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起居注-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夜半时分,帝后方离开张家回宫。张峦带着张鹤龄与张延龄立在寿宁伯府门前,目送那几辆清油马车缓缓远去,心中既释怀又怅然。释怀的是,女儿终是有机会回了一趟家;而怅然的则是,不知何时还有机会在家中见着她。这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父女甚至都不曾说过几句话。
“爹,方才阿筠与我说,姐姐走动间颇有些小心,或许应该是又有好消息了。”张鹤龄忽然道,“若这回是位皇子,姐姐的位置便彻底稳住了。日后再也不会有人还拿姐夫膝下子嗣单薄来说事了。”当年宣庙膝下不也只二子?有两个中宫所出的嫡子,已经足够了。
“我倒觉得皇女更好。”张延龄道,“大外甥对妹妹可是照顾得很,若是有了弟弟,指不定每天带着弟弟上蹿下跳的,满宫闹腾。”
“无论皇子与皇女,都随缘就是。”张峦捋了捋长须,摇了摇首,“我只希望一切顺利,别让她伤了身子。”多子多女自然是福,可是所有福分的前提皆是女儿身体安康无恙。不过,有尚医局在,应当无碍。如今宫中的尚医局、宫外的“仁安堂”,医术和名气都远远胜过了太医院,他大可放心了。
************
上元之夜这次出行,不仅令朱祐樘心情愉悦,还收获了一个喜讯。而对朱厚照而言,自是大开了眼界,一连几天他都专注于画灯市的“舆图”。看着像是“舆图”,其实只是将他的所见所闻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记录下来。在张清皎看来,更像是图画日记。即使是年纪最小的小公主,也咿咿呀呀地惦记着自己的兔子灯笼,每每瞧见哥哥画涂鸦灯市,都仿佛瞬间便能看懂似的很是兴奋。
见兄妹二人皆沉浸其中,张清皎自是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索性也给小闺女一些墨汁颜料,随便她在纸上盖手印儿。小家伙顽得可高兴了,仅仅是盖不同颜色的手印脚印,便能顽两三个时辰。待到朱祐樘回来的时候,不仅瞧见了一只乌黑的皮猴子,还有一只五彩斑斓的小猴子,顿时便乐了。
“你只顾着乐,可不知道,咱们家闺女一直都想尝尝那些颜料的滋味。我可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教人看住了她。”张清皎笑道,“下回不教她顽颜料了,便用花碾碎了的汁液给她顽罢。都是能制成胭脂香粉的,还能做点心吃的,想来她吞下去也没事。”
“像她这样的年纪,便是不管拿到甚么都想尝尝滋味的。”朱祐樘道,丝毫不嫌弃地将两只小猴子搂起来,完全无视了自己身上沾染的墨汁与颜料,“眼下没有花,只能等开春的时候再让百工坊研制。”
“怎么样?今儿头一天上朝,案头上有没有一堆折子,说咱们上元出游观灯的事儿?”
“说来倒也奇了,竟是一张折子也不曾提到此事。就连王先生上的折子,也是中规中矩的跟着大家说,大哥儿该出阁读书了。按理说,以他的性情,不该像西涯先生(李东阳)那般变通,至少该像木斋先生(谢迁)一样,拐弯抹角地说几句才是。”
“想来应该是有人劝住了他。”张清皎道,目光微微一动,“说起来,当日见王先生身边跟着几位青年,不知哪一位是万岁爷上回召见过的才子王守仁?”她其实那天晚上便有些好奇了,扫了那几个青年好几眼,只是怎么也不能将他们与后世流传的画像联系起来。后来又觉得贸然问起王守仁有些奇怪,便一直都不曾细问。如果那天真的意外见到了王守仁,那今天就算是听得被弹劾的消息,也算是值得了。
“卿卿还记得王守仁与李兆先?”朱祐樘想了想,“当时他并不在王先生身边,应当是走散了罢。王先生身边的,应是他的二子、三子与幼子。”
张清皎略觉有些遗憾,但仔细想想,见到了王华与他的儿子,四舍五入也等于见到王守仁了。毕竟,他可是王守仁的亲爹,他儿子是王守仁的嫡亲兄弟,一家人怎么也该长得有些相像。只是……还是不能将他们和画像联系起来。
“王守仁上回会试落榜,这一回苦读三年,应当不会再名落孙山了。”朱祐樘的目光落在了怀里的黑皮小猴子身上,“有他这样的年轻翰林在,大哥儿便是出阁读书,应当也不至于觉得没有任何乐趣。”
“若是他与大哥儿投缘,许是能像你与西涯先生、木斋先生那般,成就君臣师徒的佳话。”张清皎勾起唇角。她并不知道历史上,自家儿子的先生究竟是哪一位。但帝皇的先生从来都不止一个人,而有王阳明当先生,能接受阳明心学的教导,她又何愁儿子不会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呢?
作者有话要说: 娘娘:不管怎么样,王阳明必须是我儿子的老师。
陛下:我也挺喜欢王守仁。
阳明:???
杨廷和:_(:3∠)_
——————————————————————————————
我对杨廷和没有甚么不满——唯一的不满是,为什么要选朱厚熜啊啊啊啊啊!虽然确实宗室里近支的没有太合适的,可是让孝宗一脉绝嗣,我就是难受!!
第395章 宗室离京
这几日; 不仅帝后关心大胖儿子的教育问题; 以内阁为首的一群老臣亦是百般劝谏; 希望太子殿下尽早出阁读书。朱祐樘虽没有等来弹劾他出宫的折子,但想让他家儿子正式启蒙读书的折子亦仍是沉甸甸地压满了案头。
对此,内阁首辅徐溥道:“太子殿下已经五岁。便是寻常人家,五岁的孩童也该启蒙了。”
“五岁不过是算的虚岁罢了。”朱祐樘摇摇首道; “四个月前,他刚满三岁; 眼下尚是懵懂幼子。这么小的孩童; 顽性甚重; 又如何能离开父母; 如何能定下心来念书?再者; 若单论启蒙,皇后与女官也足以教他了。”
“陛下,启蒙宜早不宜晚。”丘濬曾是国子监祭酒; 对于教育问题更是无比坚持,“交给翰林来启蒙,难道不比皇后娘娘与女官更适合些?臣等家中的子弟皆是这个年纪开始读书,愈是孩童心性,便愈应该以读书来静心才是。”
“不,朕反倒是觉得; 由皇后来启蒙更合适些。”朱祐樘仍是坚持己见,“大哥儿如今正是坐不住的时候,若不通过皇后渐渐磨一磨他的性情; 他恐怕不容易适应规规矩矩在文华殿读书的日子。与其让他每日在文华殿里苦熬,倒不如先顺着他的性子。等到年纪再大些,性情稍定,再出阁念书也不迟。再者,朕当年亦是六七岁出阁读书,并不耽误甚么。”
“那是——”丘濬一时情绪激烈,险些没能控制住言辞。若非徐溥与刘健均看了他一眼,他差点就将心底的话都说出来了:那不是因着先帝没早寻着陛下么?若是早知道陛下的存在,能将陛下从万贵妃手底下护住,又何至于匆匆立了太子?立了太子之后,先帝不是立即精心挑选先生,让陛下赶紧出阁读书么?
朱祐樘淡淡地瞥着他,仿佛一眼便看穿了他的想法。但皇帝陛下仍是温和如旧:“此事诸位爱卿不必再提了。朕心中早有打算,至少须得等到一年后,才会考虑让大哥儿出阁读书。你们若是明年上折子,指不定朕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
见皇帝陛下心意已决,徐溥等人亦只得暂时放弃劝谏。他们正要告退,旁边的西暖阁里忽然传来熟悉的笑声,正是太子殿下。便听那奶声奶气的声音道:“我才不去文华殿呢!听着好没意思,也难怪叔父他们都不好好念书。”
“……”几位阁老足下一顿,心里头都有了些成算。等到从乾清宫出去后,他们便将谢迁、李东阳、王华等担任文华殿讲官的同僚都唤了过来,与他们提起了太子殿下出阁读书之事。就算皇帝陛下打算明年让太子殿下读书,他们如今也该想想该如何筹备了。无论如何,总不能让他说出“读书没意思”之类的话罢。否则以陛下的爱子之心,必定会对翰林院感到十分失望。
朱厚照并不知晓,阁老们为了他的教育问题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他最近终于靠着主动给自家娘绘制成了“外祖家闺房舆图”,得到了一匹果下马的马崽。果下马本便生得矮胖圆滚,小马崽更是小巧玲珑,与一只大些的狮子犬也没甚么区别。
朱祐樘与张清皎都告诉他,这匹果下马的马崽交给他来照顾。若是小马崽长大了,他便能学骑马。小家伙并不知道“果下马”究竟是甚么品种,一心梦想着它长大后就会成为叔父和舅舅他们骑过的高头大马,每天见着马崽便恨不得扑过去喂它吃食,带着它遛弯,盼着它赶紧长大。
为了能够好好照顾马崽,他甚至会主动询问张延龄和朱祐梈等人,该如何喂养小马。这可让几乎从来没有好好照顾过自己的马的二人愁坏了,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话来。朱厚照有些失望,觉得他们俩都不是真正爱马的人,更不是真正懂马的人。
受到四岁孩子鄙视的张延龄和朱祐梈奋发图强,打听了不少如何照顾马的经验。张延龄还特地去了一趟囿苑,仔细问那些豢养果下马的太监。两人再度见到朱厚照后,便毫不吝啬地将这些都告诉了他,这才得到小家伙的刮目相看:“我就知道,八叔和小舅舅肯定懂!”
两个半大的少年顿时心里美滋滋的:“走,带我们去见见你的小马崽!”
“好呀。不过,我不能一直陪着它,今天我还有别的事要干呢。”朱厚照道,“娘昨天问我,已经开春了,宫后苑和西苑里哪些花草哪些树木长了芽开了花,我正要四处走一走看一看呢。”
“这才一月末,哪有多少花草树木发芽开花?”张延龄愣了愣,“不如再等几天瞧瞧?”
“不行,这几天发芽开花的和之后发芽开花的,肯定不是同一种。”朱厚照认真地道,“我也想知道,这么冷的时候,除了梅花之外,还有哪种花开着。”其实,这个问题原本是妹妹问的。她看见角落里的梅瓶一直插着梅花,想换一种别的花儿,娘这才让他这个当哥哥的来想办法。
张延龄与朱祐梈顿时无言以对,心中不免暗想:他们在小家伙这样的年纪,怎么就没想过这么些事呢?每天都只顾着顽耍和吃食,哪里知道要照顾小马崽,还知道应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无论是画舆图也罢,看花草树木发芽开花也罢,都是他们从未做过的,但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事儿。
************
二月初,前来京城受奖赏的宗室便陆陆续续地递折子,打算启程回藩国。封地较近的宗室们不打算走水路,趁着如今稍稍回暖了些,便已经动身了。满朝文武都盯着这群宗室的动向,见众人都没有长久留在京中的意图,均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几乎每日都听朱祐槟提起哪位宗室打算何时走,或者已经准备好行李随时启程,崇王朱见泽自然也不可能安然地在京中待下去。他知道,群臣虽对远支宗室也颇为关注,但最关心的无疑仍是他的动向。若是他稍有一丝犹豫,不知会被那群言官想象成甚么模样。唯有行事举动都干脆利落些,方有下一回进京,方有下下回进京。
接到崇王恳求离京返回封国的折子,内阁所有人都心头大定。朱祐樘看过这张折子后,便召见了崇王。朱见泽来到乾清宫,向他行礼,便被他扶了起来:“本该留六叔在京中多住些时日,侍奉祖母膝下。但祖宗规矩到底不能不从,朕心中实在为难。”
“能有机会见着母后,便已经是臣此生之幸了。”朱见泽叹道,“幸而陛下想出了这样的好法子,不仅能真正增进宗室的亲亲之情,亦能全母后与臣的思念之意。陛下的孝慈之心,令臣钦佩,更令臣感激。”
“咱们是一家人,又何必说两家话?每每见祖母思念六叔,又见六叔苦求回京为祖母侍疾,朕心中如何能不感触万分?”朱祐樘无奈道,“六叔也知道,朕的二弟兴王祐杬已经就藩将近一年了。直到如今,朕仍然无法接受他已经相隔千里的事实,时不时还觉得他就住在京城里,只要朕愿意,随时都能召见他。”
“可回过神来却发现,短时期内,朕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像从前那般与他相见。自家兄弟骨肉,竟是生生地被分隔开。若不是靠着奖赏一事,朕许是一辈子都见不着他了。虽然祖宗立下规矩,确实因着藩屏之重,但骨肉至亲离别亦是一种煎熬。”
“确实如此。”朱见泽接道,满脸皆是黯然。
“只要想到底下这群朕看着长大、几乎将他们都当成儿子来养的弟弟,亦会像祐杬那样迟早离开京城……朕便觉得心如刀割。”朱祐樘苦笑着摇首,“顾全了祖宗旧制,又有谁来顾全朕心中的痛苦呢?”
朱见泽心有戚戚焉,连连点头:“只是,世间安得两全法?”
“是啊,哪里有那么多两全之法?”朱祐樘道,“朕绞尽脑汁,也只得了奖赏这一策。便是因为想着,等到日后获得奖赏的亲眷多了,迟早大家都能在京城相聚。可每年在路上来来回回,不仅耗费时间与精力,也会靡费不少银两。此事终究不是万全之策,还须得好生想一想才是。少不得,须得六叔也帮着朕出出主意了。”
朱见泽怔住了,回过神来方赶紧道:“臣明白,陛下放心。”
自乾清宫出来后,朱见泽稍立了片刻,便去了仁寿宫向周太皇太后辞别。周太皇太后这几日也频频听说宗室已经开始离京了,每天都担心幼子前来与她告别。如今他真的来告别了,她只觉得心中一片空空荡荡,无比失落:“这便要走了?”
“儿臣回去后必会好生努力,年末再来探望母后。”朱见泽垂首道,“每年能侍奉母后数月,已是儿臣之幸了。”
“……”周太皇太后垂下眼,有气无力地道,“我已经让人给你备了些东西,你一并带回去罢……”如此说来,她是不是该争取多活些年头,也好再多见幼子几回?可是,不够啊……怎么都觉得不够!她们母子已经分别了二十个年头,好不容易才见上一面,她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可是,他不离开,又能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 照照:你们教得真差╮(╯▽╰)╭,远远不如我娘教得有趣,我不在这儿念书啦!
翰林们:_(:3∠)_
————————————————————————————————————
如果不好好的准备,上述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虽然照照也会被陛下和娘娘按回去……
第396章 祖孙交心
次日; 朱见泽便离开了京城。前来相送的不仅是朱祐槟; 亦有朱祐棆、朱祐梈等侄儿; 皆是奉朱祐樘之命而来。朱见泽扫了他们一眼,目光在朱祐棆身上定了定,意味深长地一笑:“你们好好地听陛下的话,他日定会再见。”说罢; 他便转身上了马车,再也不曾回首。
朱祐槟兄弟几人拨马回行; 朱祐棆与朱祐枟两人落在后头。与眉头微皱的朱祐棆不同; 朱祐枟倒是挺看得开:“等到年末的时候; 指不定三哥你便已经就藩了。娘又担心这担心那的; 至少五六年内都不可能回京。要想再见到这位六叔; 恐怕也是十年之后的事了。”
朱祐棆瞥了瞥他:“说来,祐枟,你可曾仔细想过就藩之事?”
“还用得着我想?”朱祐枟笑了; “横竖二哥和你都就藩了,我怎么也不可能例外。当然,我不会将娘独自一个人留在京城,怎么也会奏请皇兄开恩,奉着娘前去就藩。皇兄对咱们那么好,应当不可能不答应罢。”
“此事从未有先例。”朱祐棆沉默片刻; “……权且试试罢。”
同一时刻,仁寿宫,周太皇太后颤着声问:“他已经离京了?”
旁边的女官皆颔首; 她沉默片刻,叹息道:“原本见不着他的时候,心心念念地便是唯有见他一面才能心甘情愿地死。见着他的时候,又巴不得他每天都能入宫来,哪怕是陪着我无言地坐一会儿也好。如今他走了,明知再等几个月又能见着他,我竟是连一时一刻都不愿意再等了。”
“都说我生来有福,是天底下最富贵的女人。可与亲生骨肉生生分离的痛苦,又有多少女人能忍受得住呢?原以为这是我得到太后之位必须付出的代价,原以为已经无望再见——可如今有了一丝机会,我却禁不住贪得更多……”
“见了他不够,若能时时刻刻想见就见,那该有多好。仅仅是他一人承欢膝下也不够,若能见着他的儿孙,那该有多好。仔细想想,身为一个母亲,这般‘贪得无厌’又有甚么错呢?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我都已经是大半截身子都快要入土的人了,为何不能让自己舒坦些离开呢?”
“娘娘,这些心里话,应该与万岁爷说才是啊。”侍奉她的女官道,“万岁爷对娘娘素来孝顺,若不是体谅娘娘思念崇王之意,亦不会坚持己见嘉奖品行出众的宗室。若非如此,崇王殿下又如何能光明正大地来京城呢?”
周太皇太后垂下眼,握紧手中的菩提珠,几乎是喟叹般道:“他确实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不过,除了皇后之事,你何曾见他感情用事过?”先帝亦很孝顺,除了万氏那贱婢,几乎从未违逆过她的意思。可先帝却绝不会成全她思念幼子的心思,为了不让母子之间生出间隙,她也从来都不曾提起。但皇帝不同,他虽然心慈,但绝不是手软易妥协之辈。若非嘉奖宗室确实能正风气,若非他心里还有甚么旁的打算,固然体谅她的思子之情,他也绝不会这样做。
旁边的女官都怔住了,细细一想,似乎确实如此。当今圣上确实慈悲,可却不会轻易感情用事,反倒是很有主见。在所有人看来,他唯有对皇后娘娘与子嗣之事格外执着,执着得甚至都有些失去理智,比先帝对万贵妃用情更甚。可在其他事上,很多时候看着似是重感情,实则想得很清楚。
“不过,既然他愿意借着嘉奖将见泽召回来,便意味着此事大有余地。”周太皇太后道,“若是我猜得没错,这回他倒也像是有些感情用事了。想必是舍不得亲手养大的弟弟们都纷纷就藩,像祐杬一样离京千里,几乎再也不能相见罢。”
“若是诸位殿下都能留京,那崇王殿下……”
“如果槟哥儿他们都能留京,见泽也必须留京。”周太皇太后沉声道,“我断不许他区别对待。即使等我死后,见泽必须离开京城,那也是我蹬腿之后的事了!!至少,只要我有口气在,便须得重庆和见泽都守在身边!”
“娘娘必定会长命百岁,怎么能说那么不吉利的话呢?”众女官赶紧劝道,你一言我一语地让她放宽心。大家所说的,无非都是万岁爷既然愿意召回崇王殿下,日后必定也会体贴娘娘的思子之情云云。
这一天,周太皇太后的心情极为低落。诸后妃与孙子孙女前来问安,她都一概不见。唯有重庆大长公主入宫来相陪,她才觉得稍好了些,拉着女儿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些儿女幼时的趣事,眼眶都有些发红:“活一日少一日,能见你们的时候也越来越少了。你弟弟那个狠心的,昨儿来辞别,今儿竟就这么干脆利落地走了。”
重庆大长公主轻声劝着她,她好不容易才收了泪。此时听人禀报说,万岁爷与皇后娘娘携着太子殿下、小公主前来问安。她沉吟片刻,终是答应见他们。
朱祐樘知道她今日必定情绪不佳,便特意说了些朱厚照最近做下的趣事,又说内阁和群臣都想让他赶紧出阁读书:“可孙儿瞧着他那性子,实在不像是能坐得住的,便只能将出阁之事推迟一年。且看明年他再大些,这性子是不是能磨得沉静几分。”
“像他这种年纪的孩子,哪个能坐得住?”周太皇太后道,“每日若不折腾出甚么事来,那才叫奇怪呢。”说着,她的目光扫了扫小孙女:“大姐儿眼看着也长开了,你不是不想让礼部取名字,要自己给她取么?怎么还不曾想好?”
“想了不少名字,都有些不满意。”朱祐樘摇首笑道,“一直‘大姐儿’、‘大姐儿’囫囵着喊,也确实不合适。最近怎么着都须得给她取个合意的名字才好,我还想等她明年满两岁,便给她封号。不然,宫里的人也只能称‘皇女’,不能称‘封号’。像妹妹们当初那般叫了好些年,便实在是有些委屈了。”
“两岁受封,有些早了,不过亦是无妨。当初仙游受封的时候,年纪也不大。”周太皇太后道,又看向了张清皎,“皇后怀相如何?尚医局怎么说的?”前些日她听说皇后这次怀相不太好,一度吃什么吐什么,还特地免了她一段时间问安,让她安心在坤宁宫里养着。而今能够出门了,想必是好些了。
张清皎的脸色依旧略有些苍白,但精神瞧着却是不错:“祖母放心,不过是有些受不得各种气味,所以衣食起居须得注意着些而已。这几天,尚医局与尚食局将食单重新拟了一遍,坤宁宫上下也不许再用任何带香之物,总算是好些了。”
“听来倒像是我怀贤哥儿那会子。明明以前格外喜欢的味道,却偏偏都闻不得。怀他的时候,竟是生生地将自己的喜好都给改了。直到将他生下来,才能用回喜欢的物事,可算是松了口气。”重庆大长公主笑道。
“是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