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 杨广之怒
    御房内,杨广yīn沉着脸站在窗前,目光冷若冰霜,他脑海里还在想着刚刚在京城流传起来的谶语,‘李非李,杨非杨,出荆襄,戍边疆,隋氏灭亡他为将。&&’
    这无疑是在说杨元庆,难道李氏兴指的是杨元庆吗?就在半个时辰前,他接到了雁门郡和马邑郡的快报,杨元庆军队出现在这两个郡中,这让他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命宇文述等人来商议出兵征讨杨元庆。
    此时半个时辰过去,杨广也慢慢冷静下来,征讨杨元庆不是不可以,只是这里面涉及到很问题,兵力、给养,出兵线路、突厥应对、政治影响等等,他都要考虑清楚,攻打杨元庆的难度不亚于攻打高丽,不是元家和杨玄感那种乌合之众,可以一战击溃。
    更重要是他输不起,如果他的军队败给杨元庆,那么会给他的威信带来多大的打击?
    此时杨广已经不再有大业六年决定进攻高丽时的那种豪情和锐气了,现在天下大乱,造反风cháo四起,国力疲惫,士气低迷,社稷不稳,使他顾虑太多。
    杨广有些后悔,当初杨元庆刚逃去丰州时就应该当机立断剿灭他,现在越向后拖,局势越是被动。
    在杨广身后站着虞世基、萧瑀和杨恭道,萧瑀是萧皇后之弟,为人刚直,深得杨广信任,他取代卫文升出任相国,现任内史侍郎。
    这时宇文述和樊子盖走了进来,两人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杨广回头看了一眼众人,七相来了五相,除了裴矩和裴蕴没有通知他们,人都到齐了。
    他慢慢走到榻前坐下。点点头,“两位爱卿平身!”
    “各位相国,把大家召来,是和大家商议如何应对杨元庆的扩张,此事事关重大,朕不希望大家都沉默,大家畅所yù言!”
    “陛下!”
    第一个开口的还是宇文述,他前一步道:“在说杨元庆之前。臣想先谈一谈京城流行的谶语,‘李非李,杨非杨,出荆襄。戍边疆,隋氏灭亡他为将,’臣以为这条谶语是一条谶语的延续,很明显,杨元庆的嫌疑最大。我们再回过头看杨元庆扩张势力,当然,他的借口是剿匪和防御突厥,但他的真实目的呢?
    臣一直认为。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就像被圣处死的斛斯政。他是斛斯椿之孙,所以他才会支持反贼。逃亡高丽,而居心叵测的杨素,生下了造反逆贼杨玄感,那么杨玄感的儿子又会是什么人,所以臣认为杨元庆就是心怀异志,他必造反无疑,朝廷必须要用雷霆之军剿灭杨元庆,不能再给他发展壮大之机。传更新”
    “臣并不赞成宇文大将军的所谓雷霆之军!”
    这是樊子盖出言反对,宇文述大怒,他反唇驳斥:“樊相国,你认为杨元庆现在还不是造反,威胁还不够大吗?非要等他夺取太原,才认为他是造反吗?”
    樊子盖不急不缓笑道:“宇文大将军,听我把话说完。”
    宇文述重重哼了一声,拉长脸不再说话,樊子盖继续道:“臣也赞成要对付杨元庆,可是不赞成宇文大将军的所谓雷霆之军,杨元庆在丰州经营多年,兵jīng粮足,他本人又身经百战,不是杨玄感那种乌合之众,非一朝一rì所能剿灭,如果从关陇方向进攻他,中间要跨越多个沙漠,军队补给怎么办?当然可以建立补给站,但怎么防御他的骑兵?臣的意思,可以打,从榆林开始,一步步向西蚕食他建成的新城,把他的新城作为我们的补给城,最后大军抵达丰州,然后屈突通的军队从关北向他发动进攻,两面夹击,获胜的希望就会倍增。”
    其实樊子盖的意见和宇文述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更加细化,他一贯喜欢如此,先把别人踩下去,再来表述他的意见。
    杨广沉思片刻,又问虞世基,“现在能调多少军队?”
    “回禀陛下,现在军队都分散各地镇压造反,京师附近有三十万军队,包括陛下的十万禁军,关中有十万军队,屈突通带走五万,实际长安守军只有五万。”
    杨广沉吟不语,兵力明显不足,使他有点犹豫,这时,虞世基又道:“陛下如果要攻打杨元庆,臣以为至少要三十万大军,丰州遥远,还在再征发五十万民夫运送粮食军资,但臣也要提醒陛下,一旦败了,不仅粮食军资全归丰州,而且洛阳就没有军队了。”
    虞世基毕竟不是宇文述,他并不希望隋朝毁灭,三次高丽之战,隋朝的jīng锐之军都几乎丧失殆尽,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去剿灭杨元庆,当然,杨广可以把京师之军倾巢而出,但京师怎么办?中原造反势力强大,别连老巢都丢了,虞世基含蓄地提醒杨广,现在朝廷无力剿灭杨元庆。
    杨广明白他的意思,他心中叹息一声,又问萧瑀和杨恭道,“你们二人的意见呢?”
    萧瑀躬身道:“臣以为这次杨元庆进军马邑郡和雁门郡,和次关北不一样,他既没有召集官员签署什么协议,也没有在两郡驻兵,臣感觉,他更多是一种试探,这个时候,只要陛下态度强硬,下旨命他退出河东,他应该就会退出。”
    旁边杨恭道也躬身道:“陛下,臣赞成萧相国的建议,事实杨元庆四处扩张,很大程度是陛下的态度不够强硬,纵容了他,而且杨元庆走的路线是拥隋自立,陛下就可以利用他这个路线,逼他露出原形,这样很多丰州的将士和官员就会和他离心,使他内部分化,那时,只用屈突通的军队便可平定丰州。”
    杨恭道的意见说到了杨广的心坎,其他他可以直接宣布杨元庆为叛逆。但他担心那样杨元庆就会直接造反,反而不好收拾,最好在他不造反的前提下瓦解他的军队,才是妥善之举.
    杨广又问:“那朕用什么办法来逼他露出原形?”
    “很简单。陛下可以召他进京述职,他若不来,他就无法向部属交代。”
    宇文述冷冷道:“杨尚想得太简单了!去年圣召他进京述职,他要说防御突厥,结果没来,这次他又说要防御突厥,怎么办?”
    “不用再说了!”
    杨广打断了所有人的话,站起身冷冷道:“朕意已决。朕决定北巡榆林,看他有什么理由不来见朕?”
    .......
    大业十一年六月,大隋皇帝杨广下旨巡视塞北,命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京师。六月十五rì,十万禁军簇拥着圣驾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几名骑士纵马驶进了太原城,一路奔驰,在李渊府宅前停下,为首男子头戴金冠。身着锦袍,腰束玉带,正是独孤震的侄子独孤怀恩,他从京城而来。奉家主之命前来给李渊送信。
    独孤怀恩在台阶前翻身下马,对身后两名随从道:“就在门口稍等我片刻。”
    他快步向台阶走去。刚台阶,正好李建成从府内快走走出。李建成惊讶道:“怀恩,你怎么来了?”
    李建成在辈分比独孤怀恩晚一辈,可实际,他们年龄相仿,从小一起读,两人关系极好。
    独孤怀恩笑道:“奉家主之命前来送信,你父亲在吗?”
    “父亲在军校场,我也正要过去,不妨随我同去。”
    一名下人牵来马匹,李建成也翻身马,两人并肩向军校场而去。
    李建成受父亲之托,已开始dú lì处事,他也经常去京城和独孤家,以及叔父李神通商议事情,像这次谶语事件,便是由李建成全权负责应对,只是事后才向父亲汇报。
    “发生了什么事吗?”李建成关切地问道。
    独孤怀恩也知道李建成的地位,便将信取出来递给他,道:“圣已宣布北巡,不rì将抵达太原,虽然圣已将谶语的目标转向杨元庆,但你们还是要谨慎,不可有丝毫大意。”
    李建成点点头笑道:“君主之心,高深莫测,他未必真把谶语的目标转向杨元庆。”
    两人加快马速,向军校场奔去。
    .......
    军校场位于城南,是太原郡兵会cāo之地,此时数千郡兵会聚在校场,人山人海,喊声如雷,校场,李渊第三子,号称‘病雷公’的李玄霸手执雷公大锤,力战太原军十八名大将。
    李玄霸今年已十五岁,身高六尺三,肩膀宽阔,两臂有千斤之力,但他长得有点畸形,脑袋很小,和宽阔的肩膀极不协调,尖嘴猴腮,相貌丑陋。
    他头脑非常愚笨,整天闷声不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世间法则都对他没有意义,用后世的说法,他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世人皆说他痴,惟独李渊说他儿子正常,大家又私下叫他‘雷公痴’。
    也正是因为他的自闭,才使他在练武方面有着普通人难比的天赋,在于仲文的jīng心传授下,使他成为一名绝世武将。
    李玄霸无论刀法、槊法和枪法都十分jīng通,但他本人却喜欢用锤,于仲文便给他设计了一种雷公狼牙锤,锤型如腰鼓,两侧各有三根狼牙刺,可以将敌将武器挂飞。
    随着他渐渐长大,锤的重量也不断增加,去年初他的武功一举突破了滞固期,短短一年多时间,他身高猛长一尺,骨骼变粗,肩膀变宽,双臂肌肉发达,他的一对雷公狼牙锤的重量达到了两百六十斤,一对大锤舞动起来密不透风,打遍河东无敌手。
    李玄霸虽然在人际交往和读方面几乎是痴呆,但他在战场却极为敏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快如闪电,此时十八名大将被他打得大败,兵器要么损坏,要么震飞,个个狼狈不堪,激起数千士兵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
    李渊站在看台,捋须得意地笑了起来,他文有建成、世民,武有玄霸、元吉,何愁天下不得?
    旁边副留守夏侯端赞叹道:“玄霸武艺盖世无双,天下能和他一较高低者,恐怕只有宇文成都和杨元庆。”
    .......
    【前面一卷第十五章,犯了一个小错,应该是三子玄霸,四子元吉,已修改;明天周一,诸君勿忘投推荐票!】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巡视塞北
    第三十九章巡视塞北
    旁边李世民却摇摇头道:“夏侯叔父此言不妥,玄霸或许能和宇文成都一较高下,但杨元庆却是天下枭雄,他的威名已不在于武,而在于兵,玄霸还没有资格和他对阵。'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更新'”
    夏侯端一怔,随即呵呵笑道:“贤侄说得对,是我见识浅了。”
    李渊心中暗赞,却拉长脸佯怒道:“世民,不可对夏侯叔父无礼,还不快道歉!”
    李世民站起身,对夏侯端深施一礼,“侄儿无礼,请叔父见谅!”
    夏侯端连忙摆摆手,“哎!这点小事情要道什么歉,别听你父亲胡说,快坐下!”
    夏侯端是李渊的挚友,和李渊一家极熟,他最喜欢次子世民和三子玄霸,他喜欢李世民沉静大气,机敏过人,喜欢李玄霸憨头憨脑,武功盖世,他最不喜欢老四元吉,元吉目光总会流lù出一丝yīn毒,令他不寒而栗。
    此时他忍不住向坐在另一边的李元吉望去,李元吉目光冷冷地望着校场上的兄弟,眼中闪烁着一种难以掩饰的嫉妒之sè,夏侯端暗暗叹口气,李渊有此子,不知将来是福还是祸。
    这时,李建成匆匆走上前,在父亲耳边低语几句,李渊站起身对夏侯端和旁边高君雅笑道:“有点小事,先失陪片刻。”
    李渊和李建成走出校场大mén,便问:“人在哪里?”
    “我让他回府了,在军校场被人看见不妥。”
    李渊点点头,“你做得很对,不能让人看见独孤家的人来找我。”
    他又看了看信,杨广要去北巡,必然会路过太原,这倒是一件大事,他沉yín片刻,便道:“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去告诉独孤怀恩,请他回去转告家主,李渊心里一切都明白。”
    “孩儿记住了!”
    李建成转身便走了,李渊又叹了口气,那条谶语将他nòng得焦头烂额,多亏独孤家替他抚平,能不能渡过这一劫,就看这一次杨广过太原时对自己的态度了。
    杨元庆的两万军队此时驻扎在马邑郡北部的紫河南岸,他们这一次进入河东北部,确实只是做一个姿态,并没有将势力南扩的打算,戏已经落幕,此时杨元庆在军营内耐心地等待着京城的消息。
    军营外,士兵们和往常一样,在忙碌地训练,骑shè、阵型、实战对抗和单兵战,此时,两万士兵站列成二十个大方阵,分为红蓝两军,在紫河南岸辽阔的草原上进行实战对抗,这是完全模拟实战的训练,经常会发生士兵在对抗中被失手误杀的情况,受伤更是极为正常。
    鼓声咚咚,喊杀声震天,一队队骑兵在令旗的指引下,纵横飞驰,两支军队jī烈jiāo战,双方指挥者皆为鹰扬郎将,一人叫崔破军,另一人叫宋纯,两人各指挥一万军队进行对抗。
    这也是丰州军对将领的训练,鹰扬校尉要能指挥三千人以上的军队作战,而鹰扬郎将是一万人,督军则要考虑全局作战,这种制度从大业三年开始实行,到今天已经坚持了八年。
    在一座十余丈高的观战木台上,杨元庆目光沉静地注视着两支军队对抗训练,旁边李靖摇摇头道:“崔将军后军投入太急,没有看出对方是佯败,这一战他输了。”
    “我觉得不一定!”
    杨元庆淡淡笑道:“宋纯太隐忍,士气反而被他磨掉,谁能笑到最后还为未可知。”
    李靖呵呵一笑,“总管糊涂了,这是模拟对抗,只有身体疲惫的区别,那有士气上的高下,所以崔将军必败无疑。”
    果然,随着鼓声变得密集,红sè军队骤然发动了反攻,蓝sè军队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最后蓝sè军旗轰然倒下。
    ‘当!当!当!’收兵的钟声敲响,对抗训练结束,红军欢呼起来,蓝军则垂头丧气,气势全无。
    片刻,两名鹰扬郎将被领上高台,在杨元庆面前单膝跪下,“卑职特向总管jiāo令!”
    杨元庆对崔破军笑道:“你知道自己输在哪里吗?”
    崔破军只有二十岁,是一名年轻的将领,他出身博陵崔氏,是崔弘升的孙子,从小习武,苦读兵法,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小将,十五岁从军,原是幽州军校尉,上个月刚升为鹰扬郎将。
    他就是输在经验不足上,而和他对阵的宋纯已经是三十六岁的老将,从军近二十年,经验老道。
    崔破军低下头,神情沮丧道:“我太过于心急,见对方指挥旗位置已错,便以为是对方阵脚大luàn,想一股作气夺旗,结果反被其破。”
    旁边李靖笑道:“你的判断并没有错,在真正的战场上,没有人敢拿指挥旗错位来做佯败的幌子,如果发现指挥旗错位,那必然是对方阵脚luàn了,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一鼓作气,击溃对方,但今天并不是实战,所以宋纯将军敢用指挥旗错位来míhuò你,这就是你没有想到模拟和实战的区别,你不必认为自己判断失误。”
    崔破军心情稍稍好一点,连忙道:“多谢司马教诲!此战末将认输,一个月后末将再扳回来,恳请总管答应,一个月后准许末将再和宋将军对阵。”
    宋纯的嘴咧了咧,这小子还tǐng倔,他也请战道:“一个月后,卑职愿再和崔将军一战。”
    杨元庆点点头笑了,“那我就成全你们,一个月后,准你们二人再次对阵,现在整军回营。”
    两名郎将答应,下楼回去了,片刻大军集结,开始一队队向大营归去。
    就在这时,几名骑马的人从远处疾奔而来,被巡哨拦住,盘问几句后,便向高台这边带来。
    杨元庆看得真切,他心中大喜,一定是他久盼的消息到来,他快步走下高台,几名骑士已被领了过来,为首之人上前施礼,“禀报总管,我们是从太原而来,接力送京城情报。”
    他将一份红sè情报呈上,杨元庆接过,迅速打开,只见情报上写着:‘皇帝六月十五rì出发,率禁军十万巡视塞北....’
    这个消息让杨元庆有些愣住了。
    中军大帐内,杨元庆苦笑一声对李靖道:“我原以为杨广会派大军来围剿丰州,没想到他只是来北巡。”
    “总管认为他北巡的用意是什么?”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北巡还是来对付我,或许他想bī我去见他,我若不肯见,他认为我就有失大义,我手下官员和将士会因此离心,不愿再跟随我,可如果我去见他,那这辈子我就别想再见天rì。”
    李靖沉思一下说:“总管不觉得他这招tǐng高明吗?既然总管自称拥隋,那他就步步进bī,一直巡视到丰州去,总管敢动他吗?如果总管真的敢动他,那总管就会是天下之敌,霸业无望,如果不动他,那丰州也就完了。”
    杨元庆摇摇头笑道:“他不会去丰州,没有这么大的魄力,我很了解他,如果武力能解决的事情,他就绝不会采用这种软弱的方式,这只能说明,他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剿灭丰州,他才不得不出巡,只是他这一动身,恐怕突厥也会知道了。”
    李靖也赞成杨元庆的想法,他微微一笑,“这样不更好吗?皇帝的目标更大,突厥必然会对他感兴趣,而不再是丰州。”
    “话虽这样说,可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我也逃不脱责任,我只是希望他能调大军对付突厥,bī突厥退兵,而且他只有十万禁军,那些公子军能打仗的有几个,nòng不好他会在塞北全军覆没。”
    “总管如果不放心,可以派人提醒他突厥大军将至,让他不要北上。”
    杨元庆摇摇头,眼睛里lù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他来替我吸引突厥大军,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我又何乐而不为?我最多是在关键时候提醒他一下,尽一尽臣子之义,别的,我就爱莫能助了。”
    说到这里,杨元庆站起身笑道:“现在我可以安心回榆林郡了。”
    两万大军拔营出发,浩浩dàngdàng向榆林郡而去。
    六月底,皇帝杨广的北巡队伍抵达了太原城,队伍并没有进城,而且去了晋阳宫,按照惯例,杨广会在这里休息几天,接见地方官,了解河东的情况,然后在继续北行。
    抵达晋阳宫时,正是中午时分,杨广和萧后、燕王杨倓、赵王杨杲、丹阳公主杨芳馨一同用午膳,这是少有的情形,一般都是杨广一个人在御书房用膳,尤其在高丽战争几年间,杨广甚至连晚膳都不和家人在一起。
    “今天陛下怎么会想到和我们一起用膳?”萧后微微笑道。
    “朕这些年忙于朝务,和家人散多聚少,想想朕已经快五十岁的人了,岁月不饶人,朕应该尽量多陪陪家人,所以这次北巡将朕的阿蛮也带来了。”
    杨广慈爱地向宝贝nv儿望去,阿蛮便是丹阳公主杨芳馨的小名,她今年已经十二岁,长得貌美如huā,只是身子略有些娇弱,萧后也提醒杨广,该给阿蛮留意夫婿了,但杨广总觉得nv儿身体娇弱,不宜过早成婚,同时他也没有看得上的年轻俊杰,便没有答应妻子。
    杨芳馨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温柔知礼,她浅浅笑道:“是nv儿没有能够多陪陪父皇,nv儿心里很歉疚。”
    杨广高兴得呵呵直笑,“还是nv儿体贴朕啊!”
    旁边杨倓悄悄向杨杲使了个眼sè,杨杲会意,便有些撒娇道:“父皇,去年你答应陪我骑马,儿臣都等了一年,这次是塞北,父皇可不能再失信。”
    赵王杨杲今年十岁,聪明伶俐,他知道父皇忙于朝务,没有时间休息,便借口骑马,想让父皇散散心。
    杨广点点头笑道:“这次去塞北,朕一定陪大家去骑马。”
    萧后在旁边一直笑而不言,她在想着上次李渊托她之事,李渊将一幅王右军的真迹送她,这个人情她得还,找个适当的机会替李渊说说情,今天便是个不错的机会。
    “圣上,上次谶语之事结束了吗?”
    ……
第四十章 祸水东引
    第四十章祸水东引
    杨广刚端起酒杯,萧皇后的疑问使他沉yín一下,放下酒杯叹息道:“朕也不知道。由网友上传==”
    “陛下,谶语本身就是一种很虚渺的东西,说是姓李,那天下李姓之人没有百万也有十万,而且也未必是官员,造反的luàn贼中也有姓李之人,比如关中李弘芝,江淮李子通,或许就是他们,再比如军中一些李姓小兵,今天是大隋之兵,说不定明年就扯旗造反了,还有一些人,他本身不姓李,但说不定他曾经姓李,臣妾的意思是,陛下这样过于猜忌,让大臣们人心惶惶,反而会使他们为自己考虑后路,李浑和李敏被杀已经震动朝野,满朝文武人人自危,陛下这个时候就应该是抚慰他们,去除大臣们的恐惧之心。”
    独孤震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打通萧后的关系,就是因为只有萧后才能劝说杨广,杨广虽然不喜欢听劝谏,但也不是绝对,他有时会听一听妻子萧后的意见。
    杨广沉yín不语,萧后又劝他,“臣妾虽然久居宫中,但也知道天下并不平静,外患南平,这时候更应该维持君臣团结,陛下若为一个没有由来的谶语就妄杀大臣,造成君臣离心,臣妾以为,这比外患还要更严重,内忧外患,陛下,这是不祥之兆啊!”
    杨广沉默不语,萧后也不再多劝,一家人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