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人家周七七都和广播站通信了!
  这是什么孩子啊!
  别人家的孩子啊!
  “七七,你能呀?跟人家聊啥呢?”秦桂豪也不急着送信,先来莫茹家坐坐,顺便吃点莫茹做的小点心。
  冬至月滴水成冰,冷得很,莫茹也很少出门,就在家里给孩子们做零嘴吃呢。什么糖棋子、黄米糕、山楂饼、红豆酥的,反正就是哄孩子的东西,只要有面有糖孩子们就爱吃,根本不会讲究手艺如何,更何况莫茹做得真挺好。
  周明愈今儿没去砖窑厂,而是在家被闺女缠着写葫芦娃呢。
  因为广播里一直不播,周七七着急,哪怕周明愈给她讲都不行,一定要广播里听着才觉得有意思。
  周小八也附议,于是周明愈就没得跑只能写。
  秦桂豪笑道:“七七,来给我们念念你的信呗。”
  周七七倒是也不犯怵,让她爸帮忙把信封撕破,拿出里面的信纸来。只有一张信纸,估计为了顾及小孩子,回信的字体比平时大了一倍,还是很认真的楷体,很漂亮的字迹。
  周七七拿着信纸,清了清嗓子,看了她爸妈、弟弟、秦桂豪一眼,突然觉得少点什么,她对周明愈道:“爸,叫我嫲嫲来一起听。”
  莫茹:“……我去叫吧。”
  等把张翠花叫来的时候,自然跟着一串小尾巴,拦子儿几个也来了。
  大家围着方桌团团坐,周七七站在一旁拿着自己的回信,开始念,“可爱的周七七小听众,首先十分感谢来函,感谢您喜欢我台的播音栏目。关于您垂询的葫芦娃等故事,我台目前没有存录,不知是已出版书目还是未出版,可否提供更多相关资料。盼复。”
  她笑眯眯地把回信念完,“此致敬礼,编辑章木可。”
  莫茹瞥了一眼,人家明明叫章柯。
  她把信往桌上一拍,“爸,你太厉害了,你讲的葫芦娃广播站都没有。”
  周明愈和莫茹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有点不好意思,这闺女太能折腾了。
  莫茹就凑过去靠在周明愈肩膀上看他写的,“从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住在石头山上,有一天,他去打柴……”
  她捂着嘴笑,戳戳他的肩膀,低声道:“让她自己写。”
  周明愈眼睛一亮,对啊,让闺女自己写,反正他不想剽窃未来的故事。
  周七七一个小丫头,就算写也写不多少的,无非就是给广播站提供一个灵感,这样也不影响未来葫芦兄弟的动画片播出。
  他和莫茹立志做农场主,对做文抄公、演员、歌唱家等名人不感兴趣,他觉得两人是死后穿越来的,偷来的生命要低调,不能太高调,尤其不想直接拿别人的成果来出自己的名。
  莫茹受他影响,对此也很赞同,所以她画画从来都没有去仿造什么名画,都是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风土人情题材,记录尽可能多的所见所闻,希望以后可以当做历史研究的资料。
  听爸妈说要她自己给广播站写葫芦兄弟的故事,周七七想了想,“行倒是行,就是……给不给钱啊?”
  莫茹:“要什么钱啊,你这么小,写的故事人家还不一定能用呢。”
  周七七:“那我小舅舅给报纸投稿,怎么人家就给钱呢?”
  莫应熠也是钻钱眼儿里的,虽然姐姐给的钱花不完,除了正经读书吃饭一个子儿也舍不得花不说,还想尽办法赚钱。
  平时在班上,总有人找他问问题,他嫌一个个来烦人浪费他时间,所以就每天抽四十分钟开一个互助班。
  其实就是有偿辅导班,没钱可以给饭票。
  莫茹和周明愈知道以后,让他一定要低调,绝对不能给人一种拿钱帮忙的印象,否则很容易惹事的。
  宁愿不赚这个钱,也不能让人觉得他是个财迷,很容易被冠上资产阶级剥削的帽子。
  后来莫应熠发现可以给报刊投稿,这个事儿才消停了。
  录取不易,但是稿酬却是很可观的。
  周明愈:“没事,你只管写,要是人家广播站用你的故事,就会给你钱的。”
  周七七这才放了心,顾不得听广播,接连几天忙着写葫芦兄弟的故事,写完还给张翠花念一遍,听得张翠花跟听广播一样入迷,每天都让她定期给播音。
  不过莫茹偷偷看过她的故事,这孩子骨子里和她弟弟一样其实还是很会懒的,好好的故事,不肯全都写出来,只写她感兴趣的几个地方。
  其他的?
  让人脑补呗。
  故事寄出去之后,有段时间没收到回音,不过她给广播站写信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学校。
  魏生金表示,应该让周夕同学来上学啦!
  自己班上要是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学生,自己多有面子啊!这也算自己的成绩呢。
  原本莫茹打算让周七七来年秋天上学的,五周岁上一年级,她觉得差不多。
  魏生金却觉得周七七完全可以跟班的,“两年级的孩子都写不了信!周夕同学能独立写信,已经具备了读书的能力,应该早日入学。”
  其实对于周七七上不上学,莫茹和周明愈并不是那么强求,社会特殊,上学学来的东西未必有他俩教的多呢。
  尤其过几年,学校停课,整天不是劳动就是运动,学生们生生地把时间浪费了,读书不如不读。
  只要拿个官方文凭就好,内容么,自己家可以教的。
  好在眼下这两年读书还是可以的,既然学校愿意接收,七七能跟班,那他们自然不拒绝。说来也真是自己人好办事,自己大队的小学自己说了算,怎么上怎么行,只要能通过升学考试,管你怎么读,反正上头也管不到。
  只有周七七有点不乐意,“我……还得看弟弟呢。”
  莫茹:……说的好像弟弟是你看大的一样,O(∩_∩)O
  张翠花劝她,“大宝贝,有嫲嫲呢,嫲嫲帮你看。”
  “那……我还得听广播呢。”
  众人:……
  张翠花:“你晌午回家吃饭再回来听呗,反正晚上还重播呢。”
  这时候也没几个节目,除了新闻就是一个小说连播,一个唱戏唱歌的,就是没有广告,都是实打实的节目。
  这么一说,周七七觉得也行。
  家里书包和课本都是现成的,直接用莫茹淘来的旧课本,第二天就去自己大队的小学读一年级了。
  跟她一起的还有菊花、坷垃儿。
  先锋大队现在有两个老师,三个年级,读完就去范木匠小学继续读四年级。今年秋天考上范木匠小学四年级的只有三学生,一个泥蛋儿另外两个是草泊儿和将军庙子的学生。
  魏生金教一年级和三年级,另外一个老师教二年级。
  周七七背着书包,装着语文数学课本和两个本子一支铅笔,跟着姐姐和哥哥去学校。
  魏生金是代理校长,每天都潇洒倜傥、热情洋溢地在门口接学生,见到周七七他很高兴,“周夕同学,来,我给你安排座位!”
  如今一年级班上有二十二个小孩子,人数比较多,不过有一半是送来让老师给看孩子的,并不图学什么。
  教室里不是那种常见的两人一桌的位子,而是长条桌子配凳子,可以坐三四个小孩子,前后座位之间比较空旷,孩子们可以自由出入。
  这样周七七就可以跟着姐姐和哥哥一起坐,后面是周明维、周明国家的孩子,都是自家人。
  班长是周明维家的栓子,今年九岁,不爱读书,只是岁数还小下地不行,做家务不如姐姐,就让他在学校里混着,能认识几个字算几个字。
  因为他年纪大,还调皮,魏生金就让他当班长。
  当班长以后他倒是没那么皮了,至少上课的时候知道不爱听也得老实坐着,免得丢班长的体面。
  第一堂课是语文,魏生金就让周七七给同学们讲讲她给广播站写信的事儿。
  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尤其在孩子们看来,写信真的很了不起。叫他们写,他们不但不会,就算是会都不知道给谁写呢。
  人家周七七一个小丫头就会给广播站写,真当是了不起的。
  班上的哥哥姐姐们都佩服得不得了。
  周七七可不犯怵,娓娓道来,说得绘声绘色,让同学们听着,跟听广播一样过瘾。
  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周七七会翘舌头撇腔,说干部话!
  魏生金也发现,这学生上课说话的腔调,分明就是学来的播音腔啊,艾玛,太了不起了。
  等周七七说完,魏生金带头鼓掌,其他学生也多半都是自己村的,有他们带头,一个个噼里啪啦的把手都拍红了。
  他们都是听过广播的,知道广播里说话的腔调,纷纷说七七就是播音员,可好听了。
  周七七还煞有介事地拱拱手,“过奖,过奖。”
  魏生金&周菊花:……
  于是,语文课上,魏生金最喜欢让周七七起来念课文了,孩子们也喜欢听,就跟听广播一样。
  真好听!
  魏生金发现,让周七七来上学是个非常非常正确的决定,有她在,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不调皮,不认真学习混日子的学生也开始像模像样学习。
  下课的时候更了不得,男孩子也不欺负女孩子,都围成堆听周七七讲故事呢!
  讲的是什么呢,眼下正在开播:美猴王拜师菩提老祖。
  周七七站在那里,摆了个起手式,手里的小木棍一挥,稚嫩的童音开始,“书接上回,美猴王离开花果山水帘洞,漂流了十年,听众朋友们,十年啊,十年可不短……”

☆、第241章 心事

  自从周七七上学以后; 没几天她就成了一年级的班头; 比班长威信可高; 除了老师就是她。
  有时候她说话比老师好使!
  最后魏生金直接让她当班长,让原班长当副班长。
  为了促进班级学习成绩,魏生金规定; “不做家庭作业的; 上课不认真听讲的; 不友爱同学的,一律不准听班长讲故事!”
  这么一规定,全校的学生们学习都认真起来。
  因为每次一下课,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挤到一年级门外听周七七广播西游记呢; 这规定对他们一样生效。
  不只是上学的; 就连不上学的孩子都掐着点往学校跑——听广播去!
  这样一来; 周七七听广播更加积极认真; 莫茹每次看她都在做笔记!
  就是那笔记记得跟密码本似的,一般人绝对看不懂,不只是通假字那么简单; 各种符号都包涵在内,估计还有她自创的奇怪符号。
  小日子过得有意思; 时间就格外快,转眼就年底放寒假。
  三个年级的期末考试试卷是魏生金去范木匠小学领的; 二年级和三年级是一人一张; 一年级则是俩孩子一张试卷; 看了试卷在本子上写答案。
  周七七是最早交卷的; 老师当堂阅卷,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
  “周夕同学做的很好,就是以后写错了,要用橡皮擦掉再写新的。”
  魏生金指了指她的本子,有三处写错了,但是没擦直接划掉在旁边写上新的。
  他也发现这孩子有时候很勤快,有时候很懒,这绝对是懒得用橡皮擦掉。
  周七七却想那橡皮那么难用,越擦越黑,累死也擦不干净,何必费劲?再说了,擦得黑乎乎的,还不如不擦啊,怪埋汰的!
  全班二十二个孩子,周七七新来的,只上了一个多月的学,结果考了个第一,比第二名还高好些分呢。
  照以前,一年级的孩子们,最高分八十出头顶天了,这会儿有周七七当榜样,第二名还是八十出头,但是后面的却上来了。
  原本零蛋的可以考三十几分,三十几分的可以及格。
  看着这样的成绩,老师自然高兴,没有老师喜欢自己班上的学生一多半不及格的。
  考完试花了一两天时间批卷子,然后上课公布成绩,再发奖状、奖品。
  每个班前三名发奖状,第一名发奖品。
  奖品是一个本子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奖状也都是范木匠小学集体发放盖章的。
  在学校大会上,魏生金发表了慷慨激扬的演讲,自觉潇洒倜傥的架势,大手一挥,“同学们,M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老师看好你们,你要要跟周夕同学学习,一不怕苦,二不怕难,既要朝气蓬勃,又要谦虚谨慎,要发扬……”
  他这么长篇大论地白话起来过了瘾,孩子们哪里呆得住?腊月天冷得要命,除了听周七七说书他们能呆得住,这会儿可呆不住。
  就有孩子嘀咕,“七七,听见了没有,老师说要一不怕苦,二不怕难。”
  周七七:“不行,我可怕苦了,累和苦我都不喜欢,我只喜欢甜。”
  坷垃儿:“我也喜欢甜,七七,咱们去你家吃糖吧。娘娘做的糖棋子还有没有?”
  周七七每天兜里都有零嘴儿,可架不住孩子多,还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家的,这个吃那个吃,不到两节课就吃光光。
  后来周七七就和哥哥姐姐吃完再进教室,放学再回家吃一次,免得被人瓜分。
  听她说书不给钱,还要吃她的零嘴,怎么那么大脸!
  魏生金看孩子们开始闹腾,只好收了要讲到天黑去的兴奋劲,赶紧放学,让孩子们放假回家。
  他也要去大队算一年的账目,领了过年的福利然后回家去。
  ……
  过了几天,莫茹算着时间,让周明愈赶骡车去县城把莫应熠接回来。
  县城到各公社没有公交车,学生们回家只能步行,莫茹都是让小弟提前告知回家时间,家里人骑车去接的。
  她还收拾好一些年礼,让周明愈带过去分给傅家和邱家。
  咸鸭蛋、鲜鸡蛋、两只活鸡、自制罐头和果酱、炒面、黄米年糕、另外还有囤在空间里的瓜果蔬菜,为了不让人怀疑,没有送叶子菜。
  萝卜白菜吊瓜,也没送。这些高产要贮藏的,城里菜场也不少,各家都是按供应数额买上几百斤囤着过年的。
  莫茹送的都是茄子、豆角、洋柿子、菠菜、韭菜、豆芽、土豆、蘑菇、野菜等,林林总总直接装了好几篓子,反正送过去他们吃不了分给邻居呗。
  周明愈先找邱磊去两家送年礼,结果两家又收拾不少干海鲜、点心、罐头、麦乳精之类的给他带回来。
  周明愈推辞不下,也只得让他们装上。
  等他去火车站接了莫应熠路过医院跟傅臻打招呼,正好傅臻也休息,就跟着来住两天。
  傅臻每隔一段时间就来莫茹家住两天,所以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和她非常熟悉,都亲切地喊她傅医生,邀请她家去吃饭。
  这一趟她来,先锋大队又集体下粉条、摊煎饼呢。
  先锋大队的磨房日夜不停,如今磨浆子和粉面子一点都不费劲,各家早就拿晒干的地瓜干磨成粉面,这会儿下粉条就很方便。
  原本是莫茹和张翠花商量下粉条,张翠花就让几个儿子忙活,本家的听了以后说要一起,左邻右舍再加上,最后就演变成二队一起下粉条。
  各家拿多少粉面子,能出多少粉条,都算好的,到时候分干粉条即可。
  男人们下粉条,女人们就摊煎饼,忙活得热火朝天的。
  当然印刷灶王像这事儿也没落下,莫茹早就交给吴美英负责,专供本大队以及附近一些大队们请灶王。
  过了两天,傅臻跟着去东关拉煤的车回县城,莫应熠也要回家。
  莫茹给他收拾一堆东西,让周明愈骑车去送他。
  她往常回娘家也挺勤,这会儿要帮着忙年走不开,让周明愈自己去送就好。
  晚饭他们都是在南屋吃的,五点钟把收音机拎过去,大家听一遍小说连播的重播、评书或者戏,差不多七点半回家休息。
  照例睡前活动,聊天、看书、下棋、画画……各做自己兴趣的事儿也可以。
  周七七已经把葫芦娃写完,现在正写各种童话故事大杂烩呢,小八安静地在一旁围观。
  过了生日的小八又长大不少,不过依然不爱说话,或者……不爱说废话?
  周七七给他念故事,问他好不好听?
  他点点头。
  周七七给他吃了半颗糖,问他甜不甜?
  他点点头。
  周七七:“你说出来能累着你是怎么的?”
  他点点头。
  周七七:……
  如果说周小八还有勤快的一点,那就是除了腻着他妈妈就是拧收音机——短波频道。
  他总好奇里面说出来的鸟语,这是他听不懂的,有各种各样的鸟语!
  有一次爸妈不在家,姐姐出去玩儿,嫲嫲去茅房,他在屋里偷摸听短波,那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可惜,等姐姐一回来立刻给关掉,禁止他碰,还说“你要是再拧这里就给你挂上大牌子,写个‘通敌周小八’,把你拉出去游斗!让人骂你、打你、往你身上扔烂菜叶子!”
  于是,他不敢碰了。
  至少不敢让爸妈和姐姐知道。
  当然,他脑瓜里想却不说的,用莫茹的话说,这孩子长大了那面瘫脸也更面瘫了。
  拦子儿几个在他面前上蹿下跳就为他引他一笑,人家愣是没反应,真是一点笑容也欠奉的。
  你说这世界这么美丽,怎么就引不起你的兴趣?
  明明看到感兴趣的事情眼珠子也是跟着转的,你兴奋一下,拍手叫好,欢乐大笑,就那么难?
  哎,没辙儿!
  好在只是面瘫、懒,说话、走路、跑步都不是问题,比同龄的孩子优秀很多。
  真的只是懒而已。
  八点的时候,座钟当当地响起来,莫茹看了看,提醒道:“八点半准时睡觉啊,都收拾一下。”
  周七七就抓紧时间划拉剩下的几个字,然后飞快地去洗脸刷牙洗脚洗屁屁,火速钻进被窝等着爸妈给讲睡前故事。
  周小八则慢吞吞的,或者不洗脸就拿湿手巾小猫一样蹭一下,刷牙也用手指头刷刷拉倒,至于洗脚洗屁屁?
  NO!
  怪麻烦的,直接脱光光,站在大盆里让妈妈给冲个澡,然后套上背心钻被窝就好。
  反正屋里生着炉子,热乎乎的,真的不冷,或者冷也能忍一忍的。
  等讲完睡前故事,把俩孩子打发进入梦乡,周明愈开始和莫茹过两人世界。
  “小弟好像有心事啊。”他说。
  莫茹哎呀一声,“是不是谈恋爱了?”
  小弟长得那么俊,班上女孩子都喜欢他呢,保不齐他也春心萌动呢?
  周明愈摇头,“不像,要是谈恋爱该是很兴奋的事儿,我看他有点低落。”
  低落?他这一次还是考第一,那就不是因为成绩。
  难道是失恋?
  莫茹:“你没问问他?”
  “我问了,他装着说没事,所以我才觉得有点奇怪,这孩子开始藏心事了呢。”
  莫茹头枕在他肩上,轻哼一声,“怕不是中二病了?”
  周明愈就笑,“反正年前你还得回娘家,到时候好好问问看。”
  莫茹猜了半天,觉得都不像,毕竟小弟学习好、人缘好,不像有中二病的样子。如今还结识了几个高中同学和老师,跟着一个邓老师学生物呢,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精力。
  过了小年又忙活两天,二十七莫茹自己骑车带着姐弟俩回一趟娘家。自行车的后座绑着藤编篓子呢,停车的时候再把空间里准备好的东西装进去掩人耳目就行。
  如今的莫家已经今非昔比,院墙和三间茅草房顶上也覆盖了瓦片,还堆着未化的积雪。
  门前和院内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垒了一个鸡窝,养了三只鸡。
  院中的树杈和屋檐下挂着编起来的玉米,门框上挂着蒜鞭子、辣椒、晒干的扁豆等。
  窗户上糊着雪白的窗纸,上面贴着沈淑君自己剪的喜鹊登梅的红窗旁。
  房门口按了到人肩下的风门,卧室门挂着老式的木板夹布帘子,低矮的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非常温馨。
  精心过日子的人家,只要环境一松快,立刻比那些只会红眼病却不努力的人家过得有滋味。
  沈淑君正领着小儿子在家里准备过年的豆包、饽饽。
  看到莫茹带着孩子过来,莫应熠欢喜地叫了一声,“娘,我姐姐他们来了。”
  沈淑君围着黑布围裙迎出来,“孩子爸呢,没来啊?”
  周七七笑道:“姥娘,我爸说他过了年再来给你和姥爷拜年。”
  莫应熠帮着往里拿东西。
  沈淑君道:“你这个孩子,每次来都带这么多东西,说也不听,你们还没分家呢。”
  莫茹笑道:“知道啦,以后少拿点。”
  沈淑君无奈地叹气,幸亏亲家和气,这要是别人家早打破头了。尽管莫茹说婆婆没事,沈淑君还是有点担心的,上一次她去的时候,就感觉老四家的对自己闺女有意见。
  周七七忙着分她的糖——和家人分享就可以趁机多吃一块。
  沈淑君问莫茹住不住一宿。
  莫茹笑道:“不住,过了年再来住两天,俺爹呢?”
  莫应熠道:“爹和二哥去自留地剜菠菜了,我去迎迎。”
  很快,父子三人拎着去河里洗好的菠菜回来,见到莫茹和孩子们,莫树杰和莫应斐也很高兴。
  莫应斐把他攒的一些好看的鹅卵石拿出来给周七七。
  她捡了一堆,说是要在院子里排一个花样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