子抛到了半空中,简直吓了个心胆俱裂,想上前把儿子夺下来却又不敢,急得直跺脚。
蒋柏华被连抛几次,终于忘记了抛着他的是个坏人,咯咯笑了起来。桃华看着他,自己也忍不住一笑,这才转头对蒋锡道:“爹,西北出了疫情,我和王爷明日就要动身前往西北。原要叫人来给您送个信,王爷说还是要亲自过来,就当是提前回门了。”
☆、第150章 沾光
蒋锡一直仔细打量着女儿,见桃华身穿大红缂丝袄,映衬得一张脸真如桃花般娇艳,虽然眼睛下头略有点儿青色,但眉间舒展,眼角含笑,站在挺拔的沈数身边确是珠联璧合,这才放下心来。
才一放心,就听见西北疫情几个字,蒋锡这心忽地一下又吊了起来,顾不得把人往屋里让,急忙问道:“什么疫情?你这就要去?是皇上派的差事吗?”
曹氏眼巴巴地盯着儿子,终于等到沈数把蒋柏华放了下来,忙上前道:“老爷,大冷的天儿怎么站在外头说话,先让王爷和桃姐儿进屋才是正理。”
蒋锡这才反应过来,一拍自己额头道:“可不是,看我真是糊涂,王爷里头请。”
沈数上前一步笑道:“岳父大人先请。”
桃华有点哭笑不得地捅了脱线的老爹一下:“爹,你怎么还叫他王爷呢?”现在是你女婿了呀。
蒋锡干咳了一声,有点尴尬。不叫王爷叫什么呢?虽然是女婿了,可是之前叫惯了王爷,这会儿对方倒是流利地改叫岳父了,他可该怎么称呼呢?
沈数也轻咳了一声:“岳父,我表字征明。”这是他及冠之年,舅父定北侯给他取的字,只是除了自家人,极少有人知道。
“哦哦——”蒋锡从善如流,“征明,屋里坐。”
回门按习俗是要带回门礼的,这个沈数早就准备好了,所以虽然突然间出了西北疫情的事,以至于不得不在今天就回蒋家,礼物仍旧是一样不少,流水似地抬了进来。
蒋锡倒不是看重什么礼物,然而女婿如此郑重,正说明女儿在夫家被重视,他自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来来来,坐。”
沈数却轻轻拦了一下,反手将蒋锡搀着在上头坐下:“还未给岳父岳母磕头。”
虽则今天不是回门的日子,但沈数仍是将它当作回门来看待的。桃华早在进门的时候就示意了薄荷,这会儿薄荷捧出李氏的牌位,恭恭敬敬摆在另一边座位上,小丫鬟递上拜垫,夫妻两个一起跪下去,认真磕了三个头。
蒋锡眼圈不由自主地有些发红,张着手哎了两声,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半晌才道:“快起来,快起来!”转头看了一眼李氏的牌位,声音微微发颤,“如今桃姐儿得了这样佳婿,你地下有知,也该欢喜了。”
曹氏尴尬地站在门边上,不知是进来还是退出去。刚才她听沈数说要给岳父岳母磕头,还当说的是自己,正要走上来时便见薄荷抱了李氏的牌位出来,顿时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自她嫁到蒋家,也就是进门那天拜过李氏的牌位。桃华并不热心于用一个死人的牌位来压制曹氏,而蒋锡更愿意把亡妻深藏在自己心里,所以父女两个都很少在曹氏面前提到李氏,更不像有些人家一样,逢年过节的就让继室去拜原配的牌位。以至于曹氏虽然有个继女在眼前,却时常会忘记前头还有一位原配夫人。
这会儿看着一对新人对着椅子上的牌位磕头行礼,曹氏才记起来,原来还有一位李氏的,而安郡王的敬重都是对着李氏去的,她不过是个继室罢了。
桃华被蒋锡说得也有些心酸。其实对她而言,李氏不过是名义上的母亲,根本毫无印象。然而蒋锡偶尔说起来,讲的都是李氏生前对她如何疼爱,在她痴傻的那三年里如何小心翼翼地照看,如何烧香拜佛愿意折自己的寿数换她平安。从这一点上来说,李氏甚至比她前世的亲生母亲更有存在感。
现在看蒋锡这样动情,桃华也觉得眼前有些模糊,想说话却像喉咙里哽了什么似的,一时难以出声。还是蒋燕华走上来,柔声细气地道:“爹爹,今日是姐姐回门的大喜日子,李氏母亲地下有知,自然也是高兴的,爹爹也该笑才是。”
蒋锡这才发觉自己有些失态,连忙举袖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自嘲地道:“你说得不错,是爹失态了,都该高兴,都该高兴!”
桃华笑了笑,拉了沈数转向曹氏,福身也行了一礼:“我要跟王爷去西北,家里的事就辛苦太太了。父亲要编书,还要教导柏哥儿,日常免不了疏忽自己,都要靠太太悉心照顾了。”
曹氏没想到桃华还会特意转过来给她行礼,虽然不是跪拜的大礼,也已经受宠若惊,连声道:“桃姐儿你只管放心,都有我呢。”
蒋燕华默然无语。曹氏根本没听出来,桃华说蒋锡要教导蒋柏华,意思就是让曹氏不要插手蒋柏华的事,只要照顾父子俩的日常生活就够了。也就是曹氏这样的,根本听不明白意思,就乐颠颠地先答应下来了。
然而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蒋燕华扫了一眼刚搬进屋里的回门礼,心中酸苦——单是这回门礼,就快比得上刘家的聘礼了。原以为自己定了刘家的亲事,将来会比桃华身份更贵重,曹氏在蒋家也就更能挺直了腰杆,谁知道桃华竟一跃飞上枝头变了凤凰,倒将她比得更低了。
女子在家靠父兄,出嫁靠夫婿,桃华嫁了这样一个高贵的夫婿,挟郡王府之威回头来管蒋家的事,谁又敢说什么呢?曹氏就算是给蒋家生了儿子,也是比不得的。
蒋燕华心中哀叹,看桃华已经开始分发带回来的礼物,而曹氏兴兴头头地收礼,顿时觉得自己的一片苦心都白废了,曹氏就这么过日子吧,也指望不了什么了。
这回门礼都是沈数叫人精心准备的,送给曹氏和蒋燕华的就是新式的衣料首饰,给蒋锡的是邬正不知打哪儿弄到的一本专门记载西北土产草药的册子,其作者出身西北,记录得颇为翔实。虽然只是手抄本,装订笨拙,看起来还有点破烂,蒋锡却是如获至宝,拿在手里连声夸赞——他于南边一带走得多,西北却是从未涉足,正需要这么一本资料。
至于送给蒋柏华的,却是木头雕的几把刀剑,长度比着正经的刀剑只有一半,但对蒋柏华这个小胖子来说已经是极长的了,拎在手里也颇有份量。
蒋家是没有此类玩具的,就是桃华都没想到过给弟弟弄小刀小剑这种东西。盖因她上辈子说到底自己并没有养过孩子,就是家里头的堂兄弟们,小时候也被爷爷拎着耳朵学医,从来没有拿着塑料刀枪追打玩耍的时光,所以桃华竟然没有想过男孩子会喜欢这些个东西。至于曹氏,更不会给儿子玩这种“危险”的东西。所以蒋柏华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见这样的玩具,顿时抱着就不撒手了。
这会儿他已经彻底忘记了沈数是拐走他姐姐的坏蛋,也忘记了今天他还是要把姐姐拐走的,立刻提着木剑就跑出去了,慌得他的小厮连忙在后头紧跟着,唯恐小祖宗摔了磕了。
曹氏见了刀剑,心更是提到了喉咙口,虽然发现那是木头的,仍旧提心吊胆,跟着脚追到门口,急着叫丫鬟:“都跟上去,仔细别叫哥儿拿那剑戳了脸!”王爷送什么不好,怎送这些东西来,若是伤着了可怎么办?
沈数笑着起身:“我去陪他玩。”
蒋锡不以为意地道:“男孩子磕磕绊绊算不得什么,倒是叫他不许拿这东西对着人就是了。”
桃华笑道:“爹放心,那剑刃刀刃都是磨圆了的,王爷极细心的。”老实说这一点她都没想到,那刀剑的刃摸上去都是圆滑的,只要不对着要害之处戳过去,都是无事的。再说蒋柏华身边又不是没有人,哪里那么容易就让他伤着了自己。
蒋锡发了话,曹氏再着急也没用,眼看沈数起身出去,拿了木刀跟蒋柏华对打起来,简直急得自己都想跑出去了,嘴里忍不住道:“这,这也太吓人了些……”
桃华摇了摇头:“王爷弓马娴熟,不会让柏哥儿伤着的。”果然不能让曹氏插手蒋柏华的教育,似她这般模样,好好一个男孩子也要被她孵成抱窝鸡了。
蒋锡也道:“征明自有分寸,你休要如此。吩咐厨下备饭才是正经,天黑之前他们就要回去的。”按回门的规矩,小夫妻双双而来,称为双回门,必要在天黑之前回转夫家才好。虽然现在郡王府里并无长辈,但规矩还是要守的,桃华已经太过引人注目,无谓在这种地方再授人以柄。
曹氏无奈,只得带了蒋燕华往厨下去。蒋家没料到今日姑奶奶和姑爷就上门,要想及时整顿出一席像样的饭菜来,还真得抓紧时间。
“你爹爹也太放心了。”曹氏一边走一边还惦记着儿子,忍不住抱怨,“柏哥儿才几岁,就给他玩那些刀枪剑戟的,若伤了脸如何是好!再说,柏哥儿将来是要读书应举的,舞刀弄剑的做什么?”说到这里就忘记了沈数送的衣料首饰是多么合她心意了,抱怨道,“王爷真不会送东西。”
蒋燕华心里正烦着,被她念叨得不耐,脱口道:“若不喜欢,娘就把王爷送的东西都还回去就是。”只会在她面前念叨,其实什么都不敢做。
曹氏被她噎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嘟哝道:“这未免有些失礼……等他们走了,我就把那些东西都收起来,不让柏哥儿拿着。”
蒋燕华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曹氏也就说说罢了,蒋柏华的事儿,她早就插不上手了。不过她也不愿把这话说破,就让曹氏自我安慰去吧,她现在比较关心的是西北疫情。
上次桃华治平了蓝田和洛南两县的疫情,当时跟着她出力的人可都得了好处,就连在宫里什么都没干的蒋梅华也沾了光。这次西北发疫她又要去,那这次跟着她出力的,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蒋燕华这些日子并没有闲着。刘家在订婚前后的态度相差得实在有点远,她现在手下也有了能在外头跑的人,便叫人去外头仔细打听了一番,别的没打听出来,倒是知道了刘之敬现在翰林院处境不佳,年前那一趟差事也是白跑了。
依蒋燕华想来,刘家之所以如今这样不积极,大约就是因为刘之敬正在困境之中,自然没有心思来考虑成亲的事了。她不大清楚翰林院的庶吉士要做什么才有前途,但既然刘之敬年前能去洛南蓝田两县备耕,那跟着去西北治疫应该也行的吧?倘若这次桃华再治平了疫情,那刘之敬岂不也能落个功劳?
这么一想,蒋燕华顿时觉得在厨房里都有些站不住脚了:“娘,我有点事回房一趟。饭菜定要弄得好些,毕竟有王爷在呢。”
“哎——”曹氏叫了一声,见她脚不沾地般地走了,只得叹了口气,自己去指点厨下备饭。
刘之敬从翰林院出来,顶着冷风往家里走去。这个时候翰林院其实还没到走人的时候,但他已经真的不想再呆下去了。与他同一年进翰林院的庶吉士当中,略有些办法的都找好了出路,剩下的那几个当年在进士榜上名次远不如他,如今跟他们一起剩在翰林院,他实在是不服气。
“敬儿——”刘太太一见儿子一脸疲惫的样子,顿时心疼起来,“快来先喝碗热茶。”
“娘今日可好?”刘之敬灌了一杯茶,只觉得嘴里苦得发涩——本来就是些茶叶梗子,刘太太又不懂什么水老水嫩的,烧开了热水一泡就是半日,茶香早散了,却把那股子苦味全泡了出来。
“娘好着呢。”刘太太忽然想起一件事,连忙从屋里拿出一封信来,“今日蒋家来了个丫头,说是替她家姑娘送信,让你一回来就要看。”说起来她接了这封信的时候心里是有些不快的,未婚夫妻也该忌讳着些,哪有私相传递的道理?也幸而这封信是送到家里来的,若是送到翰林院去,可就更不像样了。
刘之敬也皱了皱眉。蒋家教导女儿看来委实是差了些,前头一个蒋桃华去承恩府给人治那种病,后头这一个又私下里送了信来,真是不成体统。
“等她进了门,娘好好教导她就是了。到底年纪小,又是医家出身,这些规矩不知道也是有的——”刘之敬一边说,一边将信拆开,一眼扫了几行,就忽然没了声音。
刘太太吓了一跳:“怎么,可是出什么事了?”
刘之敬握着信,喃喃地道:“西北发疫了。”
“哟——”刘太太感叹,“这两年是怎么了?京城发疫,山东造反,这会儿西北又发疫,这是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刘之敬没心思回答,只含糊地敷衍了两句,看着手中信出神。蒋燕华这信写得很短,虽然已经尽力委婉,但刘之敬在翰林院里见多了那些拐弯抹角指桑骂槐的文章,蒋燕华这点儿功夫在他眼里根本就是毫无遮掩,几乎是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意思。
“娘,我得去西北。”蒋燕华这信虽写得拙劣,内容却是要紧的,这次西北大疫,可能就是他的机会。
“什么?”刘太太骇了一跳,“这,这可不成!”
“娘,这是个机会。”刘之敬耐心地道,“虽说是苦些,但等疫情平了,这份功劳不小。”
“这可是疫病!”刘太太大急,“这样的功劳,咱们不要!”想年前刘之敬去蓝田和洛南的时候,她还不知道那里就是曾经发过疫病的地方,后来知道了,还后怕不止。现在刘之敬要去正在发疫的西北,这是要叫她担心死么?
“娘,郡王妃要去治疫。”刘之敬只能把信里的内容说了出来,“之前她治好了两县的疟疫,这次去西北,怕是又要立功了。”
刘太太瞪着眼道:“她立功,与我们何干?”现在人都出嫁了,就算有什么功劳也封赏不到蒋家头上,更对刘家没好处了。
“我若跟着去,平疫的功劳就有我一份。”刘之敬说了实话,“以她的医术,这次平疫想也不成问题。”蒋燕华信里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他看的时候觉得有些刺心,仿佛他必得要靠一个女子才能立功,然而这唾手可得的功劳就摆在眼前,他又舍不得不取。
刘太太倒没想那么多:“她能治了西北的疫病?”
“蓝田和洛南两县的疫情都是她平定的,如今那两县都给她建了生祠。”刘之敬沉吟着,“西北是远了些,但冬日寒冷,疫情不易爆发,其实比夏日里要安全得多……”
刘太太眼巴巴看着儿子:“可你是翰林院的人,这治病什么的……”
刘之敬将信折起来在手里转了几圈,迅速下定了决心:“翰林院里已经没有我的前程了,倒不如拼这一把。我与郡王爷是连襟之谊,便是去了西北也总能得些照顾。”到时候功劳也绝对不会再被人抢了去。
“那,现在怎么办?”刘太太素来以儿子马首是瞻,心里虽是十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