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之教你做人-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风光不难,一世受人敬仰才是好本事。
这话就不必说给乔越听了,他是那种该得意的时候能拽吧上天,说沉下就能沉下的人,大道理不必对他讲。
郁夏三言两语就让乔越高兴起来,看便宜儿子也顺眼了,还问儿子教他那些都记住没有?阿荣点头说记住了,问他水田里的稻子真的能亩产上千斤吗?
“今年不能,明年给你看看阿爹的本事。”
哪怕条件如此落后,乔越也没停下过研究的步伐,他经过尝试已经找到适合临州这片的杂交方案,完成制种之后来年准备干票大的。乔越已经将这个进展报给周知府,让衙门那边准备好耕牛,水田要犁,要好好犁。说不准到时候还要夏夏帮点忙,她最会使唤家禽家畜。
乔越全副心思都扑在杂交水稻上了,这笔干成,必定震惊全朝,皇帝都得坐不住。
这么说吧,稻米在这个时代是富裕人家才吃得起的,种稻的收成很差,一亩良田也就收个二三百斤。乔越是学农业的,他知道,杂交水稻从问世到发展到超级杂交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开始失败过,成功之后试验田的亩产也经过好几次飞跃,这都是育种方案的变化带来的,从四百公斤到六百公斤到八百公斤到他学农业的时候已经能达到一千多公斤……
不过这是试验田的亩产,试验田是不计成本堆产量,到普通农户这边产量会打折扣,亩产千斤以上是能达到的。
毕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乔越直接选择了最优的育种方案,经过不断尝试制出了最合适在临州种植的稻种。他同周知府提到明年要把手伸向水稻,说假如顺利能让朝廷大吃一惊,具体能达到怎样一个产量就没做担保,只是让周知府耐心点,等着看。
周知府不知道,阿荣听他继爹提过,他继爹是这么说的:“先把目标放低,试验田亩产订在两千斤,一切顺利来年朝廷就得给爹送金砖银瓦来,跟爹种地要什么没有,不比傻读书强?”
阿荣已经摸清楚继爹的性子,不和他唱反调,想想应该才刚中举没两年还在挣扎着往上爬的渣爹,这继爹的确能耐。
他多年轻?
他就取得这么大成就了!
他说得也没错,都不说两千斤,假使水稻的亩产达到上千斤,不,哪怕八百斤六百斤,朝廷能把他供起来,那样确实没人敢动他。
想想跟着继爹种地的确不赖。
当晚,阿荣躺在床上,连四书五经都不默了,他不断复习最近学的农业基础知识,直到困意涌上才香喷喷睡过去。
阿荣来乔家的第一年就是在长个头长肉长力气长见识之中度过的。后来家中摆宴,族老们受邀来吃席,看到这小子都不敢认。
他看起来变了很多,肯张嘴好好说话了,还听他娘的给当初为他犯愁那些族老赔了不是。
乔福来在旁边打圆场,说这孩子乖巧懂事,人也聪明,教他什么都学得快,刚来的时候是有些闷,不怎么开口,做大人的耐心点,等半个月一个月他就接受你了,讲规矩也知道喊人。
“你们不知道,他每天最早起来,收拾好了就去小越房门前等着,等着问安。才多大?不过四岁,就在认字了,《三》《百》《千》都能背下来。”乔福来就想让人知道,这孩子当初一脸防备那是心中不安,安定下来自然就好了,他也不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他好得很。
光说族老们铁定不信,可人就在这里,都长了眼睛都看得到,他们互相交换一个眼神,说那还真是气运。
“当初谁都不肯接,你们心善,留下他,这不就得了福报。”
“人啊,总归得存着善心。”
“瞧他现在这样,不知他亲娘会不会后悔?”
“她后悔?她凭什么后悔?她改嫁了就不是我们乔家人,这孩子却是我们乔家的。”
看族老们更正了对阿荣的印象,家中上下都很高兴,送走客人之后郁夏就捏捏他肉嘟嘟的脸,夸他棒!“阿荣真棒,答应娘的都做到了,表现很好!”
那孩子心里又喜欢郁夏亲近,又不好意思,才五岁呢还摆出小大人的模样让你别这样,别捏脸别摸摸头,说他是大人了。
乔越一脸赞同,心道傻儿子说得好。
转身安慰老婆:“儿子长大了,夏夏你要尊重他,用更成熟的方式对他。”
郁夏想了想,有道理。
又一想,阿荣还是死过一回的,的确不能用对幼儿园小朋友的姿态对他。
那行,她改。
郁夏努力在调整对儿子的态度,阿荣心里有一丢丢后悔,又一想他的确不是小毛孩了,要多吃饭快点长大好保护娘还要找老仇人算账。他在乔家的第一年学了很多新东西,第二年就亲眼见证了杂交水稻的问世。
这年的夏天很热,非常热,热到出门一趟就能晒晕了抬回来。可是,整个临州、整个康平、整个陈乡都是躁动的,所有人心中有期待,眼中有渴望。没人关心今天多热明天会不会更热,他们都在等乔越发话,等他说时候到了可以收割。
水稻就生长在田里,泛黄的沉甸甸的稻穗摆在那儿谁都能瞧见,只要不是瞎子从旁边路过就能看出乔越又做到了,他成功了。
继麦子、棒子、马铃薯后,他种出了让人口水直流的超级稻。
有经验的老农说,这亩地目测能收上千斤。
知府大人已经提前赶往陈乡,县令也是一样,试验田外有衙役守着,生怕到最后出什么岔子。
下至农户上至官差都快按耐不住了,派来协助乔越的农事专员从抽穗之后每天都在惊叹,不敢相信自己参与了如此了不起的项目。这些日子乔福来每天都在问,问好了没有?能不能收了?
乔越一直不着急,他拖到了七月初,才点头说时候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w=
☆、第203章 农家子的荣华路
收割水稻比挖马铃薯更考验手上功夫,衙门一早就从附近几个乡抽调了最有经验的农户; 被选中这些人也是顶着压力来的; 到收割之前几天他们就被通知提前赶来陈乡; 而出发之前; 乡里训过话了。
说你家的田地你不必管; 乡里会安排; 你去干活还有补贴可拿,是好事。
但别以为这个活就轻松; 知府县令都在边上看着,衙差也等着; 等着把你收割下来的水稻送去脱粒,你干了多少活别人瞧在眼里,平日在乡里偷点懒不妨事; 要是这种时候你敢偷懒又或者把活做坏了连累本乡; 就算官老爷们大人大量,乡里也要惩治你的!
做不下来现在就说; 来得及换人; 别等出了岔子再找借口; 到时候没有借口。
类似这样的训话各乡都有; 老农们是憋着劲儿来的; 都争着想在父母大人面前露脸; 到收割前一日,汇总一看,各乡还是靠谱; 选派来的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人,不说十分结实,看着也硬朗精干。
他们拿镰刀那架势就是老庄稼把式,金县令心中满意,回身给周知府保证说没问题,定没问题。
第二日清晨吃了个饱,抢收就开始了,郁夏感觉了一下外头骄阳烈烈,立刻带着人熬煮解暑汤药,熬好放凉之后抬去田边,先给不经常顶着烈日出门的大人们送了两碗才招呼老农歇会儿,都来喝一碗。
郁夏熬的这个解暑汤入口还有点清凉,好像加过薄荷,滋味挺爽,灌下去感觉凉悠悠,一大锅解暑汤抬出去几下就分干净了,负责收割的老农还在舔唇,意犹未尽呢。
“这日头烈得!刚才差点给我晒蔫,一碗汤下去精神头又来了,不歇了,走!干活去!”
本来还有人想多喘口气,看别人又往田里去,他们抄起镰刀赶紧跟上,生怕自己慢了一点让父母大人记住使得本乡挨说。
一个个都抢着想比别人多做一点,干起活来不计力气,动作别提多麻溜了,他们把收割下来的稻子整整齐齐码好,由衙差送去稻桶边摔打脱粒,都脱干净了谷草被一捆捆抬走,谷子则一挑挑运去称重。
农户算亩产一般是实打实的,他们收割回来就忙着晾晒,晒干之后才有闲心称重,干谷肯定比湿谷轻。
周大人就厉害了,他给皇上的奏折都起草完毕了,只等重量出来把数字加上誊抄一遍就能快马加鞭送上京城。
最后出来的数字是多少呢?平均亩产九百多公斤,周大人指着散落在地上的谷粒表示收割以及摔打过程中有损耗,把这部分折算上去,将将好亩产湿谷两千斤。
负责收割的老农正在边上大喘气,他们顺着周大人手指的方向看了看,田里真没散落什么。这谷子吧要脱粒都得摔打,收割的时候能有几多损耗?就有老实人想说称出来要是一千九,那加上损耗也不会有两千,那汉子正要开口,就挨了同乡一拐子,让他闭嘴。
老实汉子噎了一下,小声说:“你看散落的能有百十斤?我怎么看都没有。”
同乡一个眼刀飞来:“就你眼神好?别人都瞎?谁不知道没有?你倒是想想是两千斤报给朝廷好听还是一千九好听?”
“……那要是朝廷派人来撑,撑着没那么重呢?”
“都说是湿谷两千斤,晒干了还不让有损耗?再说,大人们不会添点?哎哟你可别问了,你闭嘴吧!”
老实汉子这才闭上嘴,跟着大家去吃了顿好的,又领了衙门一份补贴,都按耐不住各回各乡准备好好吹一把,乔福来提着钱袋子一脸喜色出来,说什么地里收成好,他高兴,给来帮忙的乡亲们发个喜钱,让大家拿回去打二两酒喝。
乔福来给的碎银,一人一颗,被选来帮忙收割的好不高兴,嘴再笨的都能说几句奉承话,夸侯爷本事大,别家种稻亩产顶多三百几,他能多收六倍!足足六倍!
“要不是我亲自收的我都不敢相信!不敢相信!”
“早先还说这亩产得有千斤以上,没想到是两千斤!”
“一亩田收两千斤,哪怕交了税全家还能顿顿白米饭敞开肚皮吃,撑死也吃不完!”
“乔小侯爷可真是活神仙活菩萨!要不是亲眼见着,听谁说我都不会信,怎么能收这么多?一亩田里怎么能收这么多?”
“幸好我没把家里的水田卖了!”
家里穷的说着眼眶泛红,都要跪下给乔家人磕头,说他们这是在做大好事,行善积德!说乔越能让农户都吃饱饭这是天大的功德老天爷肯定会降福报!说他比庙里的菩萨本事大,年年去磕头也不见得能求回风调雨顺,他随便搞搞就让一亩田收两千斤。
等到大家都学会了怎么种稻,务农真是天底下最好的活!不比做行商强?
乔家人心里早有准备,还是吓得不轻,乔福来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乐颠颠听老农们夸乔越,人家夸完乔越还夸他这个当爹的教得好,教出这么能干的儿子来!
都说呢,有这么个儿子比啥都强,比状元强!比尚书大人宰相大人都强!
乔氏宗族有人来凑热闹了,看过也是连连点头,准备跟着就开祠堂,把乔福来这一支的功绩告诉祖宗。陈乡的农户已经七嘴八舌打听起来,问到底咋样才能让稻子从三百多斤变成两千斤?是种法不同?还是什么?
这时候乔越在和周知府说话,他没时间应答,郁夏牵着阿荣站在旁边,看乡亲们实在好奇,就为大家解了惑,说这还只是一方面,最根本在于稻种,这几亩地用的稻种是乔越杂交培育的。
“啥叫杂交?”
郁夏是能说清楚,但这个概念会颠覆传统,完全否定亲上加亲。别人说表哥表妹天生一对,引入这个概念就变成表哥表妹生残废……这不适合她来点破,郁夏笑了笑说妇道人家知道得不多,讲不清楚,她只知道最大的不同在稻种。
“那你说这个稻种怎么卖?”
“对啊!稻种怎么卖?”
“这几亩田收了得有上万斤吧,称点给我们行不?”
在郁夏的认知里,杂交水稻是要年年制种的,种子怎么卖恐怕要等上面商议得出一个结论,然后由衙门张榜公示。
她虽然给不出确切说法,还是安慰了乡亲们,这次制的种子就是针对本地气候,最适宜在临州附近种植,假如要推广临州肯定是第一个试点。至于其他地区,还要了解过寒暑天数日照降雨等等再选择合适的亲本。所以说,外面人着急就算了,本地农户不必急,只需要照顾好自家的农田,等朝廷通知。
郁夏说什么别人一贯肯听,她耐心讲完,本地农户便将悬着的心放下,专心吹起牛逼来。
都说这种事想也不敢想,劣田里能收二百多斤就不少了,乔越他一亩地收了两千斤!
生出这么大出息的子孙,真是祖宗记得啊!
就有人煞有其事吹嘘,说乔越生下来就不同,他看着和别家孩儿很不一样!
“他病得厉害,生下来大夫还以为是个死的,当然跟别家不一样。”
“胡说八道什么!我告诉你!就算他病得厉害,我第一回看他就知道这孩子长大之后铁定有大造化,他一看就有出息!”
“这回还不知道皇上要怎么嘉奖他!”
“可不是?亩产三百多的水稻都能翻出六倍去了,从开收割我就没舍得眨眼,收玩我看着他们称的,没错啊,不会错,就是两千斤!”
这时候乔越已经把杂交水稻不好直接留种的信息告诉周知府,让他记得在呈给皇上的奏折里写明,说这个每年都要制种,直接用二代留种会退化减收。他同时也把这一款种子适宜种植的区域条件说明白了,主要就是临州这一片,不合适盲目推广到其他地区。
乔越也提到他在制种的时候追求的是产量,并非口感,这个稻米吃起来应该没有皇家御米滋味好,这点也要了解一下。
看周知府把他说的都记下了,乔越才摆摆手准备回去,收割回来的稻子有两捆没进行脱粒,这是要跟奏折一起送往京城呈给皇上过目的。光说陈乡候种稻亩产两千斤朝廷官员恐怕没几人信,给他们看过试验田里收起来的稻穗,对比没脱粒的皇家御稻其实就很明显。
稻穗的丰硕程度完全不同,谷粒大小和数目也不同,田间密度差别很大……这么想想,差六倍真不稀奇。
包括负责脱粒的衙差、包括负责收割的老农、包括远远站着旁观的乡里乡亲,他们都各回各家准备吹牛逼了。金县令还活在梦里,陈乡啊,这里可是陈乡,属于康平县管辖的陈乡,他作为县令亲自见证了水稻亩产两千斤,咋说都能分个百之一二的功劳。
至于说周知府,他觉得自己本来写的稿子还不够出色,坐镇指挥完一场收割,他觉得还能回去润色一下,他有感而发还要附两首小诗!
又想着要加点篇幅,吹朝廷,吹皇上,吹陈乡候乔越。再展望展望未来,虽然说这批稻种只适合在临州这一片栽种,但是没关系,临州田多地多本来就是产粮重地,从来年起得是天下粮仓了。
按照陈乡候所说,他这里亩产两千,同样的种子拿给农户去种,因为伺候得不够精细收成应该会有折损,但应该能保证是原来的三倍或四倍。
他说的这个周知府能理解,普通人种的地怎么可能比陈乡候还好?
三四倍就够了!这样的话,在整个临州府种上杂交稻,本府稻米收成能比他府多几倍,不仅交得起地税地租,自家也能吃得饱饭,只要勤劳就不会饿肚子。
稻谷还在晾晒,整个临州就炸锅了,郁子孝在官学里头被人恭喜了个遍,他才知道女婿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两千斤。
郁子孝初时不信,让老友别轻信谣传。
人家连连摆手,说不是谣传,绝对不是谣传。
“这是衙门的人说的,收割那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在,都看着呢!说有两千就有,假不了!”
“陈乡候这次又立下天大功劳,周知府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奏折入京,为他请功去了!郁兄得此佳婿,恭喜恭喜!”
看大家信誓旦旦都说假不了,郁子孝便信了,他心里高兴,但没敢得意忘形,还说呢,陈乡水稻亩产两千斤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农户们都跟着种起来,往后就不怕没粮吃。
“是啊,国库充盈,老百姓家中有粮,军队不缺粮来不缺饷,这样的好日子就要实现了!这都是陈乡候的功劳!”
郁子孝摆手,说不不不!
是天降福祉!是皇上的功劳!是朝廷的功劳!
水稻亩产翻六倍,这个事甭管普通农户或者地主都笑死了,要说笑不出来的大概就只有之前为了多买旱地卖了水田那些。
就从七月份,之前跌下去的水田价格回升,并在圣旨下来之后升到最高,现在一亩良田要出手,你喊二十两也有人要。
却说京城里头也让临州府传来的消息吓坏了,皇上是知道的,知道今年乔越在折腾水稻,到水稻收割这段时间,皇上天天问近身伺候的太监水稻收割了没有?问他觉得还有多久能有好消息传来?
那太监变着法糊弄,都快糊弄不过去了,临州八百里加急奏折抵京,一起送到的还有装在敞开箱子里的两捆稻穗。
其实在运送途中都已经晾干了,虽然重量轻了点,看起来冲击力还是强。皇帝当真使人寻了普通的稻穗来作对比,两捆放一起,高下立现。
再读一遍周崇廉写的奏折,上面说做试验的有几亩田,收成差不多,平均在两千斤,收割的时候并没有让衙门封锁周围,当时有许多农户看着,现在这个好消息已经传遍了临州,整个临州府都在夸皇上是盛世明君治理下的官场清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有天降福祉……
周崇廉是从京城出来的,他最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提笔就是一通好吹,吹完又提到陈乡候为这几亩田付出了多少辛劳,说这年临州特别热,种地十分不易,说他作为知府只是亲自坐镇收割都晒脱了一层皮,更别说侯爷日日要到田边去看,地里的事样样离不开他。
有稻穗作为佐证,周崇廉不怕吹过头京城不信,皇帝也确实没有不信,他信了他完全信了,哪怕奏折里说到这几亩田是精心料理的,普通百姓达不到这个收成,说一般来讲亩产应该在一千到一千四,皇帝也笑死了。
他把奏折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还让太监总管当朝诵读,让朝臣们都高兴高兴。
高兴完下了旨意说怎么推行主要看陈乡候的说法,又给他大堆赏赐,还派了匠人远去临州兴土木给乔越建侯府,鼓励他说继续努力争取搞出更多高产作物来。
命令给到了,赏赐发完,皇帝又派了精兵前去临州任乔越使唤外加保护他安全。皇后也不甘寂寞,横插一脚给乔越的母亲和他妻子加超品诰命。
一时之间,乔家喜事连连。
听说外甥女超品诰命加身,房氏脸色铁青,就连儿子从岑州传来的喜事都没法让他感到高兴。同乔越立下的功劳相比,耀祖的进展太慢了。
房氏气愤,怨天道不公让个病秧子阴差阳错立下大功,反而辜负了她儿子这样勤勤勉勉的读书人!
怀疑人生的当然不止曹家人,还有乔越的便宜儿子阿荣。
他让继爹那句“表哥表妹生残废”给镇住了!
仔细回想最近一年学的作物杂交原理,还真是!想他上辈子生来没病没痛真该庆幸,他运气怪好的!
照继爹的说法,亲戚凑一对儿生个孩儿体弱多病还是好的,天生残疾也不是没可能。
想想这个,再想想渣爹非要跟他娘死磕,变着法哄她骗她把她娶回家去……
什么仇什么怨啊?
非要娶也就算了,娶回家还不珍重,他简直不是人!
作者有话要说: 乔小土豆:没生成残废老天爷真对得起我QAQ
☆、第204章 农家子的荣华路
阿荣托着肥溜溜的腮帮子陷入沉思,他上辈子的亲爹曹耀祖刚读完家里传来的书信。
信统共两封; 一封是父亲写的; 提到陈乡水稻亩产两千斤确有其事; 收割当日金县令便在田边看着; 负责摔打脱粒的是他们衙门的差役。
又说那日没禁百姓; 有不少农户亲眼见证; 凭他们一张嘴,事情都传遍了; 说书的又有新的桥段,在大街小巷里疯跑着嬉笑玩闹的小孩儿都唱起曲儿来。唱的就是皇上好; 皇上贤明才有天降福祉,天降福祉让临州生出活菩萨,陈乡侯种完马铃薯种冬麦; 种完冬麦种棒子; 今年水田大丰收,稻子亩产两千斤!
羡慕嫉妒谁没有?曹老爷同样意难平; 可好歹装出了高姿态; 他在写给儿子的书信里肯定了乔家功绩; 提到从县令大人那里听来的事情; 听说周知府同陈乡侯商量好了; 来年便将这种超级水稻推向整个临州府; 让临州变成国之粮仓。
曹老爷是在给儿子提醒儿,让他和丈人商量看看,总不能干看着临州增产。
和他比起来; 房氏那封信就“真挚”多了。
她全然没掩饰自己的气愤,告诉曹耀祖就因为姓乔的会种地,皇上给他封侯不说,在皇城根下赏了他侯府一座这也不说,现在又要兴土木,派人千里迢迢过来为他再建一府,说地方由他选,格局由他定。
还有!乔越的母亲和妻子也是诰命加身,还是超品,她俩如今是整个临州身份最高的女人,比知府夫人还要高多了。
房氏心中愤慨,在给儿子的书信里问:我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