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举反面教材全解-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6章 商机
“县令!”一个衙役急匆匆地跑进来,气都没有喘匀; 就急急忙忙地和萧景铎说; “冯屠户他们回来了!”
六月底屏风送走之后; 萧景铎立刻让陈词带着绣坊的众多女子; 绣了些围屏、绣帕、团扇之类的小型绣件; 等绣好之后; 萧景铎从衙役里挑了几个信得过的人,护送这批绣件去成都府。晋江县外四面环山; 萧景铎害怕衙役回来的路上发生什么意外; 临行时又安排冯屠户随行; 不说别的; 冯屠户块头大嗓门高; 好歹能震慑沿途的不轨之徒。
当初安排这些事情时,双面绣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剑南,萧景铎全凭猜测做出了这些决断。萧景铎相信绣娘的手艺,更相信长安里的容珂; 所以他大胆地屯了一批绣品; 并早早派人送到成都府等着; 如果一切如他所料; 双面绣果真在长安打响名头; 那么很快就会有商队来成都府购货,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赚取第一笔暴利。
这个方法很是冒险; 若绣品卖出去还好,若是卖不出去; 他根本没法朝县衙和百姓交待。好在,冯屠户他们终于回来了,而且看衙役的口气,似乎此行收获颇丰。
萧景铎暗暗松了口气,连忙起身道:“他们在哪里?前方带路。”
府衙外的主街上,冯屠户这个大嗓门正兴致勃勃地和周围人分享他此行的见闻:“……你们是没见着,成都府果然繁华气派,那里的市集比我们县里的大十倍不止!我们几个人押着绣品到了成都府后,虽然大开眼界,但心里也在犯愁,人生地不熟的,这些绣品要怎么卖出去啊?我们几个一合计,第二天派了两个人分头去市集里打听,没想到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市集里来了好多外地商队,都在重金求双面绣成品!我们几个开始以为遇到了骗子,后来询问的人多了,才知道双面绣如今千金难求,听说我们手里有成品,好几个商队主动来找我们,开的价一个比一个高!”
周围百姓都兴奋地“哇”了一声,有的人性子急,忍不住催促道:“后来呢,卖出去没有啊?”
“当然卖出去了!”冯屠户笑得合不拢嘴,“我冯大从五岁起就跟着家里卖猪肉,做买卖最是拿手,我比了好几家,又仔细询问了市场上其他人的价,这才分批卖给几个信得过的商队。可惜我们货带少了,不然能赚更多。”
“那卖了多少钱啊?”
这才是重点,冯屠户虽然脑子直,但毕竟卖了许多年猪肉,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是分得明白的。他颇为神秘地笑笑,不说价钱,这是含含糊糊地说:“反正比单卖生绢赚钱……哎县令出来了,县令我在这儿!”
晋江县衙老旧的廊柱下,一身浅绿官服的少年县令正站在那里。冯屠户兴奋地挥了挥手,用力拨开人群,三步并作两步朝萧景铎跑去。
“萧县令,我正打算去找你呢,你怎么出来了?”
“我再不出来,你连老底都要抖光了。”
冯屠户摸着脑袋嘿嘿地笑:“我这不是没见过这么多钱么,一下子得意忘形,我这就改,一定改!”
萧景铎好笑地瞥了他一眼,台阶下许多人都朝他们这个方向看着,这里不是说话的地,萧景铎对冯屠户说:“随我来。”
等走到西院花厅,再没有无关人等后,萧景铎才让这几个押送绣品的人坐好,问道:“现在可以说了,这次送货之旅可还顺利?”
“去的时候还好,但回来的时候跟了好些吸血蚜虫,好生讨厌!”冯屠户说起这个就咬牙切齿,“敢抢我冯大的货,怕是不想活了!”
其他衙役也说:“县令,冯屠户说的没错,从我们一出成都城就有人跟着,要不是冯屠户力气大性子悍,恐怕我们的钱要白白被人抢了去。”
这实在是意料中的事情,萧景铎叹气:“过几日田里不忙了,叫上县衙里其他人,我们把周围的路疏通疏通。双面绣是个长久的活计,路上不太平可不行。”
“对,路太难走了!这一次多亏了县令料事如神,我们提前到达成都府,其他人还没绣出成品,我们这才能顺利出手,若是日后成都府的双面绣发展起来,而我们路途遥远送货艰难,恐怕抢不过本地的人。”
说到这里众人有些不甘:“县令,你当初就不该把周家母女让出去,若是她们还在,那就只有我们晋江县有双面绣,哪里能被人抢生意!”
萧景铎似笑非笑:“若是周阿婆还在县内,你觉得你们这次还能顺利地在成都府把绣品脱手?”
冯屠户和衙役们都陷入沉默,见他们明白过来,萧景铎才继续说:“长安那么大的市场,日后说不定还有其他地方,光凭我们一家是吃不下的。不分利给其他人,我们如何在人家的地盘上做生意?过几日我给成都府刺史修书一封,我们干脆在成都府租赁一家店,安排人手在那里看着,县里定期往店里送货就好。对了,戎州也不能落下。”
冯屠户点点头,说:“县令我明白了,反正我们不可能吃独食,干脆拉上其他人一起赚钱,好过得罪人还不讨好。”
“正是如此。”萧景铎肯定了冯屠户的话,然后问起价钱的事:“你们这次出去,双面绣的价钱是怎样的?”
“县令,这我清楚。”一个文书小吏主动接过话说,“小的从小就住在市集旁边,见惯了商贩抬价砍价,最是了解这些圈圈绕绕。我们到了成都府后,小的没有贸然出货,而是打听了好几家商队的价格,又询问了成都府本地蜀锦的价格,斟酌了好久才出手。其中宫扇大小的双面绣件是八十文,一扇桌屏大小的双面绣,装框之后是六百文,手帕大概是二十文。若是双面绣图案精致繁复,还会更高。”
此时一斗米是二十文钱,一斗白面三十七文,而一匹生绢也不过四百七十文,但一匹生绢足足有两丈长,如今绣上双面绣后,不过手掌大小的帕子就能翻至二十文,可见暴利。
萧景铎听到这个价格后也大出所料:“竟然这么高,若是千里迢迢运回长安,再好生装点一番,指不定能卖到什么样的天价……”
对于长安的贵女们来说,一匹生绢说赐人就赐人,跟别说区区几十文钱。闺秀世家们不在乎银钱,一柄团扇就能花去普通百姓一个月的花销,可是萧景铎治下的百姓们却在乎。
冯屠户和几位衙役瞅到了生财的捷径,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已经在商量下次运多少货,抬多少铜钱回来。萧景铎听了半响,忍不住给他们泼冷水:“如今双面绣初次面世,长安里的贵人们图个新鲜,这才不惜重金求购双面绣。等过几个月世面上的绣品越来越多,双面绣的价钱便要下跌,到时候,能维持此时价钱的一半都算不错。”
“啊!”冯屠户等人都慌了神,“县令,那怎么办?”
若真到了那时,就只能变换新的花样,刺激京城里爱俏的贵女继续购买。不过这些萧景铎并不打算告诉属下,他们现在乐昏了头,清醒一下也好。萧景铎说:“现在考虑这些还太远了,趁这几日双面绣的价钱没有下跌,多卖一些才是正理。你们现在出去号召人手,过几日,随我一同出城疏通道路。”
“好嘞!”冯屠户几人噌的一声站起身,只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我们县里好不容易来了个挣钱的路子,一定要趁机多挣点,我这就出去叫人!”
听冯屠户这些人转述了外面对双面绣的需求后,晋江县百姓的热情被大大调动起来,一个个踊跃到县衙报名,自愿到城外修整道路。萧景铎趁热打铁,带着人到城外修路,在原来小路的基础上拓宽两个车身,命人将坑坑洼洼的土地夯实。城外在热火朝天的修路,城内也不甘落后,许多女子都自愿到绣坊帮忙,绣制更多的手帕团扇等物。
一时间,晋江县内养蚕之风盛行,萧景铎知道百姓热血上头是好事,但也最容易惹出事端,所以他立刻颁布了法令,想要进入绣坊学习双面绣者,须得和官府签订协议,在协议期间内,所有绣品都要上交官府,官府负责布料丝线以及日后的售卖,绣品所得利润绣娘与官府五五分成,若不然绣坊不会免费传授双面绣针法,县衙也不会帮绣娘售卖。
这个规定一出自然讨论声一片,许多人存了在绣坊学几年艺,等时机成熟后再跳出来单干的心思,谁知道萧景铎突然来了这么一手。直到此时人们才满心复杂地发觉,原来聪明俊俏、勤政爱民的县太爷萧景铎也有这样的一面。
有人觉得这简直是霸王条款,也有人觉得萧景铎所做所为没什么可指责的,官府出材料和渠道,绣娘安心刺绣即可获得一半利润,这个办法利人利己,而且另一半钱并不是成了萧景铎私库,而是归到县衙的公库中,日后修缮道路、扩建市集等又会回到百姓身上,何乐而不为?
所以争吵了一番后,有人离开绣坊,而更多的人却留了下来,签下了五年、十年契约不等。
而这个契约对陈词是无效的,萧景铎深知陈词才是绣坊中最重要的人,正好这几日朝廷的、刺史的奖赏都已送达,萧景铎分文不取地将奖赏转给陈词后,趁机和陈词谈起了日后的打算。
好在陈词感激萧景铎的救命之恩,所以很干脆地应下,在绣坊里的绣娘没长成以前,她会呆在绣坊里教习。自然,萧景铎开给陈词的待遇也是极好的,除此之外,萧景铎也没有用主仆契约约束秋菊、惜棋两人,只要有空,萧景铎也乐于让她们俩绣些小件,给自己攒些私房钱。
将绣娘们拴住之后,萧景铎转而去安排送货队伍的事情。拖了他主动献策的福,戎州刺史和成都府刺史对萧景铎印象很好,所以萧景铎毫不费力地租到了两地的店铺。萧景铎打算在成都府和戎州两地开官店,专门卖晋江县出产的绣品,自产自销能赚更多钱不说,最重要的是能拯救几乎结了蜘蛛网的县衙库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县衙公库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萧景铎就是三头六臂也做不出政绩。只要双面绣带动了晋江县经济,能给县衙带来新的收入,那么他才能施展拳脚,做出更多实绩。
官店需要靠谱又伶俐的人去经营,路上送货也需要人手,光这些事情就够萧景铎忙了。连着一个月,萧景铎都在寻找合适的人手,以及敲定协议。
最后,成都府和戎州的两家店铺分别包给两户人家,一户已经经商了三代,另一户虽然刚刚起步但扩张极快。萧景铎懒得听这两户人家如何抬高自身贬低对家,只是明明白白地和他们说好,他们每年的酬金和店铺的利润有关,每月利润一贯他们的酬金是一个档,十贯是另一个档,若是今年做的不好,那么明年就会换人,晋江县虽然小,但是做生意的人倒还不缺。
选好掌柜后,萧景铎就完全放手,让他们自行选择跑堂和伙计,但是为了防止掌柜里应外合期满官府,两地的账房都从官府里派。
为此,县衙里的人手一下子少了许多,现在县衙多少有了些闲钱,萧景铎不再犹豫,立刻朝外面招了许多杂吏回来。
除了掌柜,每月送货的队伍也是一个难题。如今盯着晋江县的人不少,路上指不定有多少打劫的人,送货队伍一定要足够强悍,这才能顺顺利利送货,然后再将钱平平安安地带回来。萧景铎第一次感谢晋江县民风剽悍,在百姓的推举下,他还真找到好些悍人。
送货光有打手不也行,机灵认路的,能言善道会拉关系的,包括替官府监视两地掌柜的人都不能少,这显然是个长期活,一时半会很难挑出最合适的人,萧景铎只能让一边让他们送货,一边慢慢调动。
冯屠户因为力气大、嗓门亮,再加上是萧景铎信得过的人,早就停了自家的猪肉生意,四处地替官府跑起腿来。冯屠户本来内疚冯家时代杀猪,断在他这一代是不是不好,但架不住冯娇一个劲撺掇,再加上跑商送货确实来钱快,所以冯屠户没纠结几天,就坦然接受了新的任务。
冯屠户走南闯北,眼睛变得越来越精亮,整个人飞速地蜕变起来。不止是冯屠户,晋江县内其他人也飞快地变化着,萧景铎的到来宛若一个契机,迅速给这个这沉静如一潭死水般的县城带来了惊人的变化。
“县令。”主簿跪坐在萧景铎下首,笑容满面地拿出最新送回来的账簿,指着总收入一栏给萧景铎看,“这是这个月的账本,县衙又得了二百贯。”
七品县令一年俸钱二十五贯,这样看来,晋江县衙一个月就有二百贯的收入,似乎颇为富裕,但事实上,来钱的路子只有锦绣,但是花钱的路子却有很多。
首先,新的绣坊该修缮了,如今绣娘越来越来,原来三进的小院子显然不够,得换一个更宽敞的地方,其次,县衙破破旧旧的不成样子,原来公帐上没钱只能忍着,现在有了收入,也是时候修一修官府,顺便扩充人手,最重要的是,修路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
这每一桩每一件都需要大把银钱,修路尤其是个无底洞。别看每个月两地官店送来的钱多,等第二个月萧景铎的一道道政令发布,转眼间账面上就什么都不剩了。
晋江县的富足之路,这才仅是开了个头啊。
萧景铎颇为头痛地揉了揉眉心,商队直接在成都府购买晋江县出产的绣品,这其实颇为不利,但是商队逐利,没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并不会绕过大片山林,费尽周折地来到晋江县。有什么办法,能将商队吸引到晋江县本地,而不是让他们仅停留在上一级州府呢?
作者有话要说:【晋江县致富工程已启动】
第77章 扩张
有什么办法,能将商队吸引到晋江县本地呢?
萧景铎凝神思考这个问题; 主簿见萧景铎久久没有回应; 轻轻唤了声:“县令?”
萧景铎回过神来; 他抬起修长的手指; 无奈地按了按眉心:“何事?”
“这是这个月的帐簿; 掌柜让我递给你。而且下一个月; 我们要做些什么?”
县令官不大,要管的事情倒还真多; 除了操心财政、民政; 他还要管县里的治安、牢狱; 有人报案时还得开堂审案; 真的是全城上下没什么事是不用他操心的。萧景铎曾在国子监学过很久的为官之道; 可是等实际踏入官场才知,书本上的道理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他在国子监三年所学,比不上当县令一个月的积累。
晋江县虽然事情琐碎,但却大大锻炼了他的实务能力。
萧景铎定了定神; 接过本月账册细看; 然后就有条不紊地发布政令。
“快到收割稻子的时候了; 这几天送货的人就少跑两趟; 先把稻子收完再说其他。传令下去; 不得因为商利而荒废农耕,若有违者重罚。”
“收粮之后; 立刻派人去收税。我看今年的收成仅是一般,下个月从别处买些稻谷回来; 县里产粮不丰就只能多花些钱,无论何时,仓廪一定要足。”
“农收之后,应该许多人都闲了下来,你起草一个召集令,召人将绣坊修好,对了,市集也要扩建。正好蜀南冬日不雪不寒,不耽误工期,趁农闲将市集盖好,明年就能开张了。”
萧景铎一条一条说,主簿便拿着笔迅速记下,萧景铎说完之后就让主簿去起草文书,之后再拿来给他过目。等主簿走后,萧景铎没有休息,而是从案角的竹筒里抽出一张纸,缓慢铺开。
这是萧景铎初拟的晋江县平面图,上面标注着绣坊、市集、客栈、农田等,是萧景铎对晋江县的规划,这些天陆陆续续画下来的。
晋江县虽然如今有了双面绣这条财路,但是仅靠锦绣撑起一座城还是太过勉强,而且商铺设在成都府和戎州,许多好处都被这两个地方扣下了,若是迟迟没有商队直接来晋江县卖货买货,那晋江县想要再进一步,绝无可能。
萧景铎执着笔在图上勾勾画画,脑中还要联系着城内的道路一同考虑。他干脆参考长安的布局,将集市分割为一块块的专门区域,将属性相合、能连成一条线的买卖相邻放置,而将相冲的行业远远隔开,比如屠户和成衣店,这是断然要隔开的。
这样勾勾画画,要顾全的地方有很多,萧景铎一直改到天色发暗也没有改好,而偏偏还不断有人跑来和他请示:“县令,修缮县衙的木头要从哪里买?”
“县令,绣坊的蚕丝快没了,这次要从成都府买多少丝绢回来?”
“县令,孙家老太爷求见。”
“县令,城里两个人打起来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之不尽,萧景铎连着几个月都忙得分身乏术。他好几次恨不得写信去催吏部,他的副手县丞呢?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可惜直到年末,萧景铎也没有等来他的县丞。
今年过年时,县里明显喜气洋洋,比往年热闹了很多。
短短半年,晋江县的经济发生了巨大改变,往年一户普通农家只能靠天吃饭,除了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别无他法,可是今年来钱的路子却多了很多,一家人中往往父母务农,女儿和媳妇在绣坊里刺绣,兄弟里最机灵最强壮的跟着商队南北送货,另外的兄弟要么在县衙里帮工,要么帮着父母照料土地。等到秋收过后,父亲兄弟几人撂下了田里的事,还能去县衙报名修屋修路,再多挣一份钱。这样一年下来,他们一家子挣的钱比往年多了许多,而且除了男儿,女孩子也能给家里赚上不少。
所以,虽然因为契约等事,县里对新县令萧景铎的评价不一,但是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萧景铎是一个能官强官,他担任县令仅仅一年,晋江县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不由期待起来,明年,不知萧县令又打算做什么呢?
年关将近,绣坊放假,官店早早关门歇业,四处送货的人也回到家中,和家人坐在一处谈闲话。可是说来说去,他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萧县令和县里的变化,男子们在讨论明年萧县令会办哪一块,然而谁都说服不了谁,结果就是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而女眷们的聊天内容就和谐多了,她们一半的时间都在围着一个话题打转:“萧县令真的没有定亲吗?上次不是说他要定亲了,这才送了双面绣回去吗?”
“哪有,我在绣坊里听人说了,她们试探过秋菊的口风,并没有此事。”
“啊!”年轻女孩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真的假的!”
县衙内,频频被人提起的秋菊正浑然不觉地和萧景铎说事:“……郎君,侯府里来信了。老夫人来托人传话,催您回去过年。”
“你看县衙里这样子,我走得开吗?”
秋菊懂了,默默结束了这个话题:“郎君,那我就自己斟酌着给老妇人回信了?”
萧景铎点头,权作同意。
“郎君,等来年开春,我们是不是就能搬到西院了?”
“对。等再过些日子,还要将整个府衙都翻新一遍。”
听说要翻新府衙,秋菊高兴极了:“太好了!以我们如今卖绣品的速度,岂不是很快就攒够钱了?”
萧景铎笑了笑不言,萧林在旁边替萧景铎抄东西,闻言说了一句:“哪有那么容易。”
秋菊气恼地瞪了萧林一眼,鼓着腮帮子不说话,萧景铎本来在查资料没有在意,慢慢地他感觉有些不太对。
萧景铎不动声色地瞥了萧林一眼,萧林还是闷不吭声的样子。
唯有秋菊无知无觉地继续说:“大郎君,明年要怎么办呢?要不要想几个新花样?”
“现在长安里想必已经有许多双面绣了,最近几个月,虽然官店照样赚钱,但是涨幅已经比不上之前了,若是明年我们想继续赚钱,少不得要想些新花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风格了。”
“这是什么意思?”秋菊问。
“成都府毕竟是蜀锦贡品大城,他们绣出的双面绣更富贵明丽,是权贵人家和宫廷喜好的样式,我们若想站稳跟脚,就得另辟蹊径,独创出晋江县的风格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那些是成都府的双面绣,哪些是晋江县出来的双面绣。因为陈姑娘擅长山水和意境,晋江县又地处山野,我们不妨走野趣这条路。文人好风雅,长安里的年轻娘子好新鲜,我们绣品的目标,应当是他们。”
秋菊和萧林都点头:“有道理。”
他们这里正在说话,突然门被敲响,紧接着陈词的声音响起:“萧明府,我可以进来吗?”
“是陈娘子。”秋菊说着跳了起来,跑过去给陈词开门,“娘子,你来了!”
陈词缓步进门,看到屋里有这么多人惊讶了一下,随即就缓缓行礼。“萧明府。”
“陈姑娘不必如此。”萧景铎坐直身体,问道,“你今日前来,是……”
“年关将至,我别无所长,唯有绣品还拿得出手,所以绣了一扇桌屏给明府道贺。”陈词说着让开,露出身后丫鬟手中的屏风,笑着看向萧景铎,“萧明府,你看!”
依然是熟悉的针法,可是等丫鬟转动手中的屏风时,屋内所有人都惊呼一声。
两面的绣纹竟然不一样!秋菊不可思议地凑上前,好奇地盯着细看:“天哪,双面绣竟然能让两面图案不一样!这岂不是说,陈娘子你要同时想好两面的绣法,一针都错不得?”
陈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