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权将-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张贵双手发抖的扶住一簇幼小的嫩草,嘴里喃喃的不知道说些什么,看见舒伦,声音也发抖了:“舒老,这里以前有没有种过水稻?”
    舒伦哪里知道,他已经数十年没有回到这处田庄,稍微犹疑,张贵却追问道:“舒老,这里以前是否种过水稻?”
    舒伦听到很紧张的声音,声音中又带有一丝期望,一丝期待,舒伦很想摇头,因为他确确实实不知道。
    “大掌柜,还不快把田庄的理事叫过来。”舒伦回头,却看到大掌柜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心中骂了一声,再看一下郭平,却警惕的查看山丘的一举一动,腰间的佩刀已经出鞘。
    张贵仿佛入了迷一样,直到郭平在他身边叫了几声才回过头,却看到郭平一脸谨慎的站在自己身边。
    “少爷,是否需要让弟兄们过来?”郭平与张贵相处的时间已经足够长得可以猜得出张贵的想法,若不是很重要的事,他根本不会如此失态。
    “暂、暂时不用。”张贵觉得自己快要疯掉了,这如果真是如自己心中所想,并且能顺利成功,这将会是改变这个世界的一件大事。
    张娘子见张贵失态,于心不忍,刚想说话,却被郭平拦住,无论是谁,都不能在这个时刻打扰张贵,因为他知道,若不是重要的事情,张贵断然不会这样。
    很快,大掌柜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在他身边跟着一个头发已经全白的老人家,老人家一看到舒伦,全身发抖:“少,少爷,真的是你啊。”
    舒伦有点着急,不过他性子向来沉稳,终于想起这是自己的老家人,当年服侍自己老爹的老管家。
    “老管家。”舒伦略微尴尬,自己把老管家遗忘在这里,这田庄当年是舒伦他老爸做学问,隐居的地方,爹爹去世之后,老管家不愿意离开,所以就一直留下来,过年的时分还不时派人送点田庄的特产过去,只是舒伦怎么会知?
    “老管家,你想一下,这地以前有种过水稻吗?”舒伦好声好气问道,老管家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若是发生了一点差池,恐怕这地就成了谜。
    这时,舒伦也才发现,张贵小心翼翼护住的竟然是一簇不起眼的水稻,说他不起眼,只因为这簇水稻太小了,小的比身边的杂草还要弱小。
    老管家说话不是很利落,年纪大了,耳朵也不是很中用,听了一个半懂不懂:“水稻,家里的地都种了水稻,大伙都不敢偷懒,托老天爷和少爷的福,今年眼看又是一场大丰收,老爷在天之灵若看到这大丰收,该是多么欢喜。”
    舒伦哭笑不得,示意大掌柜把话给老管家重新说了一遍,老管家微微颤颤,摇头道:“这地怎么可以种水稻,没有水,地又不平,瘦得很。”
    “打从记事起,这地里就没种东西,都是荒地。少爷想要在这地种水稻吗?”
    “嘘”的一声,舒伦甚至能够听到张贵因为高度紧张而瞬间松弛下来的喘息,随后,一个和刚才完全不同的声音吓了舒伦一跳:“郭平,马上吩咐李成,率领本部兄弟前来,把这小山丘团团围住,没有老子的命令,就算是一只羊、一只蚊子都不能进来。”
    “在李成还没有到来之前,你帮老子看好这里,任何畜牲和人都不嫩靠近这里五十米,否则格杀勿论。”
    郭平二话不说,从怀里掏出一个烟花,然后用火折子把烟花点燃,一个巨大的声音飞向天空,天空中幻出一片美丽的彩虹。
    “没有大人的命令,任何畜牲和人不能靠近,请舒老先生您走开。”郭平很快就实行计划,计划执行得很彻底。
    张贵这才站了起来,舒伦见状,也赶紧站起来,只是他年纪毕竟大了,步伐有点踉跄,没站稳差点又要倒下去。
    只见郭平迅速靠前一步,右手用力挡住,才把舒伦拦住:“舒老先生,请自重。”
    大掌柜有几分愤怒,正想说话,却听到舒老满怀歉意:“不好意思,差点坏了兄弟的事。”
    大掌柜这才想起,眼前之人说话的声势绝对不是一般人所为。
    张贵待得众人走开,这才向舒老抱拳作揖道:“舒老,想必在下的身份您老是知道的了,此次事出有因,张某有扰舒老之处,还请舒老多多原谅。”
    舒伦尴尬笑了笑,挥手让老管家和大掌柜回去整理饭菜,道:“大人请见谅,老夫并非有心装作不知,只是,只是大人未表明身份,老夫亦不好拆穿。”
    “舒老有心了。”张贵略微尴尬,笑了笑道:“在下之所以私出江陵,确实是有不得不为的道理,日后自然会向舒老说明白。”
    舒伦连忙道:“大人,不敢,不敢,刚才已耽搁了不少时间,不如请大人到庄里休息片刻。”
    张贵看了看郭平,摇头道:“舒老见谅,张某还需等到兄弟们过来才放心。”
    “呵呵,老夫索性无事,不如陪大人一起等。”舒伦笑了笑,然后在附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张贵见状,也只好坐在他身边。
    舒伦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大人,此事……”
    张贵摇了摇头,不过还是透露了一些消息:“其实在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只是有这个念头而已。”
    “不过,这事若成了,大宋日后就不用再为粮食忧虑了。”见舒伦愕然的态度,张贵笑了笑,道:“不过这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之事了,也不知道张某有生之年有没有机会看到。”
    “但即使如此,张某还是要去做。”张贵苦笑,道:“无论这是谁的天下,但终究是老百姓的天下,只要有一丝机会让他们吃饱饭,张某都愿意去尝试。”
    舒伦心中颤抖,久久不语,他为自己的自私,为自己的私欲而感到羞耻,拱手作揖,道:“大人,某不及也。”
    魁字营来得很快,伴随快马奔腾的声音,李成气不喘脸不红的站在张贵身边,大声道:“魁字营第一指挥副指挥使李成,见过大人。”
    “休息。”张贵大声道:“弟兄们都到齐了吗?”
    “魁字营第一指挥应到300人,实到300人,请大人指示。”李成声音洪亮,仿佛是怕张贵身边的舒伦听不见,说完之后还刻意提高声音道:“大人,请指示。”
    “李成,你跟老子多长时间了。”张贵满意的点了点头,经过战火的洗礼,即使是最暴躁的刺头,也会被洗白白。
    战火无情,但人有情。
    “一年零三个月二十四天。”李成一字一顿说道。
    “很好,很好。”张贵连声说了两个很好,感慨道:“陈大举跟老子还不到一年,可知道他的职位为什么却在你之上?说真的,你有没有怨恨老子。”
    “大人,末将不敢。”李成眼睛红红的:“末将为人鲁莽冲动,不若陈大人。”
    “是不敢,还是不?”
    “大人,是不。”
    “很好,很好。”张贵拍了拍李成的肩膀,道:“果然是老子的好  兄弟。”
    “从今日起,你小子就是均州军保密营的指挥使。”张贵严肃说道:“此事关乎大宋的生死存亡,关乎数千万百姓的饥饿温饱,或许老子这样说你觉得言重了,不过老子要说的是,老子这样说还算轻了。”
    “从今日起,这个小山丘直接划入禁区,小山丘方圆之内,不得有任何人出入。”张贵说得更加严肃了:“从今天开始,这里将会修建成大宋最坚固的堡垒,老子要你用你的生命保证,只要你一息尚存,这里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大人,只要我李成一息尚存,这里永远在大人的掌握之中。”李成双脚并拢,向张贵敬礼。
    在他身后,三百弟兄,敬礼。
    张贵敬礼,庄严道:“弟兄们,老子知道你们心中有疑问,你们都是魁字营的精英,你们都是均州军的精锐,你们都是杀敌的好手,你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背负了鞑子的血债。”
    “或许,你们心中有抵触,你们希望上战场,你们希望流血,你们希望用血去证明你们的功劳,你们希望用血去充实自己的生命。”
    “但老子要告诉你们的是,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战场。”张贵大声道:“或许你们有些人以为这只是老子的一个仓促的决定,但老子要告诉你们,这绝对不是一个仓促的决定。”
    “我希望,你们用生命捍卫,捍卫你们的诺言。”
    “以我之血,捍卫我的诺言。”李成高声呼喊。
    “以我之血,捍卫我的诺言。”三百弟兄齐声呼喊。
    李成的动作很快,当张贵与舒伦离开,一个用拒马修建的简单隔离带已经修了起来,郭平这才得以离开这个暂短的岗位。
    “郭平,你马上去把葛老叫过来,无论他手中有任何事。”
    “舒老。”张贵等得郭平答应而去,满怀歉意,道:“还没经过您老的同意,就把这里划为禁区,还请舒老原谅则个。”
    舒伦摇头,道:“大人小看在下一把老骨头了,只要对朝廷,对百姓有益的事,别说一个小山丘,就算是舒家所有的产业,张大人可以随时要去。”
    “舒老言重了。”张贵摇头,道:“均州有法规,凡是因官府原因而不得不征收的土地,官府都会按照市价的一倍赔偿。”
    张贵指着身边的张娘子,笑了笑,道:“这是均州的户曹张大人,日后赔偿之事就由张大人直接处理,希望舒老满意。”
    “大人,万万不可。”舒伦坚决拒绝,道:“不过一处小山丘而已,就算是整个舒家又怎样?老夫岂是那种见利忘义之人,老夫又岂看不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老夫沾了大人的光,已经是老夫的荣幸了。”
    张贵沉吟片刻,道:“江陵以鱼而名,均州发明馆有一种鱼稻共养的方法,已经在均州实验并获得成功,只是均州土地多山,不适合推广。”
    “舒老若是能够相信张某,张某就把这种方法转让给舒老,也算是张某能够给舒老您的一些报答。”
    “这个。”舒老自然想拒绝,他并不在乎这一出田庄,他在乎的是张贵,他心中已经有了念头,就是紧跟张贵的步伐。
    或许,那是自己名留青史的机遇。
    张贵拱手道:“舒老别慌着答应,江陵迟点也会有这样的实验,等成功后舒老再答应也不迟。”
    舒伦见张贵把话说到这个地步,知道再说下去就不好,拱手道谢:“大人厚爱,老夫就答应了。”
    又聊了片刻,郭平已经把葛老头带了过来,同时过来的竟然还有朱老头。张贵请舒伦和郭平回避,先是问朱老头:“朱老伯,下面张某所说的话非常重要,朱老伯若能信守诺言,张某说也罢,不过……”
    朱老头憋红了脸,大声道:“老头虽然贫穷,但这辈子没有说个半句谎话,没有悔过半句诺言,大人若信不过,小的不听也罢。”
    葛老头也帮忙说话,两人不打不相识,朱老头刚开始不服气,不过与葛老头交谈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葛老头的本领真真实实的远在自己之上。
    然而让朱老头吃惊的是葛老头说的话:“张大人对水稻的本领,远在老头之上。”
    朱老头听到郭平请葛老头回去,自己也厚着脸皮跟过来了,一个人种了一辈子的水稻,本以为达到了极限,然而一道新的门却开在了眼前,能让朱老头不眼红吗?
    “下面张某说的话,两位能不能理解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按照张某的话去做,去尝试,不怕失败。”
    见两人都认真点头,张贵沉思了片刻,继续说道:“这里从现在开始已划为禁区,两位从听到张某之言起就是均州军的保密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能暴漏身份,出入都会有奎祀军的人员陪同,也不怕告诉两位,暗地你或许还有其他眼睛看着。”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没有了个人自由。”张贵看着两个老头,语气中没有带有任何感情。
    “你们的一切,都将属于均州军。如果你们想反悔,还有机会,但张某恳请你们不要把这次谈话说出去。”
    “大人,”朱老头拱手道:“老头只想问一下,此事是否与水稻有关。”
    看到张贵庄重的点了点头,朱老头噗通一声跪下去,迅速磕了三个响头:“请大人教老头有关水稻的本领。”
    “你呢?”张贵把朱老头扶起来,看着葛老头。
    葛老头笑了笑,道:“老头都一把年纪了,一生也没什么爱好。媳妇有本领,孙子念书又好,老头实在是没什么记挂。”
    “很好,很好。”张贵连续点头,道:“张某说的话或许你们不懂,但不要担心,只要你们按照张某所说的方法去做就行了。”
    见两个老头一脸尊重,张贵把后世接触的袁隆平老人的故事详细的给两个老头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这个一个长久的工作,你们要准备打长久战的心理准备。”
    “现在的粮食产量也就是三旦左右,再好者也不过是四旦,五旦以上已算是万里挑一。”张贵话里充满了希望,道:“一旦杂交水稻成功,十旦以上,将不再是梦想。”
    “十、十旦。”朱老头说话都已颤抖:“十旦。”
    “当然。”张贵肯定说道:“不过这也不是一朝一日之事,我只想两位知道,一日不成功,不代表一年不成功,一年不成功,不代表一辈子不成功。”
    “失败了并不是错了,只是没有正确而已。”张贵下定决定:“只要张某一息尚存,杂交水稻就一定要搞下去,而且要一定搞下去。”
    “好,好,”朱老头须发都有点发抖:“想不到老头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有这样的机遇,老头这一辈子也不算白活了。”
    葛老头也非常激动,他是看着张贵的发展,知道张贵的态度,激动说道:“大人,我们两个老头就交给你了。”
    这个简单的基础,为大宋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章江陵纪事(10)
    第十章江陵纪事(10)
    象山坡,不知从何时起,绿色已经成为这座小山丘的主调,绿色,聆听风的低语,裹上厚重的大衣,爬满了整座小山丘,那幢矮小的象山书院,就隐藏在这个无人问津的世界里,抬头仰望蓝天,惨淡的蓝,蓝的苍白,似乎担心这样的灰蓝,就如象山书院的辉煌,不再如往日的烦嚣。,
    站在象山坡;,极目远眺,蓝色的天空,清朗如镜,彩云飞卷,可谓美景目不暇接。此时此刻,陆常平仿佛入定了一般,或许此刻的他心灵的自由与坦荡,胸襟的宁静与宽阔,灵魂的超然与飘逸,力量的蓄积与暴发,都超越了平日的自己。
    走过苍凉的林间小路,两旁曾经的小树,如今早已变成绿意悠悠,多年前的陆九渊陆象山,是否会想到他亲自栽种的树木,记录了往日的岁月的烦嚣。但往日烦嚣的岁月,被剥离得剩下赤luo裸安详。
    穿过苍凉的林间小路,很快就来到了一个破旧但却高大雄伟的牌坊,上面用正楷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象山书院。
    是的,这就是象山书院,曾经是大宋最富盛名书院之一,地位甚至一度还在朱熹一手创办的白鹿洞书院之上,从这里出发,激扬文字,遥想当年的“鹅湖之会”,淳熙二年,陆象山应吕祖谦之邀,在铅山鹅湖寺与朱熹展开了有关“心”  与“理”的大辩论。
    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而陆象山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激扬文字。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
    当年的陆九渊是那样的意气激扬,“鹅湖之会”后,祖父曾在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泣下。就连朱熹也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
    当年的祖父陆九渊陆象山,是何等的风流人物,还有自己的父亲陆持之,七岁能为文,当年祖父授徒象山之上,学者数百人,有未达,父亲为敷绎之。
    其时韩侂胄将用兵,父亲请择僚吏察地形,言:“自古兴事造业,非有学以辅之,往往皆以血气盛衰为锐惰。故三国、两晋诸贤,多以盛年成功名。公更天下事变多矣,未举一事,而朝思夕惟,利害先入于中,愚恐其为之难也。”
    俱往矣。
    陆常平的步伐有点蹒跚,辉煌如祖父、父亲,如今只剩下自己蹉跎岁月,当年数千人、数百人云集的象山书院,之余聊聊数十人。
    “陆山长。”一个胆怯的声音惊醒了情绪低沉的陆常平,往日的陆常平,自己还能蒙蔽自己,只不过昨天见过张贵之后,心中突然有几分忧虑。
    陆常平转头看去,却是平素最为看重的学生之一:“时迁,现在是早读时间,你怎么会在这里?”
    时迁尴尬的低着头,不太敢看陆常平,犹疑了片刻,说道:“先生,学生家中有事,唯有向先生告辞。”
    “家中有事?”陆常平疑惑的看着时迁,问道:“家中何事,你怎么不早点给老夫说?”
    时迁有点慌张,囔囔道:“家中老母亲年纪大了,时迁不敢久离家,乃不孝也。”
    “哦。”陆常平突然明白过来,时迁,这个自己曾经最为看重的学生,也要走了,也要离开这个暮气沉沉的象山书院。
    因为时迁的家境自己非常清楚,时迁是徽州人,家境颇好,是徽州的大户人家。
    而徽州却是朱熹的老家,当年时迁到象山书院求学,已经算是徽州的叛徒了,家中早已来信让他回去。估计是受不了家人的压力。
    陆常平苦笑,这几年象山书院越发冷淡了,而白鹿洞书院却更加辉煌,大宋学子,谈必言朱子,学必是朱子学说。越来越多的学子离开象山书院,即使能够坚持留下来之人,也多是江陵人士,或是碍于自己的面子不好意思离开。
    “嗯,家有双亲不远游,时迁你回去好好照顾老父母乃是人情。”陆常平细心安抚道:“你学业未成,即使回家也要坚持学业,不得放松颓废。”
    “先生。”时迁惭愧道:“先生待学生如此,只可惜学生不能好好伺候先生。”
    “好了,好了,”陆常平笑了笑,道:“收拾东西早点回去,不要让老父母担忧。”
    陆常平看着时迁慢慢走开,鼻子一酸差点没流出眼泪,别人只知道他在江陵城内的风光,但谁知道他心中的辛酸。
    他只想如祖父、父亲一样,重建象山书院的辉煌,他只想将祖父的“心学”发扬光大,仅此而已。
    书院很大,但已显得破旧,虽是初夏,却竟然有几分颓废之意。
    “父亲。”走到后院的一个小院子,大儿子陆幽连忙向陆常平问好。
    陆常平毕竟上了年纪,象山书院并不常来,往日就是陆幽主持,他没想到陆常平今日这么早就过来。
    “幽儿。”陆常平在后院之间的一处石凳子坐下,问道:“父亲问你,你实话实说,这象山书院究竟还能不能存下去。”
    陆幽连忙道:“父亲言重了,象山书院是太祖、祖父的心血,也是父亲的心血,象山书院一定能够重返辉煌。”
    “呵呵,你别骗老夫了。”陆常平苦笑,道:“自从你祖父离世后,象山书院一日不如一日,之所以能残存至今,不过是老夫丢不下脸,不甘心就这样颓废一生罢了。”
    “你太祖三四岁时就知道问‘天地何所穷际’,你祖父七岁能文,老夫到了十岁才启智,十三岁才能背诵三字经。人木愚,莫如老夫也。”
    “父亲,”陆幽安抚道:“父亲是大儿眼中最勤奋之人。”
    “勤奋能有什么用。”陆常平自嘲道:“起五更,睡三更又能如何?你祖父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老夫就算是熟读诸子之书又如何?无论老夫怎样勤奋,但始终达不到你太祖的境地,就算你祖父,老夫也远不及也。”
    “父亲,”陆幽有点担忧,安抚道:“父亲深得象山学派真髓,只是,只是机缘未至,父亲不得志而已。”
    “呵呵,幽儿你就别安慰老夫了。”陆常平有点惋惜,道:“幽儿你一岁能言,三岁能问,七岁能文,老夫以为象山学派的辉煌就在你身上了。”
    “只可惜,只可惜象山书院杂事繁多,你自幼又懂事,老是想着为老夫分担,而更重要的是老夫生平所学稀疏,倒是让幽儿学不到真本领,”陆常平充满遗憾说道:“这些年,真的是委屈你了。”
    陆幽轻轻的笑了笑,道:“父亲,这都是幽儿自己喜欢做的事,就算是父亲不说,幽儿也要去做,幽儿一定要把象山书院办下去,就算是只有一个人,幽儿也要让书院办下去。”
    “幽儿,你别这样。”陆常平苦笑,道:“就连时迁也过来向老夫请辞,书院还有存下去的意义吗?”
    “每个月花费超过一百两银子,就是为了使得这烂房子残存下去?”陆常平自嘲,道:“老夫今日也算是看明白了,朱子学派算是朝廷的栋梁,算是大宋学子的荣耀了,老夫再坚持下去,还不是一事无成?”
    “还不如积攒点钱财,好让陆家过上一个安稳的日子。”
    “父亲,如今书院还有三十七名学子,只要象山书院继续坚持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