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后起居注-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陛下打算在云台门前的平台上召见外官。想来,也就是这两日的事了。”王守仁道。
  于是,满怀振奋的朱厚照回头便央朱祐樘,说是他想旁听平台召对。朱祐樘自然知晓他是为甚么而来的,微笑道:“是么?既然你想旁听,日后可都得过来听。不许因着这回召见的威宁伯是你想见的,便特地过来听,等到我召见别人的时候,你又以各种借口推脱不来。”
  便是心里的小算盘被自家爹看穿了,朱厚照亦是脸不红耳不热:“爹要是赶在我读书的时候召见外官,我能丢下课业过来旁听么?”
  “放心,我自会盘算好时间,绝不会耽误了你的学业。”朱祐樘笑道,“你如今已经九岁了,也该时常听听外官都在做些甚么。他们平日里忙忙碌碌地皆是民生、教化与防务,都是最接近黎民百姓的实事。”
  “嗯,我明白。”朱厚照皱着眉道。仔细一想,也不是隔三差五就能遇上回京述职的封疆大吏。偶尔有机会听听各地的官员都在忙碌甚么,当然不是件坏事。说不得他听了这些后,会对京城外的地界更加了解,对他往后的出京之行自然有益无害。
  两三天后,终于到得平台召对的正日子。
  因着眼下已经是冬日,若是就这么在光秃秃的平台上坐着说话难免觉得寒冷。张清皎便特意命人围绕着平台竖起了明黄色的行障。厚厚的行障挡住了四面的寒风,中间还搭建着一顶敞开帐门的赤红色大帐篷,里头摆了好几个火盆。
  朱祐樘坐在御案后,手里袖着暖炉,浑身都觉得暖洋洋的。朱厚照年纪小身体又强健,正是不怕冷的时候,坐得离火盆远远的。而前来召对的王越已经七十余岁,年老体衰,给他安排的坐席亦在火盆旁边。
  君臣二人便似围炉闲话一般,说起了这些年陕甘宁三边的军务。王越才智过人,将自己对边防军务的见解与担忧都娓娓道来。这两年河套地区来了一个强盛的鞑靼部落,其首领名为火筛。去岁也正是火筛带领人入侵大同,但那不过是试探而已。如今这个部落已经开始在河套放牧,日后的冲突绝不会少。
  朱厚照听着这些“珍贵”的消息,暗暗地将火筛的名字记下来。说不定,此人就是他未来的敌人了。他可得将这些消息都告诉小王先生,得空的时候好好商讨一番,该怎么对付这个叫火筛的家伙。
  这场召对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直至天色早已完全漆黑,朱祐樘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谈话。因已经是晚膳的时辰,张清皎特意命人送来了热腾腾的美味佳肴。朱祐樘便给王越赐膳,等用完膳后才命何鼎将王越送回家去。
  何鼎让小太监掌灯,亲自搀扶着王越在寒夜中前行。王越熟门熟路地给他塞了个装满了银两的荷包,这才与他感叹起了皇帝陛下的慈悯:“陛下不仅命何公公送老夫回府,还叮嘱老夫记得去寻谈老先生好好诊一诊脉,平日里好生保养身体。这说明,陛下确实是看重老夫这把老骨头啊……唉,先帝固然曾经看重老夫,却也从来不曾如此……”
  经过这回召对,便是他心底依旧存着些受到冤屈的怨怼与恐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郁愤也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今他这匹老骥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便是再奔走数千里又如何?他是心甘情愿受陛下驱策啊!
  何鼎听着老人家难得的唠唠叨叨,时不时回应两句,向他宣扬万岁爷对所有人都同样仁慈。夏天会让人去捕捞太液池里的鱼,命御膳房做成鱼脍分给所有宫人与内宦品尝;冬天会叮嘱他们修补值房,给皇城里里外外所有值房里都加火盆,免得大家受风寒;夜里会命巡逻京城的卫士掌灯,送夜归的官员回家等等。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捧着皇帝陛下,犹如遇到了知己,只恨相识太迟。直到将王越送回威宁伯府,他们依旧是依依不舍。等到回了宫,何鼎便将方才的事一五一十地报给了朱祐樘与张清皎知晓。
  “你们倒是意气相投。”朱祐樘失笑,“以你看,威宁伯如何?”
  “千里马遇伯乐,正是恨不得舍身报答万岁爷的知遇之恩的时候。”何鼎客观地评价道,“只是到底年纪已经大了,而且子孙里没有甚么能人,便是有报效万岁爷之心,再过两年也难免有心无力。”
  “如此说来,也该考虑三边总制的继任者了。”张清皎道,瞥了瞥若有所思的朱祐樘。这几年有王越在陕甘宁镇守着,朝廷才能专注于改善民生。可一旦王越不在了,边患便必然会愈演愈烈。到得那时候再来寻找合适的人才已经迟了,必须立即确定继任者人选,让这位继任者稍加历练才好。
  这时候,趴在旁边听的朱厚照毫不犹豫地道:“爹,娘,我推举小王先生!”
  “你的小王先生眼下太年轻了,而且没有丝毫战绩,怎么可能继任三边总制?”张清皎勾起唇角,眼尾余光飘向了旁边的朱祐樘,“大哥儿,如此重要的位置,你可不能任人唯亲啊。”她当然也认为,未来的王阳明绝对能够胜任三边总制。可那是经过无数历练之后的王阳明,而不是如今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年轻的王守仁。
  “所以,爹就该给小王先生足够的机会历练啊。”朱厚照赶紧接道,“我保证,爹你绝对不会失望的。小王先生真的很厉害,只要他能遇上好时机,就能像今天这位威宁伯一样,一战成名!咦,他们俩都姓王,真有缘呀!”
  “……”朱祐樘回过神来,笑道,“怎么听起来,你们娘儿俩像是在一唱一和地替王守仁说话?大哥儿,莫非你事先贿赂了你娘?”
  “我才没有!”朱厚照替自己叫屈。
  张清皎无奈地笑了:“我不过是随口顺着他说罢了。”就算是她有心一唱一和,自然也不会承认。
  朱祐樘摇了摇首,温和地对儿子道:“王守仁的仕途如何,当由他自己来决定。大哥儿,若是你相信他,就该知道此事应由他自个儿做主。等到他认为时机合适的时候,自然便会上折子。我只能答应你,到时候必定会成全他。”
  朱厚照眨了眨眼:“那爹你也会成全我么?”
  朱祐樘与自家卿卿相视而笑,轻描淡写地回道:“视情况而定。”
  “区别对待……太过分啦!”朱厚照皱了皱鼻子,哼了一声。
  作者有话要说:  有意思的是,明朝三位以军功封爵的文臣都姓王╮(╯▽╰)╭
  一个就是这位威宁伯王越,一位就是大家知道的新建伯王守仁,还有一位是英宗时期的靖远伯王骥。仨都是进士出身,文采都不错,然后都干成了多少武将做梦都没干成的事——军功封爵。
  ————————————————————————————————————————
  今天一鼓作气开了三篇新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戳戳收藏,这篇结束后我会挑其中一篇新文开写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新文预收:为了活下去,每天都得琢磨怎么干掉曾经杀死过自己的亲舅舅——长安浮华赋
  新文预收:旅游主播每次都发现自己拿错了救世主的剧本(纯爱)——旅游拯救世界


第462章 建皇庄司
  在王越之后; 朱祐樘又见了不少由各地奔赴京城述职的外官。多数人领略到的是皇帝陛下的如春风化雨般的温和; 君臣围炉闲话的情景简直令他们终身难忘。毕竟外官不比京官; 在陛下跟前露脸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感受来自陛下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机会也太少了。
  唯有少数蛀虫领受到的是比冬日严寒还更加无情的暴风骤雪。一贯温柔的皇帝陛下在发现他们弄虚作假的时候,脸色骤然变了,步步紧逼。追问的词句犀利无比; 犹如百步穿杨的利箭,字字句句皆是箭无虚发。他们使尽了托辞与借口; 却绝望地发现根本哄骗不了任何人。
  召对结束后; 朱祐樘便会将吏部尚书尹旻唤到乾清宫; 与他确认这些官员的品性与政绩。听不少外官提起召对的过程很精彩; 李东阳和谢迁便主动提出旁听。徐溥、刘健与王恕也会挑那些声名不错且有望升迁入京的高官召对的时候来听听。如此君臣几个便能默契地当场商议确定授予此人何职; 不必再为此另外耗费时间与精力。
  临近年关的时候,江西左布政使终于带着一行人姗姗来迟。他们刚在京城中落脚,还想着寻找机会去吏部活动一番; 便接到了来自宫中的敕旨。这群消息不灵通的人这才知晓,原来如今外官的考计已经变了。因左布政使品阶高,所有人竟然都能在平台召对时露一露脸。
  江西左布政使略有些心虚地领着底下这些知府、知州、知县入宫。坐在云台门前的那一刹那,他便知道今日必定不会好过。居于御座上的皇帝陛下,分两列坐下的五位阁老并吏部尚书尹旻,每一位的神色均看似淡淡实则带着审视。
  果然; 朱祐樘问了些民生教化的做法与成效后,便转而提起了朱宸濠贿赂之事。锦衣卫证据确凿,何时何地宴请了多少人; 叫了多少乐伎助兴,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皇帝陛下不提赴过宴的究竟是谁,连着江西左布政使在内的好些个官员都瞬间汗湿重衣。
  “朕知道,有些事你们难以拒绝,或许也只能选择虚与委蛇。”朱祐樘扫了他们一眼,“不过,虚与委蛇可,顺水推舟却是不可。结交藩王究竟意味着甚么,你们熟识祖宗规矩,应当很清楚才是。”他毫不避讳地敲打着这些人,转而又问了些别的事,如朱宸濠的性子、喜好等等。
  皇帝陛下既然问了,这些人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个人都生怕自己说得迟了,会给陛下留下与藩王图谋不轨的印象。要是朱宸濠当真心怀不轨,有甚么异动,岂不是连他们都成了反贼?自己的仕途还想不想要了?阖家的性命还想不想要了?
  这么一想,这群官员倒是清醒了不少,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的麻痹大意。他们自然从未想过与朱宸濠同坐一条船,不过是见着丰厚的贿赂与利益便舍不得丢开手罢了。但若是细细衡量,眼前的利益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官运,又哪里比得上全家人的身家性命?
  年前的最后一天,朱祐樘令翰林院拟了一张敕旨,确定回京述职的四品以上外官的去向——该升迁的升迁,该留任的留任,该降职的降职,该直接回老家的回老家,该进诏狱蹲着的也没有落下。
  敕旨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战战兢兢等着结果的江西诸官员发现,皇帝陛下并未因嗣宁王之事发落他们,而是按照政绩让多数人留任了。当然,升迁是绝对不可能的。此外,若想离京回任上,也须得先将宁王贿赂的礼物折算成银两上缴国库再说。不上缴完收受的贿赂不许走,回任上还得罚俸三年。
  这样的结果已经令这群官员痛哭流涕、感恩戴德了,于是赶紧派人给家人送信。无论如何,年前交齐受贿所得已经是不可能了。他们只能指望家人借着年关赶紧想方设法凑一凑银两,好歹能让他们回去继续留任。不然,他们的官途也算是真的走到头了。
  就在朱祐樘将所有政务都处理完,打算提前半天休沐的时候,户部尚书周经求见。他带来的是皇庄如今占地几何的鱼鳞图册,手中捧着厚厚一沓,满脸兴奋地道:“陛下,皇庄如今已括完了北直隶、南直隶、福建、广东等地的隐田。浙江、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括隐也较为顺利,听说陕西、湖北、四川、广西亦有了些动静,就连云南都已经购置了茶田。既然如此,娘娘曾说过的田赋之事,是否可于明年开始试行?”
  朱祐樘眉头微挑,长叹道:“周爱卿,你这是不打算让朕好好过个年啊。”
  “陛下说笑了。”周经佯装听不懂他的言下之意,义正言辞道,“想到国库即将充实起来,陛下应当感到高兴与满足才是。微臣便是如此——若非微臣这些时日以来一想到皇庄的田赋就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怎么会敦促底下的小吏紧赶慢赶,特意在年前将这本鱼鳞图册整理出来呢?”
  朱祐樘心中暗道:户部果然一直盯着皇庄不放。看来皇庄每括隐出一片田地,周经就忍不住开始算能多交多少田赋了。先前卿卿还曾说过,不知道户部能忍到甚么时候,今天他便能给她准确的答案了。户部这群人每天看着国库发愁,必然是一刻都不能多等啊。
  见周经睁圆了眼睛等着回应,朱祐樘只得无奈道:“此事朕须得先与皇后商议。皇庄毕竟是皇后主持的,也算是朕自家的私产。如何打理,如何缴纳田赋,还得由皇后说了算。此外,皇庄涉及的田亩众多,你们也不能全凭鱼鳞图册就定下该缴多少额度。上等、中等、下等田种不同的作物如何算?山地、茶田如何算?受灾又如何算?都得拿出个章程来。”
  周经立即颔首:“陛下放心。如今皇庄所涉及的田亩早已超过了一处承宣布政使司底下的田地,自然须得好生计算。微臣打算在户部现有的清吏司之外,专设皇庄皇铺司,专门负责皇庄与皇铺如何缴纳赋税。”
  “……”方才还在说皇庄,现在竟然连皇铺都没有放过。卿卿之前不过提了几句粮铺的事,他居然这就惦记上了,该说果然不愧是他的计相么?唉,幸好眼下开的这些铺面都是托在几位妹妹名下的,还没被户部知晓。不过,按卿卿的打算,这些铺面迟早也是要归回来的。
  “至于掌管皇庄皇铺司的人选,微臣正在思考当中。”周经道。专设皇庄皇铺司是他昨日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主意。毕竟皇庄如今太庞大了,没有专门的机构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庞杂的赋税计算。
  而且,与皇庄皇铺打交道绝不是一件易事。其他清吏司只需等着各地将文书与粮税银两交过来就好。外官若想显示自己的政绩,就必须想方设法将这些事做得足够漂亮,毕竟清吏司的官员可没有责任替他们描补。但皇庄皇铺可是皇家的产业,不想缴纳赋税也不会影响甚么,那就该户部官员催着追着他们讨要了。这么说来,确定皇庄皇铺司的郎中人选可是件要紧事,必须仔细斟酌。
  “爱卿回去好好想想罢,有了合适的人选再仔细商议接下来的章程。”朱祐樘好不容易将他打发走,回到坤宁宫后便与张清皎提起了此事。
  “这才过了多久?他们便等不及了?”张清皎似笑非笑,“推广玉米不是已经让户部尝到甜头了么?怎么还是紧盯着皇庄不肯放?万岁怎么也不帮我说几句话,想方设法拖延他一段时日?”
  “卿卿息怒。”朱祐樘笑着给她斟茶,亲自托起茶盏给她赔罪,“他乃是有备而来,我一时间也没能想出甚么好法子推拒。再者,国库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离丰足依然很遥远。为了日后筹备边防以及提高官员俸禄着想,确实该早些充实国库……”
  筹备边防涉及了许多方面,最紧要的便是钱粮。有足够的钱粮,才能养得起精兵良将,才能及时给得出粮草备战,才能换更好的盔甲与武器对敌,才能养得活良马。而提高官员俸禄,则是受到自家皇后提过的皇庄以“高薪养廉”的启发——
  既然以括隐断绝了许多官员的财路,他便寻思着该稍微补足一二。毕竟国朝给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少了些,养活家人不难,但让家人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却不太容易。一旦家中子孙多了,难免便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官员能耐得住诱惑,不收受贿赂,不想方设法搜刮银两?
  倒不如在裁撤冗官的同时,如唐宋时那般,给官员足够多的俸禄,再给他们的家眷足够多的机会经营田庄铺面,最后定时给人品与政绩俱佳的官员厚赏,他们才会愿意沉下心来堂堂正正地做一位清官。
  张清皎斜瞥着他,轻哼了一声才接过茶盏啜了一口:“你想办成的事,我何时阻碍过?也罢,横竖进了国库也是用在刀刃上。而且,皇庄过了明路也不是坏事。一则有户部襄助,对抗括隐的人不会再那般明目张胆;二则户部得了利,言官也不会以此再生事弹劾;三则既然都已经叫皇庄皇铺司了,我若不让人多开几个铺子,岂不是对不起周尚书取的名字?”
  见她微嗔间眸光流转,流露出了当年定情时的女儿娇态,朱祐樘不由得怔了怔,勾起唇角笑了起来:“卿卿有何打算?”
  张清皎笑道:“回头再说罢,我还想安安生生地过个年呢。”
  作者有话要说:  转眼间,已经要到弘治十三年啦~
  ————————————————————————————————
  确定接下来要写的新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收藏一下,不出意外,最近就会开始更新啦~
  新文预收:女主自有金大腿带着boss一起飞——boss改造指南


第463章 毛遂自荐
  朱祐樘既然说服了张清皎; 皇庄皇铺缴税之事便该筹备起来了。不过; 因正是年节时分; 倒也不急着布置下去。这一年,受到嘉奖的宗室仍是在除夕之夜受召入宫宴饮。一些来得晚还来不及四处交际的宗室发现,兴王朱祐杬并未出现。四处打听后,听说兴王妃正好在九月生了个女儿; 兴王实在是舍不下正虚弱的王妃与刚出生的幼女,便遣人告了假。
  仁寿宫中; 周太皇太后与王太后等人提起此事; 眉眼间亦带着笑意:“看来咱们京中可真是福地。刘氏在封地的时候一直没有开怀; 到了京中便有了孩子。说来; 还是京城的水土更养人哪。”邵太妃所出的三子; 她唯独喜欢时时挂念着京城与长辈的朱祐杬,自然也对兴王妃刘氏印象不错。
  “可不是么?先前还有些担心,当年就藩的时候她怀着熙哥儿一路辛苦; 是不是伤了身子。如今总算是放心了。”王太后含笑道,扫了扫底下的几位亲王妃,“你们也都别着急,好好调养身子。心境放平些,说不得甚么时候就能与孩子结缘了。”她不是生母只是嫡母,性情又平和; 自然不会紧盯着亲王们的子嗣不放。相反,或许因着她并没有生养,反倒更能理解儿媳妇们的压力; 也愿意给她们更多时间。
  益王妃彭氏已经生有一子一女,自然没有甚么压力。衡王妃王氏成婚四载无所出,心里最煎熬的便是她。寿王妃丘氏成婚两年有余,如今也有些着急了。毕竟,与她前后脚成婚的荆王妃与都昌郡王妃可都已经有了孩子。
  张清皎知道她们不容易,每月都派女医给她们诊治调养,悄悄告诉她们如何计算易受孕的时候。只是有时心里越是着急,便越不容易遂心愿。她便笑道:“母后说得是,当初我有大哥儿也很不容易。”
  王氏与丘氏想起了皇嫂曾经度过的艰难时日,心里不由得略缓了缓。可不是么?当年皇嫂成婚四年无所出,不知熬过了多少指责与压力,如今不照样有了三个聪明伶俐的儿女?医女都说她们的身子没有问题,王爷的身体亦是无碍,孩子迟早都会有的,不急着纳甚么妾室。
  张太妃和姚太妃虽然心中多少有些忧虑儿子的子嗣,但想想王太后与皇后所言也有道理。与其暗示儿媳妇赶紧张罗着给儿子纳妾,倒不如再等一等呢。免得日后庶长嫡幼,好端端的将王府闹得不安稳。
  “皇后,你在南宫养着的那些孤女,听说都教养得不错?”周太皇太后忽然道,“如今宫里正有些寂寞,不若偶尔让那些孩子入宫走一走。多一些孩子的笑闹声,咱们宫中也可增添些生气。”宫里已经好些年都不曾选宫女,反倒是每年都放走了不少。说实话,她确实并未感觉出有甚么不便之处,各宫少了人也不会短缺了仁寿宫的人手。只是来来去去都是熟识的面孔,宫里的孩子又少,有时候难免会觉得日子过得有些没趣味。
  “她们年纪尚小,只怕是有些不懂规矩,冲撞了祖母和母后。”张清皎回道。
  “都不过是些幼童,哪里就会冲撞了?”周太皇太后道,揽着怀里的朱秀荣和德安郡主,“让她们来陪陪桐桐与德安也好。咸阳宫只她们姊妹俩相伴,到底孤单了些,不若让这些孩子按时来当她们的玩伴。瞧瞧文华殿,不是还有伴读么?她们俩缺的便是伴读。”
  张清皎颔首笑道:“孙媳明白了,等上元节后便让南宫那头选几个伶俐的孩子,时常入宫陪伴祖母、母后与诸位太妃。至于伴读,她们年纪尚小,顶多也只能陪着桐桐和德安顽耍,等到再大几岁再细细挑选也不迟。”
  其实,与其召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入宫陪伴,她更想将女儿和侄女德安郡主都送进南宫女学里。毕竟如今南宫女学的课程已经理顺,远远超出了咸阳宫的公主教养课程的范畴,更有她信任的沈尚仪坐镇。而且,与这些同龄的孩子们作伴,女儿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眼界和胸怀将会远远超越这个时代,亦不会被传统的上下尊卑所限。
  当然,她也知道这种举动甚是惊世骇俗。毕竟南宫女学里的孩子都是孤女,在周太皇太后的眼里大约不过是小猫小狗般的存在。便是她信佛,觉得抚养她们是善事,也不意味着她会同意让孙女与孤女们一同上学。这也不算是成见或者偏见,官宦人家与勋贵世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