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天耕地都是周诚志和周培基轮流开拖拉机,周明愈指在一旁指挥就行。但是有些细节问题还是要在日常行驶中才能发现,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指点。
  很快,周明愈就被喊过来,看到张庆祝,他惊讶道:“张哥怎么来了,是去公社办事吗?吃了没?”
  张庆祝笑道:“明愈啊,我是专门来找你的。”
  他把省机械厂让他们去的事儿跟周明愈说一下,只是略过区机械厂的事儿。
  “省机械厂让我们去?”周明愈也没料到这个。
  张庆祝点点头,“正是呢,区机械厂没研究出来,就上交给省里。明愈,你赶紧收拾一下,咱们这就走吧。”
  这么急?
  周明愈都没想好去不去呢,“张哥,你去不行吗?你看我这走不开呢。”
  一旁吃饭的老头子们听见,纷纷喊道:“去吧去吧,这里有队长呢。”
  反正周诚廉和周培基也会开拖拉机了。
  听说周明愈要去省里,他们与有荣焉,纷纷道:“不愧是劳模呢,真是学啥像啥。这要是研究出新的家什儿来,咱们大队也跟着沾光。”
  “是啊,明愈咋的不得要两台回来啊,哈哈。”
  周明愈就带张庆祝先家去吃饭。
  莫茹带着孩子没去南屋,就在家里自己做呢。她擀了几个蒸饼,给孩子卷鸡蛋吃,还炖了一锅骨头莲藕,加上自己做的各式酱菜、泡菜,也是很丰盛的。
  见张庆祝来,莫茹赶紧招呼他们吸收吃饭。
  周七七问了好,然后擦擦嘴,“爸妈,我吃饱上学去了。”
  莫茹:“不是还没到点吗?”
  “他们约我去讲故事呢。”她从灶台上抓了一把糖炒花生就跑了。
  张庆祝看着劳模家吃的这么丰盛,比自己这个城里人吃的都好,禁不住有些羡慕,“明愈,莫茹,你们这伙食可相当不错呢。”
  周明愈笑道:“张哥你这个城里人说我们伙食好,不知道还以为你笑话我们呢,一年到头我们也难得吃一次这个。看,那骨头也没肉,买的纯骨头呐。”
  张庆祝笑了笑,又说藕在这里可稀罕,当地没有藕,省城那里有也运不到乡下来,所以乡下很少吃这个东西。
  莫茹就去东间拿了几节出来,“自己河里的,囤在地窖里来着没有坏,张技术员拿两节回去。”
  张庆祝也没推辞,这可是好东西呢,还问问人家莫茹怎么囤农产品的,怎么这么新鲜,跟刚挖出来似的,一点都不干巴。
  莫茹就随便敷衍了一下,反正张庆祝也不会往心里去。
  吃饭时候他对莫茹道:“莫茹,你快给明愈收拾一下衣服被褥,我们要去一趟省机械厂,估计得住些天呢。”
  莫茹看了周明愈一眼,惊喜道:“是那些农机图纸有着落啦?”
  “是的,省机械厂要派专业技术员研发试制这个,让咱们也去帮忙。”张庆祝十分高兴。
  周明愈道:“要是时间长的话,我看还是张哥你自己去,我……”
  “哎呀,邱科长指名让你去,你可不能退缩啊。”张庆祝笑道。
  周明愈只好答应。
  莫茹约莫着这时候晚上还是冷的,就给周明愈带了被褥,卷好用一张床单包起来,再用绳子捆好。又去拿了个自己缝的布兜字,把换洗衣服装进去,再把暗扣按上,两边都有袋子拎着。另外一个书包式样的挎包,也是她自己缝的,给周明愈把茶缸、饭盒、牙具这些日用品装进去。
  看看还有地方,就去装了几罐子酱菜、泡菜、咸菜的给他带上。她做的小菜很好吃,去了也能和其他人一起吃,联络一下感情。
  吃过饭,周明愈和莫茹、儿子告别,让她跟爹娘队长说一声,他则带着张庆祝先去大队开介绍信,然后一起去县里。
  邱科长已经帮他们俩开好证明、介绍信,买好车票,还兑换了粮票。
  张庆祝的口粮要从家里口粮本上划掉,但是周明愈的就不用,等于是县里管他吃饭请他去出差。
  这让张庆祝也很是羡慕。
  一个月三十斤粮食呢!
  邱科长鼓励他们,“去了多听少说,好好学习好好研究。试制成功以后,咱们区也就能生产,以后咱们县的机械指标也能大幅提高。到时候,书记亲自给你们庆功!”
  张庆祝大声道:“请领导放心,一定不辱使命!”
  邱科长笑着拍拍他们,让他们放心去,有问题就打电话回来。
  …………
  虽然张庆祝来过省机械厂,可机械厂那么大,他那时候不过是在一个车间跟着学习。
  这会儿却是直接到技术组找组长。
  “明愈你不用担心,我来过一次怎么也有点经验,一切看我的就好。”
  周明愈自然答应。
  先见了技术组组长孟春平,跟着他们看两天,一起商量一下这个要如何做。
  他们也拿到区机械厂技术组的图样和试制的文件,先研究一下哪里的问题导致失败,然后他们就可以取长补短争取一次成功。
  周明愈前世都是在老家见识的那些农机,只是看过样子,并没有仔细考虑过工作原理。所以画图也只是把外形和部件画出来,并不能讲出原理,还得技术员们一起研究。
  来了机械厂以后,他实地参观了机器,日夜不停地补习一些相关机械知识,倒是也弄明白很多。然后他就能给技术组提关键的意见,一下子启发孟春平和另外一个技术员的思维,让他们找突破口。
  “太好了,解决了这些问题,咱们就可以开始试制样品!”
  几日后,机械厂的厂长李琼山找上了周明愈,跟他一聊发现这小伙子不简单啊,别看是乡下出来的劳模,有思想有文化,听着倒像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呢。
  此后,张庆祝发现,周明愈居然成了李厂长跟前的红人!
  找到突破口以后,接下来技术员们夜以继日地研究、试制,十天后做出第一台旋耕机,经过实验得知可用,只需要再改进一些细节问题即可。
  又过了八/九天,他们试制出可以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的收割脱粒一体机、播种机,经过实验证明,完全可用!
  这可是全国头一份!
  李厂长立刻找了工厂的政治部兼宣传部主任,让他们拍照片写稿子,详细地讲述这些机械从社员们提出需求,工厂技术人员日夜研发到车间生产出来的全过程。
  宣传部立刻多方采访,从先锋大队的劳模周明愈是提出这样的要求,给县技术员建议,又是如何来到省机械厂,而李厂长又是如何任人唯贤,挑选骨干技术人员不眠不休地研究,最后终于成功研究出符合广大农民朋友们需要的机械!
  旋耕机、收割脱粒机、播种机,一旦投入使用,到时候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畜力、时间,大大的提高农民种地的效率。
  这将是载入国产农机史册的发明!
  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现阶段,这些发明无疑是振奋人心又夺人眼球的。
  优良种子、肥料、农药、机械,是农业高产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而机械化则意味着可以几十倍的提高劳动效率!
  稿子写完之后,经过李厂长认可便往《人民日报》以及省报投稿。
  很快《人民日报》以大篇幅向全国**喜,报道某省率先研发出了旋耕机、收割脱粒一体机的技术,并且试制成功。
  首长亲自批示:技术人员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
  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
  农业部指示,要求各农机和手扶拖拉机一起扩大生产,争取早日投放到各地区去,并且召集各地区的机械厂技术人员前来学习。
  省委农业部、科技部的领导们亲自来工厂表彰,机械厂的李厂长带领全体技术人员以及周明愈和县张技术员热烈欢迎。
  披挂大红花、与领导握手、合影、表彰奖励、讲话……
  这种论功行赏的时候,周明愈少不得还得卖乖装傻,充分发挥农民的憨厚不圆滑特质,直接跟领导申请:“领导,俺不要奖励,能不能多给俺们县一些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指标?”
  只要给县里多要了好处,那到时候先锋大队当然也能多买一套。
  他也不求多,现阶段有两台手扶就够,再过些年,他们就可以买东方红…75履带式拖拉机,那才是拖拉机呢,一天可以耕地七八十亩。
  只要有一台东方红,整个红旗公社都得找他们帮工,一年两三茬儿庄稼,也能赚不少钱。
  省领导们也很喜欢这个朴素又上进的劳模,当场就拍板以后给高进县双倍的机械指标。
  这可把周明愈和张庆祝给高兴坏了,咧着嘴拼命地鼓掌,把手都拍得通红。
  周明愈要到好处就想早点回去,等省机械厂把机器批量生产出来,再运到高进县的时候,估计怎么也得三个月呢。
  反正已经研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改进细节,他留下也没什么事儿,他就想回去。
  他和张庆祝商量,张庆祝却有些不想这么早走。
  “明愈,咱们多留些日子,这省里多好啊,你要是没事就去逛逛街,看看电影。”
  周明愈道:“那我顶多再留两天,就要去跟李厂长告辞。”
  他知道张庆祝最近在活动想办法留在省机械厂,可省机械厂里的员工也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人也都是子承父业,老爷退休儿子顶上,根本没有多余岗位。
  他觉得张庆祝成功的机会渺茫,却也没直说,只说自己想去百货商店和书店看看,给老婆孩子买点东西回去,顶多再呆两天。
  这日李厂长请周明愈去食堂吃饭,顺便要和他聊聊人生和未来。
  他花钱另外点了几个菜,小炒肉、油炸小黄鱼、糖醋排骨、凉拌藕片,他觉得这都是乡下没有的,小伙子肯定喜欢。
  说几句工作的事儿热热场,李厂长就打开话匣子,“小周啊,你真的没上过学?”
  周明愈按捺着心虚,知道自己这一次有点玩脱,也幸亏已经穿来七八年,他和莫茹找补得七七八八,也差不多。
  他笑道:“李叔,真没读过书,小时候家里穷,我也愣一些不懂事,读一年就回家了。幸亏后来俺们大队书记组织了多次识字班,不管刮风下雨的我都去,也跟着认识了一些字。”
  李厂长很是感慨,“你虽然没读过书,但是自学能力非常强啊。”
  这种事也没必要撒谎,且李厂长也不了解人家家里的事儿,虽然周明愈实际也没上几天识字班,可每次都这样说,七八年以后也就当真了。
  要不上一次干部们下乡蹲点,周诚志等人还说学校欠周明愈一个毕业证呢,虽然没上过,但是水平在啊,应该给个毕业证才行呢。
  “李叔您可别被我骗了,我就是认识几个字,喜欢捣鼓这些家什儿,其他的稀松。”周明愈谦虚的很。
  李厂长就笑,催着他多吃菜,“你说没读过几天书,可我看你一点都不比那些学校里出来的差。不说大的,就说那高中生,不行,高中不行,中专?”他摇摇头,“也不行。”
  最后,李厂长点点头,“起码也得一个大专生,我瞅着你一点不比那些大专本科毕业的技术员差。”
  “李叔您过奖过奖!”周明愈笑嘻嘻的拱拱手,继续吃菜,这小炒肉太老,比起媳妇儿的手艺可差远了。
  哎,出来这么久,想家!
  想媳妇儿想闺女想儿子!
  也想那一大家子!
  又说了几句闲话,李厂长看着周明愈,问道:“明愈,我给你个机会,不如你来我们机械厂上班如何?”
  “啊?”周明愈有点懵,愕然地看着他。
  李厂长很满意小伙子的反应,吓到了吧,哈哈。
  李厂长觉得自己抛出这样大的好处,周明愈肯定会答应,他笑道:“你来了以后不用在车间当工人,直接就进技术科,给你三级工资,以后每两年长一级,很快就能长到八级,怎么样?”
  这也是他考虑了好多天才做的决定。
  他老婆娘家的侄子一直想让他帮忙把户口从乡下转到机械厂来,他因为那侄子水平不够没给办,其他亲朋好友也不少人都找他帮忙,他也没答应。
  没想到却主动开口帮周明愈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呢。
  周明愈也彻底呆住,根本没想到李厂长会为他做这个,一个农民,从大队里直接越过公社、县、区,到省机械厂上班,这要是没有天大关系和功劳,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个普通的农民,要想进城,真的比登天还难。
  可如果有关系,又是很简单的事情。
  只要出身好,关系硬,过了政审,机械厂接收,周明愈转户口和粮食关系就非常容易,还能把老婆孩子都带出来呢。
  李厂长看周明愈一副呆住的样子,笑了笑,又催他吃肉,“小伙子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好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周明愈看着李厂长花白的头发以及和蔼的笑容,拒绝的话几乎说不出来。
  关于他们的未来,其实他和莫茹商量过很多次。
  经历过现代大都市快节奏高污染的洗礼,两人心有灵犀地选择留在乡下。
  虽然这时候肯定也是城里比乡下好,可如果他们有本事,在乡下也肯定可以比城里过得还要舒服。
  只要乡下的生产力提高起来,解决了社员们的温饱,过好日子还是指日可待的。
  而这时候因为政策、工农业发展的限制,城市其实也没有特别好。除非是大干部,一般市民家里过得也很拮据。
  当然,他和莫茹如果来机械厂,以后拿高工资,日子过得自然也会比别人好。
  只是……他还是有些犹豫,他得和莫茹商量一下,不能自己做决定。
  其实他还是很喜欢在乡下种地的,那种每天都有新意,每天都有惊喜的感觉,比千篇一律的上班要好很多。
  如今他和莫茹在乡下已经基本自主,队里家里都不管他们,想干啥就干啥,想干啥队里也支持。
  如果来到机械厂,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到时候可就没有那么自由。
  就算他有所贡献,却也未必有当劳模舒服呢。
  社会这么大,总是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他觉得有他没他是一样的。
  毕竟他在机械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来到机械厂诚然可以让机械厂有所进步,可这些基础机械,就算他不说别人也可以研制出来,无非就是早两年晚两年的关系。就算可以重新学习,他觉得也未必能有多大建树。
  而他的主业建筑城建类,接下来的十年没有可发挥的余地。
  当然,如果莫茹想来,那他也会想来的,毕竟来这里可以给孩子城市户口,对他们上学、医疗、眼界、就业还是有好处的。
  只是对于七七和小八,他怀疑户口这点优势们有没有用,毕竟他们作为空间之子,真的不是常人可以比的。
  他们不会生什么大病,医疗这里就省了。
  至于教育,他和莫茹给对孩子的教育更专业更精深,对孩子的启发也更深刻,眼界方面自然也不会缺。
  而且他们从乡下也可以考入高等学府,这个他相信他们的实力。
  想清楚以后,他的内心就更加坚定,感激道:“李叔,你这么一说,我、我都有点懵,跟天上掉下台东方红似的。”
  李厂长哈哈笑起来,调侃道:“你这个小周啊!怎么,我看你有点犹豫,不想来?”
  周明愈:“想啊,当然想啊!还有不想进城吃商品粮的农民?李叔你是不知道我们乡下人种地有多难!”
  李厂长笑微微的,放下筷子,“来来,我洗耳恭听。”
  周明愈笑道:“李叔你别笑话我,我就发发牢骚。在乡下,说是靠种地吃饭,可实际却是靠天吃饭、老天不下雨,我们就愁浇地,老天下雨多了,我们还愁着排涝。耕地的时候愁,就怕晚了节气,种上了还愁,就怕出苗不好,虫子太多。好不容易盼到成熟,还是愁,怕来不及收割一场大雨或者冰雹啥的,收回来又怕晒场碰到大雨天,收到仓里还得跟老鼠、虫子斗智斗勇……”
  “哎,李叔,你说咱们农民多不容易啊。我们大队还好一些,现在也只刚刚用红薯填饱肚子,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细面呢。李叔,咱们机械厂以后能不能多做一些我们农民需要的机械,要是有好的机械提高我们种地的效率,再有好的种子,收成也就好了。我们也能隔几天吃顿细面,再也不用羡慕城里人吃商品粮,不饿肚子……”
  李厂长虽然是城里人,可他祖上也是乡下种地的。他小时候和祖父感情特别好,跟着祖父下地的经历也影响了他的一声。祖父说“小山,好好读书,读书识字,怎么找个活儿也比地里刨食儿强啊。你看咱们,靠地靠天靠豪强吃饭,你能干都不一定吃饱啊!”
  周明愈的话让他想起了很多往事,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眼前这个小伙子,看着也就二十出头,怎么说出这话来这么老道,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般。

☆、第254章 女职工

  这让李厂长的心更软了; 他道:“小周啊; 你放心,咱们机械厂以后不但要做拖拉机,还要做各种农机,保管也让每个生产队都用得起机器。让老乡们也只管提要求,需要什么农机就给我们写信提,我就让技术员们研究; 做咱们农民朋友需要的农机。”
  “李叔; 那我可得替老乡们多谢您; 有机会一定要去我们大队住几天; 让我们好好招待招待您。”
  李厂长:“一定,有机会我就去。”
  周明愈这才道:“李叔; 您管着这么一个大厂也实在是不容易; 如果有需要我出力的,那没二话。但是,我不能给您添麻烦; 我们乡下人进城太不容易; 您是好心要帮我,可我也知道肯定得花老大的力气。”
  他相信李厂长可以办成; 但是也知道肯定会得罪人; 动用不小的关系。
  他不想欠这么大的人情。
  李厂长摇头笑了笑,“你呀——”
  他越来越觉得周明愈不简单; 不像是单纯的乡下人; “这样吧; 我还有个不为难的办法,我可以帮你申请一个编外技术员,让你定期来机械厂参加研发试制新农机,照常开工资。干几年以后,如果你想来省里,到时候更容易转户口和粮油关系,怎么样?”
  “太好啦!”周明愈一副激动的样子,“李叔,您这么照顾我,我可真是不知道说啥好。”
  哎,手边应该有杯酒,干一杯才像样嘛。
  又说了一会儿,周明愈笑嘻嘻道:“李叔,那……我这一次是不是可以带走几台农机啊,回去过阵子我们就能收割麦子啦。”
  回去再买,得等县里批条子给指标呢,平时可没的买。
  这叫走后门,不用条子直接买机器。
  李厂长指着他笑了笑,“你这个小周啊,行,这一次作出来的样品机器,给你发一套!”
  这样和指标不冲突,还可以继续买,或者没有指标也不怕。
  “多谢李叔!”周明愈朝着李厂长拱拱手。
  李厂长对他的确是大方的,不但答应把研发出来的旋耕机、收割脱粒机的样品以出厂价发给他,而且还申请又给他批了一台手扶拖拉机!
  一台手扶拖拉机,对周明愈来说,比说让他进城还高兴呢。
  毕竟对他来说,进城不是问题,而现在机械才是紧俏货啊。
  和李厂长分别以后,他立刻就去邮局给家里拍了电报,让他们汇六千到七千块钱过来,他要再买一辆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回去!
  电报直接到了高进县邮局,立刻就有邮差第一时间送达先锋大队。
  而家里也从公社和县干部嘴里得知周明愈在机械厂的事迹,那报纸还存在莫茹手里呢。
  收到电报以后,周诚志立刻就叫上莫茹、各大队小队干部开会,商量要多给周明愈汇钱过去,万一可以多买点农机呢!
  开完会他就带着周明阅去汇款,结果到县邮局一问,汇款一万块要交一百块的汇款费!!
  一百块啊!
  不要以为他拿了一万块就好像他多有钱似的,这一百块在其他大队可不是谁家都能拿出来的!
  这给他和周明阅心疼的,后来两人一合计,“咱带上干粮去给明愈送钱,也用不了一百块呢。”
  不过去火车站一打听,买车票也麻烦,得要各种介绍信不说,一张去省城的票就得十几块。
  两个人这要是来回就得小一百了。
  周明阅:“队长,要不……你自己去?”
  周诚志:……
  “我去了,你搞生产啊?”没有老子家里能行吗!
  周明阅:“那……让谁去?”他可不敢去,再说没了会计更不行!
  他提了几个人,队长会计都不行,要不就是周明林兄弟,或者周诚廉,周培基。
  最后周诚志拍板:“让明愈媳妇去。”
  周明阅:“队长,劳模一个女人?”
  “女人咋了,不比你厉害?人家可是去过大寨的!”
  周明阅没话说了,就是这么多钱,女人拿着……有点悬啊。
  周诚志认准的事儿可不会改,两人回去直接找莫茹,让她给周明愈送钱去。
  莫茹一听就答应,看看天色,虽然已经四点,但是天越来越长,赶路没问题,她道:“我这会儿赶去县里,正好坐晚上的火车。”
  周诚志道:“让你叔儿骑车送你。”
  莫茹笑道:“不用麻烦,我自己就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