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世重生之炮灰皇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李弘,九九不愿意去想,也不敢去想。

    匈奴本就是想用这场战争换得些城池和布匹金银,见大晟军队如同脱胎换骨,再占不到半分便宜。不久,匈奴就送来降书,献百匹骏马做为赔款。

    一日战罢,军中起灶开饭,九九坐在帐内不知再想着什么,桌前布的菜已经凉了,可九九却一点胃口都没有。只觉得心中空空荡荡,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从她身体里抽离。

    上官镇海手持降书,来到九九帐内,将那降书递与九九,“九妹,你说这降书我们是受还是不受?”

    九九反问道:“大哥是什么意见?”

    上官镇海冷哼道:“呼晗单于真是个狗贼,他挑起战事,抢夺我边关百姓千匹布万石米,还烧杀掳掠奸…□□女,这主动投降,就想用区区百匹骏马了事,真是太拿我大晟不当回事儿了。”

    九九回道:“大哥不必气愤,既然匈奴已送来降书,就是已没有与我大晟再战的实力,把降书送回长安,由摄政王定夺吧。”

    上官镇海即收起降书,“如若摄政王接受这降书,我们就这样撤兵回朝?”

    “大哥的意思是还想与匈奴再战?”

    “正是,如今已入深秋,再过几月就到了冬季,匈奴此次与我大晟开战,粮草已消耗的差不多了,等到了冬季,他们必定会粮草供应不足,我们应该趁此机会,深入腹地,将匈奴赶出这片草原,让他们迁徙到漠北,那今后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他们都不敢再回来与我大晟开战。”

    九九点点头,“是啊,以前我大晟时局动荡粮草不足,而现在国库充足倒是可与之再战,今时的确是个绝好的机会。可如果我们接受降书,不出几年,匈奴休养生息,即会又有实力与我大晟为敌。可是匈奴即然已送来降书,我们也不能擅自隐藏,还是先报回长安,听寻朝堂意见吧。”

    上官镇海讽刺道:“那些文官大臣,在长安一听到匈奴投降,肯定会力荐摄政王接受降书,恐怕国内的粮草会源源不断送往边塞,影响到他们所管辖区域的经济。”

    “也不能这么说,粮食是国之根本,一直打仗定会让国内粮库空虚,如若再遇天灾,受苦的还是大晟百姓。”

    上官镇海看着九九,“九妹,你是不是想回去了?”

    九九只是笑笑。

    上官镇海长叹一声,“算了,不谈这个了,我们先吃饭。”上官镇海一摸碗碟,道:“这菜都凉了,我让他们去热热。”

    重新布好饭菜,九九仍是没有丝毫胃口,手里攥着筷子想要夹菜,却迟迟落不下去。

    上官镇海见状担心地问道:“九妹你这是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看着自己有些微微发抖的手,九九慌道:“最近我胃口越来越差,吃东西也会尝不出味道。而且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消失。”

    上官镇海赶紧起身摸摸九九的额头,“这塞外气候多变,许是病了,我去找军医过来给你瞧瞧。”

    九九知道自己身体应该没什么问题,恐让上官镇海担心,点头应道:“嗯。”九九也觉得她该找军医给自己瞧瞧,万一是得了什么隐疾,自己察觉不到呢。

    军医来到九九帐内,先是替九九把脉,再查看舌苔,一套望闻问切之后,军医是一直不断的摇头。

    上官惊涛听闻九九生病也来到九九帐内,一看这老头不说话光摇头,急道:“你看出什么来了没啊,我九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

    九九与几位兄长从小就亲近从未有过隔阂,来到塞外都是自家人,九九即不许让他们称她为皇后,依旧兄妹相称。

    老军医疑虑得问九九,“皇后除了饮食不振之外可觉身体有其他不妥之处?”

    九九摇摇头,“没有。”又道:“即使不吃,我也不会觉得饥饿,也不会觉得没有力气。”

    老军医又是一阵摇头,继续问道:“老臣斗胆,皇后最近神智如何?有没有萎靡不振?”

    九九诚实回答:“有时候会觉得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放空,不知道自己再想些什么?又有时会突然想起往事,然后像片段一样回放,你懂我说的意思么?”

    老军医又是习惯性摇头,后又点头,再上官惊涛即要发飙之时,老军医只得先答道:“恕老臣医术不精,皇后的身体未有任何异样,老臣觉得,皇后可能是思虑过重,许是想念长安了。”

    军医说得模糊,上官镇海是听明白了,道:“九妹,你在塞外数月未归,是想家了吧。”

    上官惊涛可没他大哥说的那么隐晦,直接调笑道:“九妹妹是与摄政王分开过久,思念情哥哥了。”

    上官镇海一瞪眼,“不许胡说八道。”又担心的对九九说道:“正好要派人将降书送回长安,九妹不如就跟随一道先回长安吧,反正现在战局已定。九妹带着降书回长安,也算功德圆满。”

    九九瑶瑶头,“我没事,反正早晚都会回长安不急这一时,还是先将匈奴降书送回长安待摄政王决断之后,我们再做打算。”

    上官镇海道:“九妹,不要逞强,我们已挫败匈奴。你不用再留在这里跟我们吃苦。”上官惊涛也附和道:“是啊,九妹,你就先回去吧。再说了大哥想继续发兵前往匈奴腹地,你回去也正好看看朝堂口风。”

    九九还是摇头,“再等等吧。”

    九九在思虑,甚至是有些焦虑。按照时间来算,不久,即是李弘登基之时,也就是大晟将迎来盛世元年。

    她这一世,所有的谋划与思虑将在李弘登基那一刻终结,她已知的故事也会再那一天走向结局。

    九九相信,这次他们大挫匈奴,上官铭也早已告老还乡,李弘再没理由屠杀战功显赫的上官一族。再者说,这一世,九九已知道全部真相,李弘也曾多次救她,亦放下了仇恨,恩怨已结。

    可九九还是惧怕往事重演,毕竟不到那一刻,谁都不知道真正的结局。

    如若她现在返回长安,待李弘登基之日,即是她再次封后之时,李弘已向天下人承诺将娶她为后,自己没有借口与能力违抗。

    其实九九最为恐惧的是她的心,她不敢去想李弘,不敢去想她与李弘之间的感情。其实九九早已心中有数,上一世是苏离烟偷传圣旨,现在苏离烟已行将枯木早已没有能力与实力再故技重施。如果李弘登基立她为后,上官九九没有饮鸩而亡,那么故事将怎样延续?

    难道要他们踩着大明宫所有人的尸体,来演绎一出皆大欢喜的戏码?

    九九做不到,她会觉得对不起替她而死的李隆,甚至是对不起抱憾而亡的李智。

    所以,九九现在想拖延时间,留在塞外,直到度过她封后的时间点。

    可李弘似乎不想给九九这个机会,一接到降书,李弘立刻主张撤兵,命上官九九速回长安。

第一百四十四章

    既然李弘要她回长安,九九也只好先回去。毕竟这个时间点太过敏感,自己在宫中更能掌握局面。

    一路颠簸,九九遥看前路,不知道长安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

    是生存还是死忘!

    终于还是了回到了那片土地,未到城门,九九就远远的见到李弘已在城门外迎她归来。

    分隔数月,四目向望,李弘道:“本王终于等到你回来了。”

    上官九九双手举起匈奴降书,“承接摄政王之福祉,大晟军队大胜匈奴,匈奴已送上降书,赔百匹战马,愿称臣附属大晟。”

    城门驻军大喊,“恭迎上官皇后大胜匈奴归来。上官皇后千岁……”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集体山呼跪拜,这样的场面还是让九九很有成就感。不管怎样,她在大晟这么多年,她唯一对得起的,就是大晟的百姓。两世为后,她都得到了贤后的美名,受百姓爱戴。

    李弘接过降书,看着九九,道:“你瘦了。”

    “一路颠簸,急报喜讯,休息几日便好。”

    在大晟朝臣百姓面前,俩人戏已做的足够,李弘道:“我们先进城吧,有事回宫再谈。。”

    回到大明宫,九九就未歇脚,先是调集万记的兄弟暗中保护上官一家老小。更是派人送信回家,告诉上官铭她与两位哥哥一切安好,不用挂念,只需留在家中,不久两位兄长亦会返乡。

    宫内九九把所有亲信都安放在自己身前,翰林院新任翰林承旨她也派人买通,一旦宫中再有密诏,九九即会早知。

    她在做最后的准备,无论李弘还会不会杀自己,九九都要做完全的准备,以防不备。

    李弘一直在筹备登基事宜,而九九也将安乐殿内外打典妥当。一切都在紧张的筹备当中,九九只等李弘告诉她,他即将登基称帝。

    一番折腾,两人都是尽显疲态。

    除了那日回朝,九九见到出城迎接的李弘,之后俩人还没空多做交谈。

    终是尘埃落定,李弘这才来到九九所居住的安乐宫看望九九。

    一进殿,李弘就有些尴尬的说道:“本王本不该这么急着来见你,毕竟现在你的身份还是皇兄的皇后。可是本王有些等不及了。这么久不见,你在边疆受苦了。”

    九九一怔,“还好。”的确俩人本不该在后宫见面,可是以前一直没忌讳过,不知道现在李弘为什么突然又讲上礼数来了。

    李弘定晴,突然道:“你怎么瘦成这样?!”

    李弘不说,九九还没发现,看看自己的手,能清晰的看见青色的血管还有明显的骨节。

    最近好像是又瘦了不少,九九见李弘一脸担忧,解释道:“可能最近赶路,回宫又忙些有的没的,有些累。”是她不饿,经常忘记吃饭。感觉没什么,可是身体还是表现出了她这种近乎绝食后的影响。

    李弘即刻下令,“来人,让御膳房准备晚膳,再宣御医进殿。”

    九九忙阻拦,“我没事,在边塞大哥已经请军医给我看过了,军医说我是思乡过重。”

    李弘突然笑了,“可是思念本王了?”

    九九白了他一眼,“自恋狂。”

    李弘不理九九的玩笑,还是紧张地道:“军医不比宫里的御医,还是让他们给你瞧瞧本王才放心。”

    “嗯。”九九也只好勉强答应,也觉得自己太奇怪了,身上哪也不疼,也不痒,可就是没胃口也不想吃东西。要说还有什么症状,九九感觉自己的感官好像也在慢慢便淡。

    除了味觉还有触觉听觉。她能提物品,但感受不到物品的质感,能辨音,可声音传到耳朵里,却有种虚无缥缈。

    片刻,御医提着药箱子,小碎步的迈进安乐殿,跪在地上,“微臣……”

    李弘伸手相拦,“这时候不必拘礼了,赶紧起来,给皇后看看她身体可有异样?”

    宫里的御医跟军队的军医,来了个一模一样的套路,先是给九九号脉,又是一阵望闻问切接着还是连连摇头。

    李弘正好发作,九九忙阻拦道:“不怪御医,是我身体真的没什么大碍。”

    御医才敢答:“恕微臣医术浅薄,皇后身体未有异样之处,皇后许是连日奔波劳累有些体虚。”

    还真是跟军医一样的说辞,九九笑答:“御医说的这是哪般话,御医如若医术浅薄,那还有谁敢称医术高超。”从腰间掏出从边塞带回来的墨玉赏给惊慌的御医,“你下去吧。”

    “谢皇后娘娘赏赐。”

    御医退下,李弘还是万分担心地道:“我命太医院给你熬些补品,再让御膳房给你多做几道补食。这才几月不见,你就瘦成这样弱不禁风。”又疑惑道:“那日城外迎你,你还比今天气色好很多,怎么在宫中住上几日不但没养回来,还更单薄了?”

    九九只得笑着打趣道:“那日穿着铠甲看着不明显,才瘦了几斤而已,没那么夸张。”

    九九没谢绝李弘的好意,可是心里却很担忧,宫里的御医都查不出自己的问题,可她的确是感觉到她的生命感知在下降。

    难道她是得了大晟还没接触过的疾病?这样一想,九九不禁有些害怕,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她改变了命运,不会被李弘与苏离烟所杀,反倒仍然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自己这一世会病死?不要这么狗血啊!

    李弘见九九这一会儿就换了八个表情,侧目,“九九你在想什么?”

    九九回过神,慌张的回道:“没想什么,只是想大哥和五哥还在关外等消息。王爷你真打算就这样收兵,只要匈奴那区区几批战马?”

    正值宫女太监开始布菜,李弘与九九同坐桌前,提起正事,李弘缓缓道:“你大哥的折子本王看了,他希望本王再拨粮草,让他前往匈奴腹地,一举歼灭匈奴。本王也知道,现在是个很好的机会。本王不该收兵。可是……”

    “可你还是驳了我大哥的奏折,你不准备再打了?”

    “对。”李弘点点头,道出缘由,“你是不是也想本王派兵再打,然后你就又有借口离开长安?”

    “…………”九九哑口,她的确是有这个打算。李弘登基后再战匈奴她即可趁机离开李弘也可再从天下人眼前消失,到时候再找个机会假死,上官九九沙场阵亡,她就可以隐匿与市了。既不用再嫁李弘,也不用给李智陪葬,多好的机会。

    可是,李弘放弃战胜匈奴的绝佳机会,难道就是因为不想让她再走?

    李弘知道九九在想什么,笑了笑,“本王是想留下你,但也不全是因为你。本王已选好登基的日子,不想在本王刚登上皇位,大晟就处在一个与敌大战的局面。现在边疆大胜,匈奴投降,我借势登基称帝,已足够。”

    “……”听到李弘这么说,九九压力才稍稍减轻。

    怎料李弘却说道:“吃饭不说这些烦心的国事,我们谈谈册封你为后的事。”

    九九,“…………”

    “本王已为你重制凤袍凤冠,你这几天要养好身体,待我登基那日,即封你为新后。可不能这般瘦弱面对天下百姓。”

    九九一急,刚有心夹起的菜又放下,道“李弘,封我为后这事儿,你可以不用那么着急的。你可以先行登基,再寻良日封后。”

    “怕到了那时,你就已经跑了吧。到时候你让本王去哪找你。”李弘摸了摸九九散下来的发丝,把九九刚才掉落的菜放入九九碗中,“九九,本王不想再重复那些话了,如今这大明宫只剩下你我二人,就算我们无法相爱,也至少可以相依。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大明宫里,我不想像皇兄那样,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看着宫外,不知道再等谁。”

    九九没有钢铁心肠,面对这样的李弘,她还是会心软。也明白李弘所说的孤苦伶仃,登基之后,哪怕后宫有三千佳丽,这大明宫其实还是他一人。大明宫这一场又一场的杀戮,已将李弘所有的亲人都消耗殆尽。

    九九还有上官一家,李隆逝前也有先帝先后宠爱。

    而这个男人此生才是最孤独的,从他出生那一刻,爱他的那个人就已经死了,他身边所谓的亲人一直在自相残杀,从未给予他任何亲情。

    九九似乎已经了解李弘对自己的感情,无论是上一世还是这一世,哪怕他们之间隔着仇恨,她都是他唯一的亲人,无关爱情。

    也明白,上一世李弘为何已拟定诏书却没有亲自下旨,杀死他最后一个亲人,李弘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李弘紧紧握住九九骨瘦如柴的手,“九九,你会留下来陪着我是不是?”

    “李弘……”

    那一夜,九九终是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第145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

    随着朝廷正式昭告天下,慧帝驾崩。慧厚帝李智出殡发丧,正式入葬。大晟终于迎来了盛世元年。

    盛世元年。

    大晟平定匈奴。

    慧帝驾崩,葬与帝陵。庙号中宗,谥号颖。

    李弘奉遗诏登基称帝,称开弘帝,取宽大宽容之意。改年号盛世。

    同日,册封上官九九为后。

    追封潇妃为后,改开元帝昭元女帝庙号,谥号不敬。

    册封大典上,一切都让九九熟悉,李弘一身明黄坐与高位,接受群臣的山呼朝拜。

    九九未答应与李弘相守,但她应天下之诺,再次登上后位。

    秋风微凉,九九依旧笑得如沐春风,可这笑容里揉了多少苦涩。

    故事终于走向终点,而九九此时已知道自己的结局。

    她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在从她身体里抽离,是她的灵魂……

    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淡,九九知道,无论如何,盛世元年都是她的终点。

    下了册封大典,九九再次入主安乐殿,还未卸下凤冠脱下凤袍,皇上的圣旨即又到了。

    而这次,随行而来的太监不再端着白绫与鸩酒。而是托着绫罗绸缎,金银玉器。

    大太监宣读圣旨,“开弘帝之后上官九九,爱戴子民,心系天下。上官一族,为大晟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特赏赐上官皇后金银玉器绸缎百匹,大将军上官铭封为护国大将军封镇北王,上官八将皆封一品大员。”

    九九跪在地下,久久不能承接诏书。

    大太监低身轻道:“上官皇后还不快起身接旨。上官一家老小全部封王封爵,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祉。可见皇上对皇后是何等的信任与宠爱。”

    “臣妾,谢皇上隆恩浩荡。”

    上官九九起身,一滴眼泪砸在地上,哽咽地说道:“皇上在哪?我要见皇上。”

    “皇上还在大殿之上封赏功臣,皇后莫急,待会儿皇上就会摆驾回宫,来见皇后。”

    九九不顾礼数的握住大太监,“去请皇上过来,就说皇后有万分急事要见他,求他放下一切政务摆驾安乐殿。”

    “皇后……”

    “快去,告诉皇上,要不然就来不及了。”

    “那老奴去试试。”

    九九靠坐在床榻之上,一炷香将要燃尽,九九撑着她最后一丝力气,等待着李弘归来。

    默念着,李弘你快回来,我还有话要跟你说。

    终于,九九听到极轻微的脚步声,抬眼即看到李弘那一张笑意盈盈的俊容。

    她从未见到李弘这么开心过,九九亦扬起一抹恬淡地微笑,“我终于等到你了。”这一等有十年之久。

    李弘坐在九九身侧,“这么着急叫我过来,朕的皇后是有何事找朕?”

    “李弘,你不是想知道我们之前到底发生过什么吗?我现在就告诉你!”

    “不急这一刻,漫漫长路,朕会用一辈子时间听皇后慢慢讲。”

    九九摇摇头,“你听我说,再不说就来不及了。”

    “九九你这是怎么了?”李弘惊恐,“是身体不舒服么?”大吼,“快传御医。”

    九九拦住李弘,“不要传御医,李弘你好好听我说。”

    李弘已觉出不对,靠在自己身上的九九越来越轻薄,忽然泪下,“朕听你说,九九你可别吓朕。”

    “李弘,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九九开始回忆,“你是潇妃之子,从小不得宠爱,有一大将军之女,从小伴你身侧,与你青梅竹马一同长大。”

    “九九,这朕都知道,是九九你陪同朕一同长大。”

    九九即又摇头,“你听我说,那个上官九九不是我。”

    李弘糊涂将要反问,九九伸手抚住他,继续说道:“上官九九一直把你当做命定夫君,在她十六岁那一年她求父替你二人请二圣赐婚。可不久你便跟随二圣去了洛阳遇见了苏离烟。你与苏离烟情投意合,又因心中与上官家有仇,便冷淡了九九。但最后你还是娶了上官九九为妃,却也封了苏离烟为侧妃。上官九九一路扶持于你却不得宠爱,她不恨你却万分妒忌苏离烟。在你登基这一年,她陷害苏离烟不成反被你赐死。”

    李弘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这些从未发生过。”

    “这是一本书中的故事,我不知该怎么跟你解释,但我要告诉你,我不是上官九九,我本名叫莫九九,生活在与你不同的时间及时空。因为看了你们的故事,我为上官九九打抱不平,不想就进入了你们的世界,变成了上官九九。”

    九九惨笑,“初来大晟,我也只是个不懂事的女孩,自信自负的认为,我可以改变上官九九悲惨的结局。来到大晟重新陪你长大,在那漫长的岁月中,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亦深爱与你。我知道故事的走向,与你共度艰难,一路陪伴你又到了今天,你说你若为皇,我必为后。我依然记得,这一天我是多么的高兴……可是下了册封大典,你即送来诏书,赐了我一尺白绫一杯鸩酒,还屠杀了我上官一族。”

    “九九……”

    “对,你梦中之事全是真的,都是曾经发生过的。我以为我与你两情相悦,我以为我会留在大晟与你过神仙眷侣般的恩爱生活。可是在这一天,我的梦全碎了,我甚至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杀我。我不甘心,黄泉路上去而又返,不知道是老天眷顾还是意在惩罚我的愚蠢,我又回到了在大晟的第十六年,也就是上元十八年宫宴当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