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起居注-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张清皎跟着李氏去了右边跨院。当瞧见床榻上瘦成一把骨头的少年时,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桂花树下的少年,竟然病得完全脱了形,已是奄奄一息了。所谓的天命,居然真能伤人如斯,或许她当初不应该仅仅只是听从主持大师的话,任一切“顺其自然”,而是该做些什么……
李氏坐在床榻边,轻声道:“二弟病势如此沉重,没有吓着姑娘罢?”
“若非规矩所限,我早该来探望他才是。”张清皎道,从袖中取出她又一次去大悲寺求来的平安符,挂在之前那张平安符旁边。
忽有一阵秋风穿过微微开启的窗户,将两张平安符吹得飘荡起来。当平安符落下的时候,床上的少年竟是缓缓睁开了眼。略有些迷茫的视线渐渐地凝聚在了不知是真是幻的婀娜身影上,他的眼底顿时泛起了惊喜的光芒:“清皎姑娘……许久不见……”
“二公子,许久不见。”张清皎怔了怔,李氏也不由得惊奇不已,忙引着她在床前的圆凳上坐下来。
“清皎姑娘……是来探望我的么?教你失望了……我这场病……恐怕是熬不住了……”孙伯坚带着笑意与怅然,断断续续地道,“许是我与姑娘无缘罢……真……可惜啊……”
“不,有佛菩萨保佑,二公子一定能好起来。”张清皎低声道,“正好,我这段时间须得去一趟京城。京城中有位德高望重的大师,我再请他替二公子画几张平安符。或许,三五个月后,二公子便能痊愈了。”都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崇福寺的主持大师应当不会介意多给几张平安符,拯救一条人命罢。
“……去京城?”孙伯坚的目光轻轻一动,“原来,姑娘……真的要去京城……”病重的这些时日,他断断续续地做了一场梦。在梦里,他心仪的姑娘乘着御龙驾凤的辇车,奏着缥缈无痕的仙乐,被飘飘彩云簇拥着,翩然飞去了京城。从那个时刻开始,他便已经隐约意识到,或许这便是天命。上天注定,这段缘分并不属于他。
他的声音极轻,张清皎并未听清楚。李氏本想细听,孙伯坚却抬眼轻轻笑了:“大嫂……将清皎……张姑娘送出去罢……别让她过了病气。多谢姑娘挂念着我……我明白了……”
张清皎望着那双虽在病中却依旧清透的眼睛,忽然觉得,他洞悉了她的来意,甚至猜出了一切。为何他能洞悉,为何他能猜出,或许是人之常情,或许是聪慧过人,又或许是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所致罢。
“二公子,保重。”
“姑娘……保重……”
张家人告辞离开后,孙家众人都来到了跨院内,惊喜不已地打量着已经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的孙伯坚。丁夫人越发坚信,必定是张清皎与儿子八字相冲。这不,这桩婚事刚退,儿子眼见着便精神些了。
孙伯坚忽然望向她:“娘……张姑娘为何要去京城?莫非是——”
“太子妃采选。”丁夫人犹豫片刻,知道他必定是猜出了什么才问,自是不能再欺瞒他,“我的儿,这姑娘的命格贵重,咱们寻常人家消受不起。倒不如放她去了,反倒是给咱们家结了一桩善缘。”
孙伯坚闭了闭眼:“我明白……既如此,这桩婚事只当从来没有过罢……我不想拖累了她……”倘若她真是御龙驾凤的贵人,那他希望她能飞翔于九天之上,便是在那片森森的宫禁之中,亦能过得平安喜乐。
作者有话要说: 孙伯坚:_(:3∠)_,最近做梦,总觉得自己在梦里就是个配角,连男配都算不上。
老天爷:→ →,作为导演,我给你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想跟我家亲儿子抢女主的,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孙伯坚:谢谢您呐!
老天爷:╭(╯^╰)╮,不客气。
太子殿下:我好像听见了什么奇怪的东西……我什么时候成了老天的亲儿子?虐得我还不够多吗?
老天爷:不是我的错!要怪就怪写剧本的那些神佛去!!我只是导演!
太子殿下:呵呵哒,早点把我家卿卿给我,就是对我好了。
老天爷:放心,马上就给你了!
————————————————————————————————————————————
家里冷,要窝火炉了……
明天就开始选妃~
选妃流程走一走,咱们张姑娘就能见到太子殿下啦~
ps。孙家其实心地不错,放了张姑娘也蛮大度的。
第62章 应许初选
数日后; 河间府果然传出太子妃采选的消息。兴济县衙门立即明发公文; 命里长、乡绅、耆老等向民众宣读解释。一则为安抚民心; 申明这并非采选宫人,百姓们皆无需惊慌;二则阐述择取的良家子必须符合的一些条件等等。
初时尚且有些惊慌的平民百姓冷静下来后,便又津津乐道地八卦起了哪家姑娘符合太子妃采选的条件。更有人已经按捺不住,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家的姑娘未来一定能进宫成为贵人。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 宫中来使是一位司礼监的大太监,正在河间府府城等着各地官府送上良家子应选呢。
九月末; 经过了一番沸沸扬扬后; 兴济县终是初步择取了一百位良家子; 打算择良辰吉日护送她们前往府城初选。就在这时候; 已有两三个月不曾回娘家的张清瑜匆匆而归。她甚至顾不上去给何氏问安; 便直奔钱氏的院落,毫无掩饰地问:“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昨日相公与我说; 清皎应选了太子妃!”
钱氏放下茶盏,嘴角轻轻勾了勾:“你没有听说么?孙家那个病重,眼见着就要不成了。你祖母怎么舍得让她嫁过去?这不是正好赶上太子妃采选,所以便去与孙家好好商议了一番。就当从来没有说过这桩亲,送她去府城试一试。”
张清瑜一愣:“采选的条件,她都符合?”
钱氏是她嫡亲的娘; 自然知道她真正想问的究竟是什么,眉宇间微微一沉:“倒也是巧了,她确实样样都符合。你公公与婆母还特地来了咱们家一趟; 对她甚是期许。莫急,我知道你究竟想问甚么。你爹爹从前的官职品级太高,后来又被朝廷除名罢职,璧姐儿显然是不合条件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只要一想到张清皎极有可能飞上枝头,从此成了遥不可及的贵人,张清瑜便觉得心中百般酸涩,哪里能平静得下来?“爹爹既然已经除名罢职,我们如今便不能算是官宦之后,去应选也是应该的啊!”
钱氏定定地望着她:“你们怎么就不算是官宦之后了?你不是自傲于是进士之女么?你不是轻视清皎是秀才之女么?怎么?如今为了一场采选,便不认你爹爹是进士,是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使?!”
“娘怎么只顾着挑我言语间的错处?”张清瑜红了眼眶,“我哪有不认爹爹是进士?只是为璧姐儿着急罢了。虽说这回只是太子妃采选,但对门户的限制也未免太苛刻了些,都是些小门小户。不仅七品以上文官之女皆不能参选,竟连六品以上武官之女也不能参选。分明本朝历代皇后有好几位都出身三品武官之家……”
“你也知道那是武官之家,而非文官之家,又何苦想这些呢?”钱氏哽咽着道,“更何况,你们父亲早逝,在讲究的人家看来便是不吉之兆。你难不成想让璧姐儿去府城后,让人给赶回来不成?”
母女二人抱头痛哭,旁边的丫鬟婆子也跟着抹眼泪。谁也不曾注意到,张清璧立在门外,将这一切都听了个正着。可她并不在意太子妃采选,反而注意到钱氏刚开始说的那句话:“甚么……孙二公子病重?婚约解除了?”
她怔怔地立在原地,忽然转身便疾步走回了何氏的院子,直挺挺地跪在了何氏面前:“无论祖母觉得孙女是疯了也罢,是傻了也罢,孙女都只想求祖母一件事!这辈子,孙女就求祖母这一件事!恳请祖母答应!!”
何氏正在与张清皎商议去府城该准备什么,没想到张清璧就这样冲了进来。她是什么人,见她哭得梨花带雨,眼底却透着执拗与坚毅,心头便禁不住一跳,猜出了她的来意:“皎姐儿,你先回去好好歇息罢。过两日便要启程了,这些天可不能太过劳累。”
“伯祖母放心,晚辈省得。”张清皎道,轻轻走出门外。谁能料到,当她经过张清璧身边时,就见她忽然抬起首,泪盈盈地咬牙道:“皎姐姐,人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常情。你抛下他去应选太子妃,我反倒要谢谢你才是!”
张清皎一怔,想不到她的执念竟是这样深。她默默地端详着从妹,忽然发觉她似是一夕之间成长了许多,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天真了。至少,在如今这样的世道,她有勇气为自己心仪的男子跪在长辈跟前求成全,而不像先前那样指望着母亲与姊姊出头。这一点,倒是令她有些刮目相看了。
“皎姐儿,去罢。”何氏道,“你妹妹这些浑话,莫要放在心上。”
张清皎微微颔首,弯下腰,淡淡地在张清璧耳边一笑:“缘分皆是上天注定,或许我合该遇上这样一遭,璧妹妹也合该经历先前的那一回失落。孙家确实是不错的人家,我诚心诚意地期望,璧妹妹能如愿以偿。”
张清璧含泪望着她,似是难以置信自己含沙射影的讽刺,得来的竟是真心实意的祝福。一时间,她有些不知该如何反应是好,只能呆呆地望着她,迟迟没有言语。张清皎轻轻地抚了抚她的发髻,将她因疾走而有些歪斜的簪子扶正了,这才向着何氏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何氏凝视着她的背影,心里忽然动了动,一个无比胆大的念头猛然间浮了上来:也许,皎姐儿能比她想象中走得更远。
************
两天后,兴济县的良家子们启程前往河间府府城。
清晨时分,张清皎行礼拜别张缙与何氏、钱氏、张岳夫妇等长辈,又向同辈兄弟姊妹们颔首致意。张忱带着一双儿女给她回礼,小钱氏轻轻地往她手中塞了一包沉甸甸的碎银,低声道:“去府城里见的人多,许是用得着呢?”
张清皎笑着谢过了她,便见脸色依然苍白的张清璧默不作声地上前来,往她袖子里塞了个香囊。也不知那香囊里放了什么,竟是只比那包碎银略轻了几分。她低声道谢,张清璧用眼角看了看她,什么也未说便转身回到了钱氏身后。
张伦本也想说几句话,冷不防瞥见从后头马车上探出脑袋来的张鹤龄与张延龄哥儿俩,顿时瞪圆了眼睛:“他们俩怎么也在马车上?他们俩怎么也能跟着姐姐一起去府城?!”
“姐姐说,就当是带着我们去一趟府城,见见世面。”张鹤龄嘿嘿笑了,已经两岁有余的张延龄也跟着奶声奶气地学话:“姐姐说……见……见世面!”
“我也想去见世面。”张伦眼睛都红了,各种羡慕嫉妒恨。张岳忙不迭地把这个丢人现眼的儿子拎回去,其他长辈倒是都笑了起来。
张清皎瞧了瞧张伦,又看了看满脸渴望却乖巧地一字不提的从侄张纯,微笑道:“若是伦哥儿与纯哥儿愿意,也跟着一起去如何?不过,如今准备已经来不及了。你们稍迟两日出发,正好让爹爹与大哥领着你们几个都去府学里走一走。”
孩子们自是忙不迭地点头,张缙抚了抚须,觉得也该让他们去见见世面,便满口答应下来。一时间,依依惜别的伤感倒是被小家伙们兴奋的呼唤声冲散了,长辈们脸上多少也浮现出了笑意。
时辰将至,金氏上了张鹤龄兄弟俩坐着的马车,张清皎独自上了前头的清油马车,张峦骑马在旁边护送。数名亲信仆从丫鬟坐在后头的马车上,跟着前头的车辙,渐渐地消失在了深秋的街头。
到得兴济县城外,上百辆清一色的清油马车已经顺着官道缓缓前行。张清皎乘坐的马车亦不例外,汇入车队中便再也分辨不清了。整整一百辆马车启程后,卫所的武官与士兵或骑马或步行护卫在侧。其后便是良家子们的亲眷——应宫中来使的要求,她们的父母需要陪伴在侧,共同经历这场初选。
张清皎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漫无边际地想道:相亲面试还须得面试家长,看来,这回太子妃采选应是相当慎重了。
************
同一时刻,清宁宫。
“万岁爷应是私下与竹楼先生(戴义)提过几句,太子妃的出身不宜太高。不仅七品以上的文官之女不能应选,连六品以上的武官之女亦不能参选。”覃吉叹了口气,“明面上,万岁爷给太后娘娘说的是,就怕武官家的闺女性情太强悍,冲撞了千岁爷。”
可谁不知道呢?此前历代皇后绝大多数皆为武官家族出身——
/太/祖/高皇帝的孝慈皇后(马皇后)不必说,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太宗文皇帝的仁孝皇后(徐皇后),则是中山王徐达之女;仁宗昭皇帝的诚孝皇后(张皇后),是正三品指挥使张麒之女;宣宗章皇帝的恭让皇后(胡皇后)是正六品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孝恭皇后(孙皇后)是正九品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英宗睿皇帝的孝庄皇后(钱皇后)是正三品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当今万岁的结发妻吴废后亦是正三品羽林前卫指挥使吴俊之女。
朱祐樘想起冷宫中那位过得随意自在的吴废后,微微一笑:“父皇也是将心比心,替我着想。就怕我也娶个性情强势的妻子,往后的日子不好过。”
覃吉亦想起了吴废后,嘴角禁不住也勾了起来。当年吴废后怒而鞭打万贵妃,可是这满宫廷上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至今无人能够超越。而她之所以被废之后依然能在宫里过得不错,与她出身名门不无关系。便是万贵妃想要寻她出气,也得掂量着她的父族与母族。要知道,她的父兄都是手握实权的指挥使,她的舅父更是曾经救过英宗睿皇帝的怀宁侯。
当然,不必明说,他们也清楚,太子妃出身一事或许是朱见深的想法,又或许是万贵妃的枕头风。毕竟,若有一位如吴废后那般的名门出身的太子妃入主东宫,万贵妃今后的日子可不会好过。不过,也不排除朱见深对儿子的心结未除,不愿他借着婚姻接触兵权。
“老伴放心,祖母的眼光定是不错的。”朱祐樘又宽慰道,心情颇好地看了一眼书案角落里卷起的那幅北直隶的舆图。
覃吉轻叹,他是经历了几朝的老人,甚至连宣宗朝都曾经见识过。围绕着中宫与东宫的腥风血雨,从来不曾少过。他只希望,这位太子妃能成为千岁爷的贤内助——太子殿下的性情确实温善,有时候连他都觉得有些过于温善了,欠缺些杀伐果断之气,或许正需要一位骨子里强势些的太子妃才好呢。
作者有话要说: 太/祖:谁说我们老朱家的皇后出身低?我的皇后是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
judy:我的皇后是徐达的女儿!!
仁宗:我的皇后是指挥使的女儿,正三品。
宣宗:我的皇后出身好像稍微没那么显贵,一个是百户之女,正六品;一个是主簿之女,正九品。那是因为我结婚的时候是皇太孙!
英宗:我的皇后是都指挥佥事之女,正三品。
宪宗:→ →,我……废掉的那个皇后,是指挥使之女,正三品。
孝宗:^_^,我的皇后是秀才之女
太/祖:(╯‵□′)╯︵┻━┻,怎么回事!画风怎么不太一样?!
武宗:_(:3∠)_,我不知道我岳父是干嘛的,大概也是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吧。
judy:(╯‵□′)╯︵┻━┻,就是你们父子俩!就是你们父子俩!
世宗:我皇后是都督同知之女,从一品。
□□:没问你,叉出去!你给你儿子选的是啥!!
世宗:锦衣卫百户之女啊,好歹也是正六品呢。
judy:那前面那父子俩是怎么回事??!!
宪宗:我什么都不知道……不是我选的,是我娘选的呀~
英宗:滚!(ノ`Д)ノ
孝宗:我很满意,我很喜欢,谢谢父皇。
宪宗:╮(╯▽╰)╭,看,儿子喜欢就好嘛~
————————————————————————————————————————
之前有亲说,明朝皇后出身低。但其实明朝刚开始皇后的人选是满严谨的
小张是怎么选上去的,真是有点匪夷所思,让我有点禁不住要阴谋论了
毕竟之前的好圣孙妃至少都是正六品武官的女儿啊,孙皇后不能算,她不是原配。
熊孩子朱厚照的夏皇后出身也不高,估计是小张闹的。到了嘉靖突然皇后身份就高了,结果因为身份高气性大,吃醋扔杯子,被嘉靖给吓得流产而死了。
后来的皇后至少也是六品、九品官家里出身,出身低的多半是王妃升为皇后什么的。虽然不算是勋贵女,但也不至于低到张皇后这个程度……比如,崇祯周皇后家里也不好,但她开始是信王妃啊……另一位孝哀张皇后的出身没有提过,查不到。
第63章 府城采选
十月初这几日; 河间府府城内忽然变得格外热闹。原因无他; 为太子选妃所采选的千余良家子已经齐聚府城; 落榻当地一位豪商进献给宫中来使的别院。尽管别院内外都有卫所官兵重兵把守,却依旧挡不住府城人们的熊熊八卦之心。一时间,关于这些良家子们的消息传得漫天飞,谁都想亲眼见见她们的风姿。
此刻; 来自河间府十县二州共计一千六百名良家子的画像与小传,均已经由知府专呈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戴义与随行的几位女官。戴义随手翻看着堆积如山的画像; 颇有些嫌弃当地画师粗糙的画工:“怎么每个人都长得一般模样?”
“这当地寻来的画师能有几个好的?”周太后的亲信郭女官微微一笑; “等到三百良家子进京之后; 再请宫廷画师替她们画像也不迟。画像不看也罢; 竹楼先生只管瞧瞧这些小传; 看看她们的出身是否合适。”
戴义一目十行地看了上百张小传,眉头禁不住皱了起来:“这是给千岁爷挑选太子妃,怎么甚么样的人家都往上送?名门出身是不指望了; 但至少也须得是个识文断字的罢?否则怎么能成为未来的一国之母?此女不成,此女也不成,此女亦不成!”
郭女官点头称是,旁边的钟女官却笑道:“女子无才又如何?有德行便足够了。竹楼先生可不能用选弟子的眼光来挑选太子妃。否则,整个河间府还能有多少良家子能入眼呢?河间府至少须得挑出两百人来,略微放松些亦无不可。”
戴义知晓她是万贵妃安进来的人; 长眉微动,似笑非笑:“钟女官说得倒也有些道理。这样罢,由两位先挑一回; 我再来挑,如何?这小传也不必看了,毕竟文字是死的,人可是活的。不看看人便筛选,确实有些不妥。等两位细细地看过了一千六百位良家子,将不合适的放回家去之后,我再考察她们亦不迟。”
郭女官看了钟女官一眼,脸上的笑容冷了几分:“一切都听竹楼先生的安排。这回采选,竹楼先生才是万岁爷钦点的使节,我们二人不过是襄助先生而来。择取甚么样的良家子,都由竹楼先生决定即可。”
“都怪我一时口快,望竹楼先生勿怪。”钟女官哪里还能多说什么?戴义可不是普通的大太监,尽管只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却因琴棋书画皆通,颇得万岁爷的信赖。更何况,他还有个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胜似掌印太监的徒弟萧敬。就算她有万贵妃撑腰,也不敢随意与这些大珰们过不去。要是将他们得罪狠了,便是万贵妃也不一定能护得住她。
“第一回 该如何挑选,两位女官做主罢。”说罢,戴义转身便抱着他的古琴离开了。
郭女官与钟女官对视,眉头挑了起来。如何挑选良家子,宫中早已有先例,她们自然不能随意胡乱安排,只能按照先例来办。至于是从严还是从宽,两人的意见自是不可能完全相同,于是只能去问戴义,第一回 挑选需要筛出多少人。
“至少去掉一半。”正沉迷于抚琴的戴义随意地道。
************
翌日,住在别院里的良家子们便听说,宫中来使已经开始采选了。不过,因着人数众多,一天只能采选出自同一县的一百人。等到采选第一天结束,大家便又听说,已经有五十人得了二两银钱作为赏钱,被发回原籍了。
因彼此并不熟稔,张清皎也不经常与住在同一屋内的另外三位良家子说话。只偶然听她们玩闹的时候,传开了兴济县县丞家的姑娘所说的话——去了五十人倒也好,咱们住着也能宽敞一些。她不由得想道:这种话心里想想也就是了,随意说出口,这姑娘也真是心大。
到得采选的第五日,便有小太监前来传话,请兴济县出身的一百位良家子乘着小轿,前往别院之侧园会见亲人。许多姑娘都是头一回离开家人,听闻能见到父母,自是无比欢欣雀跃,每个人的笑容都是甜的。不过,当小轿摇摇晃晃地停在侧园的角门前,大家或扶着腰或扶着额或从容地出轿时,却发现那里竟是空无一人。
“众位良家子的母亲已在侧园中等候,请往里走。”小太监道,推开了那扇角门。
角门里是一段青石板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