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起居注-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太皇太后挑起眉,觉得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也乐于冷眼旁观孙媳妇忙忙碌碌。毕竟她只是皇嫂,而不是母后。若不能让王太后、王太妃以及皇长女都对这桩婚事觉得满意,恐怕最终落不到任何好处。更何况,还有她这位长辈镇在上头呢,怎么也不可能让她轻轻松松地选出驸马来。
  “祖母与母后尽管放心,儿臣必定会尽心尽力。”张清皎立即应承下来,“前两日万岁爷也提起过此事,想来大家都疼惜着大妹妹,一直挂念着她的终身大事呢。”
  “也难为他忙碌政务之余,还挂记着此事。”周太皇太后淡淡地道,“皇后可不能让我们失望才好。”
  ************
  离开仁寿宫后,王太后便将张清皎带到了慈寿宫。王太妃早已经等在王太后的寝宫里了,听见外头的高唱声,忙不迭地立起来相迎,脸上带着几分紧张之色:“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大姐儿的事……”
  “你就安心罢,已经在母后跟前提过了,将此事交给了皇后负责。”王太后挽着张清皎在长榻上坐下来,笑望着她,“皇后办事,你还不放心么?尽管回宫等着便是,说不得甚么时候,就会选出一位驸马来给你瞧瞧了。”
  “皇后娘娘办事,我当然再放心不过了。”王太妃舒了口气,满脸感激,“大姐儿的事,也唯有交给皇后娘娘,我心里才觉得圆满。”连放归出宫的那些宫女的婚事,皇后都尽心尽力地替她们安排,皇长女的婚事自然只会越发上心。她一点也不担心最后的女婿人选是否会合适,只是欢喜之余有难免有几分惆怅罢了。女儿陪了自己这么些年,终是要出嫁了,心里便是再舍不得,也只能放开手了。
  张清皎察觉出她眼底的酸涩之意,禁不住道:“母后,王太妃,其实听万岁爷提起大妹妹的婚事的时候,我着实有些意外。在我心里,她还小着呢,眼下便考虑婚事,未免也太早了些。当年万岁爷与我大婚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十八岁了。可大妹妹眼下虚岁不过十四,身子骨尚未长开,不如再留她在宫中自在两三年罢。”
  王太后瞥了瞥她:“原来,茹尚医这些时日之所以与我提起给大姐儿细细调养,是因为你的缘故啊。既然尚医也觉得早婚不合适,那便推迟两三年也无妨。重庆大长公主便是十六岁出嫁,想来母后应该也不会反对才是。”
  王太妃捏了捏手中的帕子,似是仍有些不敢相信,抖着唇问:“当真……当真能再留两三年么?”
  “应当无妨。先选出一位驸马定下婚事,成婚可缓缓而行。若是想仔细择选,仅仅是从数百人中挑一位驸马,前后就须得耗费半年了。”张清皎微微一笑,“再让驸马修习宫中礼仪,择定公主府仔细整修一番,怎么也得半年。而后礼部准备仪注,钦天监选好良辰吉日,咱们挑个迟些的日子办婚事即可。”
  王太妃听得连连点头:“就这么办,就这么办!”她从未受过什么宠,偶然有幸诞下女儿,便一直与女儿相依为命。母女俩感情深厚,别说能留女儿两三年了,便是只能多留两三天,她心里也充满了喜悦。
  “不知母后和太妃对于驸马可有甚么想法?想要一位甚么样的女婿?”张清皎又问,“在择取驸马时,我想参考母后与太妃的想法,也会仔细问一问万岁爷。若是驸马能让所有人都觉得满意,自然是皆大欢喜。”当然,她绝不会忘记征求皇长女的意见。毕竟驸马是皇长女的夫婿,这是她的婚姻,她理应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王太后思索片刻,道:“旁的我倒是不在意,必须是品性上佳、脾气温和的年轻人才好。大姐儿的性情颇有些柔中带刚之意,若是太强势的驸马,怕是容易与她产生龃龉。如果能包容她、理解她,这桩婚事便极好了。”
  王太妃颔首道:“我……我也觉得品性最为重要,皮相倒是其次。此外,大姐儿琴棋书画样样都懂得一些,驸马若也能精通几样,两人便不愁不能琴瑟和鸣了。就如同万岁爷与皇后娘娘这般,闲时对弈、弹琴、作画,便是极好的。”
  张清皎将她们的要求一一记下,笑道:“母后与太妃放心,我定会按照两位的想法,仔细挑选。”征求了这两位的意见后,她又与她们闲聊了片刻,这才带着女官们告退了。不过,离开慈寿宫,她便径直去了咸阳宫——这正是她特地给皇女们开设的女学所在之处。
  前往咸阳宫的路上,肖尚宫给她说明了遴选驸马的大致过程。她听了后,便将遴选过程简单地归纳为了三道程序:
  首先,由礼部张贴榜文,公布遴选驸马的大致标准。若有认为自己符合标准的京城人士,便可递折子去礼部报名,说明自己的籍贯出身等等。经过礼部初步筛选,合格者便可留下来入住诸王馆。
  其次,由司礼监负责从诸王馆中反复遴选。最终从中择出三名最优秀者,将名单禀告给皇帝。若是实在没有合适者,便将遴选的范围扩展至京畿地区甚至是山东、河南等地,直至选出候选者为止。
  最终,由帝后或太后亲自遴选,见一见这三人,从中钦定一位驸马。当然,公主的母亲在这种时候也有发言权。唯独公主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见上驸马一面的,即使贵为金枝玉叶,也只能盲婚哑嫁。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公主出嫁的时候才有封号
  所以,皇长女现在还是皇长女,等过一段时间就有封号啦——仁和公主


第210章 征求意见
  将咸阳宫设为公主私塾; 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了。张清皎时不时便会过来瞧一瞧; 对这座宫殿里的一草一木都颇为熟悉。别看如今的咸阳宫仍是四合院格局; 内里却已经大变了模样。而且,整修咸阳宫的营造法式图是她与几位皇女一同设计的,处处都充满了她们期待的意趣。每每徜徉其中时,便难免涌出些许成就感。
  踏入咸阳宫的宫门; 迎面便是一座影壁。影壁上雕刻着劝学图,看似与寻常的劝学图并无区别; 但再仔细看去; 先生与学生却都是女子。绕过影壁便是院子; 左植修竹; 右植梅树; 北有海棠,中间还设着横贯南北、覆在青石路上的紫藤架。
  无论何时来到咸阳宫里,均可见花木扶疏的景致。或听见竹林簌簌轻响; 或瞧见梅花海棠紫藤盛放,或闻见屋檐底下花盆里的时令花朵散发出的清香。尤其是四五月间,漫步在紫藤架下,徐徐行过如空中花园般的紫藤之路,路尽头更有火红的海棠开放,绚烂到了极致; 亦浪漫到了极致。那时候,帝后二人尤其喜爱在此处散步,在此处流连、徜徉; 或者在紫藤架下荡秋千。
  眼下正是十一月末,雪后初晴,梅树初露芬芳,已是绽出了火红与雪白的花苞。在白雪的映衬下,几株梅树几乎是处处皆可入画,怎么瞧都格外动人。虽说不比得四五月间那般盛放多姿,却也同样夺人目光。
  张清皎扶着沈尚仪缓步来到梅树前,仔细端详了半晌:“瞧着竟是比宫后苑里的梅树还开得盛一些。”说罢,她隐约听见正殿里传来淙淙琴声,不由得静静地立在原地听了半晌。一曲毕,她不由得笑道:“妹妹们的琴艺又精进了不少。可惜我不得空常练习,琴艺一直是原地踏步,说不定还可能退步了。明明竹楼先生一直在身旁,也不得空向您请教。”
  站在旁边的戴义接道:“娘娘这段时日不是得空么?若能每日练习半个时辰,一两年内,琴艺必定会有进展。说来,娘娘以前的琴声听着颇有些不谙世事之感,便像如今这三位殿下一般。少年少女们经历少,琴声也以纯净为上。老奴倒是一直想听听,娘娘眼下的琴声究竟有何改变。经历了这么多是是非非后,想必琴声也应该变得厚重一些了。”
  听了他的话,张清皎若有所思:“如今心境时常纷纷扰扰,倒是不容易清静下来。若以这样的状态弹琴,或许确实会有不同的感受。”刚开始练琴时,须得平心静气才能弹出好曲子,心乱琴音便会乱。到了眼下这个阶段,也许便不能仅仅只是平心静气,而是要尝试着融入自己的感情与情绪了。心乱而琴音不乱,或许指的便是这一阶段。
  这时,正殿门吱呀轻响,皇长女领着两位妹妹缓步而出,满面惊喜:“果然是皇嫂。方才我还道似是隐约听见了皇嫂的声音,却迟迟不见有人禀报,满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呢。既然来了,皇嫂怎么不派人过来说一声呢?”
  “见这几株梅树开得好,一时便忘了。”张清皎微微一笑,“恰巧又听见你们弹琴,所以出了一会儿神。”
  “外头这么冷,皇嫂还是赶紧进来说话罢,可别着了凉。”皇长女笑道,将她迎进了正殿,挽着她的手臂坐在了温暖的薰笼旁边。殿内烧着的是没有任何烟火气的银霜炭,但细心的宫女依旧用薰笼将炭盆盖住,上头覆了彩绣罩。若不小心碰触了薰笼,也只能感觉到融融暖意,并不会烫手。
  “皇嫂怎么得空过来了?”皇次女与皇三女也都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这段时日听说坤宁宫一直忙着放归宫女之事,我们都不敢去打扰了。”
  “怪不得我觉得坤宁宫最近失了几分颜色呢,原来是缺了你们的缘故。”张清皎勾起唇角,捏了捏皇三女圆圆的脸庞,“放心罢,便是再忙,我也能抽出时间与你们说说话。你们来了,我倒是能偷个空歇息片刻呢。”
  “真的么?那明天我们便去坤宁宫给皇兄皇嫂问安。”皇次女与皇三女笑眯眯地回道。皇长女也抿着唇笑起来:“我还寻思着,最近是不是得找个借口去坤宁宫见皇嫂呢。既然连借口都不必寻了,皇嫂可别嫌弃我们天天过去。”
  “嫌弃甚么,喜欢还来不及呢。”张清皎笑嗔道。
  三位皇女相视而笑:她们自然知晓皇嫂很喜欢自己,可刻在骨子里的谨慎早已影响了她们的性情。即使对皇嫂充满了景仰与依赖,她们也依旧小心翼翼地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就算是撒娇也并不敢像寻常的小姑娘那般随意,唯恐自己若是不慎越了界,便会失去皇嫂皇兄的喜爱。
  不多时,休息时间便结束了。皇次女与皇三女各有不同的课程安排,只得一步三回头地去了东配殿与西配殿。皇长女暂时推迟了自己的课程,取出了她向尚宫局要来的宫人名籍簿。自从开始辅助张清皎处理宫务后,她对经济庶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每天仅仅是计算收支也能发现不少乐趣。
  “皇嫂,这些时日我细细算了算,给放归出去的那些宫女置办嫁妆耗费的银两应该不少罢。不过,这些银子拢共也不过是她们三五个月的月例银子罢了。只要想到给了这三五个月的月例银子,日后便不必再给了,我心里便松了口气。”
  “是啊,她们离开就已经减轻了宫里的负担,这些嫁妆给得很值。更何况,嫁妆并不仅仅涉及到银两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问题。”在后世,辞退员工可是须得给赔偿的。因此,张清皎一直将这笔嫁妆视为必须的支出。那些归家的、自谋生计的宫人给得少些,却也足够让她们都感激涕零了。
  皇长女转而又想到了最近仁寿宫里传出来的风声,不由得一叹:“只可惜,皇嫂才刚放归两千宫人,祖母又念着采选之事了。好不容易才节了流,眼看着刚有些起色呢,又该耗费不少了。”
  “即使这一回采选的人数多些,总归也不会超过五百人。减了一千五百宫人,暂时也够了,不宜再往下减。而且,节流之策不仅在于宫人,还在于内官。不过,内官不能靠着放归来减少数量,只能与开源之策结合考虑了。”张清皎弯起唇角,“节流不过是中策,开源方是上策。”非郡王以上的皇室不得用内官,若是将这些内官赶出宫,他们几乎寻不着存身之所,因此须得好生安排才行。
  “开源之策?”皇长女双目一亮:“皇嫂可是有了想法?”
  “不急,慢慢来罢。”张清皎笑道,“最近你也一直跟着忙前忙后的,不如好好歇息一段时日。经济庶务之事实在太过繁琐,你也不宜牵涉太多的精力。等到你有了自己的公主府,再好好地合计也不迟。”
  闻言,皇长女似是感觉到了她话中有话,面上不自禁地便浮起了红霞:“皇嫂……”
  自从满了十三周岁后,她也时不时便听王太妃提起自己的婚事。可她总觉得成婚离自己尚且遥远,心底也有些不愿离开母亲,不愿离开皇兄皇嫂,不愿离开宫里,所以刻意地将此事抛在了一旁。想不到,如今皇嫂竟是婉转地提了起来。这便意味着,她的婚事已经提上日程了?羞涩之余,她难免有些紧张不安,满心都是不舍与忧虑。
  张清皎握住她的手,察觉她的眼睫抖了抖,眼底流露出的不全然是羞窘,便坐得离她更近了些:“今天母后提起了给你选驸马之事,想来是王太妃求到了她跟前。王太妃与你提过此事么?”
  皇长女微微点头,连耳后都带着淡淡的红:“娘在我跟前提了几回,还让我来请皇兄皇嫂替我做主……”可她心里始终带着些许抗拒,便忽略了此事。且每日都忙着课业与帮皇嫂的忙,她始终没有空闲静下心来细细思考。
  “祖母与母后将此事交给了我负责。”张清皎轻声道,“所以我便想着来问一问你——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不知道……”皇长女低声道,眸中多了些茫然无措,“我只觉得,如今这样的日子便极好,从未想过别的。若能一辈子住在宫里,每天帮着皇嫂处理宫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替皇嫂分忧,跟着皇嫂一起顽耍,于我而言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我也觉得,如今这样的日子便极好。你们都留在宫里,只需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必建甚么公主府,也不必下降驸马。咱们一家人和和乐乐地在一起,每天心里都觉得很安稳。”张清皎接道,见皇长女听得连连颔首,捏了捏她的鼻尖,“但你们到了年纪,总是要成家的。便是我再舍不得,也不能耽误了你们,更不能辜负了长辈的期望。”
  “皇嫂,身为女子,便必须出嫁么,便必须成家么?”皇长女有些黯然,“出嫁有甚么好的?成家又有甚么好的?若是不能像皇兄与皇嫂这般情深义重,这般相知相许,成婚有甚么乐趣可言?”
  听了她的话,张清皎有些无奈,心里满是感慨——皇长女的想法在如今可谓是惊世骇俗了。便是后世的单身人士也依旧须得承受异样的目光,更不必提眼下这个时代了。对于此世的绝大部分人而言,婚姻都是理所应当、毋容置疑的人生过程,而且多数人连婚姻对象都没有权利选择。
  她也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须得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但这个时代容不下“异类”。况且,小姑娘也并非是真的想单身,而是有些“恐婚”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_(:3∠)_,仁和公主挺好哒
  我在想是不是应该还是按照以前的cp
  看她和驸马的关系应该不错,生了五个儿子
  孝宗:=口=
  小张;=口=
  ————————————————————
  马上要进入本卷的小高潮了,卡卡卡卡文了


第211章 驸马遴选
  “说实话; 我出嫁前也觉得; 既然在娘家的日子过得很舒坦; 又何必孤零零地去一个陌生的所在,与一群陌生人虚与委蛇呢?但这世间断然没有无缘无故不成婚的男女,否则不仅会被人当作异类,还会连累族中兄弟姊妹的婚嫁; 全家人都受人指指点点。”
  张清皎轻轻一叹:“所以,那时候的我; 是为了家人而不得不嫁; 亦是为了不承受世人异样的目光而不得不嫁。每个人都觉得到了适龄便该成婚; 无论这桩婚事是好是坏; 都不能例外。我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一罢了; 自然只能接受现实。”
  皇长女听得目光微动,低声道:“那皇嫂被选为太子妃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很意外。”张清皎弯起唇角,“以我的家世; 能被选为太子妃,真的很不可思议。我的家人都以为我只是来走个过场,说不得能靠着这次采选增加些许名声,日后也好寻一桩好婚事高嫁。嘘,这话我从未与万岁爷说过,你可不能悄悄告诉他。”
  “皇嫂放心; 我保证不告诉皇兄。”皇长女双眸中带着笑意,“仔细想来,皇兄与皇嫂成婚之前; 也不过是在甄选时见过一两面罢了。分明是陌生人,为何偏偏却能两心相许,还能一生一世一双人呢?”
  “大约这便是缘分罢。刚见到万岁爷时,我很紧张,心里一直在琢磨该如何与他相处。毕竟,以前我想象中的夫君大约应该是年轻的文士,身份地位绝不可能如此尊贵。后来我宽慰自己:听说他性情温善宽容,应当很好相处罢。只要我万事小心些,大概便能与他相敬如宾地过一世了。”
  如今再想起成婚之初的那些念头与打算,仿佛都带着一种奇妙的色彩。张清皎禁不住笑了起来,心里充满了感怀。那时候的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会如此幸运,能够在这个时代遇见属于她的命定之人;那时候的她也从未想过,内心深处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竟然都会渐渐变成现实。
  皇长女若有所思:“其实,皇嫂在成婚的时候也并不知晓,自己想要的夫君究竟是甚么模样么?我……我也没有细想过,只是一直羡慕皇兄与皇嫂的感情,也想要一位独属于自己的夫婿,日后像皇兄皇嫂那般相知相许。”
  “说从未细想过也不尽然,年少慕艾,总归是有些幻想的。”张清皎眨了眨眼睛,附在她耳边,“俊美白皙,优雅和善,体贴专情,熟读诗书,擅长琴棋书画——我理想中的夫君便是这样的,万岁爷可不是每一样都很合么?”
  “不过,刚开始不熟悉的时候,我难免会有些担心自己须得与许多女子分享他,所以努力克制着不让自己投入太多的感情,生怕会受到伤害。但后来我发觉,只要彼此都足够在意对方,许多担忧都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皇长女脸上的红晕越发浓了几分,双眼却已是亮晶晶的:“皇嫂,我也不想与别人分享夫君。既然我只有他一人,他为何不能只有我一人呢?若是他能有通房小妾,我却只能孤孤单单守着他,岂不是不公平么?”
  “那咱们选驸马的头一条,便是绝不许三心二意。若敢有异心,教你受了委屈,万岁爷和我必定不会放过他。”张清皎道,心里感慨这孩子的想法真是越来越超前了。不过,她是金枝玉叶,是皇帝的妹妹,又何须像那些寻常女子那般委屈自己呢?
  “缘分这种事非常奇妙,世间不会有全然相同的人,也不会有完全相似的缘分。但若是分辨不清自己的喜好,便很难寻得合意的。不仅如此,还须得彼此都有意才好。所以,你还是须得仔细想想,自己究竟钟意甚么样的人。”
  “可我一时间……实在是有些想不出来……”皇长女蹙起眉来。
  张清皎便牵着她来到书案前,铺开宣纸,执起画笔。她在左边用几笔粗粗勾勒出了一位手执弓箭、威风凛凛的年轻小将,肤色微褐;右边画了一位宽袍大袖、握着书册的青年文士,肤色白皙。而后,她简单地在两个人旁边写下了一些词,如长相、皮肤、身高、体型、擅长之事等等。
  “瞧,这一位生得高挑健壮,肤色微黑却是个俊俏儿郎。他自幼骑射出众,一直想着当一位将军保家卫国,每日都须得费些时间在校场里练武。他也读过书识过字,字写得极为凌厉,更喜欢读兵书与策论,不喜看诗词歌赋。他倒是喜欢下棋,觉得对弈便如战场,你争我夺很是痛快。”
  “这一位生得瘦削颀长,肤色白皙,面貌俊美。他喜静不喜动,每日喜欢在书房里看书,时不时也会自己吟诗作赋。琴棋书画他都擅长,尤其喜爱练字、作画与弹琴,棋艺也颇为通晓。他通常不喜外出,唯独同窗们的文会是必去的,偶尔也会去各处观赏美景作画,平日里浑身都是墨香气。”
  “好妹妹,你仔细想想,自己究竟喜欢哪一种呢?又或者,这两种人身上都有你喜好的特质,你也可择取出来。”
  皇长女端详着这幅画,认真地道:“皇嫂,我还须得仔细想一想。”她原本便并未开窍,从来不曾仔细想过此事,自然一时间怎么也说不出希望未来的驸马应当是什么模样。
  见她如同处理宫务那般认真,张清皎禁不住揉了揉她的头发:“慢慢想,不着急。若是你有些不确定,可以再想想史书上的那些人物,也想想自家兄弟们。他们身上的哪些特质是你觉得不错的,哪些特质是你不喜欢的。”
  这种时候,她难免觉得庆幸——幸而长辈们都已经答应多留这孩子两三年了。否则,若是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嫁出去,与一位不知是喜爱还是厌恶的驸马生活一辈子,谁能放心呢?这样一位好姑娘,理应过得美满幸福才是。
  ************
  就在皇长女正琢磨着未来驸马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时,朱祐樘已经命礼部张贴了谕旨。谕旨中道,长妹钟灵毓秀,已至适婚之龄,故而特为她遴选驸马。凡在京官员以及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