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宦海(科举)-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连最有威胁的平王跟蜀王,此刻也是被拘禁在皇陵去为先帝守陵。
眼下的勋贵守旧派们,已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只得虚张声势,他是懒得费功夫与其相争。
只是杜允文等人最近却是憋闷不已。
先是向顾云浩发难,不想元化帝处处回护此人,所有他们相尽理由弹劾的奏折送上去之后,全似如同石投大海一般,元化帝却是直接搁置一旁,全部留中不发。
而顾云浩本人,也如同一个弥勒佛一般,端立朝堂,丝毫不见动怒,只听着他们弹劾就是。
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实在是让他暗恨不已。
这两日更好,不仅是顾云浩充耳不闻,元化帝装聋作哑,就是连孙惟德那个老祸害都出来搅局。
竟然来个以牙还牙,不论是谁,只要弹劾顾云浩,隔日都必遭都察院弹劾。
虽然这里面的事情有真有假,但实在是恶心人啊。
七月中旬,朝中不少官员都收到了一个帖子,邀其于月底至顾家观礼。
看着这个帖子,官员们,特别是右相一派的官员们都是纷纷揣度其背后的用意。
无他,只是因着这个帖子邀他们所观的礼,却正是右相孙惟德重孙孙海帆拜顾云浩为业师的拜师礼。
论理来说,虽然这个时代看重师徒之情,其中最为重要的乃是业师,读书人拜下一位业师,都是要颇为隆重的举行一个拜师礼。
只是却还是远远达不到要这样大邀群臣观礼的程度。
当然,这次拜师礼的两个主角,顾云浩跟孙海帆,那都是身份极为特殊的。
一个是右相一派当前最为出众的弟子,亦是孙惟德最为看重之人。
一个乃是孙惟德唯一的重孙,孙家未来的掌舵人。
这样的组合,即便是并不那么重要的拜师礼,也是让京中的官员们重视起来。
思维迟缓一些的官员则是把其当成一个讨好右相跟顾云浩机会,开始思量着当日能怎样引得顾云浩跟孙惟德二人关注。
至于那些心思活络的,则更是看出来这场拜师礼的背后之意。
这分明就是将顾家跟孙家紧紧的牵连在一起的一种手段罢了。
右相孙惟德一向看重顾云浩,眼下孙家后继无人,孙惟德便直接大力扶植顾云浩,而这场拜师礼之后,孙海帆又将成为顾云浩的弟子,待顾云浩走上高位之后,将又会返回来回护孙海帆。
右相是借着这一场拜师礼,在暗示整个华朝官场,他已经选定了顾云浩接手右相一党,成为他孙惟德的接班人。
只怕在此拜师礼之后,孙惟德便要开始着手将手中的权柄慢慢地转递给顾云浩了。
一想到这里,官员们更是眼红不已。
眼看着顾云浩方才三十出头,就已经身居正三品侍郎之位,看着今次回京的架势,显然还是很得元化帝看重,称得上是简在帝心之人。
现在更好了,权倾朝野的右相孙惟德,更是直接要让其接班。
只是眼红虽是眼红,但都不是傻子,当下朝中官员们眼见顾云浩前途似锦,都是急急想法子能投身在顾云浩门下效力。
虽然此事在京中的官场之中引得议论纷纷,但顾云浩眼下却是丝毫没有心思去在意这些。
最近这段时间,他确实忙极了。
虽然八年前,季铭主持新政之时,户部将全国田册清理了一番。
但身处侍郎之位后,顾云浩方才发现,当初钱卓然主持的清理之事,其实并不彻底,各地仍是还有瞒报田地的情况。
加上后面勋贵守旧派们反扑,新税制仅仅是才开始实行就被急急废除,眼下已经过去了八年,勋贵世家们在这八年里怎么可能闲着,又是开始重新想着办法的瞒报田产,逃避税赋。
只是虽然前次的清理并不再能作为今次新税制的依据,但也比没有强,顾云浩令各司翻找当初的清理登记册子,再加上各地上报的收税田册,以及立朝之初的存案,一起核对全国田产。
在这样的忙碌之中,事情也是进展的颇为顺利。
九月底,全国田产的第一次核算已经基本完成。
余下的便是下派官员奔赴各地进行实际的抽查了。
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避免出现纰漏,顾云浩特意请奏元化帝后,分别从各处抽调官员近百余人,分为三十个核对检查组,下派至各省抽查田产核算情况。
此外,又从都察院又抽调官员三十人,分别随同各组奔赴华朝诸省,专司监察事宜。
十月底,全国的田地清理的抽查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发现的问题还是不少。
顾云浩令各省分列详情之后,又从中择取几起较为严重的瞒报贪污之事,于大朝会之日向元化帝禀奏,一并弹劾涉案官员。
顾云浩心知,即便是现在元化帝大权在握,新政十拿九稳,但必然还是会有不少阻力。
眼下勋贵守旧派们虽然手中再无什么实权,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不定便会想着法子的生事。
现在新政还未正式开始,仅仅是一个准备阶段,那些勋贵守旧派们虽然不会轻举妄动,但却是会一步一步试探顾云浩在新政之事上的底线。
现在刚刚清理了全国田地,发现了不少问题,若是他畏手畏脚,含糊了事,今后那些人就会变本加厉,最后必然损及新政的效果。
顾云浩早早就想清楚了这些,亦是决定要借着此次田地清理,好生处理一批大胆生事之人。
如今时间紧急,必定得要手段强硬,以雷霆之势敲定新政之事才可。
为此,他自然要行事果决狠辣一些,更是毫不介意手上沾一些血腥,做些杀鸡儆猴之事。
元化帝跟顾云浩在新政一事上早有默契,见着顾云浩上本弹劾,当下大发雷霆,直接下令,涉案几名官员一律诛灭三族。
此事一出,满朝官员皆是心下明了了两件事。
其一,他们的皇上元化帝,是打定了心思要重新推行新政,且此次再无什么可以阻碍此事了。
其二,户部左侍郎顾云浩,这个实打实的新政派已经简在帝心,成为元化帝新政一策上的刀锋,加上此人行事果断狠辣,是个很不好惹的人物。
一时间,顾云浩狠辣的名声在官场中慢慢传扬开来。
无论如何,见着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想,顾云浩却是心满意足的很,即便是现在已经凶名在外,也是挡不住他脸上的笑意。
就这样紧赶慢赶,在顾云浩的统御下,户部各司总算是提前完成了任务。
十一月底,顾云浩上折,向元化帝细述了全国田产的总体情况,并借此估算出来年在农事上的税入。
这样的行事效率,自然是很让元化帝满意的。
看着顾云浩估算的税入数字,元化帝更是满意非常。
十二月二十日,乃是元化十二年最后一次大朝会,基本上这一天过了之后,各衙门就将要封印,准备过年了。
因着到了年底,各部的政务也都忙得差不多了,一时间也并无什么要事需在朝会上禀奏,故而,官员们都是只等着元化帝下令散朝,便准备回到衙门里整理一下手头的杂务,就混两天日子等过年。
然而,就在这时,元化帝却是出言道:“今日朝会,朕有一事,知会众位爱卿。”
这话说的很值得人琢磨。
一般来说,在朝会之时,涉及政务之事,帝王一般都是会说与大臣们‘商议’,虽然这个‘商议’并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基本上都是皇帝说什么是什么。
但这样的说法,却是更为体现君主心胸宽广,在政事上博采众议。
眼下元化帝却是用了‘知会’二字,分明就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让官员们知趣一点,不要在此事上多嘴多舌。
有此可见,此事不仅是元化帝圣心已定,更是一件极有可能引得朝臣议论反驳之事。
就在官员们思绪纷飞的时候,却见许斌恭敬地捧出了一道明黄的玉轴圣旨。
见状,官员们不由暗暗吐血。
感情不是‘知会’他们,却是连圣旨都已经下了。
只是心中虽然无语,但这太和殿内,都是在朝为官多年之人,心理素质也还不错。故此,一见着圣旨,便连忙纷纷跪下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大殿内一片肃静,仅有许斌稍微带着一丝尖锐的声音响起。
顾云浩亦是跪在地上,细细听着这道圣旨的每一个字。
因着与元化帝私下说起过此事,故而他知晓,这一道圣旨,正是元化帝下令新政,推行新税制的旨意。
自今日之后,新政将重新开始推展。
来年,新税制将在华朝全面实行,此后,华朝亦是将走上富国之路,而百姓,也将免受底层差役们的盘剥。
只是听到后面,就算是早就知晓此事的顾云浩,面上也尽是惊诧之意。
“……钦此!”
待许斌宣旨完,顾云浩仍是只觉心神恍惚。
难道是他听错了么……
“尚书大人,已经宣旨结束了,您该谢恩吧?”
这时,随着身后一户部官员的低声提醒,顾云浩方才极快地回过了身来,忙俯身一拜:“微臣顾云浩,叩谢吾皇隆恩。”
“爱卿免礼。”
元化帝笑着点了点头,让顾云浩起身之后,直接说了一句‘散朝’,便直接立起身来,在群臣的叩拜之中,一拂衣袖,负手离开了太和殿。
见着元化帝走远,殿内的官员们纷纷起身。
“顾尚书,恭喜了。”
“顾阁老真的是年轻有为啊。”
“顾大人,真是少年英才。”
……
几乎在一瞬间,顾云浩身边便聚集了不少道贺的官员们。
不错,他——顾云浩,就在刚刚,升官了。
正二品户部尚书,并随之入阁,成为华朝历史上最为年轻的阁臣。
此外,元化帝更是将新政之事交由他总裁。
就在这一次的朝会,他不仅能看着元化帝下令重新实行新政,更是被擢升为户部尚书,并兼任新政总裁,全权负责主持新政事宜。
顾云浩虽然也是没有想到元化帝会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但好在这么多年的为官生涯,心理素质也强了不少,当下见着上前道贺的官员们,也是颇为稳得住,开始含笑回应。
“顾大人好运道,这才多大年纪,便已经主政一部,入阁辅政了。”
这时,只闻一个似怒似嫉的声音响起。
顾云浩侧目一看,却是正好对上了梁杰林铁青的面庞。
这个梁杰林乃是副相陶明哲一党,于八年前从洛省提学提任为工部侍郎。
因着工部尚书段学,乃是曾经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孙惟德右相一党的重要人物,故而在段学主政之下的工部,梁杰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这些年来,不仅没有更进一步,提级为从二品,更是在工部内,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
对于梁杰林,顾云浩当然是不在意的,全然只当没有听到他说的酸话。
冷哼一声,懒得去理梁杰林,顾云浩目光一转,却恰好看见杜允文投来的那一束带着几分警告意味的阴狠目光。
顾云浩挑了挑眉,竟是直视过去,对杜允文颔首一笑。
第199章 第199章:皇太子(二更)
不论元化帝是出于什么考虑; 顾云浩出任户部尚书之事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
因着年关前的这一道任职圣旨; 顾云浩瞬间成为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过年的时候; 更是有不少官员登门拜年。
这样的情况,对于原本想要安安静静过个年的顾家人来说; 从心底来说; 实际并不是很待见。
只是在朝为官; 本就有许多身不由己。
顾云浩如今身居高位,本就少不了有人奉承,加上又要主持新政; 自然还是得要跟着这些官员们客套客套。
在官员们接二连三的拜访之中; 顾云浩跟家人囫囵的过了个年; 便又投入到了政务之中。
新年伊始,顾云浩便下令户部颁发政令; 全国开始实行新税制收税。
就在户部公文发出的同时,邸报署亦是同时发声,除了接连三日全版刊载新政之事外,更是添设一版,专门宣传新政事宜。
此外,就连顾云浩出任户部尚书、总裁新政之事; 余鑫也是责令邸报署官员们撰写了两篇文章刊载出来。
顾云浩看着邸报,一向面皮厚的他,却是也有些忍不住有些脸上发烫。
这个余鑫; 还真是舍得吹捧他。
他顾云浩本就是个寻常之人; 只不过此生运气不错; 能拜入江程云跟孙惟德门下,方才有这样的机会完成新政之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罢了。
但是在余鑫等一众邸报署官员的笔下,他赫然已经成为华朝政治明星,国民偶像。
其中一文追本溯源,从玩泥巴的时候开篇说起,不仅讲他自幼聪颖,少年如今,一举高中,大魁天下,成为这几百年来第一个三元及第,更是将他殿试时候的事情拿出来说,言他殿试一文惊天下,建言新政之事,实为惊才绝世之人。
另一篇则是由今及往,从他三十出头便主政一部,入阁辅政铺开,言他于翰林院修书,拟定新政细则,入户部破闽省徐景巨贪之案,居齐地治安庆之事,而后入京重新总裁新政。最后得出结论,他——顾云浩,乃是胸怀天下的贤臣能臣。
看完邸报,顾云浩只觉自己都没脸见人了。
虽然文章中说的许多都乃是实情,但经由邸报署这么一吹,顾云浩却还是很不好意思。
不论如何,在邸报署的配合下,新政一事,以着铺天盖地之势在华朝迅速的宣传开来。
一时间,百姓们纷纷叫好,额手称赞。
三月,户部收齐了各省交上来的税入,统计了之后,顾云浩上折禀奏了元化帝。
不得不说,新税制的效果实在是立竿见影。
经过户部的统计,这一年的税入,要比往年足足多了两倍。
顾云浩粗略地估算了下,若是以着这个税入持续下去,不出五年,便可实现国库充盈。
对于这个结果,元化帝自然是满意非常,当下在朝会上嘉奖了户部众人。
新税制推行的不错,顾云浩欣喜非常,但念着元化帝的身体,他也不再耽搁,却是复又开始思量官学改制跟商贸之事。
这日散朝之后,因着内阁那边不是他当值,顾云浩便去内阁点了个卯,便就准备回户部。
刚走到门口,正准备乘轿离开,却是见着一人飞奔而来。
顾云浩眼神本就比寻常人强些,当下便是见着来人不是旁人,正是他的阁官赵启。
不错,自顾云浩入阁之后,便直接向吏部为赵启讨了一个官身,虽然只是正九品,但也是总算让赵启入仕了。
因着内阁那边需要一个心腹之人,顾云浩直接令赵启先留在内阁,成为了他的阁官。
“尚书大人,陛下派人传召您即刻入宫。”
及至跟前,赵启也不多言其他,直接说明了来意,而后就是大口大口地喘气。
闻言,顾云浩点了点头,道:“知道了,你且回去吧,内阁那边有什么事,便到户部来寻。”
“是。”连忙应道。
吩咐完赵启,顾云浩转身上轿,一行人往大明宫方向而去。
在护卫兵勇的护送下,顾云浩身坐八台大轿,一路鸣锣开道,急急赶到了大明宫。
朱雀门外,守门的侍卫一见着这顶轿子的规制,便猜到轿中人乃是他们华朝新进的年轻尚书——顾阁老。
见着那轿子渐渐进了,守门的侍卫皆是一改先前的疲态,一个个立直了身子,面色威武地立在那里。
及至宫门前,轿子停下,一旁的随从打起轿帘,顾云浩自轿内出来。
“见过顾阁老!”
此时当班的侍卫一共二十四人,皆是齐齐拱手一礼,陪笑问好道。
自当上尚书以来,这样的情状顾云浩已经是司空见惯,便只微笑着向众人颔了颔首,抬步入了宫门,径直往紫极殿方向而去。
及至紫极殿,却见往常三步一人侍立在外的紫极殿,今天却是格外安静,整个大殿外面,出了寥寥几个当班的侍卫之外,却是再也没有旁人。
眯了眯眼,顾云浩不露声色地继续前行,刚至殿门之前,就见内宦许斌一脸急切地迎了过来。
“哎哟,我的阁老大人哟,您可算是来了,陛下已经等了许久了。”
见着顾云浩,许斌似如见着救星一般,一拍大腿,一面陪笑说道,一面往里面迎。
“费心了。”
眼下顾云浩已经身居高位,即便是为了在朝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也不会像之前那般称呼许斌为‘内相’,遂只颇有逼格地含笑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就抬步往殿内走。
见惯了朝中大佬们的行事之风,许斌心里清楚,今时不同往日,以顾云浩身为内阁辅臣、户部尚书的身份,如此已经算是对他颇为尊重客气了,当下也是急急跟着顾云浩身后,预备入殿内伺候。
及至暖阁之外,只见门是关着的,顾云浩只得止住了脚步,在外禀奏道:“臣顾云浩,圣旨前来拜见陛下。”
“进来。”
屋内,传来元化帝沉闷地声音。
这时许斌亦是赶了过来,急急上前为顾云浩推开暖阁的大门,待顾云浩入内之后,却是又极有眼色地将门合上,退到了殿门口守着。
入内之后,顾云浩却见元化帝一改临朝之时的样子,竟是面色惨白、形容憔悴地靠躺在软塌之上。
见着这样的元化帝,顾云浩心中大骇。
虽然他之前也是已经猜到了元化帝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但却没想到会如今天这般严重。
压下满腹的心事,顾云浩上前行礼道:“臣顾云浩,拜见陛下。”
“景源,你来了。”
此时,元化帝摆了摆手,唤他起身,复又指着一旁的圆凳:“你且坐着,朕今日召你前来,乃是有事交托与你。”
“谢陛下赐座。”
顾云浩谢过之后,规矩合礼地坐在圆凳之上,神色肃然地道:“陛下有何吩咐,臣定当全力而为。”
似乎料想到顾云浩会这样说,元化帝苍白的脸上也带过了一抹笑意,方才缓缓开口:“此事虽是国事,亦是朕的家事,朕思前想后了许久,仅是只放心你一人。”
话及至此,却是复又听闻屋外似有动静。
没隔片刻,便听闻屋外一个颇为稚气的声音响起:“儿臣求见父皇。”
听了这个声音,顾云浩目色一紧。
回京这近一年来,他自然是晓得了殿外之人,正是元化帝的嫡子,他们华朝的皇太子——萧云珏。
元化皇帝并非是一个沉迷女色的帝王,即位这十多年来,后宫还是比较清静的,至于皇子,却只中宫皇后诞下了两个嫡子。
这个萧云珏生于元化六年,本是元化帝的第二子,今年不过才满七岁,于元化十年被立为皇太子。
原本这太子之位是轮不到这个萧云珏的,只是在元化八年,元化帝的大儿子因病去世之后,萧云珏一下子成为了元化帝的独子,便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
“珏儿,快进来。”
对于这个独子,元化帝自然是极为疼爱,听闻萧云珏的声音响起,萧穆言便是面色一柔,直接出言唤了他进来。
因着身为幼子,出生之后,上面还有一个颇为优秀的皇兄,萧云珏从小就没有受到多少约束。
再加上前几天元化帝一心扑在政务上,成天都在琢磨着怎么收拢皇权,很少有时间管教,故而养成了这萧云珏霸王般的性子。
进内之后,萧云珏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之后,便立马原形毕露,直接迈着小短腿往元化帝的软塌上扑:“父皇,您今日找儿臣前来所为何事啊?”
见着儿子这般的脱跳样子,元化帝温和的笑意深处,也带着一丝伤神。
如此样子,哪里有身为帝王的城府心机,也不知今后能不能坐稳皇位。
心中忧虑,元化帝也随之沉下了面庞,当即道:“如此样子,哪里还像个一国太子,你的老师平日是怎么教你的却是全忘了么!”
萧云珏虽然性子活泼,但也是个极为聪明会看脸色的,当下便止住了脚步,规规矩矩地转身,向顾云浩点点头:“顾尚书。”
在萧云珏入内的那一刻,顾云浩便极为知礼地站起身来,眼下见着这个小太子对他点头示意,亦是拱手一礼,含笑道:“见过太子殿下。”
“景源,你坐下。”
这时,元化帝却又是示意顾云浩坐下,而后转头看着儿子萧云珏:“朕今日又为你寻了一个老师,你今后可是要好生尊敬他,跟着他学习为政之道,万不可再像之前那般。”
听闻这话,顾云浩心里一惊。
难道元化帝竟然是想要他做太子的老师?
第200章 第200章:托孤(三更)
“父皇; 你说的老师是顾尚书么?”
萧云珏也是个反应极快的; 当下便直接说道:“可是顾阁老他身为一部尚书,现在又在负责新政之事; 哪里有空时时入宫陪着儿臣啊?”
这绝对是一句大实话。
顾云浩眼下刚刚才忙完了新税制的推行之事; 正是在准备接下来的商贸改革,要是还得入宫来为小太子讲学,他实在是有些分身乏术。
然后; 萧云珏的实话才一出口,便被元化帝狠狠地呵斥道:“胡说!谁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