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御弟-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摸出来没有?”
“没,我看看。”沈洁说着,索性钻进朱隶的衣服里。
明朝人穿衣服,外面一件大衫,非常宽松,腰部系个腰带,沈洁身材灵巧,一猫腰,从衣衫底部钻了进去。
这下朱隶把持不住了,连忙告饶。却已晚了,沈洁细腻柔滑略有些凉意的小手调皮地在朱隶的小腹部划了两圈,然后……
在燕王的计划中,济南会很容易拿下,李景隆十万残兵败将不堪一击,济南城又没有其他的守军,攻下济南,不会比拿下德州多费多少力气,所以苏蕊坚持同行,燕王也没有过分反对。
朱隶却不这样认为,靖难到现在为止太顺利了,照这样顺利的发展下去,靖难根本不需要三年,一年就够了。回到明朝十年了,他已经不会再自恋地认为历史因自己的突然出现而改变结局,他甚至认为也许历史上真有自己这么一个人,他不过按照历史的剧本重新演一遍自己而已。
德州距离济南不足四百里,大军四天后出现在济南城外。
***
李景隆一向都不会辜负燕王的厚望,这次也一样。
燕王的大军赶到时,李景隆带着十万余部在济南城外与燕军象征性地较量了一天,士兵们也都非常体谅统帅们的苦衷,举着刀枪很有条理地一板一眼的打,然后告诉导演,这段高速录像,正常播放。
给这样牛X的群众演员当导演,恐怕也只有燕王和李景龙。
当晚,趁着夜色,李景隆很有心情地邀请了两个知己好友一同去“郊游”,“郊游”的距离有些远,直接到了南京。
李景隆很明白“郊游”这种放松身心的事情,带着军队一起走会很煞风景的,所以他将十万军队留在了济南城外,大军第二日一早得知统帅去郊游了,也呆不住了,此时刚进六月,正是郊游的好季节,于是有一大批军士追随他们统帅的脚步,也去郊游了,剩下的人比较懒,不想走路,便敲敲城门,进了济南城。
济南城此时也流行郊游,知府大人带着老婆孩子,大小官员,趁着大好的时光,也加入了郊游的大军,济南城里,只留下了刚刚敲门进去的盛庸和辛辛苦苦为老板买回了盒饭,老板却等不及郊游去了的铁铉。
盛庸是个职业军人,在李景隆手下的任都指挥使,铁铉是个职业书生,干的可不是书生的事,他是山东的参政,为此次北征的李景隆督运粮草。
书生做事一大特点就是尽职尽责,铁铉在往济南押运粮草的途中,只要看到是李景隆的东西,他都给带了回来,包括打散的残兵,丢弃的辎重,还有,攻打燕军的责任。
当铁铉带着这些“东西”终于到济南城时,李景隆同“郊游”的大军刚走,盛庸只好替李景隆签收,
在李景隆了的百万大军里,像铁铉和盛庸这样官职的人很多,如果不是那些人都去“郊游”了,他们两人也不会这样遇到一起。
“你怎么没去郊游?”铁铉看着正在签字的盛庸问。
“我很宅,不爱出门。”盛庸签完单子递给铁铉。
铁铉收起单子,找个地方坐了下来:“我在外面晃了半个多月,也想宅几天。”
盛庸很大方:“随便住,就是这几天会很吵,希望不会打扰你休息。”
铁铉好奇地问:“你在装修?”
盛庸摇摇头,指着城墙外说:“他们想进来,可是他们人太多了,进来我们就没地方了,所以我不想让他们进来。”
铁铉很仗义:“这么欺负人!他们再敲门,我帮你打他们。”
盛庸诧异地看着铁铉,他没想到一个职业书生也会有这么大火气,他忘记了书生都是很执着的,认准了道理,百折不屈。
“郊游”到南京的李景隆受到了朝廷内大臣们的热烈欢迎,最热情的莫过于当初极力推荐他与燕王和朱隶玩“cs”游戏的黄子澄。黄子澄已为他买好了去阴间的单程车票,非建议他到阴间去旅游,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到建文帝朱允炆那里推荐。
李景隆很礼貌地推辞了:“既然黄大人认为阴间这么好玩,黄大人去吧,在皇上身边这两年,你也够辛苦的,为了哄燕王开心,还玩隐退的把戏,也该清闲清闲散散心了。”
黄子澄闻言真动了心,终于在两年后成行。
第104章 济南攻坚战之孤身进城
第104章济南攻坚战之孤身进城
燕王的十多万大军,将济南城围得水泄不通。
沈洁在朱隶的营帐中清扫卫生,收拾书案时,看到镇纸下压了几张纸,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字,却是简体字,沈洁好奇心起,拿起来看,越看越好笑,索性坐下又从头看了一遍。
纸上的第一句写着:李景隆一向都不会辜负燕王的厚望,这次也一样。
最后一句是:黄子澄闻言真动了心,终于在两年后成行。
如果不是用毛笔写在草纸上,沈洁差点觉得回到了二十一世纪。
到明朝快十年了,第一次看这样的白话简体,不由得感慨万分,眼泪在眼圈里转了个圈,流下面庞。
朱隶推门进来,见状紧张地问道:“怎么了?”
沈洁抬起头,破涕为笑:“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份文采。”
朱隶苦笑了一下,走过去拿起沈洁手中的几张纸,看了一眼摇摇头,随手一揉。
沈洁上前一把抢了下来,埋怨道:“你干什么?!”说着小心地在书案将揉皱了纸摊开。
“几个随手写下的几个字,你还当宝贝了。”朱隶无精打采地走到床边坐下。
沈洁将几张纸叠好放进怀里,坐在朱隶身边问道:“今天又去攻城了?”
朱隶郁闷地点点头:“三个月了,我们伤亡了一万多人,仍然毫无结果。”
“你早就知道到济南城不好打,事情并没有出乎你的预料,别这样垂头丧气,大家都看着你呢。”
“我现在终于明白李景隆当时攻打北平时的心情了,明明只有残兵败将守城,就是打不下来。”朱隶长叹一口气,仰面躺在床上。
“当初李景隆打不下北平,是因为我们万众一心,守着我们自己的家,今天济南城也是一样,济南城兵没有多少,人可不少。”
朱隶点点头:“信念,他们有信念支撑着。”
“你没有了吗?”沈洁问道。
朱隶不说话,他确实动摇了,攻打别人的城池,他再也找不到守城时的那种底气与豪气,不仅是他,他觉得燕飞也是这样,这三个月攻城,骑兵队没有多少任务,他和燕飞每次攻城的时候都站在后面看着别人攻打,济南的城墙确实非常坚固,而且比北平的城墙还要高,但如果他和燕飞拼了命攻城,很有可能翻上墙头,打开城门,当然也可能战死在城墙下。
不,他不会这样做的,更不会让燕飞这样做。
“没有了。”朱隶闭上眼睛。他忽然很厌倦这次攻城。
沈洁叹口气站起来,她也觉得厌倦。
人总是容易同情弱者,当初燕王被迫以八百人起兵,燕王是弱者;北平以一万人抵挡李景隆五十万军队的进攻,北平是弱者;白沟河燕军以不足三十万人迎战李景隆六十万大军,燕军是弱者;如今燕军近二十多万兵力围攻三、四万人守卫的孤城济南,济南军民成了弱者。
“朝廷派出援军了吗?”
“没有,只收到朝廷加封盛庸为大将军,铁铉为布政使,罢免李景隆的军职等消息,还有黄子澄要杀李景隆,皇上没同意。”朱隶语调平淡。
“黄子澄凭什么要杀李景隆,李景隆战败还是他黄子澄推荐的。”战场是战场,朋友是朋友,战场上如果谁杀了李景隆,沈洁肯定不会说什么,离开战场李景隆可还是沈洁的朋友,谁想杀李景隆沈洁当然不愿意。
从国法上说,李景隆不仅战败,还扔下十多万大军自己跑回了京城,论罪当斩,不过感情上朱隶也赞成沈洁的想法,和李景隆打得再热闹,那是战场上,下来,他们还是朋友,何况,他确实看不上黄子澄,忠心也是要讲能力的,他的能力不足矣担当起他应该担当的责任。
“朝廷为什么不发兵救援?”沈洁忍不住,又加了一句。
“你好象很希望朝廷发兵。”朱隶躺不住,又坐起来,心烦地回了一句。
“你不希望吗?!”沈洁一句话顶回来。
朱隶愣了,一瞬间他忽然明白他也是很希望的,不是他盼着有仗打,而是他希望看到朝廷有一个正确的方案,燕军主力都被牵制在济南城外,朝廷应火速派出援军,一方面与济南的守军一起内外夹攻燕军,另一方面派兵北上,攻打北平城,这才是朝廷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着济南城自生自灭。
朱隶也明白了自己到底郁闷什么。当初他带领北平的军民死守北平时,燕王时时刻刻在牵挂着北平的安危,朱隶相信一旦他守不住,燕王会不顾一切回来救他。他守城守得有信心,守得有希望。
现在换成铁铉和盛庸一样艰苦地守城,而朝廷除了几个口头上的封赏,什么都没有。朱隶很敬佩一心为朝廷死守济南的盛庸、铁铉,他希望这样的人效忠的是一个果断的皇帝,一个英明的朝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他的心中为这两个人不值,为整个济南城的军民不值。
次日,朱隶走进中军帐,对刚用完早餐燕王说道:“我想进趟济南城。”
燕王不解地看着朱隶,本王也想进济南,可打了三个月了,还没有打不下来。
“我一个人去。”
“你想劝降?不行,太危险了。”
“我不是想劝降,只是想去见见盛庸和铁铉。”
“你进去了,他们就不会放你出来的。”燕王摇摇头。
朱隶不啃声,他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见盛庸和铁铉,但如果不去见一面,他这仗真得打不下去了。
出了中军帐,朱隶在军营内转了半天,还是一拨马头,向济南城跑去。
迟迟攻不下济南城,燕王也心浮气躁,他看得出来将士们都疲倦了,攻城一次不如一次有威胁,燕王也清楚,如果不惜代价地强攻,定然能拿下济南城,可往后呢,济南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而仅仅是他通往京城的一道门而已,后面的路还很长,如果损失太大,朝廷再次征集大军北伐,他将无力迎战,燕军不同朝廷大军,朝廷可征调全国之兵,燕王能征集到的兵力就这么多了,以小的损失换去大的胜利,才能实在最终的目标。
招降盛庸、铁铉当然好,三个月前刚到济南时,燕王就命人写了招降书射进济南城内,得到是回复却是一篇《周公辅成王》,周公辅成王讲的是大周朝初建时,政局不稳,周公旦辅助年幼的皇上成王处理国事,成王成年后还政于成王的事。
周公旦是成王的亲叔叔,燕王是建文帝的亲叔叔,铁铉这篇文章的意思很明显,让燕王不要窥视王位。
燕王收到这篇回复,倒没动怒,虽然他明白靖难的理由牵强了一些,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起兵有什么错,周公还政于成王,是因为成王能担得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如果成王懦弱、无才,国家交到他的手里会亡国,他会还政吗?他应该还政吗?
只看朝廷对靖难的处理,就能看出朱允炆担不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就算本王不起兵,内有别的皇叔不服于他,外有蒙古虎视眈眈,他的皇位一样坐不稳。
如果朱允炆是朱隶。燕王微微笑了,如果是朱隶,一定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他这个叔叔,也许会是最疼侄儿的叔叔。
“王爷,朱隶将军独自一人奔济南城去了。”
燕王心中一沉,他还是去了,他到底要干什么?!推开进来报告的禁卫,燕王大步走出中军帐。
朱隶一个人骑着马,在距离城门数十帐处停下,城墙上的守军都紧张地看着他。
“我要进城见盛庸盛大将军,请打开城门让我进去。”朱隶气沉丹田,声音清晰地将话语送上了城墙。
守城的军士一阵骚动。
朱隶双手举过头顶,握剑的右手自然松开,重剑带着鞘掉在地上,发出沉闷声响,随后朱隶从怀里掏出一根黑布带,将自己的眼睛蒙了起来。
城上的守军和数十丈开外的燕军将士见状纷纷议论。
接到消息的燕飞和朱能等冲到了阵前,看到朱隶孤身一人就要往前冲,朱隶背后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低喝一声:“苏合!”
苏合立刻带了几十名骑兵挡住了燕飞、朱能等人。
“朱隶!”
“老四,你要干什么?”
“不要过来,我进城一叙,很快出来。”朱隶说罢微微抬头,望着城墙再次用丹田之气将声音送出:“我已蒙上双眼,看不到你们的布防,请放下吊桥,我要同盛大将军一叙。”
停顿片刻,见城墙上并无反映,朱隶冷笑道:“盛大将军不是没有这个胆量吧。”
“哈哈哈!”盛庸同铁铉一起出现在城墙头,盛庸爽朗地笑道:“早闻朱隶朱将军智勇双全,盛某早想拜会,今日朱将军亲自登门,哪有不欢迎的道理。来人,放下吊桥!”
吊桥离开城墙的同时,朱隶拍马而进,十输丈的距离转眼就到,此时吊桥距离地面尚有一人多高,朱隶并未减速,双腿一夹马腹,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跃上吊桥,吊桥带着朱隶和战马随即被拉起,燕军将士只见朱隶骑着战马沿着吊桥俯冲而下,吊桥随之严丝合缝地挡住了城门,将朱隶也挡在了城门中。
苏合松开了紧紧攥着的燕飞战马的缰绳,抱赫地一笑:“燕大侠,对不住,朱将军吩咐了,不能让你跟去。”
燕飞一叹,翻身下马,朱隶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怪自己攻城不积极?他是不想攻城,看到满脸疲惫、衣衫褴褛的守城将士,就想到当初自己守北平,就算攻上去,对着这些人他也下不了杀手。
可如果朱隶有什么三长两短,他可不会再手软了。
朱能也翻身下马,站在燕飞的身边,他也想不通朱隶干什么去了。作为先锋,城池久攻不下,朱能更是心烦气躁,第一个月的进攻还有些威力,可济南城厚墙高,周围又有护城河,硬冲伤亡太大,几次偷袭又都没有成功,这一拖就是一个月,到了第二个月朱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也不是很卖力打了,他归结于打了太久,身体太劳累。他不卖力打,下面的军士自然也不卖力,第三个月还不如第二个月。
他知道朱隶虽然表面上还是跟他们嘻嘻哈哈的,但心情也很焦急烦躁。
“他奶奶的,如果老四有什么三长两短,俺老朱无论花多大代价,也要把这个城平了。”
马三宝、陈恭、张辅等一干人都翻身下马,望着朱隶进去的城门,站累了,他们就坐在地上,苏哈带来的几十名骑兵也都下马坐在地上,燕军零零散散地做了一地人,倒是成了一道奇怪的景观。
燕王负手站在后面看着将士们,朱隶到底进城干什么去了,如果他用自己的安危来换取将士们进攻的欲望,燕王宁肯立刻收兵。
第105章 济南攻坚战之纯粹的结识
第105章济南攻坚战之纯粹的结识
朱隶一进城门就勒马停了下来,伸手将眼前的黑布拽掉,只见前方二人骑于马上,一人身材高大一些,眉高目深,双眼炯炯有神,另一人相貌和蔼,嘴角还噙着一丝微笑。
“盛大将军,铁布政使。”朱隶双手抱拳,率先施礼。
“朱将军。”二人亦骑在马上抱拳还礼。
“朱将军可是来招降的?”身材高大的人沉声问道。
“铁布政使误会了,朱隶此来,只是想见见二位。”朱隶微笑道。
铁铉和盛庸交换了一个眼色。
“朱将军认错人了,这位才是铁铉铁布政使。”身材高大的人一指身旁的人说道。
朱隶哈哈一笑:“铁布政使是觉得盛大将军的身体不够高大,没有将军气势,还是觉得我朱隶没有识人眼光,不辨真伪,亦或是担心盛大将军的功夫不如在下,恐我朱隶有刺杀之心,替盛大将军挡箭?”
朱隶的几句话,说得两人一愣,接着盛庸爆发出爽朗的笑声:“朱将军果然名不虚传!铁布政使与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实在没有恶意,许多人初见我们二人时,常常把我们弄颠倒,就连朝廷前来宣布封赏的官员,也把我二人弄反了,不知朱将军如何一眼分出我们二人,若说论长相、外表,铁布政使确实比在下更像个将军。”
朱隶坦然道:“铁布政使祖籍色目人,盛庸大将军祖籍江南,区分二位并不困难。”色目人是元朝称呼,其实是蒙古族和西部民族的统称,色目人中黄种人较少,黄种与白种混血和白种人较多,铁铉虽然不是白种人,但五官有明显的白种人特色,而盛庸一看就是南方人,南方人的特点也很明显。
如果不是知道他们的祖籍,只凭长相,确实很容易将高大威猛的铁铉当成职业军人,把透着智慧的盛庸当成职业书生。
铁铉再次打量一番朱隶:“朱将军心思缜密,在下方才冒犯了。”
“铁布政使客气。”
“这里不是待客的地方,朱将军请!”盛庸被朱隶看穿了身份,也不再掩藏军人的身份,腰板一挺,自有一份大将的气魄。
走进盛庸临时指挥营帐,分宾主坐下,盛庸问道:“敢问朱将军此来的目的。”
朱隶微笑:“方才在城门口说了,朱隶此来,就是来认识认识二位,别无其他目的。”
“你我两军正在交战,朱将军孤身一人来我阵营,什么目的也没有,似乎说不过去吧,你不怕我们将你扣为人质?”铁铉目光深沉,咄咄逼人。
“二位带着几万残兵,独守孤城三个月,让燕王十几万大军束手无策,如此英雄,令在下十分敬佩,心生仰慕之心,故前来结识二位。至于铁布政使想把在下扣为人质的想法,似乎有些不智,在下在军中尚有点威信,若被二位扣为人质,恐怕会激起我军士气,届时你们的城池会守的更难。”朱隶一副会朋友的样子,侃侃而谈。
但朱隶的一席话,让铁铉和盛庸更糊涂了,朱隶请求入城一叙,二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朱隶前来招降,第二个可能是刺杀生盛庸,朱隶武功高超大家都知道。第三个可能是耍诈留在城中,最近一个月燕军攻城士气低落,如果朱隶被盛庸扣为人质,无疑给燕军的攻城打了一针强心剂。第四个可能就是刺探军情,看看城中的粮草还能维持多久,守城军士的体力还能维持多久。
招降好办,二人根本不会投降,这个没有余地。而朱隶一进城也说了,不是来招降。
针对刺杀盛庸这一可能,铁铉才演出城门口指鹿为马的那一幕,如果朱隶把铁铉当成盛庸,刺杀铁铉的话,真正的盛庸会对毫无防备的朱隶发出雷霆一击,况且选在城门口演这一出,也是因为城门口已设下伏兵。
没想到不仅朱隶被一眼看穿,还一口喝破。
第三个可能使诈让燕军认为朱隶被扣,从而激发燕军的斗志,可刚才朱隶的那一番话,似乎他来的目的也不是这个。
一二三都不是,就是四了,刺探军情。
军士端上三杯香茶,分别放在三个人手边的茶桌上,朱隶端起来闻了一下:“好茶,气味香而不浓,茶水润而不涩,当是今年的新茶。”
“朱将军真是茶道中人,这茶是在下连同粮草新进采购的。”铁铉赞道。
“铁布政使谬赞了,朱隶对于茶中学问,还差的太远,不过此番能喝到如此好茶,也是朱隶意外的收获。”
“此茶在下这里还有很多,朱将军喜欢,不妨带回去些。”
“如此朱隶先谢谢铁布政使。”朱隶哈哈笑道。
“客气,朱将军还需要什么,不妨一并说出来,在下当尽力满足。”铁铉喝了口茶,客气道。
笑话,当我朱隶来打秋风了来。朱隶心中暗骂一句,抬头接触到铁铉似笑非笑的眼神,心中恍然,奶奶的,以为我来刺探军情,爷爷今天就吓你们一吓。
“铁布政使不愧曾做过粮草押运,财大气粗啊,容在下想想啊,铁布政使当日押运到济南城的粮食共八千担,济南城是州府,正常储粮大约是十五万担,城中的人口大约在十万人左右,除去这段时间的消耗,城中粮食至少还能坚持五个月,没错吧,济南城城中泉水众多,吃水不成问题,唯一促存不多的就是箭矢和火药,虽然缺了这两样守城缺乏攻击力,但也不是没有这些东西就守不了城的,所以你们并不怕燕军围城。”
铁铉和盛庸惊呆了,朱隶竟然知道的比他们还详细。
“朱将军,我盛庸也敬你是一条汉子,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进城来到底是何目的?”盛庸有些坐不住了,人对自己无知的事情容易产生恐惧,朱隶的目的,实在让他们摸不着边际。
朱隶微微叹口气:“我一来就说清楚了,在下就是来认识认识二位,并无其他目的,二位若是不信,请二位说说,在下此来目的是什么?”
铁铉和盛庸面面相觑,他们真猜不到朱隶到底来干什么,难道真像朱隶所说的,就是来认识认识?
“既然朱将军只是想认识认识在下和盛将军,在下和盛将军也很仰慕朱将军的才华,已到晌午,不如朱将军屈就在我们这里用些餐点,我们边喝边聊如何?”铁铉建议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