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的一声,她拍了孩子一巴掌,“咬死我了!”
  最后没有辙儿,她把孩子往炕上一扔,“哭吧,你哭死才好呢,谁叫你命不好,托生在这家里,摊上这么一个恶毒的嫲嫲。”
  ……
  张翠花回到家里,莫茹已经喂完奶哄孩子玩儿呢。
  她道:“以后离那家子远点,不是坏人,都是穷闹的。”
  可说回来,这时候能有什么坏人,坏人都被打倒了,地富反坏右都被贴上标签挂上大牌子,剩下的都是贫下中农的好人。
  过日子又怎么会分那么多好人坏人?这种人就够可怕的,还是远点好。
  莫茹道:“娘我知道啦。”
  张翠花又看炕上咯咯直乐的周七七,才满月看起来比人家俩月的还大,吃得白白胖胖,拾掇得干干净净,自己人看着俊、稀罕,外人估计怎么看怎么招人恨呢。
  尤其是铁妹和她一比,吃不饱饿得跟小猴子一样皮包骨头,要多可怜有多可怜,估计人家得恨死周七七了。
  有时候恨一个人也不需要理由,人家有自己没有,特别是人家多的用不完自己却没有,这就是人恨的理由。
  没吃大锅饭的时候,自己家能干工分多粮食自然也多,那些挣工分少的懒汉们就只会嫉妒自家粮食多吃不完,从来不想他们有多勤快受累。
  他们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可怜的,绝对不会看到别人勤奋的付出的。
  所以,还是远着点好。
  张翠花虽然这样说,第二天还是让食堂单独做了一点带油水的菜汤给王连花和赵佩兰吃,并且为了提防孙玉娟多吃多占不给媳妇儿吃,还特意让王连花在食堂里吃掉在家去。
  虽然不能让王连花立刻有奶,但是比以前肯定多点,也够铁妹吸吸的。
  原本这是好事,结果王连花和赵佩兰几个插舌头的时候,又说什么,“以为她为我们好呢,谁不知道她给自己媳妇儿吃的更好,一顿俩鸡蛋,一碗油水菜汤,还不是仗着她管食堂?”
  她是亲眼见过莫茹伙食的,有理有据,几个好说闲话的女人就开始叽叽喳喳,虽然没有指名道谢言下之意倒是说张翠花拿食堂的好处补贴她儿媳妇。
  恰好吴美英听见,骂道:“我还没见过你们这么忘恩负义的婆娘,真是吃饱了撑的你们没事干!干活儿不见你们上紧,扎堆儿插舌头倒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赵佩兰撇嘴嘟囔一句:“你又不是干部,装什么装?插舌头你也不比俺们少。”
  吴美英立刻顶上,“我□□们这些拖后腿的舌头,我可没插先进分子的,不信咱出来溜溜啊?”
  赵佩兰几个赶紧溜了。
  吴美英就大声道:“人家好心照顾给你们弄油水汤下奶,你们不感激还在这里嚼舌头,惯得不轻,以后不用吃,食堂也有我们的一份,我们不同意!”
  被王连花和赵佩兰这么一嚼舌头,张翠花好心给弄的菜汤又没有了。
  张翠花不过是将心比心,看着自己家孩子吃得白胖,动了恻隐之心而已。这也仅限于对刚出生不多久丝毫不谙世事的婴孩来说,毕竟常人对于毫无抵抗能力的孩子有着天然的同情心。
  她又不是圣母!
  所以,没了。
  第二顿菜汤就没了,孙婆子一个劲地骂王连花,足足骂了一整夜。
  “真是个贱/货,担不起一点别人对你好!”
  “你就嚼舌头你也躲着点人嚼,哪里有你这样的嘲巴蠢瓜!”
  “人家都想尽办法弄点好吃的孝敬老娘,你可好,有这么个好事儿搅黄了,你说你是不是故意的,就怕我让你拿回来给我喝?你这个蠢瓜,怎么也不蠢死你!真是有什么样的老蠢货就生什么样的小蠢货!赶紧把你那个蠢闺女给我扔了她,别让我们老陈家蠢东西扎窝。”
  “你赶紧去给我赔不是,我不管她原不原谅你,要是没了那油汤儿,要么你滚蛋,要么把你闺女扔出去!”
  王连花这才惊觉自己惹了篓子,哭得两只眼跟烂桃子似的第二天连忙上门找张翠花道歉。
  张翠花根本不理她,“我说王连花你就消停点吧啊,你说我这一天天的忙着上工干活儿,下工还得张罗食堂,我哪里有那个功夫啊?”
  “二婶子,是我错了,我好心当成驴肝肺,不知道好歹,你别和我一般见识。”王连花一边低声哀求,一边拍自己巴掌,哭得涕泪横流。
  “二婶子,你不看僧面看佛面,你看在铁妹这个和七七一样大的孩子面上,你可怜可怜她吧!”
  张翠花:“我怎么不可怜她了?再说了我不是她娘不是她嫲嫲,我可怜她有什么用?食堂是队里的又不是我家的,我不要工分白给你们忙活,怎么还忙出罪过了?”
  不过是可怜一下那个没出满月的孩子,这是要赖上她怎么着?
  王连花却一副张翠花不继续给她油汤儿喝就是不原谅她,就是不可怜孩子,只一味地卖惨哭求,“二婶子,我都给你磕头认错了,你怎么还不原谅我们娘俩啊,你是要活生生看着我们铁妹饿死才高兴啊。”
  这一下子张翠花可火了,扯开嗓门喊:“孙玉娟!是不是你使唤你儿媳妇来膈应人的!你是哑巴了还是嘲巴了,你以为我是个软柿子好欺负是吧!”
  一边骂着,她就往陈家走,一定要把孙玉娟骂出来。
  谁家的儿媳妇谁自己教,她张翠花不负责给别人教!
  一群媳妇子都跟着去看热闹。
  到了陈富贵家门口,张翠花双手叉腰,气势如虹,泼辣得跟母老虎似的,“孙玉娟,你别躲家里装聋作哑,谁不知道你干活比王八慢,一到吃饭点儿比贼跑得还快?你能躲在家里不去打饭?你给我滚出来啊,别等我去砸你家锅!”
  孙玉娟虽然也发狠骂媳妇儿让她去找张翠花闹、告饶、挤兑人,却也没敢明着怎么说,只不过想躲在家里看热闹,看看媳妇儿怎么挤兑张翠花,顺便把每天的油汤儿再要回来而已。
  哪里知道这老婆子居然豁出去跑家里来骂人!
  她感觉老脸都丢尽了,却还是笑呵呵的,做出一副自己大度好脾气,不和泼妇计较的模样。
  她小跑着出来,“咹咉来俺的二嫂子,我在家里伺候老头子呢,你这是干什么啊?”
  张翠花冷笑一声,“你别给我装,我警告你,你要是再敢让她踏我们老周家的门,我就来拆了你们的门,给我记住了!”
  孙玉娟看了一眼灰头土脸的王连花一眼,原本笑眯眯的脸登时一翻,上来就踹了一个窝心脚,“你这个小娼/妇,下三滥的玩意儿,怎么去丢人现眼把你二婶子气成这样?还不赶紧磕头赔罪,你二婶子不消气你就别想算完!”
  王连花就赶紧磕头赔罪,嘴里一口一个“我都磕头了,你怎么还不原谅我”。
  张翠花呸了一声:“我连大队书记家的门都敢踹,更不用说你们家了,别再恶心我!”说完就走了。
  孙玉娟追着伸着脖子大喊着:“二嫂子,你可别打击报复,不给我们家打饭啊,我们错了。”
  丁兰英道:“咱们队都是按工分吃饭,你有多少口粮就吃多少饭,俺娘才不稀罕扣你们的。”
  吴美英也嗤道:“就是呢,从来不下地上工的人,也好意思说这样的风凉话,饿死全村人,她也能吃得俏白大胖胖的。”
  看热闹的就跟着笑起来,孙玉娟也不生气,还笑眯着眼,“不是我笑话你们,你们还没有我这个福气呢,你以为你能干就是了不起?”
  丁兰英怕吴美英和她打起来,赶紧拉着走了,其他人也都散了。
  她们一走,就剩下孙玉娟的几个相好,有二队的也有别队的,凑一起嘀嘀咕咕。
  王连花可怜兮兮的,却也不敢再去找张翠花,因为张翠花实在是太凶残了。
  她婆婆再坏也就是不给饭吃,掐拧扇,张翠花却是要杀人!
  还要给把门拆了,锅砸了!
  ……
  莫茹正在家里抽空给高余飞和陈爱月画大/跃进的一些宣传画呢,听见消息也赶紧出来看看,不过张翠花速战速决已经撤离战场。
  莫茹就去二队食堂找她。
  说起来莫茹还是第一次来二队的食堂呢,她住在后头,月子里都是周明愈给做饭,后来也是张翠花打回去一起吃。
  要是不出门上坡她就在家里,所以一直都没什么机会过来。
  他们食堂已经集中在周诚志家外墙那里,并排好几个锅灶,泥蛋儿和彩霞几个在烧火。
  吴美英几个正安慰张翠花呢,“二婶子别和那些人一般见识,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张翠花暴脾气骂完人就拉倒,她只要王连花别再仗着可怜兮兮的来烦人就行,孙玉娟是不敢到她跟前来的。
  她道:“别这样说,咱们不能伤和气,一个队的还得一起收粮食呢。”
  有事儿就当面解决,解决之后背后不搞小动作,哪怕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背后扔石头。
  这也是张翠花的原则。
  莫茹走过来,笑道:“娘说的对,咱不能让那些人看热闹。”说的是三队四队那些。
  吴美英等人也纷纷打住话头,说秋收的事儿。
  这时候秫秫、大豆、谷子已经都收回场里,大豆、谷子已经晒干直接人拉着碌碡脱粒,再度晒干以后入仓。而秫秫和黍子只能刮不能压,晒干了就垛起来慢慢脱粒。
  这时候棉花已经开得很热闹,需要加派人手去拾棉花。
  吴美英欢喜道:“因为妮儿的功劳,今年这棉花也大丰收啊,看着地里棉桃儿嘟噜嘟噜的,真是欢喜人呢。”
  众人纷纷说是,今年看来能分两斤棉花絮棉衣。
  冬天要来了,谁家都缺棉花,很多人家老人孩子都没棉裤,冬天只能躲在炕上不得出门。
  一听说拾棉花,莫茹眼睛一亮,拾棉花她和拿虫子一样有优势啊。
  “娘,那我白天去拾棉花,晚上帮忙运棒子吧。”
  说实话她还是娇气一些,钻玉米地掰棒子,抡大撅头刨地瓜,她没有那个力气啊。
  但是拾棉花她拿手啊,手放上一下子就可以收进去,比别人快多了。
  这棉花一旦开了,那真的很快,密密麻麻的一夜之间就一片雪白。要是不赶紧拾回来,刮风吹满地,下雨直接烂,所以一旦棉花大批量开放,也在抢收之列。
  毕竟任务繁重呢,谁都不敢轻视。
  张翠花道:“拾棉花不轻快,你行吗?”拾棉花弯腰很累人的,她原本想让莫茹继续在场里脱离晒粮食的。
  场里不离人,天天都有脱粒晒粮食的,毕竟脱粒后还得拉倒碾子上推磨,磨碎了好送到厨房做饭呢,让莫茹在场里也能轻快一些。
  莫茹点点头,“娘,我行的,队长和社员们把棉花交给我,我一定会负责到底的。”她可是护棉英雄啊,不只是拿虫子,拾棉花也管的。
  见她说得轻松,张翠花也就不再多管,毕竟大仙是有法门的啊。
  她道:“那行,每天过过称拾多少斤,和别人一样算工分。”
  为了鼓励妇女拾棉花,周诚志也有办法,拾棉花不是固定一天几工分,而是称棉花重量。
  拾棉花的时间差不多从头到尾有一个月,三秋大忙的时候棉花也进入盛花期,一夜之间开一坡,必须要抢收。
  壮劳力去干重活,弱劳力就负责拾棉花;尤其是一些半大丫头也能跟着挣工分。
  这一个月也是补贴她们,敞开给她们挣工分的机会,因为十斤棉花四工分拾得多赚工分多,没有上限。
  如果是吴美英、张够这样的去拾,一天能有一百斤,陈秀芳这种也就是三十来斤,但是在工分的鼓舞下,她们是可以达到五十斤的。
  不过也不是天天有这样的好事,毕竟以前棉花不丰产,一个月里也就是有那么三波盛花期。
  周诚志知道要靠着妇女们劳动,所以让张翠花适时地涨工分鼓励,拾棉花就改成十斤五工分和掰棒子刨地瓜齐头并进。
  张翠花心里想的是:
  大仙作法,那棉花就有救了啊!
  谢天谢地,祖宗保佑!
  毛/主席万岁,三面红旗万岁!
  儿媳妇又要狠赚一波工分了,几个壮劳力都比不了的。

☆、第103章 挨训

  商量妥了,莫茹就要家去,到了门口又看到那些锅灶,她忍不住去对张翠花道:“娘,怎么把灶台都排着垒,多浪费啊,要是转圈垒多好啊,一个底下生火几个锅都热乎。”
  因为她前世南方老家就是这样的啊,一个灶台可以安三口到五口锅呢,还能顺便烧水,一点都不浪费柴火。
  当地因为要睡炕,一口锅通着一个炕,现在大锅饭,大食堂,也不通着炕,那还不如就直接垒一圈呢。
  张翠花一听,还真是个门儿!
  她道:“我去找恁爷商量。”
  她就让人去地里把周诚仁周玉忠和周诚信叫回来,几个老头儿碰碰头,让他们商量怎么垒个半环形灶台。
  莫茹只要说一声,根本不用出图纸,几个老头儿就能集思广益。
  周玉忠心思最巧,当场就比划出来一个三连灶、五连灶,要是这样的话一顿就做一次,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窝窝头要蒸好几次。
  灶头多了,做一伙就够吃一顿的,还能有盈余补贴下顿,不需要做好几次。
  关键是省柴火啊!
  当地没有山,也没有煤矿,柴火也是稀缺物资。
  这么一说几个老头儿就回去摆弄,也不在队长家墙外了,而是在村中间找一块空地方,搭棚子垒灶。
  中间是烟囱,一圈灶台,大锅中间有小锅,可以烧热水。
  另外还有俩备用锅,人多的时候捅开一起烧,人少就封上不用。
  垒灶搭棚子同时进行,忙活一晚上就完工,晾晒半天等晌午的时候拔锅过来安上就能做饭。
  有了这个连灶,食堂做饭都轻快一半,还节省一半多柴火。
  一队自然要和二队看齐,也请他们帮忙指挥着垒灶台。
  因为周诚志和周明愈有话留下,让他们带着一队多帮衬下,老头儿们自然也不推辞,一点好处不要,连饭都不吃就帮他们垒好了。
  ……
  与此同时县委指挥部召开反/右整/风运动,要求一些对大炼钢铁持怀疑论的干部端正思想,积极参与大炼钢铁运动!
  一时间全县再度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指挥部要求追加大批劳力上前线,号召大干七昼夜,尽快开通运矿生命线,将煤矿拉进来铁矿运出去,让红旗钢铁厂以最快的速度流出红铁水!
  按照钢铁总指挥部要求,红旗公社十三到七十的男人都要上前线大炼钢铁!
  生产队的一切副业、工厂都必须停工,所有工人全部投入到大钢铁中去。
  这就意味着周诚仁等十个男人也不能再留在村里帮忙收玉米和地瓜,必须要即刻开赴前线,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这一次不但壮劳力被抽走,连弱、老的男人也都被抽走,所有村里,真的就只剩下女人和不能劳动的老弱病残。
  前阵子壮劳力被抽走让人绝望,现在才发现,那其实不算什么,现在才让人崩溃。
  正是三秋大忙的时候,没有男人怎么收庄稼?
  大部分女人都要崩溃了,因为他们到现在连秫秫都没收割完!不像二队那样大豆谷子都收回来只等着掰棒子刨地瓜了。
  不过有一部分铁娘子却在这种逆境中应运而生,她们高举毛/主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红旗,要求像男人一样大干一场。
  她们表示不管是秋收还是秋耕、秋种,她们都不比男人差。
  甚至还有一些更加激进的,整天大喊着“男女平等,我们要和男人一样去大炼钢铁!”“我们要组建钢铁娘子军!”
  因为她们喊得太过响亮,欲/望太过强烈,高进县炼钢指挥部听到了她们的心声决定成全她们的理想,下令在全县范围内抽掉铁娘子,组建钢铁娘子军,奔赴大炼钢铁前线!
  这一政策让很多女人沸腾起来,她们觉得自己真正的和男人一样能干,可以去更加广阔的工业天地里大展拳脚。
  铁娘子钢铁连到红旗公社招工,不少女人也踊跃报名参加。
  虽然莫茹觉得自己的空间去矿地更有施展的余地,可现实环境却不允许。不是很大的钢铁厂,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小高炉,摩肩接踵都是民工,根本不适合女人逗留。只怕屁股上有个胎记都会被人看得清清楚楚,更别说自己这么大的秘密。
  所以她坚决不报名!
  但是张够、吴美英几个力气大能干的女人心思有些活动。
  毕竟这是非常光荣的任务,这是艰巨而伟大的使命,这是证明她们的大好机会!
  像男人一样去大炼钢铁,为大/跃进做贡献!
  张够和吴美英去跟张翠花申请,张翠花干脆道:“谁也不准去!”
  张够不明白,“为什么?”她觉得婆婆这是在阻挠她们向毛/主席和党中央表达忠心的好机会。
  这要是被钢铁连知道,是可以把张翠花拉去批/斗,说她逃避劳动不积极支持大炼钢铁运动的!
  张翠花冷冷道:“我看你是嘲巴了,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几两沉。你知道大炼钢铁是干什么?不是动动嘴皮子喊喊口号就拉倒的,是要去挖矿、砸石头、拉煤、烧铁。你们觉得自己能行,那好从现在开始,先去掰棒子刨棒子秸,要是能顶上一个拿十工分的男劳力,你就去!”
  见张翠花发火儿吴美英有点退却,她对张翠花可是非常敬佩的,张翠花就是她的偶像。
  她扯扯张够的衣袖,使了个眼色。
  离开了张翠花的视线,张够抱怨道:“俺家老太太真的是老糊涂了,很久之前我就发现了,那时候都成立大食堂吃饭就她不乐意。结果呢,你看看,现在不是照旧吃食堂吗?”
  吴美英道:“不如……我们去问问妮儿?”
  男人妮的意思也很关键啊,看她娇滴滴的,可工分却是队里乃至全村全公社的女人里最高的呢。
  张够一听觉得也应该如此,“走,去找妮儿问问。”
  ……
  莫茹自然没在家的,她锁了门放下窗户的草帘子去拾棉花了。
  节气关系,今年进入八月棉花就有开的,一开始零星几个大家没空管,前天开始越来越多,现在大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气势。
  因中秋前后风大雨多,所以这第一波棉花一定要尽快抢收回去晒干,免得烂在地里。
  秋天的早晨白雾茫茫,棉花植株上都是露水,拾棉花一般要等出了太阳□□点钟的时候才行,否则露水太重棉花容易捂了。
  所以妇女们都是先去掰棒子,看看太阳出来雾露干了就赶紧来拾棉花。
  莫茹和几个妇女来到棉花地头,举目望去,此时雾气尽散,视线一览无余,眼前的田野风光就如高清影片一样纤毫毕现。明朗的日头下天蓝云淡,棉花的叶子也由绿转红,那片片雪白的棉花就如天空云朵降落凡间似的惹人喜爱。
  看着满坡白茫茫盛开的棉花,她仿佛看到自己和女儿的棉袄棉裤在招手。
  别的妇女比她还高兴,一个个眉飞色舞的。
  “今年棉花可真是大丰收,看着有往年三四倍还多,你看这一朵这么实诚,软和和的。”
  “可不是咋的,一棵棉花上滴里嘟噜的七八个棉桃子,有的十来个呢,哎呀,地头这一棵快数数,我看着得有二十几个!”
  二队的人会种地,以往棉花护理的也不错只可惜虫子猖獗。
  好不容易逃过幼苗期被地里的蝼蛄咬断根的危险长大成植株,却又被一**的棉蚜虫、棉铃虫残害。
  就算撒药也不好使,打了这茬还有那一茬,打了自己地里的别人地里的也飞过来下虫卵。
  那虫子多的真的是让人绝望!
  今年好了,有护棉英雄莫茹出马虫子一扫光,地里还竖起白杨树枝捆儿,专门吸引那些蛾子以免它们在棉花上下卵。
  所以虫子基本是没有的,这就保证了棉桃儿的安全。
  往年这时候一株棉花平均能有四个桃子,那现在至少有八/九个,多的十几个,甚至还有二十个的,还在继续生长。不仅仅数量多,棉桃个头也更大,开的棉花也更饱满压秤。
  去年一亩地好的有籽棉80斤,差的四五十斤,今年估计最差也能有一百八/九十斤,好的话说不定可能三百斤呢。
  “今年真是护棉英雄的功劳,咱们也跟着沾光,送完棉站的任务自己也能多分点吧,家里棉被碎得不成样子了。”
  棉花任务其实比粮食还重,每个生产队种多少棉花预计收多少斤,在棉站都是有账记着。每个生产队发一个棉花任务本子,到时候就要按照这个去交棉花任务。
  按照往年的经验,一亩地要交50斤三级以上的籽棉,20斤差一些的,那些太差的是不要的。二队种了三十亩棉花,那就要交两千斤。交完以后,剩余的才能分给社员。
  好的时候,先进家庭一户分个四五斤籽棉,普通人家两斤,不好的时候就难说,就算分也是一些很差的棉花。
  王玉芹欢喜地对柳秀娥道:“婶子,你说交完两千斤剩下的是不是都归咱们队?每家起码能分几十斤吧。”
  不等柳秀娥说话,单蝶琴道:“我说你怎么那么会做梦啊,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人家棉站说的是:所有籽棉都要卖给政府。”
  王玉芹不服气,“不是说规定一亩地交七十斤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