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起居注-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容易熬到文华殿那头放了学; 两人赶紧来到坤宁宫。
“你们这是备了多少东西?”张清皎既惊喜又无奈; 嗔道; “宫里能缺甚么?你们备上一两样,让他新鲜新鲜便够了,怎么还大包小包地带进来?”打开那些礼物一瞧; 却是什么都有。既有新奇精致的玩具,亦有连她这辈子都没怎么见过的、带着强烈民族色彩之物,指不定是从哪些店铺里淘换来的。
“宫里甚么都不缺,就缺这些。”张延龄大喇喇地道,“姐姐,你给小外甥准备的玩具虽然多; 但这些民间的玩意儿反倒是不曾见过罢?我也是带着人走遍了街巷,好不容易才寻见这些的。买了回来之后,爹和大哥不让我就这么送进宫; 又找了信得过的工匠在咱们家里重新做了一份,这才让我带进来。”
张鹤龄瞥了他一眼:“既是给太子殿下用的,自然须得格外注意着些。”谁知道外头买的这些玩意儿究竟干不干净?事关太子殿下,再如何小心也不过分。这些玩具都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做的,每日都有亲信管事盯着工匠,确定工匠没有做任何多余之事。唯有如此,父亲与他才能放心地让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将这些玩物带到宫中。
“你们有心了。”张清皎很是动容,拨弄着那些看似粗糙其实颇有趣味的玩具,又垂眸望向那些民族风之物,“这些也是送给大哥儿的?这些银饰、首饰,大哥儿怕是不能戴罢。若换了是姐儿,倒是可以戴一戴。”
“这些也不都是给小外甥的,姐姐若觉得有意思,便留着瞧一瞧,图个乐呵就是了。据说这些是西南之物,还有从西南流出的乌斯藏之物。这些是安南、占城、暹罗等地之物,这儿还有从西域流入的……”张延龄凑过来,嘿嘿笑着,“都是我四处淘换的,不怎么值钱,却胜在有趣。”
他走街串巷的,好不容易才遇见一二据说来自边陲的商人。因着这些小物品并不珍贵,便没有甚么人感兴趣,才教他捡了便宜。饶是如此,他也早已花光了自己的月例银子,还从账房支取了数百两,每日都过得紧巴巴的。
“确实挺有趣味。”张清皎笑道,让云安将这些物事分门别类地收拢起来,“最近你的心思该不会都在这些身上了罢?武艺还练着么?囿苑那头不去了?”
张延龄挺了挺胸膛:“一直跟着王家兄弟练着呢。两人都说我挺有天分,虽然底子有些薄,但勤练个几年,便能学得骑马开弓的真功夫了。这些玩意儿都是休沐得空的时候去寻的,不妨事。至于囿苑,如今是没空去得那般勤快了,但隔十天半个月的还得走一遭。”说着,他颇有些怅然:“等我有了自己的马,大概便不会天天惦记着囿苑里那群家伙了。”
“你若真能学了一身功夫,我便让万岁爷给你一匹好马。”张清皎笑道。
张延龄脸上瞬间绽放出光彩来:“真的?姐姐放心,到时候只管让姐夫来考校我!”他在得知王链、王钧兄弟都有自己的马之后,做梦都想要一匹马。可劣马易得,良马却不容易寻得,而且还奇贵无比。算算他的月例,就算提前将二三十年的例银都支取出来,也未必能买到最好的西域马。如今有了自家姐姐这句话,他的马总算是有了一线曙光,怎能不满心惊喜?
“姐姐,到得考校的时候,可得请姐夫仔细些。不然,一匹好马若跟了他,那便是暴殄天物了。”张鹤龄在一旁凉凉地道。张延龄闻言,皱着鼻子瞪了他一眼,低声哼道:“我知道你是嫉妒我。等我有了马……你就嫉妒去罢,怎么也不给你骑……”
张鹤龄只当没听见,张清皎勾起唇:“你也不能只顾着学业,反倒是忽略了打磨身子骨。听说科举考试须得在贡院里熬上好几天,若没有一付好身体,指不定就会病倒在考场里了。不仅是你,崱缍痛扛缍捕夹氲米⒁庾判R悄隳苈晕⑾耙幌捌锷洌饶闳≈辛诵悴牛乙舱昭猛蛩暌阋黄ズ寐怼!
张延龄一愣,不由得撅起了嘴:“如果只是略通骑射,用得着给他好马么……这才是暴殄天物呢!”
张鹤龄斜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姐姐放心,我省得,也会让表哥和纯哥儿多走动走动。至于骑射,每逢休沐之日,我会带着他们去京郊的庄子里练习练习。”
他家先生之一李东阳的儿子便是这一场乡试在考场上病倒了,他曾去李家探望过,也知道身体的重要性。且看看朝中的阁老们罢,哪一个不是老当益壮?若想往上升迁,不仅得有能力、有耐心,也须得有一付好身体,方能熬得过漫长的时光。那些熬不过的,又哪里能升到部堂高官?更不必提进入内阁了。
“最近家里还好么?”张清皎又问,“伯祖母和爹的身子可还硬朗?”她如今从来不问金氏,张峦与张鹤龄兄弟也从来不提。既然不问也不提,那说明金氏应当过得算是不错,但这也与她没有多少干系了。
兄弟俩对视一眼,张延龄的眼神有些飞飘,张鹤龄心知就凭他这模样也不可能瞒得住自家姐姐,便只得老老实实地招认:“爹最近有些不太舒服,刚开始还硬撑着。后来撑不过去了,教伯祖母狠狠地说了一通,这才请了仁安堂的谈老先生过来诊脉。”
张清皎有些担忧,禁不住追问道:“这是甚么时候的事?脉象如何?你们每日入宫,怎么也都不与我说一声?要是早与我说了,还可派一两位太医前去看看。家里要是缺了甚么药材,我这儿也应有尽有。”
“爹不是怕你跟着担心么?所以才叮嘱我们不准说。”张延龄摸了摸鼻,有些不自在地道,“而且,谈老先生也说了,不是甚么重病,只是最近早晚寒凉,有些受了风,引发了过去的旧疾。”
“姐姐放心,确实不是甚么要紧的症候。爹前些天还撑着上朝呢,若不是伯祖母生气,只怕他还不肯安分养病。”张鹤龄道,“谈老先生的医术,姐姐你也知道,太医院里哪有比得过他老人家的。连他也说,只需定期针灸,每日按时饮药,好好休息,别多思多虑,爹就能养好身子了。”
张清皎这才松了口气,让他俩将主要的方子都写下来,着尚医局的女医看一看,同时派人去库房里拿顶级的药材给他们带回去。“你们俩记住了,日后这种事可不许瞒着我。就算爹叮嘱了你们,你们也须得尽快来告诉我,明白了么?”
想起家中的老爹,兄弟俩默然无声。而后便见自家姐姐微微眯起眼,一字一字地重复道:“明、白、了、么?”
不知为何,张鹤龄忽然回忆起了年幼时被姐姐各种严厉教训的场景,禁不住微微一抖,忙应道:“我知道了,姐姐放心。”
张延龄年纪小些,曾经被姐姐教训过的记忆都已经十不存一。饶是如此,见平日里总是逮着他教训的大哥如此乖顺的模样,他也不由得抖了抖,赶紧跟着道:“不管什么事,我都绝不会再瞒着姐姐!”
张清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蹙起眉一叹:“最近病倒的人可真是不少。仙游不知怎地也病了,眼下还在养着呢。”
小姑娘病势汹汹,据说也是贪凉用多了冰所致。幸而有女医们及时诊治开药,给她细细调理,日后才不至于留下什么隐患。不过,她眼下轻易受不得风,见不得太多人,也须得因饮药忌口,恐怕是无法参加周岁宴了。为此,小姑娘很是郁闷,每日都派人前来探望小侄儿,还写信向她撒娇。
张鹤龄与张延龄听得仙游公主的封号,也并不太在意,毕竟他们与这位皇妹并不熟。就听张清皎又问:“爹恢复得如何?可能来参加周岁宴?如果谈老先生说不许他出门,你们到时候可千万别将他放出来。”
张家兄弟心里对自家老爹致以诚挚的歉意,口中立即答应道:“姐姐安心,如果谈老先生不许,我们怎么都不会让爹出门的!”
寿宁伯府,饮了一服苦药汤子的张峦躺在床上,正盘算着自己在九月二十四日外孙周岁宴的时候是不是能进宫了,冷不防便打了个喷嚏。他还不曾怎么样呢,服侍他的小厮赶紧给他披上衣裳盖上锦被,无比紧张。
“安心,安心。”张峦严严实实地盖着被,还不忘道,“别告诉老夫人,也别跟两个哥儿说,免得他们一惊一乍的。明日谈老先生来了,请他直接到我卧房里来说话。”这可是外孙的周岁宴,他能不去么?就算谈老先生不让他出门,他怎么也得磨得他松了口!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张峦、仙游公主都是在弘治五年八月去世的
╮(╯▽╰)╭,这次就病一场得了
——————————————————————————
周六没更,所以今天早点更~~
如果没有意外,今天凌晨或者明天会加更,么么哒
第311章 远方变故
正当寿宁伯即将与自家儿女斗智斗勇; 争取外孙周岁宴那日出门进宫的时候; 大约不会想到——遥远的数千里之外; 有人一直对他的宝贝女儿与外孙心怀怨念。
江西,钟陵县,钟陵郡王府。
一个丫鬟正殷勤地引着一名打扮颇为富贵的妇人来到一处院子里。从正房中迎出了一位风姿妩媚的少妇,眉眼间带着几分慵懒春情; 举止似有些说不出的曼妙与贵气,令人禁不住便想将目光一直停留在她身上。
若是有宫中女官在场; 一眼便可看出; 这少妇曾受过严格的宫廷礼仪训练。然而; 不知怎地; 原本优雅贵重的种种礼仪; 在她的举手投足之间,却多了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诱人意味。与那些刻意卖弄风情的寻常女子相比,无疑更多了些独特的韵味。多少男子见了; 都未必能把持得住,更不必提性好渔色的钟陵郡王了。
“我的儿,你出来做甚么?”妇人赶紧上前挽住了她,“你如今身子不同以往了,可得好好歇息。”她左右看了看,见四周无人; 低声道:“指不定两三个月后,便能生下位镇国将军呢。”钟陵郡王已有年长的嫡子,继承郡王之爵大概是没有指望了; 镇国将军却是怎么都少不了的。虽说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但怎么也是正一品的品级,依旧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肚腹已然耸起、身形依旧窈窕的少妇闻言,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眼底反而透出几分阴鹜来。她将妇人带到正房内,挥退了身边的丫鬟,问道:“娘可派人去京城打听了?此事果然没有任何消息传出来?”她不信,这世上怎会有不在乎妻子曾经订过亲的男子。更不必提,那位还是九五之尊,怎可能隐忍得下去?
妇人皱眉劝道:“我的儿,王爷不都说了么?这事儿既然没闹出甚么水花来,咱们便千万别再理会。万一惊动了锦衣卫,咱们家说不得会被逮进诏狱里去!你爹好不容易在钟陵县站稳了脚跟,下一任便要迁转县令了,这节骨眼儿上可不能出甚么事!”
少妇的脸色猛地沉了下来:“那便是说,娘根本不曾派老家人去京城?!”
“……”妇人被她的神情所慑,嗫喏道,“去了,去了。你每回都要问起这件事,我怎么可能没有派人去?只是京城离钟陵太远了,他们还没过来回话,也就在路上传了几封信而已。”她顿了顿,似是回忆了一番,才接着道:“四月间据说张家大房一脉有桩婚事,在京中寿宁伯府举行。张家人便都进了京,连同自家的女婿也都带去了。”
少妇目光一亮:“也就是说,孙家那个男子也进京了?”
“是,不仅进京了,还入宫面圣了。”妇人道,“前后因为这桩婚事,张家人进了好几趟宫呢,没听说发生了甚么事。婚事结束后,大房的两个孙女和女婿便都留在了京里。听说他们都会在京中书院里念书,准备科考。”
少妇怔了怔,难以置信地反问道:“就……就这么安安生生地在京里住下了?!宫里没有任何反应?难道兴济的消息根本没有传进宫?不是说,还打算派人去京里散播消息么?张家就不怕此事被揭穿吗?!”
“四月初就有锦衣卫去了兴济一趟,谁敢在外头乱说甚么?生怕抓不住咱们吗?那可是皇后,不是甚么寻常的官宦妇人!”妇人急了,“我的儿!咱们还是安生些罢!你如今深受郡王宠爱,眼看就要生下一儿半女,在这郡王府里站稳脚跟了!要是闹出甚么事来,对咱们家又有甚么好处?!”
少妇只觉得胸口发闷,恨恨地捂胸软倒在了榻上。
呵呵,安生?她怎么可能安生得下来?!她现在算甚么?不过是一个郡王的妾室而已,身上连个诰命都没有!就算生了个儿子,请封诰命也须得看王爷与王妃的脸色行事。毕竟她不是第一个生下儿子的贵妾,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只是眼下最为受宠罢了。
可是那个人呢?不仅短短半年就从太子妃一跃成为皇后,竟然还是独得宠爱的皇后!前几年她还能暗中讥笑她就算独宠又如何?还不是不下蛋的母鸡?可如今呢?她竟然运道奇佳,一举便生下了儿子,才几个月大就被封为了太子!!
如果当初……当初被选中的是她……指不定她就能成为六宫独宠的皇后!就能生下太子,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她的地位!!都怪那张氏,看着温顺老实,实则奸狡无比!明明是订过婚的女人,还敢应选太子妃!!若不是她……若不是她……当初被选中的一定是她!
“哎哟,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子不舒服?”妇人忙要唤丫鬟进来,少妇紧紧握住她的手,咬牙道:“不妨事。娘,我之前让你将前几个月的邸报带来,邸报呢?你可带过来了?”
“几个月前的邸报,你读了又有甚么用?”妇人嘟囔着,从袖中取出几张纸来。她只是略识几个字罢了,自然不知女儿想读的究竟是甚么。便见少妇将这些邸报理了理,一眼便看向了三月明发的几封敕旨。
一者是给皇子赐名“厚照”的敕旨。
朕惟君天下莫先乎德,而德明惟明,尤君道之所重。故书称尧曰光被四表,易赞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此之谓也。咨尔元子,皇后所生,天资秀发,日表英奇,福庆诞钟,统承攸属,兹特赐名曰厚照。夫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尔当顾名思义: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全所得天赋之正理,而无或蔽极;所存心体之高明,而无或累扩而充之。向明之地惟德以居,文明之治惟德以成、惟德以昭;格上下神祗,惟德以丕显。丕承谟烈,允若时则,四海虽广,兆民虽众,无不在于照临之下。而朕之主器永为得人,祖宗万万年大明之基业足以传嗣,而有光矣。尔惟钦哉,服此明训。
二者是给皇子封太子的制诰。
皇帝制曰,自昔帝王恢弘万世之业,必建储贰以系四海之心,是以根本固而国势,安人心和而万事理。朕承祖宗丕绪,深怀永图,预建元良,以定国本。惟尔元子厚照,轩龙毓秀,虹渚兆祥,岐嶷夙成,伟然天日之表寰,区属望宜乎主鬯之归。兹特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夫仁以广爱,孝以奉先,诚敬以正心,修身明哲以抚世御物。斯皆赖学问之功以成,而众善之所由备,良莫先乎此也。尔尚服膺明训,永底于成用,承朕万年之统序,无违益衍祖宗垂裕之鸿休无替矣。尔惟敬哉。
三者则是册封太子之后所颁布的诏书,大赦天下。
诏曰,帝王统御天下,必立储副以定国本、以系人心。斯能长治久安,而绵鸿业于无疆也。朕继祖宗天序,登极五年,夙夜忧勤,恭膺天眷。元子厚照,轩龙毓秀,资表异常,福庆攸钟,华夷均戴。兹者皇亲公侯驸马伯文武群臣累表率吁,劝请立储。朕俯鉴悃诚,仰承慈训,皆谓主器不可以久虚,舆情不可以固拒。事在当举,理难终辞。爰择日祗告上下神祗,授厚照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益增九庙之光,丕衍万年之祚。国家大典,中外同欢,宜敷茂恩,用慰颙望,所有合行宽恤事条开示于后……
即使仅仅只是些制式诏书,也能从中看出皇帝陛下对于独子的爱重。看看那些词罢——甚么“轩龙毓秀”、“资表异常”,甚么“虹渚兆祥”、“福庆诞钟”。这些也就罢了,最让她碍眼的却是“皇后所生”、“元子”两个词!
呵呵,是啊,她是一辈子都别想生出“元子”了!可张氏却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她的孩子也是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元子”!她的儿女出生之后,顶多只能封个镇国将军、县主;她的儿女却是太子、亲王、公主!!
命运何其不公啊!为什么当初选上的偏偏不是她,却是那张氏!明明,明明当年对太子动了心的是她啊!
想到此,少妇心头一疼,只觉得喉头一片腥热。她低下头,微微启开口,就见几滴血落在了邸报上。旁边的妇人吓得尖叫起来,忙不迭地要唤丫鬟。她赶紧将邸报叠起来塞进袖子里,正要安抚母亲,却忽然觉得腹部也疼了起来。
“血!出血了!!”妇人愣愣地盯着她渐渐洇红的裙角,再次尖叫起来,“快!还不快请大夫!产婆……产婆也得请来!这可如何是好?不是还有两三个月么?怎么这么早便开始发动了?不!一定不是发动,只是动了胎气!!”
钟陵郡王府的正院,王妃正满脸疲倦地倚坐在窗边。听得管事娘子匆匆来禀报,说是湖边院子里的那位似是已经发动了,她挥了挥手道:“给她找个大夫,再将府里一直用着的产婆寻过来。动作快些,可别让她逮住了机会在王爷面前胡言乱语!”
管事娘子忙答应着下去了。不多时,又有一位管事娘子匆匆来禀报说,东侧跨院里有位也要生了。王妃冷笑道:“今儿可真是巧啊,一个比一个赶呢。不过,咱们家王府又要添丁进口了,这可是件大喜事啊。赶紧再找个大夫,去王府外请个产婆。”
几个时辰后,王妃听说湖边院子里那位生了个瘦弱不堪的哥儿,只哭了两声便夭折了,而跨院里的那位反倒是生了个健壮的哥儿。她双手合十,说了声阿弥陀佛,挑眉道:“这一喜一悲的,也算是常事了。不过,王府添丁是喜事,可万万不能教某些人的丧气给冲淡了。去跟刘娘子说一句罢,她定会理解我的难处。”
刚因孩子夭折而哭昏过去的刘氏听得王妃派人来传的话,咬紧了一口银牙。许是郁怒太过伤身,她竟是又吐了几口血,再次仰倒了过去。昏迷之前,她似是隐隐约约地听见有人低声道:“也算是咱们娘子倒霉,那头哥儿的八字听说不太好。咱们哥儿的性命都是被他妨克的!唉,可怜咱们哥儿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瞧一瞧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是过渡章,把前面的线索都综一综
刘氏就是个npc,而且重点不在于她的异想天开,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她是怎么坑爹坑娘坑自己也坑钟陵郡王的╮(╯▽╰)╭
——————————————————————
其实这章的重点是,我觉得要从别人的角度看看皇帝陛下封太子的敕旨……以前都是直接放,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回过头来看看,别有滋味啊。“元子”神马的,看得出陛下想炫耀的心了。
预计加更会在凌晨产生~
第312章 太子周岁
不过数天; 便到了九月二十四日皇太子周岁宴的正日子。接到宫中传召的皇亲国戚们纷纷按品大妆; 乘车来到玄武门之北的万岁山前。万岁山外门北上门附近立着一群锦衣卫; 正仔细验看着所有人的身份。
锦衣卫对京中的皇亲国戚几乎是了如指掌,其中更不乏出身于皇亲国戚者。由他们验证来者的身份,自是不会出现任何疏漏。如有不太熟悉的生面孔,他们也会细细盘问清楚; 让数名家人联保,方会将其放进万岁山中去。毕竟; 眼下帝后、太子以及太后、太皇太后等可都在里头; 他们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丝风险。
众人徐徐通过锦衣卫把守的北上门; 到得万岁门前; 便有一群小太监与宫人低头守候着。如果一家子人都到齐了; 小太监便负责将男宾引到寿皇殿前的观景台坐下,宫人则负责将内眷带到太皇太后等贵人所在的观花殿中。当然,他们有步行上山与乘小轿上山两种选择。如果体力不错; 便可一边赏景一边听着呦呦鹿鸣徐徐上山;若是年老体衰,或者无力上山,坐在小轿上看景致同样颇为不错。
寿宁伯一家亦在其中。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这回他们家来的不再是父子三人,而是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十余人。不仅何氏、张纯夫妇、张絮都来了; 连沈家三口,张清瑜与张清璧也都带着相公来了。乍一看去,寿宁伯府的人丁倏然变得格外兴旺起来。张峦、何氏乘轿; 其余人都在旁边步行,瞧上去亦是热热闹闹的。
来到观景台上后,张峦扶着张鹤龄,分别与周家、王家等见礼,随后便满头大汗地坐了下来。张鹤龄兄弟俩无奈地望着他,心里几乎不约而同地开始盘算该如何向自家姐姐交差。可爹坚持一定要过来,连谈老先生和伯祖母都拦不住他,他们又能怎么办呢?难不成他们还真能顶着不孝子的名声,将他关在府中不成?
观花殿内,张清皎也已经从何氏处得到了消息,无奈地叹道:“看来,爹是怎么都不愿错过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