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谁家都不缺这点东西,但这份人情与问候,却是每家缺不了的。

    这普天下,能做孤家寡人的,只有皇上。

    寻常人家,若没有这些温情与交往,得怎么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

    孟大夫人明白了,也就心服口服了。

    “我去让厨房给你弄点饭吃,回头咱们去看看二弟三弟。”

    这样变相的服软,程峰自然是明白的,笑道,“不必麻烦,中午喝了酒,这会子下碗面条即可。”

    孟大夫人应下,很快夫妻俩吃了面,先去看了较近的程岭。正好他醒着,在吃宁芳那边打发人送来的米糕和小菜。

    来送饭菜的鹭鸶道,“这米糕做法不难,若二爷吃着好,明儿奴婢就试着加些补血的红枣来做。”

    程岭犹豫着看了妻子一眼,“我倒觉得这样没味儿的好配菜。”

    谢二夫人顿时瞪了眼,“可你现在就需要补血,就算再不爱那红枣味儿,也吃过这些时再说!”

    程峰也笑了,“这会子可不许挑食,听弟妹的。”

    鹭鸶想了想,“若二爷实在不爱那红枣味儿,奴婢明儿试着加些花生红豆来做,那些也是补血的,且不甜。”

    程岭眼睛一亮,“好,花生好!我就爱吃花生,弄得香脆些。”

    香脆就只能煎炸了,可生病的人怎么能吃这样上火的东西?

    鹭鸶抿嘴笑道,“想煎炸怕是不成,奴婢尽量试试做得可口些。这儿还有两丸药,是王妃今儿去赴宴时,敏惠县主送的。已找余大夫看过,是极上等的伤药。等二爷吃了饭,把这药拿黄酒化开,细细涂在伤处便好。”

    谢二夫人忙道谢接了药,程岭却问,“三弟那儿还有几颗?”

    鹭鸶眼神闪烁一下,方道,“也是两颗。余大夫说,这药似是西南那边土人所制,用的许多药材只怕咱们这里是找不到的,故此他也配不出来。如今因给王爷用上觉着好,才命给您送了一半来。”

    程岭却道,“他那里怕是只有一颗,且用上了吧?我不为难你这丫头,大哥,你带一颗过去。跟他说,我虽伤重,多养些天也没事,他却不能这么躲清闲。”

    这下程峰为难了。

    两个弟弟,手心手背都是肉,给谁不给谁呢?

    倒是谢二夫人做了主,“大哥,给三弟带回去吧。家里不能总让弟妹这么辛苦,她还小呢。咱们帮不上她,只能指望三弟了。”

    一个屋檐下住着,就算没人刻意来絮叨,但宁芳赴宴喝多了的事,他们也是知道的。

    孟大夫人想想也赞同了,“先给三弟吧,他身上担子重,操心的事情也多。二弟这儿,咱们多用些心就是了。”

    这下程峰只好拿了一丸药,跟妻子鹭鸶一起,去了西院。

    来的时候刚好宁芳一觉睡醒,正张罗晚饭,听说程家两兄弟为了颗药丸相互谦让,她豪气的挥挥小手。

    “谁先用都没关系!我已经跟戚夫人说好了,她明儿就派她家专治外伤的府医过来,肯定也会带着好药的。”

    孟大夫人都被她逗笑了,“你这丫头,还真不客气。”

    宁芳嘿嘿直笑,“趁着如今还小,便厚着脸皮占占便宜吧。回头若有机会,咱们再还上这个人情就是。”

    程峰赞同,“这话有理。又不是白占人家便宜,象今儿来送礼的名单,我都让人整理了,咱们记下就是。”

    宁芳笑道,“听说哥嫂还帮我给各处回了礼,劳你们费心了。”

    孟大夫人道,“不过举手之劳,倒是你今儿出门一趟,可是辛苦了。”

    宁芳道,“我不辛苦,倒是跟宜华,福慧皆吵了一架,只怕回头要给家里惹事的。”

    孟大夫人忙问,“怎么吵起来的?”

    宁芳一五一十把今天的事都说了,程峰先气得不轻,“简直目中无人,欺人太甚!”

    孟大夫人也道,“早知你就别去这劳什子宴会,平白添一肚子气受!”

    程峰却道,“我生气是因为宜华公主和福慧郡主太不懂事了,但若是为了这两个不懂事的便不出门,那就是因小失大了。”

    孟大夫人正觉尴尬,宁芳解围笑道,“我起初也是跟大嫂子一般想法,早知道就不出门了。可想想若是不出门,岂不平白让她们在背后说我坏话?倒不如也出去给她们添些堵呢!”

    程峰赞道,“这才是正理!咱们不好过了,凭什么让她们好过?谢家不必说了,只可惜了兰状元,委实是个好人。”

    兰廷茂迎娶宜华公主后,便按惯例也入了鸿胪寺,任着份差事。

    算起来,还是程峰的上司。平日里不时会打些交道,还帮过程峰几个小忙,故此印象不错。

    只如今底下有传言,说兰廷茂虽尚了宜华公主,但夫妻俩并没有同房。宜华公主反倒是似下府里养了面首,两口子关系不是很好。

    只这样话,在宁芳这样未及笄的小弟妹面前,实在有些不好说。

    于是程峰只道,“弟妹你先吃饭,我们去三弟那儿坐坐。”

    宁芳一抬眼,才见伺候饭食的何善,已经跟几个太监丫鬟一起,在帘外候着了。

    “那哥哥嫂子先去,我一会儿就来。”

    程峰两口子走了,宁芳才有空翻出他们回的礼单。

    别的她只是一扫而过,只是在看到姜老夫人那里时,她微笑着轻摇了摇头,“太甜了。只怕姜大人和姜夫人,这会子是要骂我了。”

    老人家是不能吃太多甜食的,宁四娘还不算太老,可如今给她的点心都要单做,减糖减油。

    程峰送糕点没错,却不该直接拿了自家厨房吃的就送去。估计这会子姜老太太是开心了,可儿孙们就该着急了。

    再看给杜家的回礼,却是平平。也不能说简慢,但也显不出什么亲近之意。

    可这会子也不好找补,宁芳想了想,把礼单扣下,让人摆饭了。

    就算她不喜铺张,但王妃的定例就得有八凉八热十六个菜,另加八样点心主食,及两道汤品,否则哥嫂都没法摆饭了。

    宁芳改不了这规矩,便让厨房在份量上动脑筋。每样菜都只做两三口的份量,所以瞧着是满满当当摆了一大桌子,但吃起来却并不算太多。

    尤其她如今还小,正长身体呢。中午喝酒,都没吃什么东西。回来又睡了一觉,这会子醒了,胃口倒好。

    一桌子菜吃得七七八八,若不是想着天时已晚,怕不好克化,她只怕能吃光。

    瞧她胃口好,伺候用膳的何善是最高兴的。

    “到底还是咱们自家的饭菜好吃,那外头来的,皆是弄些小巧而已。王妃您等着,从明儿起,老奴也做些点心小食,包管比外头的好!”

    宁芳微怔,随即失笑。

    看来他是误会自己嫌他的手艺不好,才会当众求菜。

    不过有危机感也没什么不好,“公公安心,我不过是想给王爷添些野趣而已,要说信得过,自然还是府里的手艺。”

    何善听了这话,顿时精神抖擞起来,连端盘子出去也格外有力。

    不一会儿,鹭鸶端着只船碗进来笑道,“今儿不过来个外府丫鬟,做了米糕,硬是把何公公给急坏了。我说要给二爷磨点红豆花生做补血的米糕,他都硬抢去差使,还做了这个给王妃消食。”

    宁芳揭开盖子一瞧,就见船碗里是一碗甜瓜制成的雪白冰沙,上头搁着朵用山楂糖浆冻成的大红牡丹花。

    养眼不说,闻着就酸甜诱人,宁芳也极喜欢,捧起来便喀嚓喀嚓吃了。吃完还吩咐多做几个,也哥嫂也送去消暑。

    鹭鸶应下走了,看宁芳要去竹屋,画眉赶紧上前回禀一事,“王妃,本来咱们今儿还预计着要去四喜斋瞧瞧,再见见几位舅老爷的。如今没去成,明儿是请人来府里,还是怎样?”

    宁芳想想,“这个不急,舅舅们还有些天才回去,我会尽快抽出工夫去见他们。倒是打发个人,去请山雁明儿来府里坐坐,做些她爱吃的菜,再记得去宁府叫周嫂做些她爱吃的四喜丸子送来。”

    她说完便走,把画眉噎在嗓子眼里的话,又堵了回去。

    喜鹊又托人来求她了。

    如今她也不敢再想跟着进王府,只想宁芳早些对她有个安置,不管是嫁人还是回老家,她都认了。可宁芳显然还没工夫想到她,那画眉也不好开口了。

    虽然眼前的宁芳还是一样好脾气,但画眉察觉得到,宁芳也不完全就是从前那个二姐儿了。

    就象白天,宁芳带她们去平阳侯府上,那番对着宜华公主和福慧郡主都毫不相让的气势,别人如何她不知道,但画眉心里却是极其震憾的。

    从前就算是在金陵,画眉也不觉得宁家就是一等人家,去一趟江南行宫都只觉得象做梦一样。可如今自家姑娘就算是面对皇亲国戚,也没有半分退让。

    这样的宁芳让人敬畏,也让画眉觉得有些陌生起来。

    原本还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宁芳,好好服侍,可如今的画眉却有些胆怯了。

    这样的王妃,还是她能服侍得来的吗?

 第431章拖累

    厨房的动作很快,又或许是早预料到了。当宁芳去到竹屋的时候,何善已经命人把她要的冰沙给送来了。

    程峰孟大夫人吃着香甜,连程岳瞧着都有几分意动。

    可兄嫂在前,是万万不许他吃的。

    宁芳这小狗腿便悄悄给王爷打眼色,意思回头给他弄两口尝尝。

    他俩这打着眉眼官司,偏被来送汤药的余大夫瞧见,忍笑道,“若下午最热时,少吃两口也无妨,但一早一晚却不要贪凉了。”

    宁芳顿时囧了,程岳也略有些不自然。

    程峰厚道,笑着解围,“要说这大热的天,服侍的人也都辛苦了。明儿让厨房多准备些,给余大夫和服侍的人都送一些吧。”

    宁芳应下,余大夫谢赏走了。

    孟大夫人也跟着要走。

    大夫说过,屋里最好少留人,有利于伤口愈合。

    那边程岭醒了也是不愿屋里太多人,嫌气闷,所以这观念她如今倒是接受了。

    只不放心的伸手比了个鸡蛋大小的圈,“给三郎的冰沙记得要少些,最多就这么些,可不许贪凉。”

    看宁芳乖巧点头,她才起身,“你们说着话,我先回去了。”

    她已经预感到他们有正事要谈了。自己又帮不上忙,若胡乱出主意只怕还惹人笑话,不如回避。

    可宁芳却道,“嫂子留步,我今儿听说了一件事,恐怕得当面跟你说一声。”

    孟大夫人愣了,“什么事要跟我说?”

    宁芳道,“是跟嫂子娘家,孟家有关的事。”

    相国寺的普照方丈是个仗义之人,前些天忽地听来进香的香客说起件恶事,可是把老和尚气得不轻。

    不过老和尚活了大半辈子,且能做到一寺的方丈,并不是鲁莽之人。

    听了这一面之辞,他又命弟子去探查了一番,弄明白了前因后果,这才找上宁芳。

    “……事情起因倒是简单,无非是几个年轻人斗气。可斗气的几个年轻人家境皆算不俗,就落下话柄了。又千不该万不该,打着咱家的名头招摇。如今既闹得连普照方丈都知道了,只怕朝中知道的人不少。暂且没有发难,只怕是在等待时机,若咱们不早做应对,只怕到时便有机会让皇上收拾英王府了。”

    听宁芳简单明了的讲解了原委,孟大夫人已经气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他们,他们怎么能这么混账!”

    她的娘家,原只是乡间富农。并无诗书传家,也没有特别多的见识,却勤俭持家,积攒下大把的粮食。

    在大梁开国时,太祖带兵进京前,正好路过孟氏老家。

    在半强迫的情况下,孟家捐出了这批粮食,为太祖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太祖也为了名声,算了孟家一个从龙之功,赏了个官位。

    虽品级不高,门第不显,孟家先祖却因此混了个官宦世家的门第。

    只是祖上的勤奋与俭朴,似乎到她祖父那一辈就用尽了。到她爹那一代,已有败家之相。但有祖父严加管束,倒也还过得。

    且幸运的是,孟大夫人的娘家府邸虽然小得多,却就在离英王府隔着两条街的地方。

    而她祖父因为擅长对弈,跟程岳三兄弟的亲爹,同样爱下棋的皇室嫡孙程永,成了一对好棋友。

    故此,孟大夫人在很小的时候,便认识了程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等二人长大,在婚事上屡屡受挫的程峰,索性就求父母作主,娶了孟大夫人。

    但婚后的数年不育,本叫孟家很是抬不起头来。

    谁知最后却被查出,程峰程岭兄弟两个在宫中给皇子们做伴读时,曾吃过大量的生葵花籽。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胃口好的时候,对宫女太监都敢吃的小小葵花籽怎么会有戒心?

    但他们不知,生葵花籽吃不死人,却会让男子患上不育症。

    且,无药可医。

    所以民间种过向日葵的人都知道,没成亲没生育过的男娃娃,是绝对不能生吃葵花籽的。

    但年少的程峰程岭怎会知道?

    要不是后来无意中听个卖葵花籽的老妪说起这个忌讳,程家两兄弟恐怕到死,都不知道二人无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可知道时,已经无法挽回了。

    那时,程永的嫡妻独孤氏才会拼死,又生了一个孩子。

    老天开眼,依旧是个男孩。

    但夫妻俩却因为高龄求子,且两个大儿子的被害,在郁郁中早逝。

    自此担起家业的程峰自觉对不起妻子,故此对岳家格外照顾。

    因岳家实在没出色的人物,又怕自家哪天出事连累到他们,才费了不知多少人情,给妻弟在离原籍不远的地方捐了官职,又置了大片田庄,让孟家衣锦还乡了。

    谁知孟家竟是一代不如一代,年轻的子弟们不思进取就算了,还学人家做纨绔。

    这回的事,就是他们这些败家子惹出来的。

    起先是其中一个孩子过寿,一帮子小兄弟结伴出去玩乐。

    少年子弟,跑马驾鹰的,未免就踏伤了禾苗。

    有个子弟就显摆道,“区区禾苗,算得了什么?这块地是我家的,尽管放马去吃,踩坏了都算我的!”

    旁边有子弟也想撑面子,便道,“我家农庄离得也不远,一会儿让人去杀猪宰羊,别说人了,狗都管饱!”

    余下子弟们纷纷开始斗富,甚至有人把身边美貌丫鬟都推了出来,说谁看上便拿去睡。

    那时孟家有个子弟就说了,“说得这些好似谁家没有似的?若真要图个新鲜,跟我杀牛去,咱们今儿吃牛肉!”

    这话顿时博得满堂彩。

    因为除了宫里养少量肉牛,可以吃牛肉,寻常人家都是不许吃牛肉的。要想吃老死的耕牛,还得向官府报备,私宰耕牛更是要被抓去坐牢。

    所以就算这些纨绔家里不缺钱,还真的很少吃得到牛肉。

    如今有人肯出头,一帮子纨绔顿时来劲了。骑马骑鹰的去了孟家庄子,就要杀牛。

    可耕田的佃户怎么肯让这帮子少爷杀耕牛呢,连扔下的银子也不要,只跪在地上苦劝。

    那孟家子弟烦了,让人把佃户拖开,提着刀子就带头砍了上去。

    然后一帮子少爷也嘻嘻哈哈的拿他们那些装点门面的刀剑去砍,谁知却是没砍死牛,倒是让耕牛受了惊。

    顶着硕大牛角就冲撞起来,把孟家子弟给撞下马来,一蹄子踏破胸口,当场便死了。

    剩下的少爷们四处逃窜,最后还是那些佃户们出手,把惊牛给杀了。

    可孟家随即把在场的几个佃户俱绑上县衙,说是他们害死了自家孩子。

    佃户自然要喊冤,但孟家却着人到衙门里去叫嚣。

    “我们老孟家的姑奶奶可是英王府的大夫人,带兵打到西胡的英王爷都要管我家姑奶奶叫一声大嫂!

    为了保你们这些狗日的平安,也不知杀了多少人。如今孩子们杀头牛怎么了?至于大惊小怪么?如今还累得我家孩子送了性命。这些贱骨头,统统该死!”

    于是,县太爷也不敢管了。

    只能照着孟家的意思,判了佃户监管不力,致使惊牛踩伤人命的案子,报了上去。

    这样若是到了御前,杀人者偿命,尤其是以下犯下,只怕几个佃户都得死了。

    那些乡亲求告无门,只能托了好心人把事情传扬开来。却不想被香客带到相国寺,普照大师一听便怒了。待查明事情原委,便借着宁芳来上香的机会,把事情告诉她了。

    说来普照大师还是好意,若他不说,等着事情在朝上被人揭穿,只怕程家才更加被动。

    孟大夫人当即道,“我这就给家里去信,叫他们把状子撤了,把人放了!”

    可一时间,程峰程岳,包括宁芳三人面面相觑,却是谁都没吱声。

    然后看程岳一个眼色递过来,宁芳只好开口了。

    “这事不管怎么说,孟家都死了人。若咱们强行出手,要他们撤状,只怕是不大可能的。”

    孟大夫人急道,“那就眼睁睁看他们往死里作?若给人查明真相,捅到皇上跟前,还有谁能保得住他们?”

    程峰道,“你先别急,听我说句话。这些年你娘家离得远了,仗咱们势的时候多,肯听咱们劝的时候却是少之又少。你便是去了信,他们肯听你的么?少不得还要怪你不肯出力。”

    孟大夫人一噎,随即都快哭了,“那可怎么办?难道看着他们去死么?”

    眼看程岳又是一眼扫过来,宁芳只好接着说下来。

    “那倒也未必。大嫂你别急,这事儿我想了一天。普照方丈也说,因许多贵族嗜吃牛肉,如今倒也不是孟家一家,许多乡下竟是私宰耕牛成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我就想,若能想个法子,制止这个风气,倒比只盯着这个案子要强。”

    再看程岳那不动如山的眉眼一眼,她才敢硬着头皮所说心中所想。

    “如今咱家被皇上忌讳,但要是处处示弱,未免更加憋屈。所以,所以我倒觉着,孟家犯的这事,若利用得好,未必不是我们王府的转机。”

    什么?

    孟大夫人瞪大双眼,“难道你,你竟是要拿我孟家去给皇上开刀?然后再来个大义灭亲,成就程家的大仁大义?你这未必也太狠心了吧!若拿你娘家,你舍得吗?”

 第432章出气

    宁芳无语。

    旁边程峰的面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孟大夫人嘴上说着要孟家撤状子,但心里还是不愿意孟家出事的。

    甚至都没有想过,孟家应该因此接受惩罚。她只是想尽快的息事宁人,却没有想过程家会因此承受多么大的压力。

    明明错的是孟家,为什么还要说程家大义灭亲?这难道不是替天行道,主持正义吗?

    还说宁芳狠心,难道她明知程家会因此处境艰难,还希望程家把孟家那些糟心事全兜下来,才算是不自私不狠心?

    且这样的话,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如何能拿到丈夫小叔面前来说?

    当话说完,看四下里的静默,孟大夫人终于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大爷,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就算我娘家有孩子犯了错,不是都拿命去填了么……杀人不过头点地,还想怎样?放了那些佃户,给他们些钱,咱们都不追究了,不行么?”

    孟大夫人委屈得直哭。

    可她的这份委屈,却让程峰更加失望了。

    妻子还是想不明白,她的立场应该站在哪里。宁芳年纪虽小,却比她识大体得多。

    也就是这个时候,程峰突然有了一丝后悔。

    当年执意娶这个青梅竹马,门第不高的姑娘,真不知是害了她,还是害了自己。

    程峰叹道,“你先别哭,弟妹也是想处理好此事,否则何必当着你的面来商量?你不过听话听一半,就着急上火的怪罪人,这叫别人怎么做?”

    跟他赔不是有什么用,重点是弟妹啊!

    孟大夫人总算是回过味来,跟宁芳道了个歉,“弟妹,嫂子刚才一着急,说话就没过脑子,你可别跟我一般见识。”

    宁芳自然说不会,然后迅速抛开这些无用的争执,切入正题。

    “我是想着,能不能借着这事,让王爷上道奏折给皇上,严查私宰耕牛之风。至于孟家,也可以在王爷的斥责之下,痛改前非,也未必不能博回一场好名声。”

    孟大夫人还听不大明白,但程峰已经赞道,“这主意好!你娘家不可能为了几个佃户退让,但若是有场功名富贵等着他们呢?皇上不可能因此事嘉奖英王府,却不一定会吝啬于嘉奖一个小小的孟家。”

    宁芳点头,她就是这个意思。

    孟家做错了事,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与其死不悔改,还不如痛快认错。反正闯祸的子弟已经死了,何不为活着的人多博些好处?

    程岳想得更深一层,“我如今伤着,不便亲自出手,最好是通过一个皇上信任的人,把折子递上去。如此有功便是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