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起居注-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殿下的身子骨本来就弱,她怎么忍心见他生生地将自己的身体折腾病了呢?怎么着也得劝他将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才成。之前是没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渐渐改变他的饮食起居与习惯,日后可不能如此了,健康才是第一要务。
朱祐樘不忍心让她担忧,颔首接过参汤,勉强喝了下去。张清皎又给他夹了些他平时较为喜欢的素菜,他也都一一地吃了。不久之后,张清皎估量着应该差不多了,不能让他积食,便不再多劝,自己也略用了些东西。
随后,朱祐樘在长榻上闭眼假寐。何鼎正要去给他按一按,张清皎便使眼色让他门都退下。她自个儿挽起袖子,亲自给他轻轻地按揉着太阳穴,捏一捏肩背等等。尽管太子妃按得并不如何鼎舒服,朱祐樘的神色却是渐渐轻松了许多。
“千岁爷,睡不着么?如今的事太多了,积压在心里,自然难以入眠。不妨试试暂时甚么都不想,放空思绪?”
温柔的按揉带来了温暖的皮肤接触,朱祐樘有意地抛开所有纷纷扰扰,确实渐渐觉得身体确实放松了些:“太子妃懂得不少……”
“臣妾的父亲几次秋闱失利,亦是困守家中,夜不能寐。臣妾当时就是这样劝他的,据他所言,效果甚为不错。”
“……”确实不错。半梦半醒之间,太子殿下这样想道。但是,若是没有身畔那始终没有离开的温暖,他便是什么也不想,恐怕也不能像如今这般安然睡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宪宗遗诏、大丧仪注,都来自于《宪宗实录》
我本来也觉得可能大家都进宫哭灵什么的,但其实没有,百官就在外面哭哭,诰命就在家里哭哭……嗯,目前查到的资料就是这么简单,至少宪宗大丧的时候是这样~
————————————————————————————————————————————
张岳父:什么?皇帝驾崩了?
金岳母:什么?我家闺女要当皇后了?
张岳父:你这是怎么抓重点的?
金岳母:我觉得这个重点抓得很准啊……
围观群众:天哪噜,去年还是个平民,过年的时候突然就选上太子妃了,年后成婚竟然还是独宠,现在皇帝驾崩太子眼看要变皇帝,太子妃不是马上就变皇后吗?命怎么这么好!!
老天爷:是的,我家亲闺女,命就是这么好!
太子妃:嗯,短短半年,我就要升职了,已经准备好了享受恋爱,同时开宫斗大戏(ps。皇后通常不是受害者就是boss?)
————————————————————————————————————————————
本来说,情人节能不能写到封后
结果发现,我多想了
呵呵哒╮(╯▽╰)╭
下一章咱们太子殿下登基,作为情人节加更礼物,嗯~~
大家情人节快乐哟~
第110章 继承大统
大行皇帝的丧事如序进行; 太子与太子妃几乎都已经习惯了每日哭灵守灵; 习惯了京城中连绵不绝的钟声; 习惯了宽慰与安抚他人,也习惯了在寂静无人的时候两人相濡以沫,默默地互相依偎,难得地歇息片刻。
不知不觉间便已是八月底; 除去大丧哭灵之外,朝廷内外最关注的; 莫过于皇位承继问题。人选自然不必说; 东宫太子册立多年; 先帝又颁布了遗诏。只是; 在太子答应登基之前; 他们还须得费些许功夫。
依照惯例,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纷纷上笺劝进,请太子殿下尽早即位。用的是礼部早已拟好的词句; 无非是“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君,生民不可一日以无主臣”之类的话语。朱祐樘却亲自拟谕旨,以大行皇帝终天之痛尚在,他无心考虑继承大统之事为由,婉拒了他们。
第一次劝进,皇太子不答应也在情理之中。翌日; 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再度上笺劝进,请太子殿下以国家社稷为重。朱祐樘再次亲自拟谕旨,谢过众卿心忧国家社稷的诚意; 重申自己如今悲痛难忍,暂不考虑继承大位。
第二次劝进,皇太子不答应亦是旧例了。第三日,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又一次上笺劝进,强调帝王的孝顺不能拘泥于寻常人的行为,希望太子殿下能够稍微控制哀思,早日继承先皇之志。朱祐樘翻阅着千篇一律的笺表,不知为何,心底略有几分复杂之意。
这时候,覃吉忽然喜道:“千岁爷瞧瞧,这是谁来了?”
闻言,他抬起首,便见一位风尘仆仆的人举步而入,跪地叩首:“老奴参见太子千岁。”熟悉的面容依旧坚毅而又温和,却已经染满了风霜。几年不见,他渐渐年长,不再像当年那般柔弱,对方虽在磋磨中渐渐老去,却依旧是沉稳可靠。
朱祐樘心中充满了感慨,忙上前将对方扶起来:“戴先生总算是回来了。”先帝大行的那一日,他当机立断,命东厂督主陈准即刻派人前往凤阳将怀恩带回京城。怀恩因保护他而被流放,他怎么也不能让他继续留在凤阳受苦,哪怕是多熬一天也不成。
“老奴接到千岁爷的谕旨后,便日夜兼程往京城里赶。紧赶慢赶,总算是回来了。”怀恩道,扫了一眼摆满了御案的笺表,又跪了下来行稽首大礼,“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千岁爷早日继承大统!”
他这一跪,便像是做了榜样一般。覃吉、萧敬、戴义等司礼监的大珰们都纷纷跪下来,也齐声道:“恳请千岁爷早日继承大统!!”
朱祐樘无奈而笑:“放心罢,事不过三,我本来也没有打算再拒绝。”他只是觉得“一劝一拒,再劝再拒,三劝答应”这样的“旧例”,多少显得有些矫情而已。于是,太子殿下挥笔亲自拟定了谕旨:卿等惓惓陈请至再至三,为国家弘远之虑至矣。大宝之位诚难久虚,况予已承遗命,无所逊避,勉从所请。
“万岁爷。”覃吉自是瞧出了他心底的念头,自然而然便改了口,“有些面上之事,可是省不得的。不过,若是万岁爷觉得无关紧要,等到合适的时候,改了这些繁文缛节就是了。有戴先生帮着参详,老奴也能放心地回内书堂去了。”
怀恩摇首道:“覃老此言差矣,我回来,可不是为了掌印太监之位而来。”若是他满心挂念的是掌印太监的位置,当初便不会那般坚持,惹得大行皇帝大怒也依旧不肯示弱了。
“戴先生的人品,宫里宫外谁不知道?”朱祐樘平和地道,“但说句公道话,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非戴先生莫属。老伴的心思我很清楚,他只有待在内书堂里才觉得浑身舒畅。萧伴伴也一直希望戴先生能早日回来,在他看来,没有人能比得过戴先生。更何况,眼下的司礼监不同于往日,还须得戴先生好好理干净,我才能放心。”
怀恩沉吟片刻,不再推辞,行礼道:“老奴必不会辜负万岁爷所望。老奴还有一事,恳请万岁爷通融。”他之所以急匆匆地赶回京城,一则不正是满心热忱地想辅佐他心目中的未来明君么?二则不正是想替他的旧主大行皇帝守灵么?
“戴先生但说无妨。”
“老奴想给大行皇帝守灵,望万岁爷恩准。”
闻言,朱祐樘的神情越发柔和了些,自是颔首答应了。这等有情有义的内臣,父皇当初怎么舍得将他驱逐出京城,流放到凤阳去守陵呢?他真的一直都想不明白,父皇用人的喜恶为何如此之极端。更疑惑的是,为何即使如此,也有戴先生这般的忠良之辈一直忠心耿耿地向着他呢?
若是他将这些问题告诉太子妃,张清皎或许答不出最后那个问题,前面的问题却可以回答他——与一个没有长大的孩童讨论好恶的标准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喜爱与厌恶转换如风,根本不会考虑前因后果。
至于最后那个问题,或许她也可以试着回答:也许,正因为大行皇帝像是个孩童,所以才会有一群臣子怀着宽容之心待他?毕竟,在他们眼里,大行皇帝只是任性了些,并不完全是什么昏君暴君之流。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臣子的想法,另外一些臣子未必会这样想。
************
九月初一,朱祐樘正式给礼部下谕,命他们制定登基即位的仪注,并且择日派遣官员告天地、宗庙与社稷。一切按照登基的仪注办事,不可失礼,亦不能过于铺张浪费等云云。接到皇太子谕旨后,文武官员们不胜欢喜。虽然给大行皇帝举哀的时候还带着几分悲痛之色,但绝大部分人心里简直要乐得开出花来。
是的,经历了大行皇帝二十几年如一日的不靠谱之后,他们无比期待新皇继位。怎么说,聪敏沉静的新皇也不会比大行皇帝更糟心啊。更何况,他们还特地围着程敏政、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讲官仔细打听了一番,听到的毫无例外都是夸赞,与他们印象中的明君之相完美相符,简直令他们心花怒放。
而且,新皇还悄悄地将怀恩召了回来,立即任命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没有任何人会反对这份任命,或者说,怀恩归来意味着内廷的那些太监也变得能够信任了。毕竟,他可是再怎么固执的文臣都不得不认可其为人秉性的一位大太监。
张清皎亦是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怀恩”,宫里太监们钦佩的榜样。这位已经年老的大太监生得高大刚健,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朝廷重臣,而不是伺候皇帝的内臣。一望便知,他应该是一位正直威严亦不乏暖意的老者。
不过,太子妃最关注的并不是他曾经做过哪些事,而是他的健康状况。没办法,谁让她家相公信任的大珰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呢?老人的身体总是轻忽不得的,何况他们又是太监,更需要仔细保养。于是,太子妃便特意叮嘱一位太医院御医专门负责给几位大珰诊脉用药,还从自己的私库里拿出了不少好药材送给大太监们。
一则,她是后世而来之人,并不计较大太监们的身份。这也算是关爱孤寡老人,就当成做善事了。二则,他们都是有德有能之辈,曾经与朱祐樘同甘共苦之人,值得她的尊重。三则,笼络自家相公的下属这种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毕竟,这些大太监与朱祐樘相识多年,情分更深厚,有些更与家人长辈无异。若是不经意间得罪了这些人,他们长年累月地在相公身边说你的坏话,质疑你的付出,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这样的挑拨离间。而她其实也不需要他们替她说好话,只要保持友好或者中立即可。
太子妃的意图,几位大太监并没有完全领会。因为,除了戴义由于选妃之事与她接触稍多些之外,其他人都不过是时常见到她罢了。不过,既然是娘娘好心好意送的,他们自然不会推拒。便是他们,也得好好揣摩女主子的性情,和平相处才是。
怀恩接到太子妃的礼物后,却是颇觉意外。他刚回宫没几日,太子妃便向他施恩,目标显然不是他,而是新皇。这样一位年纪尚轻便八面玲珑的太子妃,对新皇而言究竟是好还是坏呢?他尚且无法断定。
谁知道,朱祐樘自始至终都知道此事。因为,张清皎可不是背着他行事的,而是光明正大地向他说明了自己的用意,连送出的药材清单都让他帮着参详一二。他自然又是感动又觉得太子妃果然性情温善、考虑得面面俱到。
见身边的大太监们反应不一,他不由得笑道:“既然是太子妃的好意,伴伴们便安心领受罢。还是太子妃细心,想得更为周到。我最近一直忙碌,竟没有注意到伴伴们的身体。你们也别只顾着提醒我,自己更该好好保养才是。”
“恕老奴僭越,万岁爷如今可不能自称‘我’,该自称‘朕’了。”怀恩习惯性地更正道,略作思索,“改日,老奴该去拜见娘娘,给娘娘谢恩才是。也唯有娘娘还挂记着老奴等人,老奴心里确实十分感动。”
“可不是么?”覃吉也笑道,“头一回见,老奴便觉得娘娘心地纯善,性情体贴,是宫中难得一见的温和人儿。万岁爷与娘娘,果然是天生佳配。”
听他们夸赞自家太子妃,朱祐樘禁不住微微勾起了唇角:“太子妃聪敏温善,伴伴们以后也得照顾着她一些,可别让她被人欺负了。”当初那位曾女官欺压得太子妃喘不过气来的事,他可还记着呢。如今他即将成为皇帝,太子妃也即将成为皇后,但保不准便有连皇后都敢欺压的宫人呢?自家的娘子,他可得好好护着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觉得昨天晚上应该能够加更
但是没想到写了一半睡着了,所以今天更啦~~~
么么哒,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吉祥!旺旺旺!
今天留言的亲们,每个人都会获得小红包一个,作为我的新年礼物~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哒!
————————————————————————————————————
我觉得今天我要是不能加更一次,信誉分应该就会扣光了……所以相信我,在除夕的钟声敲响之前,肯定会有加更的,一更还是二更,我不能断定啦!
amanda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8…02…14 22:12:33,谢谢亲的地雷,mua
第111章 太子登基
大行皇帝驾崩后; 宫中始终笼罩在悲痛当中。但再深重的悲痛; 也会渐渐被时光冲淡。更何况; 除了周太后之外,满宫的后妃以及诸位皇子皇女对大行皇帝的感情都颇为复杂。故而,皇太子即将择日登基的消息传出后,众人脸上多少添了些喜色。
就连周太后都特意将朱祐樘唤过来; 语重心长地道:“好孩子,你的孝顺; 我与你父皇早已看在眼里了; 今后还须得好生克制些才是。你的身体本便不好; 可别因为哀毁过甚; 反倒是伤了身子骨。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国不可一日无君。你若是病倒了,让满朝文武和我们后宫里这些老弱妇孺依靠谁去?”
“祖母安心罢,最近孙儿每天都会好生休息; 不碍事的。”朱祐樘温声回道,“父皇既然将国家社稷托付给孙儿,孙儿便会以此为重。可眼下正是热丧期,孙儿还是想为父皇尽最后一份心意。”
闻言,周太后叹息一声,又将张清皎也叫过来叮嘱了几句。见朱祐樘去忙了; 她忽然慢条斯理地道:“先前你们在宫里的时候,只教了些寻常礼仪,原本觉得已经足够用了。却没想到; 眼下瞧着已是不够了。”是啊,谁能知道,转眼间这位去年此时还仅仅只是位平民的少女,今年不仅成了太子妃,还即将升为皇后呢?
张清皎垂眸应道:“晚辈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祖母与母后教导。”
“我精力不济,可教不了你,倒是可让皇后指点你一二。”周太后笑了笑,“不过,你更需要的是女官。说来,先前你父皇不是赐了一位姓曾的女官给你么?我记得,那时候你们仿佛相处得不错。听说她的病也好了,不如便让她继续跟着你就是。若觉得身边还缺女官,再慢慢提拔也不迟。”
张清皎怔愣片刻,垂首应道:“多谢祖母教导,晚辈必会事事尽心,不辜负祖母所望。”曾女官倒是不足为惧,不过是需要再费些功夫罢了。与她相比,她对周太后那句“听说她的病也好了”更为在意。究竟是何人传出了清宁宫的消息?又是谁将消息送到了西宫?若是此事不查清楚,她恐怕连睡都睡不安稳了。
周太后轻轻颔首,也不再说其他事,便放她去了。待得张清皎行至僻静处,肖女官立即请罪道:“都怪臣看顾不周,也不知是哪个小蹄子将清宁宫的消息往外传。臣这便仔细地去查清楚。”
“今儿回去,便请医女再去给曾女官诊一诊脉。若她果真好了,就让她照旧跟着我罢。至于调查此事始末,稍微用些心,看看这些时日她究竟和哪些宫女太监有往来。先不必打草惊蛇,日后寻了合适的时机再发落。”张清皎神色平静,不辨喜怒。
“娘娘,此事是否需要告诉万岁爷?”肖女官知道,此时的主子不过是勉强忍耐着对曾女官的厌恶罢了。若是须得再一次重复几个月之前那种被束缚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就连她都替主子感到委屈。
“不必了。”张清皎摇了摇首,“万岁爷过两日便要登基了,怎么能拿这样的小事烦扰他?”以前肖女官有大行皇帝作为后盾,她尚且丝毫不惧,不过是稍稍费些功夫罢了。如今她能依仗的人已经没了,周太后与她也不算亲近,不可能无缘无故因着一位女官厌恶她这位孙媳妇。只要她不留下把柄,拿捏一个女官又算得了什么呢?
肖女官轻轻一叹:“太后娘娘究竟是怎么想的?无缘无故替那个曾女官出头?”
“不过是爱屋及乌而已。”张清皎淡淡地道。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能理解这种移情的冲动,只恨不得实现儿子遗留下来的所有意念。可事不过三,这一回她记在心底,下一回她也暂且忍了,第三回 却是未必了。当然,面对周太后这样的长辈,怎么拒绝才能委婉而不失礼,她还须得仔细考虑一番。
************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新皇登基。
子时刚过,朱祐樘便开始沐浴更衣。钦天监将吉时定在丑时,其实此时已经不早了。但他依旧坚持不用宫女伺候,身边只留下李广与何鼎。沐浴后,他披着湿发转出屏风,迎面便见张清皎捧着厚实的毛巾,立在角落里的铜镜边笑盈盈地望着他。
“太子妃怎么过来了?”他唇边浮起笑意,“这种事,让何鼎他们二人来做便是。”
“臣妾想给万岁爷擦干头发。”张清皎笑道。在她看来,擦头发这样的事,是恋人之间的情趣。既然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了,他们俩还得服侍万岁爷穿戴衮冕,正忙着呢。”
朱祐樘往旁边瞥去,何鼎与李广很识相地佯装忙碌起来。原本已经理得清清楚楚的衮冕配饰又小心翼翼地擦了一遍,崭新的衮服、中单、蔽膝、大带等从这一头挪到另一头,再悄悄地换了回来。
即将继位的皇帝陛下对两人的识相表示很满意,便在旁边坐了下来。柔软的毛巾随后覆盖在头顶,轻柔而又舒缓地揉搓,将湿润发丝间的水汽慢慢带走。纤纤十指在头顶穿梭按揉,舒适得令他禁不住有些困乏起来。
“时候还早,万岁爷不如歇息片刻罢。”张清皎道,“等头发擦干后,臣妾便将您叫起来,绝不会耽误待会儿的吉时。”
朱祐樘轻轻点了点头,牵着她来到窗前的榻上躺下。张清皎坐在旁边,缓缓地给他擦头发顺带按压头部的穴道。这是她最近一段时日特地向医女学来的,还仔细咨询了专程负责给朱祐樘看诊的太医院院判。类似这种亲密而又能缓解疲惫的按捏手法,她宁可自己多下些功夫,也不愿将这些事交给宫女来做。
不久之后,朱祐樘在她的轻唤声中醒了过来。甫张开眼,他便见她垂眸浅笑,灯光洒在她身上,给她的轮廓勾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芒。
这一瞬间,他有些怔住了,竟是一时间看得几乎转不开眼。他倏然发觉,自己似乎不再是一个在黑夜中踽踽独行的人了。她宛如一弯明月,既徐徐照亮了他周围,也渐渐地将笼罩在他身上的黑暗与乌云缓缓驱散。
“万岁爷,该更衣了。”就算是再不情愿,李广也不得不壮着胆子出声,打破了二人对视的宁静。朱祐樘站起来,将张清皎按回了榻上:“你还不曾见过我着衮冕的模样罢?不如坐在这里,仔细瞧瞧?”
张清皎微笑着答应了,注视着他穿上素纱中单,裹上玄衣纁裳,蔽膝大带以革带固定,佩绶相系,再戴上前后各十二旒珠的冕冠。不多时,那温和如春风般的少年,便已经被华美庄重的衮冕礼服武装成了威严初成的年轻帝王。
她忽觉得心砰砰跳得厉害,眼眸里仿佛再也放不下别人,而是盛满了他的模样。原来,他体贴的时候,她觉得心动;他温柔的时候,她也觉得心动;就连他流露出霸气威严的时候,她同样觉得心动。
当他回过首,旒珠轻轻晃动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藏在旒珠后头的眼睛里含着笑意望过来时,就见她粉面微红,一瞬不瞬地望着他。两人对视了好一会儿,她忽然跪坐在榻上,躬身行了个稽首大礼:“臣妾恭贺陛下登基。”
朱祐樘缓步行过去,将她扶起来:“好好歇息,皇后,等朕回来。”
“那……臣妾恭送陛下。”张清皎目送他转身往外行去,背影依旧清瘦,却因那一身衮冕而显得格外顶天立地。待她回过神来的时候,想起他那一声“皇后”,心底忽觉复杂起来——
他登基为帝,她即将成为皇后。他已经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但她依旧须得步步小心。他们再也没有共同的敌人与压力,那她与他之间的恋情,还能持续多久呢?
吉时将至,禁城内灯火通明。一派庄严肃穆之中,朱祐樘独自行在奉天殿前的御道上。丹陛上已经设了祭天的铜鼎香案,他拾级而上,来到铜鼎前,五拜三叩。天穹之上,星辰明月熠熠生辉,银光披洒在他周身,给他笼上了一层带着些许冷峻的清辉。
而后,他又乘辂来到奉先殿,叩拜每一位祖先。因着大行皇帝的神主尚未入宗庙,拜完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