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科举)-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柄。
    由此可见,陶明哲在一开始,便在谋算着与杜允文对立的那一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杜允文身边的力量将会逐步逐步的减弱。
    在得到这个判断之后,顾云浩跟孙惟德两人商议之后,当即决定开始利用这一段时间,做好准备,免得为人所算计。
    季铭一家于八月十四日问斩。
    这一天,雍京城的百姓也有不少前去观刑。
    因着在元化帝的示意下,陈凯元通过邸报一面言明季铭贪占军士遗属抚恤金,一面又浓墨宣传元化帝爱重将士之心。
    遂百姓们对元化帝的这个处置皆是纷纷叫好,但是对于季铭,他们却还是恨不起来。
    毕竟季铭主持户部的税改,也曾给百姓们带去实惠。
    因而,与之前徐景行刑时候的一片叫好喝彩之声不同,此次季家问斩,百姓们的面上却是更多的乃是疑惑和沉闷之色。
    顾云浩虽然对此事心中不忿,但却还是去看了看。
    自古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
    难道在这个时代,他们真的就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么?
    随着监刑官杨海生的一声令下,一连排大刀纷纷落下,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邢台,顾云浩双目直直地看着那片鲜红,只觉那红色格外的刺眼,格外的炙热。
    似乎被那鲜红灼伤了眼睛,顾云浩紧紧地闭上双目,强忍住心中的酸楚之意。
    “浩哥……”
    一旁的巴九有些担心的唤了一声。
    “咱们走。”
    良久,顾云浩方才睁开双目,却是直接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
    看着顾云浩转身离去的背影,巴九愣了一会,方才回过神来。
    不知为何,在方才那一瞬间,他突然觉得他的浩哥变了许多,好似突然换了一个人一般。
    那种气势,那种感觉,甚至让他有种错觉,只觉那不是他浩哥,更像是当初远远见过一次的右相孙惟德。
    季家问斩后的第三天,一辆马车悄悄地出了京,往南而去。
    及至南城外的一处茅草亭处,马车却是突然停了下来。
    车内的人掀起车帘子,却是走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人长相俊美,虽然衣着朴素,但可以看得出来是出自一个望族。
    只是这少年神情很是清冷,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带着一种深沉的孤寂之感。
    少年下了马车,复又回过身去,却是又抱出了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
    “娘亲。”
    小女孩显然还是刚从睡梦中醒来,一时不晓得发生了什么,只是一边揉着眼睛,一边侧头喊她的母亲。
    “哎,涵儿乖,娘亲在呢。”
    随着一个清丽的声音响起,却是又见一个年轻的妇人自车上下来,伸手从那少年手中接过了孩子。
    那少年面带悲恸地转身,向着皇城的方向重重地跪下了去,而身后的母女两人也跟着一同跪在了那里。
    “爷爷,孙儿不孝,给您磕头。季家遭逢大难,我却是苟活了下来……”
    说到这里,那少年却已经泣不成声,竟是说不下去了。
    身后的妇人亦是面带悲色地扶住少年的胳膊,哭着道:“航哥,爷爷知晓的,他老人家是想要你活下去,若是不然,也不会那样轻易的认罪。你不可辜负爷爷,咱们还得要等着季家翻案的那一天。”
    不错,这个跪地叩首的少年,正是季航。
    季家的这场变故,虽然有顾云浩提前相帮,岳鸢母女得以脱身,但季家入狱之人,却也还是只有他活了下来。
    虽然在狱中他曾想过要与爷爷、父母共同赴死,但在行刑前夜,却是突然见到了一封爷爷季铭的血书。
    “季家子孙,当有脊梁,不为懦夫。”
    那血书里的这一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季航晓得,他的爷爷是希望他活下去的。
    就在那一晚,他想清楚了。
    有的时候,活着的人其实才是最痛苦的。
    季家落下个这样的结果,他若是想要随着父母一同赴死倒是简单,但那样的话,季家便只剩下岳鸢跟涵儿母女两人,又何谈复兴翻案?
    他不愿季家永远背负这么一个骂名,更不愿爷爷身死百年之后,落下一个国蠹的名声。
    在看到爷爷季铭的血书之时,季航瞬间明悟了。
    他一直晓得他们季家的实力。
    虽然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成了定局,但爷爷在朝为官这么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华朝上下,若是想要攀扯,拼个鱼死网破也不是不可能。
    但那样的话,势必就要引起朝野动荡。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最不愿看到动乱的乃是没有完全掌控军队的元化帝。
    因而,季铭选择了认罪,独自担下所有罪名。
    因为只有这样,朝局方才不会因着他季铭的遭难而产生大的风波,也只有这样,元化帝方才能平稳的一步一步掌控朝局。
    不过季航心里清楚,这一次,他的爷爷并非是为了元化帝,并非是为了华朝,而是为他!
    爷爷这样处处退让,事事以君主帝王为先,实则不过是要元化帝念着这份忠心,放过他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季航心中方才更是悲恸难受。
    季航一家三口恭敬地向着皇城的方向叩首三下,站起身来,慢慢地收拾了情绪,正准备上车继续前行,却是突然又听闻一阵马蹄之声响起。
    岳鸢当即心中警铃大作,道:“夫君,可是有人察觉了此事,追了过来?别是那萧穆言后悔放过你了吧?”
    而季航也是思忖片刻,便立即摇了摇头,说道:“虽然他现在已经并非之前我所熟悉的那位齐王,但也不会作出这样出尔反尔之事,你跟涵儿先上车,我在这里看看再说。”
    “恩,好。”
    岳鸢应了一声,便抱着女儿季涵上了马车。
    这里季航看着来路,听着远处传来的马铃之声,心中已经是隐隐料到了来人,眼中也是带着几分期待之意。
    没过多久,就见那马蹄之声近了,随后却是只见一个墨绿衣衫的少年骑马飞驰而来。
    见着来人,季航脸上多了一丝温暖之色:“云浩!”
    顾云浩骑马到了地方,直接翻身下马,一面喘息一面说道:“总算是赶上了。”
    “今次一别,也不知咱们何时再能相见,只愿此去滇省,你一路平安。”
    顾云浩也不拖沓,一面说着,一面就自袖中取出一个小钱袋来,硬是塞给季航,说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若你要推辞,便是真心不拿我当好友了。”
    闻言,原本要推辞的季航也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不错,他与顾云浩乃是一辈子的知己好友,又何必做那些客套之言呢。
    云浩一向对他真诚相待,他又如何能推辞。
    “好,到了滇省,我写信给你。”
    季航收下那钱袋,虽然因着里面装着并不重的银票,但季航却是觉得似有千金。
    他一直晓得自己这位好友细心,而今看来,确实如此。
    季家瞬间倾覆,当初岳鸢也是匆忙行事,除了一些寻常佩戴的首饰,却也是没有来得及收拾什么财物。
    这里,顾云浩却是说起另一件事:“方才我在家里正准备赶来的时候,却是刚巧宫里来了人,说是皇上有一纸书信给我。”
    说到这里,顾云浩顿了顿,又道:“我想着这信应当是皇上要我转手交给你的,便一起带来了。”
    言罢,顾云浩又自袖中取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
    季航看着那个没有落名的信封,心中只觉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都到了这个地步,他与我之间,又还有什么可说的。”
    叹息一声,季航还是接过了那个信封。
    “罢了,先不去想那么许多,咱们还需的打起精神来,今后之事,谁也说不准,杜允文未必就能这般一直一手遮天,不论是季家之事,还是新政,咱们都有还有机会。”
    顾云浩伸出右手,双目迥然的看着季航,说道。
    见着好友这般自信的样子,季航心中也不由跟着升出希望。
    伸出手来,在顾云浩的掌心一击,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好,云浩,等我回京。”
    就在他们两人说话之时,岳鸢跟季涵母女也自马车上下来。
    “云浩,多亏你当初及时报讯又费心筹谋,方才救了我们母女。”
    岳鸢对顾云浩点了道谢,又连忙吩咐季涵:“涵儿,快谢过顾叔叔。”
    “平安就好。”顾云浩却是一把抱起了正准备跪下的季涵,说道:“我与季航之间,自是不必言谢的。涵儿,可是要记得叔叔,你远舟弟弟跟澜儿妹妹也都是在想着你的。”
    “好,涵儿最喜欢顾叔叔了。”
    季涵奶声奶气地笑着应了一声,随即‘吧唧’一声,对着顾云浩的脸上就来了一个湿漉漉的亲亲。
    看着天色,顾云浩不由一叹:“你们也快些启程吧,咱们今后定有再聚之日。”
    闻言,季航亦是点点了头:“一定。”
    自顾云浩的怀里抱过了季涵,季航夫妻两人又上了马车。
    就在这样依依惜别之中,马嘶声响起,季航一家就这样离开了雍京。
    顾云浩看着马车渐行渐远,回身上马,复又向雍京城内而去。
    那里,还有事情在等着他……
 
第193章 第193章:两封信(二更)

    大明宫; 紫极殿。
    元化帝萧穆言正在心神恍惚地随意翻看着奏折。
    这时内侍许斌躬身进来回话:“陛下; 都察院从五品御史顾云浩在外求见。”
    闻言,元化帝的眼神动了动; 低声吩咐:“宣。”
    “是。”
    许斌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隔了一会; 顾云浩进内; 俯身拜礼:“微臣顾云浩; 参见吾皇万岁。”
    “起来吧。”
    随着元化帝深沉的声音,顾云浩谢恩一声,便站起身来,垂手立在一旁。
    “怎么?你来陛见; 却是又不说话?”
    元化帝挑眉看了顾云浩一眼; 声音中听不出喜怒地道:“见过他了?”
    虽然没有点名‘他’是谁; 但顾云浩跟元化帝君臣两人都是心知肚明。
    “恩; 午时离的京; 那封信; 臣也交与了他。”顾云浩回话道。
    闻言; 元化帝久久不言,隔了好一会,方才说道:“若你此番前来; 只是为了说他的事情; 那么不说也罢。”
    “微臣斗胆; 向陛下建言一事。”
    思忖了片刻; 顾云浩还是咬了咬牙; 说道。
    “哦?讲。”元化帝这时候仿佛才来了兴致,吩咐一声。
    “微臣以为,邸报署万不可交到旁人手中。”
    顾云浩直言说道:“虽然邸报才改良兴办不久,但其效用已经有所体现,微臣大胆预料,只怕要不了两年,邸报便会成为掌控全国舆论,把控民心所向的利器。”
    “陈凯元学士虽然为官公正,但毕竟年岁大了,且又是个无欲无争之人,且加上翰林院事多,陈学士未必能面面俱到。”
    说到这里,顾云浩目色一闪,又道:“微臣听闻,左相外孙女婿李文旭亦是在邸报署,今年底,便是翰林院三年一次的散馆之年,左相有意让其主持邸报署之事。”
    这是元化帝即位之后第一次听闻李文旭的名字。
    但他记忆力很好,一听闻此人,便皱了皱眉道:“此人可是那徐景的女婿,顺德三十年传胪?”
    “陛下好记性,正是。”
    听闻顾云浩的回话,元化帝微微颔首,并不言语。
    很显然,以着李文旭为徐景女婿,又是杜允文外孙女婿的背景,便不可能在元化帝心中有什么好印象。
    “朕亦是在想着此事。”
    元化帝的心思极快的从李文旭此人又回转到了邸报署之事上,当下也是皱着眉:“只是一时之间,却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再看看吧。”
    虽然元化帝并没有说的很清楚,但顾云浩心中却是明悟非常。
    身为帝王,最为看重的便是大局。
    邸报能极为容易的掌控民意,元化帝又怎么可能轻视。
    只是眼下新政一派官员几乎已经所剩无几,元化帝是已经没有多少可用之人了。
    而且,如今杜允文一手遮天,左相一党当然也是在盯着邸报署这个位置。
    若是元化帝一心想要扶植一个新政派官员接掌邸报署,只怕杜允文等人定是不依不饶的,就算是一时能够掌控邸报,但杜允文等人也必然会相尽办法的将人拉下马来。
    即便是用右相孙惟德一党的人,只怕也只是会引起不小的波澜。
    毕竟眼下虽然左相右相对峙,但杜允文跟孙惟德两人总归还是没有撕破脸。
    假如就这么重用右相一党官员,只怕刚刚才开始恢复平静的朝局又要变得风起云涌。
    要知道现在杜允文势大,那些勋贵世族们仍然还是比较支持杜允文,眼下若是孙惟德与其对上,多半是讨不到什么好处。
    眼下季家一党已经倒了,若是孙惟德再倒了,那么整个华朝便没有人再能牵制他杜允文了。
    而且,经过季铭一事之后,元化帝打从心底也不是很愿意将邸报这么重要的东西,交到这些内阁老臣的手中。
    不论是什么,只有牢牢拽在自己的手里才是真的。
    军队是这样,民心更是这样。
    至于朝中那些随风倒的官员们,元化帝更是连考虑都没有考虑。
    顾云浩听闻元化帝这话,当下也是心里一松。
    看来元化帝是绝对不会将邸报交到李文旭的手里。
    只要邸报不落入杜允文的手中,那么若是他们今后就有机会重新推行新政。
    松了一口气之后,顾云浩却是眼珠一转,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思量一番,便直接试探地道:“陛下,微臣这里有一人选。”
    “何人?”元化帝伸手端起身侧的茶碗,轻轻地呷了口茶。
    “此人姓余名鑫,乃是今科探花,陛下可有印象?”顾云浩一面说着,一面悄悄注意着元化帝的神色。
    听到这个名字,元化帝略一思索,便回想起来,说道:“便是那个在殿试上不言新政的少年?”
    “正是此人。”
    见着元化帝面上似乎并无不悦之色,顾云浩方才壮着胆子,说道:“此人虽然年轻,但文章学识皆是一流,且为人正直,一心只愿忠君报国,必不会为左相所用,令陛下失望。”
    闻言,元化帝不由来了兴致。
    “怎么,顾卿认得此人?”
    见元化帝如此问,顾云浩也不隐瞒,遂直言道:“此人乃是我陵江书院的学弟,与臣相交多年,引为知己。”
    此时,元化帝方才恍然大悟。
    陵江书院么?
    那岂非亦是季航的学弟……
    若真是与季航跟顾云浩交好,倒是还算信得过。
    细细思量了一番,元化帝也是觉得这个余探花也算是个合适的人选。
    当初新政之事在华朝是热火朝天,殿试之时,无数的士子揣度上意,在文章中鼓吹新政,而这余鑫却是独树一帜,写文之时直接避开新政不言。
    也是因着这个缘故,当时的守旧派们颇为赏识这个余鑫,也是因着这个缘故,余鑫被那些受守旧派影响的阅卷官们送进了殿试前十的名单之中。
    虽然最后这个余鑫取中的乃是第三的探花,但元化帝对此人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
    虽然没有跟风为新政摇旗呐喊,但写得一手好文章!
    元化帝对余鑫的印象并不坏。
    他既然身为帝王,便有着帝王的心胸。
    “此人人品如何?”想了想,元化帝还是问了一句。
    闻言顾云浩极快地回过味来,忙回道:“微臣这位学弟最是个直率之人,当初知晓微臣在户部任职,更是羡慕不已。”
    这话其实有些答非所问,但顾云浩心里明白,刚刚元化帝并非是真的要问余鑫的人品。
    不过是想要知道余鑫的立场,到底是不是杜允文那边的人罢了。
    身为帝王,有的时候有些话是不会明白的说出来的,这边是要考量臣下们的领悟能力和脑子了。
    很显然,顾云浩的领悟能力算是很不错的那一类。
    听闻顾云浩的回话,元化帝自然也是颇为满意。
    “好。”
    虽然只淡声说了这么一个字,但余鑫这个名字却是已经正式的被元化帝放在心里了。
    这里顾云浩见着元化帝更是无意将邸报署交给杜允文跟李文旭,当下便觉进宫的目的已经达到,便躬身跪安。
    元化帝摆了摆手,遣退顾云浩,复又继续翻阅手边的奏折。
    略微看了两份奏折,元化帝却是又似之前那般无精打采起来。
    扶额闭目了片刻,元化帝拿起了手边的一本书,略微翻了两页,从那夹页之中拿出一张纸来。
    歪着身子,将那张纸拿在手中端详了会,元化帝却是叹了口气。
    只见那纸上仅有十二个字。
    “顾景源乃我至交,望看顾一二。”
    将这几个字复又看了一遍,元化帝不由想到了方才离去的少年官员,眼中划过一丝羡慕之色。
    即便身为帝王又如何,却是连最寻常的朋友之义都难以顾及。
    想到这里,元化帝复又叹息一声,却是伸手将那纸张放到了一旁的香炉之中。
    炉火迅速地将那纸张引燃,跃起微幽的火光。
    在那火光映照下的,却是元化帝晦暗莫名的面庞。
    ……
    天色已经渐晚。
    夕阳的余晖照映着云霞,看着一片红彤似火。
    马车上,季航一家已经离京往南而行几个时辰了。
    在顾云浩的谋算和季铭的牺牲之下,虽然元化帝决定留季航一命,但现在季航也还是一个‘已死’之人,是断然不敢在京城露面的。
    即便是决定要前往滇省,也是不能在京城的码头打船,只得南下先到安州,再从安州坐船去往滇省。
    “爹爹,我饿了。”
    这时,三岁的季涵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还是叫饿。
    “来,先吃块点心,咱们进了城再找地方吃东西。”
    闻言,岳鸢连忙转身拿过身边的食盒,从里面取了一包桂花糕来。
    这个马车乃是顾云浩吩咐赵妍准备的。
    不仅有棉被衣裳等物,更是准备了好几个食盒和许多的药材。
    一面将桂花糕递给季涵,岳鸢却是拿起了那封放在食盒旁边的无名书信。
    那信自然是元化帝写给季航的那一封。
    只是季家遭逢大难,其中的冤屈不少,季航即便是再通情理,心中也不可能对元化帝没有怨恨。
    因而,自从顾云浩那里接过信之后,季航便将那信直接扔在了一旁,并没有打开的意思。
    “夫君,还是看一看吧。”
    想了想,岳鸢劝道:“说不得是什么要紧事呢?”
    闻言,季航沉默了许久,方才打开那信封,自里面拿出一张纸来。
    展开之后,季航一眼便看出那上面的字乃是元化帝萧穆言的笔迹。
    看了那信,季航没有说话,只是沉默了一会,便将手伸出了马车,让那纸随风而去。
    车轮滚滚而前,那纸书信在马车离开之后,却是直直地铺在了地上,只见那纸上很是干净,一共仅有四字。
    “我愧于你。”
 
第194章 第194章:争夺(三更)

    因着季氏一党的倒台; 朝中不少职位出现了空缺。
    季家的事情似乎是一阵风一般; 一吹而过。
    官员们在唏嘘之后,便开始动心思、想门路; 看看能不能在这场变动之后捞到什么好处。
    一时间,左相府、副相府更是门庭若市。
    朝中的人都是晓得; 眼下左相跟副相结成一气; 在朝中一手遮天; 若是想要谋取职位,去攀附杜允文跟陶明哲是最快的途径。
    当然,吏部作为专门负责官员任用考核的衙门,也是随之成为了众人关注的中心。
    作为吏部尚书的邓仕建; 这几天也是忙碌不已。
    那些巴结不上左相跟副相的官员们; 都是纷纷转而想走吏部的门路; 自然都是上赶着给他这个吏部掌舵人递拜帖。
    只是这些人大多都是些地方的低阶官员。
    对于久在雍京为官的人来说; 巴结不上杜允文跟陶明哲; 却也并未去找邓仕建; 而是纷纷到了孙府; 求见右相孙惟德。
    八月二十日,元化帝召见了吏部尚书邓仕建,谈及朝中空缺职位任用事宜。
    这一次空缺出来的职位实在是不少。
    原本由季铭主政的工部跟户部更是如此; 不仅是两部各缺一名尚书; 就连侍郎之位; 都有三个空缺; 余下部里的郎中、员外郎等职位则是更多了。
    此外; 礼部跟兵部也是出了不少缺。
    另外还因着梁如海一案,牵扯出不少湘省官员。
    其余的倒还罢了,却是户部跟工部两部的尚书,以及湘省巡抚、侍郎这些高位,却是令不少符合条件的官员们心动起来。
    就连钱卓然,这些日子也时常往左相府跑。
    毕竟钱卓然乃是正三品侍郎,眼下不论是户部跟工部的尚书之位,那都是能入阁的,他当初虽然是因着看着朝中风向不对,方才暗里与杜允文等人勾连,一起构陷了季铭。
    但眼下季家已到,他钱家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世家,钱卓然没了当初的忧虑和困境,自然是想着跟进一步,能够主政一部,入阁辅政。
    就在钱卓然频频向杜允文示好的同时,孙惟德也是没有闲着。
    看着朝中局势,孙惟德先是进宫面圣,得了元化帝首肯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