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到马车上然后拉回乡下。因为过年也没有民兵把手路口。
他们很快就到了王家村生产大队。然后按照本子上记录的开始挨家挨户敲门送粮食。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黑灯瞎火的。一直等她把粮食都送完了,也没有人出来。这年代也不像后世喜欢养狗,毕竟连人都吃不饱,所以很寂静。
她这一趟就卖了三千斤小麦。她没有卖面粉,主要是每次她都要找机会去磨面,也很费脑子。这些人家要的都不多,十斤八斤这样,也就是图个过年的吉利。
虽然她极利鼓吹大米,可真没有几家吃得起的。到最后也就是王守泉家,王立德家,钱维汉家以及会计家要了大米,不过要的并不多,也就是五斤。
第二天食堂几乎没有人再跑去编筐子了。全都精神百倍地开始准备过年。
就是那些没买到小麦的人家也会跟邻居们借或者买一点也过个好年。
所以,一整天王家村的磨房就没有停过。柴油没了就催大队干部去买。可现在供销社都已经放假了,哪里能买到,于是大家又去别的村借柴油,好不容易把面给磨了。
更有的人是用传统的磨盘开始推磨,累得气喘吁吁的,可依旧很开心。
于是大家纷纷跑过来用石磨推。钱明华家的石磨再次发挥了他的价值。一整天都响个不停。钱淑兰倒是没有去凑热闹。
等磨好面,蒸馒头的蒸馒头,包饺子的包饺子。这个年才过得有滋有味,十分有意义。
作者有话要说:前面有小天使说,黑市这个词不要大喇喇的说出来,我觉得很对。所以,这里改成神神秘秘的,这次很隐晦吧?嘻嘻嘻……
话说,我这本马上就要万收了,好开心!谢谢小天使们的支持,真的很感激你们的陪伴与鼓励,谢谢大家。
第93章
明明过年是个喜庆的日子,可王守智并不开心。钱淑兰让王守智陪她散步,等两人到了河渠那边,钱淑兰侧头问,“这些日子,娘看你一直不开心,你能跟娘说说吗?”
王守智叹了一口气,原本不想影响家里人的,可到底还是被他娘给看出来了,他揉了揉了眉心,“娘,我觉得最近玉秀变了。”
“哦?怎么说?”
王守智眼神幽深,看向白茫茫的田野,“我跟玉秀处对象的时候,她还不是劳模。就是一个很热情很开朗的姑娘,虽然别人对她指指点点,可她却一点也不在意。我觉得她性子很像。。。”姜玉瑛
后面三个字,他没说出来,可钱淑兰还是听懂了。钱淑兰曾经听人说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喜好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最终会定型。显然王守智现在喜欢的就是性格爽朗,大气热情这类人。话说玉秀和姜玉瑛两人的性格的确有些相似。
钱淑兰没有问他后面的未尽之语,“然后呢?”
“可自打她当上了劳模,整天忙得不行,我好几次约她看电影,她都没空,让我在电影院门口等了好久。直到电影散场了,她才跑过来。我真的很生气。就让她不要再帮别人代班,她却说她是劳模,别人有困难,她理应伸手帮忙。我怎么劝都不行。娘,我觉得跟她在一起很累。”
钱淑兰拍拍他的胳膊,“如果你觉得累,那就跟人家姑娘说好,言词可别太激烈了。”一个励志要当道德模范,一个迟早坚持不住,还不如早点分开。别互相耽误。不过这姑娘是不是被道德绑架了呀。劳模是荣誉,可她也不用把自己弄成圣人吧?弄到最后,时间和精力全都贡献给了别人,家人就不管了?钱淑兰觉得这姑娘有点傻。
王守智揉揉眉心,面上有些为难,“可是范奶奶那边。。。”
钱淑兰懂了。当初王守智之所以会和刘玉秀处对象,就是因为范奶奶极力撮合的。
可现在他不想处了,范奶奶心里难免会有疙瘩。这还真是不好开口。
钱淑兰也不太会处理这些事情,可她觉得不合适就得分开,别拖泥带水的,到最后反而耽误了人家。
再说,刘玉秀也不比以前了,以前别人嫌弃她是个孤女,嫌她克亲,都不肯娶她。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是劳模,肯定很多男人争着想娶她。这年代的人对荣誉特别看中,如果家里有个劳模,那绝对是全家都骄傲的存在。
王守智想了想道,“等过完年,我就回去跟玉秀好好谈一次,如果她还像现在这样,我可能真的要跟她分开了。娘,你不会怪我吧?”
钱淑兰对王守智优柔寡断的性子也多有了解,他并不是一个狠心的人。要不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他都未必会跟她说。现在,要他给对方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听到他的话,钱淑兰拍了他一下,嗔道,“娘怪你什么。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主。”
王守智知道他娘是喜欢玉秀的,要不然也不会连玉秀爽约,她都没有发火。只是他真的快坚持不住了。他就是普普通通的男人,希望自己的媳妇能关心自己,关心孩子,关心家庭,关心工作。像玉秀这样一心只扑到工作上的,他钦佩,但是他真的接受不了。
和他娘谈过一次之后,王守智心情明显好了许多。也有兴致带姜玉瑛自处逛逛了。
王丹娜还要帮着钱淑兰在藤框上写字。原本王守智想要帮忙的,可钱淑兰觉得他天天去打井,人太累了,就让他在家休息。现在的王守智晒得比王守仁两兄弟都要黑,明明之前她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王守智还是个白面书生。短短几个月,居然晒成这样。他又没有去炼钢,可见这打井这活真的很不轻松。尤其他们这是北方,地势偏高,南方可能打个五米就能触到含水层,可他们这是北方,有时候得上百乃至一百五十米才能有水。这工程量就是几十倍。
地势的高低也是国家要进行南水北调这项工程的主要原因。
王守智怕村里人看到他带着姜玉瑛一个人出来会说闲话,也带着小蝶一起出来。
不知不觉,两人就走到河渠这边,李春花正在这边喂鸡。因为成立了千鸡厂,再也没有了限制,所以今年他们的母鸡没有卖掉,也就留了几只公鸡,留着下种蛋。
看到两人过来,李春花招呼两人过来。
姜玉瑛看到这么冷的天母鸡还在下蛋,觉得十分新奇。
李春花便给她解说,“这母鸡只要吃得饱,就会下蛋。”
为了让母鸡冬天也下蛋,钱淑兰特地跟队上建议给这些母鸡搭棚子,棚子上盖草帘子。
明年上半年,三分之一种小麦,三分之二种红薯,以致于这些草帘子就可以提前退休了。拿来一半分过来搭草棚子。明年收完麦子,可以重新扎草帘。
因为搭棚子的木头不够,所以队里就号召社员把家里没用的木头先拿过来凑合着用。
全队几百户人家,七七八八的一凑,倒也搭了二十几个草棚子。只不过因为是给鸡用的,所以搭得并不高,也就只有一人高。
草棚里很暖和,母鸡呆在棚子里根本不想出来,三四天就能下一回蛋。没几天队里就攒了好几筐鸡蛋了。只是现在供销社已经放假,鸡蛋就摆在仓库里。天冷也不怕它会放坏了。
“那这母鸡能下多少年呐?”
“一只鸡一般只能活七年,第三年的时候,下蛋量就慢慢变少了。到时候就得孵小鸡。把老鸡替换掉。”
问题一个接一个,王守智看着姜玉瑛认真的样子,颇有几分好笑。
小蝶也蹲在她旁边,勾着头看着李春花伸手在棚子里摸鸡蛋。一会儿就能摸到一个。
等看着那一筐子的鸡蛋,小蝶眼睛亮得惊人,拉着姜玉瑛的衣袖,指着那鸡蛋,奶声奶气道,“姑姑,鸡蛋可好吃了。”
三人愣了一下,而后哈哈大笑。
李春花回过头来,逗她,“等你回去跟奶奶说,奶奶肯定会炒鸡蛋给你吃的。”
大人要是提这个想法,钱淑兰多数会斟酌一下,可孩子们提,钱淑兰多半都会同意。
小蝶听到这话,双眼亮晶晶地朝王守智瞅,显然也是馋鸡蛋了。因为大跃进,许多生产队都办起了千鸡厂。因为社员的不尽心以及饲料的短缺,千鸡厂办得并不好。鸡蛋的产量明显比以前少了许多。以前一个月能供一斤鸡蛋,现在只有半斤。常常挤破头也买不到。空有份额,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量。偏偏供应一个月只发一次,过时这供应也就没用了。
王守智因为要去乡下打井,好几次都没赶上去买鸡蛋。范奶奶年纪又大了,不好让她零晨一两点去排队,冰天雪地路又滑,要是摔上一跤可不得了。刘玉秀又因为要帮人家加班,根本没有时间去买。
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上一回鸡蛋了。小蝶馋鸡蛋也算是情有可原。
王守智摸摸小蝶的头,“你奶奶已经准备了好些吃的,还有肉呢。”
小蝶撅着小嘴,明显有些失望。
三人回到食堂的时候,小蝶趁着她爹没注意的时候,偷偷问钱淑兰,“奶奶,三婶收了好多鸡蛋,我们家能不能吃啊?”
钱淑兰愣了一下。明明之前烧了鱼,做了肉的,没想到她居然想吃鸡蛋。想了想道,“行,你等奶奶的好消息。”
说完,她带着小蝶找到钱明华,“咱们队的鸡蛋今年大丰收,可我们社员们也没有跟着沾光。不如我们按照工分或者给钱的方式一家分几个鸡蛋吃吧。大过年的,也让大家吃点好的。”
队里虽然养着鱼塘,可一家也只分到两条鱼,其余的全部交到供销社。
钱明华和王守泉商量一下决定以扣工分的行式来分鸡蛋。
于是两人挨家挨户通知,一家出一个到食堂这边来开会,“我们就按照扣工分的形式,一个工分抵一个鸡蛋。每户最多只能要二十个。你们想要鸡蛋的就到会计那边报数。”
大家听说可以有鸡蛋吃,高兴得不得了。
虽然之前有了白面,可这到底只是主食,并不是菜。
之前即使有人是包饺子,可队里也只发了白菜,波菜和粉丝,那滋味也一般。虽然发下来的两条鱼也是荤菜,可包饺子就太浪费了。
现在有了鸡蛋就好了,可以用鸡蛋粉丝白菜包饺子。也可以用菠菜粉丝鸡蛋。在这年代,鸡蛋也算是个半荤了。
大家伙儿都很高兴,大多数人家要的都是二十个鸡蛋,除非有少数人家明年等着用钱,才要了十个八个的,只是非常少。
于是大年初一这天,王家村生产大队比年三十吃得更好了。
有的人家没有面,就会过来找钱淑兰让她帮忙再弄一点小麦。
只要嘴严实的,钱淑兰都会帮忙弄。之前她特地多弄了些小麦回来,就是为了光明正在给家人吃点好吃的。这事总得要过个明路。
要不然以王守智和姜玉瑛的精明,根本就糊弄不过去。迟早会发现她有问题。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吃。包好了饺子,有的人就故意端到食堂这边来吃。然后大家一人端一个粗瓷碗,里面放着二三十个饺子,你尝我一个,我尝你一人。
虽然材料都差不多,可手艺这东西还真是说不好。同样的食材有人就是能烧得比别人好吃。
大家尝了老王家的饺子都觉得他们家的最好吃。
虽然包得样子差不多,可味道明显不一样。但偏偏又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就是面更细一点,更香一点,咸淡适中。里面似乎还有淡淡的肉香味儿。
不过并不明显,估计是王守智从城里带回来的肉吧。
大家都暗暗猜想。
其实他们倒是误会了,这肉香味儿,是钱淑兰特地拿空间里的大骨头熬得。不能明晃晃的吃肉,但肉汤总行吧?
她也就放了一小块在锅里熬。熬好之后,用肉汤下饺子。这滋味自然会好上一些。
可能也是因为量很少的缘故,大家虽然吃出来是肉,但却没有分出来这肉不是他们平时吃的那种肉。
钱淑兰跟家里人说这骨头是她从城里买回来的,大家也都深信不疑,连小麦都能买到,几根骨头又算得了什么。
有那馋肉的,还会特地多盛一碗饺子汤沾点肉腥味儿。
钱淑兰还特地盛了一碗给钱维汉。让他也补补。
虽然钱维汉看着年轻了一些,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还是瘦巴巴的。瞧着一点也不像力大无穷的样子。
钱淑兰端好汤,朝他挤眉弄眼,“哥,你要不要也娶房媳妇?”
正在喝汤的钱维汉直接噗呲一声喷了出来,幸好钱淑兰早有准备,直接一个闪身,没有被他喷到。
钱淑兰重新凑过来,“让你娶媳妇,你至于这么激动吗?”
钱维汉瞪了她一眼,:“没大没小的,怎么跟哥说话呢。”
钱淑兰撇撇嘴,“我都五十二了,生过五子三女。可你呢?连媳妇都没抱过,我瞅着你就觉得可怜。”
钱维汉不知想到什么,老脸居然红了,把钱淑兰稀罕得不行,总觉得他这些年不结婚也许不单单是因为那方面有问题,或许也是因为心有所属。开始鼓励他,“你要是喜欢谁,你就去找她。”
说完又怕他犹豫不肯去,故意拿话激他,“现在这年代到处缺衣少食,也不知道你心里的那个人能不能吃得饱穿得暖,大哥,你就不想去看看人家?”
钱维汉显然没想到,他愣了一下,皱紧眉头,有些迟疑了,“不会吧?”她嫁的人可是个老师,吃商品粮的,怎么可能会吃不饱穿不暖呢。
钱淑兰不屑地撇嘴,“这年头再不可能发生的事都有可能会发生。你瞅瞅我们附近几个生产队。咱们生产队还能有饺子吃。其它生产队呢?都要啃树皮了。”她小声凑到钱维汉身边,神秘兮兮道,“我听说有的生产队开的千鸡厂里有许多鸡被偷了。大队干部带民兵四处在村子里找偷鸡贼,最后居然在那河沟里发现一地鸡毛,显然那鸡是被人给偷吃了。之前上面还鼓吹治安不错,你瞅瞅,这社员一饿肚子,小偷小摸就出来蹦跶了。”
钱维汉听了重重叹了一口气,面上十分沉重。
钱淑兰也就是顺嘴一说,至于他咋想的也随他。毕竟钱维汉一直帮她,她当然也希望他能过得好。
虽然钱明华对钱维汉还算孝顺,可郑小花并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常常会对钱明华的话阳奉阴违。钱维汉这人是个大老粗,奉行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钱淑兰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她逮到之后就给郑小花没脸!甚至还把钱明华骂了一顿,把钱明华臊得满脸通红。跟她一个劲儿地保证自己会好好管教媳妇。
虽然现在郑小花有所改善,可钱淑兰觉得钱维汉还是得要有个老伴帮着张罗。要不然等郑小花故态复萌,又得她出面吵。
她一个小姑,总管别人家的事也不太好。还不如直接给钱维汉找个老伴,一劳永逸,也省得她里外不是人。
这也是她极力撮合钱维汉找个老伴的主要原因。不过她也只是劝解一二,至于找不找还得看钱维汉本人的意愿。
她看着碗里的饺子,想着别的村都开始丢鸡了,他们生产队也得要加强防备了。
于是钱淑兰又把这事告诉钱明华和王守泉。
两人商定之后,全队抽调人手当民兵。每家出一个壮劳力,专门在河渠那边巡逻。
这些民兵都是不计工分的,强制性出工。
钱淑兰便让四兄弟,一人轮一天,谁值班,谁就穿军大衣。
因为这一防备,原本对王家村生产队的鸡很眼馋的人也都不敢跑过来偷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样写不是贬低劳模哈,而是小五不适合当劳模的男人。那年代其实劳模很吃香的。我文中也有提到的。女主也很钦佩劳模,但娶来当儿媳妇就。。。并不比改造极品容易,真的。。。
第94章
钱淑兰吃完饭,刚想去花媒婆家找她。
就见她颠颠地跑过来了。
家里人都不在家,钱淑兰直接迎她到堂屋。
花媒婆跺跺脚把鞋子上的积雪抖掉,又接过钱淑兰递过来的破布把鞋面上和身上的积雪抖掉。又把手搓热。
钱淑兰让花媒婆坐到煤炉旁边烤火,给她盛了碗热水。
“哎呀,还是你家好。有个煤炉方便多了。”花媒婆感觉王家的堂屋比她们家的暖和多了。
钱淑兰笑道,“那赶明儿你也到供销社买个煤炉不就行了?”
花媒婆摆摆手,“这玩意得多贵呀。再说了咱这贫民老百姓,哪来的煤球供应呀。”她用下巴点了点墙角处码得整整齐齐的煤球,试探道,“这玩意花了不少钱弄来的吧?”
这些煤球就是之前她去城里的时候买的,一直放在空间里,直到前些日子才找了借口拿出来。但现在不让砍树,所以城里的煤球供应也很难。
几乎减掉了三分之二。许多人都不开火,只能去吃食堂。
钱淑兰含糊不清地回了一句,“也没多贵多少”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花媒婆才开始把之前她安排丹娜和洪顺友相亲的事情说了。
因为怕影响不好,花媒婆特地安排两人在镇上见的面,所以村子里的人并不知道。
花媒婆拍着钱淑兰的手,“三婶子,照理说我是个媒婆,不应该毁一桩婚的。但是我真的觉得那个婆婆不是个省心的。看着丹娜的时候,眼里那是满满地嫌弃。说话也跟吃了枪药似的,得理不饶人。虽然这小伙子长得好又是个供销社的销售员,可我真觉得以后丹娜嫁进他家准得受罪。”花媒婆看来是对洪顺友的娘是各种看不上眼。
钱淑兰沉思了一会儿,没说话。
花媒婆叹了口气,“三婶子,不怕你笑话。我觉得这小伙子就是个缺心眼的。人就跟被他娘上了发条似的,对他娘简直是言听计从。你说你家丹娜条件也不差,干啥要找他那样拎不清的人。”
听到这话,钱淑兰保持中立的态度立刻变了。如果是个愚孝男,那就不能嫁。虽然她挺喜欢王守仁对她言听计从,可站在孙大琴的角度来看,嫁给这种男人简直就是灾难啊。
她拍拍花媒婆的手,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行!谢谢你了!还真是多亏有你帮着看!你要是不跟我说,我还真信了丹娜的话了呢。”说着,把丹娜对相亲很满意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花媒婆自然也知道,她带着王丹娜回来的时候,她试探过王丹娜,对方显然被那小伙子迷了眼,一心扑了上去。也不知道她到底看上那小伙子啥了。
她有心想劝,可到底只是个外人,试着劝两句,王丹娜就开始敷衍她,她也就识趣不想提了。
花媒婆不想钱淑兰以后怨她办事不利,给她闺女说这种人家,所以听说钱淑兰从县城回来了,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就火急火燎地来了。
送走了花媒婆,钱淑兰直接找到王丹娜跟她开诚布公地谈,“娘不同意你跟洪顺友处对象。”
王丹娜脸色煞白,显然是被吓住了,声音有点激动,“为什么呀?娘,之前你不也挺喜欢他的吗?”
钱淑兰皱眉看着她,“我喜欢的人多着呢,难道都要拉回家当我女婿吗?”
王丹娜被她娘这话噎住,她挣扎着,试着替他洪顺友说好话,“娘,洪顺友不抽烟,不喝酒,不打女人,也不乱搞男女关系,还有文化,有工作。他已经很好了,女儿就喜欢他这样的。”
钱淑兰抬手打断她,“他有这么多好,但他一条缺点足以掩盖他所有的优点。他太愚孝!你真觉得嫁给你大哥那样的男人会幸福?”
王丹娜愣了一下,反驳道,“什么时候孝顺父母也成缺点了?”
钱淑兰觉得真是有代沟,照理说王丹娜跟她年纪相仿,她们两人沟通起来应该没问题的。但此时的她却像是鬼迷心窍了一样,怎么说都说不通,“我没说孝顺有错。我是说凡事要有个度。他娘说你不好,他会不会就跟你冷落你呢?他娘说你媳妇手里有钱不好,他会不会就让你把钱全交给他娘管呢?你愿意吗?你愿意什么事情都听婆婆的吗?”
王丹娜朝她娘看了一眼,“咱家不就是什么事情都听你的吗?三个嫂子也都没有意见啊。”
钱淑兰有些无语,“你拿她跟我比?我以理服人,她行吗?”
王丹娜气得眼圈一红,从炕边站起来,“娘,你就是蛮不讲理。凭什么你就认为你做得到,别人就做不到呢?你也是当娘的,她也当娘的。能差啥?”说完这句话,气得跑出了房间。
钱淑兰觉得这姑娘以前挺听话的,现在怎么这样了?脑子锈掉了吗?
王丹娜从房间里跑出来,迎面差点撞上端饭过来的孙大琴。
“你小心点。这汤刚出锅把你烫着可咋整?”王守仁刚从河渠回来,一天三班倒,每人八小时轮着来。孙大琴这饭就是热给他吃的。
王丹娜本就生着气,听到大嫂喋喋不休,立刻瞪了她一眼,“我要你管!烫也烫不死我!”
孙大琴气得差点把瓦盆掀到她脸上,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她好心让她注意点,她还错了。
看到王守仁站在旁边,她撅着嘴开始撒娇,“孙子他爹,你看看你妹妹,我好心好意提醒她,她居然还骂我!这啥人呐。”
王守仁被她这声嗲雷得不清,板着脸皱眉训斥,“你好好说话!她一个丫头片子,你跟她计较干啥,端你的饭去。我去喊娘吃饭!”
孙大琴气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