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五零年代当学霸-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振强迅速的胖了一圈,每天做梦有一半时间在笑。胖一圈的人也不只他一个,全家都长肉了,就是李惜文自己照镜子都觉得自己脸变大了。
  李春来和李振国去吴家过小年,给亲爸爸带回去一套新棉袄新棉裤,给吴冬来吴燕来和吴静来各一件新棉袄一双新棉鞋,给后妈一大包红枣,别的吃食一样没带。
  讲道理。认回来的两孩子都没结婚,知道给父亲张罗一身合身又好穿的棉衣,给弟弟妹妹们每人做一件暖和又合身的棉袄,真的是很细心很体贴也很舍得了。王友贞说出去谁都羡慕她家庭和睦。
  但是,吴世会有了这身新棉衣,就把单位发给他的棉衣裤寄给了牺牲的战友家孩子。冬来和燕来静来有了新棉袄还需要做新罩衫,棉袄的袖子很宽松,家里的罩衫根本套不上去。要说还穿旧棉袄吧,仨孩子有了新棉袄根本不肯穿旧棉袄,还特别贴心的把旧棉袄都给她拆了,说拆出来的棉花弹一弹给她做新棉袄穿!
  以前这三个孩子都没这么体贴的,突然体贴起来王友贞真是消受不起!
  一年的布票是有数的,他们全家都安排上了。那住在家里的侄子侄女们怎么办?大侄儿和二侄儿今年都长个子了,就等着过年发的布票凑上给他俩做新衣服的呢。两个大的淘换下来的旧衣服拆洗一下,换个袖口给小的穿本来正合适。现在三个最小的都有了新的,大的换下来的就接不上趟了。
  给大的袖口接一截继续穿?出门手一伸,袖口露出来谁都看得见!自己亲生的孩子穿新衣服,侄子侄女穿旧的?她的脸还要不要?
  吴世会穿着新棉衣美的都要飘起来了,孩子们也特别开心。
  王友贞又不能抱怨李春来和李振国送来的东西给家庭增添了负担,气的又犯偏头痛又犯牙痛,还要张罗着借布票给侄子侄女每人都添件新衣服,给亲生的孩子做新罩衫,她的年比往年难过太多。
  李家却过了一个惊喜年。
  李惜文早早给曹明骏汇了钱买游标卡尺。曹明骏有空跑去逛展销会,遇到一个工厂甩卖出口被退货的游标卡尺,才六分钱一把!好多人在排队买。
  他估计这个东西拿去平京大学卖三五毛都很好卖的,他买到两把就在展销会隔壁的招待所开了个房间,放下盒子再去排队买两把,来来回回跑了一个上午。一把游标卡尺装好大一个盒子,他搬回来十六盒,装两个大纸箱当天就给表妹寄过来了。
  大纸箱被李振强辛辛苦苦背回来。李惜文拆开第一盒就开死心了,喊曹月英:“妈妈,来看,这块大红丝绸料子,都够做两件旗袍了!”
  曹月英跑过来看,也开心,“这是哪里来的?”
  “明骏哥给我买的游标卡尺盒子里的里衬。六分钱一盒。”李惜文拆开第二盒到第十六盒,里衬除了十块大红丝绸还有六块紫红丝绸。
  “六分钱一盒?”曹月英高兴劲过了说:“瞎搞,这是哪个工厂的领导,这么不把国家的钱当数?”
  “买都买来了,就不要嫌弃了嘛。”李惜文美美的摸紫红丝绸料子,“妈妈,拿去找老师傅给你做两件旗袍呀,再去做一件呢子大衣,穿上丝袜和高跟鞋,你肯定比图书馆的那几位女同志好看!”
  “她们北方的女同志不怕冷,我可不行!”曹月英把十六块料子平分成两半,一半用盒子重新装好,让孩子们给大舅家寄过去,“你明骏哥辛苦一场,这一半给他寄回去。我们这次占他一个便宜,以后你们结婚我就不愁了,起码新娘子的红衣服料子就不用买了。”


第71章 君子不开口
  晚饭桌上,曹月英把六分钱一只游标卡尺还带好大一块丝绸的事情说给全家人听,李大海的第一反应和曹月英一样,认为这个工厂的领导在严重浪费国家财富,是在犯罪。
  李春来却说:“我都看见过好几封类似的举报信,这种事情肯定有人会去管的,就是不知道去管的人偏左还是偏右。只要事情和路线沾上边,谁都讨不到好。
  事情没有定论之前,什么言论都不要发表比较合适。婶婶,你寄料子的时候也叮嘱一下大舅妈,叫曹明骏不要对这个事情发表任何意见。”
  “遇见不对的事情一点意见都不发表也不行吧?再说还有任务呢!开会要求每个人都提意见!”曹月英叹气,她们前两天开会的时候领导就叫大家积极发言,对单位的人和事情意见有建议都要提,提意见多的人才算表现好。
  李惜文对上辈子的有些历史不是很了解,不过大致的套路她是知道的。她赶紧抢答:“大哥哥留学的时候肯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觉得闭紧嘴巴最合适!”
  李春来点点头:“教我们华语的老先生告诉过我们,君子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我觉得这句话很有用!”
  四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成绩优秀,国家分配工作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不需要为了孩子们的工作去求人。
  住的是自己家的房子,不多不少正好够住。双职工的工资足够一家人的花用。家里三大件都有了,单位里分房子发票什么的,家里也不是迫切需要。
  就是未来孩子结婚需要花钱,那不是还有孩子们打鱼挣的钱嘛,一万多块怎么也够这几个孩子花了。
  追求进步的脚步真不需要那么着急,暂时还是做个没脾气的老好人保平安吧。
  李大海把各方面都考虑过了,说:“那就等一等吧。提意见这种事情我们就不要争取进步了,晚几步,看一看再说。”他给全家人的行为定准则,“在外面不要说任何人任何事的缺点,最好是不要讲话。”
  李惜文坚定的点头。李振华和李振国一直以来都坚信“妹妹就算不是对的但是她运气好,跟妹妹走就算走的是弯路也能到达终点”,他俩也都点头。
  李振强看哥哥和妹妹都同意了,他也点头,“虽然我觉得发现错误就应该指出来,有意见就应该提,但是既然你们都投票闭嘴,那我也闭嘴好了。”
  “在你自己的学术研究上,在和你研究有关系的研究上,发现错误是必须要纠正的。具体到领导或者老师或者谁这个事情办的不好啊什么的,闭嘴!”李惜文揪他,“人心隔肚皮,你觉得你是在对事不对人,人家觉得你就是对人不对事,那你能怎么办?有那个扯皮的时间,你为什么不把你的课本多钻一下,实验再做一遍?”
  “知道了,知道了。”李振强很记打,“我保证不会提任何意见,不会评价任何人的行为。”
  李惜文满意了,“明天烧两个蹄膀吃,小哥你要吃红烧的,还是要吃炖黄豆的?”
  “红烧红烧!”李振强开心了,“学校的伙食其实不算差,就是味道真不行,我吃什么都不香。”
  蹄膀冻了好长时间,也只有红烧着能吃一吃。李惜文点头,“吃完饭我就去冰缸里把蹄膀拿出来泡水解冻。”
  晚上曹月英给大哥大嫂写了一封毛笔信,那一笔狂草李惜文完全不认识。第二天这封信藏在八块料子里,和几包平京的柿饼一起装在邮包里,寄回了新阳。
  离农历新年越来越近,平京街市上的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浓。李大海和曹月英在单位里开大会小会都是锯嘴的葫芦。
  过年前评先进,分自行车票、缝纫机票这类好事当然轮不上他们,不过基本的票还是有的。李振强和李惜文又开始提着篮子,拿着李大海和曹月英李春来的发的票和供应本出去排队。
  今年虽然不能去新阳走亲戚,但是需要走礼的人家也不少。一直以来很照顾李振华和李振国李惜文的师长家里,就是李大海抽了一天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花生糖和冻豆腐过去拜访一下。
  花生和豆腐是需要凭票买。但是农村出来的人家,自己会做糖会做豆腐,过年的时候做一点送人,并没有花太多钱,对送的人来说不是负担,收的人也没什么压力。
  师长们回礼和约好了似的,不是给的他们自己写的书,就是现场写一幅字或者画一幅画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
  李振国开心的都不清醒了,晚上居然讲梦话:“爸爸,我们去校长家拜年吧,我想要校长的签名书很久了!”
  李惜文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其实心里好羡慕啊,她也想以后这样在学生和晚辈面前这样装AC,她现在特别想把自己断了的手接起来。
  和自己单位的同事和领导交际,糖就省了,曹月英和李大海算好了人数,提前做好豆腐冻起来,准备到谁家拜年都提两块冻豆腐,回礼也给装冻豆腐!
  李春来大小也是个领导,以前住集体宿舍,别人送的或者给的东西都是分给大家吃掉了用掉了。回礼什么的就是发到他人头的各种票。
  现在各种票自己家里要用。别人给他送礼他也回冻豆腐?
  李春来问小管家婆:“小妹,别人来给我拜年,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回礼?”
  “来人走哪边门?”李惜文问。
  “当然是我那边门。我带人过来的时候都是从那边院子门进出的。”李春来呵呵笑,“温室里的菜长的不错的,叫他们看见他们能连根都拨走。”
  李惜文笑了,“回礼都回冻豆腐呀。去对大哥哥很好的领导那儿拜年,或者你以前吃人家很多的,你数一下有几个人,我们再炸一点绿豆圆子,你去的时候带一饭盒。以前我们家在齐市都是这样和邻居家走的。不过平京这边感觉没有齐市物资丰富,不好带圆子。爸爸妈妈初来乍到的,去拜年手里有点东西好看,两块豆腐又不值多少钱,就是买需要票。别人收也就收了,不会为难。”
  豆腐买也就是毛把钱。萝卜可以成堆买,绿豆磨面有点费事,但是农村上来的人家家里有点绿豆磨点粉也平常,就是炸圆子的油比较奢侈,凭他的能力搞十斤八斤油真不难,所以绿豆圆子还是很拿得出手的。李春来就点点头,说:“那就辛苦小妹了,可能要炸十斤圆子,我去想办法搞点油回来。”
  “行呀。回头我去看看鱼笼里有没有大鱼,有的话再炸一点熏鱼。”李惜文想到房契的事情,正好现在就他两个人,她可以问一问的,她就说:“大哥哥,我有个事情请教你。”
  “你说。”李春来拉了张椅子在小妹对面坐下。
  “几十年前的旧房契,现在拿出来能证明这房子属于房契上的主人的后代吗?”
  李春来想想,说:“要看情况吧。证据当然很重要,但是事在人为呀,领导说句话比什么都管用,你能有什么办法?你有同学遇到事情了?”
  李惜文摇摇头,“我还是小孩子,我同学就算家里遇到这种事情也不会告诉我啊。是我几年前去沪城旧货市场买东西的时候,在包东西的两层旧报纸中间看见一张平京的旧房契。我觉得应该是没有用的,但是这是一个历史,我就收起来了。前几天去买东西,我走到房契上的那个房子门口。我就在想,现在住在那里的人是不是丢了房契的人呢?他需不需要房契呢?我觉得不管这个房契有没有用,找到了原主人就应该还给他啊。”
  再是个小油条,也是个天真的好孩子啊。李春来笑了,“房契拿来我看看。”
  李惜文去翻她的橱子,把房契“拿”出来给李春来。
  李春来看一眼就还给李惜文,说:“原来住在那里的人要是没有跑到国外去,也不可能回来找房子了。那条胡同的房子现在都属于国家。这个东西你好好收起来,虽然现在没有用了,但是说不定将来出国有用呢?不要再给别人看。”
  李春来几岁就一个人在国外独立生活,不是足够机灵又机警,他也不能平安无事学成回国。
  他讲的话比较隐讳,但是李惜文又不是真的小孩子,她听得出来他意思,就是原主人八成是跑国外去了。房契这个东西在国内肯定没有用了,但是在国外拿出去找原主人结个善缘惠而不费。
  李惜文就点点头,“如果我没有机会出国,这次就是我最后一次把它拿出来。”
  李春来拍拍小妹的脑袋,“全家就数你最懂事,你办事我放心。我走了。”
  李惜文对大哥哥挥挥手,房契没有用,那她留着也就留着吧。玉镯什么的,几十年之后她拿出来拍卖捐给希望工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好不容易天气晴朗。李振华和李振国也都愿意出门,他们兄妹四个人去庙会玩,又遇到了李惜珍。
  李惜文和李振强拿着大串的糖葫芦在啃,糖葫芦挡住了半边脸。她俩一个是从孩童长成了婷婷少女,一个是从半大的孩子长成了魁梧壮汉,李惜珍看见他俩也没把他俩往李惜文和李振强身上靠。
  李振华和李振国离开向阳公社时的样子和现在变化不大。李惜珍一打照面就把他俩认出来了,她很惊慌,掉头就走了。
  这个反应和小妹猜测的差不多。只要李惜珍不主动找事,就让她过她的幸福生活去,他们这些亲戚绝不会捣乱。李振华和李振国都当没看见,喊上弟弟妹妹继续往前逛。
  庙会上有国营和集体商店来摆的摊子,买东买西需要票。
  但是更多的是郊县农民背着家里的的农产品来交易,有票当然更好,没有票人家也不一定就不做你的生意,就看你会不会说话了。
  反正闲逛呗,李振国延续了去年的好传统,在绒花摊上又买了两对绒花。今年他升级不给小妹买小蝴蝶了,换成了花花绿绿一大团也不知道什么花,付完钱就给李惜文插两边辫子上。
  李振华觉得他也是哥哥呀,他必须买一对打扮妹妹,最后李振强都给买了一对,都给李惜文插辫子上了。
  哥哥们,你们睁开你们的狗睛看看,来逛庙会的大姑娘小媳妇,有几个往头上插这么丑还这么多的头花的?除了卖绒花的大嫂戴一头花,人家老太太脑门上都没有我热闹好吗?
  李惜文不愿意戴,又不能反抗,只能把糖葫芦当仇人,用力多咬两口。


第72章 
  除夕的下午,吴冬来过来喊李春来和李振国过去过年。
  李春来已经去单位值班了。李惜文领着吴冬来去李春来那院,在窗外看她两个哥努力学习的样子,问他:“我大哥和你二哥考上大学了还这样用功,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也有努力学习啊,我是补习结束再过来的。”吴冬来扭头,“你不能看不起人!我未来也是能考上大学的人!”
  “跟我来。”李惜文带他回自家的饭厅,把有她名字的两本复习精义随随便便扔给他,“新出的复习资料,给你的。”
  “谢谢啦。”吴冬来把这两本精义翻一翻,“这些题也太简单了吧,买这个是浪费钱!”
  “你认真做完再来和我说话。天要黑了,赶紧回家去吧,别让你爸爸妈妈等。”李惜文赶小朋友回家。师伯据说很好可是她也没接触过,大哥哥当然是很好的,她二哥是特别特别好的,不是看哥哥们的面子,她才不耐烦帮忙管小朋友呢。
  “我爸和大哥一样,要值班!”
  “那就别让王阿姨等。”李惜文仰头看看天,“晚了就没有公交车了,走回去要不短的时间吧,阿姨会担心你的。”
  吴冬来也确实不希望妈妈担心他。他拿着两本小册子坐上公交车才醒悟过来,这才三点多,哪里就晚了?他这是被李小妹赶出来了。
  看看手里小妹给他的两本复习精义,吴冬来觉得吧,李小妹同学这个人做事虽然不怎么招人喜欢,但是想他提高学习成绩的心是真心实意的,他没必要跟她计较方法,他回家就把这两本精义好好看,都写完!
  李振强对于小妹这么含蓄的炫耀非常敬佩,所以他保持对含蓄的最高敬意,也就是说他故意忽略了这件事,他开开心心的从卤锅里挑了一块肥厚的卤豆干吃,要等小妹主动跟他炫耀。
  李惜文还真没想过炫耀,她只是很纯粹的觉得二哥的亲弟弟欠教育,她顺手教一把尽尽心意而已。吴冬来出门不到五分钟她就把这个人忘了,难得今年一家团圆,做饭忙死了,谁有空在外人身上浪费时间啊。
  李大海回来的早,他把政府新春茶话会发的一个苹果两根香蕉几粒奶糖从裤兜里一样一样掏出来摆到饭桌上,李惜文和李振强就看着他掏。他掏完一边裤兜又去掏另一边,又是两个苹果一根香蕉一把奶糖。
  爸爸居然拿多一份!李惜文和爸爸开玩笑,“爸爸,你不乖哦!”
  “开完茶话会我留下来打扫卫生,有些同志没把吃剩的东西带走,打扫卫生的人随便分一分。”李大海摇头,“有些小同志家庭条件好,浪费起来是真浪费。这要是我小孩,真要吊起来打!”
  李振强乐呵呵的拿着一个盘子来,把水果和奶糖都装起来,好奇的问:“奶糖都不要,他们家条件能好成什么样啊?”
  这个事情李惜文知道,宁东跟她八卦过,她说:“这种人,本来应该他家长辈交十几块一个人享受国家供应,但是人家很讲原则的,一定要全家每个人都交十几,全部都享受国家供应,这种人家里日子就过的特别好了,真没有什么是不舍得浪费的。”
  “蛀虫!”李振强很气愤,“有本事买高价啊。”
  农业局就有好几个这种小年轻,中午吃食堂又挑食又浪费。李大海觉得要不是他给自己定下来老好人的路线,他都忍不住要批评一下。想吃的好穿的好是人的天性,但是别占国家便宜啊。占国家便宜还浪费,真是不应该的。
  李惜文摇摇头,拿她劝宁东的话劝李振强,“国家肯定要管的,现在不是提倡批评嘛。说不定就有人天天扒垃圾箱收集批评材料。不过我觉得,这个事情管起来恐怕看上去生活条件好的人家都要受点影响,我们还是先管好自己吧,吃好的要低调一点。以后在学校真不能浪费了。”
  李家现院子里搞温室种菜,堆肥需要厨余,看他家扔出去的垃圾看不出来生活水平如何。李振强还是把垃圾桶翻一翻,翻完了他放心回来,说:“先不要给我寄罐头和肉干肉松,等风头过去再说!”
  “风头过去也没有肉干寄给你。报纸上才批评过南方少数干部去农村买肉的事情,认为这是多吃多占。还想去农村买高价肉?送机会给别人批评你啊!”李大海相当郁闷,有些人占国家便宜享受国家供应都不需要自己跑腿去买,一般人去农村去买高价肉却成了少数自私不顾大局的干部要被点名,对比就是这么明显。
  手里有点钱的小干部买不到肉吃也就是少吃几顿,其实影响不大的。
  但是农民一年辛苦到手也没有多少钱。家里有一两个孩子要上中学,除了辛苦一点多养一头猪多养几只鸡卖个高价也没有更好的门路搞钱了。这么一点名批评,没有人敢买去买高价了。那些真正需要钱又老实肯吃苦的农民家庭没有搞钱的来路,本来孩子还有指望读书出头的,国家也能多一些有知识的人才,现在只能让孩子背起铺盖卷回家种田,这都什么事!
  “以后我给你寄黄豆吧。天冷用油炒,天热用盐炒干,一样很有营养。”李惜文倒不后悔从齐市搬家,报纸上都批评过了,平京这边不好去农村买肉,齐省那边同样也不好买高价肉。小哥的学校食堂伙食味道不行总还有的吃。家里离荷花池又近,还有养鸡,有鱼有蛋的也凑和了。
  “我们有个同学家里就总给他寄炒黄豆红薯干。他特别喜欢放屁。”李振强苦恼,“炒黄豆就算了,我不想被人叫臭屁强!”
  “那我想别的办法。”李惜文笑了,她空间里奶粉很多的。她现在认识的老大哥老大姐已经不少了,假托人搞几袋奶粉回来就好了嘛。奶粉冲出来吃不方便还可以压成奶片,不过“奶片强”的外号好像还不如“臭屁强”威风,她小哥会一边嚼着奶片一边嫌弃的吧。
  “有炒黄豆吃就不差了,还想挑!”李大海给了小儿子一下,问小女儿,“年夜饭都有哪些好菜?”
  李惜文给爸爸看她准备的大菜,炖蹄膀做汤底的大锅子,里面有老豆腐、萝卜、干笋片、生腐、豆皮、准备吃饭时再放进去煮的白菜和菠菜。一小盆红烧肉、一小盆熏鱼,一大盘干烧泥鳅都已经摆在水缸盖上了,一会热热就好。等曹月英回家,再炒一个青椒炒豆干、小白菜打个蛋汤就行。
  “不错不错。比我们单位食堂中午的伙食好看多了。小妹,你上回烘的泥鳅不少,你再烧两饭盒,再把卤菜捡一点,菜包子拿十几个,给春来和邢绥德送去。”李大海挑了一块卤豆干塞嘴里,“我去澡堂子洗澡去,你们都洗好了?”
  “我们洗好了。就剩小妹了。”李振强说:“小妹一定要等饭菜都烧好再洗!”
  “不然一身油烟,好难闻的。”李惜文把烘透的泥鳅干找出来,“一会我去给邢大哥哥送菜吧,送完我就去他们那边的澡堂子洗澡。”
  胡同附近有一个澡堂子,住大杂院的老太太们凑堆去洗澡,不只自己家的孙子,连邻居家的小孩都能带去安排上,四五岁甚至六七岁的小男孩到处乱跑。打死李惜文她也受不了这个。
  邢绥德他们公安分局离荷花胡同不是很远,附近的公共澡堂子单位上的人去的比较多,她等会过去遇到小男孩的机率就小很多。
  “那李振强你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