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他同一感受的还有另一个男人。郭正良是被父亲催促着往这边走的,刚进门的时候,就看到这个长得秀美又不失英气的姑娘露出恬静而又美好的笑容。
  让他沉寂万年的心一下子跳动起来。
  想到他爸今天是来找茬的,他忍不住开始退缩。
  但站在他后面的郭长荣哪里能让他就这么走了,不仅不让他往后退,还推了他一把,“你不是说人是这家老板帮你介绍的吗?你把人找过来,我倒要亲自问问,是不是想要贿赂你?”
  郭正良长得很粗矿,身上有骨子匪气。大步走进来的时候,说得话也大声,屋子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众人皆回过头望向门口。
  只见缩着脖子一脸尴尬的郭正良正被一个中年男人推搡着进来。
  杜大海和小龙虾还在后厨炒菜。
  钱淑兰觉得自己是这里年纪最大的,应该上前帮着招呼,便笑着问,“郭同志,你们是来找杜老板的吗?”
  郭正良听到她的声音,一直低垂得头这才抬起来,他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爹,就是她,跟我换工作的就是她的儿子。”说话的时候,他眼睛在屋里溜了一圈,看到王守智的时候,他眼睛亮了一下,三两步跑上前,拉着王守智的袖子就朝郭长荣介绍,“爹,就是他。不信,你问问他们,我有没有仗势欺人。工作也是他们先找的我。我没有打着你的旗号在外面作威作福。不信,你问问他们!”
  听到他的话,钱淑兰终于明白两人是什么意思了,原来这人就是郭县长,想到杜大海跟她说起过郭县长的为人,便笑着附和起来,“是啊,是我们先找的他,他没有欺负我们。”
  因为对郭正良这小伙子观感还不错,所以她脸上的笑容特别和煦。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笑容让郭长荣更加坚信自己的推测。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人,最见不得就是官员欺负老百姓。在家里更是三令五申不许他们攀关系走后门为别人谋利益。
  小儿子刚调到水利局,前几天还听他抱怨在水利局干得一点也不开心,可昨天就听别人说,小儿子换到钢铁厂了,工资还直接涨到42块钱。别的同事都亏他有个能耐儿子。
  甚至,他的死对头潘定嶙还在背地里讽刺他,说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平时挂在嘴边的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种话,可背地里却欺压没有背景的工人。
  郭长荣哪受得了这个,怒气冲冲地回到家,趁着白丽珠不在家,立刻让小儿子带着他到人家里赔不是。他们是干部家庭哪能带头做出欺压群众的事情。
  郭正良一个劲儿地跟他解释,可郭长荣一个字儿也不信。郭正良到水利局找人,可门卫说人前脚刚走。
  郭长荣便让小儿子带他找中间人。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事解决了。否则,他以后还怎么见人?
  于是,两人就这么到了红旗饭店。
  王守智也听了个大概,他表情严肃,面上没有一点委屈,“是啊,郭同志没有欺负我。是我不想在钢铁厂上班。”
  郭长荣见这小伙子脸上似乎有股子郁郁不得志的样子,以为他是受了儿子的委屈,忙道,“小同志,你别怕。虽然我是这小子的爹,可我还是刘关县的县长,你放心,我能给你做主,你别怕。好好的钢铁厂工人你不当,跑什么水利局?这不是扯淡嘛!”
  王守智见他声音这么大,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一步。脚却不小心踩到站在他身后的姜玉瑛,他尴尬地脸都红了,忙低着头向她道歉。
  姜玉瑛见他这么腼腆,倒是对他观感没有以前那么坏了。之前,她听钱婶子说过家里头的事,觉得王守智特别窝囊,可现在看来,这小伙子人挺实诚。
  郭正良见两人一直旁若无人的互动,心里有些不得劲儿。又想到自己要被老爹当面下不来台,在这么漂亮的姑娘面前出丑,心里就有些几分郁闷。
  他朝郭长荣辩解道,“爹,我真没有欺负他。人家都亲口说了,你咋还不信呢。”
  王守智还念着郭正良送他自行车,也顾不上腼腆了,立刻帮腔,“他没有欺负我。我是农村出来的,就喜欢上山下乡。”
  听他说得这么认真,郭长荣似乎有点相信了。
  他侧头看了一眼老太太,“大娘,这臭小子真的没有欺负你们?”
  钱淑兰还是第一次被个中年男人叫大娘,她嘴角抽了抽,却也不好在称呼上说什么。毕竟这是当地人较为礼貌的称呼。
  她笑着摆手,“真没有欺负小五。我家小五身子有点弱。钢铁厂那边老是加班。我担心他这副身体吃不消。要是累病了,到时候就没法继续为国家作贡献了,而且还给国家添麻烦,所以就找人换了份工作。我儿子想换工作的时候,还不认识郭同志呢。哪里谈得上被他欺负呢?”
  听到她这一通解释,郭长荣是彻底相信了,他收敛了脸上的煞气,只是即便如此那长年累月积下的匪气也没有消散多少。
  他朝众人歉意地点了点头,“既然误会已经解开了,那我们就走了。”
  郭正良朝姜玉瑛看了一眼,见对方正笑意盈盈地看着他们,心里颇有几分不舍。他朝郭长荣小心翼翼道,“爹,娘今天回家了,咱们就在这儿吃吧。”
  郭长荣脸一板就要教训他不要走资本主义享乐风。
  就见钱淑兰很热情的邀请他们,“郭县长,一起来吧。今天我请客的。庆祝我儿子成功被粮油局聘为临时工。这是我们全家人一起光荣的喜事。值得我们全家人庆贺。您也赏脸一起吃饭吧。”
  郭长荣有些情愿。白吃别人的饭菜,他可做不出来。
  熟知他性子的郭正良忙道,“爹,我们出自己那份钱,一起跟着沾沾光嘛。我好久没吃胡辣汤了。娘烧的汤口味太淡了。”
  这话简直说到郭长荣心坎里去了。他媳妇什么都好,长得好看,性子也柔,手艺也好,就是做菜口味偏清淡,一点辣味儿也没有,忒不过瘾。
  自从调到刘关县,他还一次也没吃过家乡的美食呢。记得小时候,他可是很馋胡辣汤的,那酸那辣真是爽得不行。光想想,他就满口生津。他想了想还是同意了,“那我们在这儿吃,钱我们要自己出。不能占群众便宜,他们也不容易。”
  郭正良立刻点头,为表示自己觉悟高,他还当着他的面从自己兜里掏出三块钱和两斤粮票递给钱淑兰,末了又不确定地问,“够吗?”
  钱淑兰忙不迭地点头,“够了够了”
  刘关县这边民风偏保守,尤其是长辈必须要做上座,所以郭长荣,杜大海和钱淑兰三人坐在一起。
  钱淑兰坐在杜大海旁边,杜大海坐在最中间。
  他酒量好,陪郭长荣喝了几杯。
  钱淑兰便趁机问问大炼钢和放卫星的事。
  虽然现在还不是全民大炼钢,可各个地方的钢铁厂都定下了比去年多了几倍的任务。
  北台钢铁厂的领导也并没有故意欺压王守智,上面布置的任务也确实很紧张。所以才没有批准他的请假条。
  郭正良见一个老太太也关心国家大事,心里忍不住赞了一句,“这大娘素质就是高啊。”随即又想到她是因为儿子被应征成功临时工才请客吃饭,心里也觉得这老太太是个能耐人。对她的疑问也没有含糊不清,直接了当地点头,“是啊,听说,上面马上就要召开八大二次会议,到时候就会定下来了。咱们国家钢铁产量还是不够啊。”这年代证明国家实力的最大因素就是钢铁的产量。所以,上面才会发出“赶美超英”的目标。
  钱淑兰不太懂这些,但对于大炼钢的损耗,她上学的时候,还背过一段,用“损失惨重,劳民伤财”八个字都不足以形容。
  更何况这大炼钢还是导致□□的根本原因。
  壮劳力都去炼钢了,生产队的粮食没人收,再加上来年天公不作美,于是悲剧发生了。
  钱淑兰也知道自己没办法改变这么大的决定。而且,她听着郭长荣似乎很支持大炼钢,她的心就更凉了。连一县之长都支持,那还能有什么戏。
  想想还是算了,别浪费口舌了,要不然劝解不成,还会被他说成是破坏□□的坏分子,那她得多冤呐。
  她承认自己怂,她只敢背后救救人,至于当壮烈牺牲的刘胡兰,她没那么大的胆,也当不来。
  所以,她后面就不再跟郭长荣说话了。
  倒是让她发现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姜玉瑛的碗里居然被郭正良堆满了菜。
  姜玉瑛脸涨得通红,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向他道谢。
  王守智一直在照顾着小蝶吃饱,偶尔朝这两人撇了一眼,却又飞快把头低下。
  钱淑兰倒是没有多想,以为他只是太羡慕两人。
  钱淑兰又回过头看向旁边的姜玉瑛,觉得她的春天应该到了。
  她忍不住弯了弯嘴角,郎才女貌的确很登对。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在攒稿,准备下个月,1至5号月万,希望亲们的理解,多多支持尬!


第26章 
  吃完饭后,钱淑兰,王守智和小蝶一起回了水利局。
  路上,钱淑兰聊起姜玉瑛和杜大海对她的帮助,然后笑着对王守智道,“如果你以后有什么想不通的难题,也可以找杜老板帮你分析分析。去的时候别忘了带点东西,这是礼数。”
  王守智心不在焉的点了下头。他状似不经意地问起姜玉瑛的情况。
  钱淑兰倒没多想,如实相告,“玉瑛她是粮油店的售货员。她父母都去世了。一个孤女也挺可怜的。可她却很乐观,人也聪慧,对她姑姑的无理要求也能寸步不让,是个是非分明的好姑娘。”
  听到这话,王守智自动把姜玉瑛想像成一个百折不挠,却又自强自立的新时代女青年,对她的好感更胜了。
  只是想到郭正良似乎对她也有意,心里不免有些自卑。
  钱淑兰似是想到了什么,笑着拍了一下王守智的背,仿佛发现一个大秘密似的有点好笑,“你瞧见没,那郭正良似乎对玉瑛有意思呢?两人郎才女貌确实很登对。”
  王守智只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可是又一细想,他娘说得也没错,郭正良长得好,家世好,人品好,又有一份好工作,还是个城里人,确实很适合姜玉瑛。
  而他呢?条件连人家一半也不如,更别说他还是带着个孩子的离异男。
  钱淑兰在那边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不经意间一个回头突然看到王守智脸色煞白,皱眉苦恼的样子,似乎想到了什么。
  她猛得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她真是猪脑子!她怎么就忘了,王守智也是个年轻男人,比郭正良大不了两岁,喜欢上漂亮开朗,乐观大气的姜玉瑛也很正常。
  说实话,如果姜玉瑛没有对象,说不定她还会鼓励王守智去追求,毕竟追求爱情的权利人人平等。当然,被拒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人家也有拒绝的权利。
  可是,姜玉瑛摆明跟郭正良看对眼了,王守智注定只能是个炮灰命。如果她再鼓励他去追,她不是有病嘛!
  可,她也不能打击王守智,毕竟他喜欢姜玉瑛也没什么错。
  她在脑子里斟酌再三,才开口道,“娘以后就希望你找个像玉瑛一样的媳妇。长得漂亮,人也能干,还爽朗大气,还有一份工作。”
  王守智抿了抿嘴,没说话。
  钱淑兰画风一转,缓缓道,“说实话,娘也不在乎,你再娶的媳妇是不是城里人。但,她最好还是要有一份工作,哪怕是份临时工也成。两口子都有工作,你身上的重担也能小点。将来再生个孩子,也能照顾过来。要不然,只有你一个人工作,日子就要过得紧巴巴的。”
  说她现实也罢,她确实不想王守智找个没有工作的农村媳妇。一旦,他找这样的媳妇。那将来王守智就是全家人的经济来源。虽然农村户口可以转到城里,有了购粮证,可那也是要花钱买的。如果王守智再生三五个孩子,那重担能压垮了他。现在又没有避孕措施,三五个孩子简直不要太正常。
  钱淑兰可不想将来还要到城里来给他们当保姆。她现在是一点一点给王守智灌输思想,让他千万成别因为李彩英一人因噎废食,以为城里姑娘都是坏的,乡下姑娘都是好的。哪能以地域来划分好人坏人。
  “小五,你可不能因为李彩英一个城里人,就以为所有的城里姑娘都是坏的。你瞧玉瑛和杜老板都是城里人,他们对咱们多好啊,也没看不起我们乡下人。”
  王守智细想了下,他娘说得话还真得很有道理。
  姜玉瑛也是城里人,可她一点也不坏。长得这么漂亮,脾气也好,性子也温和。
  听娘的意思,她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个勤劳懂事的好姑娘。
  “小五,像姜玉瑛这样好的城里姑娘多的是。你不防擦亮眼睛看看。”
  别以为王守智这样的条件就娶不到年轻漂亮的城里姑娘。等饥荒来了,许多城里人家都会把家里姑娘往乡下嫁,彩礼就是一百几十斤粮食。
  虽然,有点趁人之危,可有机会挑好的,那为什么还要差的。到时候,她一定能挑个各方面都要好一点的儿媳妇,最好像姜玉瑛这样三观很正,不用她花心思改造的姑娘。
  至于,王守智还喜欢着姜玉瑛的事儿,钱淑兰觉得不是啥大事儿。她上学的时候,见过太多成双成对的情侣在毕业的时候几乎都是劳燕分飞的结局。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至死不渝的爱情。非她不娶,非他不嫁这种屁话也就骗骗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吧。反正,她活了二十二年,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爱情。
  再说了,王守智也不是那种不要面包只要爱情的人啊。要不然,当初他为何要舍弃林芳选李彩英呢。
  同样的都是见了第一面就心生好感。难道一个簿得像纸,一个厚得像烙铁?怎么可能!
  她想着反正自己也不急着娶儿媳妇,就先让王守智单身一段日子,调整好心情再迎接下一春也不错。
  第二日一大早,钱淑兰闲着无聊把宿舍打扫了一遍,可就这么点地儿,东西也没几样,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蹭亮,都能照出人影来的程度。
  要说这水利局还真是大方,居然在员工宿舍装玻璃,这玩意她就没在村里谁家见到过。
  打扫好卫生之后,钱淑兰立刻关上门,打开商城,居然看到有人拍她的东西,还一连拍了两样,一个是10金币的惊喜小礼物,一个是20个金币的神秘礼物。
  钱淑兰一脸懵逼。愣了好一会儿之后,才欣喜的笑起来,双手捂着脸,弯着嘴笑的傻呵呵的。
  真的太好了,她又能赚金币了。自从上次被系统扣掉二十个金币,她肉疼了好几天。现在终于有机会把失去的金币赚回来了,钱淑兰立刻满血复活。
  她赶紧跳起来,拿着篮子往百货大楼走。
  既然好评能加5个金币,她一定要挑点好东西,务必让买家满意。
  到了百货大楼,她才发现自己错了。
  她原以为许多东西都是在三年灾荒之后才需要票的,可谁成想,现在就需要。
  这时需要凭票购买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日用百货。
  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商品供应证,凡是商店的商品都要凭证供应。总之,在所能想得到的吃穿用的方方面面。
  王守智的商品供应证被李彩英拿去了,他们刚离婚,新的商品供应证还没有办下来。
  钱淑兰有心跟人打听,可看着那些销售员一个个拽得二五八万,面对顾客一副牛逼哄哄的样子,她觉得自己这把年纪要是被一个小姑娘骂,那才真是老脸都丢尽了。
  就算她能吵过这几个小姑娘,也会被人骂老不休,倚老卖老,想想还是算了。
  她眼睛扫了一圈,终于找到一个和她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对方似乎是在等人。
  钱淑兰走到她面前,笑着打招呼,“老姐姐,等人呐。”
  老太太朝钱淑兰看了一眼,见她脸上带笑,点了点头,“是啊,在等闺女,她刚才走得太急,把票给忘家里了。”
  钱淑兰眼睛一亮,“谁不是呢,刚搬过来没几天,原本想买些东西装点一下,可家里的票根本不够用,我原本还想买个挂钟,可谁成找了一圈都没找到。”
  老太太一脸惊讶地看着她,“买挂钟应该到钟表公司啊,百货大楼哪里有。而且,这玩意也不用票的,我儿子说闹钟都滞销了,挂钟和闹钟的票早就取消了。”
  钱淑兰满脸惊喜,“真的?”
  老太太怕她不信,自报家门,“当然是真的,我儿子就是百润路那上海手表厂的售货员。他跟我说的还能有假?”
  钱淑兰这是真的信了,她一直以为表类东西是这年代的紧俏货会很难买,肯定限量,原来挂钟和闹钟这东西还会滞销啊,她又向老太太打听,“老姐姐,你知道钢笔在哪买吗?我儿子让我过来帮他买钢笔,可找了一圈没找到。”
  老太太手往上指了指,“应该是在二楼,上面都是好东西。”
  钱淑兰忙向老太太道谢。
  老太太客气摆摆手,两人就此分开。
  老太太继续等女儿,钱淑兰朝楼上走。
  到了楼上,钱淑兰找了一遍,居然没找到,问了售货员才知道钢笔都是作为单位奖励的,刘关县百货大楼从来没有卖过钢笔。再说,谁能有票啊?
  钱淑兰失望透顶,扫一眼这二楼,发现柜台里的东西非常少。
  有一辆蝴蝶牌缝纫机,听售货员的介绍,这缝纫机是政府那边的办事员特地拜托他们定的,说是用来奖励今年的先进生产大队,在评比之前,先放在这里展示用的。
  现在的缝纫机票真的很难弄,一般一个单位一年只能有一张票。几百个人中选一人。谁舍得把票给卖了?
  估计,之前她遇到的那个黄牛那张缝纫机票应该也是千辛万苦才弄到的。
  自己不要的时候,他也没有露出可惜的神色,估计也是习以为常了吧。
  刘关县是个小县城,人们的购买力不行,像进口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这时代最流行的三转一响,她只见到一个。奢侈品就更加没有了。
  钱淑兰只能从楼上买了个手电筒,外加三块电池,这东西是限量购买,每人只能买这么多。
  出了百货大楼,钱淑兰又向人打听百润路。
  离这边只有两条街,当然刘关县县城本身就很小,总共也没有几条街。
  她刚才问过,只要穿过这条巷子,再往右转走两分钟就能看到上海表的销售点。
  钱淑兰走了进去,这个巷子很窄小,四周全是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因为年代久远,许多石缝处长满了青苔。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低洼处积了不少水。
  她小心避开好几处水洼,刚走没两步,发现前面直接被一片水洼堵住了。
  她四处寻找可以垫脚的东西,却发现只是徒劳。
  钱淑兰只好从墙根处走,这边算是高位,水比较浅,沾到的泥能少一点。
  哪知,她刚走过水洼处,停下来跺了跺脚,突然看到旁边的门被推开,钱淑兰和男人直接撞了个正着。
  四目相接,钱淑兰敏锐地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一丝警惕。
  钱淑兰微微皱眉,刚想开口说话,突然从男人背后走出另一个人。
  他微胖的脸让钱淑兰有些错愕,她惊讶道,“陈主任,你怎么在这儿?”说话的时候她侧头看了一眼他的身后,赫然就是她之前要的粮食,好几个麻袋,就这么整整齐齐地落在他身后的平板车上,“这是给我找的粮食?”
  陈主任拍拍前面男人的背,示意他放心。对方没敌意。
  “是帮你找的。”陈主任说话的时候还帮她介绍,“这是咱们刘关县有名的粮食贩子。你有想要的粮食都可以找他。”
  钱淑兰眼睛一亮。这些日子她为了多弄粮食跑了那么多趟粮油店,可还是只买到那么点儿。现在有人贩粮食,这怎能不让她惊喜。
  她也顾不得跟陈主任寒暄,眼睛直直地看向面前的男人,“小伙子,你还有什么粮食?”
  男人对这老太太也没敌意,飞快地看了一眼四周,小声道,“有玉米,高粱,红薯干,小麦和大米都有。”
  钱淑兰眼前一亮,“我想要两百斤红薯干,你这有吗?”
  两百斤红薯干?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男人却连眉头也没皱下,立刻就应了。
  “什么价格?”
  男人直接报价,“三毛八”
  钱淑兰皱眉,这人要的价格还真贵,比她通过黄牛那边买粮票可贵多了。不过,想到接下来的日子觉得贵点也不算什么。
  “那我明天过来拿。”
  男人点头,“行。”
  钱淑兰想了想又问,“高梁多少钱一斤?”
  “两毛四”
  钱淑兰又定了两百斤。不是她不想定多,而是她怕对方怀疑她定这么多粮食的目的。
  男人也应了。
  定好明天早上过来拉粮食,钱淑兰和两人告别之后,扶着墙慢慢走了。
  男人在她身后打量了好一会儿,才收回视线。
  “她就是你说的,把大米价格报的比你还低的人?”
  陈主任点头。
  男人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刚才她还跟我定粮食呢。看来,那大米也是凑巧买到的。”
  陈主任也开始认同这个观点,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