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球改造实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点轻轻地上下抖动了一番,那队人已经走远了,味道逐渐变得稀薄。
以这个黑点为中心,便忽然蹿出了一只北极熊幼崽,抖落了身上的积雪之后,朝着许彦他们离开的地方跑去。
那个男人身上有甜甜的东西,像是之前的那颗小珠子,想要。
地球翻译道。
作者有话要说: 没怎么出场,在最后抢了存在感的地球:开心(*^▽^*)
………………
昨晚咳嗽了一个晚上,休息不太好,今天更新字数较少,早点去睡了QAQ
………
谢谢大家的关心,今天早上去医院检查了,肺没问题,也没有炎症,医生说是气管的问题,配了三天的药,如果三天后还咳嗽的话,再做其他的检查看看,希望能快点好起来
☆、第20章
北极熊幼崽潜藏在了雪地里面,他已经尾随了这些人类有段距离了,此时跟他们相距不到十米,那双如黑曜石一般的豆豆眼,正盯着他们的背影不放。
看,前面有三个人,他们身上有美味的气息。
嘘,要小心地从背后接近他们,不要被发现了。
一步,两步,北极熊幼崽小心翼翼地在雪堆里面挪动着自己肥硕的屁股,一点点缩短了距离。
他对于之前被许彦差点发现,还有着些许顾虑,但又完全抵抗不了那股甜蜜的气息,就好像之前像是被空气捏成的凭空出现的水珠那般,散发着北极熊幼崽无法抵御的芳香。
北极熊幼崽至今对这件事仍旧洋洋得意,他虽然不知道他是从地球这个大佬手上夺过这颗珠子的,但是在周围围了一圈北极狐和北极兔的情况之下,他能够以比他们大上几倍的身躯率先得到头筹,快准狠地一口将那颗水珠吞下,绝对是北极熊史里面的旋风熊。
这件事被年幼的北极熊念叨了很久,甚至等到成功化形之后都洋洋自得,仍记着这件事,并且在得知某知名动画公司是以老鼠的形象出名之后,甚至还想出同款旋风熊周边,让自己火便全球。
在找寻金主——以卖萌圈钱成为成精动物之中最有钱的甚至圈了一整个熊猫种族一起赚钱的,可以称之为福布斯富豪的熊猫,被冷酷无情耍竹子来了一套打狗棒法拒绝之后,也仍旧念念不忘,努力攒钱,衍生出来了白蓝红国家的北极熊碰瓷事件。
你打我一下试试,啊呀宝宝摔倒了,赔个底朝天。
因为这个,白蓝红国家和北极熊对打的业余活动一度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过,此时的北极熊还是一个萌萌哒的幼崽,而不是日后在网上被diss的时时刻刻被扒皮的北极·碰瓷熊,但从现在也能看出来,不要期待熊孩子长大会变乖,因为熊孩子长大了变成熊瞎子了,这是岁月的无情地摧残,可怕吗?
可面对着北极熊幼崽这么认真地进行潜藏工作,地球一点儿也没有想要表彰它的意思。
这一幕很眼熟,不是吗?
地球想起了被这只北极圈的强盗熊给截了胡的悲催感,这绝对是地球可以载入史册的黑历史。
而此时,北极熊幼崽正打算复刻这一切,甚至更加丧心病狂。
等到领头的头头不防备的时候,一口咬掉他的裤子,拖着就跑。
即使知道北极熊幼崽主要目标是什么,并不是许彦的裤子,而是在裤兜里面放着的那枚正引起微弱的灵气流的红包纸,嗯,上面的灵气。
和沈毅修和秦舒舒不同,徐老爷子的毛笔画成的奇怪的图形,只能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有着类似于护盾的效果,而此时正矜矜业业地保护着许彦的,emmm,口袋。
毕竟已经隔了有段时间了,威力小了很多也是能理解的,更何况地球上面的人类连修仙界开始算仙龄的主要筑基期一个都没有,只能从可怜兮兮的大家都忽略不计的洗髓期开始计算。
徐老爷子也只是洗髓二期工程,所以也被想指望那护盾的效果能有多好了。
虽然知道这点,但是地球翻译着对方的想法,还是忍不住将捂脸的冲动化为非洲大草原的大片白云,正在晒太阳的长颈鹿对着白云疑惑地歪了歪脑袋。
但是北极熊幼崽对自己的计策特别满意,差点高兴地就在雪堆里面打个滚,好在“里风圈”迎面就给了他一个强风冷静剂,让他想起自己是要干大事的熊。
而奇怪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气味越来越淡了,这让他不由得有些着急。
此时距离那个可怕的“里风圈”只有五十米,风力强劲地像是要把地上的一切都刮到天上,北极熊幼崽不得不压低身体,将自己完美地掩藏在雪堆之下,他简直可以说不愧是北极圈的原地蹲杀手,而许彦一行人却完全不知道这一点。
即使戴着特制的护目镜,但是在这种程度的风雪之中,能见度也变得异常地低,风力非常强劲,像是有股无形的力量将人往“里风圈”里面拉,如果一不小心打滑的话,很有可能直接被卷进“里风圈”内部,即使“里风圈”内部的最外层风力和内部是天壤之别,但是很有可能也会受到重伤。
许彦他们照旧用特制的器具在互帮互助之下将自己固定在了地面上面,这能保证在接下来的行动他们不会被强风卷走,许彦选择的人都是熟手,速度非常快做好了准备。
但是许彦仍旧照旧用照明器一个一个地非常仔细地检查过去,再确认所有人都没有问题之后,这才拿着照明器上下摇了摇,这是“准备确认已经完毕”的意思。
许彦将身后一直背着的背包拿到胸前,他拉开拉链,不易察觉地停顿了一瞬,才目不斜视地从里面慢条斯理地拿出了一只大火腿出来。
关于试验品,在华国的北极科考站一度吵得不可开交。
像是科学试验,最常用的就是活体的小白老鼠,几乎应用于各种情况,如果在普通的实验室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的试验地点是在北极圈,小白鼠不耐冷热,最适宜的存活温度是十八到二十二摄氏度,还没送到北极就可能面临大规模地死亡。
如果采用北极圈本土的动物,虽然没有这种问题,但是可惜的是,大多数都是极为珍贵的数量稀少的世界保护动物,少一只都会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盯着。
还没有进行实验,就在实验品上面的选择上面差点折戟成沙,简直可以说开门不利了。
“要不要试试纯粹的肉?”提出这个想法的是王泽,今年才二十四岁,是整个科研团队里面最年轻的一个,目前主要负责科学仪器的维修和调试,因为资历比较浅,又不是主要负责进行北极科考研究的,一般在专家们讨论的时候不怎么出声,反倒和许彦手下的部队的人混得很好。
“肉?”
“回收回来的机器碎片上面附带着Y能量的话,”见大家都望着自己,王泽并没有显得很慌张,“肉如果能够成功回收回来的话,应该也说不定可以检测到。”
“国内最新的研究报告,即使什么也不做,十五天之后机器上面残留的Y能量也全部消失,如果肉上面带有Y能量的话,十五天足够带回去,无论是直接喂给小白鼠还是做成菜,都可以进行研究。”
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大家采用了王泽的提议,这也是许彦从背包里面拿出火腿的原因。
这是极为珍贵的肉,北极圈这边的条件不允许开火,根本不可能做饭,许彦他们最近的食物都是非常符合设定的特制的高能量高热量的特制营养饼干,但是也同样难吃得要死。
幸运的是,每个月都有像是火腿、酱鸭这种特供,不需要烧,只需要拿刀片一小块就行了,每个人一个月只有一两多的供应,拿到手的时候都冻到可以当武器的程度,不过用热水热热之后就可以直接就着营养压缩饼干吃了,但如果不想吃火腿味的冰棍的话,千万不能放太长的时间,之前就有人舍不得冰棍里面的火腿丝,享受了一番在北方用舌头尝铁栏杆的酸爽滋味。
确认了试验物品,如何进行试验也是一个大问题。
将“里风圈”比作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强电风扇,拿个火腿碰触它的叶摆,都要担心自己的手会不会卷进去的问题,更何况“里风圈”所处的位置为极夜,操作就更加需要细致。
虽然之前总负责人是这样说的,但毕竟没有这么不负责,他们携带的科学仪器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里面有个小机器人,他体内装载着一个金属抓手,能以极快地速度伸缩,是特地找出来花了一夜的时间改造的。
机器人的外壳是能支撑四点六公里的“里风圈”内部的摧残,在恰当的时机,会把金属抓手连带着上面的火腿都快速收进体内,以至于还能保存下一点。
这个机器人特地做得只有许彦的小腿那么高,重心很低的特色能保证它不被风吹走,扶摇九天,烟消云灭,不过,许彦只能蹲下身子将火腿仔细地固定在了它的金属抓手上面。
就在这个时候,北极熊幼崽开始行动了,它向上一跃,相比其他北极熊它能跳得更高,动作也更迅猛,但地球可以保证她没有做任何的小动作,只是真得是恰当好处地,许彦蹲下身子。
见过北极熊跳马吗?在场的除了许彦以外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个北极熊一边露出了标准的“哈士奇”惊恐表情包,一边努力地用爪子想要勾住许彦的衣服。
但这都是徒劳的,在“里风圈”的面前,站着保持平衡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北极熊幼崽这种浮在空中的扭曲的姿势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率先踏入“里风圈”范围之内的曾经被雷劈过的左脚一闪而过一道金色的光芒,这使他明明是熊的身子却以猫的姿态,在空中一百三十六度大翻转落以左脚的梅花印在在地面上完美落地。
可惜帅不过三秒,被“里风圈”的风削得“吼吼”地直叫,踉踉跄跄地朝另一个地方跑远了。
这一幕也成为了小白镜头下的珍藏。
虽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许彦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机器人在指示下朝着“里风圈”走去,仅仅只是零点几秒而已,火腿就被它直接切丝了,而且绝对是手艺最为出色的刀功师父,火腿丝只有头发那般细。
不过机器人还是将将保住了它的火腿。
当然他们这一趟不仅仅只是弄好火腿就足够了,许彦从背包里面一一拿出了四只酱鸭。
于是地球坐在“里风圈”的上方,除了片火腿丝之外,又尝到了片酱鸭。
这都是为了保护北极圈的生态平衡,火腿丝、酱鸭丝掉下去,微生物不好分解的啦,才不是她想尝尝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 吃了药,又睡了一觉,咳嗽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啦,开心
………
然后,周五的时候编编通知,星期二(1。2)日入V,本来计划是每天写六千,到了星期二就可以放送大礼包,结果被咳嗽打败了QAQ,明天断更养一下存稿,抱歉QAQ,嗯,因为明天不更,提前祝大家正元旦快乐=3=
☆、第21章
从“里风圈”回来; 路上又花了不少的时间,等回到营地都到了下午六点十五分,而他们是早上五点出发的,这还是去的人都是老手; 如果带着新手的话; 在路上会出现很多失误; 花费的时间还要长。
回收回来的火腿只剩下六分之一,至于酱鸭就更加凄惨,毕竟即使在北极圈零下四十度的温度冻过,拿起来威力说不定比板砖还要凶残; 但是和火腿比起来还是有些差别,在尸骨无回地被毁了三只之后; 虽然大家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但仍旧看着这幅浪费的景象觉得心疼。
肉,都是肉!
不过地球倒是坐在里风圈特制的按摩沙发上面,吃得挺开心的。
幸运的是; 最后一幅成功了,拿到了半幅骨头架子。
不过就算只能拿到这么点东西,都比预期的情况要好很多,原本最低的预期就是全员无伤,并没有一次就能成功的想法; 就算空手回来也没有关系,就当累积经验,下次再战了。
这种轻松的心情; 在出发的时候王泽还抱着火腿和酱鸭,开玩笑要不要给他们带给火锅中看出来了。
谁大火腿配火锅啊!
等回科研站的时候,东西由早已经望首以盼的科研人员拿去进行检测是否含有“Y能量”,粗略的报告要等半个小时才能出来。
将队伍原地解散之后,许彦就利用这个时间简单地吃了饭,补充点能量,旁边有部队出身的心理医生正进行简单的心理问询,这是为了防止在极端的环境下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之前出现过大面具的情绪低落的问题,现在也是每个在外面执行任务回来的军人的必备的项目了。
等吃完饭,又简单地休息了一下,报告出来之后,许彦就被总负责人叫到会议室,进行这次任务的汇报。
硬性规定的汇报要求从出发到进入到“里风圈”所有的事情都要将可能得还原,不过行走路线其实和之前几次相比也并没有什么可以说了,除了带着火腿和酱鸭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而他也不可能把背着火腿和酱鸭时候遇到他国人员的心情汇报出来,就怕别人把“华国干啥吃饭最重要”的错误的固有印象加深了。
整趟出行,唯一的例外就是那只北极熊幼崽,由于许彦作为北极熊风。骚跳马姿势的踏板,并没有看到北极熊正面照,许彦抬起头来的时候,只有一只渐行渐远的肥硕的北极熊的白团团屁股,也就只能从队友们那边了解情况。
然而许彦的队友在上面极其不靠谱,在被仔细询问之后,提起的那只北极熊幼崽也就只剩下了丑萌的评价。
“动作比《动物世界》上面播得要迅速很多。”放假时陪孩子看电视的随行军人A。
“感觉表情有点丰富,队长,和我们家养的二哈一样一样的。”拿着照明用具且正好找到北极熊幼崽脸上的随行军人B。
“嗯,挺肥硕的。”家里面养过猪的自己也抱过猪仔的随行军人C,没有什么说得又重复了一遍,“挺肥的。”
许彦难得地在汇报上面诡异地停顿了一下,惹得总负责人望了他一眼,最后还是如实地道:“一只北极熊幼崽试图袭击我们,有着迅速、肥硕的特点,不过失败之后自己跑了,因为距离‘里风圈’太近,且我们已经绑好了固定道具,并没有进行寻找。”
总负责人并没有注意到许彦的字眼,“北极熊?”
在得到许彦的确定的情况下,总负责人问道:“发现北极熊幼崽的具体位置?”
“落下的距离‘里风圈’很近,根据周围情况判断,应该没有落入‘里风圈’的范围内,”许彦立马明白了总负责人的想法,估计是想打着救助北极熊的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顺便研究一下,“随着它站起来又迅速跑掉的动作上看,并没有受伤的痕迹。”
这附近的风实在是太大了,嗅觉在寒冷的气候之中已经失去了作用,也许雪橇犬能做到,但是人类的话就根本闻不到血腥味,而落下的血迹在还没有落到地上就会被“里风圈”产生的风迅猛地刮走,只能依据北极熊幼崽灵活的动作,和富有生气的“吼吼”地叫唤中,得到一些参考,判断对方是否受伤。
在基于这个判断之下,许彦的结论就是“北极熊幼崽没有进入到‘里风圈’。”
随便找了个空椅子坐下来的地球,自然知道许彦的判断是错误的,北极熊幼崽确确实实地踩到了“里风圈”里面,而并不是许彦判断地恰好和“里风圈”失之交臂。
不过相比较地球在地球上面发生的一切她都可以知道,许彦这边就不行了,在极夜的夜色里面,“里风圈”的范围变得模糊不清,负责界定界限的路标即使经常被人清理,但还是会出现被雪掩埋的现象,经常会消失几个,制作路标的材料都是环保材料倒不必担心会对北极圈的环境造成影响。
去替换破损的机器人或者安置新的机器的时候,随行人员一般在判断到了八十米左右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都会停下,由机器人自行前进。
八十米的时候,在没有人造卫星的辅助下,以当前的北极圈极夜的情况,其实就很难辨别“里风圈”里外部的区别,不过如果用仪器的话,在边线的时候,就能清晰地看见数据会陡然上升。
不过那个时候就有些迟了,这等于已经踏进了“里风圈”的范围,会被风拆得七零八落,目前为止的研究发现,“里风圈”的风圈范围之内根本不可能有北极圈的本土生物的存在,星条国猜测“里风圈”里面存在着湖泊的可能性并没有作为公开的情报,所以华国这边并不知道这一点。
风力连金属都能极为快速地损坏,如果北极熊幼崽进入“里风圈”却并没有任何受伤的痕迹,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除非他成精了,或者干脆是一个机器北极熊。
许彦在心底里面默默地想道,完全不知道他已经猜测到了重点。
总负责人点了点头,并没有对许彦的结论做出任何的评价,接着说道:“我觉得这很有价值,我们在这调查了两个月,在‘里风圈’周围五百米之内没有发现动物的痕迹。”
“当然这一点上不能完全排除没有北极圈极夜的干扰,”总负责人说道,“很多动物在极夜的时候都会不那么活跃。”
“突然在离‘里风圈’这么近的地方,发现了北极熊的踪影,我觉得是一件可以值得关注的事情。”总负责继续道,“许彦,之后在放置仪器的时候请留意一下途中的动物。”
许彦应了,“我会让人注意一下的。”
这次会议的主角并不是北极熊幼崽,总负责人在提过之后,就转移到了今天的主要目的上面了。
“我们对样品肉进行了检测,得到的报告显示,在里面的确发现了Y能量的残留,含量为0。89‰。”
这个残留要比机器碎片上面得低大概百分之六的样子,不过能检测到就已经是个好消息了,可以省下很多的人力物力,在座的科研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机器上面的碎片残留的Y能量完全消失需要十五天,但是这不能直接匹配到样品肉上面。”总负责人继续说,“关于Y能量的保存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地滞后,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可以保存的途径。”
在座的人经手过实验数据地都知道,在经历过高温和冷冻以及一些模拟的极端情况之后,机器碎片上面的“Y能量”的流逝在十到十五天之内,初步怀疑有差别,是机器碎片的金属载体上面引起的。
但是尚不清楚在除了金属以外的其他载体上面会有没有什么不同,只得先尽快地把试验品和国内的实验室对比,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这部分样品,我在这留下了一部分,剩下的全部加急送回国内进行一些实验室的试验。”总负责人最后说道。
“实际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王泽突然开口道,自从他上次提议用生肉来代替生物被采纳之后,他在会议上面也显得活跃许多,“我们目前主流是将‘里风圈’和辐射进行类比,那么以核辐射为例,像是‘里风圈’这么大的核反应堆的话,它的波及范围可以囊括整个北极不止。”
“之前白蓝红国家的飞行员出现体质加强,恢复力加快的现象,是因为他近距离地直接碰触了‘Y’能量而造成的变化,假设将他作为急性变异的个体。”王泽继续道,“如果说‘里风圈’也和辐射一样有个辐射区,在这个辐射区都会受到一些缓慢的不易察觉的影响,这个为慢性影响。”
“那么,我们是否有可能已经被‘Y’能量感染,只是因为身体反应极为微弱,并没有这么容易被察觉到。”王泽下着结论,他的话音刚落,大家都安静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们也考虑过这一点,”会议负责人说道,“每次回去替换的工作人员都会进行隔离检查,目前为止并没有在人员身体内部发现有‘Y能量’的残留。”
“但是,在得到白蓝红国家的消息之后,我们将在南极科考站呆过的军人,且目前正在部队里面的,进行了一些全面的体质上面的测试,”会议负责人说,“这也是我之后要讲的事情。”
许彦这段时间都呆在科考站这边,自然没有他的数据对比,不过对于这件事他还是知道的。
会议负责人并不打算卖关子,继续道:“我们发现,即使没有进入到‘里风圈’内部,仅仅在距离“里风圈”八十米的外部活动,这些人的身体素质都地提升了百分之一左右。”
这话说出来,立马引起了阵阵讨论声。
百分之一听上去并不是很多,但是这些军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特种兵出生,在可以说身体素质已经被锻炼到了极致的情况下,提升每一点点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情,就好像普通人跑八百米从五分钟通过训练跑进四分半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从四分半跑进四分出头就极其困难了。
“但是综合考虑一下,尤其基于呆在科考站这边的科研人员的身体素质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又参考了北极圈这边的气候、运动、氧气程度,对身体的影响,”会议负责人像是大喘气一般继续道,“尚不能确定一定是因为‘Y’能量的波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