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来越多,最后不仅是文臣,就是武将集团也开始纷纷上奏要求元化帝严惩季铭二人。
这其实已经算是在逼迫君王了。
但眼下元化帝势孤,杜允文在朝中风头正劲,加上杜允文虽然强势,但这件事终归还是在礼法之内,让人也难以挑出什么毛病来,因此也没人敢在这个当口去多言其他。
在杜允文这样强势的手段之下,避朝半月之后,平王跟蜀王的奏本也递送到了京城,元化帝扛不住了,复又开始上朝。
在复朝那日的朝会上,杜允文等人旧事重提,继续弹劾季铭跟梁如海。
元化帝再也不似先前一般护着季铭,而是毫不犹豫地直接下令革去梁如海湘省巡抚之事,交由大理寺审查。
而季铭在越省之事,元化帝也并不似先前那般避而不谈,而是决定先行暂停季铭内阁大臣、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之职,由都察院陪同回乡一起核查徇私瞒报田产一事,一月后返京自辩。
这其实算是弃车保帅了。
毕竟梁如海再重要,也是比不得季铭的。
元化帝这般将梁如海直接交给了大理寺,其实就等于交给了杜允文和陶明哲,任其发落了。
而对于季铭,元化帝却是谨慎了许多。
虽然是停职,但却没有革去职位,也没有就此定罪,而是由都察院陪同回到越省核查。
要知道都察院可是孙惟德的人,绝对不会似刑部跟大理寺那般一心想要拿下季铭。
而且还是下令由都察院陪同季铭前往越省核查,这其实跟让季铭自己去核查自己没有多大的区别,必然是查不出什么问题来的。
至于一个月之后返京自辩,其实就是给季铭重新掌权的一个台阶。
所谓核查一事,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
元化帝还是决意保下季铭!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顾云浩也是松了口气。
虽然他对处处算计的季铭没有什么好感,但却是很欣赏季航这一位好友,眼下见着季家能转危为安,也是打从心底高兴。
元化帝此令一出,杜允文等人皆是面色铁青。
虽然拿下了梁如海,但却放走了季铭,这并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季铭被弹劾一事也因着元化帝这一决定而渐渐平息下来,季铭交出了户部跟工部的尚书掌印之后,正式卸职,准备着跟随都察院一同回往越省。
都察院这边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虽然季铭被弹劾一事元化帝有了决定,多半只是走走过场,但总归季铭乃是两部尚书,又是内阁重臣,此次回往越省之事也还是应当慎重才是。
在这派遣官员的规矩上,陈云华等几个都察院大佬们也是商议了许久。
毕竟季铭身份特殊,派遣的官员少了会显得不够尊重这位阁老大人,而且一看就是走过场,只怕左相跟副相那边必然不答应。
但若是指派的官员多了,便又怕引起季铭的误会,让人以为他们都察院是真心想要过去挖出什么黑料一般。
最后还是决定由陈云华带领三名御史并起五名从七品的都事官员一起前往。
至于顾云浩,虽然此次乃是回往越省,但都察院还是没敢让他一同前往。
开玩笑,这顾云浩乃是右相最看重的弟子,因着为了将他拉出新政的旋涡,右相一力将其从户部调任到了都察院,现在他们又怎么敢在这个档口将顾云浩牵扯进季铭之事里面去。
这面季铭与都察院去往越省的行程刚刚定下,那边孙惟德府上却是又有一封加急的书信悄悄地送往了越省淮安府。
不错,虽然元化帝一力保下了季铭,但孙惟德乃是谨慎细致之人。
不论是在顾云浩还是在孙惟德的眼中,他们都还是觉得季铭就算此次的事能平息下去,但杜允文等在除去梁如海之后只怕还是不会善罢甘休,季铭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危机。
之前为了牵扯到孙惟德,季铭几次三番的将顾云浩往旋涡里拉。
今次回去淮安核查私瞒田产之事,说不得就会故技重施,想尽办法的算计江程云。
即便是由都察院陪同,陈云华又是右相一派的官员,孙惟德也是放心不下的,遂直接派人急急前往越省送信与江程云,让其务必小心季铭。
第186章 第186章:背后一刀
在季铭回往越省的同时; 大理寺也带着元化帝的旨意去往了湘省。
一保一舍; 梁如海也是绝无什么翻身的机会了。
在季铭离京后; 朝中似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但官员们却仍是不敢有丝毫放松。
特别是对于户部和工部的新政派官员而言,这样的宁静却更是让他们心中焦虑。
所有人都知道,杜允文不会轻易放过季铭。
而那些勋贵守旧派们也是打定了心思,要趁机将新政派官员一网打尽。
虽然现在舍弃了梁如海求得暂时的平静,但这场风波却并不会因着梁如海的倒台而停息。
在守旧派们的压力之下,季航所负责的邸报早已收回到翰林院的手中,为翰林院大学士陈凯元亲自负责。
只是这翰林院虽然一直都属杜允文这个左相所分管; 但这里的官员流动快; 因而并不似旁的衙门那般唯杜允文之命是从。
陈凯元本是个在仕途上没有多大野心的人,即便左相之势压在翰林院头上,但他骨子里还是有着一丝文人的傲气; 故而即便杜允文几次三番示意,让他上折子请示元化帝; 将邸报署交与李文旭负责; 陈凯元却还是装糊涂。
不错; 自季航调离邸报署之后; 杜允文便一心想要李文旭上位,只不过陈凯元不松口,元化帝也假装不知道此事罢了。
自徐景死后; 徐景的妻女便搬回了杜家; 李文旭也因此时常出入左相府; 这一来二去的,倒是慢慢让杜允文开始接受这个外孙女婿。
特别是在前段时间,杜允文的外孙女徐依然生了个白白胖胖的重孙。
毕竟杜允文的儿子杜承嗣虽然成亲了数年,但膝下仅有两个女儿,还没有儿子,故此,杜允文对徐依然这个外孙女生下的重孙也是颇为喜欢。
见着杜允文很是喜欢自己儿子,李文旭灵机一动,当下便决定,让这个孩子改姓为杜,以此来讨杜允文的喜欢。
果然,杜允文见着那孩子姓杜之后,更是欢喜的紧,当下亲自为那孩子取名杜永荣,甚至当作杜家的重孙一般重视。
李文旭这番做派虽然受到许多人的嘲笑和讥讽,但也确实是很有效。
不论是因为看着杜永荣这个孩子的缘故,还是因着其他,反正杜允文也开始慢慢的将李文旭看在眼里了。
因看着李文旭乃是在邸报署,知晓邸报的影响力,所以在太上皇殡天之后,李文旭就立马向杜允文建言,一定要将邸报署掌控在手里才可。
杜允文亦是深以为然,故而在弹劾新政一派官员之时,便早早的就威迫着陈凯元,借由翰林院的名义,上奏元化帝将季航调任出了邸报署。
只是没想到的是,虽然季航被调任,但邸报署却是被陈凯元牢牢握在手里,李文旭竟是连边都没摸到。
季航自邸报署出来后,被任命为从五品侍读学士,主要在御前行走。
只是即便是这样,季航仍是极为小心谨慎,这些日子顾云浩也是没有机会能私下见他一面,两人只在大朝会之时才有可能相逢。
这日正值大朝会,季铭仍是一如既往地站在一众翰林院官员之中,顾云浩远远看着他,只见季航面上也挂着疲惫之色,丝毫不见当年如玉君子的风采。
看来季家那边的情形还是不容乐观……
正值顾云浩站在殿外叹息之时,太和殿内却是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局之事。
这天正值季铭离京后的第七日,杜允文等人又是突然发难,强势上奏,继续弹劾季铭。
只是不同于以往,此次上表弹劾的主力军并非乃是刑部,却是变成了武将集团。
太和殿内,朝臣们一个个都是心惊胆战的垂手立着,萧穆言面沉如水的坐在御座之上,双目寒冷如冰的看着殿内众人。
“陛下,此事绝不可恕!”
卫国公兼一品将军郭景森竖着一双眼睛,声音洪亮地道:“那季铭居然胆敢私自昧下数万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实在是胆大包天,若是不加以严惩,岂非是让我朝几十万将士寒心?”
不错,季铭又被弹劾了。
此次并非是为了徇私瞒报越省十一万亩田产之事,却是因为贪墨将士抚恤金。
华朝有十几年没有打仗了,其实近年来是没有什么阵亡将士的。
唯有顺德十七年,北方蛮族犯境,顺德帝令大军二十万出征迎敌。
这一仗打了将近一年,最后蛮族粮草不济撤军退守幽州。
而他们华朝却也是惨胜,不仅阵亡数万将士,还耗尽了国库的银子跟全国的官仓的存粮。
也正是因此,到今日都还未恢复元气,而那数万阵亡将士的抚恤金也是一直没有银子发放。
直到前些日子,顺德帝病危,兵部提议发放这数万将士的抚恤金,一则是了却顺德帝的一桩心愿,二则也是为了顺德帝冲喜,最后元化帝亦是点头同意了此事,并令兵部核对阵亡将士人数,由户部直接将抚恤银发往各地衙门,从而按册发放给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
然而就在今日,朝中武将却纷纷奏本,说是自己所辖军中不断有传言,说是听闻当初的抚恤银有许多将士家属并未领取到。
而就在这时,洛省巡抚却也是八百里加急上折,说是洛省亦是有不少阵亡将士家属没有领取到抚恤金,并且已有数百人以为乃是当地知县贪墨,齐齐告到了巡抚衙门,故而请求朝中核查此事。
这件事很显然已经波及到了全国各地,影响着实不小,但却只是能看得出此事之中必然有贪墨私占之事,并不能直接指向季铭。
只是刚巧钱卓然却是在这个时候来了一记重拳,亦是上表弹劾季铭,说是这两日核查户部账目,发现当初兵部提交过来的阵亡将士名册一共记录为七万八千六十三人,户部入账之时所支用的金额也是按着这个人数来核算的,一共为一百五十七万两千六百两。
但是在季铭在户部的私人公务室之内,那本划拨各省抚恤银的登记册上的金额,却是只有一百万两。这仅仅是五万将士的抚恤金。
而剩余的那五十七万余两也是同那一百万两一起从国库划拨过来,眼下却并未发往各省,可见其中的猫腻。
因着这个将士抚恤金发放之事乃是右侍郎唐守忠负责,故此钱卓然便上表弹劾季铭伙同唐守忠,一起截留强占阵亡将士抚恤金五十七万余两。
到了这个时候,这殿内的官员们乃至元化帝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钱卓然!
难怪先前杜允文等人能够那般言之凿凿的弹劾季铭私瞒田产。
原来是钱卓然从中做了手脚。
这钱卓然为户部侍郎,因着跟季家乃是姻亲,故而季铭也是十分信任他,甚至这钱卓然在季铭一党之中的地位还要高过唐守忠跟梁如海,为真正的第二号人物。
故此季铭主政户部之后,立马就将钱卓然运作到了户部,全权负责田地清算之事。
前些日子刑部弹劾季铭瞒报田产十一万亩,虽然元化帝力排众议保下了季铭,但这里面的事必然是钱卓然所为了。
毕竟户部已经被清理了多次,即便杜允文的手伸得再长,也是做不到在户部的田地之事上构陷季铭的。
但若是钱卓然的话,那就是极为容易的了。
要知道田地之事本就是他负责,在田地登记册上动动手脚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眼下又是爆出了截留军属抚恤金之事,虽然事情尚未查明,但众人大多都是心知肚明,猜到此事多半也是钱卓然动了手脚的。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季铭此次怕是危险了。
元化帝本就对军队的掌控力不足,这段时间军中带来的压力更是让他身心俱疲。
眼下却是发生了季铭截留均抚恤金一事,面对着军中将士们的怒火,元化帝只怕也是无力回天了。
因此,钱卓然将季铭截留抚恤金一事爆了出来,当下殿内便乱了。
武将那可不似文臣说话那么含蓄委婉,一个个纷纷出列要求元化帝严惩季铭。
孙惟德见着这场变故,也是一直面色铁青。
千算万算,却还是没有预料到钱卓然居然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季铭来了这么一记重拳。
军属抚恤乃是数月前顺德帝病危之时的事情,看来早在那个时候,钱卓然便已经私下跟杜允文勾连在了一起。
季铭只怕是……完了……
元化帝此刻也是怒火焚心,眼看着朝中的武将们纷纷出列谏言严惩季铭,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武将们本就不服他,华朝的几十万大军,除了薛海手中的十万之外,其余的将士都是看着他乃是皇帝,占着大义,方才勉强对他有那么一丝敬意罢了。
而现在出现了截留军属抚恤金一事,若是他还护着季铭,不给军士们一个交代,只怕几十万大军对他那点微薄的敬意也要荡然无存了。
如此的话,帝位还能做得稳么……
看着殿下的钱卓然,萧穆言只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憎恶。
深吸一口气,元化帝压住心中翻滚的怒火,扫了一眼群情激愤的武将们,怒火自心中烧到了脸上,整个面色也从方才的冰冷变成了气愤和痛心。
“哗!”
这时一个精品彩瓷摔碎在地的声音。
只是这个声音却是敲击在了所有人的心上,殿内的文武官员们都是一时间愣住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声音,原本垂着头的朝臣们也下意识地抬起头,而正对上的便是元化帝那张怒不可遏的俊秀面庞。
第187章 第187章:君臣默契
太和殿。
年轻的元化帝一摔手中的茶碗; 面上尽是怒气地站起身来; 神色威严地扫了一圈殿内众人。
“可恶!”
良久,元化帝方才咬着牙吐出这两个字来。
这一声喝骂; 并没有直言是对谁在发火; 但久立朝堂的孙惟德却是心中了然。
元化帝这样的怒火多半是因着钱卓然的缘故。
此番这钱卓然这样背后一刀,已经让元化帝怒火中烧了。
要知道这钱卓然可是季铭的姻亲; 钱卓然的嫡长孙娶了季家嫡出的三姑娘; 两家一直都是一荣俱荣; 一辱俱辱。
然而却是不想自太上皇病危之时; 那钱卓然见朝中风向要变了; 就立马舍弃季家这个姻亲; 从而投向杜允文一党不说; 甚至还这般背地里在户部动手脚构陷季铭; 给予新政派以致命的一击。
这一手不仅是将季铭推向了深渊; 更是让新政之事再无回旋的可能; 就连元化帝也被这一招打的措手不及。
只是这样一来,季铭之事就不仅仅是私瞒田产这般简单了。
要知道军属抚恤金已经发下去了一个多月了,眼下全国各地都有将士遗属没有领到应有的抚恤金,此事已经被摆到了台面上; 断然是压不下去,也是瞒不住的。
而且军属抚恤金不仅是为了死去的人,更是做给活在的人看的。
若是没有领取到该有的抚恤金; 那么今后华朝上下的将士还有谁人会向元化帝尽忠; 誓死杀敌
再则来说; 既然已经爆出来季铭截留抚恤金,那么只要今日一散朝,这个消息便会似风一般吹到整个华朝的军中去。
假如在这朝堂上,元化帝有一丝偏袒季铭的行径,那么便会被有心人无限夸大了传出去,到时候军中必然会以此而引起轩然大波。
好的话说不定只是让萧穆言尽失华朝军士忠君之心,让将士们对萧穆言这个帝王有怨言。
但坏的话,也是极有可能有人借此煽动军队悖逆之心,从而引起变动,危及帝位。
这等于是将了元化帝一军。
先前是逼着元化帝在梁如海跟季铭之间抉择,现在又是要在季铭跟帝位之间抉择了么?
孙惟德心里明白。
至今为止,元化帝之所以这般千方百计的保季铭,并非是因为什么龙潜之时的交情。
即便是当初萧穆言为三皇子齐王之时,或许跟季家有那么几分私交在,但那已经是过去。
萧穆言自小长于皇家,断然不会是个感情用事之人。
不论是之前有什么交情,只要一登上帝位,便不会再被私人的情感所束缚,其行事手段都只会为了帝业大局。
不计私情,只论大局。这是一个帝王所必备的素养。
保季铭,一方面是为了尽力保存新政的成果,毕竟新政乃是元化帝即位以来的主要政策,他必然也是想要将此推行下去。
假如就这样只实行了一脸,便在杜允文等人的逼迫下不了了之了,那岂非是打元化帝这个皇帝的脸么。
即便是为普通人的萧穆言可以不在乎此事,但身为帝王的元化帝却是必须不能忍受此事。
第二方面其实也是为了尽力保存新政官员的实力,毕竟只要季铭一倒,那么新政派便会群龙无首,瞬间大厦倾覆。
若是季铭还在,那么新政派的官员们多少都会有些官员能坚持住。
即便是今次新政失败,但也能待来日。
第三方面,元化帝此为,也不过是作出一番姿态,邀买人心罢了。
只是这些加起来,都是不如帝位重要。
当帝位受到威胁之时,即便是有千万个理由,都会变得不重要了。
因此,季铭这次在劫难逃!
孙惟德皱着眉看向钱卓然,心中也是有种说不出的厌烦,甚至在这一刻,他只觉得那钱卓然的嘴脸比杜允文都令人觉得恶心。
“如此大胆国蠹,又岂配为人!”
这时候却是听闻元化帝的怒喝也随之响起。
听了这话,孙惟德不由轻合双目,深吸了一口气。
看来,元化帝已经做出了决断。
孙惟德已经猜到了萧穆言的决定,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朕原本念着季铭为两朝元老,又是个勤勉之人,方才格外恩典,令其总裁新政之事,但此人不仅不知皇恩,却是越发胆大妄为,做出此等天理不容之事,实在是气死朕了!”
元化帝当下龙颜大怒,语气激愤地道:“简直混账!将士们以一腔忠君卫国之心戍守边关,在战场上以血肉之躯抵御蛮敌,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他季铭竟是如此大胆,贪墨私占阵亡将士遗属抚恤,实在是罪不容赦!”
说到这里,元化帝话锋一转,却又是直接指着杜允文等人,喝骂道:“你们这些一个个身居高位,掌天下政务,一个个口口声声忠君爱民,便是这样忠君,这样爱民的?简直其心当诛。”
这话说的有些重了,当下杜允文连同孙惟德及殿内众臣都是连忙跪拜在地,高声请罪:“陛下息怒,臣等惶恐。”
元化帝看着殿内跪着一地的文武官员,只觉从未有这么累过。
即便是方才借着季铭发了一通脾气,将杜允文等人也喝骂了几句,但这终归只是出了一口心里的恶气,却是与大局和形势一点影响都没有。
殿内这些官员,一个个动不动就是‘惶恐’‘知罪’的,他们真的会惶恐么,会知罪么,会让步么……
偏生即便知晓这些人仅仅是做做样子,他也只能假装消气,不得真的去责罚处置这些人。
冷冷地扫了一眼杜允文跟陶明哲几人,元化帝咬了咬牙,道:“刑部。”
闻言,刑部尚书杨海生立马回过神来,起身上前两步,复又跪下道:“微臣在。”
“即刻前往越省拿了季铭回京!另外不论是先前私瞒田产一事,还是今日钱卓然所奏截留军属抚恤金一案,一起核查。大理寺跟都察院亦是要全力协助。”
说到这里,元化帝顿了顿,又道:“只要胆敢将手伸向阵亡的将士们,无论是谁,定是要给朕查个清楚!”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抹深沉的怒意,只是不知道这怒意是因着季铭,还是因着杜允文等人。
“微臣遵旨。”
杨海生目色一闪,当下叩首领命道。
这里元化帝犹豫了一瞬,而后却复又似还未解气一般,直接怒声道:“季铭如此行径,实在可恶至极,传朕谕令,季氏一家三族之内,全数羁押,入刑部大牢候审。”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都是愣住了。
很显然,元化帝这个决断是超出众人的预料。
即便是杜允文跟孙惟德,他们也不过是料到元化帝会为了稳定军心,从而舍弃掉季铭。但却是没想到元化帝会将事情做得这样决绝。
这是要诛连季家三族啊。
虽然这是在处置季家,但不知为何,杜允文在此刻却是不由升起一股寒意。
元化帝这一手,确实是做得够狠、够绝,也够厉害!
既然已经决定放弃季铭而选择收买军中将士之心,那元化帝便直接将事情做得更为漂亮。
甚至不惜以季家三族为代价。
要知道那季家开始百年世家,即便只是三族,那也是只怕有上千人了。
且不说季家与元化帝在龙潜之时的交情,就说是新帝即位之后,季家也是全心效力,就连一直和稀泥的季铭,也一改往日作风,成为元化帝开展新政的主力军。
要知道季家传承数百年,本就已经是华朝顶级的家族,在元化一朝这般高调,一部分原因乃是因为季铭野心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