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富贵芳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大嫂笑,“谢您吉言了。”

    二人说笑着到了相国寺,见了普照大师,上了香也捐了香油钱,宁四娘就假装不经意的打听起宁芳安置的举人来。

    普照方丈人老成精,一听便笑道,“旁人倒也罢了,只是其中有位宁举人,跟老夫人似乎还是家门,何不请来一见?”

    宁四娘自然应允。

    颜氏很快过来,她也是有些心理准备的,只没想到会是宁四娘亲自来了,心下感动。

    聊了一会儿,见颜氏进退有礼,言辞明白,宁四娘很是喜欢。戴大嫂也帮着敲边鼓说好话,当即就要她收拾东西,一并带回府去了。

    普照方丈怕给宁芳惹麻烦,还特意交待和尚们,只说颜氏偶然遇到了亲戚,被接家去了。让一些留下的举子家人,很是羡慕。

    有些心思活络的,就开始打听起各地会馆,看能不能找到些同乡,到底总比寄居在庙里强些。

 第479章眼缘

    于是等到九天会试结束的时候,那些考得面无人色的举子们摇摇晃晃的出来,便有好几个原借住在相国寺的举子,被自家乡亲或是远亲接走了。

    宁琅在其中,也不显得突出。

    只贾举人看到颜氏来接丈夫时,衣裳可比从前好得多,旁边马车里,似乎还有齐瑞华和戴良。不觉皱眉疑心起来,忽地身后被人重重一拍,却是那个嘴巴最毒的佟举人。

    “我家也有乡亲来接我,听说你老家会馆就在我们会馆旁边,要不要我去帮你打听打听?帮你寻寻妻儿?”

    贾举人丢下一句,“我自己会去,不劳你大驾!”便逃也似的走了。

    佟举人冷哼一声,望着远处跟他行礼致谢的宁琅,拱一拱手,便打算走了。

    倒是宁琅觉得这是个可交之人,看妻子一眼,颜氏便心领神会,过去跟佟举人打了个招呼,没报英王府的名号,只把宁家地址留下,让佟举人有空来找。

    佟举人倒也没客气。

    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记下走了。

    只等上了各家马车,都瘫在那里。

    不过颜氏得了宁四娘指点,车上早备好了热茶热水热点心,宁琅略吃两口,还在车上就累得睡着了。

    到了宁家都是下人把他背进屋去的,齐瑞华戴良也是眼窝青黑,差不多情形。

    宁四娘叫他们不要拘礼,各自妻子扶了丈夫回去安置,狠狠睡了一觉,直到次日上午,宁琅才来跟宁四娘见礼。

    论起辈份,果然是堂姑侄。

    戴良齐瑞华觉得挺巧,还嗔他不早说,不过也因此更敬重宁琅夫妻为人。

    既然都住进了宁府,夫妻俩便说去跟宁芳道个谢,但宁四娘拦住了。

    “算来她也是晚辈,照应亲戚本是应尽之份。先时怕你们多想,她备了一份礼物在我这儿,没给你们。如今既考完了,便让丫鬟给你们送去。”

    两口子虽道了谢,但心中未免忐忑,怕宁芳送得太贵重,便不好回礼了。

    可接过一瞧,皆不是什么贵重之物。都是些日常的衣裳鞋袜香囊荷包什么的,可是帮了宁琅夫妻大忙了。他们行李丢了大半,如今缺的就是这些现成的衣饰。

    独一对白玉佩略贵重些,却也是夫妻俩这身份刚好可以戴上的。

    两口子对视一眼,皆松了口气。

    颜氏喜滋滋拿红绳打起络子,把玉先给丈夫挂腰带上,“咱们家里原也有这个,怕出门磕碰坏了,都没舍得带,如今倒是正好。”

    宁琅道,“这玉收了也便罢了,我瞧你头上这些首饰倒是贵重,回头还是还给姑母吧。”

    颜氏给他收拾好了,自己也把玉佩戴上笑道,“这些首饰姑母早说好了,是借我戴的。若真个给,我才不会收呢。独有这一枚镶珊瑚的金簪子,才是姑母给的见面礼。我瞧着并不算特别贵重,便收下了。

    昨儿你累狠了,有件事我还没来得及跟你说。姑母知我们如今不凑手,说是这几月住在京城,便给我们按堂兄堂嫂在家的份例走,每人每月给十两银子的零用。你若要外出应酬,再去账上支取。这月的二十两我已经收了,也记了账,待回了家,再还这份礼吧。”

    宁琅感叹,“瞧姑母为人,便如王妃为何也如此妥贴了。咱们这回也算是因祸得福,倒是捡起一门好亲。”

    颜氏道,“谁说不是呢?原先我还怕不过是碍着情面,做做样子罢了。谁知姑母外表看起来虽严厉些,待人竟是这样知冷着热的。我先来着几日,瞧家里如今人虽不多,但事务正经不少。就一个三姑娘,成日忙得跟陀螺似的,打理着好几门子生意,听说都是几个公子小姐的产业。戴大嫂子虽有帮忙,可她还有自家事务要顾,于是我便想着搭把手来着。可又怕人误会,一直没好意思说。”

    宁琅道,“这怕什么?回头我去跟姑母提,横竖你在家中也是帮着娘管过家的,针线灶上都懂得。若是姑母愿意,咱们也帮着跑个腿,或我去帮忙盯着顺哥儿念书就是。”

    颜氏觉得甚好,谁知两口子还没开口,齐瑞华却抢先一步,主动担负起教导顺哥儿读书之责。

    夏鸾儿不够醒目,他却不是傻的。

    这白在亲戚家里住着,多少要帮些忙才象话。齐瑞华如今要养身子,劳累不得。且因担着重振家门的重任,齐太太素来不要庶务烦他。所以齐瑞华扬长避短,主动寻了教导顺哥儿的职责。

    于是宁琅只好咽下想为人师的话,问宁四娘有什么事情,可以吩咐他们夫妻去做。

    并诚恳道,“姑母不拿我们当外人,我们就不说那些客气话了。如今快要年下,堂哥堂嫂回了江南,但家中事务却多。若有差遣,万不要与我们客气。”

    宁四娘便问点心烤肉,他们两口子对哪个熟悉。

    宁琅两口子相视一笑,人都说少不入川。若论起吃喝玩乐,可没有蜀人不熟的。

    只这两口子素来嗜辣,不怎么爱甜糕点。但说起那烤肉生意,他们还当真给了几个不错的建议。

    蜀中靠近藏地,常有牧民交换牛羊,是以烤牛肉干做的多,但烤些猪肉干也很好吃啊。

    如今宁家既做了烤肉生意,那为何不索性烤些肉干?到年底走亲访友,都用得着,且经得起长途贩运。

    至于口味,只须做好一个孜然五香,一个鲜香麻辣,基本上就能满足大半人的需求了。

    为了演示,颜氏还指挥着丫鬟现烤了一些。果然味道极好,宁四娘素来口味清淡的,都说这生意做得。

    于是颜氏就去帮忙打理烤肉生意了,而外头的事情有戴良做帮手,宁琅难免就闲了下来。

    可也没闲几天,事情来了。

    第一拔灾民终于涌向京城,却被京城周遭各县,以怕扰了圣上安宁为由,死死控制在离京城十里地外。但种种惨象已经传到京城,搞得人心惶惶。

    物价,尤其是粮价,迅速飞涨。

    宁家就算加上庆平公主府,统共也没几个人。原先夏鸾儿还说要不要再囤积些粮食,宁四娘却摇头拒绝了。

    “……我们多囤一些,那些灾民就少吃一口,且物价又贵一份。横竖秋天存了不少新粮,撑过这几个月是不成问题的。等到来年春夏,粮荒自然可解。”

    宁琅很是佩服,这样的胸襟和见识真不是人人有的。

    尤其遇着灾年,一些大户人家还会故意囤积粮食,然后高价售卖,牟取暴利。

    宁四娘却还想着能拿多少粮食出来赊灾,这品行就值得让人竖大拇指了。原本他想自告奋勇去赈灾,英王府忽地来人,请他过去一趟。

    这也是宁琅第一次走进英王府,见到宁芳。

    与想象不同,这个在大梁朝极尊贵的异姓王府并没有过分奢华,只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底蕴,也是让人难以忽视的。

    正如随意摆在供桌上的一个老寿星,细瞧都是用难得的阴沉木雕刻的名品。

    一阵不闻脚步声的人影晃动,纱屏后传来清朗明净的甜美女音,“堂叔又不是外人,把这屏风撤了吧。”

    宁琅立时收敛心神,端正了形容。

    很快有太监出来,移开绣着四时风光的纱屏,一股带着花香的暖香袭来,露出一张同样明净甜美的面容。

    宁琅眼角一扫,不觉愣了。

    回过神来赶紧行礼,宁芳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却没有多说什么,很谦和的寒喧几句,便说起正事。

    “今日请堂叔请来,非是别的,乃是有件善事想与你商议。”

    此事也有些出乎宁芳的意料之外,她不是投资了薛东明,杜子威,项元勤几人合作的蹴鞠生意么?

    按照约定,是杜子威出铺子,项元勤出皮货供应,薛东明出银子,而宁芳就负责出人负责经营。

    这不是她爱玩,而是程岳的主意。

    他需要有一个不引人怀疑的借口,能不时在家中宴客,渐渐打开与京城贵族的交际圈子。

    只杜家分产不分家之后,杜子威也是想学些经济事务。便派了两个极年轻的心腹小厮去铺子里,请宁芳的人帮忙调教,如今正跟着赵丰年当学徒。

    而杜子威因生性豪爽,常出入酒楼坊肆,颇认识些三教九流之人,于是就有人通过这两个学徒找到了他,想请他带队来踢一场蹴鞠。

    却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筹些银两,救济灾民。

    因赵丰年最初跟杜子威等三人商议生意时,就曾专门提到过这个问题。

    为了保证店里的生意好做,也为了帮这些公子哥儿们的球队打造一个高大上的形象,所以他们的比赛是必须交由赵丰年,也就是英王府来统一安排的。

    杜子威不敢擅自作主,便命人来请教宁小王妃了。

    要依赵丰年说,这是个挺好的事情。

    既能推广他们的生意,也能帮助灾民。但程岳听了,却想得更深远些。

    若是打着比赛的名义捐钱,只怕会引起永泰帝的疑心。

    可难道因此,就不做善事了吗?

 第480章被亲

    程岳琢磨了一回,便给宁芳出了个主意。

    比赛还是可以进行,但不捐银子了,要求捐粮食来换英王府看比赛的请柬。

    至于捐出的粮食也别往英王府送,直接用杜阮薛三个年轻人的名义,报到掌管粮草的户部和京城治安的五军都督府。

    请戚老都督和姜尚书派人接收,到时要如何熬粥发放灾民,也是他们两个部门配合的事了。

    英王府在其中不过是提供场地及一顿饭食,就算皇上知道也无甚可说的了。

    宁芳觉得此事可行,但要如何操作,却非得请个帮手不可。

    这样收买人心,扬名立万之事,程家的男人是万万不可出头的。宁芳也只好招呼女眷,管家程全身份不够,须得找个既中立,又偏向自家的人。

    原本宁芳提议的是她师兄谢云溪,可程岳想想,却提到了宁琅,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小谢大人如今亦是官身,自当避嫌。反倒是你这族叔,虽与你同族,到底分了宗,有举子身份,清贵却又与京城毫无瓜葛,由他来出面操持,最为合适不过。”

    宁小王妃便问,“那为何不找戴良?还有齐家哥哥?”

    程岳道,“戴良毕竟做过你爹的幕僚,跟你家是正经亲戚,齐瑞华亦是同理。反不如宁琅隔着远些,扯不上多少由头。若日后得了美名,皇上有意提拔,好处也落在蜀中宁家那一支,跟你们金陵关系不大。”

    宁小王妃被说服,便请来宁琅,说起此事。

    宁琅一听,当然愿意。

    只是他也不傻,“这样好事,怎好分我一人头上?倒是多安排几人来帮手才是。”

    看他为人忠厚,并不贪功,宁芳更添几分好感,觉得这门亲戚没帮错。

    “那就劳烦堂叔自去寻人,回头我让赵管事引你见下杜项几位公子,只当是你们年轻人自做的事情便是。”

    听这话颇有几分老气横秋,宁琅略尴尬。

    宁芳这年纪,几乎都可做他女儿了。还口口声声“年轻人”,可是折煞他了。可宁芳如今位份太高,说这话还真不能算错。于是他只好捏着鼻子应下,就要离开。

    宁芳此时才好奇的多问一句,“堂叔才见我时,似有些诧异,可是为何?”

    宁琅迟疑一下,方苦笑道,“王妃勿恼,我初见王妃容貌,竟与我那年方五岁的小女颇为几分。她生得也不似我与她娘,倒似祖父,想来亦是王妃生得象怀璧堂兄的缘故吧。”

    宁芳听得笑了,“确实。到底一家人,定是有些血脉相连。我初见堂叔,便觉格外亲切。那日祖母送你的考箱衣裳,都是我父亲曾用过的。回来时我的丫鬟还说,单瞧背影,堂叔与我父亲竟有几分相似呢。后来我便吩咐针线上的绣娘,按父亲的身段给堂叔做了几身衣裳,如今瞧着,倒也合身。”

    宁琅再看自己身上新衣,有几分不好意思,却也挺窝心,“我见王妃,亦有同感。”

    人与人之间,除了血缘,眼缘更重要。

    宁琅既跟宁小王妃投了缘,办起事来格外卖力。

    先去找了古道热肠的佟举子商议此事,后在佟举子的提议下,去京城各个省的会馆游说一番。

    要说世上还是好人多,很快此事便操持得有模有样。除了达官贵人,许多民间商人也自发的组织起来,表示愿意捐助粮食。

    他们自知自己身份低微,不好意思踏进英王府的门槛。却愿意捐粮买一张这样的请柬,给各省在京的举子们,让他们去露个脸。

    这事办得,让宁芳既感动,又略伤感。

    她自家外祖就是商人,自然不会歧视商人。可在世人眼中,商人身份还是卑贱了些。

    但宁琅却体贴的告诉她,“虽那些商人自惭形秽不敢来,但我们商议着,若各省有些出了大力,又年老德劭的商人,也请他们来坐一桌。不知可否,还请王妃示下。”

    宁芳当然愿意,不过这样的事情还真得问过王府实际当家人才行。

    程岳允得很痛快,更道。

    “若无商贾通天下,百姓岂有如今之便利?若说尊贵莫过读书人,也不过是将学识才华货于帝王家罢了。横竖英王府也不是要树牌坊,便请一桌商人又如何?若是不够坐,适当加几桌也行。”

    宁芳恨不得高举两手两脚支持她家王爷。

    可这样的话,也只能在家里说说便罢,拿到外头,可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

    “此事无须王爷出面,就说是我的主意好了。纵有黑锅,也是我来背。”

    宁小王妃正满腔热血着,谁知她家王爷高洁儒雅的一笑。

    “自然。用你的话来说,便是好白菜多是叫猪拱的。我这样明白事理的人,自然得娶个不懂事净拖后腿的媳妇才对。”

    宁芳顿时热血上头,恨得咬牙,“对呀,尤其这媳妇还特别小。这在民间还有句话,叫老牛吃嫩草!”

    程岳神色不变,还饶有兴趣的招招手,“嫩草,过来让我啃两口。”

    宁芳,宁芳到底斗不过这样老皮子老脸的“老牛”,红着脸跑了。

    只是那头老牛却也敛了笑容,揽镜自照。

    在看到眼角一处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细纹时,眼神顿了顿,即刻吩咐孔雀,“去调几味面膏,要无香,养颜。嗯,如今时日干燥,回头拿去走礼送人,倒也实用。”

    孔雀忍笑去了。

    要是从前,主子才不留心这些。倒是如今,怕是将王妃的话放在心上了。

    不过这样的主子,才有了人间烟火气,而不似从前那般,如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般孤清。

    英王府的蹴鞠义赛正准备得如火如焚,忽地一道圣谕来了。

    连材公公也很无奈啊,皇上眼热程府出的好主意,不甘寂寞,硬要把这场蹴鞠赛交给礼部去办。

    若是如此,你另择地方就是。

    可皇上偏不!

    除了摘桃子,他还要占用英王府的场地,并不出一文钱的费用。

    被王府幽禁多时的辛升乾终于找着机会,又神气活现的抖了起来。

    因为这回皇上说了,要他配合礼部来主导此次义赛,尤其掌管请柬这样的重中之重,就交到了他的手上。

    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能发一笔横财,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宁芳只觉恶心透了。

    但她家王爷却依旧一派云淡风清。

    于是,宁小王妃就更生气了。提着根五彩斑斓鸡毛掸子,在他跟前戳来戳去。

    这主屋是整个王府的重中之重,一天里丫鬟太监们少说也要打扫七八趟,还有哪儿需要王妃亲自动手?可王妃不高兴,谁敢拦着?

    程岳无奈的放下手中书本,“行了行了,我给你想个办法就是。”

    早该如此了!

    宁小王妃嘟呶着嘴,拿掸子拍着旁边的小花几,“赶紧想!凭什么这么欺负人?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

    程岳被她念得头疼,“知道了知道了!别敲别敲,真是跟小孩儿一样,皇上不讲理,你就不会将计就计?”

    “怎么个将计就计?”

    程岳招手,宁芳乖乖把耳朵凑上去,听她家王爷嘀嘀咕咕说了一阵,宁芳乐了,拍拍王爷肩膀,“你还真奸诈!”

    程岳目光一沉,宁芳赶紧改拍为摸,谄媚道,“您真睿智!不愧才占京城八斗,这会子应该九斗了!”

    程岳不吃这迷魂汤,赶苍蝇一样打发她出门,“走走走!办你的事去,少来烦我!”

    宁芳脆甜脆甜的应了一声,把鸡毛掸子塞他怀里,“这个送您了,是家里孩子们拿鸡毛做的,我也有一个,嘿嘿嘿。”

    程岳又好气又好笑,“又要我出主意,还糟蹋我东西,你也好意思?”

    话音才落,脸颊上忽地落下个潮湿柔软的东西,程岳心神一震,转头一瞧,却见他家王妃也呆住了。

    宁芳可以摸着良心发誓!

    她是真没想着要去亲,咳咳,轻薄人家的。

    只方才程岳的表情太有趣了,就象爹娘有时看她,那又爱又气的表情。

    她一下没反应过来,人已经扑了上去。

    可程岳不是她爹娘啊!

    爹娘被亲了,只会笑骂她几句,可程岳被亲了,人就有些呆了,然后白玉般的耳垂慢慢浮上来一层淡淡的粉。

    然后,

    然后宁小王妃就通红着脸,跑啦!

    敢做不敢当,个小没用的!

    程岳拿指腹轻轻擦过温热的面颊,心中嗔怪,可笑意却从抑制不住的唇角溢了满地。

    看素性爱洁的王爷把一根平素碰都不会碰的鸡毛掸子看了又看,还让人专门找了只花瓶,把王妃的那根也拿过来,插一起凑得成双成对摆在书桌上。

    石青抖抖鸡皮疙瘩,努力把自己藏得更小些。

    明明还是冬天,怎么闻到一股子春天的气息?

    或许,他也可以考虑一下找媳妇的事了?

    宁芳跑出家门,直接跑进了后门的庆平公主府。

    先跟庆平公主嘀咕一阵子,又跑到宁四娘跟前嘀咕一阵子。

    然后,庆平公主很快就大手笔的上奏朝廷,为了换一张英王府的球赛请柬,她决定捐出自己一年的俸禄粮食及柴炭。

 第481章认捐

    按规矩,庆平公主身为朝廷正式册封的公主,每年都应该领到一万两银子,一万石粮食。以及冬夏两季,共一万两银子的冰柴孝敬。

    但作为一个不受宠的公主,她是根本拿不到这些东西的。

    因为掌管宫中银库的尚宫局表示,看守她府邸的侍卫们,得从她的俸禄里花用。还有用以维持她府邸的开销,也得从这里面扣。

    但实际上,庆平公主府被幽禁了这许多年,屋子早破败不堪。还是租给宁家人之后,夏珍珍才慢慢给她修补起来。

    至于那些侍卫们,自有军中发放钱粮,也没听说谁能拿个双份饷银。

    但省下来的,也不全是尚宫局的贪了。

    应该说,是皇上根本就没给过。

    所以,让庆平公主捐出本就收不到的东西做善事,她是十分乐意且慷慨的。

    因为永泰帝说了,这回各家捐助的粮食柴炭是必须立即到位,且任何人不能挪用的。

    而随着夏家人的指点,如今庆平公主就算靠着几家匠户替她打理花园,出息已经足够自给自足了。

    打着下女名义跟宁家合作的烤鸡烤鸭生意,更是日渐红火,就算是在大灾当前,也没受多少影响。

    毕竟京城,还是有钱人多。

    所以如今少有人知道外表朴素的庆平公主,内里却已经是稳稳的小富婆一枚。

    她身边的阿织郭让,今冬都悄悄分了几块好皮毛,不过全暖暖和和的穿在旧布里面,低调得一塌糊涂。

    就连她家新来的匠户,个个小脸都养得红光满面,圆润富态了许多。

    庆平公主认捐的折子递上去,其他皇室宗亲也坐不住了。

    有些是真心想做善事的,比如平阳侯府的永宁长公主,顿时表示她也要捐一年的俸禄。

    她是真心想做善事,且如今儿子韩祎正要上进,家里已经招了不少人眼红,适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